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02-17 16:41: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锦集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锦集8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爱心捐赠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板报制作初步第十课的内容。这一课的课时安排是3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表格的利用在整个板报排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排版中恰当的运用表格能使文字、段落和图片更加明确的定位,从而使整个板报显得结构清晰、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 说重点与难点

  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菜单和表格按钮插入表格以及在表格中文字格式的修饰。在这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学会设置框线和底纹。当然,学生在进行表格美观设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比如因不慎操作导致单元格的行距与列距不相等。但在这一课,它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和设置框线、底纹。

  知识目标: 了解自动套用格式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表格的框线和底纹设置方法。

  理解表格的初步应用

  技能目标: 掌握对单元格、行、列、表格的选取(达成度90%)

  掌握使用自动套用格式(达成度90%)

  掌握设置框线、底纹(达成度80%)

  情感目标: 加强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 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对于表格的设计他们有自己的思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出很多相关问题。比如“老师,我想把第一行设计的和别的行不一样,该怎么办?”“老师,怎么样才能把文字放在单元格中间?”作为老师,要适当引导他们的质疑,并做恰当的教学设计。

  四、 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这节课在设计中我采用任务式驱动、分步学习知识技能和探究性学习这三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一位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带着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去学习就行了。

  五、 说媒体

  在这节课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是多媒体网络控制教育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中的Word。在硬件上需要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尽量能使一个同学用到一台电脑,还需要投影仪设备。在教学教材准备上需要一份《班级通讯录》和《课程表》。

  六、 说设计过程

  [教学导入]为了便于同学之间互相联系,我们班要制作了一份《班级通讯录》。[多媒体展示《班级通讯录》]《班级通讯录》要求既实用又美观,现在我们实用性做到了,至于美观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你们的制作,老师要从35份作品中选择最合适最漂亮的一份,当作我们班的通讯录!

  [提问]我们知道要想对某一事物进行操作,首先必须“选定”对象。现在我们要对表格进行操作,那如何对整个表格选定?以及如何对单元格、行、列进行“选定”操作。

  请同学们尝试操作选定整个表格!接下去请一位同学上教师机演示并广播所有的电脑。然后指出学生操作的正确点和错误处,并加以纠正。

  总结知识点:

  方法一:用鼠标拖动选取

  方法二:单击——按住shift键——单击

  方法三:将鼠标移动到表格左上角,出现在四方向箭头的标志,鼠标也同时发生变化,点击它即将整个的表格选中。

  [教学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学过对文字、段落的选取操作,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新的应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由于这一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学生应该会达到预期目的,从而使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快乐,加大了他们的自信!

  [提示]选定表格后,就可以对它进行格式设置。命令在“格式”菜单下“边框与底纹”。当然也可以在右键菜单中找到相应的命令。

  讲解“边框”选项卡中的线型、颜色、线的宽度、应用于的范围等;讲解“底纹”选项卡中的颜色填充、图案样式、图案颜色、应用于的范围等。

  让学生自己尝试各种效果,这里准备5分钟时间,因为各种颜色、各种美丽的图案比较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也回有所提高。

  [提问]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太麻烦,如果word中能提供模板,(这里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对学生讲一下模板的概念。)为了大家的方便,Word 中提供了45种方案供我们选择,[多媒体广播演示]命令在“表格”菜单下“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如果你觉得对它有一些不满意,需要稍做修改,大家单击“修改”按钮,对它进行文字、颜色、边框等进行修改就能达到如你所愿的效果。

  用2分钟时间让大家去尝试操作,然后由我来概括。讲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下的命令。这时,我收回对电脑的控制权,给大家布布置任务:让他们在10分钟时间来完成《班级通讯录》的美观大设计,完成好的同学将作品保存在“/网上邻居/teacher/班级通讯录”文件夹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同时通过投影仪设备直接显示学生保存文件的情况,这样可以随时反馈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以利于我把握好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时间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先完成任务,这时一个可选择性的任务布置下来:刚才是为班级设计通讯录,现在请已经完成班级通讯录设计的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份功课表。

  七、 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 师生互动性。如果能够把握好师生互动性,那么我就能掌握住这个教学过程的进展,也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我想那一定是不错的途径。

  2、 探究性学习。现代我们讲究探究性学习,肯定有它的优势。虽然它会花费很多时间,但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在不断更新,所以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具备自学这种能力。从小培养这种能力我想有必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师节贺卡》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它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灯片更加的美观。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学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图片设置背景。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提供背景图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首先出示两张幻灯片(一个是有背景 ,一个没有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选美比赛,请从教师给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选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灯片,并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观察放映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言。

  通过选美比赛可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时,应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内容:有的幻灯片有背景,有的没有;有背景的漂亮,无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命令能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美?

