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18 15:28: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十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梅花魂》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好文章。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喜爱呢?学生会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并且我会让同学们分析这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分析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当交流的生气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图时,向同学们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好生气的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插入《红梅赞》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共有三处。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想想此时我会想的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五)课堂练笔,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六)指导写法: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七)扩展延伸

  课内阅读《我的中国心》,对课文做有益的补充

  (八)布置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

  四、说板书设梅花魂

  中国心

  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草原》这一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好这堂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教材联系,深入领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要求:一是读懂课文,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

  二是品读课文,谈出自己的见解。三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我设计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字词,理解句子并体会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辽阔壮美,受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尝试谈出自己阅读时的理解和感受,这是教学的重点。 二、强调以人为本,灵活选择教法 以学生为主体,灵活选择教法,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引导运用以下教法:

  (一)导读法。①导预读,激发学习兴趣;②导感知,理解清文章条理;③导理解,尝试自读自悟;④导运用,注重知识迁移。一句话,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施教之功主要体现在"导读"二字上。

  (二)演示法。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诵。这样既缩短了学生的生活距离,又为认识草原的辽阔、秀美了借鉴,具体生动的图像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

  (三)谈话法。在教学中的分段学习、理解内容等过程,我多处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读讨论,再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所理解掌握的内容能得到及时反馈,使学生在谈话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识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强调自读自悟,大胆更新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会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同时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主要是感知语言,因而在预习中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领会文意,提出问题,同时,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通过分析、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如"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一句,我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注意句中为什么用"!"。体会作者见到河时,那分惊喜,这样的.逐层设疑理解,能掀起学生层层思考的涟漪。

  (三)读书方法指导:我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物特点;品读精彩语段,说出自己见解;大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表现手法,用以指导写作。

  四、强调大胆尝试,优化教学程序 本课时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读、自语、自动地发展。

  (一)尝试预读,激起阅读兴趣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美景的图片,上课时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再放录像,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最后依据"预习"中提出的要求,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尝试着在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

  (二)尝试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1、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理清条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三)尝试感悟,谈出自己见解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大胆尝试,问题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教师则点拨关键处, 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讨论,你认为哪句话最美?美在哪?

  2、仔细品读课文,尝试大胆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3、尝试有感情朗读,体会草原的辽阔壮美及作者喜爱之情。 这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点拨一些重点词句。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都像很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体恰当地描绘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尝试运用,注重积累、迁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打比方的表现手法。 本堂课,我重点采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没有繁琐的一问一答,没有教师琐碎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教学分析

  《操场上》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部分的第四课,本课是以体育活动为主题,有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着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是足字旁。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词语部分。

  教学目标。

  认识14个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

  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这14个字。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

  教学理念。

  通过出示课件用比较形象的图画引出词语,学习词语。

  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词语的复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新的词语。

  从球入手,先教学球。用一个"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引出球,从球的图象到球字的出现。拼读球,个别拼再集体拼。从图象入手,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加深印象。让同学说说你认识这些球吗!(出示各种各样的`球)

  从球再引入到一些关于球的运动。先从打乒乓球,打篮球,打排球的图象导入,让小朋友看着这些图片说话,这里关键是说完整的话,告诉小朋友乒乓球,篮球,排球我们都是用打的,我们都称它们为"打球",拼读"打球"。

  我们再看看别的球类运动。用图象分别引出"拍皮球","踢足球",让同学说完整的话,一起教学"拍皮球","踢足球",拼读个别读,再集体读。

  用图象引出"跳高","跑步","拔河",说话他们在干什么再集体拼读。

  (二)复习。

  把词语放在一起,让小朋友带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再打乱顺序读。

  "你做我猜",让他们再次熟悉这些词。先老师示范,然后分组表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集体表演,在表演中感受这些词语,熟记这些词语。

  换角色,老师在上面表演,让小朋友把事先准备好的词语小条举起来,把词语跟动作结合起来。

  把事先准备好分好类的小条进行分类,引出按提手旁分类和按足字旁分类,教学提手旁足字旁,重点是教学足字旁。

  把词语放进句子中,让小朋友读,训练小朋友把词语放进不同的语境。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课前准备

  课文挂图;课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

  1.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 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 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感情朗读。

  3.全班交流,释疑解难。

  四、合作交流、体会文意

  1.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二、互相合作,练讲故事

  1. 自主练习讲故事。(可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

  2.指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1. 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听,让他们评评你讲得如何?

