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节奏》说课稿

《节奏》说课稿

时间:2022-07-12 17:32: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节奏》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节奏》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节奏》说课稿

《节奏》说课稿1

  一、教材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幼儿感受到不同节奏型表现的不同声效,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节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增强幼儿的对节奏乐的兴趣。因此我将本此活动的目标定为:1、分辨声音的长短,用线条画出来。2、分辨声音的高低,用图画出来。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三种不同的音型。

  (一)延长音:弹延长音时,要稍微放慢,延长音的音是很长,幼儿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对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幼儿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的形象了,幼儿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动的难点,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休止符联想到陷阱或障碍,需要停一拍,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记忆节奏型。

  难点: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倾听是感知音乐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处于他身边的声音,比如幼儿所熟悉的动物,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和人们活动多发出的声音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倾听兴趣和倾听能力,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

  (二)认识音乐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乐作品获得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进一步深入引导他们认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艺术表现上的表情作用结合切身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从而巩固、发展和深化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能区分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各种不同的乐器因其构造不同而让其有不同的音色特点,三岁之前的幼儿对乐器和人声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岁的幼儿不但能区分人声和乐器还能学会用各种不同的音色来表现音乐。

  (四)通过视觉促进幼儿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流动的,音乐的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图画、动画、教具、情景布置等来简单地演示音乐的意境,从而触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乐曲的性质、情节、情绪,所以适当地调动视觉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支笔、一张纸、钢琴。

  四、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教师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让幼儿在学习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观察让幼儿很容易分辨长与短的关系,引起幼儿更好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可以加深幼儿对三种音型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深入活动帮助了解.

  五、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分辨三种不用的节奏型。

  (1)延长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几个音反复出现。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请幼儿边听边唱感知这三种声音的长短、高低,然后用线条或图画出来。幼儿绘画结果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幼儿能讲出道理并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幼儿要求他只画音的长短,如教师唱5———和5555启发他们画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复几遍。

  请幼儿玩排排队的游戏。将幼儿分组,听到5————的声音站成一直线,听到1234543212345432幼儿手拉手分开站成弯曲的对形,听到50505050幼儿站成一高一低(蹲)对形。反复几遍锻炼幼儿的灵敏性。

  六、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内,听录音做画声音的游戏。

  估量:基本上能用线条表示出音的长短。

  评析:

  通过画声音,能反映出幼儿对音长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幼儿能将5050画成■□■□,而有的幼儿画成╳〇╳〇,还有的幼儿画成,有个铅笔有头,有个铅笔没头。画声音对幼儿在音乐的感受力的表现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动结束:

  幼儿一起探讨。

《节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并能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打击乐活动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平常在班级开展的打击乐活动中,使用的都是正规的乐器,这些乐器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已不再那么新奇了,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利用空奶粉罐、空饼干盒来替代鼓,在易拉罐内装些绿豆制作成沙球让幼儿进行演奏的想法。我选择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作为本次活动的背景音乐,这首曲子旋律欢快,节奏型简单统一,整首乐曲的节奏型均为XX|XX|XX|XXX||与本次活动幼儿要学习、掌握的节奏型相符。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掌握节奏型XX|XX|XX|XXX||。活动的难点我定位为看教师的指挥分声部演奏。

  二、说目标:

  我们班的幼儿都很喜欢打击乐活动,打击乐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实现幼儿享受奏乐活动的快乐,体验音乐和打击乐器演奏的整体音效的乐趣;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展现的能力,结合我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我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力方面的目标:掌握节奏类型XX|XX|XX|XXX||;并能根据简单的节奏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互相配合协作,尝试用教师自制的乐器进行打击乐活动。

  2、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在师生合作中体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3、《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废旧材料替代乐器进行演奏活动。"所以我从认知方面提出了第三个目标:知道废旧材料也能发出有趣的节奏,增强幼儿的节俭意识。

  三、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过程中我运用到的教法有:律动导入法、激趣游戏法、图谱教学法。

  1、律动导入法:小朋友们在律动中不仅感受了音乐,还在不经意间拍、踩了本次活动所要掌握的节奏类型。

  2、激趣游戏法: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这个游戏捉住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还带有挑战性,使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积极地一遍又一遍地拍打节奏。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体验了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获得成功的快乐。其实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分解、整合学习节奏的过程。

