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

《燕子》说课稿

时间:2022-07-27 17:57:1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燕子》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燕子》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说课稿(集合15篇)

《燕子》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

  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了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条理性强、语句优美,作者的观察细致入微,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分析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小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特点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而理解课文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此教学内容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第

  一、

  二、

  三、四自然段;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由唱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便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教授新课

  (一)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好字词的读音。 学生听读全文整体感知,就为下面深入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三)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让学生观察,小组内讨论交流。 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尖刀似的

  (总的特点:活泼可爱)

  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可弥补语言文字不足,充分发挥教学直观性的特点,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 (2)“凑”字是什么意思?(几方面合起来) 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与学生一起边叙述燕子的外形,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就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 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运用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2)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在两组线上分别添上几笔,利用板书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看图比较,了解五线谱。 (4)指导朗读。

  三、练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以《燕子的自述》按要求进行说话练习。

  四、总结全文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五、作业

  背诵全文。

  【说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 翅膀——俊俏轻快

  (活泼机灵)

  燕子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赶来

  (增添生机)

  飞行

  (快)

  该板书设计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加以概括归纳,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蓝图”,是教与学思路的体现,是一篇课文教学的缩影。

《燕子》说课稿2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叫张桂英,来自后栗园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12课《燕子妈妈笑了》。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到小燕子与妈妈的心情变化,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为了教会小燕子观察的本领,三次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燕子妈的耐心指点下,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整篇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浅显易懂,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课文。课文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聊天;另一幅画的是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图画色彩先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感悟。此外,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还很低,我在讲读结束后安排了词语搭配、说句子的练习,使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逐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先后观察了三次,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4、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5、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小燕子三次仔细地观察冬瓜与茄子不同之处的喜悦,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朗读童话故事,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三次对话。

  3、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二)教学难点: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六、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水果或蔬菜。

  七、教学流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提问题的学生才是最会学习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上课,我就直奔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燕子妈妈笑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燕子妈妈笑了。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我在课题后边用红粉笔写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表扬质疑的学生:你提出的问题直奔学习难点,了不起!老师相信,通过仔细读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样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也带着问题,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不同。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激情引趣:屋檐下,燕子妈妈正在和小燕子说事情呢?它们在说什么呢?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想一想平时妈妈怎样对你说话,你们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对小燕子说一说吗?指名读,教师评价。所有的燕子妈妈都对小燕子说一说。学生齐读燕子妈妈说的话。口头填空:教师问: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学生答:(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想知道吗?好,请你们赶紧打开书,读读课文,找一找小燕子飞到菜园里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思考。提问:谁能说一说小燕子飞到菜园里几次?每次看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说教师板书:大小

  青紫

  细毛小刺

  让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对自己说话的,是为了让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口头填空,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又渗透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小燕子每次回来后对妈妈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妈妈说的话。(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汇报交流:小燕子第一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学生矫正后自由读,指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妈妈是怎么说的?(学生说教师出示课件,再次问: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矫正后体会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课件中的对话。可爱的小燕子第二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妈妈又是怎样说的?(随生说打出课件:自由读——指名读——生生分角色读)聪明的小燕子第三次看回来后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教师引导:(1)“高兴的叫着”什么样?所有的小燕子都高兴地冲着燕子妈妈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2)小燕子这次说的和前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体会“发现”。)

  小燕子这么高兴,妈妈会怎样?齐读第六自然段。追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燕子每次去都有收获;它一次比一次进步;它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妈妈让它去那么多次,它都不怕麻烦,师:它很有耐心。多可爱的小燕子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发散练习,情感熏陶。)学生迫不急待地说:小燕子,你能把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都观察出来,你真了不起!小燕子,我也要像你那样仔细观察身边的东西;小燕子,以后,我也要听妈妈的话。小燕子听到你们的话,一定很高兴。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呢!你们快去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打出课件:让学生在读中知道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挂”在枝上的。然后让学生把“冬瓜和茄子”图片贴在语文书的插图上,怎么样贴是“躺”,怎样贴是“挂”,学生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直观理解这两个词。学生贴的过程就是对“躺”和“挂”理解的过程,使识字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最后,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出示课件:自由填——指名填——齐读)

