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散步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步说课稿 篇1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
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
基于《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2、合作、探究、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并通过指导朗读,品味语言美。3、培养尊老爱幼的高尚美德,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准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重点: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
那么,采用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学生寻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学生感悟、品味、讨论、探究为纬。经纬交织的方法。
2、学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关键语句,深入思索,反复品味,加深感悟,提升感情。
教法和学法这把双刃剑怎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课堂这块阵地上发挥威力呢?重难点这两种溶质又如何充分溶解在教学过程这一溶剂中,变成营养丰富的溶液被学生吸收继而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看下面的环节——教学过程的实施了。
六、教学过程
(一)、在轻音乐伴奏下激情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教学目标(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
(三)、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课件显示朗读要求):
a、把握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b、朗读的语气:温和亲切中含庄重
c、朗读的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d、朗读的语速:中速略舒缓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四)、研读入境合作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五)、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六)、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多媒体低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歌曲,进入下一环节)
(七)、凝神细想,独抒性灵
为了学以致用,练习对称句式的写法,也为了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所以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开头,让抒写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写,然后交流。
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①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①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在音乐的激荡下,学生尘封已久的记忆犹如洪水般一泄如注,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平日里被忽略的小事此刻都变成了爱的源泉,在汩汩流淌在每一位同学的心田。于是下笔如有神助。
(八)、教学小结:
(继续低音播放《让爱住我家》,教师寄语。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
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九)、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教学内容,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散步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本次说课设计三大板块: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下面我将依据语文课标,从全程说课的备、讲、练、批、辅、考、评、纠、补、研、悟、能十二个环节解读我对本课的认识和教学思路。
第一板块-——教学准备
一、备教材
1、教材分析:《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2、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②揣摩词句含义,品析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4、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难点(关键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二、备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更谈不上审美了,亲情观念比较淡薄。那么本课学习正好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重新去感悟和理解亲情,学会尊老爱幼。
三、备教法学法
教法:这里我设计了主问题:以“字、词、句、段对人物的表现作用”为话题,自选文句并联系上下文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评点。它有着“一问能抵许多问”的牵引力,引领着学生从多个角度品析语言、欣赏语言,
同时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于是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通过这几种教法的结合,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
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进行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板块——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在实施教学流程板块,我设计了“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再读课文,感悟亲情”、“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七个步骤落实全课程备、讲、批、辅、考、评、纠、补、研、练、悟、能十二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渲染亲情——悟 练 能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感受。
设计意图: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练 能 辅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此环节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应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尊老。(板书人物和尊老)
(三)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练 悟 讲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或能打动你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品析语言美点。
学法指导:
(1)学生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提示: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2)请学生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评点,教师适当指导。
事例点拨——诗意的背景美
示例: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南方初春的田野” “新绿” “嫩芽” “咕咕的冬水”---- 作用:美丽的景色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也是作者庆幸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的心情的写照。作者从春景联想到生命,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希望母亲健康长寿。
事例点拨——写人的细节美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字能去掉吗?
