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儿》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示儿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示儿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示儿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字句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古诗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方法。 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来说,课前搜集陆游的相关资料,对照译文自已理解诗意,并没有什么难处。但要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还需要老师借助相关的文字,资料,补清文字后的历史,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感悟,理解,共鸣。因此,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体会作者爱国之情 ,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 本课教时安排为1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诗意,并能从内容想开去。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2、情感目标:
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 说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说古诗导入。
1、 说古诗: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有一千多年灿烂的文化历史。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你们肚子里现在一定装了不少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 、看到冰天雪地绽放的梅花,你会想到:
(2) 、念一句带“春”字的诗:
[反思:既是复习前面所学,又是一种综合运用,是积累与运用并举。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让学生学以致用。]
2、 师:哈,同学们可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那么,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新诗。在学习新诗之前,我还要请大家帮老师回忆一篇文章:《巴甫洛夫很忙》,大家还记得这篇文章说什么吗?(巴甫洛夫在临终前,拒绝别人来看望,忙着记录临终症状,作科学记录,让人肃然起敬)。是的,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这样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这位老人叫陆游,他在临终的时候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反思:复习相关的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引起思考。]
3、 介绍陆游生平。
[反思:成就人之处,往往在于细节。在此之处,我注意把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简单总结,我想学生记得一定很清楚、扎实。]
(二) 、 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出示课题:《示儿》。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 ( 课件展示陆游图片 )
2、生听诗。
师:你听出了大概是 说 什么意思?
生:??
[反思:初步整体感知,体会诗的韵味和意境,为学好这首诗,深入体会情感打下基础.] 师: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
自由朗读,指名 个别学生读,注意“祭”与“乃”的读音。再集体读,读顺。
(三)、 再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1、 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
[反思:《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合作,提高阅读能力,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黑板 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 南宋的皇帝叫赵勾,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当时战乱频繁,金兵频频进犯,宋军节节败退。由于战败,后来宋朝政府拱手把当时的首府开封,送给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国。至使整个国家山河东一块西一块被金兵占领,山河破碎。而陆游就生活在这样国破家亡的年代。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随即板书:山河破碎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3、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春眠不觉
晓 )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 仞 岳上摩天。(壁立千 仞 ,无欲则刚 )
遗民泪尽 胡尘 里,(不教 胡马 度阴山)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 ,男生齐读。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 随机展示课件 )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指名说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你们想说什么?
生:昏君!
再 读这 首 诗 。
4、 师: 那么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 悲 的是( )、( )、( 谁来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
生个别读,评议,集体读。。 )
示儿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也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更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真情自然流畅,让人感到了诗句背后深沉的爱国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古诗的内容和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借助教材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能力目标:诵读古诗,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
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的读诗,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达到本节课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分,具有音韵之美。古诗读来朗朗上口的特质,决定了朗读是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遵循“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我采取了指导朗读,引读领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给学生提供动口读、动脑想、动情说、动手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读、想、说、写中掌握本节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五、说教具使用
为了让多媒体课件更加有效地辅助教学,本节课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古筝乐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之美的课堂中,让学生的心智得以启迪,情感受到熏陶。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
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 激情引课 (二)初读感悟 读出韵律
(三)品读诗句 入境悟情 (四)激情诵读 升华情感 具体如下:
(一)创设情景 激情引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求知欲,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在797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你们了解陆游吗?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临终之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同学们不妨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那么陆游在临终前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呢,下面先听老师朗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
【设计理念:本环节我通过设置悬念,以悬念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设置情境,把学生情感带入到诗境中。】
(二)初读感悟 读出韵律
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并做到字正腔圆,接着引导学生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来。
【设计理念:】
通过朗读,找出诗歌的情感线索——悲,从而整体体验古诗情感,把握古诗朗读的基调。
(三)小组探究学习,理解诗义。
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重要一环。我先让学生根据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试说后,就与同桌说一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主动地研究古诗的意思,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积累语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通过古诗知识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我首先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继而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并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然后再指名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
在理解这两句诗的'基础上,我顺势抛出两个过渡句: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这是一件什么事?
