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年月日优秀说课稿

年月日优秀说课稿

时间:2022-02-17 09:31: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年月日优秀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月日优秀说课稿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月日优秀说课稿模板

  年月日优秀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年月日》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组织学生利用年历进行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及相互关系。接着给学生介绍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及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从而引出全年天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归纳整理出所学时间单位的一览表,以便学生记忆时间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为应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说学生)

  我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且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学中,学生可能对年、月、日概念有理解上的困难,对此,我将利用课件进行“三球运动”的演示。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课堂上虽然没有系统学过,但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

  三、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的阐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能力水平,本着“服务于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数感,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1、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2、教学策略:

  设置悬念——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3、教法学法:

  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选择与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奥运会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课学生学习新知的主要方法。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将运用激励性语言、肢体语言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准备(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年历转盘。

  学生准备:年历卡、统计表。

  六.教学流程(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五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故事引入:有一个罪犯,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去了家著名的整容院去整了容。出来之后,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然后他又去做了张护照,护照上写的他的出生日期是:1965年2月29日,当他通过检查口时,立即被我们细心的警察发现,最终没有逃过法律的制裁。同学们,你想,我们的警察是怎么一下就发现了呢?

  2、看出生日期上有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比原来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

  设计意图:课开始,就设置悬念,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导入的基础上,我分三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教学年月日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规律,使学生知道年月日的来历,在脑海中形成时间观念。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知识。”本着“以学习为主体”的思想,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将收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时,我着重启发:每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一个月有多少天?等。当学生说出一年有12个月时,让学生再次观察20xx—20xx年日历,得出结论:一个有12个月(板书)。这时我会说: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迎刃而解了,那么我们再拿出日历,继续研究下一个问题,一个月有多少天?学生有的说一个月有31天,有的说30天,我再次板书:1、3、5、7、8、10、12是31天,4、6、9、11是30天。再次强调每月是31天的是大月,30天的是小月。并让学生找到规律,大月中的月份,7月前是单数,7月后面是双数。

  第二层:学会识记大月、小月的方法

  首先我向学生诠释大月、小月的含义。其次,让学生结合板书说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体所指。在学生认识它们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明确:“想和12个月宝宝交朋友,首先要记住它们。你们有什么巧妙的办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想出办法来。学生汇报后,我出示几种识记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拓宽思路,再通过课件演示,指导学生学习:拳头记月法、儿歌。为了让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份,你听好;大月点头,小击掌;平月来了,伸胳膊”的游戏。

  第三层:平年、闰年的认识、计算和判断

  因为学生观察事物往往带着随意性,所以我先提出问题:“在观察年历卡时,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发现两张年历中2月份不同。于是我抓住这一点,指出:2月是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2月是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课件出示)并让学生自学课本寻找答案。随后指导学生计算全年的天数,提出合理的计算方法。

  对于探索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一教学难点,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首先,创设和平、闰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课件出示xx年—20xx年2月的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访“四年一闰”的规律,并通过计算、讨论等手段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总结判断平、闰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原因。

  环节三:巧设练习,巩固新知。

  基础题:

  1.吃水果,做游戏

  课件出示几种水果图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题。

  2.动动脑,来判断

  课件出示判断题,学生以抢答方式进行。

  开放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

  环节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知识的扩展延伸以再现生活的形式展开,能把学生从数学课堂带到广阔的生活空间,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出示一个自制的年历转盘,学生观察后,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动手设计一个。

  环节五:畅谈感受,交流收获。

  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本节课的总结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进行,并引导学生谈一谈应该如何对待时间,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七、板书设计(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面简明的将本课的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年月日优秀说课稿2

  一、分析教材,明确方向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三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因此,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使学生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学会判断平年、闰年。

  2、能力方面: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情感方面: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结合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认识时间谚语学会珍惜时间。

  认识年、月、日是教学的重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是教学的难点。

  二、选择教法,指导学法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程,完成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了“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首先,我从生活实际引入:同学们我们居住在什么星球上呢?在地球上能看到哪些星体?随之电脑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继而又问:你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月亮围绕地球旋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吗?从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这样通过生动的画面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2、分组探究,学习新知

  “相信自己的学生,别以为他做不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绝不代替。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学好的方法”。我开始就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年历卡查阅有关资料等,然后投影出示要求:

  (1)思考:除了前面我们学的时、分、秒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各自的含义及他们的关系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汇报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认识。然后由一人执笔用表格或列提纲的方法进行系统整理。

  这样就给学生探究知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的态度。然后再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各组代表走上讲台,利用实物展台,把本组整理的情况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随时提问,本小组的其他学生也可以帮助解答,在此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

  3、系统整理,归纳概括

  (1)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出示了一张自己整理的表格,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修改、评价,并大力表扬、鼓励给老师提意见的学生,使学生放开胆子畅所欲言。这样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2)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再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本课所学的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等。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天数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只有二月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叫做平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随后课件出示如下题目:

  ①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二月有多少天?

  ② 今年二月有多少天?去年、明年呢?

  完成快的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大小月的排列规律及记忆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特殊二月二十八。

  平年全年365,闰年全年366。”

  接下来我鼓励学生看书质疑,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

  4、深化练习,拓展提高

  (1)重点练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比较难的是对闰年的判断。针对难点我先用课件显示1991年至2000年的二月份,让学生快速判断平年和闰年。之后用红色显示闰年的几个年份,引导学生“用4除”来判断闰年的方法。这是一般的方法,公历年份是整百的`要“用400去除”来判断是否是闰年,并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行。

  (2)发展练习:说说自己的生日在几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根据学生发言我又提出了下列问题:在某一个月中,都有谁过生日?其中两位小朋友的生日相差多少天?等等。由此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3)出示几个难忘的日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2005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8周年”,“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发射成功”等。

  (4)练习之余认识几条有关时间的谚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5、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按照老师板书的年、月、日给填写关系。你有哪些收获?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