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选课文,诚信孝敬父母贯穿始终,寓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于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画家戴高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戴嵩身为著名画家,面对一个牧童的指正,其他人感到是一声炸雷,而戴嵩却从善如流,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挚地向牧童道谢,虚心之美德令人感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文以人入胜的情节和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渗透了谦虚,实事求是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人文理念,是一篇有益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好课例。
二、说学情
本课教学的活动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表现欲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其中也有少数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合作学习中往往充当听众,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及时加以引导,使之全面、有效地学习的全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诚恳虚心和牧童敢于向权威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2、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五、具体教学设计
1、 课前导入
在执教本课第一课时时已经落实好本课生字词的认读、书写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这几个目标,而本课要认的二类字及要求会写的生字较多,因此考虑用复习生字词这一实用的教学手段导入第二课时。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一开始,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画家戴嵩”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与文本的对话,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整节课在“以读促悟”的教学手段组织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生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合作表演、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等多元化朗读方式,引导他们在读、说、评、演中进行充分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师生、生生、文本与生之间进行互相融合,进一步体会戴嵩的谦虚和牧童的敢于提意见的美好品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3、 注重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汉语言文字的兴趣。
在本课中,我注重训练学习 “一……就……”、“一会儿……一会儿……”两个跟“一”有关的句式。如果单独地将文中的句式抽离出文本,可能会出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偶尔“出轨”,或是引发学生出现对汉语言文字的枯燥感,因此在学习这两个句式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两个句式放在一起,归纳出汉字中“一”的文字魅力。具体操作如下:师:“在数学‘1’在10位数字中代表的是最小,而汉语言文字中的‘一’可棒了,它在跟其他词语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意义可丰富了,不信请看。”(出示两个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另一句去掉了“一……就……”)结合朗读、对比两个句子,让学生在感悟“一……就……”这个句式的用法和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画家戴嵩的著名及激发对汉字的喜爱之情。(指导“一会儿……一会儿……”这个句式,方法同上。)
(在指导“一……就……”这个句式时,我将对这个句式的运用放在了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发现原本已经创设得很好的情景稍稍出现了“开裂”,鲍老师指出,对句式的训练一般不放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除非是个别,如我课堂上理解“和蔼”时,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和蔼的人这一处地方,能紧密结合文本,又能通过运用词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一种情况。因此对句式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应用要小心谨慎。
在上台指出国画里运用那两个词的地方里,学生的兴致很高,一个个争着上台。我及时利用了这一契机,大大赞扬了学生们的细心观察及对国画的“欣赏”水平,氛围融洽。可由于学生在平日里养成了过于爱表现的习惯,这里
面生出了一点点“小插曲”,个别生停留在对画的观察中,表现出对画的课外知识急于表达的`情况,此时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能表扬学生课外知识的丰富,而继续进入下一学习环节。)
4、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乐趣的兴趣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本课中,我充分利用本课蕴含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意义,创设具有熏陶感染作用的情景,结合“以读促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由于本课的核心是要体会画家的诚恳虚心,牧童的大胆率真这两种美好品质,因此在本课的开始,我大力渲染了画家的知名度及画画的高超技巧,然后通过自读、分角色合作朗读等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对文中重点词语、句子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强调,配合上表情、动作,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自然完成。
(朗读是阅读课中的重点之重,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能很好地完成。在本环节中,学生对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一学习方式绕有兴趣,这跟教师在平时注重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有关。)
5、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
结合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本课中我力求大力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具体体如下:
①首先,我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景:“画家戴嵩如此出名,有一天他的好友请他画画,他画了一幅《斗牛图》,假如当时你是一名观众,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引出了商人、教书先生的话,在分角色朗读、表演他们的角色后,我又引问:“当时的观众还有什么人呢?同桌之间互相演演。”
②在教到牧童出场指出画家画错了后,我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想像:“人们的反应怎样?”(“大家一下子都呆住了。”生回答道。)“那人们此时会想什么呢?”(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人们的表情,去发现自己的独特体会。)接下来我现场模仿采访,采访了一些“观众”,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想所思,进行创造。
③通过对牧童提出意见的质疑,“牧童的话对吗?为什么他能让人们信服呢?”让学生思考牧童的话,引导学生体会牧童的善于观察,这进一步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文本的人文含量,拓宽了文本人文资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在充分的朗读感悟基础上进行有层次性的问题诱导,要特别注重问题的精简、问题之间的衔接,阶梯式的层层诱导,逐步加深对文本的思考和体会。课标指出只有在“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基础上的朗读才是真正有效的朗读,也只有这样的朗读才能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能力始终是贯穿在有效、充分的朗读基础上的。)
