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学生是中心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好。
4.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
二、整个活动过程叙述。
1、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1出示CAI课件伴音:同学们,正是金色五月,让我们一起去拥抱在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动画呈现):在美丽的大自然有房子,蝴蝶、草地、嬉戏的孩子…一片迷人的景色!
(2)自由走进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路尽享美景;学生欣赏教者提供的图画。(包括动物、花、草、水果、生活用品等)
交流感受:你有什么感受?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板书轴对称图形。同学们想知道轴对称图形方面的什么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2、探索轴对称图形美的规律。
(1)出示小组探究目标: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1提供蜻蜓沿对称轴对折、重合的动态演示过程。
2动手操作:用自己所带的学具(树叶、图片、剪刀、纸片)折一折,剪一剪,自己探索。
(2)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理探究结果。
(4)交流研究结果,发现美的共性。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结合实例讲解。
小结: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导,将问题激励、研究指导和小组学习三者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开展有效的研究,促使人人都有发现,人人的发现都有价值。在自主欣赏、参考动画的同时,也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体现自主化,活动化,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自主探索者。在说到探究计划时对于小学生不是专题研究只是一些基本的东西。在教者提供的`材料学生基本能知道什么,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达到运用训练目的。)
3、发现、赏析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并说一说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如平面图形,数字,字母,生活中的图形…
(2)小组确定探究主题,通过多种途径(画图,写出字母、数字,找生活中的图形等),选择一组作为小组的探究主题。
(3)小组分工合作,操作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4)小组汇报情况。同时运用多媒体演示。
可能有的情况:
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有一条对称轴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长方形有二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0、3、8等。
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B、D、E、Y、H、E、V等。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门窗图片、广告图片等等。…(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作美丽的轴对称作品。
我们已经欣赏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那你们能不能用轴对称图形创作一幅作品呢?先小组讨论一个主题,再分工合作,可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等方式。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中学生完成作品,师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评价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创作美丽的轴对称作品,这个任务是极具挑战性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对作品的品评、欣赏,又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个作品里面包含着创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对自身的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同时用古典音乐作背景,培养学生的乐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进行欣赏美的训练。)
《认识图形》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 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说教法、学法 教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认识图形》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所以,本节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的活动,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这些学习方法我将它们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孩子们定会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立体图形)请同学们找一找熟悉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同时介绍三棱柱,扫清学前障碍。
2、师:去图形家族认识新的朋友。(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认识新朋友
1、(利用平面图形学具)请同学们分一分,看看一共有几种图形。
2、你能叫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
3、概括:这些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演示分类过程,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在黑板上逐一粘贴的繁琐,方便快捷,一目了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动态过程会与多数学生猜测的思维过程完全吻合,从新课开始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二:了解新朋友
1、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找他们?(利用实物找一找)
2、(出示实物立体图形)摸一摸立体图形的每个面,说说摸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3、(演示)“面”在“体”上滑下的过程,并概括:“面”在“体”上。
【设计意图】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这几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了解的不透彻,通过多媒体演示“面”从“体”分离的过程,能够直观的、生动的体现出体和面的关系,即“从体上找面,面在体上”。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点,从而化难为简的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活动三 :给新朋友画像
1、小组讨论,看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
2、学生活动,提出要求:请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得到这些新朋友。
【设计意图】经过交流,学生想到折、印、画、圈等方法,再一次深化了教学难点,体会到“面在体上”。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交流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活动四:寻找新朋友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些图形呢?(学生自由说后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传统教学中,只能是一名学生说,其他同学在脑中想象,但是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学生能够真实的看到生活中的图形和交通标志,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在生活中普遍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知识与生活间精心搭设了一座桥梁,生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连一连。 2、涂一涂。 3、画一画。 4、数一数。
【设计意图】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四项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此外,这一环节也是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效果最佳的环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完美整合。
(四)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你打算怎样把这些图形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形各自的基本特征,初步渗透图形特征,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凸显本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
《认识图形》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直观几何体的不同形状,并知道相应的名称,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在玩中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物体: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物体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地探索新知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利用“分一分”、“找朋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游戏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由实物抽象出形状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在由形状说出生活中是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
3、通过摸一摸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搭一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得到自由的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认识图形》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识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总结出来一句话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观察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特征。出示三种图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正方形有四条边,上下面的边长和左右两条边平平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个图形像什么等。
设计此活动的主题是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中国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非常的死板、机械,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很多老师越教越烦,还让很多幼儿越学越厌,那怎样才能使幼儿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欲望,也才能达到“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3点尝试: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同时能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连连看”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连连看活动能促进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增强直观形象,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画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自己动手画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因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传输过来的信号,当幼儿认知变为幼儿自己动手画图形的转变时,就会使大脑皮层的细胞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所以该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结,对此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分别以下几点:
1、先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再复习和巩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性。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三种形状和特性。希望幼儿能在举行的活动中让掌握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小班幼儿是通过环境、图形的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题、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品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品准备:1.红、蓝、绿剪纸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各6张。
2.红、蓝、绿若3条。请N名小班幼儿上前进行“连连看”。
知识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出台的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之外,还从中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常见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设置了挂“圆形、正方形、三角”灯笼识辨图形的情景,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角,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更多探索活动,这不仅提高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几何图形。
2、交流法: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学习的快乐,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认识几何图形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习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脑想(想象)、连连看、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三种几何图形的区别。
2、结束活动
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一起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几何图形。
3、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状。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出台的新《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认识图形》说课稿 6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1、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1、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
2、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3、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认识图形》说课稿 7
一、说理念
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觉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究中创新,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充满想象和富含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图形的性质,并逐步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说教材
1、本课认识图形是以上学期已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进一步学习。教材和实际生活给了学生对各种立体图形的直观感受因此本课就是以学生对立体图行的认识为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想、猜、摸、印、画等方法,从立体图形上得到平面图形。整个课程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整体到局部,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2、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引入到认识都设计了大量的活动,使学生在逐步操作中,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以及益智游戏,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特点,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图形的认识,如寻找交通标识等,加深学生对图形的特点的掌握,最后通过拓展联系,巩固知识,为下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后续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三、说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B、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初步的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的创新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德育目标: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过程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在独立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说重点、难点:
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认识图形》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
(一)、创境、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二)、观察、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三种学法:
(一)、运用学具发现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充分利用学具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和圆柱,通过“摸、看、描”来认识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体会面在体上,突破本课难点。
(二)、初步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
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测,教师没有作出肯定和否定,学生通过操作,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经历了整个验证过程,这样使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了解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说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以及养成思想品德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反思明理
(四)、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下面,我就具体讲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多媒体:a冬天来了,天上下起了漂亮的雪花。图形王国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堆雪人、打雪仗,好玩的不得了。你们瞧!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呢!孩子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来,我们一起和他们打个招呼吧!b小画家们在雪地里跳呀,唱呀,一会儿就画出了各种美丽的图形,你们看—— c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告诉大家。(在学生认的时候,教师就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形并且让学生猜一猜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画的。)
(2)学生猜测。对于学生的猜测,教师不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情景出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猜一猜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要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很简单。我们只要把这些小画家们请到我们身边来,大家亲自摸一摸、找一找。
(2)汇报交流
在学生充分活动之后,提问: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面&r
dquo;的主要特点是平。并及时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面图形。“认识图形”)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然后,根据学生的发现: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体画出的是圆。(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2)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并及时给予表扬。
(3)然后,全班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这时教师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语言的条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游戏:我说你想
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我说你想”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说一说
教师谈话引入: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出示课件)谁能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师接着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 , , , , 吗?请你们离开座位去找一找、摸一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这样设计的目的: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反思明理
课堂小结我让学生自己起来总结: “我学会了什么”“我是怎样学的?”“我还有哪些不足?”。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四)、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本节课我设计了趣味练习和开放练习。
1、趣味练习:
摸物体游戏: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个百宝袋,里面盛有形状各异的物体。游戏规则是:每个同学听教师的口令在自己小组的百宝袋里摸出指定形状的物体。摸完后,哪个小组的同学摸的对就为胜,摸的不对就为败。(比如先用手摸出面都是长方形的物体,再用手摸出两个面都是圆的物体,最后用手摸出面都是正方形的物体。)
2、开放练习:
用准备好的学具(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出你喜欢的图案,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拼得图案最多最美。
教师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具体分析它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
以上练习的设计,即有巩固性,又有趣味性,还有创造性,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特别是开放练习,思维空间大,拼法灵活多样,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创造才能的机会,较好的发展个性,同时体现了“人人学好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教育思想。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三角形
