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16 06:06: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语文说课稿锦集8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bpmf》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部分汉语拼音的第三课。本课配有1幅大图和9幅小图,前四幅小图是配合教学的情境图。图上画有小女孩听广播、男孩爬山坡、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和老爷爷拜佛四幅图,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出现了bpmf四个拼音字母。左上一幅画的是小女孩听广播,突出了收音机的形,可以帮助学生认读b的音和形;右上一幅画的是男孩爬山坡,突出了男孩爬山坡时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和手里举的小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p的音和形;左下一幅图画的是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在这一幅画中,主要是突出了两个大大的门洞和捉迷藏的动作,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m的音和形;右下一幅图画的是老爷爷拜佛,突出的是佛像,可以帮助学生认读记忆f的音和形。4幅插图都以线条表示4个字母的`形体,意在强化学生的注意和记忆。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教学汉语拼音《bpmf》时,我把引导学生“读准bpmf四个声母的音,认清字形”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学会“bpmf”四个声母的音和形,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读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bpmf”与“a、o、i、u”组成的音节。会读出带调音节的音为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小学低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bpmf”四个声母与单韵母“a、o、i、u”的拼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出带调音节的音。

  下面就第二课时为例,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看图说话,猜谜语、运用适当的评价语等多种途径,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三、说学法

  (1)观察法

  本课配有多幅插图,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发现图与字母之间的联系,达到认读记忆音和形的目的。

  (2)自学尝试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教学完各字母的读音后,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b与p的区别,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听力训练:听一段话,说出你听到的音节(初步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在听中巩固旧知)

  2、抽读字母卡片

  (2)学习单韵母的读音和写法

  1、指导观察情境图

  小红一家的星期天过的可真愉快,奇奇的星期天过的也很有意义。不信,你瞧!请同学们打开书7页,手指第二幅图,仔细看图:奇奇在干什么?(运用质疑的方法,引入新课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说,然后教师再小结图意。)

  这一环节中目的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说课稿 相关内容:《家》教学设计倾听花开的声音──评四位老师执教的《识字7》《放小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朴素也精彩——《小池塘》案例评析一年级语文下册《胖乎乎的小手》说课稿《特别的作业》教学设计之三《an en in un ün》教学游戏《j q 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2、p的教学

  ①教学p的读音:告诉学生:“爬山坡”的“坡”是第一声,读音就就像p,接着运用示范读、跟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p的读音。

  (利用小纸条比较p与b发音的不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p的发音,也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互动性)

  ②教学p的书写

  指导学生看图,指名说“p”像什么?(小旗像p的形状,奇奇的衣服和帽子上都有p的样子)学生边回答。接下来我便让学生观察p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并说出笔画顺序,然后再运用范写、描红等方式加深学生对p的认知。

  (3)pa音节读法的教学

  1、利用原有旧知,根据“声母轻短韵母重,两音相拼猛一碰”的规律,示范发pa的音,学生跟读

  2、加上四个声调的练习,其中,尝试组个词语或说一句话(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大胆的发音,师予以指导)

  (4)p与b的区分

  出示p与b的卡片,请学生自主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编语境歌:右上半圆ppp,右下半圆bbb.然后反复练读。(运用自学尝试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在拓展练习中,我一共安排了一项:

  猜一猜:

  1、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

  2、一竖像收音机的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

  (最后一环节中,再次利用学生感性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小结:(简单的语言进行最简单的总结,但里面一定要有对学生鼓励的语言)

  五、说板书设计

  p

  pb

  六、心得

  成功之处:1、将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培养学生更全面的语文能力

  2、在读写时强调正确的姿势,养成学生更良好的学习习惯

  失败之处:1、汉语拼音教学没有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学习需要而变得尽可能有趣味,更没能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唤起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2、对于板书没能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爱好而设计,显得单调而无味

  3、内容安排上不够紧凑

  4、教师语调上没能做到抑扬顿挫,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5、备课很不认真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内容分析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着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10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继续进行朗读、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长,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情感目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僵化的教学目标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方向,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教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和生成的教学情境,灵活调动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达成的水平。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也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

