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匆匆》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匆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匆匆》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个自然段。
2、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读写结合,运用语言。
3、揣摩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1、初读,读正确、流利,了解主要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看老师书写课题,“勿”忘“、”就是“匆”,“匆匆”,读——
师(评价):同学们的平舌、后鼻音读得很准。
师: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或生活中,你发现哪些带有“匆匆”的词语,比比看谁积累得多。
师(评价):你是从读书中积累、你是从生活中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好。
师:“时间匆匆而过”,本来是看不见的,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匆匆而过的”,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做上记号。
师(评价):我发现有的同学边默读边动笔做记号,这是“动笔墨读书”;有的同学思考完还和同桌交换看法、互相讨论,这是合作学习,“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嘛,很好。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自由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师(评价):你抓住这个设问的句子来概括,抓住自然段的重点句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个好方法;你能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也是一个好方法。对,这个自然段就是具体写日子是怎样去来的匆匆的。(板书:“日子匆匆”)
2、精读,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情“茫茫然”“叹息”。
提问: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作者回答了吗?是怎样回答的?请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日子匆匆”的,同桌交流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师(评价):你朗读得真好,能说说你这样读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吗?对,“茫茫然”、“叹息”是作者复杂心情的`写照。同学们再读一读,用自己的方式力争表达出这样心情。(板书“茫茫然”“叹息”)
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日子匆匆”的呢?
师(评价):你认为作者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来写“日子匆匆”的,请举例子来说。(板书:生活细节)思考问题就是要有理有据。
师(评价):你认为作者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来写“日子匆匆”的,请举例子来说。(板书:多种修辞)你发现了作者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真好。
讲 解:作者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从饭碗里过去”这些句子用了排比手法,同学们要读出气势来;时间能“跨”能“飞”,这是用了拟 人手法,同学们要读得亲切些;作者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轻轻悄悄”等,同学们要读出活泼、轻灵的感觉,用心品味语言的美和流 露的淡淡的愁。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范读,让学生静静地感受。)
3、练习,读写结合、背诵,尝试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过渡语:同学们,转眼就六年级了,就要告别小学了,日子在我们这也是“匆匆”的啊,你感受到了吗?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吧。如果不想写,你就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吧。(可以先说,再写。)
师(评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好;你善于吸收同学的好句子,会学习,同学们认真观察生活,善于运用从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棒极了。现在把自己写的放到文章中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试着背一背,同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
4、自由提问,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吧。
师 (评价):你从字词方面提出问题(如“凝然”什么意思?),好;你从句子方面提出问题(如“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这个问句与前面的问句一样 吗?)好;你的问题我们一时还难以回答(如“作者为什么会‘茫茫然’、‘掩着面叹息’?”),我们带回去,查阅一些关于朱自清先生的资料吧,也许对我们的 思考有帮助。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仅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高强的学习能力,同学们要继续。
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来读,下一次,我们开一个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诵会吧。
《匆匆》说课稿2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16课《匆匆》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教学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失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和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性描写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本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 裸裸”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感受语言美。
难点是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浓郁的情感,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法、品词析句法。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六、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七、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朱自清的资料。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八、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品读感悟-诵读积累-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习方法;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这样为感悟、品评做准备。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下面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在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在读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培养了语感。
(2)品词析句。(出示课件)
这里的设计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比比、议议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仿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个环节由读引入写,因为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这里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这样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感受追问。(出示课件)
这部分着重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
教师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然后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让学生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实现难点的突破。
(5)首尾呼应。(出示课件)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自己联系到他人……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第四步、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第五步、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16 匆匆
时光匆匆 珍惜时间
(无奈……)
一去不返 留下痕迹
十、结束语:
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课堂是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做到:
1、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在幽幽的音乐的伴引下走进文本,体会情感。使课堂更有实效。
2、挖掘文本美。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
3、流露情感美。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匆匆》说课稿3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著名现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3、师生品味重点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掩着面叹息……”