  2. 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内开展“神话故事会”,评选“神话故事之星”。

  板书设计

  为什么 大火、大水

  女娲补天 取石

  怎么补 炼石 不畏艰险

  泼液

  结果造 福人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四册的第22课《猴子种果树》。这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紧扣教学之源——文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走进文本,立足基础工具,使语文教学有时效;走出文本,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弘扬人文精神,达到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教学目标: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价值目标。让孩子在反复诵读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赏词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边读边想,体悟处事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的能力。

  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课文中要求掌握9个一类字,4个二类字,1个多音字。这个智能目标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法学法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以放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先识字后学文,分3课时完成。以下是我第二课时学文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课始,我先出示顽皮可爱的小猴子的图片,谈话激趣:我把故事的主人公小猴请到我们的教室,你来跟它打个招呼吧!接着我问:你知道这只猴子种了哪些树?结果怎样?这时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也已进入课文情境,于是,我因势利导:猴子怎么会什么树也没种成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低年级的孩子都很喜欢小动物,于是我以小猴子的图片导入,符合孩子心理特点,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既是对上节课的复习,又让他们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二)自主合作,立足工具教师应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结构相同,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没有多少深奥难解的句子,因此,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教法上采用由扶到放,从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

  1、指导学好第1—3节,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种果树过程中没有耐心和急切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我首先抓住“天天浇水、施肥”一词,让学生对猴子初步评价,可以说明小猴很勤劳,也可以说明小猴很心急等等,评价可多元化。并相机指导朗读:“怎样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读出来呢?”“请你把小猴勤劳的`样子读出来”等。第二、三自然段,以扶为主。这两小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所以我接着创设情境:就这样,在小猴子的期待中,梨树苗慢慢成活了。这天,猴子又来给梨树浇水、施肥,突然,耳边传来了说话声,是谁来了?图片的相机演示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上下文理解了“梨五杏四”后指导学生朗读乌鸦对猴子说的话“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梨树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要读出乌鸦的担心。需要重点指导的是朗读猴子的想法“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通过朗读时拉长声调,加快语速,体现出猴子的心急,没有耐心。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教材简说

  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针对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掌声、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犹豫、忧郁”等词语。会认读课文中“落、调”两个多音字。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设计思路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师生共学、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上好这一课,我将本课分三步进行。

  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变换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也就是在导入结束时通过读题质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了“掌声”前后发生的事。这样设计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着力体现自主与探究式学习,增强学生读书的目的.性,使他们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去梳理,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之后,交流解决问题。这样由老师的思路转化成学生的学路,做到顺学而导。

  二、扎扎实实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整个教学设计我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采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法,读字、读词、读句到读文的渐进式语文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行之有效又契合语文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在词语教学中,我首先抓住课文中的新词和重点词让学生反复的认读,对难写的字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这样在写字的过程中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在写字的过程中,教师表达不够清楚,如:我们把这些词语写一写,让学生产生了误解,因而在时间上比较匆匆,有的学生甚至没来得写“鼓励和姿势”这两个词,因此写得不够到位。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落”字读得不够准确。于是在本堂课上我就让他们说说“落”字其他的读音,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较难区分的音近字“忧郁”和“犹豫”,我就采用指名到句子中读一读,齐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学得愉快,练得扎实,也品尝了成功的喜悦,着实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围绕变化组织教学。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词语采用多种方法感悟、体验、拓展。语文教学主要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教学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可以促使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在词句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脱离课文语言学习专门去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在教学掌声前的英子时,我通过让学生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抓住“总是默默地”感悟。)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这样层层深入,以读代讲,保证了读的时间,保证了读的形式,保持了读的兴趣.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当英子由一位忧郁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位自信的女孩子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还敢自信地参加哪些活动?孩子从想到说,积累了语言。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学习,从读到悟,我总能和孩子一起认,一起读,一起讨论,一起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想得很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到位,存在许多不足,请专家和老师们多多指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班级情况

