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08,北京!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08,北京!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08,北京!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是空间与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是研究复杂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从思想方法上讲,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认识体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学情分析:
线段、直线和射线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图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识。虽然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初步接触过线段,但当时只是感性的初步认识。这次是学生第一次同时接触,要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直观和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采用观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线的特征及区别联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知道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掌握用直尺画线段,及数线段的方法。
3、尝试用数学的意识观察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采取观察—探究—思考—发现—验证的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出示奥运场馆图片:找出隐藏在图片中的线段?指着灯光发出的线问你知道这可以看成什么线吗?会有学生说出是射线。
2、那么,生活中除了线段、射线,还有各种各样的线,你还知道哪些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折线,曲线、直线?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线的世界,重点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板书课题)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结合今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水立方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线抽象成数学中的线,不仅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而且引发学生对线段的注意,引入自然而顺利。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线段的认识
(1)首先出示学生小队活动时的照片:让学生判断哪个小队正在拔河,说出理由。学生会很快发现左面小队的绳子是弯的,还没开始拔,右图中小队的绳子是直的,是正在拔河,因为只有双方用力拉,绳子才会是直的。)
(2)揭示最前面的两位同学之间这段直直的绳子就可以看成线段,两位同学用手捏住的地方就是这条线段的两头,叫做这条线段的端点。并追问:这两个点叫线段的什么?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端点)
接着估计一下老师所画线段的长度,得出线段的长度能度量,是有限的。
(3)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 长度有限 可以度量 意图:这样设计是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将活动中“两手握住的地方”和“端点” 形象地联系起来,化解了对概念“端点”的理解难度。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点,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新知。
(4)最后观察自己周围,哪些物体上也可以找到线段的形象,学生可能会说到书本的边,门的边,黑板的边??再让我们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也有线。如标志牌上的人行横道,这段桥梁??
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线段。既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很多物体上都有线段,又促进了学生对线段的特征有更清晰地了解。下面继续引导学生认识射线
2、射线的认识
(1)首先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延长,延伸到了屏幕的边,还继续延长,延长,这时得到的线就是射线。
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动态 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对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让学生描述射线的特点:射线有一个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意图:这样做是为培养学生归纳、及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3)在认识射线特点后找出生活中哪些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发出的光,探照灯发出的光??这时教师及时出示图片:你知道这里是哪吗?左图是黑龙江的电视塔,右图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些彩色的灯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线,沿着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意图:联系生活举例后再通过实物图片强化射线一端无限延伸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3、接着回忆刚刚认识过的线段和射线的特点,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图,让学生找出藏在这幅图中的线段和射线。楼顶发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线,这幢大楼的一些边可以看成线段。
意图:这样依托实物强化学生对线段、射线的认识,掌握线段与射线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意识。
4、直线的认识
(1)出示一条线段,沿两个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到屏幕边了,继续无限延长,延长,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吧,这条线还在向两端延长、延长、再延长、再延长,你头脑中出现这条线的形象了吗?这条线就叫做直线。(教师板书“直线”) 意图:到此,射线、直线都是依托于线段引出,加强了三线之间的联系。其中直线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选择通过想象感知直线,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紧接着让学生总结直线的特点:没有端点 长度无限 不可度量
5、 在对三线进行归纳整理时安排了两个小环节,一是你能在一条线上分别表示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吗?试着画一画。本题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点之间是线段,第一个点向左,第二个点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线。
三、然后出示表格,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三线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长的线段向两端各延长70米,得到的.是一条( 线段 )。
(2)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射线 )。
(3)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直线 )。
其中第一题当中的第一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歧,有的填成直线,有的填成线段,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要让学生再审题,在交流当中统一认识,这条线段是向两端各延长70米,并不是无限延长,所以得到的应该是线段。
2、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厘米。 ( × )
(2)直线比射线长。 ( ×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 )
(4)直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 √ )
意图:在这里,通过判断、填空的练习,巩固学生对三线特征的记忆,并灵活运用所学概念灵活做题。
3、创设情境,这只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饿了一天了,忽然它发现远处有两根骨头,真想快点吃到它呀!同学们,有几条路能通道骨头那里?你能帮助小狗选择一条最近的路吗?在书上描出来,学生会立刻想到是中间这条路,及时追问学生为什么不选另外两条路呢?学生会说出另外两条路绕远,如果将它们拉直,长度超过了中间这条路。
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两点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并知道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的距离。
4、画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让学生自主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画线段,可能会出现先画线,再画端点,或者先画端点再画线,也可能先画一个端点,然后画线,再画另一个断电,在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进一步强化了对线段特征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5、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3
可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第1个点形成2条,第二个点形成1条。
可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2条,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1条。 得出:第1个点形成2条,总条数就是(2+1=3)条,第1个点形成3条总条数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线段,有2条基本线段的就是(2+1=3)条,有3条基本线段的就是(3+2+1=6)条。
追问:如果一条线段上有5个点,6个点,可以形成多少条线段?
