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

时间:2022-04-27 10:49: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语十则》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则》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十则》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论语十则》说课稿1

  说教材分析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启蒙学读物。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说教学构思

  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罔、殆、矣、诲、”等字音、字形。

  2、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4、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过程和方法:

  诵读理解、质疑交流、积累拓展。

  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1、 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说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说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要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4、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5、采用电教平台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说教学课时:

  2课时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放幻灯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一、 导语:(放幻灯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对,这就是孔子。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千年的时空,与先贤们一起畅谈求学做人,感受先贤们伟大的光辉思想。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孔子所著的《〈论语〉十则》。

  二、 人物简介与作品简介:(见幻灯片)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三、认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2、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读;

  (3)把握句意;

  (4)提出疑问;

  (5)朗读背诵;

  (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3、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慢读前五则,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音义,并疏通文意。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4、由学生通译一下,圈出疑难之处,对问题进行汇总,老师点拨,师生共同完成,尤其是有些重点词句落实下来。

  5、概述每段段意。

  四、研讨与思考

  A、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谈学习态度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 谈修身做人的:(吾日三省吾身)

  D、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下面题目,展开竞赛:

  用来表达对朋友来临而喜悦的句子:

  讲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句子:

  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

  强调学习中要有实事求是态度的句子:

  五、 课堂延伸

  1、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

  2、找出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格言或警句。

  六、总结延伸

  我们学习完《论语十则》这门课,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 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七、 尝试当堂背诵,进行抽查。

  八、 要求学生回家复习并预习,布置作业。

  《论语十则》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论语十则》是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籍,作为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篇课文《论语十则》,从内容上看,有别于七年级上册的《论语六则》,侧重于阐释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我们现在所讲的,所遵循的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古代哲人讲的是一脉相承的,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

  二、说学情

  学生已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文言功底都还比较薄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及方法、习惯还不成熟,比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还是不能准确的抓住重点字词来翻译。我们一再强调要抓住重点字词来直译,多数学生却只能做到意译,特别是见到句子中的虚词更是束手无策,像本文的“而”字用法,大多数学生能知道它的用法有“表转折、表承接、表并列、表修饰”常用的四种,但在原文中翻译时却不知道如何翻译。本班学生共55人,学生心理发展、个性发展参差不齐。为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孔子、《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③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理解句意。

  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方法和习惯。⑤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译——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鼓励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当点拨、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思想内容反省自己的言行。

  ②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学会做一个“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

  三、说教法

  1、诵读法。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阐释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

  2、评点、质疑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字词、译文、分析的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积累,调动学习积极性。

  3、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利用语文课文中教人做人的成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5、小组讨论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学法

  1、这是九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所以应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己弄清实词的含义,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

  2、运用诵读法学习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3、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应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1、说教学设想

  基于学生文言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高,和害怕文言文的心理,因此课时准备我预计是3课时。在具体教学操作过程中,尽量使用多种学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课前准备

  教师布置了课前的预习,内容包括“搜集有关做人道德修养的格言谚语、整理复习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尝试翻译课文。”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自我学习意识,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同学自由发言,说出有关做人道德修养的格言谚语”来导入,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借此转入介绍孔子的相关知识,引出本文的学习。

  4、说重点字音、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学习字音、字词的解释需要靠平时的积累,而句子的翻译除了要有功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我称它为“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①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②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③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④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⑤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⑥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⑦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及通假字

  ⑧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⑨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此外翻译过程中还应讲究“信”“达”“雅”。

  5、说朗读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感知配乐朗读时该选怎么样的背静音乐,怎么样配合音韵节奏来读。

  6、说文章的解析

  先整体感知《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什么道理?然后重点赏析文本(一)至(三)则。每一则都从“实词、虚词、译文、分析”这几个重点入手,特别是每一则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忽视了成语的积累与应用。

