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03-10 19:59: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集合十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把好东西扛回家》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好集学习与练习于一体的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三类信息的下载与保存。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分类收集与保存的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类保存下载的信息以及怎样解压缩。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掌握三种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搜*网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

  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搜*网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

  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中国儿童”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习: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习

  进入活动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与总结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将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在一起,学生可通过网上的教学指导边学边做,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实现分层教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不足之处: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对下载的内容主题没有统一,使学生主要学到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俢。比如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可以将要下载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菊花知识》,图片下载任务中下载小榄菊展的相关图片,网页下载中下载与菊花有关的网页,软件下载中可将一些菊花作品压缩后供学生下载。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了下载与解压缩,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小榄菊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了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是重庆大学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解PowerPoint、学会PowerPoint中插入多张幻灯片之后,对美化幻灯片、插入剪贴画的学习;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表格打下基础。

  本课教材从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入手,学习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图文并茂、操作步骤讲解详细,学习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书上步骤限制,在实际应用中就不太容易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会制作有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的水平。同时,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思维定势少,喜欢观察、发问、探索、质疑,喜欢展示自己的发现,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这一切都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以及改变剪贴画大小、位置的方法;学会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②、能够运用本课知识点独立设计制作多页图文并茂,背景丰富的演示文稿;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制作3-5张本课知识点卡片。

  情感与态度:培养合作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品。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剪贴画的插入、背景色的修改。

  教学难点:剪贴画大小、位置调整和幻灯片背景设置的灵活运用。

  四、教法与学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精神,教师只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而学生则是实践者、领悟者、应用者,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激趣法、质疑法、竞赛法等,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具准备

  知识点卡片范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3-4分钟)

  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将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进行,鼓励同学之间展开积极友好的竞争。并组织学生开始第一场比赛:知识抢答赛,复习前面几课所学知识点:“如何打开PowerPoint?一个演示文稿中可以有几张幻灯片?可以直接在幻灯片中写文字吗?怎样插入文本框?”老师带头提出几个问题之后,由学生代表出题考问。最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剪贴画?剪贴画的大小、位置可以调整吗?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修改吗?”把在本课中将要涉及到的知识点,用提问的方式引出。

  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孩子集体荣誉感强,喜欢同学之间开展各种比赛,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开展良性竞赛活动,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并在调动起全班学习热情的同时用新问题难住大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方法:(18-20分钟)

  (1)初步试探:让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并尝试在电脑上动手插一两张小动物的剪贴画,改变幻灯片的背景颜色。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巡视观看、鼓励学生、提出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见;

  设计意图: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2)答疑解惑:请遇到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大胆提出问题,如:“剪贴画的大小怎么调整?是不是剪贴画和文本框的位置都可以移动?后插入的剪贴画遮住了先插入的剪贴画怎么办?幻灯片设置中的‘全部应用’和‘应用’有什么区别?颜色列表框中没有自己需要的颜色怎么办?”由其他学生共同帮助解决这些难题。并给予爱动脑筋、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成功解决问题的小组以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间的互助,不仅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还让部分孩子体会到帮助同学的快乐。

  (3)自由探索:在前面练习和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还有什么简便快捷的方法插入剪贴画?幻灯片的背景色可以像在Photoshop中一样同时涂上两种或更多颜色吗?可以将自己画的画设置成为幻灯片背景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快捷键、右键菜单等更简便的方法。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孩子自己探索,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引导鼓励学生不受书本限制,独辟蹊径。让孩子充分享受探索的快乐。

  (4)归纳小结:让学生归纳总结,将学到的知识点整理记录在卡片上,如:“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改变剪贴画大小和位置的方法”、“修改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小组之间比赛,看哪些同学归纳得既准确又细致。

  设计意图:因为信息技术课每周的课时少,但所学的知识点多且没有规律可循,与其每节课讲一点,忘一点,还不如每节课都将学到的细小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形成卡片,集少成多。类似于记英语单词的卡片,既加深印象,又方便携带。在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好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0-12分钟)

