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美术说课稿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这是一堂欣赏评述课。让学生对享誉世界的国画泰斗齐白石先生及其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 和 醇厚无瑕的高尚人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中国画产生浓厚兴趣,为进一步对山水画、花鸟画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喜欢合作与交流。通过四年级的国画课学习,学生对齐白石先生的中国画有粗略的了解。能够掌握计算机的简单操作,初步具有浏览网页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这堂课主要有三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了解齐白石先生 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坎坷辉煌的艺术生涯、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和 深刻独特的审美感受。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教师在局域网设计创建的“齐白石站”,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网上交流、互动点评的方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 兴趣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白石先生艺术人生的了解 和 代表作品的赏析,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激发学生 对国画等艺术形式的兴趣 和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习欣赏齐白石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以文字表达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后感。
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线,帮助学生通过个体与小组的探究,自己获取知识。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六步 教学环节:
一、艺术成就导入,营造课堂氛围; 二、初步浏览网站,调动学习热情;
三、分组深入探究,汇报探究所得; 四、名画赏析感悟,学生交流心得;
五、网上发表感受,师生互动点评; 六、教师全课总结,升华品德情操。
在第一、四、六环节中,我采用多媒体配合自己创建的“齐白石站”的形式,以齐白石作画视频、名画赏析、名人评虾与中西画对比等方式层层渗透。
第二、三、五环节是这堂课应用网络提升教学效果的重点环节,我将整合点诊断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整合点的方法结合这三个环节,为大家介绍一下: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常规欣赏课,我们仅仅是针对教材上原有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学习,兴趣从何而来?把备受学生喜爱的信息技术课与美术欣赏课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在“初步浏览网站,调动学习热情”环节,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通览网站内容,对网站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学生能够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分组深入探究,汇报探究所得”环节中,考虑到整个班级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个体差异,我利用“小组合作”,分4到6人为一组,在每组中选出一名电脑操作较好的学生负责该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本组纪律,便于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保证课堂秩序。
教师自己设计创建的学习型网站紧扣教材,图文并貌,直观清晰、操作方便,网站像一棵知识树,“生平简介”、“绘画题材”、“艺术作品”等网页都将齐白石一生在艺术方面的阶段变化向学生详细地伸展开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主题内容,主动获取知识,共同提炼知识点向全班讲解,教师及时补充、归纳、总结。让学生把 对电脑和网络的兴趣 延伸和扩展到 对民族艺术的兴趣,让 教师的主导作用 和 学生的主体地位 得到 充分发挥 和 有机融合。
在“网上发表感受,师生互动点评”环节,为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BBS留言板,让学生在网站中复制一些精彩的句子,粘贴到自己要发表的观后感中,使学生摆脱了过去回答问题时语言单一、内容枯燥的难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把自己的留言与别人的回复进行比较后,再做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互评。
教学效果:
整合课教学,使课本知识立体化、丰富化,让学生们在 浓厚的兴趣 和 愉快的心境 中真切而全面地感受 齐白石先生 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可以说,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不但把美术欣赏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必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我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美术说课稿 篇2
教材说明:
《会变的线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第三册。这一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线条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线描作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学生分析:
线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线描”作为一种绘画手段和表现方法,对于他们来讲确实很枯燥。为此,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搜集各种有关线的作品,目的是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一幅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3)通过对作品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线表现美感。
教学方法: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方法。从认识线—体会线—运用线,我采用了“循序渐进”及“情境性教学方法”等。
教学程序:下面我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思想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主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环节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导入部分:
首先,我充分利用二年级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直接激趣:“你们相信线条会变吗?不信去看看”,随后播放课件演示,学生兴趣盎然,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部分:
我设计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都紧密相连。