  (四)学以致用,说话写话。

  你们想不想像小燕子那样学习观察的本领?好!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出示课件:黄瓜图。学生观察,通过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黄瓜是长的;黄瓜是绿的;黄瓜的皮上有小刺;黄瓜的顶上有黄花。你们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出示教师的范文,学生读一读。看到这么诱人的黄瓜,你最想说什么?出示第二句话。通读描写黄瓜的句子,感悟写法。在生活中,有许多蔬菜和水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叫岀蔬菜和水果的名字。在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时,我们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手摸。”有的说:“可以用耳朵听。”有的说:“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孩子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蔬菜或水果吧!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介绍,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介绍,听后评议。

  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了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五)词语搭配,突出重点。

  通过你们的认真观察,你们能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你们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课件出示:认真()学生进行词语搭配,教师点出答案。再出示:()认真,学生填空,教师点出答案。读出所有的词组,开阔视野,为用认真说句子奠定基础。

  学生知道“认真”都能和哪些词搭配了,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认真说句子,随着教学进程,学生说出的句子越来越具体了。这样设计,既进行了词语积累,又使不同的学生学会了说话写话。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上,我将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下去。

《燕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简介

  今天,我准备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燕子》,《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教学目标:

  ⑴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

  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 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吟喔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由齐唱耳熟能详的少儿歌曲《小燕子》引入课题.这样导入,即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歌词里的"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与课文结尾"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走入课文里那个光彩夺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的生机,不必用教师点拨,学生的体验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留意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字音,并将犯有较普遍的错误的生字词板书,然后由学生们自己查字典正音,纠偏,以锻炼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然后,由学生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描写燕子的形象特点

  第二段: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生机.

  第三段:谢燕子飞行憩息的特点

  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理解..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质疑探究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回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形象美的

  然后汇报交流:

《燕子》说课稿4

  一、领悟教材、确定目标(说教学目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

  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学会破折号和冒号的用法。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愿望,并把各自的想法写出来。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贯穿全文的爱心。难点: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生为主体,选择教法(说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说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如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教学媒体,合理利用(说教学手段)

  “课标”指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较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更不能用大量的视频去冲击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所以,我只在导入新课与课文结束(列车挥手告别)两处分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去创设情景。

  五、优化结构、心灵对话(说教学过程)

  阅读课的生命在于师生互动、心灵对话。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闻激趣、导入课题

  1、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课的开始时,播报新闻。(CAI展示地球仪上欧洲的瑞士,放大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揭示课题。燕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燕子专列》一课。去新闻现场,了解当时的情况。这样拉近了孩子们与燕子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2、紧接着学生读题、审题。出示:运送抗震救灾物资专列、运送新兵专列等专列形式,让学生在类比中明白“专列”的意思。

  3、学生已独立学习了生字,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交流个别字形难点。如“骤”字这个形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教师用鼓励性地语言:“这么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来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读书,并提出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进行全班交流。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略读第一段,让学生交流所知,随机指导破折号的用法。

  2、老师顺学而导,书上的这个问题提得真好!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指名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出示文字: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3、播放CAI、音乐,教师的范读,充分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这群疲劳的、饥饿的、寒冷的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得到了政府的关心保护,用专列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能做

  出这样的决定真是(生:了不起!)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感悟居民们的了不起: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感悟贝蒂的了不起: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播放音乐,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引导学生对贝蒂说自己想说的话。读说结合,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升华情感的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4、想像说话,升华情感。

  出示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

  (1)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2)想像说话,《爱的奉献》轻轻响起。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3)师:多么感人的一幕啊!让我们也来爱护动物,爱护环境,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多媒体出示地球仪,显示这段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第二课时

  (四)、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为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积累好词佳句。

  (五)、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谁说点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共鸣。

  2、学生自主写。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先说后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六)、指导写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词。

  (七)、交流有关其它的爱护动物的故事。

  1、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2、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精炼、最关键的词句精选了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而且把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把课文的中心内容也表达完整,使文章的内容一下印在学生的脑子里

