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三角形的面积》。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与意义。
三角形面积计算是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这一部份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加深对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3、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获得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运用实验操作法,引导法,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演示、讨论来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知识,进行总结。然后收集信息并处理信息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紧密的旧知识,让学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复习三角形的特征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展示、交流。
3、讨论问题。
①分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原图形面积的关系?
②分得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原图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4、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5、教师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知识运用
首先、运用公式解答教材例2,找中、差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计算过程,老师集体订正。其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多媒体出示不同等级的练习题,学生练习巩固。
(四)、教师课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最大公因数》的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教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材作了以下要求: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因数的含义,初步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知道一个数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
二、基于学生定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发扬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以学定教说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为此,课前我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到:
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93的学生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87的学生能正确表述 “因数的含义、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2、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有97的学生喜欢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根据学生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难点为: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关键是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针对教学重点,我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作到分层递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针对教学难点,我主要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在学法上我采取让学生用动手操作、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讲究重操、重学、重习、重实。
四、基于活动定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于是,我决定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从“四导”入手:导新、导学、导练、导总结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设疑导新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的大地震。我国政府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在第一时间给日本捐送了救灾物资。我家孩子也在家折了一些千纸鹤想寄给日本的小朋友,她折了红色千纸鹤10个,黄色千纸鹤15个,要想让它们分别装入信封,每种颜色的一样多并且没有剩余,每个信封可以装几个?最多装几个?同学们想不想帮他回答这个问题呢?学完本节课“最大公因数”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这一现实情景的对话设计,积极引导着学生进入今天的数学探究之中。这一环节着眼一个“疑”。
(二)动手操作,导学探究。
1、操作实验、感知概念
出示例题: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长16分米,宽12分米储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请同学们想一想,按这个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呢?...看来,一下子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借助学具来完成。”这一过渡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的探究之中。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同学们可能找出了边长是1分米、2分米、和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正好把贮藏室铺满。学生在动手
操作中感知形成的表象,为抽象数学概念提供了直观支柱。
2、联系旧知、建立概念
请同学们结合因数的知识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1、2、4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也可能会说,1、2、4是16和12的共同的因数;1、2、4是16和12公有的因数等。
从学生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要使正方形的地砖是整块的,它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接着把16和12的因数,通过罗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同学们不难发现,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引导学生说出:16和12的公因数是:1、2、4。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地砖的边长可以是 1 dm、2 dm、4 dm,最大是4dm。接着让学生总结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板书)最后用集合圈形式的展示,让学生懂得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晰,更形象地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学生凭借对因数概念的理解,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经历了抽象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获得了数学概念,也获得了数学方法。有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解决怎么装千纸鹤的问题,可以怎么办?”同学们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了问题。(因为10和15的公因数是1、5,最大公因数是5,所以每袋可以装1个或5个,最多可以装5个。)这一活动,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设计意图】:“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本环节我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互动,在互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探”、“动”。
(三)分层导练,巩固新知
有梯度练习的设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为此,我把练习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准备一些数字卡片,1、2、3、4、6、9、12、18,按老师的口令站队,是12的因数的站在左边,是18的因数的站在右边,这样就有一些同学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老师再明确: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请站在中间。通过游戏巩固了学习知识,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公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2、开放提高: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在两个学生用列举法板书之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27的因数,再看哪些是18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也可能会想出:列举出较小数18的因数,再看哪些是27的因数,从而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针对学生的回答,我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你真了不起,发现了快捷、有效的好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难点。
3、拓展应用:育才小学六(2)班有男生24名,女生30名,参加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如果男女生分别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样多,每组可以有几人,最多有几人?当学生找出可以施行的方案后,老师又追问:“如果是你,你认为每组几人比较合适?” 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的练习做到了有趣、有益、有层、有度。这一环节主要着眼于“悟”。
(四)引导总结,完善建构
最后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归纳小结,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五、师生参与成板书
好的板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网络图,因此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1)条理清楚,层次明确。(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自主的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放飞了孩子的心灵!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而对于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该如何做呢?因而必须要全都是小数或全都是分数这样才能进行计算。这节课就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总结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样就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习题练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极探索分数与小数互化的规律。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
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二、 教学分析: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观图设疑,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规律,形成概念,知识运用”等环节,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教学思路:
1.通过请同学回答说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来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课堂操练,逐步把握知识的本质,形成认知结构,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观图设疑,提出问题
幻灯片显示出九大行星,请学生说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径分别是地球直径的 ,问如何比较它们直径的大小并指出哪个行星是最大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调动。他们就能积极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二、出示课题,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数化成有限小数,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将其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完成后,在视频台上展示部分学生写的作业,然后教师请学生看自己的作业的对错,并纠正。
并提问:
(1)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有几种情况?(启发学生说出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
(2)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三、总结规律、形成概念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请同学们再看一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启发学生从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着手。 最后总结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数2和5,再无其它素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例题2,请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说说你是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的? 0.06,0.4,1.8,2.45,1.465, 归纳:(学生为主,教师点拨)
1、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2、小数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常用的因数是2和5。 对于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题目,课前了解到学生在小学时已学过把小数如何化成分数的方法,因而以学生练习为主,加以操练并巩固,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四、学会运用,巩固新知
例题3,将 ,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今天学过的内容如何应用,是把小数化成分数好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比较大小好呢?最后回到今天刚开始的问题能解决吗?哪个行星的直径最大?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开拓学生的思路。
反馈练习:
1、将下列小数化成分数:0.48、1.05、3.24 2、将下列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将其保留三位小数)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以及总结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学会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作准备。本课首先从问有哪九大行星入手并从数据中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注意,并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为出发点,调动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讨论,从中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最简分数的特点的规律,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多个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问题。在学生参与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推理过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后,重点放在总结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上,学生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38-139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3.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
师:这几天我们在数学王国中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要是交好这位朋友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火焰山,那里的天气特别炎热,他们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大家猜猜这时候他们最想吃什么?