第一环节:让学生认识线。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学生开始画线时没有多少变化,本身也没有意识到线条可以有如此多变的内涵。所以,我利用课件演示以及欣赏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线条作品让学生了解线条的丰富的变化与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的美感,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环节:让学生体会线。首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我采用小组讨论方法,让学生带着“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形象?都运用了哪些线条?你觉得画家创造力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去观察作品,体验线的表现力,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我又让学生结合学生的作品对比说线,“你更喜欢哪幅图?为什么?”“现在你觉得哪幅图更好”来设计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进一步体会线条的美感,感受线条的疏密关系,了解如何进行线的处理,然后让学生对照书上学生作品,体会线条美感,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条的表现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能听音乐,用线条画出你心中的感受吗?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特别绘画的情境,学生利用音乐节奏的差异来表现。体会线条还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表现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体会线条的多样化,增强表现力,唤醒创造力。
第三环节:让学生运用线。这一环节,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独创的方法去画,反对临摹,这样每一张作品的面貌都不一样,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非凡创造力。
(三)、课堂小结部分:
这一环节,我通过展示,讲评的方法,让学生对此课有所收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回去后继续学习,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总览整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了线条的绘画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美术说课稿 篇3
桐木镇中心学校 赵芳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九册第2课《画人像》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美术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规定是: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本课是在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猜猜我是谁》之后的又一课以人物写生为主的教学内容,《猜猜我是谁》重点引导学生从背面观察人物特征,用线表现人物背面。《画人像》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面部特征,用线条描绘。虽然小学低中段没有专门教学人物绘画,可学生在课堂课外经常表现以人物为主的题材,这使得他们对人物绘画既陌生又熟悉,对人物的画法处于一种感性的认识,通常以抽象、卡通的形式出现。本课将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进行客观的引导、教学。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能抓住特点用线表现自己的一位同学。
方法过程目标:在观察表现人物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培养美术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
用线表现人物正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抓住人物不同特征进行描绘。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演示法”。一节时间有限的课堂,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讲授和演示是一种直接有效地途径。三庭五眼是什么意思?他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如何按照“三庭五眼”的比例画人的五官?这些需要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才能使学生理解运用。
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交流、练习。无论那类型的写生都离不开仔细的观察,画人像需要学生对模特的五官细致观察,分析交流绘画过程中该如何表现,再用所学习的绘画技法进行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谈话引入新课
课前我要求学生暗地观察一位同学相貌特点,并准备用几句简短的话描述他的相貌。上课后选两位同学不准说姓名,只描述课前所观察的同学的相貌,让其他人猜所说的人是谁?然后我相机出示课前准备的某位学生肖像,学生观察后说说是谁?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感知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样貌比语言文字更直观,也很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能积极参与学习。
二、探究新知
要想把一个人画得像,得抓住人物的面部的哪些特征呢?学生可能会说要把头发画像,把眼睛画准等等。根据学生的理解与已有的认识,我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同学的发型,再对照图片认识常见的几种脸型,并观察自己的同桌是什么脸型。“三庭五眼”是中国古代画家对成年人的脸部长宽比例的概括,它在肖像绘画中主要用来确定五
官的位置。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庭五眼”的含义,实际绘画中能大概以此为标准进行构图、造型。表情是人物心理的`表现,也是“以形写神”的要点,在了解“三庭五眼”的知识后,引导观察人面部的不同表情所引起的五官变化,为最后的画人像打下基础。
为了降低学生绘画的难度,我课前拍摄了班上五官较有特点的两位同学的照片,出示在大屏幕上,这样教室里无论哪个角度的同学看到的都是人物的正面。我任选屏幕上一位同学进行画法的示范,具体步骤是确定要写生的人物,并仔细观察;然后是构图的示范,构图要求饱满,画出面部与发型的轮廓后,按照“三庭五眼”的要求把脸型按“横三竖五”划分等分,再对照他的五官绘画。每个人的五官特点不一样,具体先画什么、从哪里起笔,边示范边解说。最后修改。
学生可以边学边临摹,也可以在我示范结束后另行选择模特绘画。我根据学生绘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完成画像后,该是向大家展示的时候了,在展示的时候顺便让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是外观的像不像,我还要引导学生从构图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简洁、有力,有没有抓住表情特征,只要具备以上其中一个优点,就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
四、课堂总结
学生可以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与疑惑之处,师相机解决。
以上是我对《画人像》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纸筒人》是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它属于造型表现的范畴。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用各种材料制作出自己喜欢的立体造型。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美,从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的学习态度,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课。
