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花》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花》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第三册第六课《百变团花》。
一、 说教材:
1、教学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是剪纸系列课,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开始通过此课教学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大胆尝试,活跃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立了三点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用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呈放射状的剪纸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情。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剪团花,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合作能力。
3、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我认为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抓住重点就能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而一般重点部分往往就是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4、教具准备:
教师:剪刀、彩纸、双面胶、课件、范样、大树干。
学生:剪刀、彩纸、双面胶、等。
二、说教法:
让学生再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算法和教师示范法及游戏进行辅助教学,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三、说学法:
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活动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新课标要求学生是主体,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交流合作法
(3)练习法
(4)评价法
四、说教学流程: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段魔术,想看吗?,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它剪三下,让它变个样子,你们相信吗?那可要睁大眼睛看好了,来你们帮我数1、2、3,瞧,漂亮吧,哈哈,你们上当啦,这不是魔术,只是一种剪纸方式。它把剪纸和折纸结合在一起,剪出漂亮的图案。对了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百变团花。——出示课题
这时让学生带着激动的心情欣赏团花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团花的用途及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接下来学生根据教科书看书自学上的图示进行初步创作)
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初级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归纳总结以下两个可能出现的问题:
1、纹样、折法单一,装饰味不浓。
2、为什么剪好后发现团花分成几大块?
此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出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共同去解决吧。我们先从折开始
(1) 折:
图片上出现了不同的折叠次数的折纸图样,让学生分析:不同的折叠次数剪出来的形状是否一样。从而得出折叠次数越多得到的形状越圆。
第二幅图片看谁折的好,让学生知道折叠是应注意边与边要对齐。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课件展示讲解,解决折法单一的问题。
(2) 画:
折完后我们就该设计纹样了,(出示课件)这些符号好奇特呀,这就是剪纸符号。在折好后的纸上画上你喜欢的剪纸符号一定会剪出美丽的团花。
(那么我们在设计纹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出示三个团花)这三个团花设计的纹样相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哦,一定要注意纹样设计要疏密得当呀。)
这一环节设计意图是:运用剪纸符号进行归纳,解决纹样单一装饰味不浓的问题。
(3) 剪: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把折痕处完全剪断
剪,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解决团花分成几大块的问题,让生通过观察明白团花为什么会分成几大块。
(4) 最后以游戏来温故剪团花的制作过程,
(四)学生再创作,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设计意图是:使生进入再创作阶段,解决问题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兼顾全班的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作品的设计制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体验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五)展示台
以《朵朵团花开》为主题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大胆向他人展示并描述自己的作品,同时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随时赞赏其富有个性的表达和创作。通过这样的交谈方式,学生便学会了如何欣赏作品、如何发现作品的问题及如何评价作品。
五、板书设计:
百变团花
剪纸方法:折 画 剪
剪纸符号
这样的板书设计充分体现图文并茂、直观明了、生动有趣,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对花》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学的音乐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教材分析:
本节中包含四首乐曲《辽阔的草原》、《酒歌》、《歌唱美丽的家乡》、《一杯酒》均为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有着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1.《辽阔的草原》
这是流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首传统的“长调”民歌。全曲表现一个年轻牧民虽然有了爱人,但爱人的心思像随时都可能遇到泥滩的草原一样,令人难以捉摸。
蒙古族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宽广绵长,感情深厚,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唱时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润腔。
2.《酒歌》
这首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它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通过优美的旋律酣唱的表达出来,情韵连绵。
藏族酒歌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喝酒时的民间歌曲,有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其歌词内容包括祈祷、庆贺、喜庆、爱情等。
3.《歌唱美丽的家乡》
这是一首贵州苗族民歌,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
4.《一杯酒》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新疆乌孜别克民歌。歌曲为小调式,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歌曲曲调前后统一,又有变化,歌曲简朴,富于生活气息,它生动的表达了乌孜别克族人民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情。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六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教学目标:
能够分辨出六首歌曲所属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进行归纳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能从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搜集至少1至2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片、然后在班级进行演唱、演奏。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教学流程
首先老师要把歌曲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给学生听,在每首作品欣赏的同时对作品大致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解释与引导。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将不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老师细心讲解。
比较欣赏六首民歌,提示学生注意听他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他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简介六首音乐作品
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
提出问题:音乐的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对整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要求:能够分辨出所欣赏的歌曲所属的民族;
听作品简介其艺术风格及其该首作品所独具的特点。
根据聆听作品和自己日常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民族的民歌进行比较、分析
感受各民族音乐的韵味。进行课上互动表演。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理论、学习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自己感觉到自己备课太拘谨于课本,教学理论背诵的不够清晰有条,学习方法还可以,课上可以和学生有趣的进行讨论与探究。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积极的融入到课堂里面,原因可能是因为课堂气氛的僵硬,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课堂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用更巧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欲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那么我会在课堂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学习气氛比较僵硬的时候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民族文化的兴趣。不管是教材要求表演的歌曲还是聆听的音乐,我都把听放在首要部位,以学生感受为先,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高中学生的想象是天真无邪、纯洁无瑕、自由自在的,犹如一张白纸,你一笔,我一笔,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在我的课堂上我从不用“谁想象得对,谁想象得错”来单纯地进行评价,也不用“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来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定势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安静地聆听一段音乐之后,我就会去鼓励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能把你的感受将给大家听一听,或者用用手中的彩色笔把它画出来让大家欣赏......
