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九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教学理念
《语言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与训练,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培养等。做好这些的前提,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语言教育的特点,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充分利用课堂的`实践性,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和言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能力。
二、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扁鹊治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关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主要写扁鹊多次拜见蔡桓公,并劝戒他及时医治自己的疾病,但蔡桓公坚信无病不肯从医,导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是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主要学习故事,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在这篇文章中,一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 会人物想法。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整体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大仓老师》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大仓老师的自我介绍及一堂语文课的叙述展示了他朴实、正直的品质,文字朴实感人。
虽然三年前我也曾执教过这篇课文,但如今根据教改的不断推进,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在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上稍作调整,基本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没多大调整。下面就本次活动的主题“以学定教,打造‘学的课堂’”,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以学定教”的教学形式
1、重视学生的预学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除了常规的预学(读通课文,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等),我还让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想想学习收获(可以圈划词句,写写感受,并尝试读好相关句子),或有什么问题:(1)课文内容(提示:课文讲了大仓老师的哪几件事;觉得大仓老师怎么样。)﹡(2)写作手法。
课文内容方面,学生对课文记叙的两件事能大概了解,对大仓老师的为人也会有一些粗浅的感受。至于写作手法是高层次的要求,学生在自学时对课文的描写手法等稍加注意即可。
2、课堂中体现以学定教
在揭示课题后的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这一环节,由于课前已作预学,故直接让学生交流课文讲了大仓老师的哪几件事,教师概括板书。
对于人物品质的感悟,我让学生先进行小小组交流学习,交流自己在课前学习所得,也倾听别人的习得,思想发生碰撞,互相学习、补充、提高,教师则巡视点拨,及时了解学情,以便适当调整教学。但是,“萝卜烧萝卜,还是萝卜。”,在此基础上必定须要老师的指导,因此,接下来便是集体交流,教师在重点难点处加以深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品质与能力。
二、以学定教,教师该教什么
1、研究学情
(1)学生对两件事能大致了解,但不会简要复述;(2)对于第一件事中大仓老师的性格特点能初步体会,如幽默、朴素等;(3)对于第二件事中大仓老师的“不偏向”(文中有这些词)、公平等能有所体会。
2、教什么
(1)学生有困难的、不能深入的,遣词造句的精妙处
“挑剔”、“理会”两词的理解感悟,既是课后练习中所要求的,也是用词的精妙处,我们要读懂教材编写的意图,把文后练习巧妙地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挑剔”,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故意找茬、吹毛求疵、骄横跋扈的有钱人家子弟,“理会”,大仓老师不但表面上不去理睬,更从心底里不去认同山本春美,可见大仓老师不畏权势的品格。“若无其事”、“沉默”这两处词句,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想象“真的没事吗?”,大仓老师沉默一会儿,究竟在想什么,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深处,读懂大仓老师是顶着重重的压力,甚至是冒着事业的危险再回贫穷生活的可能,在支持一个社会底层的孩子,在体现他公平、正直难能可贵的品质。经过这样深入的引导,学生不光明白了课文的遣词造句,读懂了大仓老师的心,更知道了学习语文就应该深入理解感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2)重视单元目标的落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有的老师认为单元目标可有可无,其实单元目标的设置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至关重要。这两单元的训练目标为“简要复述”,以前学习过详细复述,而且,本课提前教学,简要复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虽然对两件事大致了解,但真的要让他们简要复述,他们可能说得过于简单,不清楚,可能过于繁琐,接近详细复述,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了第一件事后,我让学生明白简要复述的要求与方法,简,就是简单,要,就是扼要,抓要点,还要注意完整性,转述人物语言时人称的变化等。这样,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也有法,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第二件事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复述,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能符合你的理想,那就需要老师的倾听、点拨,让学生学会区分主次、抓住要点等,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既要心中明了,也要及时引导、点拨,发挥好主导作用。
总之,以学定教,不光从形式上有所改变,关键还在于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更深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选准教学内容,学生懂的就不教,要教学生所不懂的。只有教师聪明地教,学生才能更聪明地学。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这次说课的题目是:《去年的树》群文阅读。这节课是杭州市十佳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学团特约讲师,全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老师在第十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上的一节公开示范课,可以说是一节非常成熟、成功的一节课。我准备从构思、教材、学习过程和方式、板书设计以及我的想法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构思
群文即是一种“1+X”的阅读教学模式。什么是“1”,这节课里,蒋老师把这个“1”定位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以童话世界为主题的第三单元,第11课《去年的树》。至于“X”,他选择了同样是作家新美南吉的另外两篇有相似之处的课外文章。希望能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内容回顾和课外的文章阅读来使学生深化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感受一个作家的多种写作风格。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童话是孩子们都很感兴趣的文学体裁。《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语言非常有特点,本节课蒋老师就抓住人物对话,来进行教学。
2、教学目标
根据这篇童话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体会小鸟和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体会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淡淡的伤感。
3、一篇带多篇,阅读《大鹅过生日》和《猴子和武士》,感受一个作家的.多种风格。
三、说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2、领悟课内外的情感和蕴含的道理。
(1)品词析句,圈画出关键词,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2)在设计童话不同结局中培养阅读童话的乐趣,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3)培养学生自信、质疑的精神并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四、关于学习过程及方式
(一)学习过程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的精彩,一定是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精彩。
1、了解作家新美南吉。
2、出示两幅画,请学生评价画上面的内容,初步知晓童话的特点。
3、走进童话故事(1)故事是围绕那两个人物展开的?
