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2-02-06 05:21: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除法竖式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互相练习。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教学目标: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说学情分析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况学生容易理解,但是有余数的除法无论试商还是求余数学生都较难理解,十分抽象,学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尽最大限度分完,还要知道分后剩余部分必须小于除数,否则还可以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动手操作这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从总数分走了一些,还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从而理解余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 说教法学法

  针对二年级年龄小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动手操作,建构知识”、“巩固新知”、“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先让学生解决“用8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正方形”的问题,得出8÷4=2(个)这一答案,并追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以及除法横式的写法。同时为有余数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动手操作、建构知识

  教学不是简单给予,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所以我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探索和体验过程,所以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摆小棒来感知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主要让学生通过两次摆小棒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1、第一次摆: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后,再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体验有剩余,剩下的1根还够不够摆一个正方形?

  这个环节又分3个层次进行教学。

  (1)学生操作:请每个学生摆出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2)学生展示:9根小棒能摆2个正方形,还余下1根。

  (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摆小棒的过程,明确剩余的不能再摆一个正方形,也就明确了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横式,这时候我会让学生列横式,得出9/4=2个......1根,然后结合小棒明确各部分的意义,我会告诉同学们,这个式子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这个一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在此基础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对小学生学情分析的了解,我感觉在教学余数与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这一环节上不够扎实,还应让学生多摆几次小棒,来感知余数。

  2、第二次摆:放手让学生摆,目的是进一步体验加深有余数的理解。

  这一环节我又分了2个层次。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合作,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摆正方形,观察还可能余下几根小棒并记录下来。大量的学习资源,充足的活动空间,充分的小组合作,让有余数的除法认知在学生的思维中由浅入深。

  虽然这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长,但是我认为计算教学就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我将前面让同学继续添加小棒的根数来摆正方形所出现的所有算式排列起来,

  9÷4=2(个) ……1(根)

  10÷4=2(个)……2(根)

  11÷4=2(个)……3(根)

  <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8÷4=4(个)……2(根)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会出现这些想法:“除数都是4”;“余数有1,2,3,等,这时,我接着问:余数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数?我这样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感知“余数比除数小”;再接着设问:假如给你更多的小棒,来摆正方形,余数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推测不同数量的小棒摆正方形,在有剩余的情况中,余数仍然师1、2、3,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 “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去比较余数与除数的大小,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三)巩固新知

  本课的练习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这道题是基础练习,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1)摆一摆,填一填

  27÷5=□……□ 30÷4=□……□

  27÷8=□……□ 44÷8=□……□

  50÷9=□……□ 53÷7=□……□

  2、余数可能是几?是对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再一次进行巩固。

  有15个☆,每4个一份,

  能分成几份,还剩几个?

  □÷□=□(份)……□(个)

  3、拓展应用

  新的学期开始了,同学们见面了,有20名同学想去野营,每4人一组,能分成几组?找同学来分一分。其他同学可以动手摆小棒或者列算式解答并交流想法:

  20÷4=5(组)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出发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地面上摆放着各种食品,小朋友正在轻松地分配着各种食品,师问这里有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看怎么分呢?(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小棒)

  这是一道开放题,联系生活,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不仅巩固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体现数学的生活价值。

  (四)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历程,畅谈自己的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1(根)

  ↓

  余数

  读作:九除以四商二余一

  余数小于除数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让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2

  《锐角和钝角》的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没有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单元涉及到的各种概念。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车上有锐角,滑梯上有钝角…..这是主题图所涉及到的关于锐角与钝角的概念。接下来就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材通过以下步骤来教学锐角和钝角的概念的.首先,呈现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图上有直角,也有锐角和钝角,接着从图上抽取3个角的局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我们所要观察的角.然后通过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看到三个角大小不同.最后,抽象出一般的角,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并提供判断的标准.接下来就是做一做.本环节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角,有折纸有做活动角的,还有用铅笔搭出来的.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承上启下地位,我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

  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

  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情景教

  学法,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同桌合作交流,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在抽象出几何图形,让他们经历形成过程。学生再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感受生活中也有锐角和钝角,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角(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四)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一、情境导入,感知角

  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过凤凰山主题乐园啊?

  师:孙老师去过。今天孙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怎么样?

  出示主题图

  师:看多棒的游乐场啊!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啊?

  师:其实在这个游乐园里啊还藏着一个我们的老朋友,想知道是谁吗?

  师出示找到的一个角,它就是我们的老朋友:角

  师: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角的知识啊?

  师:你还能找到“角”吗?

  (创设学生熟悉和喜欢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温旧导新)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一一出现学生找到的角。(课件出示)

  师:小朋友们真棒,找了那么多的角!如果把这些角放在一起,你会分类吗?

  师:请小朋友拿出这张纸,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先仔细观察这些角,再进行分类,分好后请选个代表说理由。

  1、生分类,师巡回指导

  2、学生反馈(有2种分法,一种是按照是否是直角来分的;另一种是按照直角的大小,分成比直角大或小三类)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啊?