生:西瓜。
师:对了,沙和尚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大西瓜,问师傅怎么分,师傅说:“咱们师徒四人,每人吃这个西瓜的1/4吧!”(配音)猪八戒一听,急得够呛,赶紧嚷到:“不够,不够,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8!”
(配音)站在一旁的孙悟空听了偷偷地笑了。
同学们大家猜猜孙悟空为什么在那偷偷地笑呢?
生:因为孙悟空认为西瓜的1/4比它的1/8大。
师:到底孙悟空对不对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
2.分析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谁想说些什么?
[评析:这样导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为新旧知识找到了衔接点,为下一步学习新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分类整理 师出示一组分数(课件出示)
师:刚才有一位同学们说,要比较分数的大小至少需要两个分数。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能)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呢?
生讨论后回答,师课件出示分类情况
分母相同的分数 分子相同的分数 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
[评析: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把这一组分数进行分类。这样教学,真实再现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方法。]
三、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一类分数)这类分数的共同特点是分母相同,不同点是什么呢?
生:分子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
师:分母相同,分子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两组分数进行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以1/5和1/5为例,把5块饼平均分成2份,1份用1/5表示,2份用2/5表示,2份要1份多,所以1/5 < 2/5;因此,我的观点是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2:我也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是这样想的,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1/3表示1份这样的数,而 2/3是表示2份这样的数,所以1/3<2/3 .
生3:我是这样想的, 1/4是1个1/4 , 2/4是2个1/4 ,2个 要比1个 多,所以 1/4〈2/4 。因此我也同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4:我是这样想的, 1/3转化成小数是0.33??, 2/3转化成小数是0.66??,所以1/3〈2/3。我也同意他们的观点。
生5:我是这样想的,1/3 和2/3 的分母都是"3", 1/3的.分子是"1",不到"3"的一半,2/3 的分子是"2",超过了"3"的一半,所以1/3<2/3。
生6:还可以先把每个分数用圆表示出来,再比较就明显了。(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
师:以上这些方法,都证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答师出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齐读)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找出两个分数的异同点,再通过讨论,从多角度明确了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充分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2.分子相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二类分数)这一类分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每组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大小不同。(多媒体分别闪动每组分数的分子、分母)
师:这类分数的大小可能与谁有关呢?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再讨论一下。
生讨论后形成两种观点
甲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师引导生辩论
甲方发言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比较大;那么分子相同的分数,当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大。
乙方发言人l:甲方同学只是一种表面"推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乙方发言人2:我们以1/2和1/3为例: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用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甲方发言人:乙方的证明只是貌似正确,一种方法并不能证明他的观点正确。
乙方发言人:我有一个问题想请对方同学来回答:在你过生日时,买来一块生日蛋糕,两人来吃每人吃的多,还是3人来吃每人吃的多?
甲方发言人:当然是2个人吃,每人吃的多(同学们都笑了),你说的有点道理。
乙方发言人1:我方同学说的不仅有道理,而且完全正确。1/2化成小数是0.5,
而1/3 化成小数是033??。
乙方发言人2:还可以画圆来说明。(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并闪动涂色部分)师:甲方还有发言的吗?(没有)现在你们]同意哪种观点?
师出示: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发比较大。(生齐读)
[评析:"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先让学生对结论在行猜测,然后展开辩论,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成功突破了教学难点。]
3.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指第三类分数中的5/8 和7/9 )谁能想出办法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
生1:如果能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数,再比较大小就好了。
生2:如果能转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也行。
生3:也可以转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
生4:转化成小数太麻烦了。 (师用多媒体画线段图的方法演示比较的过程)(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这些想法和方法都很好。在分数中,这一类分数不只这一组,还有很多,比较的方法也很多,以后的章节还要专门研究。
[评析:把"分子和分母都不同分数大小的比较在本节课进行渗透教学,是教师的一个大胆尝试,这样一是维护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找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实际运用,深化新知
师:现在谁能利用这节课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下,孙悟空笑的对不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认真、扎实,不能一知半解,否则会闹出像猪八戒那样的笑话来。
[评析:这样设计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确了"谁笑的聪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
2、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规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要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规律的关系。
(2)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4、教学难点:
学习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际操作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启发式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组织教学,用数学学数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知。
3、直观演示法:验证时,先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采用猜想验证法、操作体验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自然就想到分数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然后让学生提出,进行验证。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小主人。新课程提倡:过程重于结果。在探索和操作中我采用了观察、归纳和引导发现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感知规律--研究素材,猜测规律--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巩固拓展,应用规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首先创设了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折一折纸条。接着,让学生画一画,用彩笔在等分后的纸条上分别涂出它们的一半。告诉学生,如果把每张纸条都看作单位"1",问学生:你能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吗?这一情境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复习了分数的意义,为下面导入新知识作好铺垫、迁移。并且在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爱动手以及直观思维的特点,激活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开端。
2.研究素材,猜测规律。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3、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我在上面教学的基上,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以下问题:
(1)1/2、2/4、3/6、4/8这些分数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与"1/2"大小相等的其他分数吗?你还能说出与"2/3"大小相等的分数吗?
