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2-01-26 03:12:5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地理说课稿范文七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地理说课稿范文七篇

地理说课稿 篇1

  一.地位与作用: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没有水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的存在,水资源是相当的重要。而当今世界,水资源的问题却十分严重,缺水、水污染和浪费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城市面临的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水资源,认识水问题,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②树立正确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难点:

  ①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②树立正确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运用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图表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点: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

  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法指导: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以关于水的谜语导入本节课。

  (设计意图:由提问导入,揭示课题。通过提问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与水有关的生活,引发学生课堂对话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提问)水对人类这么重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又是怎样分布的呢?(多媒体动画显示地球上水体的比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对水资源的紧缺有了深刻的认识。) (承转)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5页下面一段话,讨论全球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 (承转)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课件展示)资料1:图片“我国大部分城市供水不足”

  资料2: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总量大小居世界前几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俄罗斯、 加拿大 、美国、 印度尼西亚 、中国。从人均水资源状况来看,中国人均水资源是巴西的1/16 ,俄罗斯的1/10,加拿大的1/50,美国的1/5,印度尼西亚的1/7。

  (提问)资料反映我国水资源存在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地理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能力。)

  (引导)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除了我国水资源人均量不足外,还有哪些?

  (课件显示)漫画就地取“材”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

  (播放视频)“水资源污染”

  (提问)结合漫画和录像,请你说出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情境中受到熏陶。)

  (教师承转)除此以外,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漫画“熟视无睹”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思考,树立节约意识)

  (提问)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对此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答)

  (活动)请结合我们身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也画一幅漫画。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

  (承转)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也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投影展示)图片: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你从图上读出了什么信息?我国的降水在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它对河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与水资源分布之间的联系。)

  (提问)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会造成什么影响?

  (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投影:三峡水库风景图)让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三峡的功能。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水利设施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承转)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在空间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课件展示)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引导)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呢?

  (投影)“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介绍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情况。

  (设计意图:从工程的决策、投资、功能、意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承转)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件展示)“节水标志”(问题)请同学们说说它的含义。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师总结)面对如此宝贵而又紧缺的水资源,我们只有像爱惜掌上明珠一样爱惜它,人类才可能继续生存发展。

  (学生活动)下面请同学们以节水惜水为立意,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提醒大家珍惜水资源。

  (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本课小节。

  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面对如此宝贵而又紧缺的

  资源,我们只有做到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四)、作业: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

  第三节 水资源

  水是宝贵的资源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上:南多北少。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最精彩的概括,又能体现文章的灵魂。“水是宝贵的资源”用彩色表现出来,是想体现水的宝贵。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用红色表现出来,意在树立学生节约水资源和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特点、美国的农业和工业情况。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第九章开门见山地说明西半球的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它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二、说学情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不稳定。因此,在教学中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日本、中东等区域地理知识,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初一学生的阅历浅、知识面较狭窄等因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3.能说出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4.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2.运用资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将收集到的有关中东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一些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华人对美国繁荣做出的共享,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认识美国人种存在的问题,培养种族平等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美国农业带(区)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2.美国发达的工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点】

  1.根据资料说出美国的种族构成和人口特点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五、说教学方法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挖掘者。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因此我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这种结构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析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完整。

地理说课稿 篇3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疆域》这一节的第二课时“行政区划”。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疆域”中的第二课时,这节课是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中的核心内容。了解中国的行政区划,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分布,是今后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将贯穿于中国地理学习的始终;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的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备的知识,因此,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节教材分别从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以及各省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行政中心等进行阐述。与老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加精练,正文字数减少,更多的内容则是以活动教材的形式出现,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说一说我对学情的认识。

  二、说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该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认识,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

  2.能够说出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能够识别一些重要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形状;

  4.在我国空白政区图上准确填出34个省级行政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识图、拼图等活动,初步形成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都说出和找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难点为: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行政中心及空间分布

