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6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二)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意义,还是读写方法、计算方法,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意义,能把一些实物图片或者图形平均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分数,但他们基本上还不能正确表达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创设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爱学。
因此本节课我使用的:
教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观察法和讨论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3)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数学学习的机会。”因此,新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笑笑和淘气分食物的情境,4个苹果、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可以得到2个苹果、1瓶饮料,分得的结果可以用整数表示,而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半块月饼,“半个”月饼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动手操作,构建新知”这一环节我又分四步组织学生学习。
(1)电脑演示,建立表象
几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我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一半正好是两份当中的1份。这一份是月饼的1/2,另一份也是月饼的1/2,使学生明白
只要是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块月饼的1/2。使学生初步理解1/2的含义。(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实际操作,促进内化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我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用斜线给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并涂出所选图形的二分之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折法,课堂上可能出现几种类型的正确折法。我先有意识地展示长方形的几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折出的形状也不同,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2表示呢?”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1/2。”
接着再通过几道判断题,使学生明白如果分成二份的大小不相等,它不是平均分,就不能用分数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平均分”,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再次操作,创造分数
认识了1/2,接着我顺应学生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分数,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说一说还想认识什么分数,学生边说,老师边有选择地板书。同时鼓励学生再次动手操作,创造自己喜欢的分数。这样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的含义。找一找分数王国里的分数(放主题图的课件)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而且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比较分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学会自己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形成分数的完整概念。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写、涂、说、看四种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能力。
A、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1、写,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涂色部分。
做一做的第1、2题(数学书93页)
2、涂:看分数,涂颜色。(练习二的1、2、3题)
以上两个练习是最基础的巩固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形成技能。
B、应用练习、提高能力。
3、说: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
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利用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分数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4、看:涂色的部分大约占图形的几分之几?
课件依次出示图形,让学生看图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猜测与验证的能力,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
&%8226;(4)课堂小结,延伸铺垫
我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使学生了解分数不但表示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部分数,为下一节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可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力求做到两点。
(1)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层次明确。
(2)突出重点.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比大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课时 的内容,
2、教材分析: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面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1.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
三、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比大小”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
个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初步接触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四、说教学策略:
结合班级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
2.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说教具学具: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6袋带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学具卡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几只小猴子正在开心的吃着各种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猴子吃果图) 在途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猴子有几只?香蕉有几根?梨有几个?桃子有几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完课件出示数量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数字也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师: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吃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在黑板展示:一只猴子对着一个桃子,从而得出结论:3=3 读作:3等于3 教师介绍等于号的含义与写法。同理导出:3<4 3="">2 分别读作:3<4 3="">2
2、你是怎样认识“>”、“<”的?>”、“<”的方法。
3、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
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17页思考题和18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课件出示:照样子,比大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七、学习评价
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的评价,以此来发挥评价的作用。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版数学教材第 册第章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难点是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 特点,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体的内驱力。
3. 说学法(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分析: 年级的学生认知处于发展阶段是,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说教学流程:
(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
(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教学程序:
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小黑板出示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谁能写出这个数?
(1)学生通常会写作每秒300000千米。
(2)教师写作“30万千米”。
(3)让学生读一读,两个量是否一样。看一看,两个量写法哪个方便。
2.导人揭题。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出示课题: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多位数。
(二)尝试活动
1.出示例6(1),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30000 40320000
(1)学生尝试解答。
(2)反馈:230000=23万 40320000=4032万
(3)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
2.例6(2),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00 1100000000
(1)学生尝试。
(2)学生归纳方法: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8个0,写上亿。
3.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4000000( )万 70840000( )万
500000000( )亿 2300000000( )亿
(三)归纳小结
1.回顾例6,小结改写方法。
2.提出改写注意点。
(1)去掉万级或亿级后面几而不是去掉末尾所有的0。
(2)不要忘记添写级名“亿”或“万”。
(四)反馈调节
1.练习“练一练”第1、2、3题。
2.在下面○里填上>或<(“练一练”第4题)。
18460○1980 2990000○300000
75443○76320 59800000○60000000
填好后说说比较方法:(1)位数多的比位数少的大。(2)位数相同,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五)课堂总结
1.用万、亿作单位写数有什么好处?
