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舟过安仁说课稿

舟过安仁说课稿

时间:2022-11-05 16:43:1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舟过安仁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舟过安仁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舟过安仁说课稿

舟过安仁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舟过安仁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二、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背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六)、读写,延童趣:

  1、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舟过安仁》,还读了几首童趣诗,诗人为什么能写出儿童的种种童趣呢?我想这和他们拥有一颗童心,用不泯的童心去观察着生活有关。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

  2、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舟过安仁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它是三首古诗中的一首,《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结合本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主题,学习本首诗,一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感知诗词大意,从而体会诗中有画、诗中有情。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采用的是交融式目标的拟定方法。

  1、正确认识两个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这一目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

  2、通过看注释,边读诗边想象诗中情景,能感知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思。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也更为广泛,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他们在古诗词的积累方面有点欠缺,对课外延伸、扩展、深化方面还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我准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体会,在难度较大的地方加于点拨,以启发、开拓他们的思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童真、童趣,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意境中感悟。读、思结合,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新知。在教法学法中主要体现情景教学法、朗读品悟法、合作交流法、师生互动等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组教材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 童诗接龙,引发童心

  开课伊始,课件出示七句有关写儿童的古诗词,师生互动进行古诗接龙,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一边让学生感受着童趣走进课堂。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 品读诗歌,感知童心

  在此环节中,重点是品读诗歌。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反复读诗,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引导学生在读诗中想象画面,根据诗句想象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情景,最后使学生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讲解诗意。并在读诗中感悟诗人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三)、拓展诗歌,享受童心

  《舟过安仁》是一首写儿童充满童趣的诗,我想,要让学生入情入境,老师首先要进入角色,不能是一位旁观者,也应该和诗人一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因此,在感受诗中两小童的童趣之时,我和同学们也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趣事。通过拓展诗人杨万里的另一首充满童趣的诗《稚子弄冰》,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并能和诗中充满童趣的事情与我们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共享童心。

  (四)、读写结合,不泯童心

  此环节是一个课外延伸,做到读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描绘出《舟过安仁》这个美丽的故事。

  五、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诗中有画

  童趣

  诗中有情

舟过安仁说课稿4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感悟童心:

  (1)读着全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个小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天真、聪明可爱、有趣、顽皮……)

  (2)你能带着天真顽皮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读。

  全班读。

  (3)走近诗人的内心:

  诗人行船途中,偶见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诗人心生疑惑,便仔细观察,欲探个究竟,可见,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份雅兴呢?

  (预设:闲适的、愉快的、兴奋的……)

  从文中哪个词可体现这份愉快?

  师述:是啊,诗人此时应该是愉快而悠闲的,他才会有心关注两小童,两小童的天真、聪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让他也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可见,诗人同样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

  五、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全诗,体会诗请画意,进而熟读成诵。

  六、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找来读一读。

  2、画一幅“两小童使风行船”图。

舟过安仁说课稿5

  学习目标:

  1、100%的学生能通过反复地练读和师生互相评价的读,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90%的学生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可爱,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98%的学生能借助书上的注释和插图,结合课外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95%的学生能通过熟读和想象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到儿童的可爱之后,能体会出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学习重点:

  学生能通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感受到诗中儿童的可爱,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吕岩的《牧童》一诗,欣赏到了一幅牧童晚归的.休憩图,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背诵情况,并在评价的同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就像一幅恬淡的山水画,让我们感受到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的安然与恬静,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那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的趣味生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古代儿童趣味生活的小诗,题目是《舟过安仁》。

  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品味童趣

  (一)初读感知,读通读顺读出音律。

  1、教师范读,学生初悟。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小组练读,熟读比赛。

  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古诗读熟,更要把每一个字词读准确。

  预设:关注“篙(gāo)、棹(zhào)”两个字的读音。

  4、指名朗读,生生评价。

  5、齐读古诗,读出音律。

  (二)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意。

  1、同学们,恭喜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读通读熟了古诗,而且读出了古诗的韵律,下面请你们再读一读这首诗,并结合书中的注释和插图,看你有读懂了些什么?不懂的可以画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理解的和不理解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预设:

  (1)词语:怪生遮头使风

  (2)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童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悟童真童趣。

  1、同学们,波光粼粼的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

  2、指名描绘看到的画面。

  预设:学生首次描绘可能仅仅是把诗句的意思枯燥地讲给大家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语句说得更丰满一些。也可多找几个学生说一说,并让学生互相评价。

  3、品读诗句,感悟童真童趣。

  (1)如此特别的两个孩子,杨万里看到他们时会有什么感受呢?