《燕子》说课稿5

  一、领悟教材、分析学情、确定目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中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钻研故事,喜欢有悬念的故事。所以,《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 设计理念

  一切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只有先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了,才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学习。因此,我采用以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生为主体,选择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 、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说起,从专机,专款,专家说到专列。

  温总理赶到灾区乘坐的飞机叫————专机;各级财政,单位专门用于救灾的钱款叫————专款;在抗震救灾医疗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专家;专为救灾物资开出的列车————专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恶劣的环境

  先是学生默读,在书上找出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然后是同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然后交流。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二)政府救燕子

  着重于一个词的理解"呼吁",瑞士政府是怎样救燕子的? "立即"说明了什么?通过广播通过电视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里有个词语叫————呼吁。再设置情景: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让学生现场模拟播音员呼吁。

  (三)居民们救助燕子

  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听到呼吁后,居民们是怎样行动的?先学生自由说,再对照书上的段落朗读。

  2、引导理解居民们的爱心,有哪些人去找燕子了?(引导从年龄、职业等方面说)理解"纷纷".反复朗读重点段。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贝蒂的可贵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四)燕子致谢

  1、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三、拓展延伸

  1、爱心专列

  燕子专列正徐徐启程,这仅仅是燕子专列吗?这还会是装载什么的专列呢?引导出爱心专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姑娘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来到丹顶鹤保护区工作,后来为了救助一只陷入沼泽的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配上丹顶鹤优美的身姿,加上感人的旋律,激起学生无限的深思-------爱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燕子》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关于田田等人呵护生命,保护环境的课文————《燕子回家的路》

  一、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燕子回家的路》这篇课文讲述了田田、爷爷和韩奶奶为了让出去觅食的燕子妈妈能顺利地回家,守在二楼楼梯口看着窗口的事。这件事情虽然很小,却能体现出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也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着和谐友爱的关系。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他们天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对自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积累上,仍需要老师加强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级段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二单元的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对动物的关爱。

  3、品味重点词句,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三个人物对小燕子相同而又不同的爱,深刻明白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写想象型的读书笔记。

  四、说教法

  教学中,我本着“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运用朗读感悟法,想象品味法激发和升华情感,让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真情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五、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组织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大胆想象的方式中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续写故事,将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六、说教学手段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简笔画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器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填写积累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优化了课堂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代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在导入新课时,我由本册书学过的《燕子》和《燕子专列》导入,同时给孩子一个展示课外积累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九岁的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所以,在此环节,我引导孩子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后再遇到不理解的词,就不用只依靠词典了,同时孩子们也懂得了自己在初读课文时,都应该做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倾心对话,体会情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在此环节,我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认真品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打好基础,而分角色朗读又能使学生动心动情,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也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引导想象,体会爱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本文的好词好句虽不太多,但也不能放弃,也应引导学生摘抄。

  正是因为课文的好词好句不算太多,我决定运用想象教学法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思索、去填空、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是这样引导的:

  1、小燕子得到了大家的关爱,请你想一想小燕子妈妈飞回来时,她看到人们在这里,为她看着回爱的路,她会怎么想?

  2、请你再想象一下,小燕子和她们的妈妈在这里会生活的怎么样?她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人们会怎样对待她们?

  3、请你再想象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来吗?

  这一环节过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在学生续写完故事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现在你就可以选定一个人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本课板书,我将二楼楼梯窗口及燕子窝和乳燕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下面写着爱心也是无价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

  因本人从未尝试过此类教学,再加上能力有限,在此次授课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敬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燕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把他们送到用带有空调的列车里开往温暖的南方这样一件事,字里行间充溢着人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体现了人们美好的环保意识。从语言文字特点来看,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用词具体形象,又含有比较多的意义深刻的词句,既适合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又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新课标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欧”“洲”“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纷纷”“顶着”“踏着”“四处”在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作用;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濒临”“呼吁”“长途跋涉”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情感朗读,感受课文中质朴的语言,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音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养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加入环保的行列。