  (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打开格式菜单,找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键菜单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使用“背景”命令设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灯片的.背景,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学会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种选择?(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性的语言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探索情况,注意学生出错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演示系统投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演示时,注意表扬学生,鼓励自学行为)。

  3、教师演示(突出重点)

  教师重点演示下列三个方面:

  (1)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

  (2)是选择用图片作为背景;

  (3)是选择过渡填充效果作为背景;

  4、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5、教师用演示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处理本处教学:

  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由教师引导完成这个教学点。

  教师演示时,对“用图片作为背景”命令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找到图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难点))

  ( 三)、巩固练习、体验乐趣。

  请学生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的幻灯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颜色、过渡、图片、这三个选项,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做得好。

  要求用颜色、过渡、图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学生设置背景后,教师机通过演示投出,请全班同学比较,找优点和缺点。(集体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帮助老师做事,是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学生们都能做得非常认真。最后通过相互比较,集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命令?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个选项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总体的思路是:

  1、由选美比赛引出:“背景”命令

  2、学生自主探索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师演示这个命令的使用。

  4、以帮助老师做事,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较,采用集体评价,以比美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怎样设置背景。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教材介绍《使用文本框》一课是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三册(上)word深入中的第三课,该课要求掌握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图片,学会给文字加上文本框,修改文本框的样式。

  本课教材从信息课的角度上培养的是学生word操作的能力,我将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课教材的.设计上利用制作名片作为一条主线贯穿40分钟,通过看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合作、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不仅要达到本课在计算机能力方面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适度的与语文课、科学课等学科有机的整合,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本课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以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是考虑到授课年级是高年级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另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齐步走,给每个学生尽量大的空间。

  教学手段本课教学在硬件上主要依托良好正投或计算机广播系统。在软件上教师利用幻灯片Powerpoint演示,最大程度上减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利用查找到的资料自制了一张名片,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使用文本框的几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后面组织学生的讨论打下了伏笔。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谈话入手以“哪些同学拥有名片?知不知道温州的市树是什么?”等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阶段由学生利用课件自学搜索引擎的使用并在实践中强化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里安排了填空题。最后观看短片对学生查找的资料进行补充。讨论环节为学生安排了三道讨论题通过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环境的环保意识。

  最后布置给学生适当作业,一方面巩固本课学习的技能同时增长学生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

  《窗口的操作》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键盘操作和鼠标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窗口操作是我们操作电脑最经常使用的操作方法,是引导学生认识电脑,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基础知识。

  2、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第一年开信息技术课,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能力差距很大,有些学生家中有电脑的,对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但也有同学以前从未接触过电脑,但是他们对电脑学习都有着很高的兴趣。针对学生之间的差距,为了让学生更扎实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在讲故事中掌握窗口的操作,使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的学习高潮中,从故事中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及语言组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从中找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

  4、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窗口操作的各种方法,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梳理知识点。

  5、教法与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为主,演示讲解、启发提问法为辅。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在故事中掌握基本操作。

  《龟兔赛跑》是学生熟知的小故事,上课伊始老师就以讲一个不一样的《龟兔赛跑》为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将窗口的各种基本操作揉合于故事之中:

  1、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小乌龟——打开窗口操作——调整窗口大小操作。

  2、乌龟、兔子向前跑——移动窗口操作。

  3、兔子睡觉了——最小化窗口操作。

  4、兔子睡醒了——还原窗口操作。

  5、故事讲完了——关闭窗口操作。

  接着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讲这样故事的几个关键点,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这时学生已经磨掌擦拳,跃跃欲试了,老师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试着自己讲这样的《龟兔赛跑》故事,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既于无形中掌握了窗口的基本操作,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动手的能力及合作精神。

  (二)从故事中理清基本概念。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小乌龟”和“小兔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老师就从这两个小动物说起,先比较它们的相同点,通过取名字活动认识三个按钮(最小化、最大化、关闭),通过区分各个窗口认识“标题栏”,通过看老师操作归纳总结出窗口的各种操作。至此,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理清了各种概念,梳理了知识。

  (三)在游戏中加深理解,熟练操作。

  最后通过老师学,学生做的游戏,加深理解,让学生熟练了操作。

  (四)在总结中深化思想教育。

  本课以《龟兔赛跑》为情景,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思想灌输给学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体会:

  1、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甚至有些学生原来就已经会了这些操作,如果纯粹讲操作的话,可能五分钟就学会了,但学生可能提不起兴趣,而且也不利于概念的梳理,我将窗口的基本操作揉合于讲故事中,既能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要学的内容。

  2、情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学生。

  3、本课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较少,让学生完成的讲故事的任务,层次性不强,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山西省统编教材小学版《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身临其境话信息》。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目标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单元:分别是进入信息王国、 亲密接触Windows和魔力画室。“身临