意图:通过此类练习促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6、为防止学生的学习疲劳,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比比看,在规定时间内看谁过一点画出的射线多,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过一点可画无数条射线,再去猜想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呢?有了动手操作的基础,学生会很快想到同样能画出无数条。
四、欣赏图片,感受数学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给我们以线段、直线、射线的形象。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拨浪鼓),厨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显的线段形象,世界公园中各国的建筑上也可以找到线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桥,激光发射器。从这些常见的事物入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接着引出利用线段还能创造出精美的图案,一起欣赏一下,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科的整合,使得单调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五、自主总结,兴趣延伸
1、总结时学生可能说到通过这节课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可能会说通过这节课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的形象,还会感叹于线带给我们的数学之美。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既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内化,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最后安排这样一个环节,
2、挑战一: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创作。
挑战二:先判断下面各组中两条线的名称,再判断它们是否相交。
此环节力求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场所,也体现了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2008,北京!说课稿2
一、说目标
1、教材分析:《北京亮起来了》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三组的一篇写景的,课文紧扣美丽的祖国,可爱的家乡这一单元主题,描绘了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辉煌明亮的夜景。围绕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一句,课文具体介绍了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不同的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由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语言非常优美,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让课文增色不少,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
2、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状,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幕” 、“临”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识记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的美景,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向往之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创设愉悦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出示多媒体“美丽的北京”引导学生欣赏,谈话过渡,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1)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2)请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大家读。
(3)出示:“我会认”不带拼音的生字。
会读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读出来;(不会读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学生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夜晚的北京的?
2.学生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每一节用一句话说说主要意思。
4.交流反馈,集体评议。
5.播放“不夜城──北京”。
6.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相机欣赏有关,指导感悟、赏读文中好词佳句。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测读,组词。
2.指导记忆方法
①形近字记忆法
②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③读一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写“辉、煌”两个字 。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课后反思
1、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借助生动的.画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3、在学生字和读课文时形式比较多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较好。
4、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积累优美词句的时间太少。教学设计还有待完善,教师还应更加激情饱满。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和做法,还请各位教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
2008,北京!说课稿3
一、关于教材。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浏览、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语文活动做准备。
二、关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三、关于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是文言文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抓住了本文的重点,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1、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3、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关于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此时,可通过投影或口头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思路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鲜、相勖、訾詈。
2、提问。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五、关于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2008,北京!说课稿4
说教材 :
《分数乘整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个内容中,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整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变成了分数,同时分数乘整数又是分数乘分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尝试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说学情: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的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经会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式。但是,这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多余。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说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练一练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2008,北京!说课稿5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已经认识直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作准备,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潜在的学习状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教学难点是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联系生活情景,体验直线的相交与不相交关系,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能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2、使学生能根据直线平行的意义,画出平行线;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形成平行线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生活里的平行现象,产生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兴趣。
这节课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教学认识平行线
在课的开始,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呈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体育场。出示体育场中的直跑道1路灯2两条交叉的小路3山羊4等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可以看作是直的线。接着从图片中动态地抽象出几组直线。让学生观察每组的两条直线,提出一个问题,根据每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把他们分成几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讨论、交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加入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想法。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想的?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分成两组,(路灯和小路的是交叉的,跑道和山羊是不相交的)有的认为分成三组,(跑道、山羊分别分成两组,路灯和小路分为一组),对于学生的不同的答案,我不急于评判,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哪一种分法正确?找出能说服别人的理由。在生生之间的对话中,使学生认识到第四组的两条直线也是相交的,同时对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的也较为深刻。 在此基础上,我指出象第一组这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的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看作平行的例子,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丰富平行的表象。接着,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自由判断,指名说判断的理由。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初步感知,到对每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概括平行的含义,到找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逐步建立平行的表象,对平行线的认识逐步清晰。
二、画平行线
在教学画平行线时,我先让学生借助一些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学生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画法,(可能有的是对的,也可能有的是错的)让不同画法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画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交流:你认为哪些画法是规范的,哪些画法是不规范的?说出能证明自己的理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学生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基础性资源的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平行的特点,感受画平行线应使两条直线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让画法规范的同学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练习,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生独立画,组内互查画的是否规范,交流各自画法。 这样,学生经过自由尝试画平行线,通过对各种画法的交流、评价,逐步概括出较规范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按要求画平行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画平行线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特征,深化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首先,想想做做第2题拿出课前发的长方形的纸,按要求对折两次,再打开,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想办法证明你的发现是否正确。学生独立操作,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组织全班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证明的?使学生在操作、猜测、讨论、交流中了解长方形对边是相互平行的,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说各有几组平行线段,使学生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深化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最后,我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在全班交流。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同时进一步体验平移的特征。 临近课尾,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自己的收获,并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还想解决哪些问题,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
2008,北京!说课稿6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祖国的心脏---北京市》。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城市区域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也为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北京现在的发展.