(2)一共有几次对话?分别请同学读一读。有一个人物是不变的,是谁?
(3)读四次对话,谈感受。
(4)停下来想一想,圈划重点词语。
(5)交流汇报。
4、阅读另外两篇童话,感受一个作家的多种风格。
(二)学习方式
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是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分享,然后在合作探究中实现集体的建构。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群文的阅读,整合从群文中得到信息,并且在群文之间进行连接。在连接的时候,要和先前阅读的文本,要和以有的阅读经验进行比对,达到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和认识,从而加深理解,最后迁移运用。这是群文阅读的优势,也是群文阅读应该做的工作,即整合——连接——比对——建构。
五、板书设计:
新美南吉停下来想一想淡淡的伤感
情美幽默好玩
六、我的想法:
这是一节有示范作用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蒋老师的课从实践的角度力图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读什么,怎么指导。我觉得他的群文阅读课很有策略,体现在:
(1)方法指导巧妙。利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挖掘文字背后的声音、情感。群文的群的结构、角度新。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的群文,训练的点非常明确,打在群文的赏析与阅读上,探索了新美南吉这位日本作家的多种不同的写作风格,群文阅读的结构、角度比较新。
(2)一篇带多篇,一篇侧重,两片略读。而且每一个板块清晰,每个板块都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是学生感受到一个丰富、立体、多维的作家形象。纵向是递进,里面是相互关联的。在努力改变师生关系,改变课程结构有所突破,追求自主、生成的课堂。蒋军晶老师的指导策略,大体是比较,思考,发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要让学生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
总之,课堂的精彩,一定是是学生自我建构的精彩,群文教学的意义在于通过课内的文章的阅读来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为了实现儿童的自主、自立、自知、自省、自信,教师要深挖文本,更要热爱阅读。反思这节成功的课例,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个学生,把讨论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呈现交流思考过程,实现意义建构过程,体现阅读的魅力。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为此,我围绕爱为主线进行了设计,一是情感铺垫,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气氛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新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铺垫,渲染爱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然后通过找读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的不幸、悲伤,比较几次哭泣,重点品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在初读课文,捕捉爱中。我以卡罗纳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得到了大家的爱。大家都有些谁呢?引导学生去捕捉老师、同学、家长对他的关爱。
研读课文,感悟爱。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我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说说谁最让你感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只是在关键的文本上作简单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而更多的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阐悟有学生自我去实践、提升,真正体现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主体观。
说话拓展,延伸爱。我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拓展,一是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除了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还会有谁也在关爱着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罗纳这样遭遇不幸的人,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也学会关爱。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特点及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展示了20世纪的一些科学成就。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选此课文的意图:
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本课教学的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达到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本课的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五、教法学法:
将教学方法确定为用朗分析、主题讨论、合理畅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关注科技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设计过程说明:
第一课时:
1、教学可从解题入手,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
2、让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间穿插生字的认读,力求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思路。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就文中不理解的词句互相质疑、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二课时:我主要彩霞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引导学生默读,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围绕这句话在读中理解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抓住体现呼风唤雨的句子进行教学,突出文章的重点段3、4自然段,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进行展开讨论。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一谈农耕社会是臬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后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齐读之后,自由畅想、交流,激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最后分析全文围绕哪能句写的达到回应全文。
1、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2、既体现了以学定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解初步的文章的写法融入到课文当中。举事例,作比较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渗透从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板书设计:反映教材内容,简明扼要,启发性强。
至于教学设计成功与否,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最后恳请各位领导、老师能够指出教学中的不足,让我早日进步,尽快地走进更加美好的教学境界。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七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认识六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涵的道理。
其中,教学重点是能通过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寓意。
熟悉了教材,把握了教学重难点,我有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制作课件辅助教学,“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为体现这一思想,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四、对话交流,领悟道理
五、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六、总结全篇,拓展延伸
下面我就依据这六步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课件,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师生谈谈刚才观看课件的感受,对陶罐和铁罐特点形成共识,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互读课文,听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也可以同桌开展朗读比赛来检查读的情况。
这“评”与“教”,“比”与“赛”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3、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学生读后交流,明确:介绍了两件事:
(1)铁罐看不起陶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1、通过初读,明白了本文讲的事情是铁罐看不起陶罐以及他们各自的命运,那么铁罐是怎样看不起陶罐的?他们各自的命运又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就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明确分工: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的结果;“报告员”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检察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的情况。这样组内成员都能“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尽所能”。让他们在组内充分读书,重点讨论这两个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