  其境话信息”是这套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是学生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门课的窗口,同时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意义重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难点:是“信息”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1、本教材所面对的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等抽象概念,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2、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远远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3、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根据这种情况,我设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熟悉简单的观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选用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方法,解决适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和参与“你做我猜”、“小小传令兵”、“逛超市”三个活动。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并初步理解相关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亲历活动过程,增强体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2、感受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形成应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悬念教学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置悬念。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游戏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游戏等活动,从形象的事物中总结出抽象的概念;

  3、实践教学法:先让学生模仿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信息处理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模块:导入、基本活动、拓展活动、小结和作业。

  (一)导入

  设计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课,并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本模块的第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这学期你书包里的课本有什么变化?(对了,多了一本“信息技术”课本).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一起遨游,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发现自己书包里课本的变化,多了一本书!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今后将多一门“信息技术”课程。但什么是信息技术课呢?学生并不了解,所以我接下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我出示了一张“三年二班学生在电脑教室的座位顺序表”,然后问到:你们相信不相信只要你指一个座位号老师就能马上告诉你这个座位上的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学生会觉得好奇,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呢?引出本节课题“身临其境话信息”,并板书课题,同时提出“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几个名词,告诉学生:学习了本课以后,你也能象老师一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活动

  设计本模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游戏,突破“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的教学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注意观察、积累信息的好习惯。活动是师生共同乘坐“信息快车”进行旅行,途中要停靠三站。第一站:你做我猜;第二站:小小传令兵;第三站:逛超市。通过这三个活动最终达到完成“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的学习任务。

  1、你做我猜

  这个游戏是:把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四个小组,让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以后,出示

  我为他们准备的“动物”、“电器”、“球类运动”、“办公用品”四大类题目以供选择。游戏开始前先选择猜哪一类。下面,我以球类运动为例做简单说明:比如说:猜“篮球”这个内容时,可以表演投篮的动作,也可说这项运动每队由五人参加,或以人物说明,比如说姚明是什么运动员等等。学生通过这些信息,可以猜到是“篮球”这个内容。最后要评出猜得最多的组,以示鼓励;游戏做完之后,我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刚才你们的动作、语言要表达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是很显然,就是围绕屏幕上所写的内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信息的存在以及它的存在方式,同时也感受到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为后面信息、信息处理这两个概念的介绍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下来再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投影展示)

  从这几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

  (1)我看到的第一幅图是一张照片,是两个小孩拿着水枪和一个大人在河里游戏;

  (2)我看到了两个小孩:一个是女孩,一个是男孩,男孩穿着蓝短裤。

  (3)我看到了第二幅图是一部电话,我知道用电话可以和朋友交流。

  (4)我看到了第三幅画是报纸,从报纸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新闻。

  (5)我看到了第四幅图是一台电视机,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幅风景画。

  ……

  再请看下面这些标志,你在哪里见过?猜猜它们的含义?

  学生的回答是:

  (1)第一个是“禁止吸烟”的标志;

  (2)第二个标志是“人行横道”的意思;

  (3)第三个是“工商银行”的标志;

  (4)第四个是“红十字会”的标志。

  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可以依附于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从而总结出“信息”的概念:“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方式传送的叫做信息。为了巩固学生对信息这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过哪些信息?

  比如:上课的铃声、120救护车的警报、教学楼里的“别把楼梯当滑梯”“别把楼道当跑道”……等等。

  那信息又是怎样传播的呢?

  接着进入第二站:小小传令兵

  我是这样设计的:按学生的座位每行分成一组。请一位同学读“游戏规则”让大家了解。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难易不同,传递的效果也有差别。比如,第一组内容,每个组都能传得准确快速;可是第三组内容,大家都出现了漏字或改变句意的现象。这时我立即把握时机进行总结:大家刚才都实践了一次“信息处理”的.过程:第一位同学看纸条和后一位同学听前一位同学传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采集”的过程;要把自己得到的信息传递给他人,必须先经过自己大脑的存储和加工,这就是信息的“加工”和“存储”。那什么是传递呢?同学们之间相互转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什么是输出呢?前一位同学告诉后一位同学的过程及最后一位同学把信息写在纸上呈现出来就是信息的“输出”。

  这时总结并板书:“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最后得出“信息处理”的概念。

  信息处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随处可见,接下来进入我们的第三站:逛超市

  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3页问:谁知道这几幅图的意思是什么呢?同学们很快地回答出,是逛超市。于是,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出了逛超市的一系列活动。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输出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都叫信息技术”。

  为了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我播放了一段有关生活、学习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时时刻刻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身影。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把“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这三个概念掌握以后,我设计了第三个模块:拓展练习。