6、力求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大语文”教育观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元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领域的开放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这节课中,我在课前搜集戴嵩的有关的资料,课后引导学生搜集学习古代名人或现代画家齐白石、李苦禅、徐悲鸿等有关资料、故事,将课堂与课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戴嵩最后完成的“斗牛图”,加深学生的体会;此外,我还把名家名画欣赏引到课堂,打破学科的独立封闭的状态,融文本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体现学习领域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语文教学是师生的共同创造的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作品,是师生享受心灵和精神自由、愉悦的过程。如何打造语文和谐又具生命力的开放性课堂,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希望通过这两次的课堂实践,能求得一些真知灼见,有效地提高自我语文教育教学 水平。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叙述: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刚才我们之间互相谈话、互相问好,就是在使用语言交流。(板书:语言)可是,语言并非只是人类的专利。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师叙述:大自然还有许多有趣的语言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这奇趣无穷的大自然,仔细聆听一下它的语言。
[本环节以“语言”为切入口,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语言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工具。大自然也有语言?它的语言怎样?我们能读懂吗?带着这些疑问,让孩子去学习,去发现。]
二、品味诗句,合作研读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找出诗中几种大自然的语言,标画出来。
[在学生阅读诗歌时让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大自然语言的句子,注意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诗中发现的大自然的语言,并把它们填进表格里,并组织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相机出示课件表格,相机结合资料理解“三叶虫”。
[在这里通过读书理解文章内容是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学习诗歌内容时,引导学生用表格法来帮助学习总结。并鼓励学生能将这种表格学习法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上。这样既结合语文天地里的“金钥匙”的要求加强学生概括能力的练习,又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法可依”。]
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一个词形容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指导理解积累“妙不可言”一词。
[此处的设计注意培养学生积累运用好词佳句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4、品读揣摩,体会情感。
(1)指名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小节,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文字美。指导朗读这一节的诗句。
[语文教学应立足文本,所以此处我们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在说出自己喜欢该小节的原因时,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文字语言美。]
(2)自选最喜欢的一个小节,说出自己喜欢它的理由,再想想要怎么读好这个小节,最后自己放声朗读出来吧。
本环节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在朗读指导中体会大自然语言的神奇,并借助插图、课件适当渗透文中的修辞手法。
(3)师生引读全诗,引导学生边读边注意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
[学编诗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化难为易呢?教学时设计了两处铺垫,此环节是第一处,旨在让学生去找找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发现时的兴奋心情,并在师生引读诗歌时让学生边读边注意最喜欢的那个小节中感兴趣的`词语、句子,为仿写作好铺垫。]
三、知识拓展,练编诗歌
1、让学生借助资料卡,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这个环节是指导学生学编诗歌的第二处铺垫,旨在让学生交流所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在创编诗歌时言之有物。这样指导仿编诗歌也就水到渠成了。]
2、选择一种你查找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诗歌编一小节。
3、学生交流汇报点评。
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发现只有爱学习、勤于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鼓励学生继续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2.布置作业
(1)继续把诗中好词佳句抄到积累卡,再把积累卡夹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
(3)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语言”?继续仿照诗歌写一段。
[本课教学力求能充分体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以读代讲、谈话讲解、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读与悟、想与说、课内与课外、科学知识与诗中文字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歌谣,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多种识字能力。依据教材侧重点和独特的语言编排形式;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将三维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说教学重难点:
识字、能准确读格书写三个生字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能正确读好课文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将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定位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背诵《三字经》,为学生感受本课语言形式做好铺垫。
2、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学生猜字——州,初步了解“州”的演变过程,相机指导书写。
(2)(出示中国地图)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对,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还有其它名字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初读课文:
师范读,要求眼随耳动、听准字音、感受新三字经的节奏美。
4、集中识字:
学生借用拼音认读本课词语,词中认字。分类识字,利用查字典或工具书来清楚自己不明的部首,既是对学法的引导,又是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组词、生自由交流识字方法、猜字游戏、字卡变变变这一环节,通过生字识记方法的多样和复现,加强记忆。
5、再读课文:
四个小组比赛读,生评价。男女对读课文,师评价。
整个识字部分概括起来,就是在文中初识、整体识记,再在词中加深记忆,然后单独强化理解明晰,最后让字回到文中,突破读好、读正确课文这一难点。
6、指导书写:
注重训练学生的读格和观察能力,写好撇和捺。
7、游戏认字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情绪得以舒缓,学起来更轻松。
8、作业:
在本子上规范书写“州、齐、奋”,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说板书:
课题中相机指导书写“州”,并对学生归类的生字方法进行板书,继续培养他们观察、归类、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4
一、说教材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写的。文章描写了一只小昆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变化过程,从而告诉人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课文从一开始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小毛虫的貌不惊人及行动的迟缓;到小毛虫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而是尽心竭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一节作者用欣喜的笔调写了小毛虫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二、说学生