“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体现我对母亲的悉心照顾。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事例点拨——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然后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朗读并体会妙处。
共同点及作用:简洁、整齐、匀称,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乐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学生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四)再读课文 感悟亲情——练 悟 1、扮演角色,心灵对话。指名学生读6、7段。
2、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面对分歧,“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文本,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比如:母亲疼爱孙子,满足他的要求;体谅儿子,理解他的难处。)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学法指导: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重点研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是承上启下的角色,肩负重担,责任重大,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五)拓展延伸 升华亲情——补 悟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
(六)总结全文 表达祝福——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最后,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课后作业 真行实感——考
1、真行: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2、实感:将这一过程及真实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莫怀戚的《散步》。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学法指导、大致的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汇报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注重人生体验。《散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寓景美、人美、情美于一体,字里行间扬溢着浓浓而真挚的亲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人散步时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画卷,更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道德颂歌。虽然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风筝》《羚羊木雕》一样都以家庭生活为主,都有矛盾冲突,但前者给予的更多的是反思,而本文则主要从家庭伦理准则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并且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我认为本文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目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增强亲情观念,提高人文素养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基本是都是90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孩子“唯我独尊”,家庭亲情观念淡薄,缺乏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因此,本文教学时,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事件本身并不难,但要引导学生发掘文本主旨、感悟亲情及由此引发对于家庭伦理准则的思考会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
2、以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揣摩词语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方法。
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一事一理,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写法;
4、体味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传统美德。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重点为:目标2、4
教学难点为:目标3、如何理解文章具有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句话为达成以上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文本为范例,组织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相关方法。
2、以小组形式,通过合作探究本文主旨。
3、朗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文章。
4、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初读叙事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的方法(初读“三问”:谁?在哪里?什么事?)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文章的美点(从内容到形式)
四、教学流程:
课前播放《常回家看看》作一个铺垫。
1、猜字游戏导入
谜面:上有老下有小—学生猜---教师解字:老小不分开为孝,老在上子在下,儿子担任着背负老人的责任这样才为孝。
当堂调查:你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同吃的同学举手(举手的很少),如此看来大多数是老小分开的,孝出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从今天学习的`课文《散步》中也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歌曲作情感铺垫,猜字游戏可以很快地激发七年级孩子的兴趣,抛出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关,为突破教学难点设伏。)
2、听读、朗读,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轻声地朗读课文。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3)、检查阅读效果:
从记叙的要素、顺序入手理清内容和文脉。并在概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出核心事件“分歧”,以及产生分歧原因和解决分歧的办法。
(学习起步阶段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强化“要素”意识,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我设计的主问题是:
①、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在散步的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老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再总结全班同学的发言,加以归纳明确。一家人的权力无大小之分,只有平等的关系。一切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②、学生总结归纳人物的特质(这一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着重引导学生将文中的儿子与现实中的“儿子”(自己)进行对比,突出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小皇帝,小公主形象。)
③关于教学难点,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
铺垫:再问导入部分的两个问题:如何解决“孝”这个问题?能不能不分开呢?分开与不分开的主要责任以在谁呢?归纳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具有象征意义的话---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家庭是这样,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边归纳边板书要点)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初步体会文中“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4、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①、让学生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主要引导学生品味:
(1)写景的句子,发现他们的意境美。
(2)对称的句式(体会它们的对称美,情趣美。)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精彩片段。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通过朗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5、结束语: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对长辈、父母我们要心怀感恩(播放《感恩的心》),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或最想对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用一段文字把它写下来,课后和大家一同分享。
最后是作业布置:
6、布置作业:以家庭生活为素材,以亲情为主题,运用“以小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刚开始学习“以下见大”“一事一理”的写法,特作出分层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也符合个性化的要求,具体是:最低要求:仿写文中的某个片段//一般要求:独立构思,能表现出亲情//较高要求:能提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
7、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是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
附:板书:
百 善 孝 为 先
+
散 步 分歧 +
(莫怀戚)
||
整个世界(责任 使命)
散步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周和枝,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散步》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听多媒体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 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2、在学习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掌握字词
2、快速抢答,梳理信息
三、品读课文,寻找美点
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现在请用你的一双慧眼寻找文中的美点,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教师提示:对美文的赏读,大处看可以欣赏其中美的景、美的事、美的人;细处看可以欣赏美的词、美的句式、美的细节等等。)
(一)、亲情美,人性美
1、这家人在散步途中产生分歧后,谁有真正的决定权?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2、 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谁的表现?理由是?
采用句式:我最欣赏的是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句子)中,我感受到他(她)的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
“我”:孝顺老人,不溺爱孩子;
“我”的妻子: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我”的儿子:懂事、聪明、活泼。
3、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二)、细节美
A、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B、问题探究:
课文最后一句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何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仔细”?