  本班有35名学生,其中女生15人。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一直以来,我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努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语文课,尤其有几个女生写的字特别漂亮。

  二、说教材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春笋为描写对象,介绍了春笋的相关形态和生长特点等等。课文只有短短的76个字,但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朗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我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新部首,认识绿线格里的7个中只识不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教学重点的是识字写字,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初步明白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个性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课时安排

  我打算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下面我就重点来说一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

  这一课时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3、学习生字,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我打算利用一下课文中的笋娃娃图,利用课件在笋娃娃的图上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一方面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汉字,另一方面也悄悄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计的情境之中。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用语言描述,“春姑娘带来了和风、细雨,还带来了雷声,你听,轰――轰――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接着就出示第一句话让学生读一读,对于“唤醒”这个词,也许有的学生并不理解,我可以这样引导:当你想睡懒觉时,妈妈会这样说:“小懒虫,别睡懒觉了,要迟到了,快起床!”这就叫:唤醒。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马上明白了。接着,可以播放春雷声,引导学生想象:你听,春雷爷爷好象在对春笋说什么,春笋就醒来了?学生通过说话练习,充分理解了“唤醒”这个词语。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里我还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于第二句的教学,我是这样想的,这句话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春笋冲破重重障碍,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级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这么到位。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找找哪几个词写出了春笋正在生长,当学生找出这几个词语之后,可引导他们做出 “冲破”“掀翻” “冒”等动作。通过自己的动作演示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情感,这种生动形象的形式适合低年级的孩子,这也是我们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出情感。

  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我以问题“一个一个的笋娃娃从地里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以疑带读,出示第一句,这是一个比喻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准备带上剥去外衣的春笋,让学生观察并一层层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笋娃娃身上“嫩生生”的模样,并和小娃娃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春笋的可爱。

  课文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偶的句式,向读者呈现出春笋正节节拔高,腾腾直上的画面。在教学时我打算先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验到春笋娃娃快乐的心情。最后抓住“又”和“再”等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一声高过一声的朗读,形象而直观地感受春笋正节节拔高,腾腾直上。在这里我还将补充春笋破土而出,长成竹子的视频,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竹子出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齐读等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春笋不断向上的生长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进入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生字教学。新课标对低年段学生的识字、写字提出了如下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学本课生字,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将 “笑”、“节”、“再”这几个生字出示在课件中的笋娃娃上,让学生说说“你已经会认会写哪个字了?”然后让学生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兴趣。“再”除了识记字形外,还需要在字意上再作强调,告诉学生“再”表示“再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意思,然后出示一个选词填空题,来区别“在”与“再”(1)我( )家里看书。(2)欢迎你( )来我家玩。最后空出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在田字格中书写这几个汉字,我在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及时纠正他们的书写姿势。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本课是聋语文教材第十七册17课中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主要描写了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这首诗好学易懂。学会学习是人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对高年级的聋生极为重要,同时高年级聋生有一定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学设想:课前给予任务,让学生运用网络查资料的方式完成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请老师帮助把学习的内容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正确地介绍,在预习展示的过程感悟掌握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赠汪伦》的写作背景,自学 “将、欲、忽、闻、踏歌、深、及”等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诗句的意思。

  2. 能力目标:全班分成两小组合作完成本首诗的学习,对照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幻灯片,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在过程理解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与汪伦的深情厚意。

  三、说重点、难点:

  1.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2.理解“桃花潭花深千,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说过程:

  (一)、齐读古诗,导入新课

  简明扼要,直接进入课文。

  (二)、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让学生回顾学习任务(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句的意思,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学习这首诗的启发,)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高年级聋生具有一定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上应注重学法指导,所以在课的开始直接以方法进入,以方法为线索,进入学习。

  (三)对照任务,展示成果

  课前让学生围绕任务,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制作PPT,这部分主要让学生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利用PPT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

  班上十名学生分两大组分别展示,面向全体,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通过比较对照完成对古诗的再学习。在过程中提醒学生怎样介绍,展示的同学注意1.表达清楚,使人看得明白。2.手语优美。