以上是我结合一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新理念的一些真实的感受,从中也说不出高深的理论,其中有收获也有遗憾。然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给学生创设欣赏音乐的机会与环境,提供更良好更扎实的审美教育,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喜爱音乐,学会善于发现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美,我相信一个喜爱音乐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热爱生活,因为他们更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欢愉。
《对花》说课稿3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1。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体验纸材的特性并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
2。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能用制作的拉花、彩练设计出多种用途并进行环境美化。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联想、自主学习、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纸材和剪制手段表现不同的拉花,并能用拉花美化环境。
难点:剪刀的使用与控制(薄纸剪时要细心,做到不剪断),拉花的不同表现方法,以及在剪制彩练时对于纸张及色彩的选择与排列。
在节日里,我们经常用一些五彩的拉花来美化教室,布置舞台。在剪制拉花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拉花的神奇与美妙,体验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神奇的艺术品——能够伸缩的彩纸的快乐,并且通过联想,进一步将拉花变化成更多的艺术品:如鱼、围巾、帽子等。
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纸材及剪制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环境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及制作,并通过活动本身以及作品传递、信息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意图剪拉,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剪拉出自己喜爱的表现对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我首先设计了“学刘谦变魔术”这一环节,正当学生情绪高涨,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让学生探究更多的纸条变长的方法,为后面的教学设计做好铺垫。
(二)揭示课题,欣赏范作
带领孩子欣赏教室里大量的教师范做及课件中的拉花作品,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拉花,并了解拉花的用途,拓宽视野。
(三)选材取料,学剪拉花
用恰当的纸材表现拉花。让学生观察分析拉花做法,设疑:该怎么剪?先折叠?折一次剪出来的是什么效果?二次?三次?使用什么工具、采用什么方法把纸连起来?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
(四)观察拉花,启发想象
通过欣赏拉花的形状,启发引导说说与其相似的物品(鱼),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龙身的特点,为下个环节做铺垫。
(五)集体创作,美化教室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设计“接龙大赛”,教师做龙头,学生集体合作龙身,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展示欣赏,课后拓展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分组以舞龙表演来结束本节课,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裁纸、连纸的方法,从而了解更多的制作拉花的方法,并用拉花制作各种装饰物。
《对花》说课稿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连锁调《牵牛花》。下面我将从七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牵牛花》是省编教材中班上学期语言领域的活动之一,这是一首连锁调,内容是“牵牛花,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篱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滴滴答,滴滴答。”上下句首尾蝉联,通俗押韵,句式简短,适合幼儿诵读和记忆。并且儿歌中的牵牛花可爱有趣,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诵读过程中,又能丰富幼儿对牵牛花生长特点的认识经验,还可以使幼儿加深对连锁调儿歌的理解,因此此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说学情
《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幼儿进入中班以后,能有意识地尝试着进行交谈,词汇量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流。虽然这样,但是有时候说话还是断断续续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记清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所以就需要教师通过儿歌、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他们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丰富他们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力。
三、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的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分别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目标:
1. 通过诵读和看图,理解儿歌内容,了解牵牛花的生长特点;
2. 能清楚、流利地朗诵连锁调《牵牛花》;
3. 感受连锁调儿歌的韵律美。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较好的突破难点重点,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根据本班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我准备了《牵牛花》ppt课件、连锁调《牵牛花》动画、幼儿画册《语言》上。
五、说活动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儿歌内容,了解牵牛花的生长特点,感受连锁调儿歌的韵律美。
活动的难点是:能够清楚流利地朗诵儿歌。
六、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教法有:谈活法、观察指导法、提问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观察法、游戏法、猜测法、小组合作法。
七、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活动流程为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观察图片,大胆猜测——欣赏动画,理解内容——诵读连锁调,感受韵律美。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卡梅拉将带我们进入一个奇妙的'花园去看一种神秘的植物,但是花园王子将要考我们一个谜语,谁能答对才能去哦!
谜面:
小小花儿爬篱笆,张开嘴巴不说话。
红紫白蓝样样有,个个都像小喇叭。
谜底:牵牛花
师:孩子们,卡梅拉偷偷提醒我们这个谜底可是一朵花哦,这朵神秘的花是什么花呢?
师:原来呀,神秘的牵牛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会是什么想法呢?我们来看一看------
(二)观察图片,大胆猜测。
幼儿观察画面,进行大胆猜测。
师:大家猜一猜,牵牛花它想干什么呢?让卡梅拉来揭晓答案吧---“牵牛花想爬到高楼上,看看美丽的风景”,最后它实现自己的愿望了吗?我们来看一看花园王子给我们录的视频吧,里面还有花园王子编的儿歌呢---
(三)欣赏动画,理解内容。
教师播放动画,幼儿欣赏。
师: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最后躺在地上吹喇叭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次出示课件图片牵牛花、高楼、树梢、东墙、篱笆、喇叭。与幼儿共同理解,梳理儿歌。
注:教师举例说明介绍连锁调儿歌的特点。
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和下一句话的第一个词是一样的,这样的儿歌叫连锁调。
(四)诵读连锁调,感受韵律美。
师:孩子们,花园王子要举办连锁调儿歌比赛了,我们要抓紧练习哦!(幼儿看画册,教师有节奏地朗诵连锁调,幼儿倾听并跟读。)
采取不同方式联系朗诵连锁调:
1、教师大声朗读,幼儿小声朗读;
2、教师读一句,幼儿接下句;
3、幼儿读一句,教师接下句;
4、幼儿分组朗诵。
活动结束:孩子们让我们和卡梅拉一起去参加比赛吧!
活动延伸:幼儿和教师一起搜集一些连锁调儿歌放在区域活动语言区中,供孩子朗诵,进一步感受连锁调的韵律美!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对花》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3.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直接出示课题:小鸟和牵牛花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叫《小鸟和牵牛花》
二、 初读课文,识字通文
1、"小鸟和牵牛花"之间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小朋友赶快把书翻开,自己去读读!注意听清老师的要求: 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旁边的拼音帮忙,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并标上段落序号。
2、出示词语:鸟窝 喇叭 榆树 凤仙花
缠在陪你 终于 发愁 嗒嘀嗒
玩儿蔓儿 冲着 蒙蒙亮
3、看,小鸟要来考考大家了。自己先读读!