2、这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厚重的责任读出来。
(三)、景色美(5分钟)
(这是一篇玲珑剔透、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思考: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朗读) 2、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小结:文中的美点还有很多,我们学在课内,但功夫在课外,希望用你的一双慧眼还能找到更多,并学以致用,在我们的写作课上得到实践.
四、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浓浓的亲情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你能说说吗?
五、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六、课后作业,实践检验
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们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
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你可以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在以后的语文课上大家进行交流。
古往今来,亲情都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来结束今天的课。
这首诗也是通过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儿子要出门了,母亲拿她手上小小的针,来表达她对儿子浓浓的亲情。所以只要我们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就能感受到更多更浓的亲情。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承前 启后
母亲 我和妻子 儿子
赡养 抚养
责任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散步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学习本文,要引导同学们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说学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同学们,这个年龄段的同学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同学们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我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说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和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要丰富同学们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朗读品味积累语言。本课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导同学们在反复朗读中揣摩、积累语言,以增强语感,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本课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七年级同学们由于年龄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这个定为难点。
五、说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法相结合。首先以情景、导入法营造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浓浓的亲情氛围,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将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让同学们在朗读品味中去感受亲情美。本文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必要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几种教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让同学们更好的领悟课文。
六、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同学们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以先让同学们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细节动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关键语句再读课文,深入思考,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说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看公益短片《妈妈洗脚》同学们谈感受。
设计意图: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短片中温馨的画面和质朴的语言,让同学们快速的进入情境中,也为同学们感知课文内容作了准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这一板块是因为学习目标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同学们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齐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旨在让同学们对文本整体感知)
2、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此环节要求同学们齐读课文后自主学习,培养从文章获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个问题中要引导同学们思考:在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从而得出结论:在两头不能兼顾时,照顾长辈,因此得知“我”的处事原则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读课文
赏析语言
1、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字词句或能打动你的句子品析。
学法指导:
示例:“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
提示:
写景美的句子、细节动人的句子
( 2)请同学们将他们找出的词句读出来并赏析,教师适当指导。
2、感悟语言的对称美
预先出示一个句子: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让同学们说说这个句子的特点,最后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对称的句子齐读。
设计意图:
品味积累语言是本课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先让同学们在圈点勾画中品读思考,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教师作必要的补充和归纳。引导同学们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会在以后的阅读、作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赏析语言,运用语言。
(五)再读课文,感悟亲情
1、指名读6、7 段。
2、扮演角色,心灵对话。
学法指导:
面对分歧时,“我”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妻子、儿子是怎样想的,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走小路?分角色用话外音的形式将各人心中所想表现出来,不仅要注意文中表现出来的内涵,还要善于结合情景体悟人物心理和性格。
3、这个家中三代四口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设计了“扮演角色,心灵对话”这一环节,让同学们走进文本,不仅能找出文中有形的东西,还能发现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无形)的东西,以锻炼同学们的想像及创新思维能力。在谈对人物印象这一环节中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正因为这一家人尊老爱幼,相互关爱,这个家庭才会如此和谐温暖。
4、齐读最后一段,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注重这句话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让同学们在探究合作中解决疑难。重点理解这个句子,不仅要理解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中年人的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角色,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至此同学们才准确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六)拓展延伸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一个平凡的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谱写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尊老爱幼)的事例吗?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感受亲情之美,既符合本课的主题,又使同学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同学们发现亲情,感受亲情,珍爱亲情。最后,让同学们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之后,赏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让这节课在温馨动人的氛围中结束。
散步
莫怀戚
母亲——爱幼
我、妻子——尊老
儿子——懂事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要让同学们对一堂课的结构和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一个好的板书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好的板书设计既要简洁、形象,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为这堂课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散步说课稿】相关文章:
散步说课稿06-25
《散步》说课稿06-25
《散步》说课稿10-27
《散步》的说课稿01-10
散步说课稿01-26
关于散步说课稿03-30
《散步》的说课稿模板05-12
散步说课稿模板05-15
【精】《散步》说课稿01-18
有关《散步》说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