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等环境条件。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活资料提出问题。
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掌握“变量单一”的实验设计原则。
尝试同时探究三个变量的实验。
情感态度目标:认同科学研究要本着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认同知识是相通的,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很重要。
认同知识是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的。
二、教材分析
本章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这些内容,一是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是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种子的萌发”这节,就“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而言,知识内容不多,也容易理解。关键是结合探究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而且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或生产实际。
就实验本身来看,课本上的设计较难,初一的学生还达不到同时探究三个变量的能力,我认为在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学情先做一个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设计,在此基础上再完成难度较大的探究三个变量的三组对照实验设计。
课本中制定实验计划的具体方法,可以做为教学参考,我认为不是唯一的方法,教师教学设计时可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运用生活中知识的积累,多创新,多思考,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气氛。
三、课程环节设计及目的
课程环节总体设计,是按照“三放三收”层层递进的过程编排的。在一放一收的过程中,先后提出“驱动性问题”,解决“核心问题”。第二次“放”和“收”,放的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收的是学生的自我提升和进步。第三次“放和”收“,实则是一个拓展延伸的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个挑战。放的是挑战,收的是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上的一个大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1、导入
课本原来的设计是根据人们播种农作物的经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我的设计是将离学生生活较远的,这种生产实践的知识放在课程的最后。而把与学生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发豆芽”,放在课前作为导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水到渠成。这时,及时的评价也会使学生感觉到平时关注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的。
2、新授
(1)一放一收
驱动性问题(一放)
通过“发豆芽”这个家庭常见的情景,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或关于种子萌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驱动性问题提出之后,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够答出很多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时候就引入到本节课的探究实验了。但我不急于在此纠正学生,例如:光并不是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因为,有的种子萌发是需要阳光的。我提示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我们的疑问。而今天,我们只从水、适宜的温度、空气三个方面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之后自然的引出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然后一步步进行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其中制定计划要注意几个关键点,需要大家回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这是一个简短的复习,对进行今天的`实验很必要,尤其是我面对的学生是初一的新生,接触生物的时间很短,接触的生物实验只有“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小复习有利于接下来探究实验的开展。
在明确了今天要探究的三个变量之后,我没有像课本一样设计同时探究三个变量,而是分成三个实验来探究。在分配任务时,我把选择权放手给学生。
请大家自主选择,探究这三个实验中的一个。(一放)
在这里发起倡议,鼓励学生在保证变量单一的基础上,大胆的动手尝试。意在鼓励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知。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交流展示(一收)
通过这个环节,暴露出学生在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即核心问题。(一收)
核心问题可能有:
怎样在操作中控制变量单一?即怎样控制其它所有条件相同?
在这个交流环节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创新。思考:是否将唯一变量控制的很好?创新:这是唯一的处理变量的方法吗?
学生通过思想的碰撞,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变量单一”的原则。与此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突破课本、挑战权威。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盲目迷信权威。
(2)二放二收
相对于“一放一收”的学生互评和交流合作,“二放二收”没有全班激烈讨论的环节,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基于交流讨论的成果,对本组的原先的实验设计进行完善改进。(二放)
这时我担任的是检察官的职责。在审查过程中,通过提问、评价,完成对学生“探究一个变量的实验”的能力验收。收的是学生自查、自我提升,领悟如何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对照实验。(二收)
验收之后,立即评价。然后通过一个小的交流总结,做好与下一环节的衔接。
(3)三放三收(拓展巩固)
学生有了之前“一收”“二收”的成功体验后,鼓励学生大胆迎接新的挑战——尝试同时探究三个变量的实验。(三放)
这个环节,我依旧是鼓励学生在“控制变量单一”的基础上,大胆的动手操作,也可以参照我们在交流总结中的新发现或者课本。
面对这个挑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操作的小组不多,但不代表其他小组没有想法。而且,对于初一新生来讲,完不成挑战是正常现象。我们组织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放手给学生。因为,总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尝试先学会,再由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才是真正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个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依旧采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鼓励交流互学的方式。最后,达到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同时探究三个变量的实验,实验设计能力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三收)
拓展巩固之后,仍然要及时的评价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情感态度目标。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结合本节课大家的进步,是学生认同这种精神。通过这样不断的培训和强化,必定能使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学生脑中深深扎根。
当然本节课,并不能完整的操作完实验。所以,这里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实验结果,推断实验结论,并叙述后续实施实验计划应当做的工作。通过预测、预想,解决处理实验进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是课堂的一个延展。同时,给学生种下“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种子。(三收)
3、结束语
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科学态度,回去之后尝试探究种子萌发的其它环境条件。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再到生产实践中去。
人们耕种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选择雨后播种、春季播种,播种前要注意松土。
最后,让学生把装置带回家继续观察、如实记录,等种子萌发之后,还要继续培养观察从种子到幼苗的过程。
