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01 23:16: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语文园地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栏目涉及了字、词、句、段、篇,内容涵盖范围广,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3. 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4.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5.能背诵《弟子规》(节选)。

  6.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重点

  1.了解厂字头、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狗子规律认识“厨、厕”等9个生字。

  2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能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能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重点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主要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 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自己拼读字词,结合图片认字识字。教师适时的做出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厨、厕、厢、厦,都含有“厂”;穴、窟、窿、窑、窄都含有“穴”。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分类,也会根据历史牢记住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

  1.近义词辨析及运用。

  这一部分内容的词语虽然都带有“笑”字,意思却不尽相同。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并进行指点补充。然后在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好以后,再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合理。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以课本为依托,适当地延伸拓展,让学生再多做类似这样的练习,巩固所学。

  2.理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

  这一部分内容共有三个例句,每句话都是描述人物(动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其中重点需要学生理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动作与神态。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模仿句中的人物,做出相应的表情及动作,加以揣摩,用心体会。学生边做边说,边演边想,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内容中的词语“教诲”“寻找”“伙伴”等都是由近义词组成。如:“收拾”中的“收”和“拾”意思相近,“收拾”和他们的意思也差不多。学习时,我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讨论交流,找规律,然后再搜集类似的词语。学生们兴趣盎然,学得快,学得好。

  四、日积月累

  《弟子规》是学生们较为熟悉的内容,有的孩子自幼就开始背诵。但部分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我们也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时,我利用观看动画片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动画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很快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不仅理解了其含义,也能熟读成诵,还能够影响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的做法,一举三得,效果很好。

  五、我爱阅读

  《好天气和坏天气》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老奶奶和她的两个儿子的故事。老奶奶的大儿子是做蜜饯的,因为要晒果脯,所以喜欢晴天。老奶奶的小儿子是做雨伞的,因为下雨可以多卖雨伞,所以他喜欢雨天。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原本是件不开心的事情,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件不开心的事就会变成开心的事。我们要变换思路去看问题,才能开心地生活每一天。

  教学时,我采用多种阅读方式,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悟,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引导而已。

  五、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气氛轻松活泼,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熟练地掌握了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一篇以图形来认字的课文,文中通过几幅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文字是怎样来的,并根据图形来学习这些生字。通过学习这一课,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习独立识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针对这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我把本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等多种方式,准确认读“日,月”等8个生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会写“日、田”2个生字。

  2、通过小组探究汉字的起源,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学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日,田”两个字。

  四、说教学方法

  教法: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看图识字、快乐识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那是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妹妹还在睡觉,如果醒来找不到哥哥会着急的,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一会妹妹醒来了,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服,她也学哥哥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古时候的人就是这样,慢慢地发明出变成现在的字的。汉字是不是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这样的字。板书课题。

  故事中的兄妹都那么聪明,那么有智慧,我们一一班的小朋友也一定很聪明,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猜猜他们都是什么字吧。(出示图片)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我们先来看看日这个字是怎样变化而来的。讲解汉字的演变历史(一边说一边出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刚才小朋友们都见过了,而且有个别字都已经认识了,你们觉得学这样的字有意思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三)教学生字。

  (1)让学生看图读生字,先自由读,在小老师领读,在同桌互读,指名读。

  (2)去掉图画读生字。小老师领读,同桌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检测生字。

  猴妈妈让小猴去摘桃子,可是在路上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呀这条河里有一座隐形的桥,要是小朋友帮助小猴认完这些字,小猴就能顺利过河了,小朋友们有信心帮小猴过河吗?谁先来帮,好,你来。检测生字。指名读。

  (四)拓展练习。

  《新课标》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学生学会这些字之后,又让学生练习读了一些课外的字,这样很好地进行了一个拓展。

  (五)轻松一下。

  小朋友学了一段时间,已经累了,我们来放松一下。跟着《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把歌词改为<如果学习累了你就拍拍手》。