本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很强,可能是由于女孩多的缘故,
三、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还强调了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贯穿于教材的各个部分,也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课后练习中有“说一说”及“听说活动”,都集中反应了启发学生想像的教材编写意图。作为课堂教学设计者,“启发想像,在表达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积累”,明确这一目标,强化这一意识,是正确把握新教材教学目标,也是积极探索、实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
教学设计说明:
《小毛虫》是二期课改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课。根据教材要求,二年级(下)的教学重心应完成从识字向阅读的过渡。本单元阅读的主目标是读短文理解词句,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理解有关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在教学本课时,学习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上,学习边读、边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
课文1、2节通过对比学习加深词句理解。如,通过图片、音乐的渲染帮助学生理解“欢歌曼舞”的意思、,以欢快、轻松的朗读体会“各种昆虫”美好生活。通过对描写小毛虫句子的反复朗读,边读边思:小毛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这时,学生内心的感受就会自然体现在低沉、缓慢的朗读中。
课文3、4、5节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文章“道”之所在,也是学生体会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根据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通过听、记、说、二次出现等方法对文章深刻含义有所感悟。
教学反思:
《小毛虫》是意大利的艺术家达芬奇为小朋友写的寓言故事。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惟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为。
教学过程共设立了六个教学活动板块,通过课件的演示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使用得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板块:
第一活动板快:媒体的视听欣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欲望。他们仿佛听到了昆虫们轻快的歌声,看到了昆虫们优美的舞姿,仿佛同样感受到了昆虫们的快乐和喜悦。听,他们的朗读是那样富有节奏。瞧,他们脸上的神情是那样欢快。他们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轻歌曼舞”的意思,这还要归公于课件制作的精美,不仅吸引了同学的耳朵,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
第三活动板块:成功地通过读句子,看录象,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通过集体观看小毛虫的“挪动”,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挪动”。在此基础让学生们联系课文说出小毛虫的笨拙。它的“笨拙”就表现在它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向前的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一点儿也不灵活。学生在朗读中用他们的语音语调读出了毛虫的“笨拙”。
第五教学活动板块中的“练一练”学件为孩子带去更多的色彩和图案,逼真的画面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展开想象,把句子补充得更完整,更优美。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理解、感受文字的优美,加速教学的进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5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中一首优美的叙事诗。《雨后》是一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活泼又清新。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作者怀着一颗童心,把孩子们的天真、活泼、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作者观察的细腻,表达的准确。课文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借助书上的拼音初读课文时,大多数已经能做到正确、通顺。学生通过前一段识字学习训练,已经掌握了几种记忆字型的方法,因此本课中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大都可以自学完成。学习课文时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说目标
教学要求:
1 认识10个生字和8个认读字。
2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说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欢乐,感受生活的美好。四、说准备
学生:课前回家翻看旧照片寻找雨天。
回忆下雨的时候遇见过什么有趣的事?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冰心资料
五、说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1、炎热的夏天,就像魔术师一样,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下起了暴雨。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冲出了家门,此时此刻你会做些什么呢?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 广场 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个导入环节,是想为了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既让学生重温了玩耍时的情景,又激活了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2、在学生说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2、小组齐读认读字。
3、将字词带回课文,同桌互相再读一读,纠正字音。边读边思考冰心奶奶写了雨后的哪儿?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细读体验,深入领悟
1、学生默读课文,再指名说说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划出你所喜欢的那一节诗歌,再大声朗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节吗?对于这节,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质疑,解疑。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诗中出现的人物,学生通过读不难找出答案,但是关于“哥哥”和“妹妹”让我们喜欢的原由,学生的观点看法肯定各不相同。
2、细读各小节
雨后的广场好像欢乐的海洋,指名读各小段,其它同学画一画你从那些语句感受到快乐了。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读一读
l 雨后的广场什么样呢?
l 赤脚是什么意思?
l 出示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读句子。
填空: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 一样。
(小鸟、小鱼)
读出你快乐的感受.
(2)出示句子:“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使劲 高 看出很开心
踩字让学生做动作
(3)出示句子:“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如果是你摔了这么一跤,你会怎么说?
出示:我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
让我们再替小哥哥想一想,当时他嘴里说着“糟糕”,可是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心里却在想:“ ”。
师:有点不理解,摔倒了为什么还兴奋、骄傲。让学生再次体会快乐。
男生边做动作边齐读2、3小节。
(4) 小妹妹在跑的时候,有几个动作写得特别传神,仔细在文中找,你发现了吗?
在学生找出动词以后,请同桌两个同学一个人旁白一个人表演小妹妹,学生自由表演完以后,教师请一位学生演一演小妹妹,教师相机采访小妹妹:小妹妹,你一边跑一边在想什么呀?学生肯定会回答:我也想痛痛快快地摔一跤。这时,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小妹妹为什么也想摔一跤呢? 女生齐读第4小节。
【设计意图】我主要是想通过小组表演,同桌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如果当时你也在这个汪洋一片的广场上,你会像谁一样?
