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锦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1
题目: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以时间为主题设计的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一、教材分析:
大班幼儿思维特征已经从具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化,而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必须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是无直观形象较为抽象的概念,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00起床,8:00入园、11:00吃饭,12:30午睡,2:30起床,4:0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容易理解和接受。
幼儿情况分析:在时间概念中,小班幼儿对一年四季有了较初浅的感知,对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间概念也有了清晰的感知;中班幼儿则对昨天、今天、明天掌握较好,而大班幼儿则对时间更加敏感,对于大人手上的手表更加感兴趣,总是会提出怎么滴答滴答的响,为什么这个细细的针会动呢等等。而现今每家每户都配有时钟,幼儿则更加向往了解时钟和时间的关系并希望能读懂时钟。而大班幼儿对时间的了解掌握也可为入小学幼小衔接做好准备。因此我以时间为主题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二、说目标
目标是教学活动起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科学领域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特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从情感、认知、能力三方面入手分别制订为:
1.知识目标:认识时钟,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能叫出名称。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记录、交流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情感目标: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初步掌握整点、半点记录的方法。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大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大班幼儿理解水平方面,对时钟的半点整点运转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规律是非常重要。而记录时间则又为幼儿提升了一个高度和难度。
四、说教学准备
准备分为前期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教学准备
一)前期知识经验准备:
1、首先教师设计一份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发给每位家长,在这张表中有如下内容:幼儿起床时间、早点时间、入园时间、中餐时间、午睡时间、午睡起床时间、晚餐时间、晚上入睡时间。并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进行相应的一日活动。
2、指导家长作好幼小衔接工作,初步的带领幼儿感知时钟的整点和半点。
3、班级主题墙饰中布置有各种各样的钟已经进行展示(可用蛋糕盒制作)
二)物质准备:
1、ppt幻灯片“我的一天”从小明起床到晚上入睡的作息活动情况,在每张幻灯片上都画有相应的时钟和记录的时间(如7:00用数字7、冒号两点和00数字来表示和记录)
2、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操作钟,让幼儿在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教师自己使用的示范钟表。
3、操作记录表一:这份操作记录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突现(如在半张a4纸上画有时钟已经显示好的时间,又有小明起床或者进餐、午睡的'图画)请小朋友记录时用文字表示,在这张图的右下角有—:—的图示,意思是让幼儿记录数字即可。
4、操作记录表二:这份记录表上有图片,只有记录时间—:—的图示但没有时钟做衬托,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记录自己午睡的时间等
三、说教学流程
设疑激趣,引入主题——观察操作,分享交流——合作探索,记录验证——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四、说教学环节
一)、设疑激趣,引入主题(提问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播放幻灯片1,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钟、记录的数字)小明在什么时候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实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二)观察操作,分享交流
环节分析: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
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的形式,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和自我实践操作。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游戏法。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小朋友,看,钟面上有什么呀?”“这钟面上都有那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是怎么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等,来引导幼儿初步的认识时钟。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小朋友们,谁能看出这三只小时钟上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纠正幼儿用宁波方言说的几点,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如:7时半;八时等)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能马上得以巩固。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突破重点。
环节分析: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3.看图拨时间
考考小朋友,看谁把刚才的知识学会了。”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然后运用图片上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并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活动渗入到常规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索,记录验证
环节分析:这个环节主要是突破难点解决目标2记录的方法,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已经对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理解的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深化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性的记录从而突破难点。我园一直以来以数学活动为特色幼儿在对数学的掌握较好,但记录时钟上的整点和半点还是第一次,所以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本次环节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主要运用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1、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三种操作卡片一种是上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幼儿还未掌握的运用图文并茂的操作卡片进行操作;一种是有图没有时钟标志,但却有记录标志的;一种是有图片指示既无时钟指向又没有记录时间标志的操作卡片。
2、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自由选择操作卡片
3、操作前出示操作卡片请幼儿说说记录的正确方法,在操作时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在一天当中都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分别在什么时候。(教师详细介绍记录的方法:时间的记录用数字表示:如7时半,用数字7、冒号和30表示,而7时则用数字7、冒号和00表示)
4、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感知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
5、将记录的结果以自由讲解的方式在集体内互相交流。
四)、迁移经验,生活引用
1、小朋友知道时间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除了以上的这些生活中最常用的时间,你还会在哪些时间做什么事情呢?比如游戏、玩玩具、做客。
2、你还将用宝贵的时间做哪些事情。时间很宝贵,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了,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明一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名能干的孩子。
五、说本次活动亮点
