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20 09:57: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一、 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

  (一) 关于大纲 《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

  能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的用法;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 关于考纲 据《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对古文阅读作了三个递进层次要求:

  ① 理解(能力层级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 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③ 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 关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

  “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四) 关于学情 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 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针对以上的分析情况,《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学法、教法和教学程序确定如下。

  二、 说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①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②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②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①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②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 说学法、教法 (一)学 法

  ① 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② 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③ 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④ 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 教 法

  ① 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② 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四、 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① 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②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③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④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⑤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⑥齐读(4分钟)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① 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②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③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④学生试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5、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师 说 韩愈

  为师作用:“传道受业解惑”

  一段 从师必要:“不从师,惑终不解”

  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二段对其子 ——于其身 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医、师、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 师生,师道关系

  四段: 写作缘由

  (三)第二课时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用同第一课时的方法学习三四段,并检查课文名句的背诵情况。

  其次,进入课文的分析。本课从分析讨论课文的第二段开始。这一段中,对比论证使的手法是教学的关键。我设问[提问]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从而在诵读与找寻中明确对比论证的使用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分析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并背诵名句。第三段,作者用了举例的手法论证“圣人无常师”。在设计中,我设问[提问]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用文中原句回答。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所举例子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明确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分析后,要求学生进一步朗读、背诵名句。最后一段是作者阐述写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韩愈写作的原因即可。

  再次,全文讲解完要求学生再次朗读全文,并试着检查名句的记忆情况。加强诵读训练的力度,培养语感。第四步,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是前面学过的《劝学》和今天学习的《师说》都是和学习有关的论说文,说明古人很注重学习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学者”与“师”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家讨论一下。设这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将所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的思考中,二是促进师生间相互学习关系的发展。

  最后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抄写积累到的名句;

  二,就课堂讨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小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纪念刘和珍君》一、说教材《纪念刘和珍君》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课的讲读...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纪念刘和珍君

  鲁迅

  一.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重点词音、词句

  三.写作的缘由

  生平事迹:预定《莽原》(毅然)——追求真理

  反抗校长——敢于反抗

  虑及母校(默然)——有责任感

  参加请愿——勇毅坚韧

  教训意义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3

  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20课),选自《战国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白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篇文章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文章中还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语法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它在本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重点讲读课文。

  二、说学情: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学习。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语文素质,本节课将赏读作为重点,把赏析作为难点,目的是在教学中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为这篇文章要让学生在疏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人物形象,将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内化成自身的东西。既欣赏和领略了我国语言文学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给学生以启迪。)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 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法等。

  六、 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复习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 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 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

  ① 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 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 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 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习。)

  (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课堂小结, ①小结知识要点

  (五)检测题

  1、背诵课文

  2、设计话题,实践一下讽谏的艺术: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校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七、板书设计

  妻 私:偏爱赞扬

  三问 三答 妾畏:卑微畏怯 三赏 三变

  客 有求:逢迎敷衍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劝学》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得到修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和韩愈的《师说》组成了“修业之道”这一模块.

  《劝学》是一篇叙述学习的紧张意义,劝导人们以准确的目标、态度和要领的去学习的散文。也是门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要是他们能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寄义,对他们树立精良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资助。

  二、说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学习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文中20多个比喻句的内在含义。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阅读浅议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和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新课标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劝学》是新课标规定的诵读篇目之一。

  难点:文章里的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如果驾驭不好,是很容易正襟危坐,流于枯燥和单调的。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句中,全文多达20个比喻句,运用比喻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四、说教法

  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

  2、朗读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

  五、说学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读的要求:句读准确,字正腔圆,流畅,熟读成诵。

  古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而注重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课前作业,课外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警句,每人不少于三条。交流古今中外名人谈读书的名言名句,并以此导入课题激发兴趣,也可以积累素材。

  (二)、简介作者

  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书上注释1)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教师和学生补充)

  新课标: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三)、学生读(五步阅读法)

  1、一读掌握句读,结合课前预习;

  2、二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3、三读提出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点拨讲析;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复习初中知识,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四)读研究性学习;

  第一步:找观点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比喻句

  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

  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三个分论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比喻句,以此为线索能更快地背诵全文。

  第二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推荐发言人,以组为单位提问、交流)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3)“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五)读迁移巩固

  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写一篇劝学的小议论文,注意运用比喻论证。(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学习的意义进步转变

  学习的作用补充不敷

  学习的要领态度积聚对峙埋头

  细致

  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为主线.夸大三个对话,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使讲堂真正成为学堂,成为造就创新意识和创新精力的摇篮.

