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02-12 21:08: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音乐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音乐说课稿范文汇总8篇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的单元,作曲家雷雨声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民乐三重奏曲《春天来了》是本单元的欣赏教学内容。这首乐曲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扑蝶》、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既发挥了原曲欢快喜悦的情趣,又以各种演奏技巧以及巧妙的配器等,生动地表现了山泉淙淙,鸟语花香的明媚春光。

  乐曲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复三部曲式:引子+A+B+A+尾声。引子部分由高胡在两架古筝强有力的琶音伴奏下,响起了昂扬的旋律。乐曲主题第一次由高胡奏出,下衬古筝轻快的伴奏音符。这个旋律是原来民歌《采茶灯》的末尾部分。在主题得到充分陈述之后,以渐慢的过渡段引出抒情的慢板。音调舒展,与前面热烈欢快的情绪形成对比。之后突发性的转折,再现快板,并在末尾加以展开。最后以再现快板段落结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易受环境、氛围的影响。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抽象的知识难于掌握。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氛围加以铺垫,引导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

  我校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多,对音乐的认知和感知起步较晚。经过三年多的音乐课学习,他们具备一定听赏能力,节奏感尚可,对民族乐器中的古筝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高胡和扬琴还是首次接触,因此听辨音色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另外,第三部分中扬琴与古筝的音色非常相似,估计学生听辨起来会出现偏差。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3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有三个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第一是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认识。

  第二是能够从体验中初步感知复三部曲曲式结构,并能在聆听中展开想象,用肢体语言和身体简单的律动来表达聆听音乐时的感受。

  第三是知道乐曲主题旋律取材于《采茶灯》。

  2.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准备采用四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活动,解决难点。 使用的四种方法分别为:A。古诗导入激趣法; B。分段配不同声势体验法; C。形象感知与音画结合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D。关联与提升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感受到快乐和美好随处可见。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孩子们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乐于参与表现音乐的活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乐曲的主题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灯》,分辨三种民族乐器的音色,知道演奏方法;通过乐曲速度、情绪等的变化对比初步感知复三段体结构。

  难点:能够辨认高胡、古筝、扬琴的音色,对乐器的表现力有所认识;并能够从体验中自主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古诗导入激趣法 分段配不同声势体验法

  形象感知与音画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 关联与提升法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欣赏引子部分

  出示古诗《春晓》,朗读之后听两小段音乐:《春天来了》引子部分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开头部分,请学生为古诗选择配乐,并说说为什么。

  介绍乐器以及演奏方法,出示乐器图片及演奏图片,并模仿演奏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高胡是拉弦,古筝是拨弦,扬琴是击弦。

  分别听三种乐器的音色,对比音色的特点,教师简单总结。再次听引子部分,根据音色特点听辨所用乐器,教师板书。

  音乐情绪 慢,高昂 所用乐器 高胡、古筝

  设计意图:通过为熟悉的古诗选择配乐,引起学生兴趣,了解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为后面欣赏中分辨所出现的乐器打基础。

  2.分段欣赏乐曲 (重点)

  过程:分为三个小部分,即分别欣赏《春天来了》三个乐段的主题但不出示课题,同时要用自制乐器和老师一起打节奏或者做动作,每段复听时要引导学生根据音色听辨出现的乐器。每段听完后由学生总结速度、情绪以及所用乐器,老师写板书。

  重点:听第一乐段时要感受和发现速度的变化。学习《采茶灯》的旋律,简单介绍福建民歌《采茶灯》,了解欣赏曲主题的来源。

  引导学生从音色上分辨所用的乐器以及乐段的情绪。 音乐情绪 慢,高昂快—稍慢—快,欢快 慢,舒展 快,欢快热烈 所用乐器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扬琴。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采茶灯》的旋律使学生知道欣赏曲主题旋律是取材于《采茶灯》。通过用自制乐器和道具与老师一起为乐曲配上伴奏或律动体会乐曲情绪和乐曲的段落变化,在体验中理解情绪,感知曲式,使学生熟悉乐曲的脉络,为完整欣赏乐曲做准备。引导学生从音色特点听辨每个乐段所用的乐器,解决难点。