接下来对宋朝历史背景资料的介绍就水到渠成。南宋的皇帝叫赵勾,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当时战乱频繁,金兵频频进犯,宋军节节败退。由于战败,后来宋朝政府拱手把当时的首府开封,送给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国。至使整个国家山河东一块西一块被金兵占领,山河破碎。而陆游就生活在这样国
破家亡的年代。
当同学们了解了历史背景,“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学生多元回答的基础上,我把它概括成: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我适时出示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生读后,我动情地发问: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那在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心情又是怎么样?
在学生回答后,我随即板书:遗民泪尽 哀
当学生真正领悟了这种国破之痛后,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一定会悲情更浓、痛味更足。
南宋统治者的昏庸无道造成了国破家亡的可悲局面,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当时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我出示《题临安邸》这首诗,引领学生到当时的临安去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在指名朗读,我提问: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在寻欢作乐 ;他们在游山玩水 ;过着奢侈的生活) 那么诗人除了为“不见九州同”而悲,还悲的是( )、( )、( )。
经过一系列感情的铺垫和渲染,再让学生带着这些情感来读
示儿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设计理念
1、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抓住古诗的情感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抒发感情的产物,因此,我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意境,这是我教学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以教材为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累。
新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因此,这节课,我以《示儿》为点,引导学生去收集、积累更多的爱国诗,并以《示儿》为起点,开始训练学生从内容想开去这一单元新要求。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意。
2、积累其他爱国诗。
能力目标:
1、能根据诗歌领悟古诗的意境。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相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情感目标: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1、激发与古诗内容相同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
2、借助注释,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方式理解诗意。
3、设法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与文本对话。
4、加强朗读吟诵,以读升情。
5、通过课外拓展,积累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797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你们了解陆游吗?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同学们不妨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那么陆游在临终前到底要告诉儿子什么呢,下面先听老师朗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
【设置悬念,以悬念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设置情境,把学生情感带入到诗境中。】
(二)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
通过朗读,找出诗歌的情感线索——悲,从而整体体验古诗情感,把握古诗朗读的基调。
(三)小组探究学习,理解诗义。
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主动地研究古诗的意思,并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通过古诗知识点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品读古诗,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
出示:元——原来、本来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南宋的皇帝叫赵勾,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当时战乱频繁,金兵频频进犯,宋军节节败退。由于战败,后来宋朝政府拱手把当时的首府开封,送给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国。至使整个国家山河东一块西一块被金兵占领,山河破碎。而陆游就生活在这样国破家亡的年代。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农民很悲伤……)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指导朗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寻欢作乐;他们在游山玩水;过着奢侈的生活)
师:那么诗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悲的是()、()、()。谁来带着这些情感再读一读。
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师:是呀,生前爱国,临死“但悲不见九州同”,死后还要子孙告诉他“王师北定中原日”,这是一种()情怀——板书:爱国
(五)读古诗,升华感情
教师激情引读:诗人一生盼望的就是一个日子。(引领学生读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二十岁时写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诗句,立下报效祖国的决心;四十七岁时参军抗金,七十四岁时感叹“南望王师又一年”,一年一年又一年,整整六十五年过去了……此时,诗人的生命旅程已经到了尽头,他有千言万语要告诉儿子,这万语千言凝成了二十八个字,(引领学生)读……
此时,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他那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为成七言绝句一首,(引领学生)背……
此时,诗人用他最后的力量和激情,写下这样的千古绝唱,(引领学生)吟……
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让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老师也写了一首诗来表达对这位诗人的缅怀和敬意!
赞陆游
从小立下报国志,不破金兵誓不归。
四十从军到白发,壮志未酬鬓先衰。
虽死不敢忘忧过,赤胆忠心感后辈。
六十间年万首诗,一腔悲愤化诗魂。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因此,这节课我利用情节的空白,插入两首相应内容的古诗,让学生体会作者“悲”的根源,并在品味新诗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原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想象胡马入侵的情境,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智慧,情感受到更加有效的启迪和提高。在师生共同的吟诵中将课堂推向高潮,将情感体验推向高峰。]
(六)、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陆游的这首《示儿》激励了无数的爱国志士。无数诗人悲愤,他们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你知道的有那些?[《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要利用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关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机会。
(七)总结:
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
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
示儿说课稿 篇4
一、设计理念:
彰显我校高段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即:“五步教学法”,力求把课堂还给
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示儿》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首精读古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
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
比渴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感情。
四、教学策略:
1、教法:点拨、诱导。
2、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语练。
(二)谈话导课: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氛围。
(三)预习展示:随意指定某组几号汇报,这样既彰显个性,又提示学生
注意倾听。师适时评价。
(四)、生疑、解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五)、知识拓展: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你想到什么?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六)、感情升华:师生再次配乐吟颂这首诗。
示儿说课稿 篇5
设计理念:
1、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再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抓住古诗中的感情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情感抒发的产物,因此,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词描述的意境。应该是古诗教学的重中之重。
3、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累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分析教材
古诗教学从小学低段就开始了,高年级出现古诗,在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呢?