2.怎样改写?
3.想一想有没有学过类似的例子。
作业:
《作业本》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吨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且学生已经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而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质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略有所闻,但接触并不多。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循序渐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先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情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吨”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提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大白菜、奶牛、猪、水泥、油桶、小学生体重等物体帮助学生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及质量单位的合理运用。
二、说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感知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吨的含义,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1吨重的概念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教案时拟体现以下几点:
1、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吨又是一个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用到的单位。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教学应该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
2、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吨虽然在生活中常见,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显得抽象。为了能让孩子对1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去尝试,在亲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帮助学生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图片、比赛、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质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识结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引入质量单位——吨
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常见的苹果,由一个——一箱——一卡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还需要用到比千克再大的重量单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导入新知——认识吨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吨的观念,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吨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在哪里见过或听过“吨”,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一般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时,用吨作单位。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提问:认识了吨,你们想不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呢?这时教师并不急着揭示1吨=1000千克,而是设计了一项比赛,让学生在拎一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几十千克就已经很重了,这时再揭示,像这样的100袋大米才重1吨。这时学生对“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的感触便十分深刻。
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不断深化的过程,本课的练习与新授部分无法分开,充分体现了在练中学。因为考虑到“吨”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学生对吨、对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又设计了以下五个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深化“1吨”的观念。
第一层:通过对1千克白菜的推算,进一步感知1吨有多重,之所以放在第一层,因为推算多少个1千克等于1000千克比较容易。
第二层:提供了一组刚好重1吨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意并说一说各是什么物体,各有多少,对“1吨”重的物体有更多了解。
第三层: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体,让学生收集信息,通过算一算、说一说,不仅加深对“1吨”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推算的能力。
第四层:结合以上的过程,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身边熟悉的物品,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物品也重“1吨”。
第五层:出示两块砖重5千克,让学生通过推算得出多少块砖重1吨。这里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算能力。
这五个层次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时,对于单位换算的方法,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在这里,我先是提供了两道附有图片的单位换算,一来考察学生收集图片信息的能力,二来,也让学生体会到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要记住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然后再出示单位换算题,巩固方法。
(三)全课总结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提高
本环节先是通过一组题帮且学生整理所学过的质量单位,使学生能够准确分分辨克、千克、吨。帮助学生组建知识结构。
再通过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通过这道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是《》。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几个方面来阐述。理论依据将贯穿于以上流程中。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 年级 册第 单元第 课,在学生学习了之后,进而发展为对 (观察、学习、研究)的课。《 》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 ,让学生通过认识 的慨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二、说学情
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比试验的方法学生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试验,尤其对试验的细节还是有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科学猜想意识,培养科学探究兴趣。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共性、重要价值的内容)
难点:(不易理解抽象复杂的内容)
五、教法和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
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的
一个系统模式。
1、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
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小组器材
演示器材
七、 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
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质疑猜测,引发前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选用学生一方面进行知识回顾,另一方面进行思维发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设计,探究科学概念按照课本从学生较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手学习,而后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__________与社会的关系、体验__________科学的发展。
实验一:
1、教师提出如何解决问题 学生答:(实验)
2、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随机点拨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4、反复做几次。
5、分发记录单小组交流。
实验二: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学概念
实验后,我留出充分的时间,及时的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抽查学生,讲述他们思路和答案,从而使我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之后我再对习题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引申题目, 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回归生活,应用科学概念
[设计意图: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后转化为技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六)、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七)、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业:
(八)、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把知识的推导过程写在中间,实例应用写在右边。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经”。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
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
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
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
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总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使自己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上是我对《 》这节课的说课。
【数学说课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数学方程说课稿11-07
小学数学优质说课稿02-28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11-26
小学数学说课稿11-02
小学数学《角分类》说课稿03-13
《方程》小学数学说课稿11-08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01-09
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01-10
小学数学说课稿【精】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