自己读一个角色,一边读一边表演。
学生活动: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四、总结全文,背诵全文
1、现在咱们把课文连起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谁最能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2、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五、拓展思维:
小朋友们在雨后玩得这么开心,享受着雨后的快乐,那你还知道谁也在享受着雨后的快乐呢?(农民伯伯、花草树木)
六、课外实践作业(选择你喜欢的任务完成)
1、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画冰心老人这首诗歌中所讲的哥哥和妹妹的故事,也可以画画在校园里,你和同学们雨后玩水的故事。
3、写一写雨后你和同学们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26 雨 后
一群孩子 快乐
小哥哥 (兴奋 骄傲 可爱 滑稽 爱护妹妹……)
小妹妹 (可爱 害羞……)
七、说教学效果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雨后》时,我从生活入手,唤起了学生情感的体验;而学生那种欣喜、兴奋、愉悦的情感,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联系切身的生活体验,感受到了那份快乐,把快乐带入了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绪(学会关心他人),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再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附:
骄傲---本课指自豪、感到光荣。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6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总目标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为: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会正确书写“艺、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初步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2、“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画风》一课的导入可采用猜谜的方法“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兴致勃勃地猜出谜底是:风。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猜谜导入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风看不见,摸不着,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却是《画风》。(板书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指名质疑。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5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汇报朗读,评评小组内的“小播音员”。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11课,属于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这里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更是惹人喜爱,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结束全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读之不仅让人对葡萄沟心生向往,更对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充满了喜爱之情!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孩子已经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学生上课注意力还很难完全集中,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孩子在读、说、思中提升自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以及本单元的主题————爱祖国,爱家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能与能力:认识并会写本课份、坡、客等8个字个生字,理解“茂密、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文,增强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民族团结的正确认识。
五、说学法教法
1、阅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最直接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示范读、学生领读、齐读等多种读法让学生领会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走进葡萄沟
兴趣是的老师,在上课之初,我将采用问题导入法,问学生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在孩子们畅所欲言后,老师巧妙过渡: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看你通过看图片能不能猜出这是哪里?是哪个民族?(多媒体出示)板书课题,指导“葡萄”的读音,再写沟字,指导区分葡萄和葡萄沟的不同。
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走进葡萄沟,看看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习字:学习字词,感受葡萄沟
1、学习:份、坡、梯、客、收、城、市、利。字的读法、写法(包括笔顺)以及组词造句和运用。
2、认识:沟、产、梨、种、搭、棚、淡、够、好、收、城、市、留、钉、利、分、味。等字。
3、区分:多音字
好地方干活分开钉子
好客葡萄干水分钉着
(三)学文:细读课文,欣赏葡萄沟。
学生在读准了生字字音后,就扫清了读文的障碍,此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交流则水到渠成。而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不仅是对葡萄沟的赞美,更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从这句话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读、思、悟、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与文本进行融合,真正做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安排学生浏览课文,找到这篇课文的点睛之笔。对孩子来说,这非常容易。
此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读、划、思、交流,对这个问题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看法,此时,顺学而导,引领孩子依次走进第一、第二、第三自然段,并用“因为......,所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作为总结,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无非就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引领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哪个月份有什么水果成熟呀?
人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吐鲁番葡萄沟瓜果的种类繁多。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葡萄沟以葡萄而闻名,那这里的葡萄种在哪里,长得怎么样呢?请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
在这段的学习中,我把读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积累词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但同时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孩子读的水平和层次。特别是第二句和第三句。
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学生理解“茂密”“凉棚”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在这个句子的鉴赏中,我采用了朗读、品味、换词的方法引导孩子体会葡萄的多、美,着重体会葡萄的颜色多样。接着出示图片,让孩子用学到的语言描述图片上的葡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做到了学以致用。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学生要有疑问老师才能解惑。在本段的学习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质疑上。读了这一段,你对哪些内容不不懂,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能解决就自己解决,不能解决老师帮助。实际上,学生不了解的就是“制作葡萄干”的过程、“阴房、样子像碉堡”这些距离我们表较远的事物,我采用了多媒体播放制作葡萄干的过程以及图示的方法帮助孩子解除困惑。
体会连词“有的……有的……”所表达的“多”的意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简要分析这就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总结:迁移延伸,走出葡萄沟。
葡萄沟多么美丽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回家以后把葡萄沟的美景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并收集家乡的风景、特产、人物等,介绍自己的家乡。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不在多而在精,我设计的板书不仅概括的课文内容而且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我教学的是第13课《美丽的公鸡》。教学这一单元,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培养识字能力。以朗读练习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能力目标: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学重点:初步懂得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老马的话
二、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我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自己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创造了一种形、生有机结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说学法
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引导学生运用听、说、读、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领悟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设计
1、以图激趣
教学伊始,出示一幅艳丽的画面(一只美丽骄傲的公鸡)
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图上画了一只怎样的公鸡?
②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图的?
③解释:“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意思。
小结:这只公鸡自以为很美丽,(板书:自美)整天得意洋洋地找别人比美,它找到哪些动物比美呢?(板书:比美)
2、图文对照,深入课文
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分组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
阿公鸡是怎样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鸟、蜜蜂、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②看投影片,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突出“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书)
③“冷冷地”是什么意思?
④啄木鸟、蜜蜂、青蛙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
⑤假如小朋友就是啄木鸟、蜜蜂、青蛙,公鸡这样看待你们,你们心里会怎样想?(启发学生想象,再次演示投影片)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笔画出老马说的'话)
(1)分角色读“公鸡”和“老马”的对话。(读出语气)
(2)看课件听老马的话,齐读。
(3)用老马的话来评一评谁美?(啄木鸟、蜜蜂、青蛙都能帮人们做事;公鸡外表美,但不能帮人们做事,行为不美)啄木鸟、蜜蜂、青蛙都能帮人们做什么事?老马呢?(板书:识美)
公鸡听了老马的话以后是怎样做的呢?
(1)看课件显示,此时的公鸡在干什么?现在的这只公鸡是一只真正的美丽的公鸡吗?(外表美,又能帮助人们做事)板书:真美
(2)你们愿意和它交个朋友吗?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想和它交朋友吗?