德育目标: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本课中,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是重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是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我运用了图表分析法;读图讨论;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时我一直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三:说学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我抓住学生特点,采用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另外青少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表见解.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分为: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活动,布置作业等四个部分。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 导入新课
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如:在动画片里你看到了什么?第29届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这样一问一答,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
我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北京的位置。在学生探究前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除了和其他区域一样有海陆位置外,还有其自身的战略位置和经济位置;在学生探究时出示北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北京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和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在学生汇报时,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北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并强调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定都北京的原因。
接下来进入北京职能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如在了解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时,我列举若干项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任选一项介绍,在学生介绍时我适时地穿插一些小活动,如在介绍音乐方面时,学生可能会提到京韵大鼓和国粹京剧,可让学生试唱两句;还穿插一些视频和音乐,让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同时这一活动又检查了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
在了解北京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时,我出示配以《故乡是北京》背景音乐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认得多,再选择他们熟悉的一处作以简单的介绍,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对比北京的现代建筑,总结出北京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
在讲述北京交通时,我将中国铁路图.北京立交桥.北京地铁.轻轨铁路.北京环路.北京高速公路.等景观图片投影展示,并配以歌曲<北京的桥>为背景音乐,来说明北京是全国交通的枢纽.
第三环节:回顾活动 测试应用
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再让学生运用分析北京的方法分析描述家乡沈阳的位置、职能、历史和现代化进程。让学生触类旁通。在学生汇报时穿插沈阳地铁一号.二号线开通的新闻,从而说明城市交通的发展,进而写一篇以《我的家乡——沈阳》为主题的短文作为课后作业。
第四环节:升华情感 倡导行动
让学生说说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为奥运会和即将在沈阳召开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做点什么?最后在奥运会会歌中,我用激励性的语言结束全课。
以上是我对《北京市》这一课的设计,还很不成熟,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2008,北京!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放风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叫科书语文第六册五单元的第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孩子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事。画面有许多孩子,许多风筝。有的孩子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空,有的正在放,有的把风筝拿在手里准备放。正在放风筝的两个孩子是我和哥哥。
课文按放风筝的顺序叙述了画面的内容。其中我和哥哥放大蜻蜓是叙述的重点。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段说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去放风筝。第二段说放风筝的人很多,风筝的式样也很多。第三段说兄弟俩把大蜻蜓放上天的。第四到六段说的是大蜻蜓飞上天后的情况。最后一段说各种各样的风筝在空中随风飘荡的美丽景色。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大岗》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图画的方法,激发兴趣。
3、知道怎样才能把活动写具体。
4、学会展开合理的想象。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改变以往的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相应的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课文。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题性,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研究,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等方法来学习疑难处。
三、说教学过程。
1、通过猜谜语揭示课题。
2、组织有顺序地观察图画,整体感知。
3、自学第一段,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4、通过齐读第二段,了解到体育场不仅人多,而且风筝多。
5、一生读第三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勾出放风筝的动作,知道作者是通过这些动词来把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写具体的。
6、自由学习第四到六段。
7、展开想象,如果你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你会想到什么呢?
8、总结。
2008,北京!说课稿8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时,陈老师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学生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和学习成果。下面,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四部分:
一、教材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三、教法和学法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看图片,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学习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学具的)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陈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陈老师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大环节:
1、引题激趣
整节课,我们用去北京旅游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们对去旅游很感兴趣,就认真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课文
在初读课文前,陈老师先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如果在读课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字,你会怎么办?”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初读课文时,陈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景中,较好地完成熟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的要求设计的。)
在学习文段过程中,陈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她采用了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陈老师通过自制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读课文,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这是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这个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3、在实践活动中,首先,老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最后说感受、说变化。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
4、在课外活动中,陈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以及把收集的资料向小伙伴说说。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 ( 爱 ) 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2008,北京!说课稿9
一、 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将上节课积累的四字词语再现,通过指名读、齐读,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说听后感受引出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品读下文。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1、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观察,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2、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那立交桥、草坪、鲜花和车辆能否也用上“又……又……”来夸夸他们呢?