  7、说拓展延伸

  在这部分所设计的两个例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对于学生来说能引发共鸣,便于理解,能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确确实实的做到学以致用。

  8、说布置作业

  作业共有三题:

  ①课外收集《论语》中的其它有名的句子。

  ②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成语各造一个句子,或用这三个成语写一段话。

  ③整理笔记,做好复习。

  这三个题目既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整理能力,同时布置复习作业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语十则》说课稿3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文言文是初学者觉得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文体。本文是本册教材第二次学到文言文。学习本文,是对文言文的进一步熟悉和了解。而学好本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以后文言文的学习,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教材介绍:本文均出自《论语》,这是过去蒙童教学的必读书,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选录的十章,作为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但全是短章,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内容涉及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三个方面,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因而可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3、 教材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及教材的自身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积累文言词汇;

  (2)流畅地朗读并背诵本文;

  (3)理解每一则的含义;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精神;

  (5)进一步把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文言文学习要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文中部分字句的理解。

  一、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又有法”,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面向全体而又注意个体差异,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职责主要在于教学生学。”

  1、 朗读法。

  “教学千法读为本”,本课教学较注重朗读训练,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之前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论语》的语言特色:每节短小精悍,内容前后无联系。在点拨时读,使学生加深对字词和内容的理解。同时朗读训练避免单一,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另外教师要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音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句式相似,要注意读出对称的感受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再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在反复的吟诵中,品味语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对每一则内容的理解。

  教法依据:“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文言文,课文要求背诵,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实现;其次本文语言简练,句式相似者较多,适宜朗读,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 点拨法。

  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三句话中的“之”的用法时,让学生复习回顾《童趣》一文中“之”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总结本文中该词的用法。教师的相机诱导,往往能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思维也得到训练。

  教法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废止串讲,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组合是现代课堂教学理想的境界。

  3、 合作探究法。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如组织学生探究“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告诉人们的道理,以及我们现在用的意思与之相近的俗语,探究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探究中,有的学生甚至对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与教育界“左真右假”的故事提出质疑,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时常有新发现。

  教法依据:

  (1)因材施教,本文内容紧扣学生实际,下有注释,利于组织讨论、探究。

  (2)合作探究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新理念,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必须观测这一做法,这是语文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原则,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 积累文言词语。对于文言文而言,教师应重视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落实字、词、句,而学生应注意融会贯通,归纳总结。

  2、 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 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内容又可归纳为学习和修身两部分,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人的品德修养。

  4、 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到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前一课时学习前五则。由<论语>的影响地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层层推进,在设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化。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2、 说说感受:和前篇文言文《童趣》有何不同?引出《论语》及孔子的介绍。学生说,教师补充,强调《论语》及孔子的文学地位。

  教学一开始就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把握《论语》的内容、结构、表述的特色,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论语》及孔子地位的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外主动深入地研读《论语》。

  (二)教师引导,学法探讨。

  在学习前篇文言文《童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把握文言文学习的要点,整理归纳。学习要点包括: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读;

  (3)把握句意;

  (4)提出疑问;

  (5)朗读背诵;

  (6)联系实际,把握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该怎么学。

  (三)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在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明确要求,然后学生分四人小组,逐一讨论,合作探究,互相质疑释疑。教师适时点拨。

  这一环节设计主要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师生对话,解答疑难。

  对于一些在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中进行交流、解答。同时交流学习体会。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 说一说你最喜欢文中哪句格言,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需如何改正,哪些方面有新体会,介绍一下。

  2、 这一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六)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 摘抄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2、 说说下列字与它们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否相同?(省亲、反省)(诚信、书信,信用)(可以)

  3、 课外有选择的阅读《论语》

【《论语十则》说课稿】相关文章: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04-20

《论语》说课稿02-03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04-06

《论语》教案01-26

《论语》教案01-31

《论语》的教案03-27

《论语》话题作文02-27

论语小学作文03-27

《论语》教学反思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