1、数学活动生活化、数学活动游戏化。幼儿的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大班幼儿的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建构过程。数学活动的建构,其活动设计必须贴近生活,才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坚持师幼互动原则。整个活动创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教师在活动中一直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角色身份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个体差异性,通过幼儿自我操作实践建构知识经验。通过不同的操作卡,让每位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掌握还存在个别差异,仍需要进一步的巩固、练习。我们知道,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我构思了本节数学活动。将一系列的游戏贯穿于第二课时的整个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2、目标定位: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3)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判断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亲自操作,能作证明10以内的任意一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的难点是:幼儿能根据单双数的排序规律,成功地解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
为了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准备了充足的材料:数字卡片、实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头饰等:此外,富有挑战性的游戏还要求幼儿有相关的知识准备,如:掌握序数、相邻数等。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幼儿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单双数的区分以及把握单双数的排序规律。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观察操作法、赏识激励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根据『纲要』精神: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学习能力显着增强、游戏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及相关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丰富的游戏带动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幼儿大班的学习内容——排序。排序这部分知识已经安排学习过大小、粗细的教学内容,在这基础上再继续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教材要求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进行自主发现其规律特征。I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教材要求的了解,我拟定了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为:1)过操作活动,学习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继续排序。2)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及动手能力,感受活动的快乐。
3、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懂得发现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而教学难点是让幼儿会画出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
二、说教法和学法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遵循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本节课采用了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景引入法: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观察法:活动中通过安排幼儿观察两种范例图,引导幼儿发现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建构知识系统。
3、自主探索法: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排序的士制作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思路意图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幼儿学习按大小、精细的规律特征排序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整节课教学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境为主线、活动为梳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小品表演”、“观察图形”、“动手画图”、“制作头饰”等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
(二)、教学方案
1、以淡话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小品表演)
2、学习发现有规律的排序。(1)引导幼儿学习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图案的排序规律。(2)完成的排序挂图,与幼儿一起寻找挂图中的排序规律。(3)幼儿动手操作,按顺序有规律进行继续排序,教师观察、指导。
3、制作头饰(1)提供材料,让幼儿为自己设计一个头饰,要求幼儿要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排序。(2)幼儿动手操作,鼓励幼儿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4、活动延伸,让幼儿用实物,按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序。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且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的现实起点,直接了出示两种简单的排序规律的挂图,然后让幼儿观察寻找图中的规律,顺着幼儿的“学”来“导”,在“导”中让幼儿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图形,建立知识表象使幼儿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相信课堂能够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舞台。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课中我设计“制作头饰”,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体验和巩固,一定会加深幼儿对排序的认识,又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的知识,还会培养了幼儿创新的能力。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4
一、说教材
此次活动《圈里圈外》来源于一次晨间活动套圈游戏中,当时有两个小朋友的圈重叠套住了同一辆小汽车,在计算两人各自套了几辆小汽车时,这两位小朋友为同时套住的这辆小汽车到底应该归谁发生了争执。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趣,非常具有探究价值,于是设计开展了"圈里圈外"活动。根据幼儿思维数学的教育教学目标:大班下学期应培养幼儿寻找物体明显和不明显特征进行多重分类,继续学习交集分类,交集的概念。例如:大班主题"旅游商品店"中有一个活动"放苹果",旨在通过这个活动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感,提高幼儿的计数能力。但是仅仅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幼儿对于自己空间的方位感和逆向逻辑思维的培养还不够深入,于是我设计了"圈里圈外"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交集的意义。在设计本活动时,我考虑了以下几个的要点:
1.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思维正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萌芽状态。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知、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所以,本次活动的环节安排是从具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层层递进。
2.体验数学学习对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发展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本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站圈乐"需要幼儿以商量、协作的方式来学习,是一种小组合作学习,正符合新《纲要》中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此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及"情感与态度"、"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三个纬度,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圈里圈外标记图,学会正确判断物体在圈里圈外的空间位置并计数。
2)会按数卡和标记图,在圈里圈外正确摆上物体数量,初步学习逆向思维方式。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
这三个目标中蕴涵了概括归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体现了目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新《纲要》要求:幼儿能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以及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根据这个要求,我将目标1设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重在发展幼儿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将目标2设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培养幼儿从不断探究及体验中获得逆向思维的发展。因为逆向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一种加成熟的表现;而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语言在前,动作在后,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言语计划行动,动作实现计划的特点,尚处于发展过渡阶段。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本次活动能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语言讨论法、游戏法、总结归纳法、迁移法、尝试操作法。