  3.揭示课题,完整欣赏乐曲 (重点)

  先把学生分为几个组,一组朗诵古诗,一组拿自制乐器,一组拿纱巾。教师放完整的音乐并指挥学生随音乐配上不同表演。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活动顺序,教师板书并揭示曲式与课题,在学生对乐曲内容、曲式结构和情绪有了了解的基础上配以春天美丽景色的图片再次听赏。

  春天来了——民乐三重奏 引子 A B A+尾声 活动形式 读古诗 打节奏 舞纱巾 打节奏 音乐情绪 慢,高昂快—稍慢—快,欢快 慢,舒展 快,欢快热烈 所用乐器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 高胡、古筝、扬琴引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这种“引子+A+B+A+尾声”就叫做复三部曲的曲式。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 就是原来的A、B、A三段中有一段或两段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的。这首乐曲中的A段就有一个小小的变化,形成了小的三段体。

  乐曲用了高胡、古筝和扬琴三种乐器一起演奏不同的声部,所以是三重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体验,总结出“引子+A+B+A+尾声”的结构,以及几部分的音乐情绪。渗透曲式概念。完整欣赏全曲,加深体验。

  4.课堂小结和思想渗透

  首先通过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回顾曲式结构、器乐知识、以及乐曲主题来源,并告诉学生,乐曲的B乐段其实取材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自己找来听。然后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对人情绪的调节作用。

  设计意图: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包括乐器知识,主题来源并做一点小拓展,音乐表现,曲式结构。然后,就音乐内容使学生们懂得音乐可以疏导情绪,并从简单易懂的“冬天过后就是春天”这个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以及不良情绪,把音乐作为一种有效手段,来激励自己克服困难,疏导不良情绪,快乐的生活学习。

  七、课后小结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用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学生熟悉的古诗作为切入点,然后把乐曲按照不同的情绪分为小段落,再带领学生用切合乐曲内容的简单律动来熟悉乐曲,降低欣赏难度,突破难点,用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方法来达到让学生会听、乐听、听懂的效果,并从中学到知识。最后,在听懂音乐的基础上提升一步到对学生的情商有一个引导和正面培养作用。

  对于三段体曲式的复杂化,如何通俗易懂的给七年级的学生讲清楚,设想起来应该是稍有困难的。在实际教学中,会找个相似生活中的例子,做个类比说明。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音乐欣赏课的一点小小的思考,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课学唱歌曲《校园里的小白杨》。

  2、分析教学对象及教材的地位、作用正处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小学阶段音乐理论的所有新授知识,并懂得运用乐理知识来学唱歌曲,而且早在四年级学生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已经初步建立了合唱的声音概念。综上所述,《校园里的小白杨》是学生对小学阶段歌曲学唱一次小小的总结,为今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自学歌曲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3、教材分析《校园里的小白杨》是一首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一首歌曲,单二部曲式,两部分均有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问组成。A部分为齐唱部分,乐句以×××× | ×× ×× |× ×× | × ×|反复出现,曲调欢快、跳跃,表现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B部分与之形成时,以优美的旋律,舒展的`节奏,特别是二声部的美妙的和声效果,更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对母校依依不舍,眷恋的感情。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复习、巩固有关音乐知识,掌握歌曲中速度变化的基本方法及作用。

  (2)指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正确的歌唱方法和甜美的、和谐的合唱,表达学生对少先队组织,对自己母校的深切感情。

  5、课时安排与教学重、难点、关键点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及目标确定,结合六年级下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由一教时完成,且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准确和谐的合唱声部演唱,以表达真挚的情感,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所在,那么要突破难点,解决重点,问题的关键在于歌曲B部分二声部的学唱训练。