  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贯穿直观性、趣味性、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在教法上,我会多方面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歌谣、诵三字经、小组竞赛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体现乐学乐教的教学思想。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作为主人的地位,在学习指导中,我会用问题、游戏竞赛、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他们探究新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布置作业这四个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在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温故知新、复习导入的方法。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在课堂的开始我会先进行一个复习,温故前面所学的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幅员辽阔的大国,并且利用上节课留的课后延伸题目“思考我国疆域辽阔会有什么不足”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即为了方便管理、为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实行的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中国的行政区划。

  接着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活动讨论,新课教学

  首先我会用一个投递包裹的实例来展示行政区划的意义和作用。这个实例是这样的:一位同学在网上买了个东西,地址如下三种写法,哪个能成功投递?(1)回龙观新村小区2号楼1202室;(2)龙域西一路回龙观新村小区2号楼1202室;(3)北京市昌平区龙域西一路回龙观新村小区2号楼1202室。显然只有第三个地址可以投递到。接着以感受行政区划的意义和级别为过渡进行承转。

  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我国三级行政区划及其意义所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接着我会以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的正文部分。问题如下:

  (1)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分为哪几种?各有多少个?

  (2)“自治区”是怎样的的省级行政单位?看图说出我国共有哪几个自治区?

  (3)“直辖市”是什么含义?看图说出我国有哪几个直辖市。

  (4)“特别行政区”是怎样的省级行政区?看图说出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有哪几个。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且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得出的答案为: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四种。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自治区”以及其下辖的“自治州”及下辖的“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的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我国共有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直辖市,即中央直接管辖的市,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我国现在有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在了解这些后,我接着用学习目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作为承转过渡,即掌握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名称及在图上的位置。

  在这里我采用的是活动探究的方式。

  首先是利用歌谣,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福吉安,四市两特藏二岛,陕甘青蒙云贵川。分别找同学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省级行政单位。以此来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及其全称。

  其次是分片法。让同学们根据课本第7页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表格的左栏是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7个片区:分别为东北三省、北部边疆的自治区、黄河中下游的四省二市、长江中下游的六省一市、南部沿海的四省二特别行政区及一个自治区、西南的三省一自治区及一市、西北三省二自治区,需要学生完成的是将这些片区里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填写出来。以此来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大致所处的地理位置。

  第三是分类法。

  首先是沿线分布。即以竞赛的方式,分别让学生在图上按照逆时针方向,找出沿陆上疆界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然后再按照逆时针方向,找出沿大陆海岸线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其次是轮廓想象。即给出我国某些省区的轮廓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其像什么? 比如:黑龙江像展翅高飞的丹顶鹤、云南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内蒙古像一只翱翔于天空中的雄鹰,这些与该省区的动物有关;台湾岛像香蕉、海南岛像菠萝,这些与该省区盛产的水果有关;陕西省像蹲着的兵马俑,这与该省区的历史文化有关。还有一些仅仅是轮廓形状有特点的情况。比如:广东省像小象的头,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山东省像骆驼等。让同学们进行大胆想象,看看还有哪些省区像什么,从而帮助记忆。

  第四是三字经法——黑吉辽,内蒙古,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晋冀鲁,豫苏皖,湘鄂渝,琼粤桂,浙闽赣,京津沪,港澳台。并且结合教材第8页表1.2“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此来掌握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然后让学生在表中找出其简称不只一个的省级行政单位,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和甘肃省,并且记住其简称。

  以上这些用这种活动探究、小组竞赛等的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地理相关地理图片,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此外还注重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原则及挑战性原则,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

  在巩固提高这个环节,我采用的是拼图游戏竞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最快实现将打乱的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拼完整的组为胜利者。利用儿时常玩的游戏形式,突破难点,让学生灵活巩固所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不仅能乐学,还能掌握学习的方法,会学地理,爱学地理。

  在课堂的最后,我以让学生课下完成教材第9页“活动”中的第3小题作为作业,即在图中填入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以此结束了本节课的全部内容。这样的作业可以考查到学生在这一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起到一个检测、巩固的作用。

地理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目标

  本章教材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要求:

  1、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2、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在整个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