3、图外想象,培养求异思维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真美?
在《美丽的公鸡》教学中,我把阅读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融合起来,使学生一步步领会课文内容。
在整个教学中,我运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理解词、句、篇的意义。在重点教学第二小节,对结构相似的三、四节让学生通过表格填写和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风波。通过多种形式对中心句“美不美不光在外表,还要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进行朗读和生生间的讨论,突破了难点。
虽然教学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是因为这是一篇快乐读书屋的文章,所以还应该把生字教学内容完成,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进行完,我想是学生表演时耽误了时间,时间的合理安排,这是我们教师要把握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9
说教材:
现在我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应该说文言文寓言同古诗一样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经典。语言简练却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主要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小故事应该在学生心中深留印迹的是对什么事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要凭自己的劳动去生活。
说学情:
对于文言文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对于学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来问他们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学生不太清楚,所以作为文学经典的一种特殊体裁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尤其是学习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清楚。我觉得这一学法对学生的终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课前的调研很重要。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我将和学生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滥竽充数》为例,跟孩子们共同回忆什么是寓言,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学文言文寓言分几步走,怎么样读出韵味?这样也为学生学习《守株待兔》乃至今后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础。
说目标、重点、难点:
课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学什么要依纲扣本。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只是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与记诵。根据我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将完成三项目标:
1. 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尤其是“冀”“为”“颈”的读音。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 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培育一指导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做的,这一理解一运用恰恰是学生要做的。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要想让他们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把死板的文字激活,让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学生心中烂熟于心。也就是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由于守株待兔的现实价值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没有接触过,在运用上将是这节课的难点。
说教学流程:
为真正地让学生享受读文言文寓言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并对其产生阅读的兴趣,这节课将从以下几环节进行:
一、课前谈话亲近古文
之所以把这一环节展示出来,就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课前我激励孩子们跟文言文亲近、回忆读出韵味的方法都是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习新课奠定学法基石。
二、 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将出示所学的寓言插图,让他们猜成语,在师生共板课题后,追问“株”和课题的意思,对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了解。在询问作者后,与生交流有关韩非子的相关内容。短短几分钟,学生对作者和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
作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读出韵味。
三、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是阅读的基础。面对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顿是有一定难度的。就这篇课文来看,难读的句子有三处:一是:折颈而死的颈易读错。二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中的“耒、冀”的读音以及这句话的断句。三是:而身为宋国笑的为的读音。基于这样的猜测,在让学生读文前,我先对这三句话进行指导,强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处理的`重点,因为这句中不仅有两个生字,而且在断句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读对。
因此对这一句将做重点指导。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一切的指导均在平等对话中完成。对于这句我先找两名同学来读,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句应该这样读,相信学生能根据提示正确断句,在自由读、指名读中加强断句,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了就清楚了。接着学习两个生字。对于“耒”先让学生谈了解,然后我再出示图片配以讲解,并告诉他们现在耒已演变成了部首,在回忆带有耒部的字中感受这样的字与农具和耕种有关。在学“冀”字时,在与“翼”区分后,从字理上
帮助学生区分二字,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两个字印象深了,还对字的来历产生兴趣。我们的汉字是很丰富的,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语文课的一大任务。我们的语文课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信对字来历的理解将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断句的障碍后,在让他们读出韵味,等于给他们搭建了读书的台阶。在展示朗读时让孩子们到前面去读,这样既给孩子一次展示、锻炼的机会,又给其他学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赏时机。读书在享受乐趣,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在学生能很好的读文后,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个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参提示我们:教学文言文寓言,应包括三重任务:一是了解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阅读短浅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语言的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在逐句读懂的基础上,掌握主要内容。三是体会其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的理解上,我立足注释和插图,用最简单的方法、最直接的方法理解内容。首先让他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不懂的可以猜一猜,实在不懂用问号在词下标注。然后分句指导。
在第一句中,补充走的有关句子,因为走古今意思差别很大,在补充中加深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奠基。同时插入“古文中走是跑,那什么是走”,引导孩子们明确行是走,古今意思相同。相信这一环节学生对行、走的古今意思一定记忆深刻。在理解句意后,出示画面和提示语,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种田人的心情。之所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就是避免学生没有根据地散说,达不到绘声绘色的目的,有的只是一两句,达不到发展语言的目的。学生在汇报时心情也会随着种田人高兴起来。
正因为种田人如此高兴,才会引发他不劳而获的想法。在理解第二句时,先让学生谈理解,适时引导为什么在因后停顿,与前面的问题照应。接着巩固因的意思,这一句,然后提醒学生借助插图想想种田人是怎样守株待兔的?在学生用稚嫩的语言回答后,引领他们用一个词来形容种田人什么也不做,一心守株,满脑子待兔的情形,并放到句中交流,同时适时板书。应该说到此守株待兔前半部分寓意已经揭示,那结果怎样呢?估计学生都能猜测出来,说不全读读第三句,在板书:为宋国笑、一无所获后,引领孩子们看板书感知:看来种田人守的不只是树桩子,还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梦等,等来的不是兔子,确实一无所获等,相信学生能与教师互动,自然接读,同时对守株待兔的深层含义有了了解。
理解是运用的基础。理解内容还不行,还要感悟道理。道理不是生硬的搬出来,要在潜移默化中。在感悟道理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了与守株待兔相匹配的格言、俗语等,让他们读一读,然后导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种田人的邻居,你打算怎么劝他?可以用上这些格言。注意称呼。这里如果学生对称呼不懂,我会找几个同学先说说怎么称呼,也就是提前把障碍消除。这样学生在劝说的时候就有理有据,有法可依,说出来的话也会有一定的水平。应该说交流的环节更是学生劝诫做人的环节。育人育己。道理在潜移默化中从孩子的心中、口中流淌出来。
而我最后的小结可能是对寓意的直接揭示:看,不知不觉中我们我们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梦……,否则就会……(生看板书接答)。因为幸福的生活靠劳动来创造。之所以做这样的总结,就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感受,道理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清楚,也要让学生明白,要把学生引到生存、生活的正道上来。正如巴金老人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五、背诵课文,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用的前提是积累,积累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熟背。背诵也要有韵味地背。在背诵后就要活学活用了。估计对“守株待兔”学生活用上有困难。如果生答不出,我将出示对联,让学生填横批。相信学生能填出来,其实这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与深层道理。