请大家收拾清理桌上的杂物,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2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设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能力方面: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三)难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策略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另外,“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需要若干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本堂课的做法是在课内完成探究活动的方案设计、交流、确定等,而在课后去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作;再在另外的课上进行交流讨论。既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也较合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
三、教学设想:
基于以上的教学策略,我的教学设想是这样的: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利用课件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1)观看课件1,欣赏奇花异草图片———(奇花异草由种子萌发而来)
(2)明确主题,明确学习主题: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环节:作出假设
提问课前布置的问题: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希望把它们播种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呢?学生通过课前请教长辈、查找资料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引导点拨,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同学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明确本课探究重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
第三环节:制定计划
讨论提纲,制定计划:参照提纲(演示课件2)和课本的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一)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的探究方案。
(1)个人设计方案。
引导学生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分析课本的方案,复习设计对照实验的要点: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①出示讨论提纲:提纲主要依据课本92页讨论题设计。
②演示课件3,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
种子:大豆、菜豆、绿豆、小麦、水稻、芥菜子
器皿:罐头瓶、培养皿、酒瓶、盘子、塑料桶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
全班分成3个大组,分别针对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三个假设开展探究,每名同学作为大组成员之一,针对本组研讨主题,参照讨论提纲,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③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课本、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并用简图画出实验装置。
(2)小组讨论方案。每个大组内部分成若干小组(以4人为1小组),各成员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修订计划,推出最佳方案,准备小组间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组交流。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组织学生间的交流与自评,参与互评。学生修订、完善计划。
(4)小组再次讨论方案。
(5)再次小组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在以上工作完成很好情况下,进行如下设计:
(二)设计种子的萌发需要其他条件的探究方案。
演示课件4,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图:
材料:泥土、餐巾纸、粘土、棉花、滤纸、清水,牛奶、洗涤剂、醋等。
提示学生:你还想知道哪些条件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条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糖、洗涤剂、牛奶对种子萌发有什么影响?等)设计对照实验。
对有创意的.给与肯定,不科学的帮助分析原因,鼓励改进或重新设计。
(4)总结全课,提出课后探究要点。评论中让学生明白:
①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时,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②实验材料的选择要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实验要有共性。
针对本堂课的难点是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通过出示讨论提纲、课件展示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图等指导学生设计,突破难点,组织和引导同学设计方案;在协作性小组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平等的机会,所以多次组织小组内、小组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为课外活动,第五环节得出结论和第六环节表达和交流在下节课中完成。
设计这节课,我力求做到: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让学生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探索科学的乐趣。
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个体,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而且也通过与学生对话被教,而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但“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设计以上环节的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进一步加以指导和鼓励。
讨论提纲:
1、你想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2、课后你将立即实施本计划,在此前提下,你认为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4、实验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请你思考如何使用)
5、你准备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时,实验对照组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环境外,其他环境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6、实验中应如何操作?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7、明确分工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作好分工。
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结果,准备大组交流
实验主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观察记录员: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请设计实验方案,并用简图或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比一比,看谁的方案最优秀,看谁的记录最精彩!)
教学评价
教师和学生可以参照下列各项给予评价:
☆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他能力也应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些评价内容包括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尤其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相关文章: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课稿11-13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06-10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4篇01-11
种子的萌发教案02-07
种子萌发教案02-07
《种子的萌发》教案02-22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案02-12
《种子》说课稿01-12
种子结构说课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