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滑轮》的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滑轮》的说课稿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滑轮》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滑轮是初中三大机械(斜面、滑轮、杠杆)之一,是机械功落实的载体。学生知道滑轮但是并不熟悉这种简单机械,可是滑轮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也为后面滑轮组认识与应用打下基础。本节课尽管知识容量比较小,但在 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因此,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滑轮相应的知识,对滑轮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初三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只要加以引导,恰当设置认知冲突,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实验、讨论,探究出结论,顺利完成本课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特点以及各自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会运用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想象力。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 , 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分析等能力。
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五、教法和学法
为 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谈谈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首先,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主体性和启发性的原则为 指导,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手段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是双向的活动,因此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的重要。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比较归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合作交流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养成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材料:
小组实验:铁架台,滑轮,细线,弹簧秤, 钩码,刻度尺,实验报告单,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投影:小明家装修房子提出问题:如何把水泥与砖石运到楼上?2.投影用滑轮或简易吊车吊起水泥和砖石。教师:想不想了解滑轮?引入新课滑轮
以生活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并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 引申指导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滑轮的结构的基础上,展示在各种场合下,滑轮都是被怎样应用的。由学生依据观察,利用给定的器材,小组合作设计并组装滑轮,而且能够提升重物。
此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在学生能够正确组装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评加强学生的'印象。
2. 活动探究
(1)定滑轮
提出猜想:①定滑轮有什么作用?这有什么好处? ②使用定滑轮提起其他重物省不省力呢?
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研究,提出实验要求:探究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探究拉力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并设计记录表格。
动手探究: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始探究实验此时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中间,观察学生的活动,并适时给予指导。对于由于实验误差导致的数据偏离,教师要及时纠正,以免导致错误实验结论的得出。
分析归纳: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谈谈实验设计和操作的体会等,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定滑轮的本质: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臂杠杆。
(2) 动滑轮
在定滑轮的探究结果之上,引导学生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提出猜想:①动滑轮的作用与定滑轮的作用是否相同?如果不同,会有什么不同?②只用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的时候,要使重物往上升,人必须往哪个方向拉绳子?这说明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③动滑轮省不省力呢?为什么会这样?
其他过程与实验一相同,学生探究实验,测的实验数据,分析讨论总结规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揭示动滑轮的本质。
(3)滑轮组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生对定滑轮、动滑轮已有初步的认识,滑轮组的出现已是呼之欲出,为使学生能够对使用滑轮组的好处和特点有更深的印象。采用电脑动画的形式,展示单独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种种不便之处。
提出猜想:如何克服困难。
探究设计:依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由学生设计装置。教师进行点评。
合作交流:学生与教师集体讨论分析滑轮组的特点:①使用滑轮组时,既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又可以省力。②使用滑轮组时,物体由几股绳承担重力,拉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不考虑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
三)、总结巩固
通过大家动手实验获得了不少有关滑轮的知识,请大家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教师小结滑轮特点,以及特点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性作业通过问题将知识最后整理小结,形成整节课的知识网络
通过问题将知识最后整理小结,形成整节课的知识网络。同时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喜悦之情同时体验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喜悦之情
四)、作业与深层研究
1. 已经学习滑轮各自的特点,请同学课外提出滑轮相关的问题(特别是有没有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
2. 为什么定滑轮既不省力,又不费力,动滑轮省力一半?请同学们课外去思考
3. 完成作业本部分作业
八、教学评价
1. 实 验以学生探究为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 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 对 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 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 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又要重视差异性。
《滑轮》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情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后讲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实验。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②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和教学原则
根据《滑轮》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实验、放电脑动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④巩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⑤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引入:
用课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演示定滑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此实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各实验小组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观察实验和相应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研究滑轮的实质用课件动画说明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这样做可以让这个问题更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着提出问题:有没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来。然后用课件提出如何连接滑轮组,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设计滑轮组,用课件动画给出答案。学生在按照图中的设计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绳子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关系。这个实验有可能出现偏差,这时可让学生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强化:
①让学生对照本节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节目标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性记忆,有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作业
为了很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节布置作业如下:
课本第190页练习三1、2、3。
五、说板书
本节板书设计如下: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教材通报板
第一册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滑轮》
说课设计
1、定滑轮:
①定义:滑轮位置固定不变;