  3、图谱教学法。中班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直观易懂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动作和材料的操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因此活动中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活动安排丰富。与此同时,我还通过个人演奏、集体演奏的形式加强了幼儿的节奏练习。

  四、说准备:

  1、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CD。

  2、节奏谱两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一张。

  3、我还准备了空奶粉罐、饼干盒和用易拉罐制作的.沙球作为本次活动的打击乐器。

  五、说过程:

  1、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样才是好的开始。我个人认为一个成功的节奏活动莫过于教师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节奏。本次活动以律动开始,我引领着幼儿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声中听节奏、拍节奏、踩节奏从而有效地导入活动的目的。

  2、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节奏谱练习节奏XX|XX|XX|XXX||。并提醒他们废旧材料也能发出美妙的节奏,废弃物可以收集起来再利用。

  3、请几名幼儿尝试根据节奏谱进行演奏。

  4、出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图谱,引导全体幼儿练习连贯地拍歌曲节奏。

  5、分组练习演奏乐器。将幼儿分为两组:男孩为小熊队;女孩为洋娃娃队。两队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分别在活动室的左、右两边的方阵坐下,并按音乐节拍练习演奏。

  6、在幼儿熟悉整首歌曲节奏、掌握了这些乐器的演奏方法之后,组织幼儿集中。

  (!)在教师的指挥下,集体演奏。

  (2)分声部演奏:提醒幼儿老师的左手指挥鼓方可演奏,右手指挥沙球演奏,双手同时指挥就是合奏了。

  8、活动的最后,请幼儿放下乐器,轻轻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告诉他们:不单是乐器能发出有趣节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充满节奏,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就这样,大家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声中,带着愉快、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活动室。

  六、说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我始终注意遵循逐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感受节奏到徒手练习节奏,再转换到配器乐演奏;难度也是由浅到深,从集体演奏到分声部演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看我的指挥迅速做出准确的演奏。正是在这些敲敲打打摇摇中,幼儿享受到了演奏过程的许多乐趣,在合作过程中的相互倾听,相互配合,使幼儿更多地学习到了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幼儿从中发现和理解节奏,感受节奏美。

  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组演奏乐器这一环节,如能请配班老师用钢琴为幼儿伴奏效果可能会更好,还有分声部演奏播放背景音乐时,在第一乐句有一部分幼儿有点跟不上节奏等等。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认识与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节奏》说课稿3

  一、课题:美术的节奏

  二、教材:山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课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学生分析: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设计上,把重点侧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五、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本课体现了“美术·人文”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

  教材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对花边有了深入的了解,认识到花边在形状、排列上的艺术特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欣赏不同排列方法的花边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其装饰美化环境的功能。对生活中不同美感的花边进行欣赏,调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创造的热情。这样的.学习既贴近儿童的生活,又符合中年级学生的

  审美心理特点和表现能力。

  六、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了解花边的造型及装饰的特点,学会运用花边进行装饰。

  2、能力性目标: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能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通过本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3、情感性目标:通过欣赏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锦等各种物品,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七、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布置带有民族特色的房间及物品。

  八、教学难点:

  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和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

  九、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有花边的少数民族物品等。

  2、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

  十、教学过程:

  (一)、引导发现,舞蹈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兔子舞》音乐有规律的跳舞,增强趣味性,并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教师请1—2位学生根据兔子舞的节奏用图案或图形表现出来,感受美术中蕴含着音乐节奏的美。引出课题。

  3、教师示范,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感强的兔子舞,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音乐节奏去发现美术的节奏,认识到音乐美术的共性。

  更好的体现出课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学习交流,启发联想。

  1、课本中“知识窗”的学习。

  2、抢答游戏,让学生找出画面中出现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景或物,并进行抢答。

  3、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物品,增加对广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强审美意识。

  4、设问:这些图案平时我们都见过,你们把它叫做什么啊?