4、哪位小朋友愿意来当当小老师领读?(适时指导儿化音"玩儿 蔓儿":出示榆树和牵牛花的图片,告之什么是"蔓儿"——看,这就是牵牛花的"蔓儿",它一圈儿又一圈儿地缠在榆树上,向上爬呀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
5、谁想读给大家听听?这样,一人读两个吧!(适时指导多音字"冲着 蒙蒙亮")。
6、接下来小鸟还加大难度:去掉了拼音帽子并打乱了它们的顺序。我们来开列小火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植物。
1、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分自然段读一读课文,然后想一想上面的填空!
出示: 小鸟( )了,它请( )和( )来陪它,可是它们都无能为力。最后,( )自告奋勇地爬上了榆树和小鸟做伴。小鸟的病马上好了。
2、生个别说,齐说。
3、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鸟有哪些植物伙伴呢? 生说:小草、凤仙花、牵牛花、榆树。
四、研读课文
1、小鸟和它的这些植物伙伴一起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每天一起生活、一起玩耍,过着快乐的日子。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2、研读第二小节 朗读指导
(1)师:可是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病得很严重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①出示第一句:有一天,小鸟病了,躺在窝里,一动也不能动。
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个读
还有一句也是说小鸟病得很严重,你能找到吗?
②随机出示第三句:可是他病了,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怎么能飞下树来呢?个读——(师:是呀,小鸟病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我们来把他病重的样子读一读吧)齐读
(2)师:此时此刻的小鸟是多么想念他的朋友们啊!他想:——生接
随机出示第二句:他想,要是能跟小花一起唱个歌,跟小草一起跳个舞,该有多好啊!(把它心中强烈的愿望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整段话,读出生了重病的小鸟心中的强烈愿望。齐读
3、朗读对话指导3、4小节
(1)小草都想到了谁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答案。
(2)小鸟费了好大的劲,从窝里伸出头来,对榆树下面的凤仙花说——生接:凤仙花姐姐,我病了,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
(3)凤仙花答应了小鸟的请求吗?为什么呀?(因为,所以)(你真会读书,用课文里的知识来回答老师的问题。)那就请你来当当凤仙花读读吧!
(4)"真对不起", 多有礼貌啊!让我们读出凤仙花的无奈吧!
(5)哦,听得出凤仙花是想帮也帮不上忙啊!所以,凤仙花红着脸,说——
(6)老师现在就是那只得了重病的小鸟,你们来当我的好朋友凤仙花姐姐好吗?(师直接说,叫全班学生接)
(7)凤仙花想帮却帮不上忙,她的心里可难过了!但是,善良的小鸟并没有责怪她,小鸟想起了平日里和自己最要好的小草,他们又在说些什么呢?请同桌一起合作,一个当小鸟,一个当小草。注意它们说话的.语气。
1)、同桌分角色合作练习读对话。
2)同桌朗读反馈(你想怎样读小鸟的话,你想怎样读小草的话。)
4、学习5——8自然段
(1)没人能来陪小鸟,此时的小鸟真寂寞。如果你是小鸟的好朋友,你想去陪它吗? 你想什么办法去陪它,帮它呀?(你真是一个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2)到底是谁陪的小鸟呢?自由读5——8自然段。
(3)演示"缠".
(4)牵牛花为什么能陪小鸟呢?用书中的语句读一读。(你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吗?)
(5)出示牵牛花爬的过程,老师讲解。
(6)小鸟说,你爬的又苦又累,别爬了。牵牛花会怎么说?
(7)就这样牵牛花坚持着爬呀爬呀,终于—— 牵牛花高不高兴?指名读第6自然段。老师希望你读的高兴一些。谁再读一遍?老师感受到了快乐,也想读一遍,行吗?谁想像老师这样再读一遍?
(8)你现在想对牵牛花说些什么?(板书:助人为乐)
(9)小鸟一高兴病就好了,牵牛花一看,小喇叭吹得更带劲了,嗒嘀嗒,嗒嘀嗒。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结语:希望同学们能经常把爱心送给别人,让身边的人都因为有你的帮助而感到快乐,好吗?下课!