  要求全班学生在10分钟内,用刚才所学方法,制作一个5页以上的演示文稿,要求在“动物世界”、“交通工具大展厅”、“温馨家园”、“周游世界名城”、“北京20xx”、“我爱科学”等主题中任选几个来用各种种类、大小的剪贴画组成的演示文稿,并保存在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把如何灵活运用所学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并在这一环节中用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让学生将看书所学和自己探索到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践、运用,反复练习来消化吸收,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作欲望的机会。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3-5分钟)

  引导学生从图文内容是否贴切、技法的运用是否正确、背景的设计是否突出主题、剪贴画的大小位置是否得当、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自我评价之后在小组间展开互评,评出“最佳技术奖”、“最佳设计奖”、等,然后推选出几个作品在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只用好和不好来评价,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样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信息的辨别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致力所求的目标。

  5、总结、拓展:(2-3分钟)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作业评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示范作品的优秀之处和同学给自己提出的意见,整理归纳成知识卡片。最后欣赏一段有影片和声音的演示文稿,引出下节课学习内容,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期望走进课堂,带着兴趣继续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那么他的学习一定是积极、主动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感受千变万化》,《感受千变万化》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电子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改变字体、字号、字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今后的学习时间,为自由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格式工具栏为文本设置字体、字号和字型。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格式工具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

  教学难点:怎样通过文字的设置体现出文章编排的美。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进行对字体、字号、字型的各种设置(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教学流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2、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型的设置并不是新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汉字输入时,可以把这3种设置组合起来,抓住设置时的共同点展开教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选中方法,体会不同选字方法的优缺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3、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范例激趣——个案示范——小组合作——教师指点——展示作品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4、千变万化,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X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号、字体,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师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2、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合作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xx,因为有了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xx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习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习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习了在前面学习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习,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习,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在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任务一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入第二个任务:插入字幕。先是对刚刚的文字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众性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提出:这样的网页你们满意吗?是不是太单调了。不算漂亮也算不上美观,和我们在Word里写作文没什么区别啊!能不能让我们的网页再漂亮一些呢?再吸引人一些呢?下面看老师为网页插入一个字幕,你们看效果怎么样?然后教师给同学演示效果,学生注意力再一次被集中到教学中来,引入了任务二:插入字幕。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插入字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桌间巡视、分层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避免学生因任务难度大而失去兴趣,对学习有余力的同学适当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究更多的关于“字幕”的设置。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习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再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在第5-7课中,重点学习了“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而本课则转向菜单命令,由“一绘”到“变”,就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抽象思维。对接触电脑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复制”“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复制,按照学生的思维,“复制”后就立刻出现一模一样的内容,而实际操作中还必须执行“粘贴”这一步。

  根据教材分析及学生已有的信息素养。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学习“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复制”和“粘贴”命令。

  (3)学会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正确选择。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对图形的叠加处理。

  (2)学会调整、移动、修饰图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画画要有次序、有层次这种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性目标

  (1)保持学生用电脑绘画的兴趣和创作欲。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渗透给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合理有效地使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命令。

  (2)对图形进行叠加处理时的透明样式的选择。

  (3)图形的移动,背景色的选定。

  2、教学难点

  (1)感性理解“复制”、“粘贴”命令。

  (2)对图形进行叠加处理时的透明样式的选择。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三年级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学生已经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画图软件也有了些基础,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方法。

  在一开始展示一张做好的葡萄画面,然后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就是画葡萄。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可以满足你们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课件出谜语)

  树弯弯藤弯弯,

  结的果实一串串,

  一个一个圆又圆,

  吃到嘴里酸又甜。

  师: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葡萄)

  师:真棒,这么轻松就猜出谜底了,你们平时都见过什么样的葡萄呢? (出示图片)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串葡萄,而且还把它放好放在盘子里,那么我们本节课的题目就叫“有趣的水果盘”。

  (设计意图:谜语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出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以“我能,我会,我要”等方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渗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四、聚焦问题,合作探究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些葡萄图片,你们想看一看吗?注意观察每种葡萄的外形特征。(浏览葡萄实物图)