(2)、教学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现有的美术技能与水平,我设计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各色纸张及其它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纸筒人。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纸筒人的设计和制作,进一步提高剪、折、卷、粘的技能,能利用各色纸张及其它废弃材料为自己构思,培养学生在工艺制作过程中的思维,创造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立体造型活动,知道废旧利用,变废为宝,进一步理解“美源于生活”,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立体造型设计相对难一些,我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范例、
教具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进行重点的把握与难点的突破。从而设计这样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完成纸筒人的设计、制作。通过赏析、教师的简单示范、学生的动手表现解决。
本课的难点是纸筒人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和学生的大胆创作解决。
(设计理念:教学关键在于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学会设计,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也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下面我开始分析学情。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已经不满足于接受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但它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事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四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他们已初步认识线条、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并学会使用各种绘画工具,也能够体验不同表现手法的效果,懂得分析对象的造型特点并寻找适合的方式表现,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对想象和创新的理解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在本课中采用了如下教法:
二、说教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动手操作法、提问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直观教学法更直观生动,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本课内容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动手操作法、提问探究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突破本课重难点,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设计理念: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下面我将说学法:
三、说学法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作品欣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法来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掌握剪、折、卷、粘等方法来制作纸筒人。(设计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在分析完教材、学情、教学法之后,我将对最关键的教学过程环节进行说明。
四、说教学过程预设
1、首先是导入新课(直观导入)
上课时,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带来的是什么?展示示范作品,从而
导入新课。(设计理念: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纸筒人》
2、其次是新授部分
(1)、(提问探究法)用课件展示几个不同的纸筒人的画面,提问:这些纸筒人都运用了哪些材料?是什么形体的?是哪种造型?(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观察来说一说。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
(2)、(动手操作法)准备好材料,学生做游戏,请同学们看一看,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纸筒人组合起来。谁做得又好又快?(设计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师生一起总结出纸筒人的制作方法:(板书制作方法)
卷制纸筒;设计剪制;组合粘贴。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步骤,作为参照,(设计理念:让学生更好地去创作。)
3、然后是动手实践,大胆创新(小组合作)
(1)出示制作要求:大胆创新,合理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作品新颖,要有创意。(设计理念:这样设计是在提醒学生自己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不能照抄照搬去临摹,起到一定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2)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潜能生完成作品。提示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和卫生。(设计理念:可以使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动手实践后成功的喜悦。)
(3)进行讲评作品。作品制作完成后,每一小组派代表来讲台前
进行展示,请同学们看哪个小组做得好?装饰得美?(设计理念:激发学生欣赏和讲评的积极性。这也是审美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
4、最后是对本课进行如下小结:
通过上面的环节学习,我设计这样的小结:希望同学们以后要注意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出更美的作品。意在引导学生懂得“美源于生活,创作来源于生活”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效果预估
通过各个环节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计:创作技能好的学生会创作出新颖别致的作品;稍差一点的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创作出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美术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教材解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七册,第12页,第4课——《漫画》。教材的目的是通过欣赏漫画作品,学习漫画的构思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敏捷。培养学生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现象,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以校园生活、社会现象为题,用漫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漫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等,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破学生对漫画创作的神秘感。漫画创作就是通过夸张、对比、误会、比喻等一些常用方法将事情表现出来,或讽刺或幽默,给人们讲述一个道理或带来乐趣。