  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本文的许多关键词语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如何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践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并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朗读,加深对文本诠释的“环保”主旨的掌握,就成了教学重点。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而且还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本文的语言质朴又形象,情感丰富,充满着对动物的爱心,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创设情境法:学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以至更好地入情入境,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我还考虑到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准备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自主识字,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在理解文本以及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这一环节,就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团体合作。

  想象说话练习法: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后练习题三设计了: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4)我想对说:以及“贝蒂不在乎,只在乎”;和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致谢,感谢她(他们)。这三个想象说话练习,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达到“一箭双雕”之妙。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比如燕子是候鸟,还比如燕子能报告天气预报,而且是捕捉害虫的益鸟,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也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引导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再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脉络、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再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培养了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了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而且为下文的整体感知,第一次接触文本进行了目标定位。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先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读后,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进行随机点拨。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燕子遇到了怎样的事情”,这样的设计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相机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横线“画出”。)

  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为的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绪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先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当然在朗读指导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应该呵护。因为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个性朗读,这是课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现之一。

  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体验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红字板书:关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个性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始终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接下来,我以“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以这样的句子为过渡,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这里可以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集体交流时可以这样点拨:“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以情感人,我是这样导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丛林里,或是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化着学生,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的内核,那么,朗读就达到了效果。这就是我这一个导语设计的用意所在。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度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个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专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学习,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给同桌听,相互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学生学语文是非零起点,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去扶,这样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时刻“以人为本”,倡导“自主与合作”的交互学习,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楼阁”,尽量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真正融为一体。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比如燕子是候鸟,还比如燕子能报告天气预报,而且是捕捉害虫的益鸟,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也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引导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再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脉络、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再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培养了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了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而且为下文的整体感知,第一次接触文本进行了目标定位。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先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读后,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进行随机点拨。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燕子遇到了怎样的事情”,这样的设计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相机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横线“画出”。)

  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为的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绪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先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当然在朗读指导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应该呵护。因为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个性朗读,这是课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现之一。

  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体验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红字板书:关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个性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始终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接下来,我以“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以这样的句子为过渡,引入对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这里可以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集体交流时可以这样点拨:“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以情感人,我是这样导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丛林里,或是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化着学生,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的内核,那么,朗读就达到了效果。这就是我这一个导语设计的用意所在。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度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个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专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学习,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给同桌听,相互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学生学语文是非零起点,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去扶,这样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时刻“以人为本”,倡导“自主与合作”的交互学习,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楼阁”,尽量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真正融为一体。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下发阅读材料:《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保护动物。这一环节机动,可以当作课外作业。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看了图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4)我想对说:

  3.指名4~5个学生展示,再进行总结:通过同学们这么深情的话语,老师相信《燕子专列》中的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的深化,提升着对文本主旨更深一层的感悟,既发挥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练习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当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可以四个内容都写,也可以选择一、二个写。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也符合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五)布置实践活动

  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用自己的行动向自己周围的人呼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燕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燕子》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是一篇语言优美而且十分简洁的写景状物散文。文章主要描绘了春回大地,燕子从南方回归的美丽景象,抓住燕子在天空中飞翔、在湖面上掠过、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抒发了“春光无限好”的积极情感。

  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却意境隽美,能够给人美的享受。本单元的主题是“神奇的大自然”。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联系)

  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及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俊、俏”等生字,会写“聚、掠”等生字,积累好词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把握文中描写的燕子的特点,并能简要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与简洁,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丽,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说重难点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而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及词语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初步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重点逐步向阅读过渡。随着年龄的提升,学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通过事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但由于孩子们生活在城市里,对燕子的了解大多源于书本、电视等媒介,而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却是一个难题。

  这一学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形象思维占主导,理解能力可能会相对不足,这些都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阅读、欣赏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此外,在导入和研读部分,我还会使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官,加深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而对于学生,我将主要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一个好的导入能够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会通过采用播放有关春天和燕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且配有音乐这种直观的方式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在上课之初为学生们首先营造一种欣赏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后续文章的学习与理解。