1.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交集的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表达交流的能力。
2.游戏法:通过套圈乐、站圈乐的游戏,高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实行"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家韦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育原侧,让儿童积极活动,主动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3.总结归纳法:在数学活动中总结归纳法是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对每个科学依据的小结。在整个活动结束后也要为这次活动的设定的目标做归纳总结。
4.尝试操作法: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真实地得到知识经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尝试问题。尝试过程中幼儿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是互相依存、亲密联系的'。也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迁移法:在第三个环节中能运用前一环节学过的内容来探索解决眼前的问题,体现经验迁移的过程。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迁移,掌握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三、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为了更好的开展好本次教学活动,我做了以下课前准备:
1.教具。标记图(物体在圈里圈外标记图,绿圈里绿圈外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黄圈里黄圈外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两圈交叉部分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绿圈里黄圈里有几个物体的标记图),0~9磁性数字卡若干,绿色、黄色小圈共7个,绿色、黄色中圈各一个。红圆片若干,绿色、黄色大呼啦圈各4个。
2.学具。
①看图判断圈里圈外点子数量的作业单。彩旗4面。
(二)教学过程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认识标记图——套圈乐——站圈乐——操作练习。
认识标记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认识物体在圈里圈外的标记图。教师先出示两张标记图,再提问"谁愿意来说说它的意思?"在让幼儿充分看懂、讨论之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师做总结。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5
活动目标:感知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复习1~20的数数,了解各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数字1~10卡片人手一套。1~20数字卡片一套。
2、小型玩具。
活动过程:
1、数量对应:
幼儿将1~10数字卡依次排好。
幼儿在数字卡片下面排出对应量的.玩具。引导幼儿发现1~10数量按顺序排放的递增(递减)关系。
教师随意取几张数字卡片,请幼儿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2、游戏“大了、小了”:
玩法:请一名幼儿离开教室,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给在场的幼儿看,然后将卡片合上。请离开的幼儿,猜猜这个数字是几。如果他说的数字比卡片上的数字大,其他幼儿立刻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以此类推,脸续猜3~5次为宜。
(1)幼儿分成两组,以小组的形式做游戏“大了、小了”。
(2)以竞赛的方法,比比哪组得胜。
(3)指导在游戏中有困难的幼儿,帮助幼儿逐步建立1~20之间数的顺序。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6
目标:
1.复习10的分解
2.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含义
3.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
准备: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过程:
一、谈话引出
今天,王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如何来拼搭机器人,你们可以帮我一下吗?不过拼搭机器人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与人共同合作,在拼搭机器人之前,我们还需要学许多本领,每学到一种本领就贴上一个标记。
二、寻找合作伙伴
讲解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数字卡10,根据自己胸饰上的数字去寻找合作伙伴,要求合起来是10。例:2和8,3和7。
三、智拼泡沫板(2人合作)
教师讲解玩法(5以内加法)
根据泡沫板上图片的意义找出相应的式题拼起来
四、智力大冲浪(4人合作)
讲解:根据底板上图片的意义找出相应的式题。(5以内减法)
五、巧拼机器人(4人合作)
讲解:"机器人"材料,由头,身体,两只手,两条腿组成。拼接时,按头部上的数字找出相应的有算式图形,拼成机器人,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对。《巧拼机器人》说课
设计意图:
近段时间来,我班的孩子们对拼图很感兴趣,这源自于主题活动"爱我中华"中的拼中国地图而来。我想何不把数学活动体现在拼图中呢?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知识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于是,我就设计了《巧拼机器人》这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纲要》中指出:游戏时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各种活动的基本。我们都做到"玩是孩子的天性",因为玩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玩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把原本枯燥的说教数学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手段,设置游戏场景,提供游戏材料,采用游戏情景,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了解,掌握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促进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对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寻找合作伙伴"就是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在第二,三个游戏活动中就强调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孩子们怎样做才可以做得根豪根块。总之,整个活动都让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2。说活动目标
目标有3个:第一。复习10的分解
第二。进一步理解5以内各数加减的含义。
第三。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体验成功的愉悦。(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
3.说教材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发展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愉悦,整个活动自始自终围绕着这个目标一点一点突破重点。从活动的一开始,老师的谈话引出,就让幼儿了解游戏任务,使幼儿有了最初的合作意识(需要与人共同合作),然后通过"10"的分解来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这时就培养了幼儿与人交往的意识。接着游戏二,"智拼泡沫板",游戏三"智力大冲浪"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其中"智力大冲浪"学习5以内的减法为本次活动的难点,虽然本班幼儿在珠心算方面已经学过10以内的减法,但对减法的含义是不理解的。因此,我在设计时考虑孩子对拼图较感兴趣,借助拼七巧板的方法,让孩子去理解减法题意,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一个环节"巧拼机器人"孩子的思维从图片到符号,也就是说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给你一个答案可以列出不同的'式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怎样拼搭机器人?是平面的好还是立体的好?这都考验了幼儿的合作,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活动准备
这个活动我为幼儿准备的都是一些操作材料,数字胸饰,泡沫板,式题拼图,纸箱。
三.说教法
讲解示范法
四.说活动流程
1.活动以谈话的形式,游戏的口吻引出,使幼儿了解这次游戏活动的目的。"巧拼机器人"方式,与同伴合作完成。
2.寻找合作伙伴
通过游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来复习10的分解,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合作伙伴是谁,而且幼儿间相互检查,我们两人合起来是不是10。
3.智拼泡沫板
这第三个环节是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幼儿知道有了合作伙伴该如何合作来完成游戏,两名合作伙伴先要看懂泡沫板上的意图,再根据题意来选择另一块泡沫板上的式题,反过来也根据式题来选择图意。这一游戏考虑孩子已有认读加法式题的经验和能看懂简单图画的认知水平,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的活动,建立具体事物与抽象的式题之间的联系,促进幼儿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幼儿在寻找的过程中就是把用数字符号组合成的抽象题-----直观的具体化的内容。多次寻找图片式样配对的过程就是对加法意义的逐步理解过程,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就像会算32=5,但不理解是什么意义。
