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故事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时,一天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经过挣扎和等待后,最后被乡村们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扬了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的品质,说明了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别人无私的帮助。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是一篇优秀的记事文章。
2、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理清文章的两条线索,找动词———经历线;体会心情变化———情感线,指导学生抓住一个“情”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3、根据课文的内容,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
(1)品味课文语言,引领学生得到成长的启示。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我将选用以下教法:采用创设情景法,以读促悟法。
三、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我引导学生采用如下一些学习方法:采用“读、找、想、议、悟、说”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知。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以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课学习中去,这样的导入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有效。学生通过预习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就不再安排学习的时间。体现了追求高效课堂的理念。
(二)创设情境,抓住主线。新的语文学习理念要求我们,课文不应该逐句逐段地讲,应该抓住主要的线索,贯穿全篇课文来理解。所以我首先伴着风雨交加的场景引读,把学生带进小男孩坠入井口的画面中,然后直奔重点,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找有关小男孩坠入井口后有关表现的动词———经历线。这样既创设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线索。
(三)以读促悟,体会心情
文中共描写了两个重要的场景即分成两部分:一是描写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现;二是描写乡亲们持着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通过让学生交流的方式,指名站起来分段读,接着老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练读,最后汇报读书情况。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抓住一条情感线来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变化(恐惧———冷静———坚持———坚信)。此外我还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遇到危险时要冷静,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为了给下文做铺垫,我还适时提出两个问题:当小男孩坠入田边的土井,自救不成功时,他凭什么相信亲人一定会来救他?当小男孩在满怀信心,苦苦等待亲人来援救时,家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这样设计学生的朗读水平不仅会有一定层次的提高,而且在感悟的基础上会将课文读得很到位。能够检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接着我要进行过渡:孩子的险恶处境牵动着外婆的心,牵动着亲人的心,牵动着全村人的心。突然孩子听到了——看到了——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
2、课文中第二个重要场景就是人们来救援的情景。首先我指名读后,让学生说小男孩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然后配着《父老乡亲》的音乐,让学生举着火把呼喊着模拟救援场景。这样设计,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对“急切渴望听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亲人之间的担心,关怀和疼爱感受得淋漓尽致,对“泪如泉涌”,“眼泪是热的”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对“一线”、“一片”、“一大片”、“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由远到近,由少到多的壮观场面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的.重难点也得到了解决。
3、最后,在学生激情高昂的时候,我又给学生精心设计了小练笔:同学们,假如你是获救的小男孩,你会对乡亲们说些什么?请你拿起笔给父老乡亲写一封感谢信,最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配乐《爱在人间》)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又升华了他们的感情,同时他们从文中得到的启示也蕴含其中,还培养了学生的习作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然后我顺势总结,课下让学生读一读歌颂人间真情的好文章,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够全面而简洁的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的这篇课文的板书就遵循:简、准的原则,清晰直观得把贯穿全文的两条线显示了出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内容:《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2、说插图: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由观察插图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愿望,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导读与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基础(学生第一课时已掌握了生字、熟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以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为指导,
我把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体味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朗读和理解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找、议、悟、说”的方法学习课文,从而深刻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抓住文中讲述的事例,用心体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3、情感目标: 体会“我”在危难之中的坚强勇敢,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成因:新课标指出四年级学生重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这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到成长启示。
(难点成因:小学生限于社会经历及智力发展,并且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在安逸的`环境下成长,缺乏“苦难”的体验。)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采取这样的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让学生尽情地去朗读、感悟,体会。)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兴趣,诱发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二)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借助插图,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我”在什么地方?遇到了什么事?“我”又是怎样做的?结果又怎样呢?
(主张阅读的自主性,抓课文的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交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品读感悟(突出重点)
①自读自悟: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一句感动了你?
②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③风采展示:请小组代表读被感动的句子,并与大家分享感动的理由。
④集体研讨:指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加深感悟。
反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句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找到哪一句,我就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哪一句,与学生一起理解,一起感悟,受到启发。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品读句子,逐步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四、联想体验(突破难点)
在语文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对理解课文有很好的作用。
①、找到乡亲们救“我”的动作,并设身处地演一演,体会乡亲们对我的关爱;
②、想象1:乡亲们搂着我,轻轻的拍着我的背,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可能会说:“孩子,你受苦了。” “孩子,你不要怕,有我们在,你不会有事的。”……把乡亲们对孩子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的表现了出来。在理解后边的:“我不停地流着泪,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孩子们体会到“我”被救了,被乡亲们深深的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
想象2:看到那满山的灯笼火把,面对那善良的乡亲们,“我”会对乡亲们说什么呢?
