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中职语文教材的分析
教材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侧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和社会文化意识、人格素养的培养。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以服务学生的专业学习为主,语文的实用功能进一步体现。
2、说教材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毕淑敏女士的作品,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改革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学习重点是理清文章思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我们热爱大自然”。课文表达了作者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的强烈心声,是落实单元学习重点的载体,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先导。
二、说学生
中职学校的学生从身心发展来看,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心急剧的发展、变化、趋向于成熟;智力方面,正处在开发潜力,发展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标新立异,善于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且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由于他们还不够成熟,又往往暴露出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情绪多变,情感不稳定;憧憬个性发展,敢于自我表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逐步确立,但可塑性很大;有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但尚不成熟。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基础相对薄弱,并且呈现参差不齐的现状;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大多数学生抵触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的满足以及感情的宣泄等人文目标,并且课堂形式也应该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习过程的体验。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现状的'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例如“遒劲”、“逶迤”、“盘根错节”等。
2、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作者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能力目标:
1、借助多种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掌握速度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从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思路,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感悟红柳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五、说教法、学法
在全面掌握了解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的使用可以让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主张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具体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首先展示一组青藏高原和红柳的图片,配合语言描述,引领学生理解红柳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它坚韧的特点。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一定了解,第一时间融入课文情境,并自然进入新授环节。
(二)文本解读
本文是一片情理交融的叙事散文,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讲述了一个残酷的故事,娓娓道来中让人回味和反思。课文篇幅不长,教学中不求咬文嚼字,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重点探究,关键是渗透强烈的环保意识。
1、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作者情况。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毕老师的作品,为了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个初步的了解,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情况。
其次,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分小组完成以下问题:
a、结合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b、红柳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何? c、能够口述文中所讲的故事。分小组派代表发言b、c两个问题。我则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2、课文精读
对课文,主要研读如下内容:红柳之美、红柳之悲、红柳之诫。研读这些内容,既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又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红柳的悲剧,进而领悟文章主题。
我带领学生一起精读课文,并借助圈点法勾画出描写红柳的关键句子,再经小组讨论,概括出:
A、红柳之美
红柳之美:秀美的外形,强大的生命力,保护环境,是高原美丽的精灵。它美得秀丽、美的强悍。同时对这些语句的修辞和作用进行分析,引出作者对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的赞颂,以及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B、红柳之悲
再读课文,带着以下问题,让学生了解挖红柳事件,体会蕴涵在文章平静的叙述下的深刻意义。
①、找出文中记叙红柳遭难,消亡的语句,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以及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②、作者详写司务长和“我”算帐的过程有何用意?
这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红柳的悲剧都是人类造成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红柳在被掘净烧光后,又给了人类怎样的惩罚与告诫?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向课文深处进发。学生齐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如下内容:
a、描述红柳被挖后,沙丘触目惊心的景象。b、描述红柳被掘净烧光后,人类遭遇沙尘暴等灾害的情形。从中引出人类的可悲。
③、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人们挖掘红柳的艰难过程?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再次回到上个环节——红柳之美。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人类破坏自然的可怕、可悲。
通过对红柳之美、红柳之悲的理解,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将解决教学重点。
