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2-01-31 03:03: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生物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生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通过"植物系统进化树","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初识不同的植物类群。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说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校地处偏远农村,该校生都是来自大山的孩子,对常见的植物即陌生又熟悉,说熟悉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常见的植物有密切接触,有深刻的感性认识;说陌生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高,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帮助他们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生物学经验基础。

  四、说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为2课时,此节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从内心深处产生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欲望。对此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一周通知学生利用周末采集样本,同时,还利用学生中午休息时间,带领大队长一个班12人上后山采集样本,回到学校后,由大队长随意分配样本到各位小组中。这样,学生课前对学习的内容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课中:一、通过以上创设的情景,引入新课,二、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三、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认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教学准备:

  1、准备植物系统进化树图片,学生采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

  2、实物材料及用具:学生采集新鲜的水绵,葫芦藓、墙藓、铁钱蕨、海金沙、石斛,芒萁、带球果的杉枝、带花及果实的白菜植株等大量植物实物、放大镜、镊子。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学生采集活动和生活中对植物的感性认识,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好奇,直揭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植物系统进化树和活动: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

  运用课本植物系统进化树的认识,帮助学生对植物的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采用提问式、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逐一分析藻类植物的

  1、结构: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有生活在淡水中的,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还有少数种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2、特征: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3、分类:据藻类植物呈现的颜色的不同可以将藻类植物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4、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为水生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是有些可食用,可药用,如海带、紫菜等可食用,褐藻胶、琼脂、碘酒在医药上有广泛的用途。

  利用对比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结构、特征、分类。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帮助学生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特征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四)、本课总结

  及时反馈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设计

  七、说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效果可以从课堂回答、反馈练习、巩固练习和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课堂回答通过不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课中练习巩固反馈是一般的知识性练习题,目的是检验学生当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深化和应用。

  八、说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着眼于知识获取的过程、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学到知识和方法,发展多种能力。教师要多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边联想、边思考,从中发现新知识,并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生物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生物与环境”这一节是教材主题四“生态系统”的开篇节,本节内容的学习将为后面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类型”、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主要分三个模块:你知道吗、学习与探究、拓展与视野,本课的教材内容是在讲述了植物界和动物界对环境普遍存在的适应性之后,又利用各类图片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式,着重讲述了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适应现象,以突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主题。在本节的最后,也指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如果生物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原来的适应就将变为不适应。

  二、教学目标

  根据内容的分析和二期课改的要求,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2、知道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3、学会比较和区别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征和行为,初步学会描述观察结果的方法。

  2、学会比较和区别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讲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到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是保护濒危生物的重要举措之一。

  2、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学会比较和区别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

  (二)教学难点

  (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比较。

  (2)认识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初一科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非生物环境的因子:如水、阳光、土壤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现在又经过半年多生命科学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观察,实验,抽象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已具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学习生命科学的新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在讲台上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多采用直观教具、直观演示及直观的语言,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让他们自己探究,使他们能获得施展才能及品尝成功的机会。

  五、教法指导和教学器材:

  1、教法指导

  根据初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采用一下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观察、思考、表述,积极探索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学器材

  金鱼、莲藕、小组活动评价表,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整体设计思路和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自选主题,查找资料,经小组集体讨论、整理好资料后制成PPT,在课内进行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等。这样,学生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和能力来解决问题。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才能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节课自始至终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和参与,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课前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及课本中的资源,自主进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全班同学掌握比较和区别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方法;能主动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珍爱生命的责任情感。

  七、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猜猜老师带来的“神秘礼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探究整合

  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启动学生思维,畅所欲言。

  2、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

  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

  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前用简短、优美的语言介绍、展示课前收集、整理的各类生态系统的文字、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观察标本——莲藕,探究:水生植物的适应性特点

  ①保护色、②拟态、③警戒色

  教师大屏幕展示各类生物适应环境生活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总结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概念和作用。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教师大屏幕展示夏天苔原上的雷鸟和冬天雪地上的雷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感悟。让学生体会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

  (三)教师总结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建立对立统一的观点。

  八、评价:

  1、填写评价表,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为主,培养学会欣赏他人和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2、完成练习册P13 一、(一)1、2、3 (二)1、2、3、4、5、10

  3、探究题:如今,由于环境条件的人为破坏,导致濒危动物出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日趋恶化。面对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生物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一、教材地位分析