  2、记住世界人口超亿的前十个国家

  3、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及经济划分类别

  4、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5、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6、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7、能用实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图片和材料,深入了解课本知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体验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通过识读世界政区分布图,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学会使用柱状图及扇形统计图,从而提高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理解改革开放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解析

  这一章是七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章,前四章介绍了地理基础知识,了解了世界的自然环境特征,居民与聚落的情况,但世界各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最后一章首先介绍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它们的差异,最终是要寻求更好的'合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章也是为学好世界地理打好基础。

  本课由国家与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三部分组成。

  第一框题“国家和地区”,首先教材通过对不同国家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各国家,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框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是本课中让学生认识了解的重点,象边界与领土间问题一样这样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予盾与冲突的根源。

  第三框题“国际合作”,这部分内容中首先学生了解到和平发展是当今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国家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懂得国际的价值。

  树立学生的全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本课的重点。

  国际组织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作用是协调成员间的活动,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国际组织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国际组织在国际中的作用,特别是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学生掌握本课内容的难点,了解中国具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重点:

  领土的概念;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四、学习难点:

  国界线的划定及国界纠纷;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五、教学过程展开

  [新课引入]

  同学之间会不会产生矛盾?国与国之间呢?我们班有50多个同学,人数少会产生矛盾、纷争。世界这么大,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她们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余各大洲。

  [分组讨论]世界各国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一步讲解。

  (板书)一、国家和地区

  1、国与国的差别:

  面积大小

  人口多少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程度

  [投影] “世界政治地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出面积比较大的国家吗?

  (学生)学生看图,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一指出面积前六位的国家。

  [投影]“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以上几个国家各属于哪个洲?

  [提问]有面积“大”国,就会有面积“小”国。你能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找出几个面积比较小的国家吗?

  (学生)学生说不出,老师在投影幕上展示,并做简单介绍。

  (提问)请同学们认真看“世界政治地图”,看看在俄罗斯境内那条红色的界线是什么界线?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说明俄罗斯的国土跨了亚洲、欧洲两大洲。

  (提问)除俄罗斯外,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也是一国跨两洲的吗?引导学生完成书P87活动1。

  (学生)

  (承转)有国家就会有国界。

  [提问]什么是国界线?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哪几部分?我国政府宣布的我国领海宽度为多少海里?划分国界线有什么重要意义?(自读课本后回答)

  (板书)2、国界

  国界是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1958年,我国政府宣布的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因此,国界确定了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管辖范围,一个国家的领土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

  [读图]阅读教材中“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国界线”、“埃及和苏丹、利比亚之间的国界线”图。

  [讨论]美国与加拿大,法国和西班牙,埃及和苏丹、利比亚分别是以什么划定国界的?

  [归纳]美、加两国东段边界以湖泊中心为界。法国和西班牙则以比利牛斯山为界,埃及和苏丹则以纬线为界,埃及和利比亚以经线为界。还有一些国界线是根据民族、语言、宗教、历史、社会政治等原因来划定的,如我国与俄罗斯东段的边界是根据中俄双方签定的《尼布楚条约》确立下来的。一般来说,两国的陆上边界线往往设立界碑、界墙、栅栏、哨所等作为边界的标志。出示“中国与巴基斯坦国界线上的界碑”图。

  [讲述]由于国界线是确定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依据,因此,边界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国家的纠纷,甚至引发战争。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法,协商解决边界争端,反对用武力和强权单方改变国界。

  (承转)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哪几个国家吗?