  (2)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你内心充满了什么之情?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这首诗。(喜爱)

  (二)再创情境,品读体会作者的不泯童心:

  1、同学们,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安仁的小河吧!收起桨儿,放下篙,撑开小伞船中放,渔舟小童笑声声,任尔小船水中荡。是啊,晴空之下,碧波之上,河中之景,孩童之举既吸引了你,也吸引了我,更吸引着他——杨万里。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读诗句想想。

  预设: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

  2、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

  3、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4、是啊!眼前此景不觉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眼前孩童不禁让人啧啧称赞!让我们再次齐读第3、4行,读出诗人此刻心中种种感受吧!

  (三)了解诗人,升华童趣

  1、介绍诗人杨万里

  美好的童趣令我们深深陶醉。诗人杨万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和陆游、范成大三人是互相佩服的朋友。杨万里擅长七言绝句,不论农家生活,还是自然景物,在他笔下都显得新鲜活泼,趣味横生,尤其难得的是,他喜欢描写儿童形象,所写的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2、再读古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的词语。预设:怪不得使

  3、再读古诗,读出恍然大悟的感受,读出对孩童聪明伶俐的赞美之情,并背诵。

  四、拓展延伸,享受童趣

  介绍诗人其他具有童趣的古诗。

  《稚子弄冰》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晴明风日雨干时,

  采丝穿取当银钲。草满花堤水满溪。

  敲成玉磬穿林响,童子柳阴眠正着,

  忽作玻璃碎地声。一牛吃过柳阴西。

  五、读写延伸,延展童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描写童趣的小诗,为了让大家能继续品味它的芳华,请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

舟过安仁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舟过安仁》是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舟过安仁》这首诗,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

  本组课文以“童年”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乐趣,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对童年的眷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首诗集中刻画了一对孩童的聪慧机智与行动中散发出的单单属于童年的童真、童趣,让人心生向往与眷恋,学生对于这种感情的感受,为此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难忘童年”作了一定的铺垫。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七言律诗积累,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和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小组活动的展示也充满了兴趣,而如何顺应这种学情则是教师所应该把握的。在《舟过安仁》这首诗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首关于童趣的《牧童》,对于这种浅白易懂,充满情趣的诗歌兴趣浓厚。

  根据这些相关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我安排了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童的形象;

  3、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课标中明确要求,诗歌教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想象画面是关键,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想象诗歌的意境上。此外,在这首充满童趣的诗中,两小童的形象非常的鲜明、突出,怎么从诗句中一步一步的感受到小童聪慧伶俐的形象,体会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和诗人那不曾泯灭的童心,成为我这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及学法:

  语文教学应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走进文本,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朗读法,“以读促情、以读感悟”。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汇成学生知识、情感的海洋。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选择“以画入手,生发想象”,“以想为器,培养思维”,“以说为主,锻炼口语”。通过对诗歌一层一层深入的解读,感受诗人对孩童的赞赏与喜爱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童趣:

  新课导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合理的导入能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

  首先我以学生身边的趣事入手,让生自由的说一说在他们身边发生的充满童趣的事,使这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

  接着我总结学生的故事,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诗歌。

  在引出课题之后,我及时的对课题进行分析理解,以便学生了解这堂课的学习方向。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诗歌,朗读是生命,怎么样一步一步深入的朗读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二层次教学。

  第一层-----读正确,通过自读,指名读,齐读等朗读方式,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标。

  第二层-----读节奏,通过同桌互读互评,教师范读,小组赛读等形式,达到读出音律,读出节奏的目标。

  一叶︱渔舟︱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并且我还在ppt上打出诗歌的节奏,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舟过安仁说课稿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会读、会写本课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这首诗中描写了两个十分顽皮可爱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的顽皮可爱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

  (1)让我们都轻轻地划着小船,来到安仁,看一看吧!谁愿意为我们描绘一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呢?

  明确: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2)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明确: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

  (3)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配乐读,代表读)

  2、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

  (1)为什么没有下雨偏撑开伞,不是用来遮头而是放在船上呢?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

  明确: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恍然大悟。

  (2)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又有什么感受呢?

  明确: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眼前此景激起诗人心中那颗不泯童心。他对俩小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俩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束课堂。把《舟过安仁》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或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舟过安仁说课稿】相关文章:

《核舟记》说课稿12-23

沙漠之舟说课稿03-25

过新年说课稿07-08

过新年说课稿5篇11-15

核舟记教案01-26

《核舟记》教案04-07

《核舟记》教案08-24

《郑和做舟》教案03-06

《核舟记》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