  花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的共性,并通过欣赏课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有节奏的东西,进一步感受二方连续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欣赏完教师提供的实物之后,学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这些也为后面学生进行设计花边的排列方法的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直观学习、开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师通过实例(学生扮演兔子,以单独纹样的图案再现)让学生直观的复习二方连续纹样知识,并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尝试摆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师示范把花边进行重新组合,学生动手尝试设计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师把花边撕开后,根据不同于兔子舞的音乐,把单独纹样进行重新排列,变化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启发、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赏课件,从课件中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业。

  (设计意图)在欣赏完大量的花边图案后,学生对花边的多种排列方式就更有兴趣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二方连续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装饰功能、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作业中,如果选择适当的花边排列方式来美化环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小组合作,快乐表现。

  1、学生去房间自由参观,对房间构造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想布置的东西记下来。综合全组意见,把本组最想布置物品反馈给教师。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分小组分工合作布置本组负责布置的物品,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设计、布置的人员,进行分工。)

  3、学生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自由相互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2、教师带领大家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同时有助于同学自己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节奏》说课稿4

  一、说大纲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节奏的特点及音型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节奏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节奏对表现音乐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二、说教材

  本课选自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初一年级下册,主要教学内容是:

  1、了解宽疏、密集的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特点和作用,增强学生内在的音乐感受。

  2.将学生对疏密节奏的感受深入到形体表演及实践创作等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我制作了音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充分了解宽疏、密集的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特点和作用,并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学、美术、舞蹈等其他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通过学生的创作表演,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节奏有疏密之分并感受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所出现节奏的内在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行创作性尝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奏”“念”“演”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节奏与音乐情绪的内在联系,并通过集体合作、讨论创作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

  为了能帮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共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节奏与音乐情绪的内在联系,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因此我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欣赏了热烈、喜庆的《好日子》;优美、抒情的《雪绒花》、《同一首歌》;轻松愉快、不紧不松的《校园早晨》及刚柔相济的《中国功夫》,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不同节奏给自己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模仿法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节奏入手,通过模仿《好日子》的前奏、《同一首歌》的节奏音型,使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为下面的创作积累素材。

  3、探究法

  通过打击乐的演奏、歌词的朗诵、用画面表现《雪绒花》意境、用动作表现中国功夫的刚柔相济等环节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4、合作法

  通过小组合作,改变《闪烁小星星》的节奏来表现小星不同形象这一创作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法

  将文学、美术、舞蹈、武术等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到节奏教学中,通过以节奏为主线的艺术综合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同学们|好—|您好0|您好0|老师您|好—|!”的音乐节奏相互问好。

  (二)新课导入:欣赏MTV《好日子》,感受其音乐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师:通过欣赏,大家感受到《好日子》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热烈、喜庆)

  2、哪一部分最能表现这种情绪呢?(前奏)

  3、分析前奏的节奏特点:在同样速度下,同一单位拍里,音的含量多,节奏密集。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感受密集的节奏表现出的是欢快、跳跃的情绪。请大家列举几首曲子,加以分析证实。再出示其他密集的节奏音型,为下面的创作积累素材。

  5、欣赏MTV《雪绒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形象。(优美、抒情)

  6、分析其节奏特点并请学生用歌词来朗读节奏,并试着用画面或线条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出示其他舒缓的节奏音型。

  7、出示四拍子曲子《同一首歌》的节奏,请同学填词深情演唱,感受舒缓的节奏所表现出的优美形象。

  8、出示《校园早晨》的节奏,体会不紧不松节奏能表现出轻松、愉快之情。

  9、出示《中国功夫》的节奏,师用木兰扇、生用武术亮相动作分别表现中国功夫的刚柔相济。

  (四)综合活动:

  1、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体会此歌曲的情绪,不紧不松的节奏表现了小星星何种形象?(好象在眨眼、闪烁)

  2、由学生分组自创节奏

  全体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人通过对《闪烁的小星》节奏宽疏与密集的变化,来表现小星星睡觉、歌唱、舞蹈等不同的音乐形象,并根据所创作的形象为其取名。

  3、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节奏,并用朗诵、演唱、或舞蹈等表演形式来加以表现,教师用有节奏的掌声予以积极评价。

  (五)本课小结:

  1、师生间以节奏性的语言总结本课。

  2、屏显下课画面,师生互道再见。

  总之本课以音乐重要表现要素——节奏为主题进行展开的,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欣赏中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节奏美,把文学、美术、舞蹈、武术等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到节奏教学中,节奏的创作及实践性练习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当然,这些手段也不能解决音乐课的全部内容,在此,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节奏》说课稿5

  一、说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豆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纲要》提出:“提供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将幼儿熟悉的东西带入教学活动中,增加幼儿的兴趣,然而用新鲜的方法,玩豆子,更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在用豆子打击节奏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学习分辨蚕虫和赤豆的声音,产生对节奏的兴趣。这是认知目标,即幼儿对知识获取的突破点,通过分辨蚕豆和赤豆的声音,从而产生对节奏的兴趣。

  2.尝试用豆子发出的声音,结合身体动作为儿歌或歌曲打节奏。技能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学会用豆子来打节奏,学习新本领。

  三、说重点、难点:

  用豆子发出的声音根据小铃表现节奏,例如:╳╳|╳╳╳|

  四、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红赤豆和蚕豆。

  物质准备:红赤豆、蚕豆若干、罐头若干、红绿标签、音乐。

  五、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以豆妈妈找豆宝宝的故事情节导入,引出调皮的豆宝宝,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带动了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是活动重点、难点所在,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着重谈谈这一部分的设计。

  1.以“让豆宝宝跳舞”的形式,通过不同豆子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来分辨两种豆宝宝。与目标一学习分辨蚕豆和赤豆的身音相一致。

  2.接着通过让幼儿自由尝试分辨豆宝宝的'声音,并将红绿标签贴到八宝粥罐上,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达成目标一的学习。

  3.再让幼儿跟着小铃请豆宝宝跳舞,使幼儿产生对节奏的兴趣。与目标一后半部分相一致。也是重难点的一个突破环节。

  4.教师跟豆宝宝跳舞、说话,是活动的一个递进,在说说玩玩中培养了幼儿节奏感,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5.最后与豆宝宝一起跳舞,将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幼儿的身体随音乐节奏动起来的同时,豆宝宝也一起动起来,幼儿的情绪也会十分高涨、兴奋。也与目标二探索用不同的豆子,结合身体动作为歌曲打节奏相一致。

  在这个环节中是孩子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分辨出蚕豆和赤豆发出的不同声音,也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第三部分

  除了这些豆宝宝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还有其他我们身边的东西也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回家去找一找。作为一个活动的延伸,使课堂更加生活化。

  六、设计亮点:

  1.活动一开始,我使用了豆妈妈的身份,引出了调皮的豆宝宝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在小班刚开学,教幼儿做早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拟人形象的很喜爱,由此,我设计了用豆宝宝引出本次教学活动,能快速使幼儿进入情境。

  2.在活动中,我运用的材料是红赤豆与蚕豆,这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他们不知道还能与豆宝宝做游戏,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而两种形状、颜色、大小完全不同的豆子,能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便于幼儿的分辨,增强其自信心,活动能更顺利的开展。

《节奏》说课稿6

  一、 说教学理念

  新高中艺术课的“内容标准”,其中对认识音乐节奏在生活中如何表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与感受,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宽广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教育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重点,通过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这两个环节,升华到学生自己创作作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节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

  (3)注重个性发展。这节课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外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兴趣都有不同,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

  (4)鼓励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过程,达到一个目的,发展学生创造潜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高中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对所有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多视角的探讨,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2)通过探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在表现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辨和体验不同生活场景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3)初步获得理解音乐、分析和评价音乐情感的能力,并在创作和交流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3、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新理念。能够运用自己具有的综合知识将多种节奏元素融入到节奏的创编中,丰富其创作。

  三、说教法:

  教师确定的教法,必须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能力来决定的,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了“引——激——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坚持新课标、新理念,注重学生获得音乐的经验,培养学生创作能力为原则。高中艺术课应该注重多元性,本课的设计就本着与多学科联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为主线、创造为目的。发展学生个性体现能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欣赏经典音乐作品作为切入点,进行课堂活动。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自己的体验,体验后的自我创作与表现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来体现教学目标——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创作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这是感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强了解本课的内容,同时也触动了学生创作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检验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四、说学法:

  在音乐学习中,让学生参与活动是最主要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课中我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让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运用“引——激——拓”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引,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学习前是很重要的。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们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有利条件进行实践法,自我创造、表演。拓展知识面,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科的多元性学习是新课标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学中,以讨论、表演、评价形式在课堂中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人格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觉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教学过程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课

  (1)创设情景。(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这样做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设计有节奏的音响,让学生先动手感受音乐节奏。

  第二部分:授新课

  (1)播放一段精彩的打击乐片段。

  (2)学生思考问题:片段中用什么物品作为打击乐来进行演奏

  B这些日常生活用品所发出的声音有何特点或层次之分。

  C他们演出的场地在那里?你觉得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D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成为你手中的打击乐器。

  (3)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这一环节设计是给学生一些音乐常识性的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积累。

  (4)音乐体验:让学生感受节奏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对讨论的一种认识。

  (5)引申环节:结合上面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提炼片段中的典型节奏,并且共同体验。设计这个环节,就是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个新理念,让学生在理解、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6)创作与表现:通过对前面知识的认识,学生们把研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创作,展示他们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这个环节是根据新课标的发展学生研究性学习设计的。

  (7)教学评价: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设计这个环节是加深学生的对所学的知识的评价,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力。让学生通过对比进行评价和互评加深交流学习。同时起到本课小结的作用。

《节奏》说课稿7

  我今天说课的活动是中班音乐活动:《有节奏的声音》

  一、教材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让儿童感受到不同节奏型表现的不同声效,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节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乐的强弱快慢变化,为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增强儿童的对节奏乐的兴趣。因此我将本此活动的目标定为:1、分辨声音的长短,用线条画出来。2、分辨声音的高低,用图画出来。3、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分辨三种不同的音型。

  (一)延长音:弹延长音时,要稍微放慢,延长音的音是很长,儿童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对来说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儿童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视觉形象就很容易理解,当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联系时,抽象的东西也变的形象了,儿童很容易就能运用动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现出来。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动的难点,利用情境启发的教学方法由休止符联想到陷阱或障碍,需要停一拍,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记忆节奏型。

  难点: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一)倾听是感知音乐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倾听处于他身边的声音,比如儿童所熟悉的动物,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和人们活动多发出的声音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倾听兴趣和倾听能力,将会为他们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及丰富他们对声音的各种感性经验。

  (二)认识音乐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乐作品获得情绪体验和内心感受的基础上,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进一步深入引导他们认识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段在艺术表现上的表情作用结合切身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从而巩固、发展和深化儿童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能区分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各种不同的乐器因其构造不同而让其有不同的音色特点,三岁之前的儿童对乐器和人声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岁的儿童不但能区分人声和乐器还能学会用各种不同的音色来表现音乐。

  (四)通过视觉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受音乐是流动的',音乐的表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我们可以借助于一些图画、动画、教具、情景布置等来简单地演示音乐的意境,从而触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来了解明白乐曲的性质、情节、情绪,所以适当地调动视觉对帮助儿童欣赏音乐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动准备:

  每位儿童一支笔、一张纸、钢琴。

  四、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幼师通过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让儿童在学习中能愉快轻松,从中学到知识。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观察让儿童很容易分辨长与短的关系,引起儿童更好的思考与理解.

  第二个环节是可以加深儿童对三种音型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让儿童在活动中以游戏为主,深入活动帮助了解.

  五、活动过程:

  1、让儿童分辨三种不用的节奏型。

  (1)延长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几个音反复出现。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请儿童边听边唱感知这三种声音的长短、高低,然后用线条或图画出来。儿童绘画结果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儿童能讲出道理并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儿童要求他只画音的长短,如幼师唱5———和5555启发他们画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复几遍。

  请儿童玩排排队的游戏。将儿童分组,听到5————的声音站成一直线,听到1234543212345432儿童手拉手分开站成弯曲的对形,听到50505050儿童站成一高一低(蹲)对形。反复几遍锻炼儿童的灵敏性。

  六、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内,听录音做画声音的游戏。

  估量:基本上能用线条表示出音的长短。

  评析:

  通过画声音,能反映出儿童对音长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儿童能将5050画成■□■□,而有的儿童画成╳〇╳〇,还有的儿童画成,有个铅笔有头,有个铅笔没头。画声音对儿童在音乐的感受力的表现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动结束:

  儿童一起探讨。

《节奏》说课稿8

  课时:一课时课型:综合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节奏有疏密之分并感受其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所出现节奏的内在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行创作性尝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节奏的宽疏、密集以及在音乐表现中的特点和作用,增强学生内在的音乐感受。

  2、将学生对疏密节奏的感受深入到实践创作等活动之中,并能形象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打击乐器、木兰扇、钢琴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同学们|好—|您好0|您好0|老师您|好—|!”的音乐节奏相互问好。

  (二)新课导入:欣赏MTV《好日子》,感受其音乐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师:通过欣赏,大家感受到《好日子》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呢?(热烈、喜庆)

  2、哪一部分最能表现这种情绪呢?(前奏)

  3、分析前奏的节奏特点:在同样速度下,同一单位拍里,音的含量多,节奏密集。

  4、请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感受密集的节奏表现出的是欢快、跳跃的情绪。请大家列举几首曲子,加以分析证实。再出示其他密集的节奏音型,为下面的创作积累素材。

  5、欣赏MTV《雪绒花》,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形象。(优美、抒情)

  6、分析其节奏特点并请学生用歌词来朗读节奏,并试着用画面或线条来表现音乐的形象。出示其他舒缓的节奏音型。

  7、出示四拍子曲子《同一首歌》的节奏,请同学填词深情演唱,感受舒缓的节奏所表现出的优美形象。

  8、出示《校园早晨》的节奏,体会不紧不松节奏能表现出轻松、愉快之情。

  9、出示《中国功夫》的节奏,师用木兰扇、生用武术亮相动作分别表现中国功夫的刚柔相济。

  (四)综合活动:

  1、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体会此歌曲的情绪,不紧不松的节奏表现了小星星何种形象?(好象在眨眼、闪烁)

  2、由学生分组自创节奏

  全体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人通过对《闪烁的小星》节奏宽疏与密集的变化,来表现小星星睡觉、歌唱、舞蹈等不同的音乐形象,并根据所创作的形象为其取名。

  3、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节奏,并用朗诵、演唱、或舞蹈等表演形式来加以表现,教师用有节奏的掌声予以积极评价。

  (五)本课小结:

  1、师生间以节奏性的语言总结本课。

  2、屏显下课画面,师生互道再见。

  评课稿(音乐课)

  评课内容:

  本节音乐课,从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各种打击乐器、教具的合理运用,以及精心设计的教案,都体现了王飞老师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这也说明了上课教师对校内公开课的重视程度。

  本次课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并很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步骤设计清晰、合理。

  本节音乐课,给我最大的感触: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融洽,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互动、轻松的状态,课堂充满了学生欢乐的笑声,学生表现出了一种积极、欢快的情绪,特别是当学生上台表演和教师与学生的配合表演,完全调动了学生欢快的情绪,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欢乐的教学中,不仅学到了音乐方面的知识(如音乐节奏的变化所体现出的内在音乐情绪状态),也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

  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态自然得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微笑,体现了良好的亲和力,使本次课一直处于相互信任、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教学。

  总之,本节音乐公开课是成功的,对于本身缺乏音乐知识的我,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但是有一点,(也不知对错),在课的最后,能否集体在音乐伴奏下较完整唱一遍由学生改了节奏的《闪烁的小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感觉。

  评课稿

  授课内容:综合课

  课前准备

  在课前,对教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教学目标明确、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等周密、详细。

  课的结构合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的进展基本按教师原先所设计的展开,从课的导入到学习新的知识,环环紧扣,该详的详、该简的简、安排合理。

  能用普通话上课,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音乐课的特色就这样体现出来了。

  教师有很扎实的基本,体现在教学中,表现为讲解清楚,教态自如。在教学中收放自如。听这样的课,给本人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王飞老师再接再励,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创出一条新路。

【《节奏》说课稿】相关文章:

《节奏》的说课稿10-27

《节奏》说课稿8篇07-12

有节奏的声音说课稿03-15

《节奏》的说课稿7篇12-23

《有节奏的声音》幼儿园说课稿02-05

有趣的节奏教案06-22

《节奏训练》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教案04-27

节奏中班教案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