难点:有些想法可能学生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可适当的补充一些文字对话,但是不能因为漫画的线条比较简单而漫不经心,潦草从事,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漫画。
教学目标与内容:
①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了解漫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②试着画一幅或一组漫画。③认识漫画具有特有的讽刺丑恶,弘扬正气的社会功能还具有其独创性,画漫画就应该有独创性在里面,要别出心裁。
【说学情】
一提到漫画,很多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日式连环漫画卡通片的形象。但是这只是漫画的.一种,不能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到这种漫画的局限之中。可以给他们看更多的漫画来开拓他们的视野。
【说教法】
为了让这一节的美术课更容易让学生学习,我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观看。①看课本,学习课本上关于漫画的基本知识。
②看课件,讲解漫画的创作。
③看漫画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思考。讲给学生几个笑话。
笑话一:脑子 我联系到一个屠夫,想要一个羊脑子在神经解剖学课上用。我跟他约好了,改天过来拿,但是,那天我到了他的店里,店门关着,上面贴了一张字条:“老师,你的脑子在隔壁理发店。”
笑话二:猫的感受 我养了一只乖巧的猫。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它按在桌子上强迫它陪我一起看电视。
不久,我又买来一只小仓鼠,两只动物越来越熟,常在一起玩,仓鼠的胆子很大,竟然跑到猫的食盆里吃东西。猫这回生气了,一下子把仓鼠叼到电视前,并用两只前爪用力按住仓鼠,要仓鼠看电视。
同学们进行讨论,思考解决如何把笑话变成为漫画。
三 引导学生绘画。①给同桌画一张肖像画。
②分小组把笑话改为漫画进行创作。
【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和黑色的水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漫画图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话。
2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2分钟)
⑴ 拿出几张不同种类的漫画让学生看,吸引他们的兴趣。
⑵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⑶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漫画》
3 展示课件 学习新课(10分钟)
师生共同观看课件,学习漫画的特点,类别,和创作。
4小组活动 绘画训练
①给同桌画一张肖像画。要求夸张和简约。(10分钟)
②讲笑话并把笑话改为漫画进行创作。分成小组进行集体创作,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设计更夸张和别出心裁。(20分钟)
5小结展示
把学生的肖像漫画和小组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评选最好的作品和创意。(3分钟)
美术说课稿 篇6
《送你一个书签》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设计应用课程,在新课标中对于一年级的设计应用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基于这些要求,我对于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一、本课的教材分析
1、本课的教学目标
l 认知目标
通过对书签的观察,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形状,以及特点。
l 能力目标
尝试利用剪、贴、绘画等手段和纸张、笔、各种废旧材料等媒材自由制作、装饰和表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制作出有个性的书签,挖掘创造潜能。
l 情感目标
通过同学之间展示、交换、收藏和应用书签等形式相互交流,培养学生感知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本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和欣赏、尝试用各种媒材大胆、自由的制作书签。
3、本课的教学难点
巧妙地构思并安排构图,作品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个性化品质。
二、本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形象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启发观察法与自由讨论等教学方法。
三、本课的教学手段
l 实物展示品(各种形状、各种制作方法的书签)
l 多媒体课件
l 示范工具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书吗?书可以带给我们知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书籍却不愿意和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做朋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提出疑问,让学生产生疑惑,引发学生好奇。)
(出示一本书,破破旧旧,上面布满了折痕)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本书可好看了,许多人都想看它,可这么厚一本书,一两天看不完,有些人就把书折成了这个样子。难怪书不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了。小朋友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可以在书本当中夹入笔、橡皮、纸片等等东西。教师出示一枚书签)这就是书签,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
2、新授:
今天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惊喜,打开你们的课本,找一找,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让学生翻出里面的书签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激发学生兴趣,带动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书签的组成形式和特点。)
欣赏过这么多漂亮的`书签,请同学们将书签夹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课中,应该怎么夹呢?
(让学生了解书签的使用方法并掌握。)
仔细回忆一下,你刚才看到的书签由哪几部分组成,都有哪些形状,上面都画了些什么?
除了我们看到这些纸质的书签,制作书签的材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信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欣赏不同材质的书签)
除了制作书签的材料非常丰富,上面的题材也是各式各样。(欣赏不同题材的书签)
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书签?(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太好了,老师对你们的作品真是非常期待,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朋友,他做了一个很漂亮的书签,可是在穿绳子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意外,就让自己的作品前功尽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知道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的作品上吗?
