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15 00:15: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能讲讲这个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词卡片(特别指出:不要布置预习)

  【说教法学法】

  1、从读到讲要达成“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应符合学生从读到讲,由“外”而“内”再发乎“外”的语文学习规律。那么,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读通,“批文入情”地读好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2、从读到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在读这篇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文章时,更要促学生之情去感悟,引学生之理而共鸣。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阅读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实践从读到悟的经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揭题

  1、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3自然段)。

  2、故事讲到这儿,老师想请你们来讲下去。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呀?

  3、那么,这个故事的原著中结局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揭题。

  (听故事?好啊!)

  上课伊始,教师即投“生”所好,用故事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激起学生放飞想象,任思维天马行空。(故事的原著有结局?就在课文中?快让我读吧!)留下悬疑,让学生自己到文中找答案,这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手段虽已没有新意,但使用起来可真的有效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合作学习,读通课文

  1。找身边的小伙伴,一起读课文,互相正音。

  2。画出自己觉得读起来有困难的词句,互相帮一帮、考一考。

  3。检查反馈:(1)哪些小朋友愿意合作读课文,开开小火车呢?其他小朋友注意听,这列小火车开得怎么样。(2)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朗读中读错的词,指出读破的句,引导学生复读。

  (二)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写了什么呢?(2)交流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要读懂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是第一步。为了达到激趣效果,课前没布置预习,因此,初读这一关一定要扎实,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但又要注意采用学生喜欢的新颖的形式,避免枯燥、机械重复。让学生乐于阅读,使先前激起的阅读兴趣得到保持。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同桌分角色朗读,读出争论的语气与样子。指名同桌读。评一评,再分角色读读。读评结合,师生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几处地方,体会人物争论时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把握朗读时的语气、表情等:(1)看插图,启发想象当时的情景;(2)理解“不以为然”的意思;(3)突出几个反问句。(“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鸭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吗?—— 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2、两个人合作能读出争论时的不同语气,那么,谁有更大的本领,一个人也能把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读出来?试一试。

  3、兄弟俩的争论分出了胜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争论不休”的含义。选择“休”的意思。(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第4、5自然段。指点学生理解“两全其美”的意思。

  5、你能用上这些词,讲讲这个故事吗?(充饥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争论不休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心灵相通。”在精读这一段时,从分角色朗读,到一个人读出不同任务的不同语气,再到讲讲这故事,引导学生不断的深入体验,揣摩人物心理,从而忘我地投入,真情地表达,为理解第二部分课文打下了基础。

  若讲故事安排在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听写括号种的词语。

  (二)学习课文6—11自然段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2、课文中的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出示句子,自由读一读。你欣赏哪一种想法呢?

  3、难怪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你知道“赞许”是什么意思吗?盛老师赞赏的是什么?从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强了感受,促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从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使学生感受到要像文中的同学一样,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实现“超越文本”。四、总结

  1。总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你能说说“争论”是什么意思吗?(兄弟俩、同学们都是在争论吗?从比较中领悟“争论”的意思:必须是各执己见,见解不一致才构成争论。)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是本册的教学目标之一,适时地利用训练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作业:

  (1)在《名言警句录》上添写几个警句,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自己总结概括。

  (2)搜集几个蕴含着道理、让人得到启发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在于让学生“内化”课文,还在于引导学生拓展视野,进行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善读乐写,以利于语文素养日有寸进,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10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继续进行朗读、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长,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情感目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僵化的教学目标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方向,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教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和生成的教学情境,灵活调动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达成的水平。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也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品味语句,想像体悟

  图文对照,指导背诵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要害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穿插课件中相应画面的播放,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概括、重点突出的板书能给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10个生字词。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

  1、说教材

  《爱吃的水果》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课。本课是通过实物或挂图及投影片,让学生运用普通话,说说这些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让同学们来了解生活,热爱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你最爱吃什么水果?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讲给同学们听。(2)评出一两种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儿童的生活实际来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根据学生的识事经历来确立本课口语交际的难点;怎样来激发学生能围绕“水果”积极地参与讨论,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数学目的:进行听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话和说话的能力。

  2、说教法

  合理运用快乐教学法,以投影仪、挂图、实物图演示,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诱发学生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

  教师是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的引导者、点拨者、鼓励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看一看”中学会辨别事物特征;在“想一想”中学会善于思考问题;在“听一听”中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在“尝一尝”中学会判断水果的味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比一比”中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口语表达能力;在“演一演”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逐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yingyong/说教学过程

  能力的获取过程比知识获取的结果更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初识事物的特点,为本课设计了五个教学活动场面。

  “看一看”:出示投影:(1)内容是一盘水果。这是创设生活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思考问题的习惯。先让学生看一看盘子里有哪些水果,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吗?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让学生去说,要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同学们能听得懂即可,不能要求过高。把学生说话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想说要说这是至关重要的。(2)是一个水果店。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引出问题。这些水果你平时看到过吗?吃到过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水果店里的水果一一辨认出来,

  如果有困难,大家在一起讨论,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想一想”: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你解决。在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注意那些平时不大爱说话的学生,要多激发他们的说话兴趣。另外还要注重说话要有条理。让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例如按“名称——样子——颜色——味道”来说,即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说。在这个环节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大胆发言,说出生活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尝一尝”:出示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少数服从多数。同时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平时要能做到注意卫生。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学生的辨味能力。