4、师生交流评价
在这里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5、仿写句子: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四、感情朗读,深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特别强调,把正确、流利、有感情三方面的要求贯穿到各个学段。教学时,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特别是指导朗读的层次性。一开始,教师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再让学生自主研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让学生配乐读。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在美妙、抒情的`乐曲中朗读,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学生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课后延伸,拓展阅读。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回答了没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开去,积极拓展他们的思维。并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
另外,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作业:
1、读一读《跟时间赛跑》和《长歌行》。
2、写一句有关时间的句子做为自己的座佑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积累优美的语句。
《匆匆》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第2课《匆匆》。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也流露出为前途不明、无所作为而感到抑郁、伤感的低沉情绪。但在教学中对此时代背景不宜过多讲解,重在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积累本课“头涔涔、泪潸潸、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因此,课堂上老师的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体会后再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所以,本文的教学我打算主要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读中感悟的方法贯穿全课。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让学生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师生、生生互动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我先说说课时划分。本课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交流课前预习所得,让学生谈谈对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了解;质疑;然后,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美读,积累语言。
下面,我重点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整体把握课文、分段品读课文、整体回归课文、美读积累文段、拓展延伸阅读五个步骤教学。
(一)整体把握课文
我让学生自由读全文,把心放在课文里,边读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在写时间匆匆?学生读后不难发现第1至3自然段在写时间匆匆。然后,我接着问,第4、5自然段在写什么?学生读后,可以感知到第4自然段写的是时间匆匆而过,作者一事无成;第5自然段用一个问句,表达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二)分段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本段。我给学生阅读提示:这一自然段是怎么写时间匆匆的?
学生读后,会发现作者写燕子去了会再来,杨柳枯了会再青,桃花谢了会再开,是为了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用对比的方法,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
然后让学生朗读体会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的美好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残酷。在读中激发学生珍惜时间的情感。
2、第2、3自然段的教学,我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后交流的方式教学。
先让学生细细读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找出写时间匆匆的有关的语句,读读品品,并在旁边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品读下面重点句子。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引导学生品味这个句子,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八千多日子有多少年,学生一做除法,可以知道大概20多年。我顺势给学生介绍朱自清生于1898年,此文写于1922年,写这篇文章时,作者24岁。然后让学生思考,在这句话里,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阅读后,可以知道,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老师帮学生小结提升:是啊,相对于万古长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唯其渺小更应珍惜,因为稍一轻忽,便要消失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渺无踪影。
我接着问:面对时间的流逝,作者是什么感受?学生会找出句子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引导学生理解“头涔涔”(头上冒汗)“泪潸潸”(伤心流泪的样子)
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时间倏忽而逝,作者的惋惜、伤心之情。
第2个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先让学生谈谈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后,应该能体会到作者用生活中常见的细节,来写时间的流逝。时间在我们不自觉的时候,就流走了,学生能体会到要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多做有益的事情。
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还可以让学生仿写句子。学生仿照例句,可以写出: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边过去;玩电脑时,日子从鼠标上过去等类似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样的仿写练习,既使学生运用了语言,又进一步加深了对时间匆匆的体会。】
第3个句子: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我先范读,然后问学生:你能体会到什么?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跨”、“飞”两个拟人的动作,感受时间的匆匆,然后让学生把日子飞逝的感觉读出来。
【2、3两个自然段我这样教学,设计意图是: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在读读写写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3、第四自然段,同样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在读中体会作者面对时光匆匆流逝,自己无所作为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三)整体回归课文
逐段品读完课文后,我打算为学生配上《秋日的私语》这首抒情的音乐,让学生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时间的匆匆,使阅读回归整体。
(四)美读积累文段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鼓励学生能背诵全文,积累优美的文段。
(五)拓展延伸阅读
可以让学生课外读读《跟时间赛跑》《明日歌》;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
【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观,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时间如流水,我用水滴包裹着“我的日子”四个字,滴入时间的河水里,一艘艘载着时间的小船,流向远方,一去不复返。相信这样如诗如画的板书,能将学生带入情境,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匆匆》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册的第16课《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生字词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四、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释题质疑
揭题板书后,首先由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学情,巧妙的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读通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细读读懂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
1、在MTV中赏读课文
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自由选择学文方式细读读懂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边读边思考,或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感情朗读,或默读等方式细细研读文章,悟出道理。
3、合作交流生生对话
在学生细细读书的基础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中有话要说,营造一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吐为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4、自主汇报思维碰撞指导朗读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为美读打好基础。