  播放完视频、图片这类资源后,我还会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说一说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想,并探讨你还从哪里可以感受到春天。这样在课前就进行了充分的形象感知和感情铺垫,顺势导入新课的教授,极大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并且为创造性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的教学离不开阅读,“读”既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一种关键的学习手段。因此,新课教授环节我将按照如下的顺序来展开。

  1.初读课文,感知春天

  这是新授的初始环节,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整体把握文章,能够为后面的学习铺平道路。

  我会鼓励学生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的美丽图景。同时完成一个自学任务:处理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多数的生字生词是可以自行处理的,但是还需要我进行个别易错或难写字的指导,如“凑”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而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左后右。

  本篇文章是语言优美的写景状物类散文,因此解决完生字词之后,我会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认真聆听,并谈谈听后的感觉,从而提高他们的诵读和欣赏能力。

  2.再读课文,了解燕子

  这部分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也是培养学生们自学意识和能力的最佳机会。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引导式教学,进行逐层提问,讨论探究。

  首先,我会请学生阅读第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读完第一段,你了解到什么?能够体会出燕子什么样的特点? 因为这些问题相对简单,学生能够通过读文章就可以从中找到准确的词句来回答问题,因此我会选择班里平时不怎么活跃的'同学来回答以上的问题,这样可以为他们增加一些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接下来的参与积极性。

  接着,我会提问,在这里“凑”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完后,我不会立即进行解释,而是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理解“凑”字的意思。这样在“看中学“,课堂趣味十足。

  对于燕子的描写是属于本文的重点,文章主要通过三个画面进行立体的展示。因此,下面的内容的教学我会给学生充分的讨论空间,让他们去总结燕子有哪些特点,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写的,通过找句子、理解词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会让学生概括,第2、3、4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并请他们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归纳。通过阅读文章,不难看出,下面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春天的盛会、飞行的燕子、美丽的曲谱”三个画面。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最吸引你,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开教学,进行启发式指导。比如,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我会让喜欢第2节的学生齐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文中描写的春天的景物。并提问,这一段描写了春天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经过分组讨论和发言,学生们不难找出“光彩夺目”和“有生趣”两个特点,并可结合课文,领略到春天的美景。分析完美景,我会提出最后一个疑问,这一节主要讲春天的盛会,和“小燕子”有何关系呢?让学生体会到,已经热闹非凡的盛会,因为有了小燕子的加入才更有生趣,这里包含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对于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是本文的难点,因此我会多加引导,让学生体会。比如“黄绿眉眼”一词,学生可能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理解,柳枝发芽时颜色发黄,看上去有黄有绿,就像是柳树刚刚睡醒,在春天睁开朦胧的双眼。这样,作者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的生动形象。

  这是第二幅画面的引导,下面两幅图画,我会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三)拓展延伸,想象发现

  深入领悟了文章,最妙的是进行一些巩固和强化。因此我会让学生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燕子,介绍一下自己家族里都有哪些成员,他们还有哪些朋友,都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堂小结,深化情感

  小结是一节课程的尾声,好的小结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回忆所学。我会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五)作业布置

  这是本节课的作业布置,本着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的原则,我布置三个作业:

  1.文章词句优美,积累下自己喜欢的部分,或背诵或抄写,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2.完成一个小练笔,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3.有余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为自己的小练笔配上一幅画。

  五、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清晰明了,一目了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重点,理解课文。

  (编辑:华图媛媛)

《燕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说活动的准备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五、说活动流程: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3 )提问:为什么说燕子在空中飞行时是"上天剪云朵"? 河面上飞行时怎么会"剪水波"呢?最后两句说的是燕子的什么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吗?那么儿歌中为什么要用"剪"这个词呢?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六、说教法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七、说学法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燕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 教材内容简介

  《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燕子》说课稿。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

  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⑴、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案《《燕子》说课稿》。根据课标精神,我的整个教学设计立足点在于:教学中,一方面要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写生动,文笔优美,很适合学生朗读品味,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因此,本课教法以朗读教学为主,新课标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包括引导、点拨、范读以及必要的讲解、归纳和小结。