C、红柳之诫
为进一步触动学生的心灵,我将展示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现状的图片。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植被遭到破坏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危害。趁机引导:自然中的生命与人类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为了我们唯一的家园,请珍爱生命,保护自然。至此,把握了作者思想,理清了文章思路,教学重点得以完成。
(三)板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美:秀美的外形,强大的生命力,保护环境
红柳 悲:被人类掘净烧光,沙尘肆虐
诫:珍爱生命,保护自然
(四)布置作业
好处: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堂小结
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畅想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物质和残酷而悲。
七、说教学反馈与评价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主要引导学生分别从“红柳之美”——“红柳之悲”——“红柳之诫”三个主要环节进行探究,来对文章的思路、作者感情的脉络进行呈现,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强烈心声。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内容,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1、 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所教学的是人教版职高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离太阳最近的树》,该文所在单元是记叙文单元,也是整套教材中记叙文阅读训练的最后一个单元。虽然前三册已有四个记叙文单元的阅读训练,但都只限于对较简单记叙文某一方面的领会。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要求学生理解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更是耐人咀嚼,作者深刻的思想蕴含在平平常常的叙述和描写中,表层意思易懂但深藏其中的却是作者超越时空的对环境问题的成熟思考。因此,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记叙文的深刻思想,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2、 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认知、能力、情感三大教育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握作者对沙漠中唯一绿树“红柳”的感情,理解课文在平常叙述描写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确立依据:作者对红柳的特殊感情正是作者对环境问题深刻思考的体现,因此确立这一认知目标就是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加强文章感染力的写作方法。
确立依据:这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该单元前两篇课文《雄关赋》、《故乡的榕树》已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因此确立这一教学目标既是复习已知,也是引导学生加以运用,锻炼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确立依据:语文教学不仅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还应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学习本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绝好时机,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确立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限制了其对本文深刻思想的理解,而文章所表现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生存环境的思想内涵不仅在几十年前值得反思,更是我们现代人进行社会生产生活的前提,对青少年尤其要加强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写作特色。 确立依据:本文表层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易使学生从“托物言志”——借叙写红柳赞红柳精神的角度浅显化理解课文,更难以使他们体会文章的特色:即平静的叙事和描写的结合、赞红柳与叹红柳的感情交织加深了文章涵义,加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因此把这一点定为教学难点,也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品味课文。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现状:
据调查,职校学生中有近一半对文化课学习抱以“温吞水”态度,有20%左右认为文化课没必要学,甚至有10%的学生干脆放弃文化课,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费力讲,学生无心听”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本身的思想不重视、学习习惯差等固然是一方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尽可能创设多形式多亮点的学习情境,如本节课我所采用辩论赛的方式,从而引爆沉寂的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与教学内容、达成目标的差距:
学生身处南方城市,对高原、沙漠地区没有切身体会,对沙漠中唯一的'绿树红柳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感性认识,这使他们难以理解作者痛心红柳被毁、呼吁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此外,记叙文虽然是学生接触最多的文体,但本文作者将激情蕴含在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中的独特写法却使文章主旨隐而不露,这也会让学生难于把握。因此如何让学生感知沙漠中唯一绿树红柳的精神,耐心琢磨文章中含义隽永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深刻的思想,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巧妙指导。
三、 教学构思
1、 教学原则
当前,职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此问题,我的语文教学遵循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的原则。因此我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培尔的“期待效应”理论,依据课文不同特点,把每节语文课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游戏、竞赛或活动,使学生上课前就期待,上课时则兴奋、上课后能领会。本次教学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就设计为辩论竞赛的模式,让学生围绕“赞颂红柳还是悲叹红柳”这一论题展开论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设计思想
依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离太阳最近的树》一课的构思确定为“一线引佳境,渐深得精髓”。
“一线引佳境”即指用辩论赛的方式串联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辩论中主动读文、解意、思考、归纳。所谓“渐深得精髓”即指整堂课教学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辩论,但教
