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本章内容主要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了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教学目标。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懂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③会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④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认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②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重点:
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课时:2课时
二、学法分析
皖江中学是繁昌县的一所民办中学,学生本身的素质较低,信息的获取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较弱。教学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理的环节,提练结论等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运用大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中国典型的景观分布图等地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我们要具有探究习惯;再者用来训练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能力。
三、教法分析
1、教材的处理。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都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异规律,还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我首先把自然带的大致类型、名称及世界的`分布放在前面讲解,这为地域分异规律的得出打下一个基础。然后结合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综合分析其形成和表现。
2、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以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内蒙古草原图)引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的特征。
2、新课讲解
第一阶段:由导入转承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结合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认识世界陆地自然带的类型、名称、分布规律。
第二阶段:通过前面的图片的判读进行小结,让学生得出结论: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存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方面;
③以植被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带是区域差异性存在的最显著的直观表现;
④影响植被差异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的水热方面;
⑤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上面景观位置的选择,寻求其差异性的特点,影响因素,提练成规律,再到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中寻找这样的例子论证。
第三阶段:对前面的提练的规律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再次对地域差异性分异规律的巩固。同时对课本的活动完成。
五、教学效果反思
1、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的氛围较好。
2、学生基本能结合“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地图中寻找信息,分析总结规律。
3、由于学生地图的认识不够,课后需要加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记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多媒体教学法
③ 图文转化教学法
④ 案例教学法
⑤ 讨论归纳教学法
学习方法:
① 小组合作学习法
② 图表学习法
③ 比较学习法
④ 案例学习法
教学流程
解读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
板书并明确自然带概念观看景观图片,说出地理环境的差异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为例,分析说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分析说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馈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利用资料说明理由。阅读P98页活动资料,回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导入: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回忆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运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指导学生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选用)
板书:
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从地形、海拔高度变化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阅读P99页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你还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吗?发言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出示课堂练习(见)。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相关文章: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11-0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反思04-10
《敬畏自然》说课稿03-15
《敬畏自然》说课稿11-02
自然之道说课稿01-10
《自然之道》说课稿02-16
自然之道的说课稿02-03
自然之道说课稿07-03
《自然之道》说课稿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