(出示一个孔洞破了的书签,提醒学生穿孔时的注意点)
3、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题材,设计制作一枚书签。
(这是学生的练习阶段,教师从旁指导,对于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时解决。)
4、学生展示作品,引导欣赏评价。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用正面评价去鼓励别人。)
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活动教材
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真正的作品是能够自然流露幼儿心灵的作品,靠传统的临摹和示范教学,不能诱发幼儿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展现。所以我把教学所选内容最好从幼儿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感兴趣活动中寻找幼儿的兴趣点,以培养幼儿的个性,发掘幼儿的潜能,并引导幼儿创作。本次教学活动结合幼儿平时日常生活中欣赏过的繁华街头景象,幼儿已加深了对街道上各种建筑物和景物的印象,我想通过主题性的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幼儿能大胆地将自己所看到的.《繁华的街头》景色,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本班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我班幼儿发展的两个目标。
(一)欣赏繁华的街头,加深对建筑物的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使幼儿能大胆地将所看到的各式各样的房屋和街头的景象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三、说活动重点和难点
中班的孩子绘画能力、想象能力、模仿能力都比较强,通过自己的动手绘画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绘画的表现力。难点是:组织一幅主题性绘画。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也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为了胜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相应的准备:
(一)事先请家长利用平时休息日的时间,带幼儿到繁华的街头去实地观察,并引导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繁华街头的景象,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物质准备:绘画纸、水彩笔、水粉笔等。
五、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新《纲要》的精神:"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除了要以饱满、热情的情绪吸引幼儿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谈话、提问法: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谈话提问的方法引入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了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讲解提示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通过讲解提示,展开讨论,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展开自由发挥、任意想像的翅膀。
(三)个别指导法: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才能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谈话导入新课→授新课→幼儿作画→活动评价→结束活动为程序来展开一系列活动。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美术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欣赏中的第七讲《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彩塑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又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了解敦煌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敦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彩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录相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敦煌艺术宝库及其彩塑的形象特点。
2.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3.欣赏时最好利用幻灯片/录像片,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三大石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愧宝-----彩塑。(出示课题)
2.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敦煌地,及敦煌艺术-----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
故事讲解,开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看录相带)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品之多,名列我国石窟首位。敦煌包括莫高窟(千佛洞),西千佛洞和榆林窟。有时也将其中最大的莫高窟称为敦煌石窟。)
3.回到主题
敦煌彩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数千年雕塑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融汇了外来艺术,从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彩塑艺术。
1.什么是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合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2.彩塑的分类:
由摆放位置与使用范围可分四类,即:石窟彩塑、庙宇彩塑、陵墓彩塑、民俗彩塑。
4.内容讲解:
(1).讲解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及各时代的彩塑特点
其中唐代前,及盛唐时的佛像特点采取先提问,带着问题讲同学观看并找出答案。
1.敦煌莫高窟艺术是集哪些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窟,其有拥有彩塑多少身?
2. 早期彩塑具有什么特点?隋代及其唐代彩塑形象各有什么特点?(在录相中带领学生形象生动的欣赏每个彩塑的形象)、,〈菩萨、力士像》和《供养萨》,以佛教内容为题材,其严谨的人体比例、逼真的神情、动人的体态,无一不说明是盛唐时期彩塑的精品。
2。再列举其它时代时代彩塑形像图片,进行比较得出其特点。(以讲解为主)
(2)辽代华严寺彩塑的主要特点
辽代彩塑的塑造手法明显继承了唐代彩塑造型的严谨写实,又在具体、精细、繁密中增添了婉丽的风韵。
(3)宋代彩塑的主要艺术特征
以真人为依据,真实自然,具备凡人气质,缩短了人与神的距离。
《侍女像》进一步体现了人神统一的风格。这是晋祠圣母殿中十身侍女像之一。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塑造得更好。这些侍女像的身材比较适度,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在技巧上,工匠们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塑像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4)明代彩塑
在山西平遥双林寺千佛殿四周的墙面上,有成百上千的壁塑,是圆雕、高浮雕和浅浮雕结合而成的。课本中的《童子参观音》即是其墙壁上的.一组雕像,风格独特,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是该寺彩塑的精华。
观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之一,佛经中称其能解救苦 难众生。这组是明代的作品,塑、绘技艺高超,形象带有安祥和蔼的情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达到了“传神”的意境。
(5)清末“泥人张”的彩塑
“泥人张”的彩塑艺术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雕塑艺术功能重新开发,一改古代雕塑服务于陵墓和梵宇庙观的宗旨,转向对现实的人世生活的描写,从而扩大了题材范围。
“泥人张”的作品,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心和对世俗趣味的认同,开拓了一个平民化和世俗化的于是天地,注入了生机勃勃的生俗人情。“泥人张”的彩塑艺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彩塑为媒体,充分发挥物质的媒介功能,色彩丰富,刻画细腻,集多种风格技法于一身,其审美趣味也由宫廷艺术与文人艺术的“高雅脱俗”,转化成适应民间喜好的“雅中带俗”,因而其作品具有现实性、世俗性和艺术性。
《渔樵问答》这组彩塑,是一组典型的带有民俗、民风气息的作品,描绘劳动者的平凡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内心感情。劳动者的淳朴、乐观、善良、诚恳表现得惟妙惟肖。
最后让学生观看敦煌莫高窟所遭受到的侵略事迹录相,了解我国目前很多文物精品被盗。感受当然社会的落后,人类无知给我们祖先遗留下来财富带到了多大的损失。引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及让学生对我们历史上有名的艺术宝库有个更全面的了解。学会珍惜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祖国历史文物是表少年义不容辞的职责。