师适时的点拨可以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平常叙述描写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四、 教学过程
根据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特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智力问答,导入新课
所谓“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第一个教学环节首先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以智力竞答的方式导入课文,所选的智力竞答题切合本文主题,自然引入新授。 第二环节:感知课文,抛出难题
(一) 检测课前预习
1、 检查掌握字词情况
2、 关于作者与红柳形态的基本情况
这一步骤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 总体感知,提出论题
3、 朗读全文(多媒体辅助)
借多媒体提供的沙漠、红柳等画面初步感知课文。
4、 抛出辩论题
我假装没读懂文章,寻求学生的帮助,问他们:“文章到底是赞颂红柳还是悲叹人们毁灭红柳?”,这样就把教学的重点问题抛出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成两方:一方为赞歌方——赞颂红柳精神;一方为悲歌方——悲叹红柳被毁,举行辩论赛。把“问题的足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传球、抢球、踢球、射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 学生分队准备论据
学生的辩论需紧扣课文,我要求他们辩论时所采用的论据必须是文章中的句子,这样学
生自然不断读课文,思考、理解、领悟文章。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展开辩论
(一) 辩论第一阶段:双方自由辩
学生开始辩论,辩论双方在阐述己方论据时自然会读出文中的关键句,引导全体学生注意这些句子,教师再借多媒体将学生读出的同时又需加强理解的句子点击在屏幕上,以备后面分析。
一名辩论队员的“说”指挥了全班学生“听”课文“看”课文,思考课文,而学生的自由辩论也是走在教师预想的教学路子上,这就是用“四两拨千斤”的巧法让学生说出教师想说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想让他们注意的地方。
辩论的学生阐述他所找的句子为什么作为论据的理由,就是在分析句子,理解课文。教师这时立刻把有见地、能辅助学生理解主旨的理由简单板书出来,以备后面的归纳指导。
(二) 辩论赛第二阶段:学生答疑
辩论赛的主持人即教师结合已板书的双方论据作简要归纳,指出赞颂红柳的赞歌方所找出论据多为描写红柳的句子,主要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悲叹红柳被毁的悲歌方所找出的论据多为叙写红柳被毁前、被毁时、被毁后的句子,主要是叙述的表达方式,叙述结合描写就是文章的特色,逐渐引导学生去理解教学难点。
继而,分别对赞歌方与悲歌方提出若干思考题,让他们解答。这些思考题既有对他们自己找出的文中关键句深一层次的分析,也有对他们研读课文忽略的关键句的提示和分析。
这个阶段从课堂氛围看是辩论的延续、比赛的激化,从教学设计来看则是对前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和指导,逐步突破教学重点。
(三) 辩论赛第三阶段:学生抢答
主持人即教师首先肯定辩论双方赞红柳精神的赞歌方与叹红柳被毁的悲歌方前两轮的表现,尤其是双方互将对方论据作为论据,这正体现了本文的特点:赞与悲的感情融为一体,表达更深层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教学重点。
接着,将分析这种深刻思想作为比赛的第三轮:抢答赛。让学生深入思考作者蕴含在描写红柳赞精神,叙述红柳叹被毁之中的爱自然、生命的环保思想,逐步突破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
以上就是以辩论赛串联整堂课的主体环节,而这样的辩论又不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争辩”,而是在教师三个辩论阶段的设计中层层深入对课文的“论析”,正体现了我的教学构思:“一线引佳境,渐深得精髓”。这一过程教师不是做导游,而是做指路标,让学生自己去找寻,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四个环节:观照全文,迁移练习
(一)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时再次强调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反馈练习,分析课题
让学生再读课题,分析课题在其看似平常之下隐含的深刻含义。
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分析文章的方法,而且进一步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在平常之下蕴含的深刻思想。再次强化教学重难点。 第五环节:引申课外,布置作业
多媒体展示南京母亲河秦淮河昔日“桨声灯影映清河”的旧貌和如今“狼藉一片臭水沟”的现状,要求学生课后调查了解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的现状,模仿本文的多种表达方式和蕴含深意的写法,写作一篇文章。
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语文的学习有其广阔的现实意义,学习本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关
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将课内引申至课外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加深,而且强化教学目标,锻炼写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五、 教法分析:
(一) 主要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竞赛法
(二) 教具选用 多媒体课件、比赛用奖杯
(三) 具体运用途径 引——扶——放
即遵循教师应心中有“学生”的原则,结合实际确立的教学目标,按照“引——扶——放”的教学途径展开。
“引”即设置疑问,诱导思考,引发争论。也就是我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感知课文,抛出难题”。抛出这个看似简单的辩论题:“本文是赞颂红柳还是悲叹红柳”,让每一名学生主动全身心进入课堂讨论,有效解决当前学生不愿听课,拒绝接受知识的难题。
“扶”即帮助学生归纳、小结方法,也就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展开辩论”,学生在辩论时势必引起思维的欲望,思维的碰撞将激发求知创新的火花,教师适时的点拨、穿针引线,扶助整理,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掌握了文章独特的写法。 第三个“放“就是放手练习、学以致用”,即本节课的第四个教学环节“观照全文,迁移练习”和第五个教学环节“引申课外,布置作业”,使课文学习有效地得以延伸。 六、 学法分析
本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辩论赛。
1、之所以选用辩论赛的方式学习,是因为文章的独特风格:本文表层有明显两种思想
感情:赞颂红柳和悲叹红柳。这非常适合作为两方论点,学生也易从文章言辞语句中找出相关论据。最重要的是课文的这种风格容易让学生误以为这种感情就是本文的主旨,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因此本文这种独特风格不仅使学生有了可辩论的空间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辩论中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文章,攻克难点。
2、辩论赛也是一个适合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而这样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对知识主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和交流等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3、辩论赛又是一种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处在一种特殊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中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运其才智、勤其练习……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七、 课件板书分析