  师:你们已了解了葡萄的一些外形特征,下面请你们评一评,这两幅画哪一幅更好?(一幅葡萄排列的有些乱且没有修饰,这样画面没有层次感,另一幅是完整的画。)为什么?(排列的很自然,看上去就像葡萄串;让人感到丰富、饱满;有立体感的好点,看上去更新鲜水嫩)

  葡萄串是有一个个葡萄组成的,在画葡萄串时要注意叠加排列要有次序,要按在一定的次序去排列,最后还要对整个作品进行修饰,这样绘制出的葡萄串看上去才像葡萄串。

  师:看到这里,你们想画吗?一盘葡萄为例,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画好这样一幅画?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对比分析,直观感受两幅画的不同之处,体会按次序排列的重要性。)

  (四)展示汇报,互补互纠

  (五)教师引领 任务驱动

  1、任务一:画一串葡萄

  (1)画一个葡萄

  (2)图形的选定

  (3)图形的复制、粘贴

  (4)图形的移动

  2、生自主操作 绘制葡萄串

  3、任务2:绘制果盘

  4、任务3:修饰美化作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1)调整葡萄串大小

  (2)移动葡萄串至果盘

  (3)绘制绿色果柄

  (4)修饰葡萄串

  (四)欣赏点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互评,自评等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即对前面任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画葡萄的步骤,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保存作品 关闭电脑

  (六)质疑、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这节课,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同学们掌握了“选定”工具、“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明白了画画要有次序,还利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当了一回电脑小画家。其实电脑王国里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一定会成为电脑小高手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初识“画图”窗口》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通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内容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教案 )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知道从哪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1、自读教材2、同学间互相讨论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 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寄存器.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地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冲突,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学生评判。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2.策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爱心捐赠表》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板报制作初步第十课的内容。这一课的课时安排是3课时,今天我说的是第2课时的内容。表格的利用在整个板报排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排版中恰当的运用表格能使文字、段落和图片更加明确的定位,从而使整个板报显得结构清晰、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

  二、 说重点与难点

  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学会了利用菜单和表格按钮插入表格以及在表格中文字格式的修饰。在这一课时我们主要学习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学会设置框线和底纹。当然,学生在进行表格美观设计过程中很难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操作:比如因不慎操作导致单元格的行距与列距不相等。但在这一课,它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和设置框线、底纹。

  知识目标: 了解自动套用格式使用方法;

  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表格的框线和底纹设置方法。

  理解表格的初步应用

  技能目标: 掌握对单元格、行、列、表格的选取(达成度90%)

  掌握使用自动套用格式(达成度90%)

  掌握设置框线、底纹(达成度80%)

  情感目标: 加强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 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对于表格的设计他们有自己的思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提出很多相关问题。比如“老师,我想把第一行设计的和别的行不一样,该怎么办?”“老师,怎么样才能把文字放在单元格中间?”作为老师,要适当引导他们的质疑,并做恰当的教学设计。

  四、 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这节课在设计中我采用任务式驱动、分步学习知识技能和探究性学习这三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我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以一位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努力营造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只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带着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去学习就行了。

  五、 说媒体

  在这节课中需要用到的软件是多媒体网络控制教育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中的Word。在硬件上需要足够数量的计算机,尽量能使一个同学用到一台电脑,还需要投影仪设备。在教学教材准备上需要一份《班级通讯录》和《课程表》。

  六、 说设计过程

  [教学导入]为了便于同学之间互相联系,我们班要制作了一份《班级通讯录》。[多媒体展示《班级通讯录》]《班级通讯录》要求既实用又美观,现在我们实用性做到了,至于美观方面,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你们的制作,老师要从35份作品中选择最合适最漂亮的一份,当作我们班的通讯录!