美术说课稿 篇9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废旧物造型——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将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处理,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一、说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下册第五章第三节。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一、二节之后编排的。本节的学习既可以对废旧物造型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第六章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其它废旧物造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着艺术源于生活,根据季节的变化,结合《其它废旧物造型》的知识,把春天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在废旧物造型中体验艺术造型的乐趣,提高审美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由于废旧物造型极为灵活,又要创新把春天的元素加入进来,所以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造型能力,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X望。他们对废旧物造型的方法非常熟悉,多数学生能自主设计制作,少数的学生习惯于模仿,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废旧物品大胆创作,回收利用。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材质的废旧物进行艺术造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巧用资源的良好习惯和利用废旧物的环保意识。 激发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运用学过的废旧物造型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创作以春天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力。
突破重、难点:
1、采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投影仪及幕布等教学用具,创设生活意境。
2、在教学的环节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提升。
3、通过分小组合作,每位学生运用各种材质的废旧物进行艺术造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力。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学法中设计了:
1、范例欣赏教学法:运用图片欣赏营造教学情境,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2、 举一反三教学法:教师针对一种材料进行分析它的用途,导出知识点,让学生顺利接受。并使学生开拓思维,举一反三。
3、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4、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作品。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激趣引入——知识探究——课堂示范——设计制作——评价延展”五个环节。下面我将具体说明。
1、创境激趣 寻找春天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将利用课件展示各地的春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看春景图片猜校园地点的小游戏调动课堂气氛并启示学生要善于发现美。最后教师提问:“我们能用什么办法把春天美好的印迹留下来?”通过这个问题回归课堂,巧妙的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把学生导入到情景中来。
2、深入教学 思考春天
通过欣赏春天,引出课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探究环节。首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废旧物图片,让学生观察。为后面用废旧物进行设计做好铺垫。接着我将让学生通过课件再自主学习废旧物的基本表现方法,理解“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艺术创作的方法,从而打开学生创作的.思路。这样来突出本课重点,达到认知目标。然后我将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围绕完成表格的任务来拓展学生思维。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再分析欣赏示范作品以此给学生灵感。让学生在“猜-学-思-变”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制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开放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X望。
3、设计制作 创作春天
通过思考探究、分析比较的环节层层深入,学生的学习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在制作环节,我将放轻音乐和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团结合作,提醒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使用。在良好的环境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合作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本节课的难点就在这突破。
4、交流评价 欣赏春天
为搭建一个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我设计了展示评价环节。我将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①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从作品的构思、有哪些收获、制作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方面进行。②请学生互评,为同学的作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③教师简评,教师的评价一鼓励为主。让学生学会评价美、分析美,教师鼓励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培养了学生想说、敢说,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5、课后延展 春暖花开
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质的废旧物制作其他艺术品为契机,让学生关注生活,节约资源,用一双艺术的眼睛去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落实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上五个环节我遵循的思路是课堂赏图带领学生欣赏美;课堂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美;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会创造美;作业品评中让学生学会评价美;课后的延伸让学生学会探究美。教学重难点从中得到了体现和突破。
六、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环节新颖,学习目标明确。活动效果好,教学环节采用让学生眼、耳、手、脑全身心参与活动的方式,循序渐进的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三维目标。使美术教学水到渠成。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用小游戏开场,活跃气氛,在分组操作时放轻音乐,建立安静的学习氛围。整节课动静相宜,师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效果显著。
当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艺术》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坐出荷叶满池塘》。从本册教材设立了一个系列单元《艺术家的故事》。教材打破了以往对艺术家介绍所采取的孤立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的陈述模式,而是通过活生生的艺术作品和鲜活的艺术家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感受艺术家们可贵的创造精神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使孩子们接近艺术家的心灵,让艺术家的故事和作品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说教学
教学目标:1、了解齐白石生平、故事、趣闻。艺术作品进行初步了解与欣赏,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蕴涵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拓展自己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提高审美情趣。2、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国画的创作。
教学重点:了解与欣赏齐白石的作品和他的生平趣事,运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进行国画的创作。
教学难点: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蕴涵的情感和思想,体验不同的表现方法。
三、说教与学的方法:
讲故事、作比较、体验尝试 、绘画等。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中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特征,在感性基础上会稍稍增加一些理性的色彩,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些认知活动,让学生通过触摸体验,欣赏图片了解中国画的特点,从触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去感知;通过交流搜集到的齐白石生平、故事、作品和趣闻等的学习欣赏,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他的品格及代表作品,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在欣赏各种国画作品中使学生对中国绘画有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引导学生欣赏荷花的资料,以故事、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有声有色,教学结构更为严谨,教学环节更为紧凑,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说课前准备:齐白石的资料作品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水、脸盆、印章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感受生活美”、“走近大师”、“水墨游戏”和 “作品展评”四大板块的学习活动。
一、感受生活美
1、配乐朗诵诗《江南》(音乐,师朗诵)老师给大家念一首诗,诗中写的是什么?