《对花》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打碗碗花》是沪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文笔清新优美,富有儿童生活情趣,又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作者在叙述时,抓住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应该说,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感情丰富,很适宜朗读训练。“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有感情,要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学设计时,各项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这个课题,或组织学生以读促练带讲,在自己读懂文章的同时也会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规范的表达,一箭双雕;或引领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朗读训练,在朗读中体会心情,理解重点词语;或带着学生身临其境,读中感悟体会,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根据文本、本单元训练重点、研究课题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本课“水渠、将信将疑、郑重其事、安然无恙、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知道打碗碗花的特点及“我”是怎样发现“打碗碗花不打碗”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人物心情,学习文中“我”读事物好奇,勇于尝试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要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新课堂上要听得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组织学生要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交流,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想象。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所以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阅读课文,要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并有自己的感受。所以本文中“我是怎样发现外婆关于打碗碗花的话是不可信的”既是重点有是难点。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在教学“打碗碗花样子”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展现与众不同的打碗碗花,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能介绍打碗碗花架起桥梁。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理解人物的心情,悟出深刻的道理,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质疑解惑法:“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悟一悟”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悟“句子的含义。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质疑课题,整体感知
一上课,以第一小节中野花的句子引入,揭示课题,然后质疑:打碗碗花长什么样?为什么叫它打碗碗花?这一环节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学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出示自学要求。因为,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只是有目的的读的效果的1/3。阅读课文之前必须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纳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以读为本,品读课文
新理念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积累文本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那么在新课堂上加强诵读是一种积累的好方法。
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读得入情、读得入境,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可见,朗读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关键。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尽情读书。
(一)介绍打碗碗花
这篇课文围绕打碗碗花,讲述了作者小时侯一段难忘的经历。那么我想,学了这篇课文后,至少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打碗碗花,打碗碗花长什么样。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重在抓介绍。
1、通过媒体,出示画面,老师介绍,拉进学生与打碗碗花之间的距离,产生喜爱之情。
2、通过自己读,指名读,比赛读,为后面的介绍作铺垫。
3、填空介绍、降低难度,同桌介绍,使人人参与,人人落实。
多形式地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依据文本的特质,我采用多种形式,如自己读,指名读,比赛读,填空介绍、同桌介绍等,让学生通顺连贯地读好文本,是语感训练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
(二)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对话的前提是学生要有一定的“资本”和“底气”,最起码学生事先要对文本有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唯有这样,对话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展开三者对话前,组织学生“潜心会文”,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独立阅读文本,自主感悟文本,层层深入地走进文本。这一环节很重要,为下面的对话教学作铺垫。
1、这部分的教学,在引出外婆的话后,请小朋友根据句子前后的提示语,互相讨论该用什么语气读,然后自己练练。在读中理解“郑重其事”的意思
2、在读出了外婆急切的',严肃的语气之后,让学生献身说法,如果是你,你信吗?在学生设身处地的交流中自然悟出“将信将疑”的意思,然后利用文本进行说话练习。
语文,语文。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本体的。语文课程就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要在整体背景上扣词扣句,加强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这里抓住 “急忙、严肃、郑重其事、将信将疑”等词语品一品,在读的基础上自然悟出其中含义,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感情以及祖国语言的丰富。
整个板块处理,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另外,在评议中,学生敏锐捕捉文中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多种实践方式,主动去感受发现,以评促读。读悟对话过程得以升华,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三)体会心情,明白道理
教师用语言的渲染来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使语文课多了一点感性,少了一些理性。让学生浸润其中,受到语文的熏陶与感染。再者,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饱含感情地范读,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感情距离。教师的引领作用充分体现。
1、首先通过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的体验,然后出示练习:我紧张极了, 。学生便会有感而发,为读出紧张的气氛、理解“如释重负”做好铺垫,也为课后练习重点:把句子写具体做指导。
2、试验后的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老师出示的句式理清思路,有方向,明白试验后的情况可从“碗的情况、心情的变化以及得出的正确结论”来说。在说中理解“安然无恙、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的重点词语,并读出感受,在交流中自然而然突破重难点,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此时的读,已不是简单地朗读文字符号,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如同作者的文字叙述、情感描摹,又远比这些文字丰富、真切、有灵气!读中学习方法的出示也是水到渠成,只是教师对于学生已在运用的方法的总结与提炼,丝毫不显教、塞的痕迹。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创生文本,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这是新理念所强调的。教学设计抓住文本中“但我始终不能明白,人们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怪名字加给它呢?”这一句话,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处理,安排了一个通过查找资料的出正确结论的情景。在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的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明白“遇到问题,除了去尝试,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寻找真正的答案”的道理,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一个促进。
五、说板书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以及课题研究的方向,顺着心情的变化,从“将信将疑”到“自信不疑”这一历程,通过读出相应语气,理解关键词语,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悟出深刻哲理。
许多语文教学专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生“欠读”,读得不充分,读得不深入,读得不忘我,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只有观其文,诵其声,方可通其义;只有进入角色的诵读,才能感受文字的美、体验情感的真、揣摩意蕴的深。
《对花》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打碗碗花》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见到一种形状奇特,粉中透红,形如小碗的花,大人称为“打碗碗花”。作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藐视权威”,亲自试验,终于证明了打碗碗花不打碗。告诉我们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二、学情分析
课文中对打碗碗花作了生动的描绘,因此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低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本课的设计以学生主动质疑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投入。
三、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本课7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忐忑不安”、“安然无恙”。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学生通过个体自学、同桌合作学习,运用“找关键词语——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圈划词句——解答问题”的方法结构,抓住重点词语尝试解疑。通过学习,懂得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事物,培养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了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出示课题,激发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打碗碗花的.图片,引出了文中描写打碗碗花的句子,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然后开火车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抓住课文的重点,让学生品读“打碗碗花,要打碗?”和“打碗碗花,不打碗!”,以此来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反思
名教师于漪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觉得,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而学生自主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并独立思考,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打碗碗花”长什么样?为什么把这种花叫“打碗碗花”? 谁说摘了“打碗碗花”会打破饭碗?摘了它真的会打破饭碗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来了,积极性就高了,学习也就投入了。他们通过研读文本,体会了小作者“半信半疑、紧张、如释重负,自信不疑”的心情变化,懂得了对迷信的说法不要轻信,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实践探索。
