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蔬菜的根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并能按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2、游戏中了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智慧爷爷的智慧袋;实物根(菠菜,洋葱,葱,花生,番薯,萝卜,芹菜等)沙盘;教师小结用的根一份;课件“根的生长过程”;根的盆景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自由尝试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智慧爷爷的带来的礼物)
1、师利用智慧爷爷的智慧袋宣布爷爷带来的礼物。
2、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特征。
3、幼儿探索,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情节:智慧爷爷的菜地)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动手寻找植物的根。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根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根小结根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植物的根分分一分)
1、要求:智慧爷爷的菜地里有那么多的根,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根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区分三种根的不同。(直根,须根,块根)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根送到智慧爷爷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根的生长)
1、商量讨论:根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根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根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的作用。
3、利用音乐,用身体语言表现各种各样的根,再通过生长,吸水,固水,风来了等,演一演根在生长过程中的作用,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根的形象。
(五)活动延伸(情境:看制成的根制品及盆景)用根制成的盆景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一、说设计意图:
线描画是一种绘画的练习,又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它是指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装饰、美化、组合之意。线描画的装饰性极强,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的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线描画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在这堂课里两支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和一张四开的白纸就是幼儿绘画的全部工具。
我设计的线描画《小蜘蛛织网》,是在孩子对线描画中的点、线、面、形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整个活动以小蜘蛛织网为主线,让孩子在认识线条的基础上,感受线条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然后欣赏、学习线条组合、变化,最后为了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我请他们四人一组进行合作创作。
二、说目标
1.回忆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再次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2.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
3.学习合作,共同体验线条组合变化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其中“尝试将多个线条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包括点、面、形的有效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三、说过程
1、运用儿歌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2.观察回忆线条。
(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于调动幼儿已有线条经验的同时再对线条经验进行提升。不但让幼儿认识了各种线条,知道线有长短、粗细、曲直之分,分清直线类线条和曲线类线条。同时还以波浪线为代表,认识波浪线弯曲度的大小、高低。转动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感受全新的感蹙。开阔了幼儿思维,拓展了幼儿视野,为幼儿进行线条的组合、变化打下了伏笔。)
3、观察图谱,感受点、线、图形组合变化的奇妙效果。
4、师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
(这个环节,通过让幼儿欣赏师示范搭支架、观察图谱寻找线条,以及欣赏蜘蛛网,使幼儿感受到同样的.线条不断重复或者随意组合就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两种线条不同位置、方向、长短等进行组合也会变化出多种多样的图案。这样的欣赏、尝试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会了如何运用线条变化图案,同时,幼儿对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新奇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5、孩子合作装饰蜘蛛网,培养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
6、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线描画涉及的元素很多,本活动只是选择了线条这一很小的点开展了活动。此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基本掌握了运用线条组合变化图案的方法,创造的作品也丰富多样,应该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运用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圆形、五角星等)和线条组合新图案的作品,我及时进行了表扬。我想,有了今天线条变化的基础,孩子们再结合点、图形进行组合变化图案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由于是大班的孩子,而且前段时间对线描画我们有所练习,所在在写教案的时候,我觉得单练线条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而且过于乏味,因此我在原有的练线条目标基础上,又添加了装饰画的要求,先让孩子们用直线条画出蜘蛛网,再用各种线条在线与线之间进行装饰,课堂气氛非常好,但孩子最终的作品让我不是很满意,很多孩子的线条画得不清爽,全部混在一起,导致整个画面都是黑乎乎的,而且蜘蛛是黑色的,蜘蛛网也是用的黑色勾线笔画的,整幅画面让人感觉很压抑,这种缺失美感的画面会提不起孩子画画的兴趣,于是我决定再下次试上时改用彩色的笔来画蜘蛛网。由于目标提的有点高,孩子画起来并不轻松,这样反而效果达不到要求。经管老师的指导,我最终还是把活动的目标和重点定位在练习各种线条上。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孩子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孩子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孩子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孩子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孩子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孩子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孩子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孩子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针对孩子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孩子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孩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孩子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孩子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孩子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孩子爱玩的天性,应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孩子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孩子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孩子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孩子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孩子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孩子参与活动兴趣,让孩子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孩子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孩子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孩子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孩子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孩子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孩子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孩子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孩子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孩子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孩子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孩子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孩子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孩子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孩子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孩子纵向观察: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孩子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孩子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孩子,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孩子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孩子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孩子,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
纲要明确的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 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之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
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种方法就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
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一、说教材
最近几天:孩子们时常把报纸带到班级中,剪下重要的新闻贴在墙上,剩下的废旧报纸就堆放在一边。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惊奇地发现,小朋友们玩起了那堆废旧报纸,有的用报纸折飞机,有的把报纸撕成碎片,还有的用报纸团成球。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却成了孩子的宝贝。因此,我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发现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报纸的玩法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新《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报纸》。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我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能尝试多种废旧报纸再利用的办法。
2、增强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制定的活动目标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倡导自主的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想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新、旧报纸许多,胶水,剪刀,水彩笔,白纸等,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听读过报纸、剪报的经验。
四、说重、难点
重点: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难点: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报纸做成各种东西。
如何突破重点?我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资源,丰富有关报纸的知识和阅读报纸的经验,再进行集体讨论、交流,积极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如何突破难点?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已有的经验,初步感受报纸的用途。
教师出示一张报纸,提问:
(1)这是什么?
(2)你在哪里见过?
(3)你见过哪些报纸?你家里的谁最喜欢看这种报纸?为什么?
(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喜欢看报纸?
教师小结:报纸的用途可真大,报纸上有新闻,它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报纸上有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学到更多的本领;报纸有广告,它让我们了解最新的信息。
(活动开始通过出示实物,直接进入主题,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幼儿对报纸的认识有限,特意提出了比较贴近幼儿的'问题:你家里的谁最喜欢看报纸?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也就是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在幼儿各抒己见后老师进行了总结概括,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
2、听故事《报纸的烦恼》,感知报纸的不同情绪。(主要教法:故事教学法)
(1)师:报纸真好,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处,请听故事《报纸的烦恼》。
(2)幼儿欣赏故事表演《报纸的烦恼》,充分体会报纸的情绪。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会报纸的不同情绪,故设计了报纸这一生动的形象,给幼儿一种直观的印象,再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
(1)报纸最喜欢谁来拿它?最不喜欢谁来拿它?为什么?
(2)小朋友该向谁学习?如果你有一张报纸,你该怎样对待它?
教师教育幼儿:看完的旧报纸也要好好利用,不能扔掉。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让幼儿懂得该怎样对待废旧报纸,以引出下一环节。)
4、尝试操作,能想方设法利用旧报纸。
( 1 )先引导幼儿讨论:用旧报纸可以做些什么呢?
( 2 )幼儿自由操作、创造。师:今天,请各位小组将收集的信息变成一份小报,要求图文并茂且给小报取一个名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报最有特点。”
(3)、小组设计编制小报:请小组成员拟订方案。请幼儿分工合作制作小报。
(4)、交流小报内容:请幼儿欣赏个小组设计的小报。请幼儿夸夸其他小组小报的特点。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先通过让幼儿自己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只要是幼儿自己尝试操作的、创造的,老师就会给予肯定。其中教师还很注重幼儿的合作,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倡导的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化儿童学习方式。)
5、组织幼儿用旧报纸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