(四)、品读读美
1、自由组合感情朗读
读中悟情后还应再读,在读中走个来回。“读中悟,悟后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配乐朗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独诵,或领读,或齐读,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评价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五)、升华体会
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体会到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提出新的探究性问题:“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二)、小组合作补充启迪
(三)、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句式的.运用,排比的手法,比喻的好处,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教师的点拨下明晰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为学生的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启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训练,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流逝,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熟,甚至能够背诵。“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
(五)、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六)、课下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匆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十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二、说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加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3、简单、扎实:
“大道至简”,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也一样,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收获。所以,本课,我力求屏弃不必要的教学手段、繁杂的教学环节、罗嗦的教学语言,静下心、钻进去、深下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老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宁可一课一得,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也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让人产生作秀之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启发学生在充分领会重点句子含义及作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过程中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以“读”为主线,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
4、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课前准备
教师:《匆匆》课件
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学生: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准备几张刚出生时、幼儿园时、小学时几个阶段的照片。
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四、说教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五、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课
板书“勿”字,让学生认识并组词,,然后加上一点后成为“匆”字,说说对“匆匆”一词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给“匆匆”一词搭配词语,说说“———匆匆”或“匆匆————”,再引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匆匆?(这样的导课既简单又扎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投放学生不同时期的照片(气氛会非常活跃,不由自主地说出不同时期的特点)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他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是啊!会变成年轻帅气的小伙、会变成孩子的妈妈、会变成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时间会无情地在我们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们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2、教师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让我们用心一起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听老师范读《匆匆》一文。
3、这篇文章美么?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是作者用心灵写下的文章,所以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自己想不想试一试?
4、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己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5、看到你们朗读时认真投入的样子,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就知道大家一定读得很好。现在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四)深入阅读课文,用心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受,但是还很浅,还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接下来我们就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看哪些段落给你的感受最深2、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自己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就是品读词句,谈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东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础上再读。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会越来越深,读得也会越来越好,真正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贯穿整个课堂。)
随学生的讨论出示课件: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写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是什么句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
这个比喻句好在什么地方?
(4)“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
在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过去了。
通过探讨学生可能会讲: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了。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了。
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了。
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滑过了。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
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高尔基说过,读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刚才我们就通过阅读用心灵和朱自清先生进行了交流、谈心,同学们的感受很多,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最好是一句格言、警句来总结、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收获,你最想说什么,想一想,写在课题的旁边。
2、请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下的一句话。(老师随即把大家评价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到此为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心朗读、用心品读、用心诉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时光易失——珍惜时间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六)设计反思:
1、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
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
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感知要珍惜时间;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感知生命意识的觉醒;三悟人的一生不要虚度了光阴,虚度了年华,感知生命是可贵的。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2、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
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