我想,一是要注意对古诗知识点的归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古汉语的言简意丰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是要以一首古诗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了解一类古诗及他们的特点。第三,高段的古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和诗人及文本的对话。
《示儿》这首诗,诗人的感情丰富而深刻,陆游在古诗中除了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外,又有对南宋政权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对故土老百姓身为亡国奴,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担忧和同情,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所以,引导学生走进陆游,走进古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应该作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线索。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借此首诗可以让学生复习、积累、学习,并且加深对陆游这个爱国诗人的认识。
教学方法
1、激发与诗词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力求让学生的情绪与诗词产生共鸣。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营造感人的场景,回忆事物情境。只有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他们带入特定的境界之中,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去。
2、古诗词由于语言 精炼含蓄,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凝炼含蓄的句子主要是把它们形象化。采用想象,把含蓄的古诗转化成图画,音乐、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
3、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学生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诗词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使他们进入诗意境,从而得到美的陶熏。
4、加强朗读吟诵。古诗词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分析讲解无法达到。
教学目标:
知识层面:
1、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的大意。
2、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的运用和古今字义的不同。
3、积累几首陆游的爱国诗。
能力层面:
1、能根据诗歌想象古诗的画面
2、能把自己收集和积累的诗和大家交流。
情感层面:
1、理解诗歌中诗人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3、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喜爱。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重点,领悟诗歌的意境是难点。
示儿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首古诗――《示儿》。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金兵肆虐,北方大好河山沦为金人领土,广大民众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定中原,苟延岁月。陆游自幼饱受战乱,对当时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青少年时期他便在心灵深处埋下爱国的种子。虽屡经风雨摧残,却历久弥坚。这首《示儿》是他在生命终点所发出”悲”叹。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被金兵霸占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盼望的是祖国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儿子。其间的爱国悲情感天动地,荡人肺腑。学习这首古诗,还要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联想陆游所处的时代,联想诗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走进文本,走进陆游心中,深刻感悟到诗人炽诚热烈的爱国情怀,从而受到情感熏陶。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教学三维目标是:
1、知识能力:学习2个生字,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疑中探寻,在寻中品味,在品中感悟古诗意蕴美。
3、情感态度:理解诗人博大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说设计理念:
《示儿》是一首古诗,语言平实,但文笔曲折委婉,情感深厚真挚,给人以震撼。因此,教学中力图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古诗词规律,切实提高人文素养”的理念,让学生悉心品悟,多元解读,深入体会诗人炽诚而热烈的爱国情怀。
四、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课我主要采用“质疑探究法”和“情景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吟诵悟读等方式来进行情感体验。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古诗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难点是感受诗人博大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鉴于此,上课伊始,我出示画面,简要介绍《示儿》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结合画面解诗题,自主学习读诗文,合作探讨明诗义。作为六年级学生已有一些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示儿》这首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要完成上面这些任务并不难。学习这首诗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感受诗人博大的爱国情怀,也就是悟诗情,入诗境。我是这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一)吟诵诗文知“悲”事
学生静心吟诵诗文,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一个字――悲,陆游因何而悲?学生由于对诗文已有初步了解,马上就知所“悲”之事――不见九州同。老师相机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入“悲”境