  二、说教法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又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情感性的特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由“情”手入,“以情激趣”调动各种有关的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产生共鸣,从而学唱歌曲,抒发感情,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学习与表达。 教具准备:钢琴 录音机 电脑课件学具准备:音乐课本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音乐教学以听为基础,以唱为中心,以表现为手段,结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为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交谈导入,创设情境。

  2、欣赏歌曲,产生共鸣。

  3、学唱歌曲,品味歌曲。

  4、处理歌曲,抒发感情。

  5、课堂小结,情感延伸。在此我……

  (一)交谈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校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人们往往热忠于……]

  (二)欣赏歌曲,产生共鸣。提问:1、歌曲表现内容? 2、歌曲的结构特点?

  (三)学唱歌曲,品味歌曲。A部分:“歌曲接龙”分小组接龙学唱各乐句。

  [以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学生能较快学唱A部分。]B部分:[采用分声部学唱,再组合练习。]

  具体作法:1、高声部学唱。2、低声部学唱。3、欣赏歌曲合唱部分。4、高声部唱旋律,低声部共鸣。5、低声部唱旋律,高声部共鸣。6、组合练习。

  (四)处理歌曲,抒发感情。1、有感情地朗读歌曲。2、欣赏结尾。问:速度变化对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教师范唱,学生对比。[通过亲自偿试,获得更直接的感受,从另一角度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情感延伸。 让学生自己小结……说说打算。[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时间安排(一)2’-3’ (二)4’-5’ (三)10’-15’ (四)10’-15’ (五)2’-3’

音乐说课稿 篇3

  非常感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展示这堂音乐欣赏课《早晨》,让我有幸和大家进行交流,交响乐的欣赏是第九册第四单元教材的内容。

  一,上这节课的缘由:

  由于九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断扩展,感受体验交响乐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简单,笼统,所以我讲授本节课也是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容,对音乐教材的一种挖掘与拓展。并且学生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有必要进行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所以我将课本纯粹欣赏几首交响乐进行了拓展和整合教学,将《早晨》这一教学内容带进了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审美修养,通过几个典型的曲例诠释音乐描绘景色的手法。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能力: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使学生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交响曲音乐的愿望,以积极的态度和趣味感受音乐用声音塑造形象的听觉艺术。

  实践能力:发挥想象力,探索和体验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音乐塑造早晨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在师生互动与聆听比较中,进一步了解音乐家们创作的不易及他们的作品响誉世界的文化价值。喜爱交响乐,从而达到对不同时期音乐文化了解,理解与认同。

  三,重点:

  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并能主动探索用音乐描绘景色的六种方式。

  四,难点:让学生亲近并喜欢交响乐,产生主动了解和感受交响乐的愿望。

  交响乐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生疏的,怎样让学生能接受交响乐,了解体验并喜欢高雅的交响音乐呢 为什么那么美的音乐学生会感受不到呢 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所以我在备课时设计这节音乐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美感为主,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把这种美变成学生可接受的。通过课堂把这种美传播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得到交响乐的美。我把自己定为成是一个音乐的传播者,这就是我在这节音乐课必需要做到的。怎样把高高在上的交响乐给请下来的呢 变得学生可接受的 这节课我选用了六首音乐作品例举作曲家如何运用联想与听众互动,用音乐描绘早晨,从而将听觉的盛宴转化为视觉的盛宴。

  下面我们就一同体验一下整节课的过程。

  1,导入:

  我选用了圣桑的《朝景》作为背景音乐,用高尔基《人间》中的一段话引出《早晨》的课题,让学生尽快进入到音乐意境中,提升整个教学的`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让学生对音乐主题产生兴趣。

  《早晨》

  "我在这个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着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

  ——高尔基

  2,小组活动:

  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早晨的景象,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图画。

  展示各组的"早晨"美景。

  3,引出问题:那若用声音该如何描绘早晨的 美景呢

  讨论——总结:借助联想,模拟早晨会出现的声音或光线色彩上的变化。

  4,欣赏过程:

  1,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播放音乐

  3,小组讨论,并用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答对的小组记朵小红花。

  4,公布正确答案,并详尽介绍作曲家的作品。六首作品欣赏完后,评出红花最多的组获胜。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1,利用早晨鸟鸣的声音形象描绘早晨

  陈钢 《苗岭的早晨》: 这里主要依靠模仿鸟鸣的音乐使听众在联想中产生早晨的形象;而鸟鸣的弱音模仿,使人联想起空谷回声,因而产生山岭的形象。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2,利用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圣—桑 交响诗《死神之舞》:这首乐曲描写一群白骨精正在群魔乱舞,狂蹦乱跳,突然,一声雄鸡报晓,宣告黎明来临,妖魔们立即逃之夭夭,销声匿迹。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3,利用钟声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穆索尔斯基的交响音画《莫斯科河上的黎明》:为了造成东方破晓的联想,作曲家也用了"鸡鸣早看天"的方法,用木管乐器模仿雄鸡喔喔啼的动机,随后传来俄罗斯教堂的钟声,明确的宣告早晨的来临。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4,利用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来描绘早晨

  格里格《朝景》:音乐一开始就出现了牧童的笛声,预示着东方破晓,放牧开始,这也是早晨的声音形象。

  这是模仿什么声音来描绘早晨

  5,利用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例如小溪流水等来描绘早晨美景。

  拉威尔《达菲尼与克罗埃》:此曲音乐语言虽然比较复杂,但描绘早晨的手法还是常见的,主要利用了三种自然界的声音联想:流水潺潺,群鸟争鸣,牧童笛声。

  大家想想:除了利用声音描绘景象,还能运用什么方法

  知识拓展:

  运用象征,类比的办法。如:为了表现太阳由低而高,冉冉升起,音乐中音区也由低而高不断向上发展;为了表现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音乐中音量也由弱而强,不断增长,配器音色与和声色彩也由淡而浓,由暗变亮。

  如: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受画家莫奈《日出—印象》的影响,创作了交响诗《大海》(着力体现晨曦微茫,曙色初现的色彩和气氛。)。

  5,课堂小结:

  音乐描绘景色的手法

  模拟鸟鸣的声音形象:《苗岭的早晨》陈钢

  模拟雄鸡报晓的声音形象:《死神之舞》圣—桑

  模拟钟声的声音形象:《莫斯科河上的黎明》穆索尔斯基

  模拟乡村牧笛的声音形象:《朝景》格里格

  模拟自然界的其他声音形象:《达菲尼与克罗埃》拉威尔

  运用象征,类比的方法表现色彩变化:《大海》德彪西

  模拟声音

  五,我的设想:

  在经后的欣赏课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整合性教学。以某个专题为主线,如:动物园,暴风雨,大海,春天,英雄等等,集文学,美术,历史,音乐等素材于一体,生动介绍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使之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印象更深刻的去了解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及视野。

音乐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如下:

  一、说教材

  1、歌曲背景:《雪绒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3册第7单元《荧屏乐声》的内容。《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祖国深深的祝福。

  3、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合唱和集体的演唱,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集体中的协调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学习音乐基本要素,三拍子的特点,强弱规律

  二 、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节课采用了如下几个教学法:

  1、讲授法:这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这堂课的内容。

  2、情景教学法:在上课之前,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创造情景,让学生融入一个温馨,充满爱国主义的氛围。

  3、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雪绒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雪绒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4、音乐欣赏法: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法也是很重要的。通过《音乐之声》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歌曲,并且带着问题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吸收知识。

  四、说程序

  1、创设情景

  通过讲述《音乐之声》的故事,导入课题《雪绒花》,播放雪绒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雪绒花的样子,并且播放这首歌曲。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这首歌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唱歌曲

  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自己学习,能够大概的会唱旋律。在难点处和学生唱的不

  对的'地方,单独提出来纠正。

  3、有感情的演唱

  在学生能够真确的唱出歌曲的旋律时,简单的介绍歌曲中的乐理知识,通过理解三拍子节奏特点(强弱弱),让学生带着节奏的强弱和旋律的起伏,有感情的演唱。

  4、情感升华

  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中演唱《雪绒花》的片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5、拓展