七、延读,从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匆匆》说课稿7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引导者。
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释题质疑
以孩子的一组成长照片来揭题,板题后,首先由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了解作者的大致情况,然后向学生发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学情,巧妙的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读通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讨论,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通文章。
三、细读读懂
好文章要三读,即“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书,在“放”中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瑰丽,得到美的感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这一环节,围绕“读”展开,结合情景创设,学法选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读为本,指导学生读后悟情。
1、自由选择学文方式细读读懂: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边读边思考,或不动笔墨不读书,或感情朗读,或默读等方式细细研读文章,悟出道理。
2、合作交流生生对话:在学生细细读书的基础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心中有话要说,营造一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吐为快,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3、自主汇报思维碰撞指导朗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鼓励评价中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为美读打好基础。
四、品读读美
1、自由组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后还应再读,在读中走个来回。“读中悟,悟后读”,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配乐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独诵,或领读,或齐读,或表演等,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实现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评价与教师的鼓励性评价。
五、升华体会
营造课堂上的空白,让学生静静的聆听时间的飞逝,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悟,谈出自己的感想,拉近时空的距离,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要珍惜时间。
六、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七、作业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匆匆》说课稿8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匆匆》。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六年级课文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对时光的流逝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还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在行文中流露出时光的可贵。同时,时间是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也在进而渗透出生命的可贵,珍惜时间,就是珍爱生命。
1、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进而珍爱生命。
2、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用有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发挥想象力,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通过口语练习和放些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基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将继续渗透三种学习方法:一、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二、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即仿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三、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告诉他们,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温情导入,引出“匆匆”
老师用充满温情的语言导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小学生活过去了还能再回来吗?那么。是谁带走了我们的往日?是谁让我们就要和小学生活说再见?(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6课《匆匆》,齐读课题,然后揭示课题。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简介作者及散文。
(三)、初读美文,感知“匆匆”
分别请几名同学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学生读的时候教师适时正音,提醒他们注意节奏,注意“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等词语的读音。
(四)、精读美文,品悟“匆匆”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教师这样引导和鼓励孩子: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有感情的读课文,每一个人对本文都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和认识。那文中那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为之感动呢呢? 然后,学生各抒己见,这里可以打乱段落的顺序,尊重学生的意见,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的机会,但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可适当表扬,也可随机引导,教师课堂准确调控,为本节课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抓住以下重点段落进行品读,当学生提到这几个段落的时候,相机引导。
我这里就按顺序去说,所说到的也就是在师生互动中,要引导学生感悟得出的。
1、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见了哪些画面?
教师引导:……是啊,月缺月圆,花开花谢都是自然现象,是时间飞逝的痕迹,那么你想想看作者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他的心情现在是怎样的?那么我们说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作者用心写的这篇散文,我们应该也用心灵去诵读。
2、第二自然段。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学生想像发言,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惋惜之情的重点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为何“头涔涔”?为何“泪潸潸”?重点指导作者对“我的手渐渐空虚”的朗读。
3、精读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呢?老师和同学接力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样的不经意间消逝的?学生自由说,从切身体会到时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飞、溜”等动词读,读完后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话。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们由读引入写,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 深入作者入内心深处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无痕迹的日子作者觉醒了么?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给大家听。把觉醒读出来。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以及内心的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在学生自由说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日子除了“如轻烟”、“如薄雾”还像什么?你能说出更美的句子吗?在这里以读促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进一步结合文中重点句子,边读边品,联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五)、统观全文,读一读学生喜欢的优美句子。
(六)、树立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
在这里,学生们通过品读和想象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能够深深感受到作者对时间的匆匆流逝的无奈,可以乘胜追击,抛出问题: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分析和品读,你感到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会说出“难过、后悔、无奈、、、、、、”等一系列词语。那么你猜一猜本文作者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会众说纷纭,然后多媒体出示朱自清先生的简介和一生成就简要。进而使学生明确,正是因为珍惜了时间,朱自清先生才有了这么多的成就,正是因为珍惜了时间,朱自清的生命才会更有意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到,朱自清先生一生成就仍在叹息时光的虚度,那么作为小学生,我们在珍惜时间的问题上又该怎样去做呢?