  组织交流,指导朗读

  品味语句,想像体悟

  图文对照,指导背诵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

  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要害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穿插课件中相应画面的播放,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概括、重点突出的板书能给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根据本课教学特点,我设计以下板书:

  天空像孩童

  三亚落日像大红灯笼

  像跳水员

  大海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老人”的孝敬。联想到识字二里三字经练习册中的“鸦反哺”这一内容,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喝”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38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其中有三篇还是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水车千斤重(渐),拿出实物如:瓶子,石子,教学(瓶、石),做喝的动作(喝),渴的表情(渴),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喝”和“渴”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3、指导书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可联系“河、右、力”来指导写字,特别指出“可”字横要长,竖钩起笔不在横的最右边,“办”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

  (三)解疑 读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并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

  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

  免费 下载

  免费 下载 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

  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下一课时的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

  (四)指导朗读,背诵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背诵。

  急着找水——喝不着水——?

  五、教学特色。

  1、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2、关注个性,触发情感

  3、自主探究,不断创新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我今天所说的课文是博尔赫斯《沙之书》。它所处的单元是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的第八单元。这个单元是外国小说欣赏的虚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了解“虚构”与心灵真实的关系。而《沙之书》是小说虚构艺术的典范之作。鉴于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认知目标:了解博尔赫斯及其作品。

  技能目标:领会作品的内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了解小说“虚构”的艺术。

  情感目标:把握小说题旨的多义性;能以积极健康的`态度看待“无限”。

  教学重难点:“虚构”艺术的形式与内容。

  课时安排:

  二、学法的指导:

  1、借助学生大胆阐释,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2、深入研读文本,利用课堂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3、结合课文进行对多义性小说研究性学习。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博尔赫斯的简介:

  主要围绕的是:博尔赫斯是一个以书为生的作家,他一生都生活在图书馆中。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直至他的双目近乎完全失明,于是引到作者的一篇小说《沙之书》。

  (设计的目的:作者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一个人,虚构以《沙之书》为题的小说,也就理所当然,也为了上课流畅性。)

  二、阐释《沙之书》: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沙之书》乍看题目,有些奇,单题目,想像《沙之书》是怎样一本书?

  (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想像与虚构能力,引起学生兴趣,引起阅读全篇小说的兴趣。)

  三、通读《沙之书》:

  学生认真阅读《沙之书》全文同时,理清小说的结构,并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提示:以“沙之书”为宾语,组成动宾式的大意概括。)

  参考:初识沙之书(1--35);买下沙之书(36--45)。

  研究沙之书(46--50);逃避沙之书(51--52)。

  (设计的目的: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研究课文打下基础。)

  四、认识《沙之书》: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博尔赫斯具有非凡的想像力。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本奇书?

  (细读课文,找出“沙之书”的一些特点:比如“逢双的一页印的是40,514,接下去却是999”,“我把左手按在封面上,大拇指几乎贴着食指去揭书页。白费劲: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仿佛是从书里冒出来的。”,“现在再找找最后一页。我照样失败,”等等)

  (设计的目的:训练学生对作品的细读能力和对“虚构”的理解程度。)

  五、解读《沙之书》:

  主要分开两个步骤:

  第一步解决“我”的情感。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我”对“沙之书”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好奇—钻研—渺小(最后发现对它了解越多,则不了解的部分也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的渺小)—(然后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敬畏—(然后是)恐惧(这几个步骤与人类科学探索是一样的,最后一步是)----逃避/坚持(相信科学万能的人会用积极进取的心态坚持,而对博尔赫斯这样的神秘主义开说,肯定会选择逃避。)

  第二步探讨《沙之书》主题的多义性: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或更多的阐释:

  “沙之书”代表“无限之物”,它可以看作对无穷无尽的存在的隐喻;它可以看作无限时间空间的模型;它可以看作是对人类浩瀚知识的象征;它可以看作是对文学的某种认识,等等等等。

  四、板书的设计:

  人类面对“无限”时无所适从的真实。

  “虚构”是最重要的心灵的真实。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ie üe er》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第11课的内容。本课共有五个部分:第一是复韵母ie üe特殊复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 yue与er的四声,每个复韵母配有一幅插图,用以提示字母的读音;第二是声母与üe的拼音练习;第三是看图拼读音节词语;第四是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读句子;第五是一首儿歌,配有图画。本课着重学习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ie üe与ye yue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复韵母ie üe 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型,正确书写,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e yue。