(一) 板书: 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
赞歌——颂红柳 悲歌——叹被毁
1、 描写环境,顽强生存
1、叙述挖红柳前 理直气壮
2、 描写红柳 “微笑”
2、叙述挖红柳时 竭尽所能
3、 描写红柳根 伟大力量
3、叙述挖红柳后 触目惊心 ﹨———————↓———————/ 赞悲融一体→爱自然生命 平淡蕴深意→倡保护生态 设计依据:
1、 能紧扣辩论,将学生辩论时的论据加以整合,归纳出来
2、 是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3、 板书中突出描写结合叙述以及归纳出的写作特色,既强调了文章的特色也强化了教学重难点
(二) 课件
在设计课件时我遵循课件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绝不能喧宾夺主的原则,主要在以下方面展示:
1、 教学第一环节时出示智力竞赛题。这样可以创设类似“开心辞典”般的有趣氛围。
2、 第二环节感知课文时,首先播放一段关于沙漠的影片,接着朗读课文时,出示高原、沙漠和红柳的图像。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所写红柳等到陌生事物有感性认识,帮助理解课文。
3、 第三环节学生辩论时,出示学生在文中找出的关键句段。这样可以加深对该句段的印象,也为下一步分析关键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4、 第四环节总结全文时,出示总结性的文字,视听结合,提高对全文写作特色的总体感知效果。
5、 在对课题进行深层次理解的迁移练习中,当学生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后,出示教师对“离太阳最近的树”这一课题理解的图文,这样形成师生互相交流的氛围。
6、 最后,布置作业时,出示秦淮河的旧貌和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课外调查的兴趣,促使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六、 教后感:
《离太阳最近的树》已进行过教学实践,我首先感到的是学生的兴奋与前所未有的投入。特别是在平时上课状况不太好的班级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效果更为明显,平常一上课就“梦周公”的学生就象打了一样,每名学生的眼睛都在发光。虽然原先的安静听课、
举手发言的传统教学纪律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我认为这种所谓的“破坏性”的冲击是好事,因为它让100%的学生主动接受知识。
由此我也感到,如何让语文教学活跃起来,如何使课堂学习氛围自由、轻松,令学生快乐的飞翔,用心去捕捉知识,确实是我作为教师着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学艺术的永恒目标。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重大出版社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用心灵去感悟自然,用行动去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本文语言流畅隽永,含蓄蕴籍,作者将冷峻的叙述、精微的描写、深刻的议论、大胆的想象及贴切的比喻融为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熔铸着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对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2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融冷峻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2、运用引申和联想,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另外,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领会颂歌与悲歌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点拨法。讲授法的使用可以让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主张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将采用的具体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应该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了绿色,我们这个地球将是不可思议的。近年来,由于人们无限度地过量的开发砍伐、耕种、放牧等不合理的活动,极大程度的破坏了我们自然界当中宝贵的绿色植被,水土流失,土地大量沙漠化,沙尘暴肆意横行,人们饱受风沙之苦。然而就是三十年前,在西藏的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就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当年那段故事。
此导入语以当前时下热门的环保话题展开,比较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作者情况。之前学生并没有学过毕老师的作品,为了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个初步的了解,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情况。
由于红柳树是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有的绿色植物,在低海拔地区是无法看见的,因此,接下来我将利用一首现代诗和几幅图片引出红柳树,让大家对于这种植物有个初步、直观的印象。
再接下来,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准备通过三读课文,以提问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一读课文: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红柳的句子,反复朗读,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为何要写红柳树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词用得好不好?
2、体会红柳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人们挖掘红柳树的句子和段落,着重思考两个问题:
1、作者详写司务长和我算帐的过程有何用意?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人们挖掘红柳的艰难过程?
一、二次读课文中问题的设置是一脉相承的,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将解决教学目标1。
三读课文:全面深入理解文章深刻的含义,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和结尾的妙处。
2、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既是一首颂歌,又是一首悲歌的?作者全部的激情和深刻的思想,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请学生就《他有足够的理由活下去?》这幅漫画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好处:此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的教学目标2。
环节5课后作业
好处: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相关文章:
太阳说课稿03-11
《太阳》的说课稿06-10
《太阳》说课稿06-10
太阳说课稿11-19
《太阳是大家的》说课稿01-19
太阳是大家说课稿07-01
种太阳说课稿07-02
《晚上的“太阳”》说课稿06-24
“番茄太阳”说课稿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