  三、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我们学校提出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课堂上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预习质疑可以采取自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是存在差异的,自学阶段,学生容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交流探讨则是互学阶段,“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通过小组讨论或单独发言,达到解疑的目的。课堂积累可以算是共学阶段,在全体学生的诵读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体会习得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课题。这样导入,让学生对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更好的学习它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因为通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语言作铺垫。学生通读时,教师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同时巡回指导,然后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知情况。

  第三环节: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说板书设计

  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引领的作用。

《燕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文章的篇幅短小,画面生动,文质优美,蕴含想象,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的春天,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本文通过看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可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轻快、增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图文结合,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感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其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及文章最后两句话"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歇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可采用板画、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采用质疑问难法、小结法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说、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从图到文,紧扣题目,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二课时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课文的导入,可采用创设情境法。

  教师边播放歌曲《小燕子》,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从南方赶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多么美丽啊!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及简单的板画,创设出具有春天气息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让学生结合"预习提示"部分对全文进行感知性阅读,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相互提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尝试解题,质疑问难,既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又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进而达到自能读书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质疑问难,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的放矢,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三)图文对照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

  (1)看图,我看到了什么;学文,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

  (2)看图,我是怎样看的;学文,了解作者是怎样看的。

  (3)看图,我想到了什么;学文,了解作者想到了什么。学生经历这一训练过程之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理出本课作者的写作思路(师板书):

  a、燕子的外形美;

  b、燕子从哪儿来;

  c、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d、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抓特点,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从而使学生的学路和作者的思路相吻合,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作用: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对课文的记忆,辅助背诵;

  (2)理清文章思路;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4)简笔画起到了直观效果。

《燕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为:《走,我们去植树》、《燕子》、《沙漠中的绿洲》及《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组成,是一组典型的“春景美文”,其中《燕子》为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情景。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及“燕子”这一春天使者的喜爱之情。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和文本特点、学生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活泼”“偶尔”造句。

  4。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一点和第四点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的和谐美。共安排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重点扫除阅读障碍,读准读通,整体感知文本“美”,并学习燕子的外形,了解抓住主要特点描写的习作方法。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精读品悟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品味语言的“精美”时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为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我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助设施,如:幻灯片、mp3歌曲。

  二.说教法、说学法

  1.情境创设: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吉林大力提倡情境教学,即是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及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情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课始《小燕子》歌曲的播放,带给学生美妙的听觉享受,孩子们便在不知觉中随着音乐轻哼、跟唱,他们身心愉悦、主动投入,这便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如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景时,将品味文字与欣赏图片相结合,学生兴致盎然,在优美的视觉享受下更深、更好地体味了文本的语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且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再如感受“电线杆之间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一抽象的情景时,借助于幻灯片的演示,孩子们便较轻松地享受到了这一意境美。

  2.自主品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体会,如学习第二自然段,自由读一读,春天带给你什么感受?再好好读一读,你是从哪儿感受春天的美?等,都力求通过一些粗略、宽松问题创设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读中品味。再如学习燕子的飞行、歇息时,同样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让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验,体会文本语言文字的精妙及一动一静的.美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应是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是一个宽松而又和谐的课堂,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和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都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是谓“教学相长”。在本节课中,师生、生生都很大程度地进行了互动,如教师的多次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同桌说一说你感受到的美等,课堂明快、活泼。

  4.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摘抄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有助于拓展与文本关联的知识积累、紧密联系了本单元的另外几篇课文;创作歌词,这有助于学生运用积累、创新表达,深化体验。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程度

  本节课教学程度简明、朴素,共分为三大块:

  1.情境导入:即由复习燕子的外形切入到精读.

  2.精读品悟:即指导学生感受春景美和燕子美.着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对文本进行朗读,可抓住一些重点词句品味,做到有感情朗诵,尝试背诵.这其中第二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和主线,应保证充足的时间.

  3.小结拓展.设计开放的作业,延伸深化.