(四)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五)、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再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四、说教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点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2008,北京!说课稿10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一、 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
1,巩固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掌握词语; 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三、说教程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指名读第一段后问:读后知道了什么?强调“美丽”一词读重音,齐读。
3、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导朗读好:“又庄严、又美丽”,“又“字读重一点。通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接下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让学生体验北京的美读后再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再读第五自然段,并要用一种爱北京的'语气来读。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对一些重点的词讲的不够到位,例如:“矗立、庄严、宽阔、绿树成阴、川流不息、高楼大厦”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让学生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2008,北京!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2008,北京!》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我国申奥成功的喜讯传到时,北京人民欣喜若狂,聚集到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的欢乐场面。全文读后使人心潮澎湃,情绪激昂,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奥运精神的佳篇。
2、分析学生: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不能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为此,还需在课前通过收集奥运资料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奥运会有比较多的了解。以期教学本课时在知识,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比喻句的用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在朗读中感受申奥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达到弘扬奥运精神的目的。
3、教学重难点: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奥运了解较少,单单从指导朗读上让学生体会申奥成功时的群情激动比较困难。为此,我通过让学生收集奥运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言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以读促讲
语文学习重在朗读感悟。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是我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轮读、男生读、女生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感情。
2、转换角色法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生动程度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朗读中我采用了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如:师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学生与学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学生与学习内容中角色的转换。这些方法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对生活的认知经验,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4、鼓励评价法
评价往往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但教师也不能盲目的、简单的给予评价,所以我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个性化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这样,学生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尤其是给学生提朗读要求时,我先要求学生能读正确,再要求他们读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直至会背诵课文。在展示奥运资料时,我让学生采取互动的学习形式——互相交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学会表达。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最高境界。
四、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是我这节课主要的设计理念,这是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我把朗读贯穿于全课中,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五、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通过倾听,从别人的话语中了解信息,
同时作到补充时不重复。
2)抓重点词语体味、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学
习概括语言。
3)范读、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赛读、引读
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布置仿写比喻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使得教学内容新鲜。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了解奥运
2、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3、升华情感,开阔视野
4、内化知识,拓展延伸
(一)激趣导入,了解奥运。
1、上课伊始,我手拿五环旗问:谁认识这是什么旗?你还知道些什么?通过互相交流奥运信息,以及多媒体的适时补充,孩子们了解了奥运,并产生了对奥运的向往。这样,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实现了语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整合。
2、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了中国申奥的艰难历程。(中国申奥曾走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早在1908年我国就有人提出申奥的问题。1945年我们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奥要求,但没有实现。因为申奥不仅是体育的竞争,更是经济、科技、国力的竞争。而当时的中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不是别国的对手。1991年我们终于有实力能举办奥运时,却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仅以两票之差输给了悉尼,又一次与奥运擦肩而过。1999年我国再一次向奥委会递交了申奥报告,终于2001年7月13日晚22:11分,我们力排巴黎、多伦多、大阪、伊斯坦布尔这4座城市一举成功!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百年梦想,终成现实!)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主要有两个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举办奥运的意义即这是体现一个国家国力强盛和经济地位高低的标志。
(2)让学生了解中国申奥的曲折,从而为学习语文,体会人们群情激动做铺垫。
(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2008,北京!》是篇非常适合通过朗读来理解语言,体会情感的文章。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朗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感悟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说道:五座城市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伊斯坦布尔、但最后的胜利都属于我们中国。此时,作为中国人你是一种什么心情?由于学生在前面的教学中对奥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中国申奥的成功,孩子们自豪,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所以“中国赢了!中国赢了!”的宣告声响彻课堂。
2、在学习第三段时,我让学生抓住“北京沸腾了!”这一句子体会人们激动、狂喜的情感。并让学生找出天安门广场人多的词和句,然后紧扣“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许多人”和“欢乐的海洋”等词句指导朗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基调,我适时播放了人群沸腾的画面,并以《超越梦想》这首歌曲为学生配乐。在画面和音乐的双重感染下,学生读出了人多、场面大、气氛热烈的气势。同时我还让学生找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语句。并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复述内容。如“有的人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有的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有的人舞长龙;有的人敲锣鼓。这一练说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熟悉语言,为背诵做准备。在学习本段时我还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对修辞手法的领悟。如“沸腾”一词我先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看水开的样子:热气升腾,上下翻滚。再让他们看人们欣喜万分、奔走相告、振臂欢呼的画面。从而把二者联系起来,达到理解的目的。这一段还出现了两个比喻句“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本喻体的相似之处,从而感受到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法生动形象之妙处。
这段学完之后,我还把这种热烈、喜庆的场面描写转化成词语。如人流涌动、旗帜飞扬、礼花缤纷、锣鼓喧天……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
3、在教学第四段时,我先让学生想一想,此时此刻是指什么样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千言万语”。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孩子们把申奥成功的喜悦也推向了极至。整个课堂情感飞扬,满腔激情喷涌而出。最后我们师生共同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2008,北京!带着我们对奥运的向往、对奥运的期盼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
(三)升华情感,拓宽视野
本环节我通过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了北京奥运会的口号、会徽,奥运吉祥物——福娃,部分奥运场馆图,北京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所做的努力,以及2008年奥运会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目的是让学生明白2008年的奥运会是世界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中国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北京申办奥运会后,已经成为一个繁华、时尚,更具现代魅力的大都市。
(四)内化知识、拓展延伸
学文之后,我让学生做了排序和仿写比喻句两个小练习。目的是积累知识,并达到内化和再创造的效果。同时我还在课件上出示了许多奥运名将夺金的镜头,让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奥运冠军夺金背后刻苦磨练、成长的故事,从而达到弘扬奥运精神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浓缩。所以我在设计板书上力求简洁,突显文章的重点。同时又符合了儿童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为他们背诵文章奠定了基础。
2008,北京!