我的板书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通过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感受图形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但是,对于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直观的演示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 “面在体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摸一摸、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建筑物上的窗户是长方形的,魔方的每个面是正方形的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认识图形”。
操作感知,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一个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这个面,感受长方形的特征。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介绍长方形的名称和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最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2)认识正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正方形。拿出一个正方体,观察正方体的一个面,发现这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摸一摸,感受正方形的特征。教师画出正方形,介绍正方形的名称和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认识三角形
拿出一个三棱柱,让学生观察三棱柱的一个面,发现这个面的形状是三角形。摸一摸,感受三角形的特征。教师画出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名称和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4)认识圆
拿出一个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一个面,发现这个面的形状是圆。摸一摸,感受圆的特征。教师画出圆,介绍圆的名称和特征(没有边,是一条封闭的曲线)。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
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连一连:将图形与对应的名称连起来。
(2)涂一涂:给指定的图形涂上颜色。
(3)找一找:在一幅复杂的图片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特征是什么。
(2)拓展延伸:让学生想一想,用这些图形可以拼成哪些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更多的平面图形,并和家长说一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圆:没有边,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认识图形》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 “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开始,主要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教学难点: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图形,但对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建筑物、玩具、交通标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认识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2)让学生摸一摸、滚一滚这些立体图形,感受它们的特征。
(3)教师介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等。
(4)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平面图形
(1)从立体图形中引出平面图形,如从长方体中引出长方形,从正方体中引出正方形等。
(2)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等。
(3)教师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4)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巩固练习
(1)连一连:将立体图形和对应的平面图形连起来。
(2)涂一涂:给指定的图形涂上颜色。
(3)搭一搭:用立体图形搭一搭,看看能搭出什么形状。
总结归纳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更多的图形,并和家长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认识图形》说课稿 1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们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 “面在体上”,建立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摸一摸、滚一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法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如建筑物、玩具、交通标志等。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图形?引出课题 “认识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
(2)让学生摸一摸、滚一滚这些立体图形,感受它们的特征。
(3)教师介绍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4)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认识平面图形
(1)从立体图形中引出平面图形,如从长方体中引出长方形,从正方体中引出正方形等。
(2)让学生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
(3)教师介绍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4)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巩固练习
(1)连一连:将立体图形和对应的平面图形连起来。
(2)涂一涂:给指定的图形涂上颜色。
(3)分一分:将各种图形分类。
总结归纳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布置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更多的图形,并和家长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认识图形》说课稿 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 “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开始,主要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认识这些图形的形状,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图形的特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
教学难点:了解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演示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立体图形。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亲身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各种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玩具、包装盒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图形吗?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呢?” 引出课题《认识图形》。
直观感知,认识图形
(1)教师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形状特点。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
(3)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立体图形模型,感受一下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说一说自己摸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操作体验,探究特征
(1)滚一滚: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分别放在桌子上滚一滚,观察哪些图形能滚动,哪些图形不能滚动。通过滚一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立体图形的滚动特点。
(2)搭一搭:教师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搭一搭,看能搭出什么形状的物体。通过搭一搭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教师出示一些立体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最多的含有立体图形的物品名称。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并把它们画下来。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了直观教学法、操作法和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了立体图形,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和技能。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别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对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刻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认识图形》说课稿 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起始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为后续学习平面图形以及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
(2)能辨认和区分这四种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四种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建筑物、玩具、交通工具等。
(2)提问学生: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引出课题 “认识图形”。
观察感知,认识图形
(1)展示一些实物,如长方体的盒子、正方体的魔方、圆柱的易拉罐和球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形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教师分别介绍这四种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大小都相等。
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球:是一个曲面组成的球体。
操作体验,加深认识
(1)让学生摸一摸这些实物,感受它们的表面特征。
(2)让学生滚一滚这些实物,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这些实物搭一搭,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连一连:将图形与对应的名称连起来。
(2)找一找: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
(3)猜一猜:教师描述一个图形的特征,让学生猜出是哪种图形。
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的特征是什么。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更多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和家长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大小都相等。
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
球:是一个曲面组成的球体。
【《认识图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图形》说课稿02-15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4-21
认识图形面积说课稿11-05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2-20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说课稿12-06
认识图形说课稿(15篇)01-15
《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5篇)06-23
认识图形说课稿15篇11-04
《认识图形》说课稿集合15篇12-07
《认识图形》说课稿(合集1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