  (当学生只有出现第一种分法时,老师这样引导)

  师:第一种分法是以直角为标准,把直角的分为一类,,不是直角的分为另一类,这种分类方法不错,但是显得有点粗糙。能不能将不是直角的这一类再分的细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分法)

  师:看这一组比刚才就显得详细多了,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啊?

  (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3、引出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师:小朋友们同意这类分法吗?

  真棒!你们想的跟数学家们一样,他们也把这样大大小小的角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是比直角小的角;另一类是比直角大的角)(边说边画角)

  师:你认为这类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数学家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师:那这一类的角呢?

  师:这样的一类叫做钝角(指着比直角大的角),钝角他比直角大。这就是角的三兄弟。

  (这一环节选取各种的角让学生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把角进行分类,让他们自主探索,在小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自然的引出本课内容—锐角和钝角)

  4、建立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

  师:现在小朋友们对角的三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吧。请小朋友们拿出活动角,先表示一个直角,再表示一个锐角。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操作的啊?(张口变得小一点)

  师:你们变得锐角都是一样的吗?(锐角有无数个)

  师:现在仍旧用活动角表示一个直角,在此基础上表示一个钝角,

  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啊?

  你能变几个钝角啊?

  师:你发现了什么啊?

  结论: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直角张口越小,就是锐角。

  师:那你能用一个符号表示他们三兄弟的关系吗?(锐角〈直角〈钝角〉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快速判断(练习九的第二题

  (2)找生活中的角

  1、师:谢谢大家的礼物,今天我的收获真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的角吧.这是乐乐的一天的生活片段,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找找哪里有角?是什么角?(出示练习九的1的四幅图)

  (内容大致这样:乐乐起床穿衣服----上体育课跳高-------下午放学回家在爬楼梯,把衣服撕破了——帮妈妈买剪刀,要补衣服)

  2、找教室中的角

  师:那你能找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吗?找到的小朋友请站到有角的地方去。

  生反馈

  (3)制作小礼物

  师:今天孙老师为小朋友们当导游,让大家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而且还增长了见识,是不是该送份礼物给孙老师啊?

  师:孙老师要大家亲身制作的礼物。愿意吗?

  1、出示制作要求: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制作材料:小棒6根,直尺4把,各种三角板共8个,图钉2个,彩纸2张,硬纸条4根)

  师:做礼物时,要求四人一组合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出纸袋里的学具或别的物品,用不同的方法展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可以折角动手做角,也可以画角,用三角板拼角.请组长记录一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又好啊?

  2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有的用的方法很巧妙.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朋友完成的礼物吧!

  3 展示作品,把相应的作品贴与黑板上

  师:刚才通过动手操作,老师发现小朋友已经会用不同方法展示了,老师很喜欢这么多精美的礼物.

  师:看到小朋友们做的那么起劲,老师也手痒画了一个角,你认为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呢?

  (引导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己创造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四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角,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啊?

  师: 角在美术中也有妙用!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用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

  让学生欣赏简笔画。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合作探究图形在方格图上平移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数。

  说教学用具

  课件、动画视频、图片、操作卡片。

  说教学策略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环境教学,主要的'教学策略有: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拓展应用;运用媒体,整合资源;自主小结,体验成功。

  说教法

  1、实践操作法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说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感受游乐园项目的平移和旋转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游乐园项目运动方式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通过谈话“游乐园“,了解学生对游乐园的熟悉程度,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游乐项目,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游乐园,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情表现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并引导学生尝试把运动方式起名,了解平移和旋转,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再次回到游乐项目的卡片中,将学生带入游乐园的情境中,然后就问学生: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我再创设体验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卡片以及学生亲身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发展平移的特征,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创设有关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说出身边有关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同时将为同学们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现在屏幕上,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区分,在比较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学以致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区别平移与旋转,我设计了小练习(1)(2),内化新知。

  三、解释拓展,灵活运用平移与旋转解决问题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而且,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参与学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学后进行的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经过了前三环节的教学,许多学生已经感觉疲惫,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平移和旋转的手工,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不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在课堂后半段时间学习更加有效。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新闻视频黄河博物馆平移搬家,让学生感受平移的力量,自由表达其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操作学具,合作探究小猫怎样才能吃到小鱼和老鼠?让学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纸上移动物体的乐趣后让学生都参与数一数的练习。通过想一想,试一试,小组合作探究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格数的不同方法。最后通过与学生一起利用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创编舞蹈,再次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受平移和旋转。

  四、课堂小结

  与学生交流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感受?

  在最后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改变过去由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说板书设计

  本课运用了直观比较的形式设计板书,简单直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比较和记忆,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体结构,掌握所学内容间的联系和区别。

  平移与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识的进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2-09

数学下册说课稿:平移与旋转06-28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01-08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3-10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03-27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三篇03-23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4篇03-21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篇03-21

精选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四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