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七年级生物说课稿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二、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所画的食物链。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3.角色扮演法:通过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成分,进行辩论“谁最重要”。
三、说学法
指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指导书写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要点,如箭头方向的意义,食物链的起点和止点,食物网书写顺序等;指导学生辩论进行的准备、角色扮演中的分工组织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资料、观察与阅读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 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对食物链要领的形成,可以先举一些谚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这些生物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联系,形成这样的矛盾冲突呢?不言而喻,为了食物,人们就把生物彼此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接着把25页图连起来,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为食物网。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这个活动目的就达到了。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
“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巩固练习:
1.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块菜地 B 一个湖泊 C 生物圈 D 太平洋的鲨鱼
2.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是( )
A 蘑菇 B 真菌 C紫菜 D 工人
3. 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鼠被狐和蛇捕食,兔又常被狐和鹰捕食,蛇也可以被鹰捕食,那么下列食物链中错误的是( )
A 草→鼠→狐 B 鼠→蛇→鹰 C 草→兔→鹰 D草→兔→狐
4. 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上升后又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5.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A 浮游植物 B 鱼 C 小虾 D 鸟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圈的认识,还为后面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另一个就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呈现方式也直观,前者是通过图片以及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一个探究实验,也是本节课的最大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会探究实验是生物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对照实验的作用、条件。从而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生物科研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的种类;
2)能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并能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试着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够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依据: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目前人类所关心的话题,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这一个知识点也是学习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圈的基础。因而,将此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归纳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非生物因素有哪些。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又是初中课本第一次出现的探究活动。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过程。这是初中课本出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由于初一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于探究实验的设计比较难以实现,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解决方法:通过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得出结论,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二、说学情
1、学生的知识基础
认识了生物,知道了生物的特征
学习了生物圈,知道了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学生的能力基础
初一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放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上面。他们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感性认识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注重师生互动的环节和启发式教学,掌控好课堂纪律,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这节探究性实验中,教师需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而且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关于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几点来,但这些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学习。
关于非生物因素,学生已经在上一节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实验设计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只对单一因素进行研究。
三、说教法
1、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容量。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利用教师指导作用。
3)推理性探究策略。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教学。
3)视频教学。
四、说流程
(一)设问导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条件?条件发生变化,对生物有无影响?
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给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展示图片,请看:鱼缸中的鱼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对同学们所说的因素可分两类来研究。
空间、水温、养料、阳光等是非生物因素;水草、鱼等是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展示图片,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己举例分析。
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
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蜜蜂采蜜,是合作关系。
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非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请同学看书P14中“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学生分析归纳探究过程的步骤)
(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属甲壳纲,潮虫科。播放《找鼠妇》视频,让学生观察讲述鼠妇的特征以及生活环境。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它很快就爬走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
(1)引导分析、提出问题:通过细心观察过鼠妇的生活环境吗,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针对鼠妇的生活环境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提出的问题,应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同学们提出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只能一种一种地验证。比如我们提出假设光照对鼠妇有影响,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因为光照不同而引起的,就应当使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不同,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今天我们先验证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3)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制定计划是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法是常用的方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实验变量确定后,应该给鼠妇提供哪两种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懂得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
(4)实施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5)得出结论:各组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小组和全班数据,讨论全班实验数据是否支持假设。
(6)表达与交流:是学生总结和反思探究过程,展示探究成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正确表达其探究结果,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7)布置课下内容:课下有兴趣的小组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写一份实验后的心得。
注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各小组同学不盲目从事,一定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实验完毕,应将鼠妇放归自然。
巩固练习:
1、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营养B温度c土壤D水分
2、探究的一般过程开始于()
A发现问题、提出问题B做出假设
c制定和实施计划D表达和交流
3、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B有光、无水c干燥、湿润D有空气、无空气
4、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五、说学法
本节采用的是实验法,在实验法中,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的两个关键问题。还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总结归纳等学法。
六、说评价
1、通过开放性问题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从归纳总结中评价学习效果。
小结:
对于初次接触探究过程的学生来说,引起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而且要让他们明白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在授课时特地借助牛顿的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课堂气氛较好,学生积极性很高。
注意点:
在课堂上虽然重点强调了设置对照试验的思想,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别,从课后练习可知,有少部分学生这方面知识还不能灵活用运,当变量改变时,不能迅速正确的做出调整,在课后应对其单个辅导,使其能真正掌握并灵活利用。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学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的内容。它位于初中生物教材体系起始阶段,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为下一节学习“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二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力求通过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为: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由于本活动是初中生物课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教师要告知学生探究的一般过程,帮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试验,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目标,本节课教师的教以情境启导为主,学生的学以活动探究为主。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
●课前准备
●课内教学
课内教学分四个环节,第二环节“活动探究”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共设计了4个探究活动,其中第二个活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我具体说课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热情洋溢地对学生说: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晏子使楚》的视频片段,你们想看吗?
视频导入落点在:使学生认识 “生物的生长受一定因素的影响”,结合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有关”。不仅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还为后面的活动探究创设了情境。
(二)活动探究,感悟新知
●活动一: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通过精问启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自己去感悟“生物的生存要依赖一定的环境”,然后再去自己寻找有哪些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就水到渠成了。
●活动二: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
首先具体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指导过程如下:
如果不一致,我们应该怎么做?
启发学生明确,应重新作出假设、设计方案等再次实验探究。
教科书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无疑是好奇心极强的初中生爱上生物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由,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最佳契机。本活动力求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具体指导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个实验,先操作,再体会感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
6.活动完成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你打算将鼠妇如何处理?
引导学生认识应该把鼠妇放回大自然,用实际行动爱护动物。
对活动的总结还包括对本次实验过程的归纳总结,教师有意识地点出进行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那么除了光、水分外,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哪些呢?学生边看资料边感悟,再请一名学生归纳: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
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因素。
●活动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
在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中,是否还存在一些有生命的因素呢?
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图片。
学生交流明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竞争关糸、合作关系、捕食关系会极大程度地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活动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每一种生物必须依赖
一定的环境,那么生物只能被动地受生态因素的影响吗?
让学生观察四组图片,感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
适应环境,同时,生物的活动也影响着环境。
通过实例让学生去感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在活动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展示一组人类对环境破坏的图片。
让学生去感受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让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直面学生,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撼,强烈意识到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讲环保意识深植学生心中。
教学环节(三)梳理总结,形成系统
先由学生自我盘点这节课的收获,然后师生共同回顾,梳理板书:
让学生在掌握“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得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一基本观点,实现知识树的建构。
教学环节(四)练习巩固,拓展迁移
1.据图找出与水稻生长有关的生态因素。
2.材料分析: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并将以前因好奇心产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一种理性的学习责任,鞭策学生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3.课外探究:
复习巩固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逐渐形成理性认识。
五、优化思考
1.本课活动设计避免了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忽略生物学观点的形成。遵循实践—体验—感悟—建立概念原理—形成生物学观点的认知规律。
2.本课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对探究技能和方法的训练。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多多指教,谢谢!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相关文章: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1-04
生物说课稿11-14
精选七年级生物说课稿3篇02-21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5篇11-06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精选15篇01-18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精选15篇)01-13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15篇)11-16
【精选】七年级生物说课稿四篇01-09
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精选5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