在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心情后进行仿写:作者认为自己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你的呢?请你写一写。写后再次插入作者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正是因为作者对人生的思索,为自己的徘徊而不甘、而不平,才造就他的有所为、有所痕迹,作者不是白白走了。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你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思考后自然引出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
(七)、课外延伸,升华“匆匆”
我们学了这篇散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新的认识和打算吗?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再次回到第一段,深化主题: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好好把握,让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
最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随笔,老师也出示一篇自己的随笔,配乐《秋日私语》,指生读:“时间是无情的雨,时间是无声的风,时间无处不在,时间在何处遁形?浪费了时间,时间也会将他抛弃最远,珍惜了时间,才会珍爱生命,才会赢得成功。”
教师随配乐说道:“朱自清先生,反思时间反思生命,是因为他深深的懂得了”学生随教师手势齐读:“珍惜了时间,才会珍爱生命,才会赢得成功。”“朱自清先生一生硕果累累,给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那更是因为他深深的懂得了——”学生继续齐读:“珍惜了时间,才会珍爱生命,才会赢得成功。”
全课结束。
五、说板书设计。
16、匆匆
(朱自清)
花有重开日 逝去如飞
人无再少年 珍惜时间
(这样的设计是让学生能从时间的名言、到课文中作者的感悟、再到自己的感受,一目了然。)
文章内容无具体事件,板书很难找到立脚点。为充分调动师生两个积极性,打破板书是“教师责任田”的专制行为,促进师生活动的默契及其合作精神的培养,我采用了合作型板书。时间如流水,我用水滴包裹着“匆匆”二字,滴入时间的河水里,一艘艘载满时间的小船,一去不复返地流向远方。如诗如画的教师板书让学生进入了情境,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共振,紧接着让学生板书珍惜时间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学生通过学课文,写名言,悟道理,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匆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的描写,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启发学生在充分领会重点句子含义及作者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仿写句子及段落,并在讨论和仿写过程中积累语言,渗透“惜时”、“奋进”教育。
3、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含义及表现手法。
(2)、以“读”为主线,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
4、教学难点:
由于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且理解其含义成了本课教学难点。
5、课前准备
(1)、《匆匆》课件
(2)、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有一样东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
教师用猜一猜激情创设情境,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在MTV中赏读课文
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从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细细品读作者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及读后的感悟在小组内交流。
(三)精读精读课文
1、先读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笔墨最重的一个段落。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这样,启迪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训练,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流逝,既锻炼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然后逐次引导学生品读第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最重点语句的理解,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达成共鸣。
(四)、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积淀了不少的名言、警句、诗词,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读给大家听。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时间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诗歌、散文等),写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厚集薄发,实现学语文向用语文的过渡。
《匆匆》说课稿10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匆匆》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1、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方法
5、教学过程
6、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匆匆》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来去的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展开想象,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三、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因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有感情的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2、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的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他说有一样东西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大家猜猜,高尔基说的是什么?(时间) 是啊,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围绕时间这一个主题,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表达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悟。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对时间又有何感悟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朱自清先生。
< 1>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播放课件1)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 2>揭题审题:揭题--匆匆。"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播放课件2)
(二)、自读自悟
①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齐读词语(播放课件3):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
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指导易错字"碗"的`书写。
2、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四)、再读课文。
1、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自已喜欢原因
2、交流感受:谁来谈谈,这篇散文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五)、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有没有人喜欢第一自然段的,说说为什么?品读句子的优美,(排比句)
2、再试着补充两句。
3、体会这一句的作用。(对比)从而体会作者的惋惜和留恋的心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语:时间来无影,去无踪,一去不复返,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
(六)、精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时间来去匆匆的?找到有关的文字读一读,想一想。(养成了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2、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感受到日子过得很快的?圈画出重点词语
3、读这些词语,让你感觉时间就像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时间的匆匆流逝。
5、仿写句子。出示课件。(挑战作家,我也能说。)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过去的?
6、从中体会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再找找这一自然段还有哪些是表现作者情绪的词?用“ ——”标出。(生词边读书边找)。用心的读读这几个词,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评价指导读,教师的泛读,全班齐读等形式来完成朗读的训练。)
(七)、通过读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感想。也可引用诗句,名言警句来谈。
