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一,从马克斯主义哲学理论体系来看,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一、三、四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密切关系来看,能否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特别是人们形成的自然观,关系到全书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框题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在对高一学生的学情、学生心理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 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
(2)理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分析,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辩证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有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密切关系,有效地改造世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活动的目的性的关系。
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 又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所以要想学会辩证的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首先要把握联系的含义和特征,另外学生对客观性和人的目的性之间的关系比较陌生,所以把它设定为难点进行突破。
二、教法及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
(1)从新课程理念三贴近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我采取了直观教学法教学,通过多媒体联系现实生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课堂辩论法
(3)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形成体系,形成结构,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讲授法
2.学法设计
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式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突出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疑点,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三、教学设计:
深挖教材,对课本材料进行补充、重组、整合,充分利用《云南旱灾》一则材料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使课堂显的更加饱满,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左右)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运用世界气候日的宣传片,展示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
运用视频直观导入,从现实生活出发,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二)讲授新课:(25分钟左右)
1、联系的含义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下边我们来分析下联系的含义
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 总结出联系的含义。
另外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因为范围的不同,从人 自然来说他们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但是从整个生态系统来说,他们就是相互影响的各要素,所以引导学生把握好范围,理解联系的含义。
在学习了联系含义的几乎的基础上,展示云南旱灾的材料来共同探究联系的特征,材料如下:
通过展示材料,设计3个学生探究问题:
1、云南旱灾对哪些方面的生产产生了影响?
2、政府在抗灾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3、面对灾害,我们能做什么?
第一个问题学生展示其探究成果
同过这样一个影响的引导分析,展示出:自然界内部之间,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及思维领域之间是相互影响 整个的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从而总结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
通过学生讨论、举例子让学生明白:我们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而是指任何阿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存在联系。运用红色加粗字体把周围两个字进行强调,解决学生疑点。
第二个探究问题展示
要想取得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需要全面分析和把握抗旱救灾中的各种关系,既要看到表面的现象的联系,又要看到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既要看到外部联系,又要内部联系,既要看到灾区这个部分对全国的影响,又要从国家出发,树立全局观念,把握整体与的联系……要想分清和把握好这些具体的联系,就需要我们去分析和把握哦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分析各种不利条件,又要分析有利条件。
做到一切以时间 地点 条件为转移。
结合课本总结联系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从而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极端天气的出现,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是否是客观的,会不会随我们的意志而发生转移? 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共同分析下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星座。
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星座命运的分析,得出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教师总结联系客观性的有关知识。
针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否客观的,人实践活动的目的性和联系的客观性是否是矛盾的,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即 联系是客观的。
通过探究,可以总结出: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代表着人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发生了天然的自然灾害,我们不能左右其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救灾,去抗灾,去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学习了有关联系的知识后就告诫我们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中,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具体分析联系的多样性,形成正确的自然观,那么本节课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 进入到第三个问题探究
从情感上提升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倡导低碳生活。
(三)课堂小结:(5分钟左右)
指导学生浏览教材,以树状图的形式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左右)
随堂练习主要以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目的,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板书设计
树状图的板书形式比较直观、系统,能够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六、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大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节课教学的理解和设计。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选自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内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既是第二单元的续篇,又为学习下一单元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七课的教学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它与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共同构成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特征。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第七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课时“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结合生活实例,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
(1)视频导入新课。
(2)通过具体的事例使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通过讨论,澄清人为联系也是客观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3)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我来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因而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学生会认为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创造或者消灭联系,而不具有客观性。这是学生容易走向的误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教师得法的引导,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本节课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二、说教法
根据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练习法和多媒体辅助为手段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情境教学法。引用生活案例、漫画、学生感兴趣的星座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问题探究法。通过提供背景材料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是,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会因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身边具体事例,把握时代性,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实际的学生生活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二)学法指导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读读、想想、议议、练练”的八字学习方法。
1、读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有用信息,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和捕获信息的能力。
2、想想。学生根据背景材料,探究问题和已有经验分析、归纳、判断和解决问题,以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
3、议议。在突破本节课难点的环节,为学生安排了讨论,以强化"热点"、澄清"盲点"。
4、练练。在练习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检验学习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唇亡齿寒》,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推进新课
1、联系的普遍性
(1)学生举例联系着的事物
(2)学生阅读教材,找到联系的含义
(3)举例青蛙与蛇和蜈蚣的关系;青蛙自身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记忆联系的含义。
(4)出示诗文“梅雪”,让学生找到诗中提到的景物,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领域也是普遍联系的”。
总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论意义。
过渡探究:任意两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吗?我们可以随意创造、改变、消灭联系吗?
2、联系的客观性
(1)学生阅读教材P55正文,了解联系的客观性。
(2)分析飞檐的例子,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举例:人——森林——灾难”
3、联系的多样性
(1)学生阅读教材,总体把握联系的种类。
(2)出示一些俗语、谚语,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3)引导学生分析联系具有多样性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做事情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三)总结新课
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梳理知识脉络。
(四)巩固练习
检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水平。
(五)课外探究
由玉树地震想到的
五、说板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海底世界》说课稿11-25
《海底世界》的说课稿12-20
《数的世界》说课稿03-11
《海底世界》说课稿03-12
世界之窗说课稿11-03
《体育世界》说课稿01-02
让世界充满爱说课稿06-18
彩色世界说课稿11-08
车的世界说课稿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