《燕子》说课稿13

  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草长莺飞,乳燕呢喃,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如此缤纷,那是因为有生命的萌动。保护环境是21世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关于瑞士政府及人民呵护生命、保护环境的课文——《燕子专列》。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故事。《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南归的燕子经过瑞士时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经历长途跋涉的燕子因找不到食物而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他们天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对自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难的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巩固学会的14个生字,重点理解: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

  深刻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在救助燕子时所付出的爱心。

  教学难点:

  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

  课堂的精彩来自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而恰当的教学方法正是调动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教学中我本着“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运用情境教学法、想象品味法、观察理解法和朗读感悟法,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在读中酝酿情感、激发情感、升华情感,让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真情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组织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边读边想,边读边圈画,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主动探究的方式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设计小练笔,将读写结合,以表达情感。

  四、说教学手段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让学生感受瑞士的环境美和燕子南归时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语文课堂必须强调“情感”因素,因此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2、整体感知,酝酿情感。

  3、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成功的导课是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法特点的点睛之笔。富有激情的导语,能在师生已有的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桥梁。《燕子专列》一课我采用情境法开课,上课伊始,我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现美丽的瑞士风光,一边激情讲述: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国家这里群山环绕、绿树成阴,多瑙河像一条蓝色的丝带蜿蜒贯穿全境,61%以上的土地被绿色覆盖。这就是著名的花园式国家——瑞士,这里的人民热爱自由,热爱和平,更热爱环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燕子专列》就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你想知道吗?如此激情导入,能激发学生迫切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酝酿情感。

  整体把握课文是深入学习的基础,一群身上带有生字的燕子图片飞上黑板,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重温生字,趁着孩子们兴趣盎然之时,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围绕燕子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燕子专列》是什么意思?

  设计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眼,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可以自由读、小声读、同桌一起读、默读等读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阅读是读者与文章实现心灵对话的过程。这一环节我分两个步骤来组织学习:

  1、体会燕子在迁徙时遇到的困难

  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课文的第二段对此做出了解释。

  (大屏出示课文第二段文字:事情是这样的: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这时我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字词并展开想象,体会燕子所遭遇到的冷、饿、累,在此基础上播放《鸟的迁徙》课件。

  让学生体会生命都曾经历过不为人知的磨难,哪怕是一只极其普通的小燕子。从而使学生对文中“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抽象的词语有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的感悟。让孩子们对这些遭遇不幸的燕子产生深切的同情。此环节的设计使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的落实达到了水乳交融、自然天成之境,为下面教学环节解决教学难点扎下了深厚的情感铺垫。

  2、感悟瑞士政府、瑞士人民以及小贝蒂在救助燕子时的博大爱心

  三、四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我指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等方式品味关键词语,让学生语言获得滋养,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我想这样组织学生学习:

  (1)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在救助燕子时瑞士政府、瑞士人民以及小贝蒂是怎么做的。

  (2)小组交流:你认为在救助燕子时瑞士政府、瑞士人民、小贝蒂谁最了不起?为什么?

  通过默读,学生应该能够抓住“呼吁、寻找、送到”等词体会出政府对救助燕子的重视;抓住“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等词,体会人民响应号召,行动迅速;抓住“寻找、救护、冻得通红,冻得僵硬,一点也不在乎”等词句,体会小贝蒂的坚强、勇敢。此时学生能很自然的领悟到恶劣环境的描写,更能表现出人们的博大爱心,本课的难点解决也就水到渠成。

  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给学生个性化解读创造了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同时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经过碰撞,产生共鸣,此时课堂教学达到高潮,这也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境界。

  研读课文,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感悟层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都是以具体语言为载体,读中悟情,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设计理念。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精彩的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课文学习进入尾声,课件显示载着燕子的列车呜地驶向远方。乐曲《爱的奉献》轻轻响起,请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在真情而悠扬的背景音乐中产生真切的感受。我这时结合课文设计课堂小练笔: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带着,带着驶向远方。

  此处设计进一步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萌动的爱心,升华学生的情感品质,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实现从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训练。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情感达到高潮。

  六、说板书

  板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本课板书,我以三颗爱心紧紧相连为背景,以“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为主体,以“了不起”为中心,此板书简洁明了,既照应了课前预设的关键问题,又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将爱的情感赋予其中。