  2、 能正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ie üe组成的音节。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ie 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 yue的音、形。

  难点:声母与üe组成音节的拼读。

  二、说教法、学法

  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是儿童的天性,我主要以活动与游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说教学程序

  (一) 复习引入

  1、 复习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2、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二) 学习复韵母ie整体认读音节ye

  1、 出示儿歌:《月儿弯弯》教师朗读,指导学生发现“月、街”两字的红色注音。这两个字的音节中的韵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两个新的韵母朋友。(板书课题)请会读的同学读一遍。

  2、学习复韵母ie

  ① 出示树叶实物,问:这是什么?(生抢答)把树叶的“叶”读成第一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一个复韵母朋友“ie”的.读音。

  ②讲解发音要领,生练读

  ③给ie标声调,复习标调歌,请生上黑板标调号,并评议。

  ④请小老师上台带读ie及其四声

  ⑤编顺口溜记ie的形

  ⑥指导书写ie,生练写两遍。

  ⑦板书ye,强调ie必须与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把i改成y,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e读音与复韵母ie一样。生练读,并练习用ye的四声说词或说句。

  3、学习复韵母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ue

  ①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师读谜语,学生猜。)

  ②出示月亮图,月亮的“月”发第一声就是复韵母üe的读音。

  ③老师指导发音,学生练读,多种形式读。

  ④编顺口溜记忆üe,练习书写。

  ⑤üe和ie一样,都必须和声母交朋友,才能拼成音节。有许多声母都喜欢和üe交朋友,让我们来看看有谁和它交朋友。

  ⑥出示声母与üe相拼的音节nüe lüe jue xue que ,让学生去发现这几组音节与相üe相拼时的不同之处。

  ⑦复习ü与j q x y相拼时,ü头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请会读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读音节。)〖感谢您浏览!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⑧板书音节yue,问:这个音节谁会拼?请学生试着读一读。纠正发音:在üe的前面加

  上y,这是整体认读音节yue,直接读出来,读音和复韵母üe相同。

  ⑨学生练习读yue的四声,并说词或句子。

  (三)、巩固所学

  1、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ie üe两个复韵母,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掌握得好不好。

  2、 看30页的图画问:院子里有什么?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音节词让学生拼读。)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解析: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烟毒影响,决定禁止的进口。英商方面,渴望在港口加强地位,不受满清朝廷控制,因此导致战争(1840~1842年)的爆发。英国船坚炮利,中国战败。香港岛就在一八四二年所签订的《南京条约》中,永久割让给英国。邓小平同志在接见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的时候,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将收回香港主权的意愿,同时,这也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体现。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

  2.培养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3.学习两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练、概括力强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学习第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法西斯的暴行,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

  1、欣赏特写新闻的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新闻的表达技巧,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通过介绍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扩展至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课外查找一些香港历史和纳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

  3、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入是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新课

  研习课文

  1、学生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注意新闻播音的特点,发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读音。

  2、复习新闻知识

  ①什么是特写新闻?

  明确: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特写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新闻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② 新闻(消息)的结构:

  明确:

  标题(引标、正标、副标) 、导语(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一般新闻经常运用这三要素,有的新闻还有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这篇课文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3、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闻标题更是如此。思考这篇新闻标题的用意所在。

  讨论后明确: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标题一语双关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本文标题,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别了”委婉的口气中略带一丝嘲讽,借以表达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这个标题不仅揭示了事件的主题,而且新颖别致,寓意深刻。

  4、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新闻的结构特征,理清思路。

  讨论后明确:

  导语(第1自然段)。它告诉我们,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这标志着长达156年的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语部分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点题,点明了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撤离的使命,这样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下降,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突出时间概念,为新闻主体部分按时序顺序组织材料奠定了基础。

  主体(2-11自然段),可分四层,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第一层(第2~3段):下午4∶30,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时间:4∶30,降旗。4∶40,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第4~7段):晚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6时15分,仪式开始。7时45分,降旗。

