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2、体会数学实验的直观性、有效性,提高几何画板的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
2、体会感性到理性、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强化类比、联想的方法,领会方程、数形结合等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点轨迹的动态美、和谐美、对称美
2、树立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探究不同条件下的轨迹
教学难点:图形、文字、符号三种语言之间的过渡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维。
【教学手段】利用网络教室,四人一机,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上述教学手段,一方面: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学生在旧知和新知形成过程中的障碍(静态到动态);另一方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模式】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模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Ⅰ》§2。1。3函数简单性质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基石,函数的单调性是首先研究的一个性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并能运用单调性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学生学过的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探索发现、数形结合、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
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运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难点(1)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形成;
(2)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运用定义解题的过程中,紧扣定义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逐个完成对各个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决。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4、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
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
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意 图
问题
情境
(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乐)
满足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的讨论。
2、重视学生发现的过程。如:充分暴露学生将函数图象(形)的特征转化为函数值(数)的特征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在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活动中,学生认知结构升华、发现的过程。
3、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通过对定义的解读、巩固,让学生动手去实践运用定义。
4、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是必修章第节的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是在学习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并为后面学习 做准备,在整个
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
2、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使学生构建领悟 数学思想,培养 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善于
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严谨 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重点是 ,由于学生对 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的学习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教师应
当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数学能力的发现,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4
开始:各位专家领导, 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第 册( )第 章第 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 部分,因此,在 中,占据 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2 能力训练目标:
3 创新素质目标:
4 个性品质目标: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 突出重点
难点: 通过 突破难点
关键: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
“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即: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
2、实践:
3、能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注意时间掌握
六、注意灵活导入新知识点。
电脑课件
使用投影
根据时间进行增删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反思
集合这章内容,教学参考书上安排的课时为五课时,我们的导学案也是安排五课时,实际教学时,由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第一课时的导学案用了两课时才完成。集合这一章的特点是概念不多,但这章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不仅要理解本章的概念,还要理解与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有初中学习过的内容、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相关知识,再加上高中学习方法与初中不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感觉学起来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实际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如:集合的元素具有三个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关系、运算等都是从元素的角度定义的,所以解集合问题时,教会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进行分析,反复训练,让学生通过实例体会这三个性质。
第二,掌握相关的符号语言、venn图,正确使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特别要注意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这是一个教学难点。第二个难点是集合的运算—交集和并集。突破难点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导,借助图形思考,可以使各集合间的关系直观明了,使抽象的集合运算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使解题思路清晰明朗,直观简捷,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灵活准确地进行语言转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集合问题涉及到的其他内容,遇到了讲透,不拓展。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条件语句》,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一节课主要的内容为条件语句表示方法、结构以及用法。条件语句与程序图中的条件结构相对应,它是五种基本算法语句中的一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了解算法语句,并能用更全面的眼光看待前面学过的语句,并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本节课对学生算法语言能力、有条理的思考与清晰地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用条件语句表示算法。
难点:理解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正确理解条件语句的概念,并掌握其结构。
⑵会应用条件语句编写程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实例,发展对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与步骤进行分析的能力。
⑵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算法、设计框图、编写程序以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算法的能力。
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条件语句,感受算法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能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的重要性,体验算法的有效性,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⑵通过感受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威力,形成自觉地将数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思想。
⑶在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根据本节内容逻辑性强,学生不易理解的特点,本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2.教学手段:运用计算机、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约4分钟)
首先,我要求学生们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
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这样可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因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我们之前所学的三种算法语句是无法解决的,这样就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2.探究新知(约8分钟)
为了引入概念,我首先给出了一个基本的应用条件语句能够解决的例题:
例1 编写一个程序,求实数x的绝对值。
整个过程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研究例题中的两个程序,既要让学生们看到已知的三种语句,更要注意到未知的语句,即条件语句。总结上述例题的程序可得出条件语句的两种一般格式,接下来由师生共同对这两种格式进行研究.
3.知识应用(约15分钟)
此环节有两个例题
例2 编写程序,写出输入两个数a和b,将较大的数打印出来
例3 编写程序,使任意输入的3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
先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用程序框图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程序框图给出的算法步骤,逐步把算法用对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程序框图先由学生讨论,再统一,然后利用图形计算器演示,学生会惊喜的发现:自己也是个编程高手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练习巩固(约4分钟)
课本第30页第3题
练习可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5.课堂小结(约5分钟)
条件语句的步骤、结构及功能.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
6.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第3、4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7.板书设计
1.2.2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
(1)IF-THEN-ELSE语句
格式: 框图:
(2)IF-THEN语句
格式: 框图:
2、小结
(1)
(2)
(3)
2、例1 引例
例2 例4
例3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算法案例3,主要学习如何给一组数据排序,学习作程序框图和设计程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将能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减少工作量。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种排序法的排序步骤及计算机程序设计
难点: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数据排序的原理能使用直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给一组数据排序,进而能设计冒泡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根据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了解数学计算转换为计算机计算的途径,从而探究计算机算法与数学算法的区别,体会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排序法的学习,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
模仿排序法中数字排序的步骤,理解计算机计算的一般步骤,领会数学计算在计算机上实施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大家考完试后如果要排一下成绩的话,单靠人手该怎样操作呢?如果我们用计算机里的软件电子表格对分数排序就非常简单,那么电子计算机是怎么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呢?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
二、探索新知
这里我先让学生们阅读课本P30-P31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有什么区别?