此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回答点拨:我们也要做个有爱心、善良的人。
五、升华拓展(总结全文)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①、 说一说——让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作者,你 感动了我,让我学会了 。
乡亲们,你 感动了我,让我学会了 。
(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懂得在危难面前要勇敢坚强, 要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热心地帮助他人。再次强调重难点。 )
②、想一想——温馨提示:小学生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懂得在危难面前自己应该怎么做,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写一写——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亲人朋友关心帮助的小片段。
(将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课堂上的感悟用于实际生活中,珍惜亲情,献出爱心,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
五、说板书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抓住课文内容及其情感,设计思路板书如下:
满山的灯笼火把
坠入土井 哭喊 动脑筋 获救
一线 一片 一大片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有一次遇到了危难,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援救的动人情景。教育学生在危难面前要勇敢、坚强、聪明以及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二、说学情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写了不同人物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忘怀的事情。他们当时的年龄与学生比较接近,学生读起来容易产生共鸣。四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不难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来,但要学生从作者的身上得到一定的启示,这有些困难,需要教师教学时注意启发引导。另外,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读、找、划、议、悟、说”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刻理解全村人对我的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我”在危难之中的坚强、勇敢、聪明,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四、说教法
根据本篇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特点,在教学中我采取这样的方法:
(一)、以读代讲,悟真情。“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情地去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品词析句,重理解。教学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中得到启示。
(三)、图文结合,助体会。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感知画面,体会当时恶劣的天气以及满山遍野都是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
五、说学法
本课,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我引导学生采用如下一些学习方法:
(一)、采用“读、找、想、议、悟、说”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打算用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我只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约4分钟)
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请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让学生观察插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理解整篇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2、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约7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主张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做到读思结合,可以增强读的效果。)
2、再读一读课文,把你认为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图文结合,读中感悟:(大约20分钟)
1、再次多媒体出示图一,让学生边看图,边勾画文中描写天气的词语,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下大雨 抄近路
(设计意图:进入情境是理解下文的必要前提。图文结合,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恶劣天气,使学生能身临其境。)
2、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天气以后,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答问,教师相机指导:由于脚滑,“我”不慎坠入土井中,当时非常的害怕着急、无助。并板书:脚下滑 坠井中
3、接着,我追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学生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在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小环节: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①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不再哭喊了?②用自己的话夸夸文中的“我”。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学习为主,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讨论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再用课件出示表现“我”在危难之中勇敢坚强、沉着冷静、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句子:“ 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一定会来救我。”“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的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学生齐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坚持”的意思,然后请学生用“坚持”说话。
(3)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并说说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教师相机板书:明白 保存体力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的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我”在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沉着冷静、遇事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的意志品质,这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
4、提问过渡,引入下一部分的学习:是啊,这样的情景既惊险又令人感动!文中的“我”在努力地坚持着,等待亲人来救他,那结果怎样呢?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6-8自然段。
(1)教师课件出示图二,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图画,并结合课文找出描写乡亲们打着灯笼火把来找“我”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满山遍野都是灯笼火把的壮观景象,加深感悟乡亲们对“我”的爱。)
(2)教师再用课件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①指导学生朗读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的意思,请学生用“渴望”和“满山遍野”说话。②让学生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③再让学生带着感动的语气读句子,加深感受。
(3)用课件出示句子“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到这泪是感动的泪,更是感激的泪。教师相机板书:得救 泪如泉涌 爱 (并将板书串成心形)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句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亲情、友情是伟大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那世界将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大约9分钟)
本环节,我主要分成两步来进行教学: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懂得在危难面前要勇敢坚强,要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热心地帮助他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亲人、朋友关心和帮助的事情。
(设计意图:将课堂与课外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将课堂上的感悟用于实际生活中,珍惜亲情,献出爱心。)
最后,师生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本课。
七、说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紧紧地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同时把课堂内外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此外,本节课通过教学,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在危难面前自己应该怎么做,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4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满山的灯笼火把》这篇课文选自S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故事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时,一天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经过挣扎和等待后,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文章褒扬了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的品质,说明了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别人无私的帮助。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是一篇优秀的记事文章。
