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通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线的内容是由一道例题从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在这个知识的讲解顺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这种安排是要降低难度,但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添加辅助线的练习很少,因此无论讲解顺序怎么安排,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例1)时,题中辅助线的添加都是一大难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重点分析辅助线的作法的思考过程.让学生理解: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证明结论成立的思路与方法。
(2)强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
中位线: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要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特点、条件、结论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点:在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位置关系,另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
条件(题设):连接两边中点得到中位线。
结论:有两个,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关系,另一个表明中位线与第三边的数量关系(在应用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其中的结论)。
作用:在已知两边中点的条件下,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及线段的倍分关系。
(4)可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掌握其性质。
三、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答:平行四边形知识的运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例如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度,证明角相等或线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判定直线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去解决某些问题。)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第1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此外本节内容在今后的几何推理、证明中将时有出现,有些问题我们用构造中位线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因此,学好本节课的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数学的求知欲旺盛,学生已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及性质,也具备一定的操作、归纳、推理和论证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性质,会利用性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操作、观察、归纳、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真实的、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运用数学的思想。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定理,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
由于本节定理证明的`关键是恰当地引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而学生对辅助线的引法、规律还不得要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我选用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获取新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对结论的感知。并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生活情景
A、B两棵树被一池塘隔开,如何测量A、B之间距离呢?
巧用多媒体展示出实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告诉学生,通过本节课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从而引出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①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板书):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请学生自己在座位上做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并提出疑问:什么是三角形的中线,它与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不同?通过画图,让学生熟悉图形特征,加强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感知,并通过与已学的三角形中线概念作比较,加强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中线和中位线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观察前面画出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并回答问题:一个三角形共有几条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各边又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猜想,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说出他们自己的猜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猜想。
紧接着,我安排了以下两个活动。
②活动(板书)
我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种组,每组同座位之间合作,每组分别进行一下两个活动。
A活动一(测量)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一条中位线。
2、量出中位线和第三边的长度。
3、量出所画图形中一组同位角的度数。DE4、你发现了什么?
B活动二(裁剪拼接)
1、剪一个三角形,记作△ABC。DFE。
2、找到边AB和AC的中点DE连结DE。
3、沿DE把△ABC剪成两部分。
4、把分割开的两部分重新拼接。BH。
5、新拼接的四边形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拼剪、推理检验自己猜想的合理性。
经过以上的探究和讨论,学生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它的一半的结论。
紧接着我将继续提问:“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还得从理论上加以证明。”
为了突破难点,借助于我将借助于多媒体和几何画板直观展示,进行完整地证明展示,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几何图形,证明方法是将问题转化到平行四边形中去解决。这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归纳的重要思想。
思路: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DE的延长线于F,连结AF、DC,去证,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AD//FC且AD=FC。
实验先行,证明完善后提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让学生学会科学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三角形的中位的性质定理(板书):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回归到一开始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今天的所学,想出办法来解决之前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并反过来作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本课重点,我会设置一组有层次的习题,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熟练掌握。
我将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抢答。这样既可以调动学习气氛,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接着再给出以下的练习(板书)
①已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6、8、10,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C’、D’分别是AO、BO、CO、DO中点,证明:则四边形A’B’C’D’是梯形。
若梯形ABCD周长为10,求四边形A’B’C’D’的周长。学生在做完的同时学生引发思考:这两个三角形及梯形周长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谈谈收获,培养归纳能力,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补充强调,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使知识成为体系。
(五)、布置作业(板书)
利用多媒体,放出作业三道必做题,一道选做题。
作业分层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本节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八年级第二学期。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十六章第六节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初中几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具有计算和证明等多种灵活的运用;它是继四边形,尤其是前一阶段刚学的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等)之后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知识。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二阶段完成的。“三角形的中位线”作为几何计算和推理论证的重要一环,是初中几何的一个基础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几何计算、几何论证等内容的进一步学习。
2、就第二十六章而言, “三角形的中位线”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因为在三角形中或多边形中,当证明的某一命题的题设中出现两条线段的中点时,总要想到是否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试一试。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性质定理,能进行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2)通过分析连接各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归纳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重点难点:分析归纳连接各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规律。
二、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比较牢固地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先得出三角形中位线的结论,再引到学生利用来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通过例题让学生自己探究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互相合作,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复习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重新旧知识的互补和融合。
2、新课引入:已知:△ABC的周长等于20cm,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
求:△DEF的周长。
(学生进行猜测,动手测量,得出结论)
1)请叙述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证明猜测的结论,得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3、讲解例题:已知: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 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 分析辅助线添法,板书证明过程(略)}
得出结论: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4、探究连结各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的规律。
(发下印有各种四边形的练习纸,连结各边中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师生共同归纳)
(在探究归纳过程中,对于由特殊四边形:如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方形等,连结各边中点得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进行简单的口头证明)
5、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知道了它的定义和定理。
2)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我们探究了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规律,即:
①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连结对角线既相等又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 是正方形。
6、巩固练习(附练习纸)
7、布置回家作业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三角形中位线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06-26
三角形的说课稿02-05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1-28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11-29
《三角形分类》说课稿11-27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07-01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06-28
相似三角形说课稿06-26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