(2)冒泡法排序中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最多需要多少趟?
(3)在冒泡法排序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的每一趟中需要比较大小几次?
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作出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而不只是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灌输。
三、知识应用
例1 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5,3,9,1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根据刚刚提问所总结的方法完成解题步骤)
练习:写出用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4,11,7,9,6排序的过程中每一趟排序的结果.
(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例2 设计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进行排序的程序框图.
(在之前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画出程序框图,然后给出一个思考题)
思考:直接插入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设计?可否把上述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之后出一个练习题,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练习: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对例1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画出程序框图,并转化为程序运行求出最终答案。
(这里可以使学生们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四、课堂小结:
(1)数字排序法中的常见的两种排序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它们的排序步骤
(2两种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3)注意循环语句的使用与算法的循环次数,对算法进行改进。
通过小结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8
函数的单调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单调性》,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3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课程,它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模型,而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大特征,它为我们之后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通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已经对函数的增减性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高中阶段,用符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为后续函数的学习作准备,也为利用倒数研究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函数的意义;
(2)会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概念出发,进一步研究性质的意识及能力;
(2)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合适的'例子引发学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欲望,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判断和证明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难点:
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认知
(1)自然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化;
(2)常量到变量的转化。
2.应用定义证明单调性的代数推理论证。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y=-x、y=|x|,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讨论这些函数图像是上升的还是下降的,由此引入到我的新课。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的情况,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从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构建新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
1.问题:分别做出函数y=x2,y=x+2的图像,指出上面的函数图象在哪个区间是上升的,在哪个区间是下降的?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像,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上A点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出,随着x增大时图像变化规律。让学生大胆的去说,老师逐步修正、完善学生的说法,最后给出正确答案。
2.观察函数y=x2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设置启发式问题:
(1)在y轴的右侧部分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在y轴右侧部分取两个点(x1,y1),(x2,y2),当x1 (3)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 教师补充:这时我们就说函数y=x2在(0,+∞)上是增函数。 (4)反过来,如果y=f(x)在(0,+∞)上是增函数,我们能不能得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呢? 类似地分析图象在y轴的左侧部分。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领会函数单调性。师生共同总结出单调增函数的定义,并解读定义中的关键词,如:区间内,任意,当x1 仿照单调增函数定义,由学生说出单调减函数的定义。 教师总结归纳单调性和单调区间的定义。注意强调: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某个区间上的局部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函数在不同的区间上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 (我将给出函数y=x2,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让他们描述函数图像的增减性,慢慢得到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说出函数f(x)=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x 练习2: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的增函数。 ②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1),则函数是R上不是减函数。 1③已知函数y=,因为f(-1) 1我将给出一些具体的函数,如y=,f(x)=3x+2让学生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指明在该区间x 上的单调性。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四)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函数单调性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图像、定义),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2-3A组第2,4,5题。 选做题:习题2-3B组第2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以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要设计不同程度要求的习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4.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有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二次函数中参数a,b,c,h,k对其图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对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研究方法,能迁移到其他函数图像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感受到数学中数与形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 难点: 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求函数解析式,并能把平移变换规律迁移到其他函数。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1)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2、y=2x2,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引入我的新课。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复习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问题中首先获得解题成功的快乐体验。 (2)讲授新课 例1:画出函数y=2x2,y=2(x+1)2,y=2(x+1)2+3的图像 让学生画出他们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再让学生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先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从而判断出y=ax2+bx+c是如何由y=ax2变换得到的.。 前面的练习和例题,基本涵盖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各种情况,启发并引导了学生将实例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y=x2到y=ax2,y=ax2到y=a(x+h)2+k,y=ax2到y=ax2+bx+c(其中,a均不为0)的图像变化过程,即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h正左移,h负右移;k正上移,k负下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对图像的感性认识转化为了数学关系,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巩固练习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完成课本44页1-3题。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二次函数中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4)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适当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5)布置作业 略 【高中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说课稿07-09 高中数学《集合》说课稿07-22 高中数学《向量》说课稿范文02-15 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11-02 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11-26 高中数学说课稿六篇01-23 高中数学说课稿9篇01-28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4篇02-03 高中数学《点到直线距离》说课稿02-15 高中数学说课稿15篇02-15 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