2.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获得成长的启示。
(3)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勇敢、坚强的品质,领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
3.根据课文的内容,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重点内容,从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4.根据我班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学难点为:使学生明白人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帮助。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我将选用以下教法:
1.引导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期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朗读法。新的语文学习理念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过分讲解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因此我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从而真正地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的目的。
3.创设情境法。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但是由于学生阅历有限,他们不能够很好地感知到课文中描写的情景,所以对课文的理解也不会很透彻,那么我就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看图片、角色转换等等,争取以最大的限度让孩子们感受到当时的情景。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将对以下学法进行指导:
1.探索法。由于我是用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因此学生需要不断地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么这样就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朗读法。新课标指出,语感是语文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朗读就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课堂上学生会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进行充分朗读,如自由读、默读、齐读等等,从而促进形成他们的语感。
3.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我会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学习,期望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和协作、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我将问学生上节课的内容,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这样,学会很快地将两堂课的内容系起来,并且以较快的速度投入到本课学习中去,这样的导入虽然简单,但是十分有效。
(二)创设情境,抓住主线。新的语文学习理念要求我们,课文不应该逐句逐段地讲,应该抓住一个主要的线索,贯穿全篇课文来理解。所以我首先配乐有感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到底作者想通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关于成长的什么道理?那么这样即创设了情境,又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和重难点。对于学生们的回答,因为那是他们的独特体验,所以只要言之有理,我都会给与肯定。
(三)研读课文,感悟理解
文中共描写了两个重要的场景即分成两部分:一是描写小作者落入井后的表现;二是描写乡亲们持着火把找小作者的景象。
1.文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1、2自然段,并画出描写“我”的句子,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读后就会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小作者是个懂事的孩子。然后我会接着学生的话询问:就是这样懂事的孩子,却一不小心掉入了井中,那么当时的天气和环境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就会找出描写天气的词语。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恶劣天气的认识,我再让孩子们看关于暴风雨的图片,孩子们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掉入井中的心情了,从而理解到作者的哭喊和挣扎行为,而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会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小作者,在挣扎后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又往下陷了一点,你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回答后我顺势让大家自由读课文的3,4,5自然段,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做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与自身的'对比中感受到小作者的优秀品质,这样的感受更真实,更深刻。学生读完课文就会说出他们的理解,在他们的回答中,我要抓住重点词语“坚持”来让学生体悟重点句子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检验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朗读的目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学生读完之后,我要和孩子们做一个小结,我问学生们:这就是文中的小作者,他的行为和你们的表现一点也不一样,那么从中你们可以看出小作者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相信学生就会说出小作者的勇敢、坚强、冷静、善于动脑筋等优秀品质了。最后我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拓展:你想对这位善于动脑筋、勇敢的小作者说点什么?这样设计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对孩子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俗话说,打铁要趁热,孩子们说完他们的赞美之词后,我要他们用朗读把对小作者的情感抒发出来,相信学生会在感悟的基础上将课文读得很到位。接着我要进行过渡:作者坚持并坚信着,等待人们的救援,那么他等到了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的第二部分。
2.课文中第二个重要场景就是人们来救援的情景。首先我让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6到8自然段,画出感动的部分,再和小组同学们说一说。学生回答之后,首先我要抓住“渴望”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听到乡亲们呼唤声的心情,并让孩子们用“渴望”说一句话。这样设计不但让学生能够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还能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我让孩子们找一找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乡亲们的焦急和关心之情,这样便培养了学生们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
3.让孩子们理解“漫山遍野”的含义,并在理解之后,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样不但让孩子们通过词语感受到当时的感人情景,而且学以致用,会运用这个词语。学生汇报结束,我问学生,你能通过课文中对乡亲们的描写,想象到人们是怎么样寻找小作者的吗?这样设计,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们体会乡亲们的善良和无私,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想象之后我问孩子们:被人救了,是件高兴的事,可是作者为什么还“泪如泉涌”呢?学生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理解,就能很容易的回答出来了:因为感动,所以才会泪如泉涌。明确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就能读出作者的情感了。读完之后我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因为新的语文理念要求,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这样有助于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接下来,我继续引导,小作者被救上来时候是什么的样子?并找同学来进行朗读。读完之后,我会让学生想象:如果没有人来救小作者,他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亲人和朋友对作者的帮助是多么的巨大,多么的及时,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帮助。接着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强调自己眼泪是热的,“是热的”包含了什么含义?学生讨论之后就会得出结论:作者强调眼泪是热的,是强调他对亲人朋友的感激之情,这眼泪是感动的泪,是感激的泪。
学生朗读之后,我要对课文的第二部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并询问学生,学习了课文的6到8自然段后,你有什么感悟?那么学生就能自然的谈出他们的感受了。课文全部学习结束了,我再提出本课开始的问题,作者到底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于成长的什么道理?学生一定能说出正确答案了。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再次强调重难点;另一方面是回答课堂开始的问题,使得整堂课始于提问,终于回答,十分完整。最后,我要及时地对课文进行总结,在学生们的感情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样的朗读是理解地读,也是对小作者敬佩的读,同时也是对作品喜欢的读。本课结束前,为了实现读写结合的要求,我让同学们课后写一写他们和自己亲人朋友间感人的小片段,这样的设计,不但使本篇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够全面而简洁的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我的这篇课文的板书就遵循:简、准的原则,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相关文章:
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说课稿03-25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5篇12-23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5篇)12-23
灯笼的教案02-25
火把节教案03-11
漂亮的灯笼教案02-16
中班教案《灯笼》03-22
灯笼话题作文03-14
做灯笼教案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