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13 13:13: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18课《特殊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教给学生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课题质疑,引发学生初读探究,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探究、对比探究、语言探究等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写一篇演说辞。

  3、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搜集关于我国河流湖泊的现状,制订保护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探究阅读能力。

  2、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和举行葬礼的意义,激发学生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设计质疑释疑,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情感体验中,领悟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例如,课始,预设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了这次特殊的葬礼?这次葬礼特殊在哪里?通过这种设问,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仿着提问。在教学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时,尝试着让学生质疑。“在小组讨论时,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学会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乃至思想、情感的交流,是用互相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例如,在学习课文直接写“特殊的葬礼”的部分(第一、七、八自然段)时,设计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读文、看图,在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提出疑问,全班交流合作学习。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畅所欲言”思维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从中获得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也有利于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情境,人境互动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展开想象,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在教学时,利用媒体创设两个截然不同的情境。利用直观动感的画面,背景音乐的渲染,让学生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的雄伟壮观,几年后到逐渐枯竭,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而且也很巧妙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入所学内容打下很好的感情基础。另外,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充分发动学生查阅资料,开掘这些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程序]

  一、交流课前资料,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课前通过查资料所了解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怎么形成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面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葬礼?葬礼是为谁举行的?举行这个葬礼的目的、意义是什么?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自由的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学生初读课文,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学会生字词,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识字,读中整体感悟、通过读内化语言。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做到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三、细读课文的.2—6自然段,体验大瀑布的不幸。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有层次的读中感悟,有效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比较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情形,体会到破坏环境给大自然与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感悟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要求:

  1、将三、五两个自然对比阅读,找一找,哪些词语写出了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壮观和它即将消失的情景?

  2、将找出的词语反复朗读,感受塞特凯达斯瀑布今昔变化之大。

  交流阅读体会。

  1、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雄伟壮观的?

  2、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吗?

  a、自由练习。

  b、互读互评。

  c、指名朗读,评议。

  d、引读。

  3、可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有是怎样的呢?

  文中有一句话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大瀑布现在的摸样。请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低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a、作者把逐渐枯竭的瀑布比作什么?

  b、若是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c、认真品读,读出感受。

  4、再次品读课文第三、五两个自然段,进一步感受大瀑布昔日的雄壮气势和如今的无奈。

  a、多媒体展示大瀑布昔日的雄壮气势和如今的无奈的背景。

  b、男女生分读。

  5、小结。

  (朗读指导必须让学生理解文本,做到循序渐进,这样才能让朗读达到最优化。学生在读中才能感悟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由盛到衰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感悟出“浪费水资源”、“乱砍滥伐”,造成了“水土大量流失”。

  再此基础上多媒体出示中国环保状况的资料,让学生快速地默读。

  (新课标指出: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读写结合,直抒胸臆。

  面对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骄傲和快乐的瀑布,如今却面临即将完全消亡的命运,作为一名国家的总统,在葬礼上你会发表怎样的演讲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来,先写一写,再说一说,适当用上书上的语句。

  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这样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

  板书设计:

  特殊的葬礼

  过去:雄伟壮观 瀑布 保护环境

  现在:逐渐枯竭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课文中第二个识字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片用“词串”形式识字的课文,围绕儿童在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课文配有图画,在图文对照中识字、诵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是第二次接触识字课文了,学生已经对识字课文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复习上一单元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根据以前的方法来学习这一单元识字的内容,以巩固识字的方法,注意在讲解昆虫名称时,要结合插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词语跟它所表示的昆虫形象联系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学习本课的6个生字,如“天”、“蚂”、“田”等,二类字如:“集”、“昆”、“野”只识不写。

  2. 过程和方法:通过组内合作、小组赛读等形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韵文的特点,以训练语感,产生审美体验。并通过观察图画让学生认识蝴蝶等昆虫和野外的景物以及这些词语。

  3. 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观察图画之后,了解野外采集昆虫标本的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重难点

  (1)认识生字,练习写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田字格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一年级孩子刚接触课文需要培养语感、识字量不大的特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是:

  (1)诵读涵泳法:通过反复诵读,熟读精思,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在诵读过程中自己生成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深层次的学习快感。

  (2)谈话法:通过师生对话,唤起学生注意,活跃孩子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五、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ppt上的图片,认识小昆虫,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讨论法:孩子们积极参与,发表看法,交流预习成果,分享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大自然呀可是个大宝库,你想到这个大宝库里去寻宝吗?