(八)、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老师把这句名言送给大家,我们共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总结语: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六、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留恋 惋惜 无影无踪 无奈
《匆匆》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描写时光匆匆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感觉亲切,很自然的带着学生再来拜读由朱自清带给大家的优美的散文著作《匆匆》。
(二)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先在钢琴曲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学生跟着模仿着读。(读并不只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思默想会让学生沉浸在书的磁场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边读边倾听作者对我们倾诉了什么,将感受最深的句子画画,一会儿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共同交流,静静地体会。)
(设计理念: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做到用心诵、用心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深入阅读课文,用心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自己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就是品读词句,谈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东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础上再读。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会越来越深,读得也会越来越好,真正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贯穿整个课堂。)
2.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主,老师适当的起指引作用,为学生设计出更清晰的条理,帮助她们理解、领悟、以至重点语句积累。
1)多种读法相结合,读中悟,读中记
a.如在第一段中: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触动他们的句子: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时候,作为老师的我,会引导他们去看前面作者写到的燕子,杨柳,桃花。为什么去写他们呢?让他们找反义词:去与来,枯与青,谢与开。把问题的谜底渐渐揭开,让学生感悟更深,燕子去了可以再来,杨柳枯了还可以再青,桃花谢了还可以开。都是周而反复的。也就是都是去了可以回的`。而后写日子,日子不同于燕子、杨柳、桃花,日子去了就怎么样,就一去不复返了。形成鲜明的对比,唯独时间是不能去了再来的,这样一对比,学生怎能不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呢?所以他们也会有了更深的感悟,用心去读。设计对比读,读出效果,感悟时间匆匆。一组同学读去了还可以回的,另一组读一去不复返的日子。感情基调也形成对比,这样一来,也方便了学生的背诵积累)
b.第三段设计的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引导学生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段话虽长,可就是围绕着两个形象在写:一个是“我”,一个就是“日子”,所以,设计读。分工读,小组练习,一个读我,一个读日子。而后再把整个段落整合,老师读前半句,学生看老师手势读后半句。
c.齐读的设计。带领学生对重点语句,熟读记忆。“读”是研究的过程,“诵”是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语言。这一种设计在教学过程的第二段,第四段应用比较多。
2)拓宽延伸练笔尝试
第三段中作者抓住生活中这么琐碎的小事把来去匆匆的时间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那我想问问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的哪些小事中,时间也这样匆匆地流过了?
那好,你们就选择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像作者一样,写出时间的匆匆吧。仿照句式:—————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3)联系实际,碰撞火花
在学习第四段的时候,文中写到“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联系朱自清、联系老师自己、联系学生,激励学生珍惜时间。
(朱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大吗?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23岁。就留下了这优美的篇章。后来又写了很多文章,大家想一想,如果朱先生只写这一篇的话,你们说他算不算赤裸裸的去,(不算)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作品留下了痕迹,影响了一代一代。可就是这样,朱先生对自己还是不满意。再想想我们自身,11,12年以后,你们也就到了能写出这篇文章的年龄,你们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有的同学或许可以写出来,有的可能就费劲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都要留下些痕迹。)
(四)总结感受,升华理解,感悟道理
1、请学生分享自己学后感言(老师随即把大家评价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到此为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心朗读、用心品读、用心诉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2、送给大家一句名言,提醒学生时刻珍惜时间,今天也拿来和在座的老师们共勉: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虽然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算要到来,但也会消逝。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匆匆
用心诵读
用心倾听
(这样的设计是让文章主线一目了然。)
(五)作业设计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课后,同学们可以搜集时间宝贵的格言,你可以摘抄下来,做成书签夹在书里,也可以送给朋友,同学,亲人,既可以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还可以鞭策他人。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
(六)教后反思
本课文质兼美,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我教学本课以读为主线,由以读《长歌行》导入新课;以读激情:时间匆匆而逝的无奈之情,没有把握好时间的惋惜之情、自责之情;以读导练,“你在……的时候,……从……过去”,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
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是:
1、整体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在读中使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
2、和学生一起欣赏、品味了文章的语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现美。
3、使阅读中领悟到的语言表现形成迁移到了写作。
不足之处:有些相关背景知识只是简单的告诉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去掌握。因此,语言的感悟还不是很到位。
《匆匆》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匆匆》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早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空灵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文章文质兼美,情感浓郁,作者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课文有些难度。所以,借助课外资料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理念
本文语言优美,含义深刻,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体会情感,是本文教学的主旋律。为此,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联系实际,读书体味,拓展延伸,是本文教学的思路。
三、说教学
(一)问题导入,感受“匆匆”。
课伊始,我安排两个数学问题来导入课题,第一问题是:我们刚才大概沉默了多长时间?第二个问题是:你们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时光匆匆逝去,难以挽留。尤其是第一个问题以“欲动先静”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和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深情感悟,体味“匆匆”。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导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时光的飞逝无踪,体会作者不甘虚度此生的强烈愿望。
第三自然段主要描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表达了作者留恋、无奈、痛苦的情感。为达到这个教学目的,我通过找句子、谈感受、竞赛读、写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借助文体、理解文本再超越文本。
第四自然通过六个反躬自问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对前途的困惑,以及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这段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要借助朱自清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六个问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深沉、浓郁的思想感情。接着,通过师生问答式朗读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表面在问,实际上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作者要争分夺秒,大有作为,不让青春年华付之东流。