1908
1945欢呼着、跳跃着、抛向
1991 100年“沸腾”举着、飞奔着
1999舞、敲
2008
七、整合点诊断及解决方法:
《2008,北京!》这一课讲述的是申奥成功后,北京人民欣喜若狂热烈庆祝的欢乐场景。这对于不了解奥运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把握这一课的感情基调成了学习文章最为突出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奥运会会旗、奥运格言、名言、奥运会的由来等一系列有关奥运的知识,拉近了学生与奥运的距离。为学习课文,体会文中人们群情激动做准备。尤其是理解“沸腾”一词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把水开,热气升腾,与热闹非凡的场面联系起来。再就是拓展延伸那部分没有多媒体课件,学生很难直观的看到那些新建的奥运场馆,以及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化,那我们的课堂必将变得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2008,北京!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本课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1、 利用图片展示法,来引导学生对难度较大的词语的理解,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
2、 运用阅读赏析法,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和句子,并进行交流展示,有重点的来阅读赏鉴。
3、 通过层次背诵法,让学生自由读——看图读——填空试背——背诵,降低难度,以便好的掌握课文。
教学目标: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辉煌”两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犹如”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指导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设为:结合课文重点语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3、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4、回顾整理、尝试背诵。
5、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北京的课文,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北京的风光。我们就来学习第14 课《北京亮起来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3、听教师读一下《北京亮起来了》和同学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对亮应该重读,下面让我们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识记字词
1、接着进入我的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识记字词。配乐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让我们来进入识字大闯关,看看谁是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第一关:请你读出带有拼音的词语。这里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烁”“绚”“幢”的读音。
3、同学们第一关这么轻松的闯过,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4、下面进入第三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这里我会引导学生说出用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等这些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如“幕”字:老师这里有一个字谜,你能猜出他是什么字吗?“太阳落在草丛中一块大布遮起来”。就是“幕”字。
5、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后,指导学生学写生字“辉”、“煌”
(1)、出示本节课要求写的生字,让孩子们孩子们仔细观察:“辉煌”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容易写错? “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书空这两个字。
(2)、老师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
三、接下来进入第三环节: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齐读)同学们本段中哪个词语能概括出北京夜晚的特点?板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导读好“整个”。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北京哪几个地方的夜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二)学习第二自然:长安街附近。
到了北京,大家最想去哪里游览?——天安门。
好,那我们就到天安门附近的长安街去看看。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长安街美丽的景色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长安街夜景的词语。同学们找的真准确。(点课件)
5、看:这是夜晚中的天安门城楼。他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华丽、光彩夺目。(课件出示)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出来吧。
6、再来看看广场四周,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 在彩灯的勾画下显出他们雄伟的轮廓。同学们:什么是勾画,瞧,这样用线条描画出物体的轮廓这就是勾画。高大建筑物的轮廓在彩灯的勾画下显得更加雄伟让我们以欣赏的语气读出来吧!师范读。
根据学生回答,知道这段讲解了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周围的夜景,结合图片有重点的讲解“川流不息”“金碧辉煌”、“华灯高照”、“勾画”等词语的含义,利用多种方式朗读词语和词语所在句子,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最后各个句子合成一段,再来美美地读,并利用重点词语填空的方式来引背,直至能够全段背诵。
7、小结“同学们长安街亮起来了,整个长安街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大声读出这一段吧(课件出示)
(三)学习三到五自然段。
读3—5自然段。选出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好好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里。请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与大家分享:我最喜欢 ,那里有 。根据学生交流,分别点出以下重点。
1。 第三自然段,道路上。
(1)喜欢这里的同学齐读
(2)”犹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犹如“说句话吗?