  (六)写字。

  活动完了现在我们来写字。看今天要写的第一个字,先观察它在田字格中的站位,举手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说)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书写,先看老师来写,(师范写,生书空)来看一下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多了一笔,它们的占位一样吗?(指名说)师范写,生书空。来给它找个朋友。指名说,出示课件上的词语。好现在打开书开始在书上写,先描红,再书写。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看那位同学做的最标准,老师有奖励。教师巡视指导坐姿和握笔姿势。找出写得好的作业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让学生评判。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六国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赏析示例篇目。

  高二六国论语文说课稿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散文欣赏单元,单元教学赏析指导的题目-----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即古代散文结构虽散,但是内在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是前后贯通的。在鉴赏古代散文时,要注意把握其思想感情的脉络。《六国论》是宋代散文,结构严谨,论点鲜明,逻辑性强,借古讽今,是议论文的好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

  1、学习鉴赏古代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苏洵其人其作

  能力目标:

  1、提高文言文诵读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2、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文教学的要求及教材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培养学生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确定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主要通过描写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家破人亡,内心受到巨大创伤,再现战争的残酷.本专题要求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探讨,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能说出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从而正视战争,珍视和平.

  二、说学生

  1.学生对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有一定认识.

  2.学生以前接触过小说,但对小说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并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并结合本课自身特点,我想本课可以有很多目标:如(1)把握小说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探究人物内心;(4)揣摩人物语言;(5)鉴赏细节描写……

  但本课的目标是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生成,可能是我预想中的2个或3个,也可能不在我的预想内.总之,我的想法核心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让他们得到成功的快乐,并在这种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1,课前要求:通读全文,把握情节

  依据: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

  2,课堂中:师生共同确立本课目标,明确学习任务,体验学习过程

  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在交流,合作,互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依据:本文篇幅较长,只有了解了故事情节,才能完成课堂中的合作,讨论,互动活动;同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有利于为学生减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2.导入课文

  采用"移情法",观看图片使学生对战争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小说情景中.

  具体操作:人们都说"水火无情",但我还想跟同学说战争也同样是无情的,请大家跟我一起看几组镜头.(播放)镜头里的画面可以说让我们触目惊心,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莫大的灾难.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肖洛霍夫一起走进一个在战争中饱经灾难的人的内心世界.

  3.交流读后感受

  在请学生谈自己读后感受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小说在写法上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

  补充:学生在交流感受时可能会谈到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太悲惨了,也可能谈到小说情节波澜起伏,还可能谈到有关小说题目的问题等等,总之,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本课需要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只能根据对学情的分析,假想可能呈现的课堂.

  4.探讨问题

  (一)(1) 索科洛夫在战争中经历了怎样的遭遇

  依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把握小说情节,为交流互动作铺垫.

  (1) 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遭遇

  (2) 通过什么方式表现这个主题

  (二)如学生在交流中对小说题目有相关阐述,可以引入探讨

  (1)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是谁

  依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比较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两人遭遇的异同.

  依据:联系角度,比较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培养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体系的分析能力.

  说明: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积极参与

  (相同:家人死于战争,无家可归,心灵遭受巨大创伤……

  不同:索——死去的是妻子,儿女,凡——死去的是父母;索——四十几岁有劳动能力,凡——幼小的孩子无劳动能力;索——知道家人已亡,家在哪里,凡——不确切知道家人已亡,不知道家在哪里,苦苦找寻父亲,认为还活着的;索——可暂居在朋友那里,凡——流落街头;索——深感战争的残酷,凡——不明确战争的残酷,把索误认作自己的父亲,很开心……)

  (3)谁的遭遇更悲惨

  通过比较分析,很多学生会认为凡尼亚的遭遇更悲惨,战争中幼小的孩子遭遇着家破人亡,流落街头的命运,却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幸,这也是这篇小说能让人泪雨纷飞的原因之一吧.

  (4)"一个人"指的`是谁 为什么不是一个人

  这时回到原问题,"一个人"指谁 学生可能根据凡尼亚在战争中的遭遇更悲惨些,认为"一个人"应指凡尼亚.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并不需要明确的答案,更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只需让学生认识到尽管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但作者却选取了两个人的遭遇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这就体现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选取两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刻画,用两个不同家庭的悲惨遭遇,从不同角度展示战争给苏联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带来了灾难,给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善良的人们谁不为之泣下,谁不会控诉战争呢 到此达到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境界.