(三)拓展延伸,珍惜“匆匆”。
本组教材的训练要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即阅读的时候,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本环节的教学旨在从珍惜时间的典范朱自清先生想到古今中外的许多伟人,想到他们惜时如金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迪,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容易,但要仿写名人名言却有点困难。我有意创设困难情境,让学生挑战名人,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时间的感悟、珍惜和利用。
《匆匆》说课稿14
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21课《匆匆》。
一、说教材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二、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课堂是学生习得读书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让学生学会阅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就立足于此,采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提问、交流、探讨中读懂文本,品悟情感,升华认识,并在阅读品悟中完成语言的积累和对本文独特写作手法的欣赏和描摹。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要求即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道理,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较生僻字词的读音并正确领会词语意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汇报、交流、探讨等形式,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而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尝试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类文章及诗词、警句的引入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科的教学重难点是
四、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并能够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一)在聊天中相遇——让先生走进孩子们
我这样设计导语: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朱自清先生。(出示朱自清照片。)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大家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交流交流,让他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更丰满一些。(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及操作事项: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聊天,其实拉近了朱自清与孩子们的距离,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和朱自清先生面对面的感觉,“亲其人,爱其文,信其言”的道理不仅适应于成年人,儿童尤为如此。再者,此文理解难度较大,对作者的认识有助于学习过程中读懂文章的含义,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部分:(二)在读书中相识——初窥先生内心
这一环节主要设计一是让自己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带拼音字的读音,把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学生朗读,教师巡视,发现读不好的词语或句子予以指导,并把一些错误率较高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结合实际理解。(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
(教学理念及操作注意事项:何为生字词?我认为判断的标准应该是学生不认识、读不准确、不能明晰其意思。因此,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确定自己该重点指导的字词,而不应该完全以课文注音或课后的生字表而定。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关注教材的提示,又要在备课中根据自己的判断搞好重点字词的预设,还要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关注到学生学习的实际,三者相结合,才能使识字教学更趋完善。)
设计二是读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什么呢?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交流。
(教学理念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学生需求,并根据需求状况调整教学预设,使课堂更具有“现场化”特点,使教学更紧密的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一直是我们倡导的教学理念,追求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课文,学生关于词句意思方面的提问一定比较多,教师要善于梳理归类,要善于把解决问题与品味语言、感情诵读等形式相结合,以免陷入问题的泥沼,使教学死于章句。)
第三部分:(三)在交流中相知——理解先生的感叹
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导语:时间就是这样,无论你是否愿意,它都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所以才会有“时间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才会有“日月如梭”地感叹,才会有朱自清先生感受到时间脚步匆匆的紧张、难过和深深地反思。再读读课文,你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朱自清先生的无奈和痛楚呢?学生交流。
交流第一段时我这样问:这一段仅仅是一段文字么?不!再读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一想,相信大家会有惊奇的发现。我相信,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幅幅的画面,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是啊,想起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去会再来,花落会再开,但我们的时间呢?(指导学生朗读几个问句,尝试体验朱自清先生的无奈和焦虑。)
(教学理念及操作注意事项:王松舟老师有一段话说得好:学生对画面的描述过程其实是触摸朱自清内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我们所常用的“你体会到朱自清先生怎样的心情?”、“你感受了朱自清先生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等问题相比较,多了一点诗性,少了一点理性,而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培养学生诗意栖居于世界的能力的。同时,边读边想像画面是一种很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学中要注意的是要追求学生表达的流畅完整,不苛求学生表达的优美,)
学习第二段时抓住重点语句进行交流,例如抓住“我”头涔涔而泪潸潸体会原因,感受朱自清的无奈和痛楚;重点解决“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引导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年龄谈。算一算自己过去了多少日子?(四千左右日子)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七十岁左右,也就是说现在你们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你感觉到了吗?你的日子到哪里去了?学生可以按书上的回答,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回答),然后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理念及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越是难以理解的语言,我们越难以解释,甚至解释得越多越说不清楚。但这些所谓的难点一旦和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瞬间就会变得清晰又简单。朗读中感受依然是本段学习的重点。)
第三段学习侧重交流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但我们仿佛从每一句话中又都感受到了。这就是作者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吧。再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溜走的?然后交流。
(教学设计理念及操作注意事项:此环节不仅仅在课堂练笔、吸收运用语言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读作者到了读自己,这一角度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发生了质的飞跃,读自己的过程是他们感受切肤之痛的过程,只有用自己的身心亲自去体验,领悟才是深刻的,记忆才是永恒的,影响才是深远的。
第四段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引导:在这段话中你还读明白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明白“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通过再了解朱自清生平,就这样一位可尊可敬的人,竟然说自己“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他在表达什么?如果让你给朱自清先生下个评语,你怎么说?