《对花》说课稿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散文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二、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一九○三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三、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嗅()衍()摩()
2、解释下列词语:
匿笑:
祷告:
沐浴:
四、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给予指导
1、自由朗读。
2、听课文示范朗读磁带,注意对朗读技巧的把握。
3、个别学生读。
4、学生评价。
5、朗读指导:
朗读诗歌,须注意以下几点:
⑴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应读得轻松活泼,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⑵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如果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⑶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⑷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总之,现代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五、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1、请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⑵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⑶诗歌表现了什么?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3、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还骂“ 你这坏孩子”是什么口吻?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谈谈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⑴写了孩子的三次嬉戏。
⑵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我”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我”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⑶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爱。
2、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因为妈妈找到孩子,非常着急。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呈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是责怪的口吻,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4、中国人喜欢把儿童比喻成花朵,印度人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板书设计】
六、迁移拓展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注意体会其内在思想感情。
2、阅读泰戈尔的另外一首散文诗《审判官》,注意理解其主要内容。
审判官
你想说他什么尽管说罢,但是我知道我孩子的短处。
我爱他并不因为他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小小的孩子。
你如果把他的好处与坏处两两相权一下,恐怕你就会知道。
他是如何的可爱罢。
当我必须责罚他的时候,他更成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
当我使他眼泪流出时,我的心也和他同哭了。
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
3、学生谈感受。
4、以孟郊诗《游子吟》作结。
《对花》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花潮》一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记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的海棠花开的盛景,赞赏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气氛。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合学生反复诵读。
二、说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理解“炫耀”、“鼎盛”等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研读第四自然段,在自主研读、自读自悟、诵读表达中,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领略海棠花美丽与生机。
3、培养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读书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海棠花的美丽与生机,感悟生命的魅力。
2、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说教法
1、整个教学过程,从课题入手,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课题入手,为什么称花为潮?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如潮水一般?引入课文重点段(第四自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还启发学生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是怎么感受 的,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树立学习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4、在品读句子中,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海棠花如潮的气势,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5、培养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指导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知道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模式中,提炼主线,设计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探究,并在交流中落实训练点。
2、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知道学生通过朗读,加深课文的理解。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
五、说教学流程:
一.由“潮”切入,揭示课题:
1. 师:(板书“潮”),同学们看到“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一幅怎样的景象?
2. 小结过渡:今天我们要去欣赏另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3.读课题,看到“花潮”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感受“花潮”
1、介绍圆通寺
2. 初读要求:
(1)、请大家自由朗读全文,努力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以后用一、二句话谈谈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2)、初读反馈,欣赏了云南昆明的花潮,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借用词语阐述。
(3)、花潮是美丽的。文中哪一自然段最明显的写出了花如潮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感悟“花潮”
1、细读这一自然段,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如潮水一般,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反复读,细细体会。
2、交流感悟
(1)、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2)、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的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传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
(3)、向高处看处,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大家一口气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
(4)、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条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四、整体回归
1、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让我们走进花潮。(欣赏配乐图)。
2、学习了课文,欣赏了海棠花,你有什么感受或理解吗?
3、齐读
五、质疑
六、介绍海棠花(课件)
七、总结
作者看到大片的海棠花,联想到波涛汹涌的潮水,我们体会到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在看花?其它的人是如何兴致勃勃去欣赏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八.作业:
1、摘录第四自然段中你最欣赏的句子。
2、我与花儿有个约会(赏花品花)
圆通公园的海棠花让作者感慨万千,看来,花是有生命的,同时又具有灵性,花和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去细细地品味,如今正是春光明媚,让我们一起去公园,去山林,去田野,和花约会,用你明亮的眼睛去细细地观赏花的美丽,用你的明亮的心灵去感受花的神韵,穿行在花丛间,如能再吟上几首咏花诗。那便是这个春天里最诗意最浪漫的事了。
《对花》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选自七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所使用的教具有多媒体、电子琴等。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八年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能力强,个性开始凸显等特点,教学中应注重以课本为主线,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欣赏———发现———创造,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用声乐、舞蹈、器乐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创造音乐,尽情发挥想象!
2、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造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河北民歌《茉莉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变并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3、教学目标
学生由于通过各种途径听过这首歌曲,旋律比较熟悉,因此了解歌曲内涵,有感情的并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演唱歌曲,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才是本节课的目的。结合课标、学生水平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演唱《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
⑶知识与技能目标:唱会《茉莉花》,并且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
4、教学重、难点
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能让人更好的抒发歌曲的情感。因此本课教学重点为:学习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合唱要求声部间和谐统一,掌握自身旋律同时注意聆听。因此本课教学难点为: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现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进入青春期的他们更需要得到尊重和认可。并且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也不断增强。因此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地位,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的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自己亲身的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
三、说评价
以歌曲为主线,引导学生听歌曲、说感受来发现美,指导学生唱歌曲来表现美,鼓励学生创作歌曲来创造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供空间让学生大胆尝试,及时评价结果并给出建议。
四、说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播放春晚由宋祖英和席琳迪翁合作演唱的《茉莉花》,让同学重温这首动感、激情又富有创新的民歌,让学生被它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学唱新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我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同时思考歌曲的节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歌曲的节奏、速度又是怎么变化的,有什么作用?(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请同学们带着对歌曲的感悟来演唱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这时,我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平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多媒体出示合唱简谱,强调难点,老师师范演唱,同学们试着合唱几遍。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出现问题统一纠正。
