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梦》大班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大班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大班说课稿1
活动目标:
1、通过视听、律动、绘画、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在各种音乐软件、硬件等技术支持下,鼓励幼儿尝试改编、创作不同风格的《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重点:在听听、玩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变化。
教学难点:幼儿改编、创作《小星星的梦》
解决难点的策略:多媒体辅助支持幼儿的`创作活动
教学设计
一、复习歌曲:
1、齐唱歌曲
2、边拍手边唱星星谱
3、边拍手边唱五线谱
[在活动中再度熟悉音乐主题。]
二、音乐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片断
1、认识音乐家---莫扎特
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和表现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师生共同创作《小星星的梦》
1、师示范创作,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变化。
2、幼儿改编音乐主题或变换形式进行创作。
当部分幼儿创作时,教师引导其余幼儿随着音乐的变化边律动边感受音乐的变化。
[启发幼儿把前阶段美工活动“自制星宝宝”的经验迁移到音乐创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的创作活动提供支持性服务,如:音乐软件的提供、小乐器的准备等等,方便幼儿即兴创作。]
四、小结
依托多媒体 上活幼儿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说明
《小星星》是幼儿们熟悉和喜爱的一首歌曲。歌曲原来是一首法国童谣,音乐家莫扎特把它改编成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其中乐曲做了12次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小星星活泼可爱、变幻多端的模样。本节课的欣赏重点并非是莫扎特的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而是欣赏幼儿们自己变化创作的《小星星的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幼儿广泛 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
在前一阶段幼儿已能熟唱熟奏歌曲主题了。我认为 对于欣赏音乐而言,熟唱(记)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一部作品的基本语汇,一个主题它蕴藏着节拍、节奏、音高、情趣等等因素。因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有当幼儿跟踪着主题,思维才能真正活动起来,从而才能辨认主题在哪里再现了,它又是如何变化、发展的,特别赏析本节欣赏课中变奏曲式结构的乐曲,熟唱(记)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幼儿熟记了主题,才能辨析出主题的各种变化,这对音乐欣赏学习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梦》大班说课稿2
一、说活动教材:
《彩色的梦》是省幼儿园课程,小班第四主题,次主题三的一节语言教育活动课。这首儿歌内容简单,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获得发展,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2、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
三、说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及小班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这在整节课的每个环节中都始终贯穿渗透。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
四、说活动准备: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引导幼儿熟悉相关事物的色彩;
2、物质准备:《彩色的梦》录音;
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的图片头饰及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在本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提问法,引导法,互动表演,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对于这几种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以启发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再现儿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加以角色表演等手段,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更直观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学法:
本次语言教育活动采用的主要学法是观察法,角色表演法等。
让幼儿观察图片并伴随适当提问,引导,让幼儿逐步熟悉儿歌,从而使幼儿获得更易接受的直接经验。幼儿运用观察得到的经验,联系实际,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表演法来获得知识,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动脑思考,并能进行角色表演,从而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六、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幼儿语言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智力、能力的发展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出示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的图片,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
首先,我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提问:“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因为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经提问后再开始说儿歌,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2、利用图片,加入动作,朗诵儿歌。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来观察画面,提出问题:“小草在干什么,它做得什么梦,梦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完整的朗诵。让幼儿将图片与头饰对应。然后依次讲述后面的儿歌句子。
(2)在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前提下,为了让幼儿能加深对儿歌记忆,我又引导幼儿学一学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的动作,让小班幼儿能大胆参与活动。
利用分段教学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看这个形象直观的图片的过程中,幼儿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儿歌的完整性,从而直观的理解了儿歌。
