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据的计算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1
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数据计算》,这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五节表格制作的第二课时,内容包括横向、纵向求和、求平均值。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过制作表格以及表格的调整。本课教学的目标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计算,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快速统计、计算数据的技能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根据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教学重难点放在正确设置数据区域和小数处理。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以计算比赛的形式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围绕数据计算设置一个个不同的计算任务,让学生展开研究式、探索式学习,再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引领的方式,针对学生制作情况的反馈,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逐步揭示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和能力。
我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课堂教学:
一、师生比赛,激趣导入。首先展示一份没有算出总分的成绩表,老师使用电脑跟学生使用其它工具进行计算比赛。在比赛中,老师获胜。此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计算机计算的神奇,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本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探究学习横向求和。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借助课本,网络求助,自己尝试求和,遇到问题,可以与同伴讨论解决。然后让成功的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接着,老师将错误的选择数据区域方法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据计算的关键是什么,有效地突破学习难点。第二步:探究学习计算平均值。我先给出一个横向求平均值的成绩表,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在此过程,我以故意做错引出小数处理,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网络求助等途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探究学习纵向求和、求平均值。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己尝试纵向求出和与平均值。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首先,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还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看课本、网络求助、小组求助等方法进行学习;同时,我还注重分层教学的运用,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
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营造游戏气氛,让学生统计自己小组的身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知识拓展。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始终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始终倡导有效的教学,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达到教学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2
一、说教材
㈠、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㈢、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说设计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考虑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互补的方法,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㈠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展示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获奖的图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在雅典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共获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平1项世界纪录,创6项世界纪录……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我们心朝澎湃,热血沸腾。同学们,为奥运健儿呐喊助威吧!现在我们就帮助统计一下各国奖牌的总数。
㈡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边讲边演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电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计算。
⑴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要存放数据结果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的公式,单击回车键;
②选中该单元格,向下拖动填充柄式。
下面我们就用数学计算公式来统计雅典雅典奥运会上各国奖牌的总数: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单击“打开”按钮,出现“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输入“=C3+D3+E3”;
单击Enter键,得到美国队奖牌总数103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
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鼠标变成实心“+”,按住鼠标左键,向正下方拖动,让出现的虚线框覆盖F3至F12单元格,放开鼠标左键,利用填充柄就完成了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在教师讲解完成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操作,最后让学生分析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弊端,进而引入Excel中的函数计算。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数学公式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
⑵我们可以使用函数的方法来统计,步骤为:
方法一: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通过工具栏上“∑”选择需要的函数;
打开“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奖牌统计”的电子表格。
选中F3单元格;
单击工具栏上“∑”(自动求和)图标;
单击回车键,完成美国队奖牌总数的计算;
再次选中F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F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它国家奖牌总数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 “打开”→ “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 →“打开”。然后通过工具栏上“∑”(查看旁边下拉菜单中有什么内容),求出工作表中同学们的总成绩。
方法二:选定要存放结果的第一个单元格,单击“插入(I)”→“函数(F)…”,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单击“确定”按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求和或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如果是连续单元格,可拖动鼠标完成。如果不是连续的单元格,则需要在按住Ctrl键的同时按鼠标左键选取),单击“确定”按钮,计算结果自动填充到单元格中。
拖动填充柄填充其它结果。
具体操作为:
打开“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的电子表格。
选中G3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
选择“函数”选项,弹出“插入函数”对话框;
在“选择函数”列表中选择“AVERAGE”(平均值)函数;
单击“确定”按钮,弹出“函数参数”对话框;
拖动鼠标选择C3至E3区域;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第一个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再次选中G3单元格,将鼠标移至G3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上;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填充柄,完成其他同学平均成绩的计算。
尝试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Excel 2003,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八年级(8)班成绩分析表”,用函数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
想一想:
我们可否用数学公式来进行平均值的计算,如果能,该怎么操作?
㈣成果展示:思考练习后,让学生上机边说边演示,并对作品进行自评,其他学生相互点评,教师适当给予点评,对学生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
㈤课堂反馈: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种是利用函数进行计算。
无论哪种方式,首先要选中存放计算结果的单元格,并明确计算的方法和区域,然后输入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用最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教学内容、对象
《函数计算》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3章第三节课。本节课是excel20xx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20xx的计算操作,就取决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说教学作用地位
当今信息化社会,各个领域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然而传统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Excel也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之一。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如何创建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说教学目标
①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求最大值函数、求日期函数的用法。
②学生学会最小值函数、统计函数的操作。
①培养学生利用excel软件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能力。
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素养。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难点函数中单元格范围的选定
二、说学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是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之一,其课程注重的是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着重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报表实例。通过讲解、演示课堂实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任务驱动
特别设计了针对难点的当堂练习,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实现难点突破。
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excel公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比如、教师工资的构成表、企业报表等,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地求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出示“月考成绩表”表格,请学生用公式求出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三率等等。
(目的一方面回顾一下excel公式计算的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excel公式计算该报表总和、平均值和三率很麻烦,且没有公式可以求出其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学生就会问教师有没有比较方便、快捷方法求出这些数据。我说肯定是有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授课