  [指导读图]读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统计图。教师讲解横纵坐标的选择和基本画法,学生读出主要国家的人口数字,对照《世界政区地图》找出上述国家所在大洲,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哪个洲这些国家最多。

  [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有10个,亚洲占6个,并且它们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对照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可以看到,亚洲东部和南部正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讲述]此外,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也不一样,当今世界上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

  [总结]目前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用歌诀来把握:

  世界国家一百八,面积俄加中最大,

  领陆领水和领空,两邦之间国界划。

  政治制度分社资,多数国家不发达;

  国际交往要平等,五项原则维护它。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读图)“罗斯一家的照片”和“纳米亚的照片”,知道在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状况不一样。

  (投影)埃塞俄比亚、印度、德国、美国四个国家在经济、教育、居民生活上的差异

  过渡到:世界各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读图]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工农业总产值比较图。

  [提问]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是发达国家的3倍多,而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产值却仅是发达国家的1/5,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极大的差距。

  (讨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二战前,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是英、法、美、日等国的殖民地,长期的殖民统治,使这些地区经济无法发展。二战后,由于殖民地人民的不懈斗争,纷纷宣布独立发展本国经济。

  (讨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其产品种类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

  ⑵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

  (提问)什么是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人们常用一个“北”字概括发达国家的分布大势;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所以常用一个“南”字来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大势,因此国际上也把这种经济差异说成是“南北之差”。 “南北对话”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而“南南合作”则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国际合作

  (1)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阅读材料,了解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3)了解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的概况;

  (4)了解国际合作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

  [归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仍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通过 “南北对话”,以达到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符合公平合理和互利的原则,以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也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

地理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东南亚》。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的第一课时。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两部分。

  (二)教材分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东南亚”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①十字路口的位置;②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③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④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读图和已有地理知识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的思维能力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分析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区别。

  3、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2. 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建立。

  二、 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

  教学中使用读图法、观察比较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新马泰”旅游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引入,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8“东南亚的地形” 和“东南亚政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 图7.18“东南亚的地形”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地图的判读,知道区域地理学习中要了解该区域的范围、构成、位置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地理位置的分析一般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方面进行,

  纬度位置:位于10°S—24°N之间,地处热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相对位置: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使学生掌握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分析的一般方法。

  课件演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明确东南亚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重要位置。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东南亚处在“十字路口”位置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

  3.课件展示: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马六甲海峡”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① 读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这些航线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会怎么样?

  ② 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结合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学生读图并思考:

  ①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

  ②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5、课件展示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和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

  6、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过程,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7、由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耕地较少的地理特点讨论东南亚最适宜种植哪种类型的粮食作物。

  通过讨论认识到: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一定要与本国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使人与环境相协调,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8、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水稻的种植以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

  四、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教学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的提高及地理学习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的地理教学中,我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认为地理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地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是我在这节课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摸索,属于个人的肤浅之见,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地理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多媒体教学法

  ③ 图文转化教学法

  ④ 案例教学法

  ⑤ 讨论归纳教学法

  学习方法:

  ① 小组合作学习法

  ② 图表学习法

  ③ 比较学习法

  ④ 案例学习法

  教学流程

  解读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

  板书并明确自然带概念观看景观图片,说出地理环境的差异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为例,分析说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分析说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馈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利用资料说明理由。阅读P98页活动资料,回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导入: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回忆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运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指导学生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选用)

  板书:

  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从地形、海拔高度变化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阅读P99页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你还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吗?发言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出示课堂练习(见)。

地理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教材特点:

  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等要点。

  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从天气对人们生活活动的影响到判读卫星云图,以及进行家乡的天气预报均反映了天气情况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理念。

  2、教学目标:

  依据现有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教学的目标定为:

  (认识目标)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简单的天气图,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天气和气候的比较,加强判断、分析的能力。

  通过卫星云图预测未来两天的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家乡天气情况的查找和预报,加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从此学会关注环境、关注环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为读懂卫星云图和识记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难点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

  二、说教法

  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心理学角度的特点出发,本节我采用了电脑网络互动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以及游戏教学法。三种方法相辅相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判读卫星云图、识记天气符号时我主要是通过过探究讨论的方法极大的激活了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和辩解,使学生的智力相互激励,产生智力的群体效应,形成思维高潮。

  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又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是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论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力能力;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于是,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优秀初中地理说课稿04-21

高中地理说课稿12-27

精选地理说课稿8篇01-08

地理说课稿范文八篇01-09

精选地理说课稿范文八篇01-17

地理说课稿集锦7篇01-27

精选地理说课稿范文五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