  新课标要求低年段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造一个这样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谈话导入有利于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感,迅速融入到课堂中来。

  (二)、新授:

  1、初读。(自由读词串,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读,读好把书合上。)

  新课标要求一年级的孩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①词串中这些带有翘舌音的词,你读准了吗?(观察、昆虫、蟋蟀)(小老师带读)

  ②平舌音呢?(采集、花丛)

  ③这些带有鼻音、边音的词语,谁也能准?(天牛、树林、螳螂)

  ④后鼻音(蜻蜓)

  ⑤整体认读音节(蚂蚁),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时,第一个字读第二声。

  在这里先帮孩子们扫清字词障碍,为进一步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过渡:难读的.词的字音小朋友们都读准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全文,开火车读。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我们来为自己鼓掌。)

  用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孩子们朗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过渡:老师觉得小朋友们第三第四行读得特别好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3、4两行,指名读。

  注意读的时候词跟词之间要稍微停顿一下,行与行之间也要停顿。

  4、交流昆虫词语。

  你读了这些词语之后,有没有哪些词语是你知道的,哪些又是你不知道的?知道的你可以讲出来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让其他不知道的小朋友也知道;不知道的你也可以讲出来,说不定别人知道,你就可以获得新知识了。

  ①螳螂:也叫刀郎。三角形的头,镰刀一样的手臂

  ②蚂蚁:下雨的时候蚂蚁会搬家,他们可团结啦。

  ③蟋蟀:也叫蛐蛐儿。是个歌唱家,声音不是用嘴巴发出来的,而是通过翅膀的摩擦产生的。

  ④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可美啦,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词吗?

  ⑤天牛:你能用我们学过的字来记住“天牛”这两个字吗?(天—大、天—二、牛—午)

  在田字格中范写。

  ⑥蜻蜓:是益虫,能消灭蚊子,我们应当保护它,不要捕捉。

  这里是提前布置给孩子回家搜集资料,在课堂中交流。新课标要求一年级的孩子能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过渡:了解了这些昆虫,再来请小朋友读一读,谁来?

  5、有感情朗读昆虫词语(指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6、昆虫

  这6个大自然中的小精灵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藏在我们的词串中,它是“昆虫”。

  出示词卡:昆虫,读词

  7、发现虫字旁

  昆虫词语:你能观察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

  8、教学虫的书写

  ①出示“虫”字、图片、变体

  结合字理学习生字能够帮助孩子了解汉字的演变,从而理解汉字,加深印象。

  ②提示一提

  ③学习笔顺(虫怎么写?虫这样写:一笔……)

  ④讲解要点:虫字写的时候得注意三要(口要扁、竖要直、点要长)

  ⑤拿出习字册,描一个,仿一个,写一个。(写好抱背坐正,点评)

  过渡:你们喜欢昆虫吗,有一群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喜欢昆虫,他们到大自然中观察和采集昆虫。

  9、出示,哪幅图是观察,哪副是采集?