(三)合作创新,参与表现
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歌曲。综合各小组的表演形式,将全班同学分工,共同合作演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拓展延伸,思想升华
欣赏歌剧《图兰朵》的音乐片段,由于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这部歌剧时引用了“茉莉花”的音调。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热情,努力将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
《对花》说课稿11
由于本班幼儿是一个较为活跃且言语表达能力较强的集体,所以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极强,每次的教学活动会显得生动、有趣。正因为这样,我形成了以平等的身份和态度与他们进行各方面的交流的习惯。所以,我设计活动的原则便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幼儿进行平等的对话。
以下即是我开展的活动《美丽的花》的说课情况:
一、 说教材
“爱慕之心,人皆有之”的确,每个人都喜欢美的事物,幼儿也不例外。本周的主题是花,正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他们熟悉花,又不缺乏对花的喜爱之情。他们认为花正是美的象征。“美丽的花”是以花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是幼儿能接受和理解的,这是前提与基础。另外,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我让幼儿自带一盆花到幼儿园,让其照顾自己的花卉进行观察和记录,从实施情况来看,幼儿对花的爱护及养护有佳,所以,这也是选择以“美丽的花”为内容的原因之一。
二、 说目标
幼儿对于花都很熟悉,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这个平常的问题基础上,我又重新调整了目标,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多方面能力为目的,把目标定为:
1、了解花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感受各种各样的花的美,产生喜爱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3、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表现花的美。
其中,目标1是知识方面的,目标2是情感方面的,而目标3则是在情感目标的基础上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表现。
三、 说教法
考虑到本班幼儿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集体这个实际情况,特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谈话法
以平等地进行交谈的方式开展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拉近教师与哟额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便可以形成一种宽松的语言氛围。我认为,谈话法是一种比较直接且能有效把握幼儿心理的方法。
(二)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喜欢的.形式,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材料充分表现出来,既可以活动,又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
四、 说学法
(一)语言表达法
语言表达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学习方法,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他们也会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偶尔还会向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所以,语言表达是幼儿
进行活动最乐于接受的。
(二)尝试活动法
要让幼儿能够充分地活动起来,尝试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形式。幼儿在尝试活动中,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自我意愿的实现,也是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平台。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引题
以蝴蝶找朋友引题,首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了解蝴蝶喜欢花是因为花很美丽,让幼儿也从中初步体会花的美丽,引出所授课的内容。
(二)谈话活动
这个部分是教师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的环节。
通过提问、欣赏、交流,让幼儿体会、感受花的美丽,简单了解各种各样的花,以及了解花的组成部分。
(三)幼儿活动
这是幼儿的尝试活动,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多种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方式,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与同伴合作完成。
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活动,教师可以检验幼儿对花的结构的掌握情况,同时,幼儿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并操作活动,是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地位的活动形式。
(一) 展示
展示活动是对幼儿操作活动结果的肯定与互相评价,让幼儿感受花的美丽的各种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对花》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
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认识芦柴花。
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须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辨认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及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铃鼓、碰铃、响板、木鱼四种打击乐器,作为本班幼儿在活动前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活动前我就启发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或到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辨认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功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
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碰铃—拍手、响板—拍地、木鱼——拍腿、铃鼓——拍肩、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地与幼儿之间建构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达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在引导幼儿学会进行探索性实践的学习方法中进行了指导和帮助。首先,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开始欣赏乐曲的时候借助于语言暗示"仔细听,你会想到哪些快乐的事?"创设一个安静的能使幼儿聚精会神的欣赏音乐的环境。在学习节奏型的演奏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操作探索环境。其次,纲要中指出:音乐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和自主性,在音乐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地参与,自由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请幼儿自选节奏型,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身体乐器,怎样来演奏,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等。由于节奏型较简单,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和探索能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适宜的速度,完成教学的重点。另外,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给幼儿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其尝试操作,并能观察到别人的尝试结果,这样既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又能有利于幼儿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虚心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程序
教学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兔子舞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跳舞,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谈话:"小朋友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幼儿可能会说"这首乐曲很欢快""因为和老师一起跳舞"等。教师接着引导"一首快乐的乐曲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快乐的事情,下面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名字叫《拔根芦柴花》,它会让你想到哪些快乐的事情呢?"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活动展开,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包含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完整欣赏乐曲。(放音乐)听完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快乐的事情。第二环节探索性操作学习节奏型,在这个环节中我边播放音乐边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由选择节奏型进行练习,在这里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身体的小乐器,如手、脚、腿等进行节奏练习,比如这一小节(出示节奏型示范)。教师提示幼儿尝试拍打每一组节奏型,在探索中掌握这几种节奏型的演奏。然后,教师将幼儿自由练习的节奏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节奏谱,根据节奏谱看老师的指挥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第三环节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教师用语言引导:"刚才小朋友是从身体由下到上用了脚、腿、肩、头、手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好吗?"请幼儿根据自己所选的乐器分组坐好,看指挥进行练习。教师用指挥来提示幼儿掌握好速度,明确哪一部分该自己演奏了,哪一部分是同伴该演奏的。在集体演奏中我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反映,有针对性地请对节奏感知较好的幼儿进行指挥尝试,目的是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让他们有突破性得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对花》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3课《花钟》。
1.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列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
(2)体会、感悟不同表达方法的妙处。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采用“自主读书,自己感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运用语言。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堂课中,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鲜花入手,采取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做一做、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PPT课件的展示,形成鲜明的表象,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同时,我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在这里先用多媒体出示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欣赏花卉,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然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接着导入课题:知道吗,这么美丽的花儿还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呢!板书课题——花钟。然后让学生就课题提问题,我再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1)什么是花钟?(2)花钟上有哪些花?