1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教师提供这个班某次月考数据成绩表,学生完成如下任务
1、用sum 函数求出每个学生的总分。
2、用average函数求出各学科的平均分。
3、用max函数找出各学科的最高分。
4、用min函数找出各学科的最低分。
5、用today 函数得出制表日期。
(二)实例演示
利用sum函数求出每个学生的总分
教师利用函数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在教师讲解完之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归纳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并应注意在使用函数时单元格的选取范围。
(目的通过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根据结果,适时提出问题,使技能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探索技能的欲望。)
(三)巩固技能
学生练习操作过程要求学生用sum函数求出其他同学的总分及各学科的总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与评价
对于其余四个函数的学习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方法进行完成。
1、自主探究教师进行引导,把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加以反馈,进一步加深操作要领。
2、合作交流把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位电脑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组内学生开展“合作”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以后,展示自己的作业,由学生自己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吸取他人长处,互相促进提高。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根据不同的需求正确运用所学,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
课堂小结
教师让几个同学展示练习步骤,师生共同评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课本内容
1、本节课学习了学习了五个常用的函数计算sum、average、max、min、today。
2、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3、选择数据时对于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对于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
(目的锻炼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强化)
五、说说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的确定恰当,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2、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
3、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也提高了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最后,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实际课堂所达到的效果和模拟课堂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本节内容《数据的计算》是《初中信息技术》第四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它是Excel中的一个重点,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比较常用。
2、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生产及生活各个领域中,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要处理,像电话费的收取、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等。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在电子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计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
2、能力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本学科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数学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教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在网络教室里展示,并以讲解—演示—实践为主线,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展评—总结的程序,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
1、做课件来阐述基本内容及各个知识点,这样可以省去板书,有更多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和操作。
2、利用Excel环境来实地进行操作,这样比较生动且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学法
⑴讲练结合,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⑶教师要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5
教材分析
选用教材:由马成荣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特色:本教材体现了“以生为本、能力本位、行动导向”3大理念,有6大学习领域,40个学习项目。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开展行动、完成任务中学习,并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多维关怀。
全书结构
异彩纷呈的T型台——演示文稿的创制
学习领域六
绘声绘影的魔术师——多媒体素材的加工
学习领域五
精打细算的巧助手——Excel软件的使用
学习领域四
笔随人意的好秘书——Word文档的操作
学习领域三
广袤无垠的E空间——Internet的利用
学习领域二
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
学习领域一
本课内容为教材中项目4-4《统计员工工资数据》
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该项目的第1课时,主要是SUM、IF函数和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安排,在此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对Excel公式的的学习,而此项目涉及函数和工作表数据的引用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又为后面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作好铺垫。本次课涉及的知识点是该项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为该项目其他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所教的是职业中专一年级的学生;
2.熟悉了Excel的基本操作和Excel公式的计算;
3.缺乏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适合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应发工资的计算”任务的.探索,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任务驱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操作,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1.理解函数的概念;
2.掌握SUM函数的应用;
3.掌握IF函数的应用;
4.掌握其他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1.1.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乐于与同伴交流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学习、竞争参与意识;
1.2.通过研究探索、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和自我价值。
教学重点
1.SUM函数的使用
2.IF函数的应用
3.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学难点
1.函数参数的(区域如何选定)的运用
2.工作表数据的引用
教法分析
“做中学、学中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乐地掌握知识,轻松突破难点。
1.讲练结合法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发散性思维。
2.问题设疑法
将教学内容设置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带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
3.任务驱动法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
4.情景教学法
学法分析
在分组操作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搭配基础相对好些的同学,实现以好帮差的学习方法。
以优帮带法
考虑到整个班级的水平差异,利用分组学习的形式,每组设立一位操作熟练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学习。
小组协作法
教师“退居幕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积极解决问题。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课前资源准备
教师:
1、检查机房机器、调试极域、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2、学习资源包(任务导案+教学课件+数据表资源)。
3、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合理的动态分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任务指导。
学生:
1、了解员工工资表的组成和计算。
2、了解“五险一金”。
3、预习相关知识点。
教学过程步骤
1.情境创建
2.引入课题
3.任务驱动
4.探究新知
5.小组合作
6.师生评价
7.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观察该表,明确项目
3.任务驱动,发现新知
项目分解: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
任务二:计算奖金和缺勤扣款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任务一:计算基本工资合计
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岗位工资的和
方法一:用公式的方法(学生快速完成)
方法二:求和函数— SUM
【格式】SUM( number1 , number2 , … )
【功能】返回参数表中所有参数之和。参数个数最多不超过30个,常使用区域形式。
连续地址---------区域运算符(:)
不连续地址------联合运算符(,)
例:sum(A1:C1)
sum(A1,C1)
设疑:当计算结果出现“#####”错误信息时应该如何解决?
问题解决:调整单元格宽度
任务二:计算缺勤扣款
缺勤扣款的计算方法是:
请假5天及以内每天扣20元,超过5天扣300元。
缺勤扣款=if(请假天数>5,300,请假天数×20)
奖金总额=销售金额*奖金比例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提示)
设疑:如何将“考勤表”和“奖金表”中的数据复制到“工资总表”中?
设置陷阱:直接复制+粘贴?
问题解决:利用工作表引用
引用其他工作表的单元格
格式:工作表名!单元格地址
方法:教师演示
任务三:计算应发工资
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奖金-缺勤扣款
方法:用公式的方法(学生自行完成,教师适当调整)
小组合作,师生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讨论的题目作出自己的解释和回答。前一组学生展示完成后,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和更正。
课堂小结,知识拓展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引出下节课的任务,实发工资的计算和薪酬状况分析,从而分析解决问题所需知识点。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创设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积极主动的接受任务。
2、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3、知识的实用性较强。对教材进行有效调整,将知识点有效整合,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及时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谢谢!
【数据的计算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据的波动》说课稿02-03
《数据收集》说课稿12-04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11-07
数据分析说课稿11-20
《数据收集》说课稿6篇12-04
数据的分段整理说课稿5篇07-07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说课稿06-27
简便计算说课稿11-06
简便计算说课稿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