  ①教学观察:他们在是怎么观察的?ppt圈放大镜,读一读。

  另一幅图画的就是小朋友采集昆虫的情景了。

  ②学习采集:他们在是怎么采集的?ppt圈放大镜,读一读

  通过“提问——回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己归纳,老师总结,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能够加深孩子们对词语的理解。

  ③小朋友们,你觉得图上的小朋友观察、采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面部表情:很开心)

  出示,指导朗读这一行。

  10、地点

  ①可以去哪些地方观察、采集昆虫的呢? ppt出示词串,找一找,汇报。

  ②出示图片,一一介绍田野、树林、花丛,读词。

  田野:①四幅图,读词语

  ②田字格中的田(一竖顶天又立地,一横不能靠两边)

  ③农田、稻田、水田、梯田

  根据一年级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较短的特点,用一些形象美丽的图片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树林:一棵是树,许多棵就是树林

  花丛:四幅图,读词语

  11、指读全部

  同学们,当你躺在碧绿的草地上,当你走进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当你置身于五颜六色的花丛中,你的心情想来一定很舒心惬意吧,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让其他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听你的开心,你的兴奋。

  凭借情境,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文中的情景与作者的情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自主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就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体现了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12、引读,齐读

  刚才我们准备去大自然里——引读第一行,我们来到了——引读第二行,看到了——引读三、四行,喜不喜欢这篇词串呀?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谁想来读一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谈话过程中要依赖形象思维来组织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观察生动漂亮的图片,激发学生说的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产生说的欲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

  13、教写蚂蚁

  最后,我们还要来学写一种小昆虫的名字呢,就是小蚂蚁,出示:蚂蚁

  ①教学偏旁,左右结构

  ②记住字形,分清两个字: 马 木马、马车

  义 曰仁义,礼智信

  ③学习笔顺图,按照笔顺图里的笔画顺序,描红这两个字。

  ④讲解书写要点:

  蚂:虫子右边缩一缩,右边马背有点驼。

  蚁:一撇伸到虫脚下,雨点落进小嘴巴。

  学生临帖书写。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写字教学,教育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每节课都给孩子们留下10分钟写字。在这里我强调了孩子们的书写习惯,主要关注“三个一”,把“端端庄正写字”和“认认真真做人”联系起来。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12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抚玩荷花并睁开想象的事,称赞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盼望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头脑情感。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景象融会,不但写出了荷花的丰姿,并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好看,又有身临其境的觉得。让学生随着教学历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怀、移情。课堂教学以情绪为纽带,变得更富勾引力,使学生的勤学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学生在勤学、乐学中渐渐明白爱,明白热爱高贵,寻求优美。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头脑活泼,担当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这个特别缘故原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奇妙地运用多媒体技能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那差别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准备:CAI课件、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随后出示迫不急待、兴致勃勃地长出来的白荷花,让孩子们想象,展开讨论:它们长出来想干什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孩子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养成孩子们善于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交流时,孩子的回答将思路开阔,富有情趣,这不仅仅是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情感的流淌、灵性的涌动。

  2、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CAI课件再现画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4、在部分学生用“画图法”描绘荷花时,我将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画的内容画到大黑板上,它综合运用文字、图画、线条、色彩等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强化表现力,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个自然段的学习,我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意境:有自己轻声读,想象美丽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读,感受意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还有图文对照读,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学生的情感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会来和“我”交谈,可能告诉“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的思维将又一次被激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学习(在操作创新的原动力中——移情)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老师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共享。我收集的资料有:作者简介、荷花简介、古文、古诗、各种图片等。这样,扩大学生信息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课外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办成小报,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五、板书设计

  荷花

  闻到清香——观察形态——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

  赶紧色彩美活化为荷花大自然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结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进行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本领。由于文章的“美”是通过多种读法咀嚼出来的。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能使学生迷恋,孕育发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气成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本身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明白。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连结自主、积极、自动的运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效”和谐,“立体式”睁开。

  本课的教学计划,力图以新的课程尺度为引导,树立“大语文观”的全新教学看法,奇妙地运用当代的教育技能,优化课堂布局、革新阅读教学,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实现知识与本领、智育与美育的奇妙融合。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因为我们这儿使用的是苏版,所以我主要从这个版本来谈。这篇课文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又不仅限于,而是以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学构想:

  在以往的学中,对这一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学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其二,在学中,师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口说成人的话,使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想尝试一种新的学路径,那就是体验式阅读,意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三、学设计: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体验式阅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

  学重: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学难:

  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内容及要求:

  初读,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验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心情。

  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也是学习的难,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赞成爸爸的观,也可能同意汤姆的想法,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积淀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个性体验,对这种多元的个性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珍视。但珍视并不等于认同,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们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拨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珍视。

  基于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学设计。

  1 请学生仔细读第二部分内容,看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2 依循学生的发言,提炼出一个讨论题:爸爸要汤姆必须放掉鲈鱼,汤姆不情愿地放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在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预测:在这里或许有学生联系遵守交通规则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乘公交车主动投币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校园生活中保洁来谈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师适机加以引领、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3 在正确理解的基础,再让学生分角色读父子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朗读与评读中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词句的情感体验。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汤姆在放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正为这样,这件事给汤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由于有前面的学习积累,对这段话就采用这样的处理,在读中让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延续有一个了解,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回环。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中彩那天》,边读边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

  课外拓展的这篇读物,选自人版大修订版五年制第五册,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内容与我们这篇课文相似相通。选择文阅读,意在让学生在自主自能读书的基础,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让三维目标在自主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发展。

  综所述,是我对这篇课文的设想,但是课堂学是动态发展的,当学生思维被激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景,这些都是正常的,对,我们应该适机加以拨,使课堂学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课内容、结构较简单,但有些句子离儿童生活较远,不易理解,如“释放、回收人造卫星”等。本单元的训练是“写清楚一件事物的特点和用途。”本章节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向往。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和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

  2、让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和合作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长大致力于用科学为人类造神福的志趣。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把教学重点定在朗读课文,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并学习用自己个体语言介绍航天飞机,使读写相结合,培养交流的能力。难点为领悟“航天飞机能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等句子的意思。

  二、学生分析:

  我校从一年级便开设有电脑课,孩子到三年级已经会熟练运用google等搜索引擎上网查找资料,从网上复制资料存入文档,会运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的网页,个别学生会制作出水平相对精美的网页,这样对于航天飞机的学习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小组互助学习。

  三、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为宗旨,在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航天飞机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

  1、相关资料(包括学生前期准备制作的网页和教师资料,其中有航天器、神州5号等相关的各种资料以及链接的相关网址)、供学生主动探究

  2、课文学习(主要用于情境引入、重难点突破、生字学习、学习方法指导等)、

  3、展示舞台(学生学习中制作的作品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大量阅读与作业紧密地挂起钩来。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在站中展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小论坛(主要用于学生提出、上传各种问题为学生主题学习而开设的BBS论坛,是学生发表见解和交流的窗口。学生可以在讨论区提出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回复看到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

  5、小小研究员(A提供研究小主题。B介绍一些适用的研究方法)这五个部分,教师、学生可以根据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使用。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难点部分以教学网站相助,配合活动教学法及总结法,帮助学生分解教学难点,增强课堂的问题情境,促学生入境探究,学生可以在网络的背景下,通过扮演角色而主动地去浏览信息,扩大信息量,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出多媒体网页式课件。

  2)学生准备,分小组完成预习的资料查阅,并在第一课时后整理自己的资料,形成自己的网页。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背景呈现,情境导入,进行质疑

  1)课件演示:浩邈宇宙中,飞船、航空站等航天器的活动显示厂人类对天宇的孜孜追求,当第一个航天飞机部出地球,人类了解宇宙的梦想就越来越近了。我国的神州5号冲入天宇,把中国带入了尖端航天科技的领域。在不久的未来,中国也一定会拥有自己的航天飞机,邀游太空。