  下面看的同学注意:1.认真看别人说话,明白别人说话内容。2发现问题,及时补充。

  在过程中让学生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正确的介绍和听的同学要认真看别人的发言并能理解并勇于提出问题。

  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关注介绍的内容,关注介绍、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学习。

  最后师生讨论方式突出本课的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展示的过程让学生说说对本诗的感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出课文难点。

  (四)、总结提升,掌握方法

  再问我们如何学习古诗?要完成哪些任务?再次回顾总结方法,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理解掌握学习古诗基本方法。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五)、围绕任务,检查所学

  (一)填空。

  《赠汪伦》是( )代诗人( )写的送给(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 ),表现了( )感情。

  (二)解释字词的意思。

  赠: 将: 欲: 忽: 闻: 不及:

  (三)默写古诗并解释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这部分检查主要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了解,也形成一个反馈,让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

  (六)、发放评价表,反思学习

  评价表分成六部分内容:准备充分、手语优美、表达清楚,使人看得明白、认真看别人说话,明白别人说话内容、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发言、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他评,自评,师评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在今后的学习有改进。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体裁的自读课文。学习这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为了更好的落实情感目标,本课重点确定为体味文章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二、 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皇帝的新装》,本节课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我想学生会对“童话”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进一步理解幻想和想像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准备课件,即学生讨论问题的问题组,学生在课前准备,上网或从书籍中查找安徒生的生平。为学生回答教师准备的问题做好准备。

  四、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对自然有益感悟,对作品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我设计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说教学流程

  1、口述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可能是阳光洒满心田,一路风顺;也可能是风雨不期而至,充满坎坷。那么在你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在你被别人耻笑轻视时,在你觉得难以面对现状时,你会怎样呢?其实,只要你不懈追求,努力进取,你就一定会成为一只白天鹅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的。通过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初步体会本课给我们的启示,为学生学习以下环节做了铺垫。

  2、讲授新课

  先介绍作者,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我加以补充,为问题组中的第3题做好铺垫。因为本课课前已布置了学生反复的阅读了课文,所以第一个环节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朗读课文,而且我对学生说:看谁能最先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此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A、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B、 丑小鸭遭到了哪些歧视和打击?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C、 当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大家都来赞美它,它为什么会感到难为情?

  D、 这篇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以上题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复述课文,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特点。因为问题难度并不大,所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只做适当点拨,学生就可以自己完成。在进行完成此环节后要求学生自主质疑、答疑,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四人小组再讨论补充明确答案的方式中进行。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进一步把握教材的实质。然后,我又出示新的问题组: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3)、为什么说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方式中,讨论补充明确答案,关键性的问题,老师加以明确,此环节的开展目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的拓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在完成此环节之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师说:“通过对这篇童话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丑小鸭,那么就动动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个小片段,也可以发挥想像力,写写已经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又会有怎样的生活?”学生完成小作文后,师生加以点评。

  完成此环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是积累词语,抄写“读一读、写一写”此作业主要是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

  六、说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情感教育和创设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两方面做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使每一名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来,此外,问题的质疑应具有层次性,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问题面向所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得到了很大收获。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根据这个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莫名其妙、枯萎、规律、勃勃生机、从从容容”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技能目标: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3、情感目标: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说教法】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划划、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说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

  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

  3、设问读文: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

  (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1、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⑴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⑵角色转换,多次感知。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阅读的理想境界是学生能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而言,决大部分还缺乏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还很难自发地“走进”课文,达到“对话”境界。这就需要教师铺设台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其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以上环节先承接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积淀与孕伏。

  2、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⑴读中抓住要点。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⑵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所以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3、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看来大家对高个子种树人产生了由衷的钦佩,文中还有一个人物──“我”,他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更何况,将学生的视线由种树人引向“我”,还可顺理成章让学生感知全文的行文脉络,并引发对文中作者那段感悟的理解和讨论。可见,此处的设计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说板书设计】

  我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地板书,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桃花心木》其实是借种树喻育人的深刻含义。

  桃花心木

  种树:浇水不定时、不定量,自找水源,长成百年大树

  育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独立自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04-27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3-14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03-0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13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04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7-09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