②作用: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
③实质:等臂杠杆。
2、动滑轮:
①定义:滑轮位置随物体变化;
②作用:省一半力,不改变用力方向
③实质:动力臂时阻力臂2倍的杠杆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②作用:即可省力又可改变用力方向
③规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由几股绳子承担,匀速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几分之一,绳端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上升距离的几倍。
《滑轮》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我的滑轮》。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试验纪录。《我的滑轮》这节课,是在杠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提重物的游戏比赛,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简单试验并记录数据——交流与结论”的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去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⑴.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⑵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科学探究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游戏比赛的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的自行探究;然后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简单实验来证明使用定滑轮或者动滑轮是否省力?最后指导学生组装滑轮组。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演示法、讲解法
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情境激趣,游戏引入。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巩固新知。第四部分本课总结,课后延伸。
一、情境激趣,游戏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本校升旗仪式的录像,这个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画面,一下子拉进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共同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我询问学生:
“我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
“升旗的时候你的手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
“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探究欲X,使学生以一种探究的心理重新审视这个在校园里常见但又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科学现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我并没有马上肯定学生的答复,而是为学生准备了绳子、钩码、铁架台、回形针和线轴等材料超市,并且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进行提升重物的游戏比赛,来模拟升旗仪式。
“比一比,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并把方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这个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不仅可以想出很多办法,而且能够通过活动自制滑轮,初步体验滑轮的作用,与下一环节进行有效的链接。
做完游戏后,我继续问:
“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
根据学生的联想,我会及时地展示滑轮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图片和录像。然后,我再告诉学生: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机械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并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好分析记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我分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我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常见的大滑轮,告诉学生:
“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说边缘有槽、圆形、能绕绳子,从而建立滑轮的概念,并且出示幻灯片。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指出滑轮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另一种是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由于课件动画描述的非常形象,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会很容易的了解滑轮的两种用法。然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进一步研究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我会提出新的问题:
“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可能回答(方便、省力)
“那你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中都方便吗?”
我让学生再次对滑轮的这两种用法进行观察、比较。不难得出,使用定滑轮方便,动滑轮不方便。
为什么呢?
我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滑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要想把重物提上去,就需要向下用力,重物提升的方向与人用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在使用定滑轮之后改变了力的方向,用起来方便。而动滑轮在使用时,重物提升的方向与人用力的方向一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显得非常不方便。我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以上的环节中,我注重锻炼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验证滑轮是否省力,是这节课的难点部分。我是这样引入的。我反问学生:
“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
学生再次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这时,我告诉学生,要想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实验盒里装有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记录表等材料。请你们利用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方案,开始探究,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
计划与组织是做好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中心进行讨论,设计研究方案,并且各组之间相互交流,以期达到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目的。
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学生整个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停地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做及时辅导。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并板书。
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定滑轮方便但不省力;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
三、拓展活动,巩固新知
同学们在前面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后,我就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定滑轮和动滑轮跟人一样,也有优缺点,那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能不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会想出各种办法。我在巡视指导的同时,找出两组组装方法不同的学生到讲台上演示组装,并且说明这样做的作用。
最后总结: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来使用,叫做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同时,向学生指出: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我会出示滑轮组的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书上64页,还给大家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游戏,绕绳游戏和系鞋带游戏。”
“大家动手试试,看看它们各是用了什么滑轮。”
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四、本课总结,课后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在课下,多注意观察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开展游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x;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验证滑轮是否省力,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组装滑轮组,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总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使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最后介绍一下我的板书:简单,明了、比较直观、容易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滑轮》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滑轮教学反思04-22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藏戏》说课稿04-07
中班说课稿04-07
体育说课稿04-07
美术说课稿04-07
识字说课稿10-27
《散步》说课稿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