  简单介绍《音乐之声》中其他的插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

  五、说特点

  这节课采用《音乐之声》的剧情为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音乐之声》电影的片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说反思

  《雪绒花》这是一首同学们都比较熟悉,耳熟能详的歌曲,旋律线比较流畅,音乐较窄,所在音区也是同学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没有过多的大跳。因为这首歌曲难度较小,同学们很快就能学会,应该在这首歌曲的处理和要求上变些花样,让学生更有兴趣。比如可以分声部合唱,或用英文歌词演唱,这样不仅在内容上多样化,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多了解音乐的形式,并且让音乐与其他文学方式结合。

  七、结束

  各位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我通过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5

  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选自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小黄鹂鸟》,描写草原内容的歌曲在前几册中都涉及过,教材设计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音乐文化:如长调和短调歌曲。《小黄鹂鸟》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民歌,歌曲情绪细腻、爽朗,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本课主要是用二声部学唱这首歌曲,六年级学生已有能力演唱较简单的二部合唱。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结合课标的要求,

  确定了3个目标:

  1、通过简单的歌表演,进一步感受蒙古短调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表现蒙古民族的音乐特色。

  2、通过辅助练习树立和巩固学生音程、和声的概念,训练合唱能力。

  3、能尝试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

  1、感受蒙古民歌风格,体验歌曲中歌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亲切自然地演唱歌曲,充分表达内心情感。

  难点:1、第一主旋律中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

  2、能用二部合唱形式演唱歌曲。

  我将主要采用“体验法”和“听唱法”来教学。

  下面我就一边结合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一边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配上草原风光的图片。同时为学生分发筷子、系上头饰。

  一、进入课堂,老师说“看到这么多系着红头带的小伙子、姑娘,老师仿佛来到了内蒙古,啊,PAN SEN BEI NU ?蒙古语你好的意思,学生说:SEN BEI NU 。”

  老师说“蒙古族人民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宴请朋友时还常唱一首祝酒歌《银杯》师生一起唱已学过的歌曲《银杯》,并提示用豪爽的情绪来学唱(表演)

  二、话锋一转,老师说:老师还会用手势语向大家问好:

  “ 5 6 1 ”由此展开柯达伊手势的三度和声练习。把学生分成二组,按照老师的给出的手势演唱,“13 3 5 5 1 3 6”(表演)

  三、“内蒙草原景美丽、人热情,歌曲更有特色:通过这一句过渡语,进入下一个环节:视唱练习,解决二声部难点。

  1、出示第一主旋律,跟琴学唱,完后请学生谈对这一旋律的初步感觉。生说:“旋律跨度大”师总结:“蒙古民歌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旋律跨度很大,这一特点更加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大气”然后老师特地圈出后十六分音符的二个小节。

  2、(表演)其实如果作为单声部来说,出现很多“后十六”是正常现象,并不容易造成把握不准节奏的情况。但是当两个声部的“后十六”冲撞在一起“打架”时,学生马上就会被其它声部的“后十六”所干扰。因此特别解决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引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并强调强拍。

  3、出示第二旋律声部。跟琴一起学唱,提出注意点(表演)节奏要拉宽,并唱满拍子,让学生体验在辽阔的草原上演唱。

  4、二部合唱,我用手势提醒提醒两个声部前后相差二拍。

  5、加上筷子分组练习

  “筷子是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时最喜爱用的道具之一,现在让我们用它来为旋律打打节奏。”

  (表演)在老师指导下请学生合着二声部音乐一起打节奏。

  四、解决了二声部的难点后开始学唱歌曲

  “小黄鹂鸟原是一首情歌,经音乐家改编,现在成了一首人人喜爱演唱的歌曲,请你仔细聆听,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学生分析作品:老师说:“小黄鹂现在不仅只是代表翱翔在天空中的鸟,也是代表亲人朋友。