  [提问]我们知道要想对某一事物进行操作,首先必须“选定”对象。现在我们要对表格进行操作,那如何对整个表格选定?以及如何对单元格、行、列进行“选定”操作。

  请同学们尝试操作选定整个表格!接下去请一位同学上教师机演示并广播所有的电脑。然后指出学生操作的正确点和错误处,并加以纠正。

  总结知识点:

  方法一:用鼠标拖动选取

  方法二:单击——按住shift键——单击

  方法三:将鼠标移动到表格左上角,出现在四方向箭头的标志,鼠标也同时发生变化,点击它即将整个的表格选中。

  [教学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学过对文字、段落的选取操作,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尝试新的应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由于这一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学生应该会达到预期目的,从而使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的快乐,加大了他们的自信!

  [提示]选定表格后,就可以对它进行格式设置。命令在“格式”菜单下“边框与底纹”。当然也可以在右键菜单中找到相应的命令。

  讲解“边框”选项卡中的线型、颜色、线的宽度、应用于的范围等;讲解“底纹”选项卡中的颜色填充、图案样式、图案颜色、应用于的范围等。

  让学生自己尝试各种效果,这里准备5分钟时间,因为各种颜色、各种美丽的图案比较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也回有所提高。

  [提问]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太麻烦,如果word中能提供模板,(这里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对学生讲一下模板的概念。)为了大家的方便,Word 中提供了45种方案供我们选择,[多媒体广播演示]命令在“表格”菜单下“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如果你觉得对它有一些不满意,需要稍做修改,大家单击“修改”按钮,对它进行文字、颜色、边框等进行修改就能达到如你所愿的效果。

  用2分钟时间让大家去尝试操作,然后由我来概括。讲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下的命令。这时,我收回对电脑的控制权,给大家布布置任务:让他们在10分钟时间来完成《班级通讯录》的美观大设计,完成好的同学将作品保存在“/网上邻居/teacher/班级通讯录”文件夹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同时通过投影仪设备直接显示学生保存文件的情况,这样可以随时反馈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以利于我把握好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时间不同,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先完成任务,这时一个可选择性的任务布置下来:刚才是为班级设计通讯录,现在请已经完成班级通讯录设计的同学为自己设计一份功课表。

  七、 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 师生互动性。如果能够把握好师生互动性,那么我就能掌握住这个教学过程的进展,也随时了解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我想那一定是不错的途径。

  2、 探究性学习。现代我们讲究探究性学习,肯定有它的优势。虽然它会花费很多时间,但信息技术知识本身在不断更新,所以要求我们的学生也具备自学这种能力。从小培养这种能力我想有必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本课是针对新课标信息教材第三册(五年级)其中一课《小丑变脸》设计的拓展延伸训练课,原课主要是对photoshop的多边形套索工具的学习,本课将通过对3种套索工具的学习和功能比较,再合理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创作,完成将自己的头像移动到明星的身上,自己也来做一次明星。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复习套索工具,探索三种套索工具的用途和优劣。

  技能目标:2.能以自己的头像制作大明星照片

  情感目标:3.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自强不息。

  重点:探索三种套索工具,以自己的头像制作大明星照片。

  难点: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明星照片。

  三、说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有自己喜爱的明星吗?给大家说说。(展示自己喜爱的明星图片)

  [鼓励学生大声的喊出来:“我爱XXX”,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营造情景,仿佛真的是明星来了一样。]

  老师也喜欢明星,还收集了不少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明星照)

  [展示时可以问问,“你认识吗?”以此谈话,让自己也融入学生的追星梦中去。]

  认识我吗?其实我也是大明星嘞!不信就看看。

  (课件播放修改后的与明星的合影照)

  [修改后的老师和明星的合影照令课堂顿时趣味横生。]

  二.探索套索工具的“秘密”

  1、引入套索工具

  瞧瞧,老师不就是一个大明星吗?怪了?老师怎么成大明星了呢?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知道是用什么变的吗?对了PHOTOSHOP!那老师是用的哪个工具你们看得出来吗?正是我们熟悉的套索工具!

  2、启动photoshop7.0,找到套索工具。

  3、三种套索工具,到底哪个最好用呢?请大家打开一张明星图片,大胆的去试一试套索工具的妙用吧!