这个环节,我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专注、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再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接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什么是花钟?”这个问题的答案,读一读,最后多媒体课件出示“日内瓦大花钟”并介绍。
(三)小组合作,朗读品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找花认花”、“合做花钟”、“比较品读”、“拓展说话”、“升华感情”五个内容。学生既懂得了一些自然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还体会到了不同的表达方法的妙处。
找花认花: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它们分别在几点开放?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画出花名用“…”标出花开放的时间。再用多媒体出示九种花,让学生认一认花,读一读花名。
合做花钟: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发一份课前准备好的钟面和九种花朵图案,让每一个小组做一面花钟,然后将各组做的花钟都展示到黑板上。再叫一个小组的同学对照钟面用“()点,()花开了”的句式开火车说话。
比较品读:同样写花儿开了,课文是怎样写的呢?仔细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学生边读句子,教师边用课件出示花朵及句子,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并通过个别读、分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体会。
拓展说话: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其它花的开花时间,教师用课件展示课外资料,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话。
升华感情:刚才我们通过找花认花、做花钟、读句子、描绘花,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现在你们对花儿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自读自悟,自主解疑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一天之内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呢?这时,我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自己探究答案。学生自主解疑后教师用课件展示虫媒花、风媒花、鸟媒花等课外知识。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里的收获,然后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里,在广阔无边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以后同学们还会发现大自然更多的奥秘!·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搜集资料,自己制作一个漂亮的花钟。
五、说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媒体资源,创设情境、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精神,升华感情;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促使他们在爱学、乐学中获得了美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六、说资源运用
1.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农村远程教育的推广利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远程教育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内涵,动静结合,给学生在视觉方面提供了动感。为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了具有吸引力的情景,提供了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这堂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浓厚,这就是现代远程教育为学生提供最有利的服务。这是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水平。
《对花》说课稿14
今天,我上了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变色花》一课,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能够用自制的指示剂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了解到指示剂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分辨物质的酸碱性。通过研究紫甘蓝的变化,使同学们逐步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对科学奥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节课主要讲究出乎意料之外、骤起风波—— 一波三折的《变色花》(从孩子的经验、惊奇、入手)主要也是从这三折围绕贯穿着本节课。
平地起风波——无意中包含有意:课堂中发放材料,做出紫甘蓝水,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探究。
第一折——必然中出现偶然:做出的紫甘蓝水是蓝色的。是水还是菜的问题,还待同学们去探究。
第二折——无序中藏着有序:学生在检测物质酸碱性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液体居然酸碱不同,分类之后出精彩
第三折——偶然中存在必然:橙汁与碱混合颜色变了,再加入紫甘蓝水,颜色又变了,这都是有新物质产生。
《变色花》一课教学难度不大,学生容易接受。我觉得自己的成功之处:
一、取长补短 扬重避轻——“活”用教材
使用教材时,把教材看成是“源”,把教学看成是“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发挥它的最大效益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一节科学课的教学从整体上看,要有一条主线穿插其中。教材上给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一定是最完美的,需要教师精心的研究,需要教师抽丝剥茧,取其精华。把教材上的教学环节进行重新组合,达到一种线条的流畅性,也就是我们所说
的科学课的逻辑性、层次性。如在上这节《变色花》,对于教材中设计的变魔术引入,由于条件有限,我就删除了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观察紫甘蓝水滴入醋和碱中的变化。整个课堂效果非常好,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二、整理盘点 动手自制——“精”备材料
科学课的实验材料一定要具备一定的结构性。科学课教学前,应该好好思量一下,我们所教学的课,实验材料是否做到了精确、准确。我们的实验材料直接影响了科学课,如果实验材料是准备的不充分、不具体,没有合理的安排好,就会直接影响了实验。所以,实验材料的思考是一个很值得去研究的话题,只有实验材料有了严谨的结构性,那么才能展现科学课的“美”。在《变色花》这节课中,我通过自制纸花,为了使纸花变色的效果更加明显我自己多次尝试涂上溶液的时间和次数,但遗憾的是没能做成功,不过在教学中调用学生已有的感知、结合生活中易见的实验材料,精心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实验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充满活力的科学课堂。
在课堂上,我原本计划先采用表演魔术的方法,在事先准备好的花朵上浇水,“花朵变成红色了,叶子变成绿色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结果在准备实验时,发现咱们的实验器材中没有过滤纸,用普通的纸代替根本达不到预想的结果,于是我就改变的了教学思路,准备了一支装有醋(实验室中没有白醋,就只能用我家的米醋代替)一支装有碱水的两支试管,然后滴入紫甘蓝水,一支变成了红色,一支变成的绿色,同学们马上变兴备起来了,课堂有了气氛。接着让他们认识了什么叫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及指示剂,最后进入探索阶段,引导同学们用紫甘蓝自制指示剂,(按要求应该是约50克,但在上课前做准备工作时,发现自制的紫甘蓝水达不到预想效果,于是在发放材料时,就故意分的有多有少,水也如此)教同学们把紫甘蓝一片片撕成小块,尽量选择紫甘蓝的薄叶,少用梗,叶子撕的越小越好,做紫甘蓝水的时间为水变紫为准,并且用了提前准备的热水(前一天下午准备的.)。然后学生自制,我做指导,咱们听课老师也非常积极,都帮着学生做,更帮了我不少忙。做完之后,让每组派一代表站在前面,让同学们观察发现问题。还算不错同学们纷纷发言,说:“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有的多有的少”??,有的甚至说出了原因,课堂气氛也提高了,这就是第一个教学环节——导入环节。进入第二个环节,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想检测的物质,提高学生的兴趣,之后说每组只能检测一种,那有的学生想检测的,没能检测,给学生留个悬念,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去检测,同时对科学这门课产生兴趣。然后学生开始小组检测,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及制作方法,咱们听课教师,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动手参与。最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解答,汇报检测结果,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实验非常的成功,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体验到了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习科学,启发学生认真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能一味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每个科学知识都应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探究而得到。我认为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学生问题的是与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利用网络,家庭父母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逐步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这正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及科学课程应具开放性的基本理念。
同时,我还体会到对待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教师应给予支持和理解,比如学生在制做指示剂时紫甘蓝水的颜色、深浅,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释。在检测时检测物质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蔬菜,让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我想,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怕失败的科学素养。
这不正体现了科学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吗?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了。在这堂课里美中不足的就是没有为同学们装备更多的材料,没有表演魔术,没给学生装备更多含酸碱性的物质,让学生自己准备,又没能给学生带来制汁液的器皿,课堂上学生制作汁液占了时间,检测的物质相比就少了,不能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酸碱性物质的变化。还有就是学生活动活跃的都快控制不住了,有两个小组(岳江瑶组、曹李强组)——岳江瑶组不听教师安排,其余组汇报时都还在做,曹李强组只关注橙汁与碱混合后的反应;时间也没有把握好,课堂最后没有让学生做更多的汇报,没有解释冒酸想吐时,吃的是一种叫冒舒平的药,或者可以吃碱性的物质。更没有时间解释花卉的喜酸碱性及土壤的酸碱性。还有一个就是在学生制作的紫甘蓝水时,制作的是蓝色的,课堂上解释与水的多少、紫甘蓝的多少、紫甘蓝的菜质等等,没有提到水的水质,其实这与水的水质也有关系,我们用的水也有可能就带碱性,所以紫甘蓝水的颜色才可能是蓝色。最后就是由于临时改变了教学程序(导入环节),合作交流的第一题没在教学中得到解决,即使没有了变色花,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以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挖掘教学资源,准备好教学和学习用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探究贯穿科学的学习中,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最后,我希望各位老师对我的这节教学多多指导!谢谢!