  1、聆听音乐,师问:“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前后两部分结构有什么不同“,先唱好第一声部,

  2、聆听在心里唱,注意听第二声部的特点。

  3、分声部完整唱,教师注意指挥第二声部加入,要求声音均衡。

  4、师生对唱,

  5、情感提示:就是在和亲人和朋友诉说,并用自豪爽朗的情绪来演唱。(表演)

  五、表演:

  先介绍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头、手腕、手臂动作)动作要有精神,做出自豪的感觉。同时播放牧民们在草原上载歌载舞的图片,让学生全体起立,面对面表演,要求有交流感,像是在互相诉说,在赞美家乡。在载歌载舞中把歌曲推向高潮,老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结束语:

  “好美啊,美妙的歌声、豪放的舞蹈、让老师很感动,仿佛到了美丽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音乐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春风》,这个活动是根据江苏少儿出版社《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小班下学期,主题三《春天真美丽》来选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播种的季节。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 我带着我们小班的孩子们来到花园里、操场上、田野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感受春天的美。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美丽的春景,我设计了《春风》这一活动。这首儿歌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并以拟人、排比的句式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在幼儿面前,从而激发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儿现状分析:

  小班幼儿年龄小,经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维能力仍处于低级阶段,而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儿歌中的词语,并在创编儿歌时总结原有经验、扩大知识面,从而使孩子的语言更形象,把动物及事物等特征描述的更准确。

  (三)目标定位:

  1、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儿歌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儿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春天。

  2、《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

  对小班幼儿而言,“春天”这一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关于春天的种种知识,而是引导他们学习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丽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制定了这样的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春天的美丽,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知识目标)

  (2)初步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更换儿歌中的词语。(技能目标)

  (3)通过学习,喜欢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标)

  (四)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明白“吹绿、吹红”的意思。“绿、红”既是表示颜色的词,又写出了柳树,桃花在春天生长的特点。而我让幼儿通过看图来学习儿歌,并通过讨论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活动难点:能按儿歌的结构学会仿编儿歌,拓展思维。

  3、突破重难点方法:通过图片来引导幼儿学会儿歌,分部理解儿歌内容。由独自的想象到互相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活动准备:

  《春天》的音乐背景,关于春天的风景图,及关于儿歌的课件

  二、说教法

  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依据纲要的精神,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感知法和模仿教学法。

  第一种是欣赏感知法,就是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表演和朗诵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的感知理解儿歌。根据小班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和为幼儿提供正确规范、和谐温馨的语言环境等特点,我运用了欣赏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图片,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随着边表演边说儿歌,把幼儿带进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环境,实现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儿歌的时候,教师的规范性朗诵示范,幼儿的再次完整欣赏,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种模仿教学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儿歌的内容结构、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共鸣,在幼儿自由积极的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发展能力。

  三、说学法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法: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感知儿歌的内容。

  提问法:引导性的互动提问,鼓励幼儿将所看到的、想到的,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说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我先播放《春天》这首歌曲,自然把幼儿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然后请幼儿说出春天的景色。接下来我出示有关儿歌的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诗歌中的语言。如:春风吹,小树桩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先说,若说不出来老师点击课件,让幼儿感知小树发芽了,并自由表现发芽的样子,这时引导幼儿说出儿歌内容:“春风吹,芽儿发”。接下来逐步出示柳树,桃花,让幼儿感知颜色,再说出儿歌内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这个过程也为下面仿编颜色引出植物做出铺垫。植物学习后,自然过渡到动物,这时,我不再直接运用图片,而是用动作声音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知儿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使动静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让课堂不再单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关于下雨是怎么下的,是请幼儿加上形容词。

  第二环节中我将儿歌完整的说出来,并利用图片让幼儿熟知儿歌,同时加上动作更好的把儿歌表现出来。那么幼儿在学习儿歌内容时就更容易了,利于记忆。

  在仿编诗歌这个环节中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并结合儿歌结构使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仿编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性。得符合常理。

  最后用找春天,又使仿编有了一定的延伸。

  五、课件

  制作的课件有助于小班幼儿学习儿歌,将儿歌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利于幼儿更好的学习理解。

  小结:总之,上好一堂课需要精心的准备,不断的总结经验,以幼儿为主体。时刻记住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能让幼儿学到什么才是重点,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语言的学习是一方面,还得熏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评委的观听,还请评委们对说课不足之处多加指点!谢谢!