  第三层(第8~9段):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10~11段):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0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小结: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板书: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下午4∶30 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

  晚6时15分 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

  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 降旗与升旗

  零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5、作业布置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的内涵。

  1.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刻内涵。

  2.大英帝国从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近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以下步骤完成:1、听辨质疑导入 ;2、指导朗读,适度拓展,并进行情感渗透 ;3、再读课文,说话练习;4、总结升华。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4)、书上长着蓝色的树叶。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朗读是阅读的根本,感悟的基础,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倡导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读中与故事产生共鸣。首先出示图画,让学生看看这幅图上缺少什么,从中发现问题,知道李丽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边读边用笔划划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习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习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习,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板书设计:

  19、蓝色的树叶

  ( 互相帮助)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文是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当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时,那些上流社会的人,都有点尴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写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嘲笑,以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第六自然段写林肯坚定地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

  在这一课中,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语言。要想品读林肯,那么就势必抓住这几处对人物语言的刻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去感悟人物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林肯的三段演讲,从中感受林肯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课文关键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具有宽容大度、不卑不亢、谦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鞋匠的儿子》这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体会林肯具有平民思想、博大胸怀、聪明智慧、宽容真实的优秀品质上。

  难点在于能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林肯三番话的含义,体会林肯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及从容自信的应对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教授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住林肯的语言,逐句进行探讨。比如:三个“永远”,多次提及父亲与修鞋等。让学生对林肯有了实质性的了解,体会他深深地爱着父亲,深深地爱着人民,深深地爱着国家,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把林肯的'平民思想与人格魅力完美统一起来。

  说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以读促情、以思为重的方法理解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从而体会林肯这一人物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出示头像)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

  2、文章是如何评价林肯的?

  (板书: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找出哪两件事能够体现他是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二)精读感悟

  A、第一次演讲

  1、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次林肯演讲的内容。

  出示: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

  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2、林肯面对羞辱时,他是如何做的?

  出示: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点红:非常感激)

  3、对于羞辱,他把它当成是一种忠告,请问忠告是什么意思?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林肯?

  (板书:宽容大度)

  指导朗读,读出林肯的宽容大度。

  4、师:我发现你读“永远”时特别有感情,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点红:永远)

  第一个“永远”体现林肯的真诚,第二个“永远”体现

  林肯的自豪,第三个“永远”体现林肯的谦逊以及对父亲的尊重。

  指导朗读,齐读。

  5、把三个“永远”去掉,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6、过渡: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说这样一段话,出示: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a:“帮你改正”,我读出了林肯的乐于助人,不卑不亢(板书:不卑不亢)。

  预设b:“虽然……但”,我读出了林肯的勤劳。

  预设c:“艺术”,我读出了林肯对父亲的尊敬。

  指导朗读,齐读。

  7、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院说了什么?

  出示: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依据学习第一、二两段演讲的方法,通过朗读,说体会,品析人物,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学学第三段话。

  预设a:“任何人都一样”,平等待人(板书:平等待人)

  预设b:“尽可能地帮忙”,为人真诚,乐于助人

  预设c:“伟大”,对父亲的尊重和怀念

  预设d:“无人能比”,对父亲的崇敬

  师:父亲无人能比的仅仅是他的手艺吗?

  (还有父亲的人格,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师结:正因为林肯的这些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他们,震撼着他们,使得他们由一开始的羞辱、嘲笑变为赞叹的掌声。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林肯的第二次演讲。

  B、第二次演讲

  1、了解历史背景,出示相关资料。

  2、这正如林肯在一次演讲中强调的那样,出示:

  “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3、师提问:

  (1)“裂开的房子”指的是什么?

  (2)“房子塌下去”指的是什么?

  (3)“完整的整体”指的是什么?

  4、这位总统又是如何做的?

  5、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仁爱(板书:仁爱)

  6、最后谁能来评价一下这位鞋匠的儿子?

  是呀,正因为林肯有着这些优秀的人格魅力(板书:人格魅力),难怪文章会这样评价他(引读)——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7、文章共写了两次演讲,第一次详写,第二次略写,这种手法叫做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三)作业布置

  六、说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人格魅力

  宽容大度

  不卑不亢仁爱

  平等待人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