(教学设计理念及操作注意事项: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让受教育者感受不到自己在被教育。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理解文章内容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在理解。为朱自清先生下评语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两个,看似风马牛,实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注意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及时引导梳理,使学生的理解更清晰。)
第四部分:四、在拓展中深思——让时间成为永恒的关注
教学中设计让大家交流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佳句,像《明日歌》,像“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等。接着在同学们的品读声中,出现一正在行走的钟表,它告诉我们,四十分钟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让时间这匆匆的脚步声永远响在我们的心头吧。
六、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散文
七、说板书设计
2、匆匆
(朱自清)
花有重开日逝去如飞
人无再少年珍惜时间
《匆匆》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题目的本身既蕴含着浓烈的情味,又暗含着生活的情趣。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朗读磁带;师生共同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以及和时间有关的名言。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课
板书“勿”字,让学生认识并组词,,然后加上一点后成为“匆”字,说说对“匆匆”一词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给“匆匆”一词搭配词语,说说“---匆匆”或“匆匆----”,再引导学生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匆匆?(这样的导课既简单又扎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让我们用心一起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听老师范读《匆匆》一文。
3、这篇文章美么?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是作者用心灵写下的文章,所以,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自己想不想试一试?
4、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己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5、看到你们朗读时认真投入的样子,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就知道大家一定读得很好。现在谁想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四)深入阅读课文,用心品读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受,但是还很浅,还需要我们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接下来我们就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看哪些段落给你的感受最深,你仿佛从中聆听到了什么?(读并不只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静思默想会让学生沉浸在书的磁场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哪一段给你的感受最深,就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说说你的感受。(这一环节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自己对一些词句的理解,就是品读词句,谈自己从文中感受到的东西,接着在感受加深的基础上再读。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就会越来越深,读得也会越来越好,真正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贯穿整个课堂。)
(五)总结感受,升华理解,感悟道理
1、高尔基说过,读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刚才我们就通过阅读用心灵和朱自清先生进行了交流、谈心,同学们的感受很多,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最好是一句格言、警句来总结、概括一下自己的感受、收获,你最想说什么,想一想,写在课题的旁边。
2、请学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下的一句话。(老师随即把大家评价最好的写在黑板上。到此为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心朗读、用心品读、用心诉说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说设计理念
1、以生为本:在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而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我力求引导学生用心地阅读文本,达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加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及学生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3、简单、扎实:
“大道至简”,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课也一样,只有“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才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收获。所以,本课,我力求屏弃不必要的教学手段、繁杂的教学环节、罗嗦的教学语言,真正地做到“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静下心、钻进去、深下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老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宁可一课一得,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也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让人产生作秀之感。
【《匆匆》说课稿】相关文章:
《匆匆》说课稿10-20
匆匆说课稿11-20
说课稿范文《匆匆》03-04
《匆匆》说课稿【热门】11-06
匆匆说课稿精选15篇08-07
匆匆说课稿 15篇11-04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0-09
《匆匆》说课稿15篇(精)10-20
匆匆说课稿通用15篇08-04
匆匆说课稿(合集15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