《对花》说课稿15
一、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据低视生与全盲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蝴蝶花》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通过准备分析我对本课有以下了解:
(1) 基本的节奏练习
(2) 学唱歌曲《蝴蝶花》,同时进行情景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音乐课程标准》中讲:“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唱与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加深对《螃蟹歌》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及职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扩与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知识目标
a) 学唱歌曲《蝴蝶花》
b) 通过乐器伴奏、歌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懂的花草树木能够净化环境,有益于人们的健康,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让空气更加清新,让环境分外美好,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蝴蝶花》
教学难点:歌曲节奏
三、说教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才能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和体现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本教材采用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的融合中愉快的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弱视生通过观看画面,增加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全盲生可以通过听音乐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的优化教育和优生的带头作用,实施分组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来到美丽的泰安盲校,能和小朋友们一起来上课,心里非常高兴,你们愿意和我合作吗?那么我们用拍手、跺脚表示一下我们愉快的心情。
(通过问答的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拍手、跺脚进行一定的节奏训练,为歌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分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你能说说在春天都发生哪些变化吗?身上穿着花花衣,两对翅膀真美丽,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采花蜜。(蝴蝶)
展示课件:太阳高高挂在天空,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美丽的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蝴蝶姑娘翩翩起舞,春天美吗?在春天你们喜欢花蝴蝶吗,你们捕捉过花蝴蝶吗?有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蝴蝶,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她看到路旁的花丛中有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她轻轻的走过去,想要捉住它,可蝴蝶一点都不害怕,仔细一看,原来不是蝴蝶,那它是什么呢?请大家从歌曲中寻找答案。
(教师情态语言的运用,通过情景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学唱歌曲
1、 初听歌曲,使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小朋友捉到蝴蝶了吗?她看到了什么呢?
师:你知道蝴蝶花的种类吗?
2.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
3.复听歌曲,小声学唱。
4.教师弹琴大声演唱,学生小声的哼唱。
5.听音乐伴奏进行演唱。
6.歌曲处理:(小朋友们很高兴的到花园去捉蝴蝶,可是小蝴蝶是最怕惊吓的,听到声音它们会马上跑掉,所以小朋友去捉它时,应该怎样呢?恩,轻轻的,悄悄的,说的很好,那你觉得第二句我们应该怎样唱才不能吓跑小蝴蝶?对,是轻声唱。谁能来唱一下?(抽生唱)是不是应该这样唱:师轻声唱,我
? ? (小朋友们小心翼翼的、轻轻的走过去捉蝴蝶,但最后却发现蝴蝶不并不害怕?还一动不动的站在那?为什么蝴蝶不害怕呢?最后他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原来是一朵朵美丽的蝴蝶花。那最后一句?哟,原来是一朵美丽的蝴蝶花?你说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才好听呢?谁能唱一下试试看?(抽生唱)。如生唱不出,教师:是不是应该这样唱:............!老师的声音最后怎么怎么样了?对是,声音很强。你能试试看吗?恩,很好。
7、让学生给歌曲取名字。
8、采用个人唱、小组唱等形式来加以巩固。
(三)创编活动
1、 让学生改编歌词唱一唱。
(你看那边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我轻轻地走过去,想要捉住它,为什么,小猫不害怕?为什么小猫不害怕?吆!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玩具猫)
2、 低视生与全盲生分组合作表演歌曲。
(低视生根据音乐做动作,盲生用打击乐器自己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的合作组织分组表演,我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这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相互配合、动手能力以及节奏感、乐感的培养。?)
3、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唱歌曲,部分学生用乐器伴奏,部分学生根据音乐表演动作,师生合作表演歌曲。组织分组表演,我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这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相互配合、动手能力以及节奏感、乐感的培养。?
通过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起来,机智勇敢的去战斗,就会战胜凶恶的敌人。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团结起来勇敢的去面对就会胜利。
4、、布置作业:把所学的这首交响童话讲给低年级的同学听。
使学生通过讲授故事更深刻的理解乐曲,同时提高其运用知识能力。
【《对花》说课稿】相关文章:
花钟说课稿 《花钟》说课稿优秀08-27
《花的结构》的说课稿10-02
花钟说课稿05-17
《花钟》的说课稿11-18
《花钟》说课稿11-05
花钟的说课稿必备08-22
人教版花钟说课稿08-23
《金色花》说课稿01-24
茉莉花说课稿10-17
《花未眠》说课稿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