第四个环节也就是5以内的各数的减法。
孩子学习减法比加法难些,也体现在意义上的理解。所以,同样采用图片式题找朋友,配对活动来寓教于乐中,而且在设计图片上,我更加注意内容的简洁明了,让孩子们易于接受。这样,幼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最后一个环节,是以数为单位,把答数是该式题找出来。如:把答数是6的题目让孩子们找出来。这样孩子们必须在众式题中搜索,最后整个机器人就完整地拼搭起来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7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和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习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8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幼儿有主动性和竞争意识。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玩骰子"这个数学活动时,我考虑到教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数学,单一的合成、分解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教学概念,而实际,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地参与,了解活动过程,孩子们在先前已学习了10以内的组成,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在"玩骰子"时,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玩耍过程中发现数的合成的乐趣。
因为从中班下学期开始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各类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们竞争意识强,好争不怕输得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对书的概念薄弱,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让我好感动。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配合,这次我们大班提倡了学习合作化精神,使我们班合作氛围日日俱增。如:户外跳长绳(孩子们排队有序,不推不挤。)、玩贴大饼游戏(互相协作,3~4人共同努力,获得快乐。)、钻圈游戏(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现在孩子们口说出了:大班真好,玩的东西真多、幼儿园真好,朋友真多,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叫着跑着,仿佛我们老师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家长们也共同参与,我们大(一)班就象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中班时期初步学习珠心算,大班上学期学习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之和的运算,但个别幼儿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容易错的坏毛病,而且幼儿对大数字的运算也不成熟,有时也很难转化过来,所以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运算方式与平时课间玩耍相结合,使他们能进一步提高,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三、目标确定: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孩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在接触中发现,大班孩子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做做、玩玩,非常感兴趣,还会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于是我启发他们在操作后进行交流和讨论,积累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玩棋学运算的乐趣。因此,根据《纲要》中数学领域的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目标分析:
1、能力目标,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运用两个数字进行组合运算。
2、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3、发展目标:能分析问题,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四、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学习两数间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学会谦让,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采用展示教具尝试发现,综合了解规律对比,带问题自由组合,动手操作配合完成游戏活动。
六、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看、想想、练练、玩玩,一玩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识。按照心理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v,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课通过各类棋子进行操作,来感知加法运算;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最后通过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活动《玩骰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2、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说出相应的答数,并会一一对应摆放棋子。
3、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游戏活动使孩子认识到数与棋类的关系。
4、通过幼儿操作、探索、亲自尝试,提到孩子们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大骰子两个、五角星若干、各类游戏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你在哪见过?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有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和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了解合成式的概念,请一个小朋友来像老师一样掷骰子,二位小朋友上来书写合成式,大家检查他写的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励一颗五角星。
5、自由组合,分四组合作掷骰子和记录合成式,教师巡回指导。完成后,交是把它贴在黑板上让全体孩子们检查书写是否正确。并用五角星做以鼓励。
三、玩棋子。
1、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个骰子来算数,本领真大,每组还获得了五角星,为小组争光,现在我们大家是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玩棋子好吗?
2、想想用这种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么优点吗?(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时下课时可以多走几次棋、学会了算数)。
3、说说游戏规则:按先后顺序走,合起来是数字6了就可以多抛一次多玩一次,谁先到终点谁就是赢家,还可以获得一颗星--
4、幼儿游戏,合作互相参与,教师给于一定的指导。
5、结束。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 篇9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8的组成与分解》这一课是幼儿在学习了2、3、4、5、6、7、的分解和组成和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较强,由此,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年根据《新纲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各种事物,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让幼儿能够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8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律动
2、学习8的分解组成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游戏:拍手歌
5、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6、放音乐出教室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07-09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三篇02-13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3篇02-18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三篇02-18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4篇02-16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五篇01-08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六篇01-08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4篇01-15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5篇01-18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数学九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