  宇宙是人类亘古的向往,对于孩子也一样。视频的展示,激起学生的兴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学生活动:在课件的引导下,感受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并交流自己在前期的准备中所得到的信息。同时对自己想知道的进行质疑。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源,是探究的起步,面对神秘的太空,学生一定会充满好奇,这样利于调动起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3)教师活动:帮助学生把问题分类,存疑。并引导学生进入航天飞机的学习。

  2、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3、多边互动,读写结合,突破重难点

  读写是三年级的两大支柱,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课标强调在学习写作的初期,给予学生写的材料和写的兴趣。运用站中的“相关资料”平台,使学生共享丰富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同时提供丰富的说话材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视频演示,理解句子,朗读感悟(突破难点)

  难点处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航天飞机绕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等2处难点句子的理解航天飞机得快、飞得高的特点,通过点击句子,观看课件航天飞机在太空工作的实录,以形象的直观录相帮学生理解课文句子。促学生有理解地读,有感悟有想像地读。

  2)网上浏览,拓展说话材料(落实重点)

  课标中强调习作练习应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先以课文为例,感悟语言写话,再以课件中丰富的资料为辅,(课前学生和教师制作的网页已经在站中实现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点击任何一个同学或教师的网页进行学习)拓宽说、写的内容,进行说、写训练,“我是航天飞机,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______,我还能______”。(前一空可运用书中的资料,后一空拓展学生对航天飞机的课外认识。)达到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而教会学生学习。

  这样重、难点的突破在站的帮助和读写的过程中进行着。使语文成为一种实践,并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得到落实。

  4、展示作品,辩论对比

  学生将课文和网上的信息进行处理,选择小组的主题,制作成PowerPoint等电子作品,利用大屏幕投影演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航天飞机和飞机的辩论“到底谁更能干?”在辩论中,学生运用资料进行有礼有节的对话,(航天飞机有很大本领,但它耗资太大,起飞不方便,不能民用等)并最终得出结论:不论是谁,都有自己的本领和作用。角色的扮演,对信息的处理运用便语文课堂富有人文气息。同时为学生对课后的继续学习研究提供方向。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看菊花》是苏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小作者与爸爸妈妈在公园里赏秋菊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深秋季节,各色各样的菊花迎着寒风争奇斗艳的美丽景色,从中让学生体会菊花不怕冷的品质。把这一个个抽象的方块字化成学生脑海里生动而又可以感知的图像,让其感受菊花的美,并感悟菊花的勇敢品质,是我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指导理念

  1、情境性原则。语文学习强调的是“披文入境”,只有深入地感受到课文所展示的情境,那么就能使学生领略到课文的'美。

  2、体验性原则。语文学习强调在体验中读,在读中体验。

  3、师生互动原则。建立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设计思路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这样安排教学:

  利用课堂内有限的空间,进行精心布置,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菊花盛开的秋天的公园内,营造了较为真实的氛围,把孩子的心灵带到广阔而缤纷无限的大自然里,尽管学习在课堂里,但是学生的思绪已飞翔于菊花丛中;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多角度感受菊花的美,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相机指导,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

  利用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理解“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等重点词语,把文字描述化为直观形象动态的表现,在脑海中建立相应的表象;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幻化成迎着寒风开放的小菊花蕾,从而感悟菊花的品质,对课文的理解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真正地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在学生对美的感受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又进一步感悟,体会课文内涵。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词语的积累与诗的拓展,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将菊花的品质用诗来表达,也渗透了对学生语文学习诗意化的培养。

  在写字教学中,用学生熟悉又喜欢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记忆字形,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教老师写好字,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并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指导学生写好字。

  语文教学应成为教师、学生与教材信息交流分享的过程。在这份教案设计里,我充分挖掘和拓展教材蕴含着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彰显。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苏教版语文说课稿11-11

精选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01-16

【精选】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四篇02-02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01-22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01-24

【精选】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01-19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六篇01-25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五篇01-10

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01-10

【精选】苏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