(创始情境,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2、我们一起到美丽的荷花池边去看看吧!欣赏生活中的荷花,单个的、荷花塘(单个可以清楚的了解荷花的造型,荷花塘全景式的为小组创作长卷作铺垫)讲解荷叶、叶柄、荷花高低(通过领略荷塘的美境欣赏荷花、荷叶的色彩体会他们的美。)
3、你知道“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涵义吗?因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画家都喜欢表现它,来表现自己也象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荷花正因为这种高尚的品格,受到了历代艺术家的喜爱。所以人们常借助荷花表达自己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揭示课题引出近代画家齐白石爷爷的趣闻。)
二、走近大师
1、听故事:讲述趣闻。
近代有位著名的画家,有一个跟荷花有关的趣闻呢《坐出荷叶满池塘》?
(听有趣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发现齐白石具有非凡的创新力。)
2、讨论:这个故事的含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和想法进行反思,绘画的创新思维。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这位画家的表现手法怎样?——有独特的创新
(感受总结,加深印象。)
3、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介绍生平、故事、参观故居)
(在听故事中了解齐白石不仅具有非凡的`创新能力,还能感受到他刻苦学习的毅力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努力的信心)
4、我们一起欣赏他变法后的写意作品——题款的位置、印章的位置
5、齐白石在诗、书、画、印上造诣很高,从他的国画作品中就能领略到,在绘制中国画的作品上时不仅有生动的画、还要有书法诗句、再加印章,才能体现出国画独特的一面。
(欣赏国画作品感受作品中国画的特点,了解国画中要求的结构布局及画中融入的诗、书、画、印的艺术特色。)
三、水墨游戏:(以游戏的方式体现水墨情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水墨韵味。)
1、我们从《坐出荷叶满池塘》这个趣闻中了解到齐白石有着非凡的创造,那么你们能不能也想出一些有趣的创意呢?动动脑,想一想可以用些什么方法呢?
(启发学生尝试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其他材料,组合创作,大胆地尝试,激发创作。)
2、看看其他小朋友的创意(课件)
3、师示范:老师示范一幅,用手印出荷叶、画荷花、叶柄、题诗、盖印章。
(在演示中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我们今天也玩一玩水墨游戏,那么你知道画国画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摸一摸宣纸,说说宣纸与一般的纸有什么不同?
(尝试体验,了解不同表现方法所使用的工具不同,绘画材料的不同。)
4、尝试创新:我们一起来创造关于荷花的种种独特的表现方法
(尝试体验用独特的手印方法表现,播放民乐创设氛围,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小组轻声讨论:荷花和荷叶的位置分工合作,安排谁画荷叶、荷花、叶柄、写诗。
绘制:在作画时纪律好的小组将得到第二枚印章。纪律好的小组老师会帮他们润色一下。
四、作品展评:“小荷才露尖尖角”作品展
请画完的小组将作品拿上来。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1、你觉得哪一幅最生动?
2、哪一幅最合作的最好?(贴上收藏印章)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发现创作中出现的不足,在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认识。)
通过以上四个板块的学习,同学们对齐白石的品格、代表作品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老师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从齐白石《坐出荷叶满池塘》的故事中得到灵感,也体验了国画的乐趣,你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体验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创作时你最喜欢哪一个环节?……让我们记住这位绘画大师齐白石他刻苦钻研,经过“变法”终成一体,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风格对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坐出荷叶满池塘》一课的教学构思与设想,在实际教学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或一些即时的场景,我会尽量发挥教学机智,处理、把握好,学生对教学内容会更加记忆深刻,本课教学任务也能完成得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