在吟诵中简介:北宋末年,金兵屡犯中原,朝廷昏庸腐败,无心抵抗,宋军节节败退,金兵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国都――汴州,还掳去了两个皇帝――宋徽宗和钦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北宋宣告灭亡,从此山河破碎。钦宗的弟弟南逃到现在的杭州,建立新政权――南宋,但他并不想去收复失去的土地,而是割地求和,苟且偷生。夜夜歌舞升平,朝朝饮酒取乐,遭殃的是宋朝百姓,他们饱受战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环节通过音乐的烘托,情景的营造,把学生带入陆游所处的那个悲惨而屈辱的朝代,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近陆游,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奠定基础。
(三)多元解读品“悲”意
假设你就是这位垂暮多病的老人,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吗?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中,和诗人同悲共吟:看到山河破碎,可以低声慢吟,悲痛欲绝;看到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割地求和,可以高声怒喝,无比愤慨;看到百姓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可以忧心忡忡,愁绪满怀;想到自己重病在床,壮志未酬,可以仰天长叹,无限惆怅;想到有朝一日,祖国统一,语调铿锵,激昂坚定……在这里,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悉心体会“悲”。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一个“悲”字,百千味蕴在其中,有痛有泪、有忧有恨、有憾有盼;一个“悲”字是爱与恨的交融,是情与义的化身。谁解“悲”中意?唯有静心吟。个性化的品读让学生的思绪与诗人的情感齐飞。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吟诵中得到熏陶,古诗丰富意蕴在吟诵中得到领会,教与学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拓展链接悟“悲”情
在学生多元解读“悲”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思考:陆游即将离开人世,他为何什么都不牵挂,而只悲“不见九州同”呢?学生结合课前收集到的陆游相关资料合作探讨,师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各个时期的'爱国诗句:
二十岁时,陆游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
(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虽然直到四十岁他才有机会做一名小军官,而且时常受到投降派的排挤,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
六十八岁时,他退居家乡,在偏僻的山村,年迈的他仍牵挂祖国的统一大业。
(出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直到八十二岁的他还在高唱:
(出示: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以上这些诗句让学生读读讲讲,弄懂诗意,使学生了解陆游的一生都是情系祖国,心系祖国。这一环节中,相关诗句的拓展链接,让学生凭借诗句走进陆游,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让人物的形象”立”起来,让陆游那博大的爱国形象矗立在学生心中。
(五)激情诵读抒“悲”声
在学生感受出诗人伟大高尚的人格之后,我引领学生激情诵读。
[临终之际的陆游有千言万语要说,但这万语千言只凝成二十八个字(师诵),临终之际的陆游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一首诗(女生诵),临终之际的陆游用他一怀愁绪为我们留下一首千古绝唱(全班齐诵)。]
情以辞发,心随诗动.诵读声中,陆游深沉的爱国情感、热烈的赤子情怀感人肺腑;心潮起伏间,古诗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美妙的意境令人回味。
一个“悲”字,让我们认识了陆游,了解了陆游;一个“悲”字,折射出陆游身上耀眼的光辉。学完本文后,同学们会想到些什么?在这节课结束之际,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落实本组课文的要求-----从阅读内容展开联想,借以加深文章的理解,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七、说作业设计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课到尾声,我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实践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向课外迁移。
1、感情背诵《示儿》并默写。
2、发挥丰富的想象,将《示儿》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3、收集陆游的诗词或其他爱国诗歌,编写一本小诗集。
总之,在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悲”为切入点,创设情景,搭建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悉心品读,追“悲”溯人,走进陆游内心,让学生充分地感悟陆游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感悟的课堂,让学生在诗的王国里心随诗动,让学生在诗的意境中情感得到熏陶,让学生在对诗的品味中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示儿说课稿 篇7
一、设计理念:
彰显我校高段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即:“五步教学法”,力求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示儿》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组的一首精读古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感情。
四、教学策略:
1、教法:点拨、诱导。
2、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语练。
(二)谈话导课: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氛围。
(三)预习展示:随意指定某组几号汇报,这样既彰显个性,又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师适时评价。
(四)、生疑、解疑,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五)、知识拓展: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你想到什么?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六、感情升华:
师生再次配乐吟颂这首诗。
【示儿说课稿】相关文章:
古诗《示儿》优秀教案12-02
笋芽儿说课稿11-10
《笋芽儿》说课稿12-22
六年级上册《示儿》教学反思02-28
《笋芽儿》说课稿12篇01-02
《笋芽儿》说课稿13篇01-03
二年级语文笋芽儿说课稿11-11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案04-29
伞儿伞儿撑起来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