(3)图片展示”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4)齐读。
2。 第四自然段,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图片展示”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2)师:(出示图片)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50年代这里充满了杂七杂八的小摊小贩。现在经过改造和整治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
(3)出示图片引背,那里有……有……还有……变成了——”不夜城“。
3。 第五自然段:故宫。
(1)点出”她“,拟人,作者对故宫的热爱。
(2)文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古老“和”年轻“,怎么理解?
(3)创设情境:当夜晚来临了,经历了一天风尘洗礼的故宫此刻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灯儿一盏盏地亮了,快看,此刻的她简直就象水晶宫了——齐读
4。 第六自然段,总结。
(回顾板书)我们游览了长安街附近、道路上、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和故宫的夜景,见证了北京的确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最后我们不禁要感叹——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第三个环节:课后积累
作者怎么把北京城写得这么美呢?是因为他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比如说: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川流不息 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 光彩夺目 焕然一新 绚丽多彩
银光闪闪(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
(意图: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落实了教学目标3。)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针对第三个环节孩子们积累的优美词语,如果孩子们能用这些词写我们的开发区就更棒了,出示课件,采用填空式补充帮助孩子写**的美景。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总结: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他在迎接着每一个晨曦,流动中的魅力充满着朝气,北京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迎接着五湖四海的宾客,让我们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辉煌。播放背景音乐:北京欢迎你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灯的海洋 环形路 明亮
光的世界 商业街 辉煌
故宫
2008,北京!说课稿13
【教学目标】
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流露的情感。
2、学习作者用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叙事抒情的手法。
【教学重点】
1、对文章深层思想的理解,概括整体内容要点。
2、理清作者思路,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具体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情感。
2、在初步了解文化这一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把握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设想】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感性理解基础上的理性思考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今天我们所学课文涉及到的是一种相对古老的建筑--胡同。《胡同文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在文坛寂寞了四十年之久的作家——汪曾祺给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文。今天让我们慢慢品读课文,就象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去感受它内在的文化气息吧!
二、解题
读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说题目告诉了你些什么内容?
明确:
(1)胡同:巷;小街道 (点出了写作对象) 北京胡同多——“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
(2)文化: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③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中“文化”的含义 *现在这社会,没文化是不行的。 *北京大学有很浓的文化氛围。
三、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课文的作者汪曾祺先生。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乡村风俗小说。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 《胡同文化》是一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这是一篇古朴清雅、意味深长的文化随笔,充分显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四、研读课文
1、探索思路与结构
明确: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先谈北京的胡同,再谈北京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的衰落。因此可以把这篇文章分成三大块,第1~5自然段为一层,第6~12自然段为一层,第13~15段为一层。
2、讲析课文第1、2、3、4、5自然段
(1)提问:第1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第1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起总起的作用。概述大街、胡同所形成的方正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
(2)提问:2、3、4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胡同的特点? 明确:介绍胡同——取名 ——宽窄、数量 ——环境(位置、声响)
(3)第2自然段交代胡同取名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明确:取名--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有的胡同取名未知取义。
(4)胡同的环境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离闹市近,生活方便,环境安静
(5)提问:第5自然段的段意,可不可以用“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来概括呢?为什么?那么,用哪一句话来概括更为准确呢? 明确:第5自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胡同”过渡到“胡同文化”。因此,用“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这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兼顾两个方面,显得全面、准确。
(6)提问:作者为什么说“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明确:因为胡同这一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北京市民的心态,成为市民文化的存在空间和载体,它给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打上了时代的文化的烙印,因些,“北京市民文化就是胡同文化”。
3、分析第6~12自然段
胡同,蕴育了独特的胡同文化。现在,让我们来听课文录音,随着著名播音员那字正腔圆的京味朗读,进一步探寻胡同文化的精义
(1)在这个部分中,哪四个词语可以概括胡同文化的主要特点?又有哪些词句具体说明这四个特点? 封闭——安土重迁、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各人自扫门前雪” 满足——易于满足,物质要求不高 旁观——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请同学来读这里最具京味的语段,要品出“胡同文化”特有的滋味来。 A.“北京人易于满足……虾米皮熬白菜,嘿!” B.“这二位同声说……真有你的!”