然后出示自己搜集的几句作为课下阅读的材料。我想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露出笑脸,可能会发觉我们今人真是聪明,活学活用,可能也会激起他们用眼观察生活的热情。最后出示字谜,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暗示他们“守株待兔”带来的是语文学习的丰富性。
整堂课的设计我总是在追寻着让学生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也在追寻着与生共成长的境界。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的十二个词语,描绘出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熟悉、亲切、有趣。
2、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说教学方法:
本人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线,为体现这一模式,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接着安排小组讨论。最后安排巩固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感悟词句的意思。
三、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第四环节:玩游戏
第五环节:总结
第六环节:布置课外作业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从这六个环节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你们还想知道其他同学的课余生活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去看看他们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2识字二(板课题)。
(这样通过谈话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
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完后老师再来一个检测。在检测时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谁在干什么),教师随后在图片下出示相应的词语。(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接着教师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来读。如:个人、全班、同桌互读。读后教师又把卡片张贴在黑板上。(这样教师既可以大面积地检测学生的认读情况,又可以把整节课的重点一下子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分析字形
在认读完生字后,就转入分析字形这一环节。在分析字形时,教师先跟学生复习识字方法,再让学生按所学的识字方法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小组派代表汇报。(这样既可以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又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从而得到互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习词语。
在学习词语时,教师也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认读词语后,教师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把表示动作的词和多音字显示出来。接着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准确运用。又问:“二胡”为什么用“拉”而不用“弹”。(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明确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时,一定要根据它所用的对象来定。)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词语搭配)。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延伸。
5、小结、质疑。
在学习完后,教师又来一个知识小结,再质疑。(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知识反馈的空间,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四、巩固练习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词,教师又设计一个复习巩固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出示课件、词语卡片,让学生认读。(通过认读来巩固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使整节课的重点就更突出。)在复习、巩固后,为了扩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在此又安排一个扩词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得到知识延伸)。
这节课,为了让学生读写相结合,教师又指导学生书写比较难记易错的字——“琴”。
五、游戏
在学习完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又来一个轻松环节“玩游戏、编儿歌”。在玩“快乐传真”的游戏时,教师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让台下的学生猜,猜对奖一颗☆。(这样除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又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悟出如何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样又一次帮助学生解决这节课的难点。
六、总结
教师总结时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先让学生说,教师再来归纳这节课的知识,这样就更好地明确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再总结这节课的比赛结果,加以奖励。
七、课外作业
为了让学生课后去复习功课,教师布置了一个口头作业“认读生字和词语”。(这样让学生回家后有目的地复习功课。)
八、说板书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1
[分析教材]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是一个面对艰难曲折的历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儿童生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分析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表现欲强是我班学生另一显著特点。但他们虽然聪明活泼,却缺乏认真细致,读起书来往往留于形式,没有深入到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指导学生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浅显,故事性强,情节引人入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中的字词极富表现力,词汇丰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意会。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朗读时间和吸收内化时间,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特色]
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借教材的"阶梯"引导学生一步步往上攀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4、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体会到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要坚持追求美好的理想,逆境是会改变的.。
[教学流程]
一、 自读课文 ,贴图讲故事。
1、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把课前画好的四幅插图按照自己的理解顺序贴在一张白纸上。
这个教学环节就是过去教学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但是这样的设计的意图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或产生许多难题。
3、按照贴图的顺序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故事比自己刚才讲得好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1)图文结合,指导朗读第一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丑小鸭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读第一段,画出具体描写丑小鸭怪模怪样的词句。
(3)用“这是一只( )的丑小鸭”进行练习说话。
(4)说说怎样读才能突出丑小鸭“又大又丑”的样子。
(5)小组比赛读后互相评议。
2)“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读这一句,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大家都欺负丑小鸭,他感定激起求知的欲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
这一教学环节是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这个过程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告诉他们的好词好句及好的表达方式,而是经过自主探究才发现的。
教师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巧妙地点拨,及时地评价,不断地鼓励,通过"读--议--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把语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觉不到温暖,才觉得“孤单”,要读出丑小鸭的不幸与悲伤的心情。
3)指导理解“惊奇”和“羡慕”。
(1)播放多媒体课件: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
(2) 说说丑小鸭惊奇时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3)这时丑小鸭会想什么呢?(天鹅真
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生赛读)
(7)学生互评,评出各自的优缺点。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1)各小组讨论:要读好这个自然段,要通过观察丑小鸭的表情来理解“惊奇”的意思,不生硬又到位。
先从概念上解释“羡慕”,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不失为妙法。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而且每一次通过比赛读、互相评价,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
特别注意哪几句话?