  “比一比”:选同学位最爱吃的水果,按照一定顺序,说说它的特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清楚、最具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演。同时从各组里抽一名学生当评委,教师给予引导,提出比赛规则,评一评谁说得最好。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比赛的形式,促使学生相互作学习,取长补短。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锻炼自我。从而学会怎样把事说明白,说清楚,说具体。并能做到表达自如。懂得听话时要认真倾听别人讲述,边听边想,有不同意看法要用“我认为”、“我觉得”的语气向对方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能力。

  “演一演”:组织学生开展演示活动,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及时反馈,相机纠错,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手、口、脑、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充分发掘学生口语交际的潜力。先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到大姐姐来作客,大姐姐揣出一盘水果放在桌上,用手指着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说,再请学生表演。在表演中注意礼貌用语,如“谢谢、请”等。

  我还用投影片设计了两个图景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投影(1):“有个人挑着一担水果在街上叫卖。”让一学生扮演卖水果的,再让几个学生扮演买水果的。想一想,卖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买水果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先让同桌学生说说,再请上讲台表演,看谁表演得像,大家给予鼓掌,教师给予肯定。投影(2):“小姑娘拎着一些水果来看望一个病着的老人。”通过老人的表情和小姑娘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各自会说些什么呢?先同桌表演试试,让学生看画面上的情景去想象,再指几个学生上讲台扮演一下,看谁表演得好。我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图片来发挥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将口语交际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培养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其口语交际的潜力。

  教材简析:

  《iuü》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二课。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图:乌龟驮着小蚂蚁过河,小鱼鼓掌欢迎,既赞扬乌龟乐于助人,又赞扬蚂蚁善于开动脑筋。从这个语境中可以剥离出

  “蚁、乌、鱼”这三个语音而导入“iuü”这三个字母的认读,在学生心理上形成“画面——语音——字母”这样一个学习链。第二部分是表音表形图,以利于学生掌握字音、熟记字形。第三部分是六个单韵母的字音字形辨别。第四部分是“iuü”的笔顺图及其汉语拼音在四线格中的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4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准确地分辨这六个单韵母的读音与字形。

  教学重难点:能读准 “iuü”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教具准备:情境图的动画演示课件、字母卡片。

  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抽象的表音符号,它缺乏具体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一年级儿童在入学伊始更应注意不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呈现各种活泼生动的学习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将字母的音形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2、自主探究,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观念是贯穿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始终的。所以在学生尚未形成“学习定势”的起始年级,教师更要将这种观念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因此在教学iuü的字形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字母形态的特点,自己去想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小学生来说,从小就应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a o e i u ü”六个单韵母的读音和字形辨别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纠正、彼此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雾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9课。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瑰丽而奇特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个自然段,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地赞叹。

  本课安排三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教时中,我以指导学生读通课文,感知了课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生借助网络浏览信息,进行交流,不断溶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通过朗读来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然后请他们到教师制作的网页上进行新的学习探究。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深入学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识,降低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2、细读品位,整体感悟

  课文共三个自然段,但都是重点段,需要细读。这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明白雾凇形成的原因,在读中体会雾凇的美,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心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打破文章结构,学习第一、第三自然段,体会雾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别写了阳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雾凇的美景。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默读找出表现雾凇美的句子。接着通过范读或指读的方式说说应该抓那些关键词读好这句话。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会有雾凇这个奇观的?从而过渡到下文的教学。

  ②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概括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着让学生围绕句子,提出疑问:

  a、严寒季节具体指什么时候?

  b、雾气是从哪里来的?

  c、雾气遇冷以后会有什么变化?

  d、雾气怎样凝结成雾凇?

  e、饱和的雾气指的是什么?

  然后组织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问题并组成学习小组讨论解答。最后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悟语言就水到渠成了。

  3、网上活动,拓宽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关于雾凇还有很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来拓宽对雾凇的认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带领学生由“小教材”(课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认知,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说教学特色

  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网络教学以超媒体的方式组织学习内容,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灵活的导航机制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十分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地发现、探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习惯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文中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人物角色较多,教师要加强朗读训练指导。另外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有可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大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保护环境卫生的重要,但这种行为还欠缺一定的自觉性。教师要抓住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对照感悟,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件或图片、小动物头饰。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讲故事。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故事《美丽的小路》: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演示课件。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郊游。(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说)美丽的小路上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初读感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交流读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识字(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生字分类摆放。

  2、再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学生练读。

  3、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2、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3、分角色读文。

  (1)个人体会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叙述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

  (2)同桌交流读。读完后比一比谁哪个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3)带头饰小组合作读,全班评议。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

  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读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讨论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觉得小路变脏还怪谁?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相机进行引导。

  练习(想象说话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得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将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的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二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想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教材中所出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图文结合,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礼貌待人

  其中,让学生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中,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得用处,接受礼貌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小壁虎尾巴得用处和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版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带讲,以读带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拒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习的学习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进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三为主”教学思想和以读为本,以讲促读,以看听说读写,促读的教学思路,我的教学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过程我直接从尾巴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亲自体会各种动物的尾巴的不同用处,然后趁势提出老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动物,他长着特殊的尾巴,你们想认识他吗?这样设计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特定情感转移在老师所设置得氛围中。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一过程我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将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真实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并精心设计三个问题:

  1整个故事的主人是谁?他在做什么?

  2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借到了没有?

  3为什么不借给它?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能初步的感知画面和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在快速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三、深入课文插入难点

  通过画面学生真实的看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这是他的特殊功能——再生,那么这种功能回给小壁虎带来什么好处呢?再这个问题上我采用自学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再次回放教学课件,使学生得出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3-14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27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04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7-09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03-0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13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