  (三)拓展活动

  本模块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1、呼应导课内容解决学生的困惑

  在引课时,学生选一个座位号,我马上就能说出这个座位号上学生的相关信息。现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概念之后,就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老师在课前采集了三年二班同学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这些信息,然后根据座位号,对应做成这张表格,同学们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了。

  2、拓展练习

  我是这样组织的:(出示公交车站牌)

  下个星期天,班里要组织一项社会活动,大家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去动物园、汾河公园、迎泽公园。现在我给大家提供离我们学校最近的三条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请同学们根据站牌提示,设计一下你们需乘坐哪路公交车,乘车路线,算出要乘坐几站,分别经过哪些站点?设计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同一个组的可以进行补充、完善。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亲身实践了信息处理的过程,加深了对“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信息素养的培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三个概念。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到处都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身影,在接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处理信息。大家不仅要学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而且要养成认真收集信息、正确处理、应用信息的良好习惯。

  (五)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整理一个有关奥运会的、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下节课上,我们请大家做三分钟的介绍。

  到此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评价方法是:

  1、观察评价法:就是观察学生的学习,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对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情感)

  2、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理解的问题、汇报的结果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认真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人交流的态度、合作的意识、表达的方式。(能力)

  3、实践活动(作品)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活动的效率、成果做及时的评价;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非常感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顺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课《Wimdows画笔》。主要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Wimdows画笔》在第三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的第一到第四课,学生学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1。启动“画图”软件;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3。用“铅笔”画山景;4。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5。用椭圆工具画圆;6。画直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的窗口;2。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4。通过进行模仿作品和图画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根据以上的教学目的,把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是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通过WEBQUEST下的引言,简单介绍画图软件

  三、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2。共同总结方法(电脑显示步骤)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帮助,先让学生自学

  2。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3。“找朋友”游戏:把各部分名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贴好

  4。质疑:工具箱、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5。学生练一练:显示及隐藏工具箱、颜料盒、状态栏

  通过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用“铅笔”画山景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幅山景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六、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山景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山景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七、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八、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4。把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奖给“电脑小画家”

  江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在创作中求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的《制作通讯录》。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册书的第十四册,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软件的文章排版后而设立的高层的学习任务,是关于word知识的又一延伸,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本课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要求,准确地选择表格的行、列,并对表格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word的一些操作,如艺术字、文本框、字体、字号、颜色等。这些知识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知识让学生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老师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地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word文档中表格的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使其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的插入表格及简单的修改表格。

  难点:调整单元格大小。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是:“立足基本操作”,从一些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本课以“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通讯录啊,你们的通讯录是哪里来的?老师手里也有一份自制的通讯录,同学们看一下漂亮吗?这时学生一定会说漂亮。你们也想制作一份与众不同的.通讯录吗?学生看到通讯录与商店买来的有很大的不同处,产生了学习欲望和创作的热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我课前准备的通讯录知道,做通讯录首先应先创建一个表格,从而介绍如何插入表格。通过协作学习,找寻改变表格中单元格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

  (三)实践应用

  出示任务:制作一份具有你自己特点的通讯录,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

  (四)学生作品展示

  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我要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哪部分最令自己满意。展示过程不仅与审美能力相结合,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其他同学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七、归纳总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成功再现,并加深印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让学生通过两张效果不同的课程表的对比,强烈感觉到编辑修改表格的意义、效果,从而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你的课程表。

  (二)分析作品:

  通过分析对比作品,学生会发现第二张表格比第一张表格增加了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直观地发现编辑修改了的表格更加形象、生动,从而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三)尝试制作:

  为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任务。这样,教师也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分层辅导。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学习设置“边框、底纹和斜线表头”。

  分组尝试新知学习:

  第一组尝试边框的'设置

  第二组尝试底纹的设置

  第三组绘制斜线表头

  (四)演示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我让每组选一学生演示如何操作:

  (1)边框设置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边框线型、边框粗细、边框颜色、外侧框线”进行设置。

  (2)底纹色彩

  单击工具栏上的“表格和边框”按钮,出现“表格和边框”工具栏。选择相应的单元格,利用“底纹颜色“按钮,为这些单元格设置底纹。

  (3)斜线表头的制作

  选择“绘制表格“工具,鼠标指针变为铅笔形状,在表格左上角画出相应的斜线。

  (五)再次制作:

  学生打开学习资料中的挑战任务,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设计自己的课程表。

  教师给予学生提示,除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以外,还可添加图片, 艺术字表名及页面边框等。

  为节省时间,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图片素材。

  (六)发展评价、拓展延伸:

  选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欣赏并根据评比标准(底纹色彩搭配、表格边框的样式、独特的创意、漂亮的页面边框)进行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展示学生有特色的作品,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挥了聪明才智,设计出了很有个性的课程表,你们发现得真不错!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加上图片等,设计出更时尚、更酷的课程表,用打印机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

  六、教学总结: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潜在的优势: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