  莺歌燕舞、翩然归来,一片歌来一片情!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让爱在心灵中飞扬。

《燕子》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作者郑振铎抓住春天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浓郁。注重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记叙。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编写意图及本课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特点,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燕子》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因为止前的学生对周围现象,是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着目视无睹的情况,语言贫乏,不善于思考和表达。所以定为上述两点作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体会作者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上一册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体会文中的好词、好句,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写作手法,具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我准备采用”讲、扶练、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引导学生掌握”读、想、划、画、议”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有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把握训练重点。

  四、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

  <一>。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我先让学生唱《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我设疑:”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春天的发现,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光彩夺目,生机勃勃的春景)。接着让学生进行绘画小燕子比赛,最后进行评议。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爱讲故事和绘画的特点,我采取上述活动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精讲探究,学中悟法

  课文中燕子飞行和停歇部分是学习重点主要体现。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我精讲课文这两部分,以问促读,启发诱导,为学生疏通学路。

  “学贵有疑,疑则进。”我先提出问题: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让学生自由读文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只要回答有关于内容的,我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回答不上来就由他自己寻找具体哪位同学帮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飞行的姿势。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飞行的燕子。这样既是增添课堂气氛,又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燕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燕子妈妈笑了》是第二册教材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以通俗的语言,充满童稚的笔触,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只从学习认真开始到终于学会了认真的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通过燕子妈妈与小燕子的三问三答,不仅介绍了冬瓜与茄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的三个方面的区别,还说服了小燕子的一次比一次更认真地去观察冬瓜与茄子,更表达了"认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质。

  (二)学情分析

  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的主人公小燕子与它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已如同生活中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和他们的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让学生读起来备感亲切,很自然的把"小燕子"当成他们中的一分子;也自然的拿自己的言行去和小燕子进行比较;最后把小燕子当成学习的榜样,并从小燕子的故事中去明白做人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认真"是做人做事基本的能力和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理解燕子妈妈最后笑了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做做事都要认真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五)教学课时:2课时

  二、说教法

  1、自学、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燕子妈妈笑了》这一课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文的内容。

  3、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初读、细读,教师有意识地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在分角色朗读本篇课文时,就要求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懂内容。

  三、说学法

  1、竞赛、游戏法。以游戏形式,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

  2、自学、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达成共识。

  3、读、思、议结。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读中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发生在这只小燕子身上的故事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燕子妈妈笑了》,看看小燕子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2、自学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标记,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它,然后听老师范读,重点听自己读不顺的地方。

  3、识字

  小组合作。小组中选出一位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其他学生抢答,答准的夸夸他,不准的教教他。

  4、朗读

  (1)、引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学冬瓜,茄子,加:"冬瓜躺在地上。"学生可以趴在桌子上模仿冬瓜,表示冬瓜是种在地上的。

  (2)、引读第2自然段。自读,想一想第2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3)引读第3至8自然段。自读,想一想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几次,回来都说了什么?燕子妈妈是怎样回答的?小组同学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了在课堂上自由阅读、自由体会、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阅读。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5、诵读

  采用同桌练读,班级展示,师生指导这些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同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

  6、表演

  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重点从小燕子的表情、态度上进行指导和评价。

  (诵读和表演这两个环节的设计从这两个出发点思考:首先是以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读中感悟为主线,其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了朗读、表演的情境。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悟读,在悟读中表演。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表演出一个认真的小燕子的形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师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相信每一位同都会像小燕子那样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板书设计

  燕子妈妈笑了

  冬瓜图茄子图

  第一次大小

  第二次青的紫的

  第三次皮上有毛柄上有刺

【《燕子》说课稿】相关文章:

燕子说课稿03-31

《燕子》的说课稿11-03

燕子说课稿12-09

《燕子》说课稿06-24

燕子专列说课稿11-10

《燕子专列》说课稿11-03

燕子专列说课稿01-30

【精】《燕子》说课稿01-12

《燕子》说课稿(精选14篇)03-18

《燕子妈妈笑了》说课稿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