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2、讨论后,分组汇报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或纠正,老师相机引导、归纳或组织评价。
例如,在汇报1)铁罐是怎样看不起陶罐时,学生可能会抓住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以及写他俩神态的词语来说,这时,我就在他们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应用什么语气读好对话,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出铁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要读出轻蔑的神气;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要读出铁罐的恼怒;“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要读出铁罐的怒不可遏。而陶罐始终是谦虚和自尊的,如:“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2)各自的命运:
学生可能会抓住课文第15小节:“多美的陶罐!”;“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要指导学生读出人们惊讶、兴奋的语气。
而铁罐的命运则体现在第17小节,即最后一句:“它,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完全氧化,早已无踪无影了。”
第四环节:对话交流,领悟道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我这样安排这一步的教学: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空旁处。
这种边读边作批注的方式是落实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有效形式。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这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2、把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也可以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全班交流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珍视他们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允许提出不同意见,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的倾听者和对话者,与学生同悲同乐。
这样,在对话的场景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1、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写一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表演课本剧。
第六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紧急仅仅以本为本,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所以,有必要依托教材,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因此,总结全文后,我又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寓言故事,开个交流会。
这样,又把学生从阅读教学的小课堂引向了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板书设计:
19、陶 罐 和 铁 罐
谦 虚 傲 慢
↓ 许多年后 ↓
光洁如新 无踪无影
板书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情况和老师引导的情况完成的。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悟,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可谓“一石三鸟”。
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和学情
《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四年级里,学生已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品析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
1、找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色、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群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7、点击出示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 “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 “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 “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
一、介绍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5《六个馒头》。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不留痕迹的帮助、纯真丰厚的友谊。《六个馒头》讲述的是在一次春游前,其他孩子都在准备春游的零食,而一个来自山区家境贫困的女孩子只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在出发那天,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以没吃饱为由吃光了她剩下的五个馒头。后来,同学们都以吃了她的馒头为理由,总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吃着香喷喷的馒头,默默接受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此后,女孩子则以努力学习、为集体做好事来表达谢意。全文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春游过程的时间线;一条是围绕女孩子吃馒头的变化展开的事情线;一条是同学们不留痕迹、表现纯真丰厚友谊的帮助线。三线并行,相互融合。本篇课文生动描写了同学之间纯真、丰厚的友谊;表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言朴实,表达的情感真挚。这样的学生感兴趣,有亲近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课文,自觉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顺利与文本对话;有助于学生在学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受到情感熏陶,增强班级凝聚力。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中心是女孩子默默地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的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只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较低,对同学们为什么要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这一问题认识可能会比较肤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女孩子和同学们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友谊。结合以上学生情况和年段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继续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3、联系课文情境,进入角色,展开想象,写一段话;领悟课文“三线并行”及表现人物的方法;
4、再按照一定顺序复述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此我把通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课文倒数第二段话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教学我以情感为主线,以“不留痕迹的帮助、纯真丰厚的友谊”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四、课时安排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前让学生预习,老师制作精美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划分段落,重点学习字词,理解个别词语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课文的两条线索复述课文。
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的帮助女孩子的,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 。(板书课题:15.六个馒头)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表格:依据表格中的两条线索让学生复述课文。
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一遍课文。(板书:同学 女孩 )
2、结合复述的内容引出概括了全文内容的句子,还点名人物品格?再读一读。
3、大家都来读一读。
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
板书: 不留痕迹
4、结合这句话,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5、教师整理学生的质疑: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品词悟句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思考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边划出相关的语句,把感受或想法批注在旁边。
(2)有语气地读一读,进行深刻的体会。学生进行自学。
2、理解同学“不留痕迹”的帮助
同学们是怎样“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
(1)让学生先一一汇报,汇报时注意按时间顺序,先读读有关句段,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学生找到的全部句子。
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2)出发前一天,同学们讨论时的情景。
①“唧唧喳喳”地讨论:声音小,不想让女孩子听见。
②那个女孩子就是你们的同学,此时你们在讨论什么?是怎么讨论的?