(3)从"1/2=2/4=3/6=4/8"中,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经过归纳,最后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并把这句话显示出来。)
最后,让学生完整地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情感交融、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4.巩固拓展,应用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些练习让学生强化训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
第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快乐学习。
第二, 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体育与健康》____ 教学模块____ 必修单元的______ 技术,______ 直接影响学生的______ 素质,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技术动作并不复杂,但要是学生做到____ _就比较困难,所以师生都应高度重视,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____ 的基本知识,形成正确的概念。
2、通过学习,使大部分学生掌握____ 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____ 素质。
3、培养学生______ 精神。
第四,重点和难点。根据___ 的`技术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可确定本课的
重点是:
难点是:
可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练习突破次重点和难点。
第五,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主题学生是 年级学生,共40人。由于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较差,但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知识兴趣较高,根据此特点,本课采用直观的教学原则,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和器材,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第六,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利用讲解、示范、启发、问答和纠正错误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题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利用循序渐进的练习过程,使学生掌握______ 的技术,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______ 素质。
第六, 教学过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可将本课教学分为引入情境阶段、激发动机阶段、技能学习阶段、总结整理阶段。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课堂常规 ,包括正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等,使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2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激发动机阶段包括:
1学生热身,进入运动状态,防止运动损伤出现。
2(新内容的辅助练习)进一步热身,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新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
技能学习阶段:
1学生观看教学录像,了解__ 的基本知识,教师提出观看目标,学生讨论__ 技术动作,形成模糊概念。
2教师利用挂图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动作。讲解时注意重点和难点,示范时注意分解动作和示范速度,以侧面示范为主,正面示范为辅,使学生看的更清楚。
3徒手练习,使学生初步体验动作和初步形成动作。
4分组练习,教师指导、观察学生练习,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练习感受。使学生基本形成动作。
5.游戏或比赛,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情况。
总结整理阶段:
1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指导学生做放松操,使学生身心。
2教师总结学习情况,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第八: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本课需要场地为————
需要器材为———
第九:本课的练习密度为35%,学生平均心率为140/分钟。
第十:本课遵循客观事物认识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课堂教学合理,气氛活跃,能完成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说教材:
“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中“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中的第二课时内容,新课标中把这一知识作为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图形的重要内容,是在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及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以后学习圆形面积与复合图形面积计算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新课标中数学课程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教学理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把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关键:教学关键在于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中除以2的意义。
五、课前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学生人人参与其中,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六、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在新理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进行教学,所以本节课中由老师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与空间,然后再从旁辅助与点拨,而由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合作交流。且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说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为本节课安排了如下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新课的导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那么我在开课时首先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接下来的新课做好铺垫。接着给出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三角形的物品---红领巾,提出疑问:如果我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该怎么办呢?设疑并引出课题:,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如何计算(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2)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公式的推导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此过程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分组合作,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讲述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 操作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以不同的三角形去拼摆,怎样才能把三角转化成我们已知的能够求出面积的图形呢?在学生的分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②小组合作拼摆过后,请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③请同学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可能有学生会这样回答: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四边形。(这时教师给予鼓励,真棒!)。然后就会有学生说:老师,老师,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一下子变得热情高涨)(我接着鼓励他们:拼得太好了,做的真不错等等)。那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呢?
④让学生通过这种拼摆形式,以不同的三角形拼摆得出相同的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都知道了是底×高,你觉得三角形应该如何计算呢?
⑤让学生总结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应该这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低×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3)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⒈这里我首先让学生回归实践应用,解决最初提出的疑问,求红领巾的面积。
⒉然后给出下面的判断题强化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⒊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积,既考验了学生动手测量能力又巩固了新知。
⒋这两题一题是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一题是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数学课堂中发散学生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为了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我还设计了一道拓展延伸的思考题。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了吗?都知道了,你们真棒!那你想知道我国古时候的人是怎么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的吗?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下面的内容,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情感目标得到升华。
(4)全课小结
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今天你有那些收获?在选出小组代表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抓住要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这节课,我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量一量,看一看等试验,猜想,验证,巩固的方式使整节课善始善终。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03-11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11-08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12-07
五年级下数学说课稿04-26
“用数学”数学说课稿03-09
数学说课稿11-05
数学广角说课稿11-07
数学乐园说课稿11-12
数学说课稿03-25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