A. 学生汇报。
1“美丽极了!”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2 “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3 “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要读出惊喜的语气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B. 师生赛读。
C. 师生互评。全班再齐读一遍。
三、自主创新,改编、续编故事。
1. 如果现在你再来讲这个故事,有没有信心比课文讲得更好?
1) 在学习小组内讲。
2) 每组派代表上讲台来讲。
3) 学生互评。评出“创意奖”
2、你还可以接着这个故事讲下去吗?
1) 学生自己续编故事。
2) 学生互评,评出“异想天开”奖。
四、自编自演,深化理解。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体会感情,不是老师让他们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就是自渎自悟的过程。
师生赛读,更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互评,特别是学生评老师,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寻求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懂课文本身。由于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探究和体验,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2、小组合作编排课本剧。
3、每小组选一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合作表演课本剧。
4、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演员”奖。
经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理解丑小鸭在逆境中坚持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已经水到渠成。
课本剧是“语文实践”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合作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自然就想到如何配上美妙的音乐、得体的动作,使语言更具魅力。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2
一、教材编排意图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故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要像小鸟站得高,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十三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因此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小学生认知很直观,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文中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略知文意,引导自主识字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小精灵儿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刚刚打开课本,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这样体现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勇于面对主动解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完成任务,边作记号,老师边巡视,指导认读。
3、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语境中识字)
4、指导识字,出示卡片,先带音节出示,再去掉音节出示。读准“信”、“青”。
(三)研读
在能够流利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
1、录音范读课文。
2、找生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思考时间两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老师适时点拨,倾听学生的讨论。这里给学生充足时间(5分钟)。
3、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自由表达。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读(多样读法,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1、个别读,想象故事情境。(读重点段落——三次对话)
2、齐读本课词语(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
3、范读,语气感悟,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态。
4、对话读,听中感悟。(师读小鸟,生读青蛙)。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引读法、美读法(把自己当小鸟、青蛙,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读中学生自己评价,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五)理解寓意,开拓延伸
1、在上面通过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出课文寓意。
2、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内涵,培养形式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解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呈现,而不是老师单方面效应的体现。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1、字词上图文结合,插图上找“井沿”、找“边际”。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观察“沿”应该注意什么笔画,“信”字、“际”字。写一写,认一认。
2、指导学生读中发现问题,问一问,探究问题,辩一辩,解决问题,论一论,以读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直
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设计科学启发性的习题:
(1)用“因为……所以……”说一说,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鸟说……;
(2)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3)用简笔画设计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寓意。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课《我是什么》。这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它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许多坏事,要完全降服他,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知道云、雨、雹子、雪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课件,我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二、创设情境自主识字。三、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四、语句引领 读中感悟。五、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具体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快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通过一个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的谜语引入,接着告诉学生一个小魔术师也来到我们的课堂,揭示课题《我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我“就藏在我们要学的课文里,你们能猜出我是谁吗?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板书)
(二)、创设情境 自主识字。
课件出示词语,先指名读,再让学生齐读,男女生赛读,带拼音读,去拼音单个字读,并交流识字方法,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整体感知 合作交流。
1、找形态。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读通顺。
②划出不懂的词、句,不明白的问题。
③找一找我会变什么?
让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边读边找边勾画,就能说出“我”会变成“汽、云、雨、雪、雹”。
2、读形态。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练读,再自己在小组里读给小伙伴听。让每个学生都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达到生生互动。
(四)、语句引领 读中感悟。
在学生汇报读的过程中,我将引导鼓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并解决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第一段:当学生读到描写汽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想象湿衣服被太阳晒后变干的情况,再让学生朗读,评议后再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水遇热会变成汽。水还会变成云,指导朗读,让学生质疑。
第二段: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段后,出示一道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并让学生说说:“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为什么不都用落呢?”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对“落、打、飘”的理解,最后让学生接龙读、比赛读、挑战读这段话。
小结一、二段:我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出水的变化过程,并让学生说说这样排的理由。通过这一环节突破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段:边出示课件边范读第三段,再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利用课件充分创设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用他们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3、说利弊
“孩子们,我们小水珠的脾气实在有点怪,在课文里找找我们的脾气怪在哪?”学生通过朗读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们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坏事。
4、拓展练习,说说“我”。
出示问题:
1.你还知道我干过哪些好事和坏事呢?用“水能……水还能……”的句式说出来。
2.你有什么妙计让水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后,我相机引导学生要爱护水、珍惜水,管住水,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此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既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环保教育,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五)、巩固运用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把它画下来,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语文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它既展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突出教学重难点,更是学生思维的升华和感悟的途径。因此我设计的板书:
《我是什么》
变化
水 地方 利用 保护
脾气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说学生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的寓意。
三、说教法
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说学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走出家门。看,这是谁?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狐假虎威)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老虎本质的威猛?(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
(2)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读——齐读。
2、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
教师导入: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1)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多媒体出示课文}
(2)集体讨论:
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狐狸在想什么呢?