结合上下文理解。捕捉人物的心理。
③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你想说什么?
(3)出发那天同学们争吃女孩那些被雨水泡头的馒头的情景。
①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走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同学急于去饭厅吃饭,而且时间不长就回到招待所里,唯恐女孩子吃少了,就没法找到帮助她的理由了。)
②抓住班长的语言(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你能给我一个馒头吃吗?”)想象班长当时是怎么说的?读出来。
③抓住其他同学争吃馒头时的句子,(同学们纷纷拿起馒头嚼起来,转眼间,剩下的五个馒头都被吃光了。)体会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吃完馒头,是要女孩子看出他们确实很饿,不露出破绽。
(4)第二天以及后来,大家以吃了女孩馒头为由,带她到饭厅吃饭的情景。
①第二天,该吃早饭了,班长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读读这段话,划出句子中的一组近义词(接收、享受),想想为什么不都用“接受”一词?查“享受”一词的意思,说说她享受到了怎样纯真丰厚的友谊?
3、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地帮助女孩子的原因。同学们为什么要用这种形式帮助这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呢?(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懂得这样做是为维护女孩子强烈的自尊心。因为这个女孩子自卑、胆小,敏感、自尊心极强。)
(1) 抓住女孩的情感理解。
第一次流泪:伤心的眼泪
谁也没有注意到,坐在角落里那个来自山区的女孩子,她微举着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颤巍巍的嘴唇,一张一合却没有声音。过了好久,女孩子才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了,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指名读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指导朗读。
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跑回学校宿舍,迅速地把馒头装进了塑料袋。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第二次流泪:后悔的眼泪
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都走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
第二天,该吃早饭了,女孩子偷偷走了出去,坐在招待所附近的一座矮山上。她在悄悄地流泪,原本可以不来的,她有点后悔来了。
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
第三次眼泪:感动的眼泪
“女孩子和班长一起来到饭厅,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香喷喷的馒头,她的眼圈红了。”如果你就是这个女孩子,此时会想些什么?写下来。
(2)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这样的帮助形式,不是简单的同情和施舍,女孩乐意接受。
(四)总结升华
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师:女孩子又自卑变得乐观起来,是缘于同学不留痕迹的帮助,这帮助是善良的、是充满爱心的、是真诚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心灵的花园,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善良做土,用爱心做水,用真诚做阳光。共同培育这友谊之花,相信咱们班的友谊一定会开得无比灿烂耀眼。
2、全文在连段成篇的顺序和表现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三线并行;通过言行神态,表现人物心理。)
(五)布置作业
读文后,自己准备完成哪些作业?教师建议:
1、阅读《语文读本》中《童年的馒头》。
2、假如你是女孩
假如你是同学
假如你是老师
假如你是……
你怎样讲述这件事,回家试着讲一讲,明天讲给大家听。
六、说板书
六个馒头
不留痕迹 真诚
同学 女孩
努力学习、做好事
自卑
友谊
乐观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说课稿02-16
《语文》说课稿11-09
四年级语文《白鹅》说课稿04-26
四年级语文《长城》说课稿03-15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03-10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03-10
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08
四年级语文说课稿11-05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01-05
四年级语文《观潮》说课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