(2)提问:“虾米皮熬白菜,嘿!”这句话,表现了北京市民怎样的心态? 明确:一个“嘿”字,使读者如见其色、如闻其香、如尝其味。极其形象地刻画出北京市民享受虾米熬白菜这种美食时那种无限向往、无限满足神态,表现了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心态。
(3)提问:“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一句,概括了北京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明确:对别人无可奈何,只有自我安慰,充分体现了北京人善于忍耐的性格。最后“真有你的!”是作者对北京人的这一性格进行评论的话,内涵丰富,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对这种态度是赞赏还是否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请你见仁见智吧!
4、分析第13~15自然段
(1)提问:胡同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呈现出怎样的景象?胡同文化又将何去何从呢? 明确:北京胡同在衰败、没落,因而毫无生气。胡同文化也必将随着胡同的消失而逐渐消亡。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这些描写,渲染怎样的一种气氛? 明确:尽情渲染胡同衰败、没落后的凄惨景象,引起人们的伤感怀旧之情。
(3)提问:最后一句“再见吧,胡同”,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的北京胡同,将要离我们而去了。告别之际,作者的情感相当复杂:有对胡同往日辉煌的怀念,有对胡同衰败的无可奈何,有对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伤感,有对冲击胡同文化的商品经济大潮不可抗拒之势的赞叹,有对胡同及胡同文化将归入虾蟆陵、乌衣巷之列的怅惘低徊……
5、小结:作者把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的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亮点探究
1.文章首段末句: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问:这种方正对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学习:(1)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①居住方式:胡同、四合院,“独门独院”,“安土重迁”。 ②饮食条件:窝头,大腌萝卜,小酱萝卜,臭豆腐,大白菜。 ③处世方式:讲究“处街坊”,“随”一点“份子”。更多时候,则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人霜。”
(2)对思想意识的影响。 ①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有棒子面,就知足了,就行了。 ②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当了一辈子的顺民”。 ③方位意识极强,等级观念极强。
2.大白菜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探究学习:(1)惟我独尊。“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方正”的都城布局,突出了皇权的独尊地位。这种“独尊”的思想意识也深刻地烙在久居都城的百姓心中。以为国都就与别处不同,国都就比别处尊贵,就连京城的狗也与众不同,无比尊贵。过去,上海人就瞧不起外地人,一律称之为“乡下人”,便是明证。遗撼的是,至今,我们还把全国的大小城市分为各种各样的等级。
(2)保守。这是与“惟我独尊”相关联的。以为什么都比别处优越,自我感觉良好,也就将人家真正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拒之门外,思想上趋于保守。汪曾祺先生在《五味》一文中说:“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道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大白菜主义也即大白菜文化,之所以要被打倒,就在于他的保守和惟我独尊。看来,随着国际化潮流的到来,北京人自己也会从这种保守、独尊的封闭形态中走出来。北京人在口味上的开放,便能说明。
3.为什么要从“吃”的角度来说明北京人的易于满足?
探究学习:在“衣食住行”中,“吃”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过去温饱问题尚不能解决的情况下。“民以食为天”,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吃食的追求恐怕是无与伦比的。菜系之多,名目之繁,口味之杂,都是任何一个民族无法比拟的。就日常生活而言,一个人对于吃食、口味的态度,便可看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所以,作者选取极平常的吃食,便反映了人们的内心的思想意识、生活态度。信手拈来,意味无穷。
4.对“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探究学习:此句写尽了北京市民的心态。之所以穷能忍着,是因为靠忍,才可以虽穷而仍能面对皇权的威严,才可以虽穷而仍可以鄙视皇权的盛衰。之所以富要耐着,是因为看惯了巨富豪商的朝盛夕衰,所以身处富中,才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不惊不乍。之所以睡不着眯着,是因为睡不着乃是心为外界所动,而眯着,才能养成看惯风云变幻的大气,靠着这种大气,天子脚下的小民、草民才维持了自尊。
5.对“北京人,真有你的”该如何理解?