  (5)比较迁移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索科洛夫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主人公的遭遇有什么不同,由此加深学生对小说人物典型意义的理解.

  补充说明,当然,如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生成不是以上两个目标,就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总之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学生.

  5.课堂小结

  本课为生成性课堂,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围绕学生活动效果进行小结.按照课堂设想,可小结如下:通过我们思考,合作,探讨,在互动中感知了小说情节,领悟了小说主题,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行了很好的探究.

  6.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创作三条以上反对战争的标语,要求:文字简明,有艺术性.

语文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信念》(板书:课题及作者 玛丽?居里),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我的信念》主要是讴歌理想,阐述信念,论说人生修养,并能贴近生活,容易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本单元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我的信念》作者是玛丽?居里,这是作者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

  本文内容简单。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报刊书籍或网上查询,搜集整理玛丽?居里的有关资料。为更好地了解这一伟大的科学家作铺垫。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确立三个目标。(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教学要常抓不懈,“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新课标对七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之一。同时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提出“还要练习朗读”的要求。朗读课文既能矫正语音,提高阅读水平,又可以进入情景,进入角色,把握文章内容,领悟语言美。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新课标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基础上,学生可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与崇高,心灵会受到感染,荡起以她为楷模,向她学习的涟漪,从而立志献身科学。

  3、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的基本素养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写作与口语交际成功的关键在于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因此确立该目标。

  下面就《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

  这篇课文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对居里夫人的简介采用问题“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导入,并出示居里夫人的画像作形象感知。

  出示第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激发献身科学的热情。

  (二)检查预习:

  问题是:(出示投影)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茧 蹂躏 懊恼 猝然 奢望 魅力 获益匪浅

  2、交流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字词的检查主要为课文的学习扫清字词障碍,大致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接着交流玛丽;居里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设计也体现大语文教育观。来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五名学生分段读,让学生调动听觉和视觉感受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教师就学生的朗读作必要的点评指导。(如: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语气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思考:(出示投影)

  (1)居里夫人在文中陈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事迹?线索是什么?

  (2)根据内容试写一句话:居里夫人是一个 的人。

  课程标准强调:“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设计这两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这样带着问题来读,学生的朗读就有了目的,有了方向。

  (四)问题探究:

  新课程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学习名人精神,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与新课标中“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理念相吻合,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也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默读课文,提出两个问题:(多媒体出示)

  1、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居里夫人的自述体现了她怎样的人格魅力?

  这一问题意在通过占有文本材料,把握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充满自信,淡薄名利,献身科学的精神。

  2、小组讨论:假如你是玛丽?居里,发现镭元素后,你会怎样做?你又怎样看待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呢?希望同学们实话实说!

  新课标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取长补短,使自己的展示更全面,完美,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问题)

  问题是: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申请专利,仅第24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有8项专利通过初审,即将正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中小学生申请专利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分析问题,发表建议。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与新课标的“关心学校、本地区的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的理念相吻合。这一环节能衡量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对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六)作业:(多媒体出示)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作业的设置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的基本内容导入,帮助学生回顾知识。齐声朗读课文既可检验学生读的能力,又可为本课时的目标达成做铺垫。

  (二)多媒体出示目标:

  积累语言,学习语言特点并加以运用。

  三)问题研讨:

  问题是:

  1、本文语言的特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找出自己最喜欢或你认为给自己触动最大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把握语言特点,品味体会语言的涵义是阅读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在开始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这两个自主性的问题,直奔目标,学生也易掌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语言实践活动:

  问题是:请朗读体会下列可作为格言警句的句子,体会语言特点,模仿其中的任何一句写出自己的名言。(请2—3名同学到黑板写出自己的格言,并注上名字。)例句:

  1、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2、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3、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4、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设计这个拓展练习,意在落实本课的工具目标,检验一下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本文质朴平实的语言特点。另外学生自由选择一句进行仿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作业:

  1、课外阅读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和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梳理存入自己的资料库。

  2、积累摘抄并背诵文中有关可作为名言警句的句子。

  这一作业的设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丰富自己的素材,拓宽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积累语言,背诵一些经典名言,也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五、说板书设 《我的信念》