3、复述儿歌,引导幼儿了解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
以不同事物的口吻讲述儿歌来吸引幼儿认真听,幼儿对于小草,小花都非常感兴趣,不自觉的便会模仿。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从而跟着老师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4、请幼儿分角色表演,朗诵儿歌。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并戴上小草,红花,白云,小朋友头饰,分别扮演儿歌中的角色。
通过幼儿分角色的表演,既增加了他们对儿歌的理解,又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表演的愉悦性。
(2)教师在幼儿表演后及时提示,正确的朗读发音。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语言发展,口语表达的关键时期。这样不仅使幼儿巩固了对儿歌的记忆,还有助于幼儿加深对阅读及倾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教师小结本次语言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这三个教学环节,既遵循了教学规律,由易到难,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思维和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动口、动眼、动脑为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有兴趣,学有所获。
七、说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想像:还有谁会做梦,它的梦是什么颜色的?试着用儿歌中的语言模式说出来。师幼归整教学具,将图片,头饰投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有助于培养幼儿爱惜玩具,养成“原物放回”的良好习惯。在表演区中,让幼儿交换扮演儿歌中的角色,进一步加深其对原儿歌的理解,并在游戏中,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发展提高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梦》大班说课稿3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跟同伴分享自己的梦。而梦是非常美妙、神秘的,有许多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情,有可能在梦中都一一实现,梦对于小朋们来说,总是充满了幻想与向往。所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梦》,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环境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根据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 丰富词汇:挠、柔柔的、轻轻的、细细的`。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诗歌录音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幼儿初步感受梦的意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张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师:夜晚这么美,小女孩抱着小熊在床上睡着了,她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小朋友们有没有做过梦?都梦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梦真有趣呀!那肯定想知道这个小女孩梦到了什么吧?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朗诵诗歌,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2.教师提问: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诗歌里的小女孩都变成了谁?
三、分段学习诗歌。
我们一边听着诗歌,一边把梦中的花朵、太阳它们都请出来好吗?
1.师:在梦里,我变成小花以后,遇到了谁?太阳为我披上了什么?
变成白云以后,我遇到了谁?(风)风教会了我什么?变成轻烟以后,我遇到了谁?(雨)雨做了什么?
2.师:在梦里,我开心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四、播放录音,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1.完整播放录音。
2.师:听完诗歌《梦》,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师:看着这些美丽的画面,你们觉得哪些地方最美。(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梦的温柔)
4.幼儿跟读。
延伸: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创编诗歌。
师:小朋友们,小女孩的梦美不美?你们喜欢吗?现在请你们把自己的梦也变成好听的句子,用温柔、甜美的声音说一说。
附诗歌:
梦在梦里,我是多么甜蜜。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小花,柔柔的太阳给我披上金色的衣裳。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云,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缕青烟,细细的雨给我挠痒痒。
在梦里,我咯咯地笑啊,笑个不停。
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我们的生活就像像梦一样温暖甜蜜……
《梦》大班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梦”是我们熟悉且能引发想象的主题。这首诗歌将孩子们甜蜜的生活融入到优美的文学表达与充满诗意的意境中,创设了一种优美、温柔的梦境。充满童趣和文学美,给人以遐想。它无论从意境还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为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能使幼儿从巧妙的构思中获得丰实的美感。《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活动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又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与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我将从情感体验入手,结合幼儿原有经验,在欣赏中分析理解,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并通过操作性地创作,学习运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
二、说学情分析
再将视线投向我们园大班幼儿。他们聪明、活泼、好奇、探究欲望强,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表现力。同时,“梦”这个话题也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能勾起他们充分的想象。因此,我将充分让幼儿体验、交流、操作、创作、表达、共享经验,让他们把诗歌的美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多感官参与下自主、自信的获得提高。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育主题内容和其蕴含的教育价值,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现有水平及发展需要,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我预设了三个目标,分别是:
1、理解诗歌,体会梦的温馨与甜蜜。(活动重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分析叠词“柔柔、轻轻、细细”的作用,学习仿编自己的梦。(活动难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及初步的赏析能力。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的达成服务的,同时幼儿在与环境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活动准备上从三方面入手: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与家长相互交流自己做过的美梦。
物质准备:
1、课件:诗歌的动画制作成可操作的'白板课件。
2、每一个幼儿提供一张纸,辅助性贴画、画笔一支。
3、轻柔充满梦境的音乐。
环境准备:区角中创设相关主题的活动环境,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供幼儿操作、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五、说学法与教法
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应该多提供丰富的学法供幼儿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活动,幼儿的学法有情境体验法、交流讨论法、表演法、操作法、多感官参与法等。
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创设宽松、自由、师幼互动的活动氛围,采取的教法有示范法、启发引导法、课件演示法、经验迁移法,以此帮助幼儿解决重难点问题,促进幼儿更加优化的游戏、学习、表达。
六、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实现目标的具体实施环节,要体现层层深入、重难点突出,同时,《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一、交流自己做过的美梦,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1、教师生动讲述自己的一个美梦。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个美梦。
教师是幼儿最好的学习伙伴,也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引导者。为了勾起孩子们的同感共情,我首先直入主题,说出自己甜蜜的梦。教师生动地讲述,将会带领孩子们进入梦境,情感体验更直接,且起到了示范作用,营造了宽松、自由、温馨的氛围。
教师的感染力作用之下,孩子们一定也想表达。迎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就让幼儿先相互交流自己做过的美梦。相互交流,突出了生生互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幼儿、个别指导的机会。当每一个孩子们满足了说的欲望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幼儿在集体中表达,能力强幼儿的表达也是一种示范,起到经验共享的作用。能力弱的幼儿有了一次表达后,再次在集体面前讲述就会自信得多。
二、赏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和运用。
1、利用白板课件,完整欣赏诗歌。
2、分段赏析诗歌,理解并表演朗诵。
3、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开始切入到活动的重点环节:赏析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和运用。
结合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特点,利用多媒体手段,按照总(完整欣赏,初步说说自己最喜欢、记忆最深刻的诗句)再分段赏析(从“我”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最后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每段赏析时采用教师有感情朗诵后幼儿回答重点问题,再让幼儿通过课件演示验证诗歌内容并带领全体小伙伴有感情表演朗诵。最后交流朗诵和赏析后的感受,层层深入地体验诗歌所营造的童趣画面和表达的美好情感。对于诗歌中出现的“柔柔”、“轻轻”、“细细”这三个叠词,要重点表达和拓展,感受叠词表达创造出的美感和温馨,让幼儿举一反三地稍加运用。最后一段则从情感体验入手,让幼儿放松、开心、夸张地表演朗诵:“在梦里,我咯咯得笑啊!笑个不停。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最后再总体感受(赏析完再带领幼儿交流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美好、甜蜜,渗透热爱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感恩之情。)
三、仿编诗歌。
1、每一个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画面创作“我的梦”,并有感情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2、教师帮助个别幼儿将创作的内容制作到白板中,让幼儿利用课件朗诵自己仿编的“我的梦”。
学习文学作品,就是让幼儿赏析后进行运用,从而发展孩子们的语言及文学素养。有关“梦”的话题,孩子们有充足的素材,如何运用诗歌的语言进行表达是有难度的,这也是本次活动难点环节——仿编诗歌。
以往,由于时间和幼儿能力差异的原因,我们的课堂上,仿编就成了老师几个孩子的“一言堂”。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的。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大胆自信地创作。我首先采用创作诗歌画面的方式,让幼儿根据提供的画纸、辅助性贴画、画笔创作自己的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可以直接用画笔创作。这样的材料提供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了多层次的表达手段,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当幼儿创作完画面的内容后,再根据画面内容仿编诗歌,降低了难度。教师在巡回倾听幼儿仿编后,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幼儿,将他们的诗歌内容制作到白板中,让幼儿边操作白板边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搭建交流学习、共享经验的平台。
四、延伸活动。
区角中创设有关这个主题的环境,提供操作性材料。如语言区提供白板课件,供幼儿朗诵和创作;表演区提供道具,让幼儿表演诗歌,或创作新的诗歌进行表演;美工区提供各种画笔和纸张、废旧材料,让幼儿创作“梦”主题的绘画和手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活动经验的需要。”《指南》还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务、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本次集体活动结束后,我还将充分利用区角环境和材料,让幼儿进一步围绕“梦”这一主题进行讲一讲、演一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领域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生成新的活动内容,起到整合、深化的教育作用。
【《梦》大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愉快的梦说课稿11-02
彩色的梦说课稿07-14
《愉快的梦》说课稿10-27
《小鱼的梦》说课稿11-07
绿叶的梦说课稿06-27
说课稿:彩色的梦12-24
《彩色的梦》说课稿01-05
《绿叶的梦》说课稿11-23
《愉快梦》说课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