音乐说课稿 篇7

  一. 说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个问题.即: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这三个问题,不仅对学生学习音乐鉴赏具有基础性,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的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这一课的导言和琵琶曲《草原放牧》以及交响乐《第六悲怆交响曲》和《长江之歌》,还有的就是要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因为内容比较多,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由于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兴趣不浓,我在分析基本要素的时候会结合音乐作品来分析.这两节课我都会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贯彻思考,体验,表现的原则,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音乐.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而愉快的情感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感受音乐.

  四.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五,说重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在音乐作品中体会音乐要素的形式以及作用,难点是能对比聆听出在不同的饿音乐作品中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几首音乐作品来说明音乐要素的形式和作用,下面我主要讲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课中我主要采用对比聆听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

  1) 导入:谈话导入: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在这有环节中我用的是谈话法.

  2) 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总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通过集体读导言来开始这一部分,下面请语言课代表来解释:"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最后教师做总结,这里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接下来请全班同学来朗诵散文,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听懂音乐的人,这里也应用了课堂提问法.整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提高学习鉴赏音乐的能力.学完导言之后便是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首先请学生来朗读所要学的知识,并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并从学生的饿回答中总结出知识,最后把节奏,速度,力度这三个最常见的音乐要素作重点讲解.这部分应用的是课堂提问法.这部分的饿设计意图是为今后学习鉴赏打好基础.

  3) 鉴赏《草原牧歌》.这一环节也分为两个部分,先完整聆听,再对比聆听.第一部分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开始,问题是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这里应用的是谈话法,接下来就是完整聆听.这一部分应用的都是谈话法,下面的提问:独奏乐器是什么?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着重讲琵琶协奏曲是什么等等.接下来的提问分别是从音乐中你联想到什么场景和音乐要素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又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第二部分是对比聆听这首曲子.教师分别打出两个不同主题的饿节奏,并请学生配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并让学生体验哪位同学的配音最美.然后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最后是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部分,介绍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请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跳舞.这部分应用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练习法,设计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4) 拓展.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完成拓展与探究第一,二,五题.完整播放音乐后,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补充.这部分主要应用的是谈话法,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做题,认识到自己的饿进步,从而提高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

  七,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一堂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提问法与练习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

音乐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五年级第四单元戏曲音乐中的一节唱歌课。本节课是在欣赏我国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学唱的一首戏歌。

  二、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学会唱歌曲《看大戏》。

  2、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3、引发学生关 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神。

  三、 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唱会歌曲《看大戏》,

  升4的音准和休止符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通过学唱了解豫剧的相关文化知识。

  四、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欣赏法、教唱法、

  创编法、合演法。

  五、 教学思路:

  打算让学生在教师范唱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深入教学,让学生慢慢的去感受戏曲,接受戏曲,进而去喜欢戏曲。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使学生对戏曲有更直观的感受,我进行了教师范唱让学生进行欣赏,我分别唱了京剧、豫剧、黄梅戏三段戏曲,让学生感受传统戏曲文化;教唱时我使用了录音机,让学生进行听唱学习,后分别指出歌曲中的重点如;升4,休止符;唱完后我让学生自己感受念白的节奏,并进行自己重新设计节奏,接着让学生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最后把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奏组进行合演。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03-11

音乐的说课稿12-17

音乐说课稿11-22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春天音乐说课稿07-18

音乐与影视说课稿07-06

大班音乐说课稿11-15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年级音乐说课稿11-29

精选音乐说课稿八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