②“扯着嗓子问”是什么意思?
③“你敢吃我?”这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
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
3、学习6至8自然段。
教师导入: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请大家自己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分组讨论: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深处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狐狸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表演配音。
(四)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原来,( )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总结:人们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
2、小练笔: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15
说教材
《狼和小羊》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狼先说小羊弄脏了它喝的水,又说去年小羊说了它的坏话,最后它自知理屈就露出凶相,向小羊扑去。狼三次找借口,一次比一次凶,尽管小羊驳得它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它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小羊。说明狼的本性是凶猛的,它是一定要干坏事的,对狼这样的坏家伙靠讲道理是不行的。全文仅一张插图,但就从这张插图上可以充分看出狼的本性以及小羊的温和美善,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狼看见小羊在小溪边喝水,向我们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至六自然段讲凶恶的狼故意找碴儿,先后制造了三个借口要吃小羊,而善良的小羊温和地跟它讲道理,驳倒了它,但狼根本不听小羊的申辩,最后还是残暴地往小羊身上扑去。
说教学目标
基于自己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理解,结合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要找借口,对这样的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教学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让学生在学习中细细体会,并让学生通过插图观察一下狼和小羊说话的神态。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光与他们讲道是不行的。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是这样安排课程的: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注意读好生字、词语;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练习分配朗读课文;第三课时,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并完成课后习题2,3。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够阅读一些浅近的文章,已经初步具有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学生的词语积累量有限,有时心中很明白,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师要适时引导点拨。
说教法和教学过程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图片“狼”“小羊”。出示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当学生说“狼”“小羊”时,师板书课题:狼和小羊,“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一提问,揭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打开课本,通过听老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同时可把一些不懂的词句划出,有待于讲读课文时解决。
学生自读后,为了知道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情况,我设计了一些小问题,以便检查自读效果,如:
①什么叫“找碴儿”?学生答:找碴儿就是故意挑毛病。
②文中写的是谁找谁的碴儿?共找了几次?
③狼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儿?通过以上这些提问,大部分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印象。接着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出示彩色活动挂图,让学生看清故事发生的地点,边讲边演示小羊先来到小溪边喝水,再演示狼在小溪的上游出现,通过直观,使学生看清是小羊先来喝水,狼是后来的,小羊处在小溪的下游,狼处在上游,这样为理解“狼故意找碴儿”作好了铺垫。紧接着讲读第一次对话,我让学生先读对话,弄清狼和小羊话中的含义,请同桌的同学讨论一下,它们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学生当然清楚是小羊的话有道理,因为水不会从下游流到上游,这是狼在故意找碴儿,诬赖小羊。我还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体会狼和小羊的不同态度,“狼”想吃小羊,“故意”找碴儿,读时速度可销快些,语调高昂,读出盛气凌人,横加指责的语气,而小羊的话要读得平缓些,语调低,读出小心翼翼据理申辩的语气。
狼见自己的理由被*后,非常生气,又找了一个新的借口,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狼与小羊的第二次对话,边读边唱边想,边划,边议,看看这次对话的内容是什么。原来狼又是在毫无根据地任意编造吃掉小羊的理由,文中“总是听说,去年,背地理”等词语都说明了这一点,而此时小羊只说了一句话,它先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的”,然合进一步用“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这个事实说明自己不可能说过狼的坏话。再一次证明狼是在故意找碴儿。
在朗读这段对话时,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横无理的语气,小羊样子可怜,急得“喊道”,而且称呼“亲爱的狼先生”。要让学生读出认真申辨和害怕的语气。当狼被反驳的无话可说时,它不想再争辩了,也不让小羊申辩,于是穷凶极恶地向小羊身上扑去,在理解最后一段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词语:“争辩”,“逼近”,“龇”,“嚷”,“反正”,然后再朗读时,也要将这些词语读重音。通过以上的读和议,让学让懂得,狼“想吃小羊,开始先是千方百计找借口,当借口被驳倒时,它还是照样把小羊吃了,小羊跟这种‘坏家伙’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这时,我及时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现在社会上也有一些和“狼”一样坏的家伙,先靠讲道理是不行的,还要勇敢地抵抗才行。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留了一个问题给学生:小羊最后会不会被吃掉呢?请大家课后自己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局。
说板书设计
我把板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狼故意想吃掉小羊的理由,另一部分是关于小羊是怎样申辩的。这样的板书可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并且还能根据板书,大致复述出课文内容。
狼和小羊
狼想吃小羊
1.你弄脏了水温和:“上游……下游”故意找碴儿
2.背地里说坏话喊道:“我还没有生下来哪”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画风》03-14
小学二年级语文《称赞》说课稿03-14
小学二年级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03-13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02-26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说课稿01-16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11-04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03-13
小学语文《春雨》说课稿03-14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