  (学生自主探索三种工具的优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师巡视,提示引导并了解学情。)

  [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可以将孩子对未知领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同时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注意:只需要试出3种套索工具的区别即可,不用尽善尽美)比一比,看看谁最先试完,谁就是我们班的大明星——智多星!

  4、交流探究3种套索工具的优劣点。

  [小组探究或全班交流都可以很好的让孩子总结出自己尝试的发现的问题和新知识]

  5、总结三种套索工具的优劣和使用范围。

  6、现在大家掌握了套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准备变明星了!

  三、学习使用套索工具修改图片,把自己变成大明星。

  1、选择套索工具,选中头像。

  2、复制头像。

  3、粘贴头像到明星照片上。

  4、选择“编辑”里的“自由变换”工具改变头像的大小和角度。

  5、点回车确定。

  我们大可将自己变成大明星,你愿意吗?咱们一起来比比看那个组的同学最先变成大明星!有信心吗?!

  (想一边做一边听歌吗?听谁的`?)

  [讲解步骤,根据学生学情,将选择讲解详细或者粗略,这样可以更好的既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点,又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完成范例.教师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心得及作品。

  1、展示

  抽取有代表性的和创意性的两类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学自悟的信心。

  2、评价

  评价采用屏幕监视进行广播的方式进行,以生生评价为主,师生评价为辅,好的作品予以奖励,授予“super star”勋章,不够理想的作品,以发展的眼光评价,由学习伙伴提出委婉的建议(大家说说这幅图怎么稍微处理一下,可以变得更美观?)

  四.总结。

  今天同学们过足了明星瘾,但是这只是在利用电脑技术成了明星,课后可别随意去修改别人的照片,那可是会侵犯别人的肖像权的哦!

  [对孩子就肖像权问题进行适当的提醒,可以让孩子用更谨慎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同时也让孩子从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法律]

  如果真想长大后成为明星,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了,只要你肯付出,你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就是自己人生的明星!

  [激发学生对未来对梦想的追求和渴望,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四、说板书:

  本课的重点是探究三种套索工具的不同、优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决定采用哪种工具,根据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一个小小的图表形式,显得简洁明了,而且重点突出。学生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也很轻松。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闪光点处处可见:

  1、教学设计新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主观能动性强,学起来积极,老师教起来就轻松,一开课便深深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和注意,正所谓“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虽然上课的时候是下午将近放学,但是在有趣的内容激发下,学生们情绪高涨,效率颇高。

  2、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当,知识点突出。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和课件演示,将本不容易的三种套索工具比较运用学得很灵活,深入浅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3、教学方法合理,学生在重点学习,难点突破上循序渐进,掌握很快。

  4、各种评价运用合理,相得益彰,师生评价,生师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学生敢说会说,同时也乐于接受同学的表扬和建议。

  5、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管是三种工具功能的对比探索,还是个性化作品的评价问题都在孩子们的精彩回答中体现。

  6、信息课本身比较容易导致学生分神干不相干的事情,如游戏、上网等。于是平常教学中,老师们都极力采用控制学生屏幕等手段来避免这个情况。但是这堂课的任务活动中,学生积极探索,没有分心。一方面,任务激励的方式让学生积极面对任务,如教学时说“谁完成的又快又好,谁就是我们班的超级明星,将授予‘智多星勋章’”,这些语言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无暇他顾。

  有得难免有失,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本课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语言上的一些表扬和鼓励应该可以很好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上课时,中年级比较常用的手段——鼓掌,显得用得稍多,评价方式或者鼓励方式都可以更丰富多彩一点,同时流于表面的鼓励只能是无根之草,孩子们喜欢的是老师和同学们真正看到他的长处和成功之处。

  2、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迫,没能完成对每个小组代表作的评价,只是对突出的2-3个小组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3、教学中,除了小助手的帮助以外,老师应当更多的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尽量让学得快的学生吃得饱,让学得慢的学生吃得下,好消化。

  4、对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把握不太好,学生能力的长足发展对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是一门残缺的艺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完美,只有在一点一滴中去淬炼。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9-28

小学信息技术的说课稿11-02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0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29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6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11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篇01-08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01-28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篇01-29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集锦八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