探究学习:“北京人,真有你的”真有你的什么呢?是真有你的应付各种情况、各种局面的办法。对此,汪曾棋先生在《跑警报》中说:“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这种“不在乎”,便是凡事不必太认真,不必太放在心上。别急,别烦,别躁,悠着点。“车到山前必有路”,没什么事过不去。也就是说,心胸放宽些,用郑板桥的话来说,就是“难得糊涂”。为什么要“不在乎”?根本的原因在于世事难料,风云难测。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们不可太在意于眼前的利益得失,须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了这种“不在乎”的精神,什么事都能从容应对,从中透露出一种“忍”劲儿。 “北京人,真有你的!”言有尽,意无穷。赞许、褒奖之情溢于言表。
二、品味语言
读完这篇文化式散文,我们仿佛喝下了一碗风味独特的北京大碗茶,让人神清气爽,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提问:课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色?请举例分析。 明确:“虾米熬白菜,嘿!” “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语言特点:朴实、雅致,自成风格,富有表现力。
三、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语言形式,写一组自己熟悉的景物,表达一种鲜明的情感。
例:院落毗连,炊烟袅袅,引车卖浆,熙来攘往。 小街横贯,深巷悠悠,窗明几净,老树参天。 四、课外延伸: 请任选一种文化形式(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在周记上写一篇文章。
2008,北京!说课稿14
语文学科的特点: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一直认为,言由心生,语文课的目的应该是带领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继而感受生命的魅力。
带着这种感悟,我设计了《老北京的春节》一课。本课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十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过年”。旨在让孩子感受过年的喜庆,感受春节文化的魅力。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这些阅读方法阅读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已经开始能够通过分析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堂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小组间有效合作交流,探究评价,多层次地思读。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体现。
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已经完成了字词的学习,理解了重点字词的含义,理清了课文的脉络。第二课时则重点在于通过品词析句来感悟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这节课分为三个大环节。
一、品词析句,感受春节。
课堂上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圈画的喜欢的句子,互相交流读句的感受,可以抓重点词语去分析也可整句感受。学生在交流时紧紧抓住“我喜欢的句子是…”“我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我认为这个词语说明了…”小组交流结束后全班交流。通过生与生的交流,老师的适当参与和点拨,升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最终提升孩子感受文本的能力。
二、段落教学,练读练写。
被称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段落教学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的重头戏。其含义为:在整体理解课文文意的前提下,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切入到课文的精彩段落中去,或进行精段的品读教学,或进行段式的仿写教学。在学习第四自然段这个环节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 、通过朗读感受除夕的热闹,层层剥茧,感受中心。 2 、在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心句”在一个段落中间的作用。在读中悟,从读中学,一切显得水到渠成。
三、句式学用,求美务实。
这个环节其实在上一环节的铺垫之下,进行推进,实现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学生从读到说,从说到看,从看到议,从议到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围绕中心句仿写的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能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又积累了美好的语言,所谓既求美,又务实。
当然,无论是交流环节还是展示环节,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有限,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字的品味会缺乏深度,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也就是需要老师的评价要准确,要能起到提升孩子所想、所言。
最后我想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我。这节课,学生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大胆尝试,只出现孩子的感受,其实孩子的感受也是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个简单介绍,也是帮助我完成教学设计的一个理念的支撑。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2008,北京!说课稿15
说教材:
说课内容:
浙教版七年级《北京故宫》
教材简析:
本课是欣赏课,包括故宫博物院建筑特点的欣赏和故宫藏画作品的欣赏,以后者为重。篇首是故宫博物院建筑,其次编排的是三幅经典名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和风俗画,另外是文物藏品,如玉器、漆器等欣赏。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
(1) 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山水画的透视学、色彩学,主要人物造型、服饰、性格特征描绘等,这会迫使学生更深入地阅读、理解文学作品、史学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作品。
(2)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当然也包括美术学习。本课从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利用直观教学,如用录像、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作品,以奇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热闹非凡的场景,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在讲解时调动手法,创造问题情境,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如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欣赏美术作品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绘画的区别,古今绘画技法的演化,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地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藏品的艺术特色,认识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体会古典绘画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 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师)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录像机或多媒体设备、故宫藏品资料、《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
(1) 录像放映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故宫的建筑历史、特点及功用,说明故宫在明清时期作为皇宫,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被作为国家博物院,保存着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 深入教学。
(1)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让学生欣赏作品《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画中的重要作品,设色光彩鲜亮。教师讲解北宋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提示学生思考:北宋青绿山水与现代重彩山水有何区别?
(2) 作品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将图中的五个局部分别放大,供学生更清楚地观察韩熙载本人的不同神情。提示学生思考:韩熙载与众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及意义。
(3) 作品赏析《清明上河图》。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按照画面顺序从左至右,犹如沿途观赏一般,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提示学生联想:自己在家乡的庙会、集市是否观察过类似场面?
教师讲解:《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民间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教师对故宫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等文物作简要介绍。
(5) 课堂小结:
(6) 在上面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7) 这样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学、练结合,发现学习和美育相融,是美术大纲教学的要求。
五、说板书: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配合,将范图、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和谐一致。
【2008,北京!说课稿】相关文章:
2008北京小学作文03-05
2008北京奥运小学作文01-11
《北京》说课稿01-08
《北京》说课稿06-18
北京说课稿11-07
《北京》说课稿15篇11-25
《2008,北京》第一课时教案03-03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稿12-03
北京亮起来了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