  归纳总结:这节课以阅读为底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以五步阅读法为实践模式,是一节实行新课程理念的古文课。

高中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

  1、介绍教材

  《诉肺腑》是对宝玉和黛玉感情稳定成熟时期的一段描写,作者曹雪芹借宝黛之口,传达了自己的爱情观,在《红楼梦》中有着重要地位,是解读《红楼梦》的关键。

  2、目标重点难点依据

  A、就文本而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宝黛互诉衷情是需要契机的,这个契机是如何出现的,就是学习的能力目标:层层铺垫,使中心事件水到渠成的写作技巧。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B、之所以将这个目标确定为难点重点,主要是因为当前学生对小说记叙类文章的阅读鉴赏只重情节,不重构思技巧,将学教材当作消遣性阅读,而考纲有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就是分析作品的写作技巧。如果我们能把学习中的思考领悟应用到考试卷的阅读理解当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做题会事半功倍,所以教材也是一篇阅读理解材料,只要老师引导得当,语文老师最担心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另外一个知识目标是分析其爱情基础并用现代观点进行评析。主要强化尊重原著的原始解读,同时也有个性化解读,这是一个弹性目标,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发挥。

  二、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教法。

  在学法上,根据新课程标准,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上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应有问题驱动,这个问题还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兴趣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上显示汉代卓文君给司马相如的一封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作男!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这个特点是从数字一写到万,下半阕又从万回到一,我利用学生的成就感,提出问题:自古以来,男女伤离别的诗很多,各有各的精彩,这首诗最精彩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课堂导入:写作固然是为表情达意,但同一份情,同一种意,有人将其写成白开水,让人生厌,而有人却能写得让人拍案叫绝,不同在哪里?就是巧思。我们以前看重的是《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今天我们也来看看这部巨著中的一个片段有没有巧思。

  屏幕显示两个学习目标。

  (二)完成能力目标,即写作技巧的赏析。文本是节选,情节环环相扣,让学生从一个本来突兀的开头去层层推敲,是很困难的,所以让学生做一回侦探,从结局入手,采用反推法,层层向上推理。首先屏幕显示第一个提示问题:宝黛二人最后互诉衷情,说出了在当时看来已是有违礼法的话,是什么缘由呢?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表现一个教师真正能力的,不是把学生讲会,而是让学生学会,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目标,让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是最好的途径。

  所以我采用了这样的活动方式:为了给学生最生动直接的感受,在多媒体上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诉肺腑”这个片段,让学生在听与看中去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从结局“诉肺腑”开始,紧扣教材,在纸上用划箭头的方式写出推理。先自主完成,然后拿到小组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几个小组意见汇总并引导全体学生分析,找到最符合原著的推理。讨论中的争论点是湘云这个人物,可以展开小辩论,求同存异。

  学法上,这个目标的学习,强调以“自主学习”为重点,紧扣教材,自我感知,不依赖老师和其他同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别人的回答中发现并认同,主要是学生与学生间的知识互动。难点可以先自主学习,再采取“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讨论,达成一致,即使不到位,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导入第二个知识目标提示:宝黛互诉肺腑,表示二人的感情已经成熟,那二人的爱情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呢?

  根据研究性学习理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获得一种亲身体验与感悟,这就是创造,教师多加肯定鼓励。

  所以我采用了这样的活动方式: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背对背式的默契测试,让同学将自己的理解写在纸上,然后同桌对照,再和老师的理解做对照,学生的理解只要紧扣教材,有理有据,教师就应该承认,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

  简短的分析后,引导学生用现代观点来评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也参与讨论,平等对话。

  学法上一方面,分析爱情基础的时候,强化原始阅读。让学生自主理解消化,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时紧扣教材,,课堂操作中,允许学生出错,“错误也是一种资源”。老师应持鼓励态度。

  另一方面,评析宝黛爱情的时候,强化个性化解读。老师放低姿态,学会倾听和理解,和学生一起探讨,我们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的解读,老师也应该有自己个性价值的发挥,老师代替不了教材,但教材同样代替不了老师,教师可以发掘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和学生进行思想层次的交流。通过这样的互动,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这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四)归纳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两点:一是《诉肺腑》水到渠成的写作技巧,

  (五)能力迁移

  文本本身是一座房子,把房子拆了,看布局,看设计,目的是自己盖房子,分析别人的作品,学生就会有自己的设计,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这是能力的拓展与创新。

  所以我采取了这样的活动方式:

  印发一篇文章,让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列50字的提纲,课堂交流。

  让学生能有意识地去注意技巧性问题,并活学活用。

【高中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说课稿11-02

高中语文说课稿03-14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04-27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04-28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03-26

高中语文说课稿优秀06-01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03-12

高中语文说课稿15篇01-13

高中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03-02

高中语文说课稿1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