  1. 说教材

  本 节内容选自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二节。本章主要以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线索来阐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本节课程内容在第三章中具有不 可代替的重要地位,是第一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延伸,它具体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教材以具体的实物、图片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完成探究过程,以人和同种植物存在的差异来使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说学情

  学生对物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教材中的“性状”的含义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有一定的知识障碍,通过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此外,初一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对具体的实物、图像及课堂活动比较感兴趣。他们已经能根据教师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思考,而且思维 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借助活动、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性、形象性,引导学生发展抽象能力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人的相貌、指纹和血型的差异及各种类别。

  (2)、给出同种生物不同个体,能比较并说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物、图片、指纹等的处理,学会收集信息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处理 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发展表达和交流能力,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人或同种植物间存在的差异性,意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2)、在课程中学习体会生命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难点:性状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贯穿着探究。本堂课教师以“引导——探究”教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感性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观察、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发现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自主地位。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会用"知识。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具准备

  PPT多媒体课件、影视录像、作业本A、印泥、植物实物

  六、教学过程

  1. 课前自主学习准备

  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任务:

  1)关注某同学的容貌特征,进行不超过100字的书面记录。

  2)根据作业本A上P28第10题的表格,全班自由采集同一植物、不同植株的4张成熟的叶片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

  (设计意图:为课堂教学准备资源,同时锻炼学生能力并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学习准备。)

  2. 引课

  1)猜猜他(她)是谁?

  抽选同学依照课前准备描述一位同学的相貌特征并叫其他同学猜测,并说说猜对的依据。(学生提出的相貌特征有的是性状表现,有的不是,要及时进行比较区别)。

  对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同时此活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比较——突破

  对性状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性状为下面学习找到突破口,做好了基础准备。

  经过前面的描述,进行欣赏人的差异性,再引入性状的概念,学生比较好接受,达到突破难点的目标。

  3、 新课的展开

  1)同种动物的性状差异

  ① 人的`性状差异

  人的外貌有什么差异吗?

  活动一:将学生分小组,要求小组中每位同学以其他组员为对象,根据表格1. 2的内容,比较同学之间、学生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差异

  活动二:根据表格3比较不同人种之间的相貌的差异

  通过活动比较同学之间、学生自己与父母之间相貌的差异以及不同人种之间相貌的差异,从身边熟悉的同学、亲人出发进行活动探究,用发现的事实印证课本知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好的达到理解人外貌差异的目标。

  人的指纹差异

  首先欣赏有趣的指纹,再利用指纹开锁提供很好的问题情境,学生生活中熟悉但并不明白机理,能引起强烈的兴趣进行课堂探究活动,对目标的实现效果明显。并能使学生体会到本节课科学知识巨大的实用性。

  活动三:观察人的指纹 课前让学生在作业本A上P28第11题的表格中用印泥取指纹,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看课本P74图3.2.2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指纹。

  提问从活动结果看,大家有什么体会,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人的指纹具有差异性

  过渡:

  让学生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讨论人类这一特征除了作指纹锁之外,还有哪些用处。其中同学们会提到帮助警察破案,教师提问学生:公安人员侦破案件时,除了常用的指纹鉴别,你还知道可以运用什么方式?这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自然引出用“血型”。

  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调查统计同学的血型,感悟到同种生物之间有差异

  通过自己讨论总结得出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师生关系在活动中建立,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提高。

  【提问】:

  人作为动物的一个物种,在物种内有差异,那么其他动物呢?

  在学习完人的性状差异后,通过对生活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其他动物也存在性状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思考】:人作为一种生物,存在着相貌、指纹、血型如此多的差异,那么其他属于同一物种的植物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差异?

  2)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1)【投影】:

  展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获得的作业本A上P28第10题的表格。

  (2)【实物展示】:

  请学生上台出示收集到的实物(同一种植物不同植株的树叶)。

  (3)【视频】:播放同一棵树上摘的四片成熟的叶子并比较他们的性状的差异性。

  (4)图片比较同一植物的果实性状的差异性

  【课堂讨论】:

  组织同学交流讨论,总结得出同种植物不仅叶、果实的性状有差异,其它器官也存在性状的差异,从而得出同种植物性状的差异。

  (利用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教学,学生参与度大,主体性强,不需要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进一步把已接受的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这样使该块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自然完成教学任务,且利于对知识的消化、引申和拓展。对探究活动的反馈同时也指导学生改善提升探究能力。)

  4、 课堂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本课内容,从人、其他动物和植物的性状差异上总结出同种生物的性状具有差异性。同时提升主题:同种生物的差异性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再一次让学生通过主动思维,从全局的高度清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七、板书设计:

  1. 人的性状存在差异

  同种生物的性状具有差异性

  (1)相貌:肤色、眼睛、鼻子等差异

  (2)指纹:五种类型

  (3)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

  2. 其他同种动物性状也有差异

  3. 同种植物的性状存在差异: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

  八、反馈作业练习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题

  (强化知识,促进保持和迁移,同时测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科学作业本练习;调查频临灭绝的物种及它们的性状特征。

  (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并为下堂课铺垫。)

生物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五章第 1 节第一课时内容。上一章,学生们已经学习的是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这节开始我们学习细胞的能量流动,而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章的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酶。因此,本节内容在 整章生物学习 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后面还将学习到酶的特性,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可以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本内容包含的一些 单一变量控制科学方法 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识记:细胞代谢概念、活化能概念、酶在细胞中的作用

  理解

  2、 能力目标: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的依据:单一变量控制方法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叙述很抽象,虽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图和图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静止的,很难实现知识迁移。而Flash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并且能够展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有利于在比较和归纳中得到正确的知识。

  2、实验探究教学法——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良实验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来深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 酶的作用 (佳美洗衣粉) 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高中生具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初中生物和化学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学习方法指导:

  1、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将原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2、小组内合理分工,协调实验操作、记录和汇报,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结合书本的文字叙述、图片和老师展示的动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动思考,活跃课堂

  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实验 激发学生好奇心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针对“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提出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⑵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

  ⑶肉块为什么会消失?

  ⑷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思考回答问题

  一细胞代谢 回顾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中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运用已有知识,集体回答问题,体会细胞代谢这一概念的含义。

  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介绍过氧化氢和肝脏研磨液,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讲述: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过氧化氢,这是一种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幸而细胞内含有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但它们之间的效率一样吗?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安全和注意事项。

  分组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步骤表格,以问题串形式带领学生从本实验实例中总结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对照实验。

  3.酶的作用原理 通过分析对照实验,详细比较四种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并总结出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 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出加热、无机催化剂、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生物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生物入侵者》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篇课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生物入侵者”标题生动形象,引起读者注意,文章开头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是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然后写出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世界各国对此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是通过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思路清楚、层次分明。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生物入侵相关的生态知识;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3、体会文中说明方法表达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2、在掌握“生物入侵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说明顺序,讨论说明方法,品析说明语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我国生物入侵的严峻形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清说明顺序;2、把握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生物入侵这种现象。

  二、说学情

  对教材进行分析并且了解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我了解本班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我觉得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等方面有条不紊,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体现了本班学生的素质很高,完成了我设计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样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出一种自我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教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采用了朗读法,多媒演示法、合作交流法。

  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要想获取文中的信息,必须通过朗读对课文的感知来了解。

  演示法:本文有许多生物入侵者学生没见过,通过演示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入侵者对人类的危害。

  合作交流法:学生可把疑难问题解决,通过探究发现一些真理,获取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一起交流,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说学法

  这节课中主要以自学与合作探究这两种方式为主,在上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本课的内容,生字词的音、形、义,我也调查一下学生对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在这节课,我没有检查文中的生字词,我重点安排学生独立勾画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的好处或作用,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还提高了他们阅读此类文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入侵”和“生物入侵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在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三、把握内容,理清顺序;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写了哪些生物入侵者?它们有什么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

  四、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1)通过圈点勾画,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说明方法。

  2)可用 文中“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 的特点。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1、文中哪些词、句子用得好?

  2、文中有些字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六.质疑问难,领悟主旨 。

  1.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

  2.师提出问题突破文中的难点。

  3.师生共同探究本文的主旨。

  七、展开辩论,表明观点。

  针对“生物入侵者”的危害,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的人士持不同的态度,你赞同谁的观点?

  1,学生分甲,乙两组展开讨论。

  2.师生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态度和观点。

  八,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1、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或看到过?说说他们有没有给人们带来危害。

  2、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

  九、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让我们共同努力抵抗“生物入侵” !

  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

  十、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从教学实践看,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好,归纳能力也很强,教学环节的展开还算流畅,今后在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是: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把文本挖掘更透彻些。

【生物说课稿】相关文章:

生物说课稿11-14

生物的分类说课稿07-10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07-02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11-05

生物鸟说课稿11-09

生物特征说课稿02-15

生物细胞说课稿02-15

生物说课稿-《生物圈中人》07-12

精选生物说课稿3篇01-19

细胞呼吸生物说课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