  宗旨:真理

  精神:奉献

  环境:简陋、宁静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

  (一)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三、说设计思路

  上勾下连,整体感知。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学习完第一部分后,我提出了三个归结性的问题: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付出了哪些血的代价?②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了什么人?现在你能说说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③第一部分三个题目的分析、归纳,抓住文中句式和重点词、句、段的理解,分析典型场面、典型事例,想象朝鲜人民为志愿军舍生忘死的动人情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体会其内心的思想感情。抓住重点统挈全篇,帮助学生辨清文脉,从文章的内在联系上去理解和把握内容、把握中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披文以入情”突出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使“知”和“情”在联系中不断加深,不断升华。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启发诱导法

  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志愿军满怀深情地追述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实际上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中朝人民的友谊正是用鲜血凝成的。所以教学时,我注意引导理解这一点,这样既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又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比较扎实的训练。

  2、迁移法

  同为志愿军跟人娘、小金花、大嫂话别时,几段写法上相同,因此,我认真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后,让他们用学到的相同方法学习2、3自然段。

  3、以读代讲法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语文说课稿 篇7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名画的经典之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预设、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

  一、教材分析

  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理解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进行生动的语言表达。同时让学生自读自悟,提炼主要信息,在练习复述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学习语言运用;在多次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这一名画的非凡魅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另外,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不仅要理解内容,体会思想,而且要初步领悟的基本表达方法。根据“三维”目标,结合本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面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写法,以及按照简要—具体—细节的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而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准备采取:

  三、教法预设

  1.朗读感悟法

  2.提炼信息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来进行教授,而学生们

  四、学法指导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通过集体多向的交流感悟主旨,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的方法推敲语言文字。反复诵读积累言语样式。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主要分五部分为大家介绍: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教师激趣导入,介绍画家达芬奇以及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突出达芬奇是一位旷世奇才,为后文体会《蒙娜丽莎》的画作价值做了铺垫。齐读题目之后,设置了质疑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蒙娜丽莎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但形式上不同,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同时,从标点入手,找出不同。

  ppt:下面三个蒙娜丽莎,分别表示什么?

  《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交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标点的不同用法。这是课文的第一次读,初步浏览课文,难点在于理解带引号的蒙娜丽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也是整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全文的中心。】

  第三部分(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版块简要介绍

  默读课文,在文中用“________”将表格的答案画出来

  画作名称

  画家

  类别

  收藏地

  现展出地

  学生画完之后根据表格,简要介绍一下这一伟大画作。在这一板块中我还要求学生,调整顺序,介绍画作。

  【设计意图:这是课文的第二次读,默读课文,对名画有一个初步认识。简要介绍这幅名画,将从连续性文本初步提炼成非连续性文本,再将非连续性文本还原成连续性文本。根据表格,再来介绍这幅画。语言没有定式,调整顺序再来介绍这幅画,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选自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这是篇叙事课文,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堂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围绕老班长的感人故事,紧扣“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现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 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二〉、学习重点:通过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

  〈三〉、学习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结合本区的学案导学模式,我采用了导读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让学生之间碰出火花,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当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质,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学生使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回味,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 复习导入,直奔重点。

  1、 齐读课题,继续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2、 本文围绕老班长主要写了哪几件动人的事?这里直奔重点,长文短交。

  〈二〉 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 我设计了探究乐园:(1)用“——”勾你感受深刻的语句,批注你的感受; (2)带着你的体会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2、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在小组中碰出火花,体会真情实感。

  3 全班汇报交流,为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汇报“夜摸野菜苦钓鱼”这个环节时,我设计了一个感人的视频片断,想让学生一下子入情入景,体会老班长找吃的不容易,困难重重。在“奄奄一息让鱼汤”这个片段时,我设计了一段感人的音乐,再次通过学生的读,让感情得到升华,进一步教育学生,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老班长那崇高的品质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目的在于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感悟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创造明天的辉煌。

  五、讲故事练习。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采用倒叙方法。以下开头的方式供参考: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复述条理要清,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3)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搜集长征题材故事、图片等抄写或贴在信纸上装订成册,先在班里传着看,最后放图书室收藏。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