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背影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影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⑴ 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中心话题的,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⑵ 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⑶ 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又位于第二课,有利于学生小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素质教育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
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3、教学重点:
⑴ 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⑵ 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4、教学难点:
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5、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说教法】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的学生是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山区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设计带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通过语言的体会,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同时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学法指导】
教与学是相长的,为了老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地学,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学法方面我采用“导-思—点拨—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在这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紧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的父子情;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指导学生注意文中抓住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背影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背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生活是一首韵味无穷的抒情诗,那么语文就是对生活声情并茂的吟诵;如果说生活是一篇隽永秀丽的散文,那么语文就是对生活详实生动的鉴赏。语文新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背影》这篇课文,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背影”写出了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相爱相怜的情感,文章语言平实质朴,情感浓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此文在教材中编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
A、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的写人记叙文,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不仅成为学生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对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八年级学生情感的洗礼。
B、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C、本文还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的铺垫之作。
2、教学目标
教育是生命参与的事业“与每一位孩子共同成长”应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让每一位学生都平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灵光与活力,应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的基础上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②、创设优良的教学情景;通过自主学习,理解文章主题。
③、体验父爱的伟大无私,提升自我情感。
3、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语段的含义,体会对父亲背影描写所渗透的情感。
4、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情感,体味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所渗透的人间至情。
二、学情分析
镇乡初中的学生特别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而这篇文章反映的是成年人并且是三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很难让这些沐浴在阳光下的中学生真正的领会。
三、资源的分析和采用
1、远教资源的来源
《远程教育资源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它把教学时可能用到的资源尽可能地集在一起,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及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背影》这一课的教学辅助资源就是从远教资源中的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中筛选的。
2、资源及设备的选择,应用依据
远程教育IP资源共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适用价值。根据《背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在教学时,我运用模式二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模式二是以远程接收设备为依托,可以上连一模式,下接三模式的IP资源运用模式。因为在这一课中模式二给我们提供的媒体资源有利于很好地创设教学情景,轻松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便于激发学生情感,轻松愉悦地解读文本。
3、设备,资源,课程的'整合
远程教育资源,是有效实施新课标理念的平台,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在上《背影》这一课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首先将资源库中的资源事先下载到电脑之中,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课件1为主,以课件2为辅,4断剪辑,同时还从扩展资料、习题精选中挑选了部分资源,利用电脑这个平台,用powerpiont这个软件适当进行整合,结合课本资源轻松有效地教学。
4、应用规律及应用效果
远教IP资源运用有三个层次:一是照搬着用,二是整合运用,三是创造地用。专家们多次强调“原汁原味运用资源”,明确提出“拿来主义”,不要“太多创新” 。“原汁原味运用”并不是所有资源逐一播放,我借助模式二教学《背影》这一课时,就是从众多IP资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最适合班上孩子特点的资源,再经过适当组装后进入课堂。整合后的影像资源有声有色,课件动静结合,给学生营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教法设想
语文教学要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要让学生在活生生的文学作品形象中去体验。利用整合后的资源,教学时以文本对话法为主,同时辅以整体阅读训练法、情景教学法、范读法、总结归纳法进行教学。
五、学法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材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因此要改变教师一场锣鼓打到底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和谐课堂的最根本途径。因此,在本课我借助整合后的资源引导学生以自主阅读法为主、以朗读法、圈点批注法、问题探讨法、比较阅读法等学习方式为辅学习本文,同时注重以下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1、借助各种资源,自主解读文本。
2、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分为五个环节:激发情感,走近课题-创设情景,走近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走进文本,-研读赏析,深入文本,-探究学习,升华文本。
教学时间两课时,我想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设计。
(一)、激发情感,走近课题
出示问题,导入: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
(二)、创设情景,走近作家作品
播放介绍朱自清散文及作品的剪辑,同时出示课件简介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该环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远教资源中的配乐范读课文
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记号。
2、正音练习,检查课前预习。
(根据本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从资源中的习题精选及20xx年的《背影》教学课件中选取这个练习,目的是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通过听读的方式对全文进行整体感知,为后面解读文本打下了基础。 3、自由朗读,理清全文脉络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宜从理清全文脉络入手,学生自主阅读,老师引导其归纳总结。)
(四)、研读赏析,深入文本
1、结合课件中车站月台一角的图片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边读边品味文章流露的情感。(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耳听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
2、课件出示课本后的研讨练习一的问题组,分组讨论
(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抓住“背影”这个重点,体会文章情感,研究课文特色。因此采取分组讨论法,分组时要做到优生与差生的搭配,男生与女生的搭配同时借助资源中的视频剪辑帮助学生解读月台买橘子的片段。)
3、课件出示课本后的研讨练习四的问题组,深入探讨。
(此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一些表达得比较含蓄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当时的年龄分析。)
(五)、拓展延伸,人文交融
1、课后上阅读《朱自清传记》2、对比阅读:肖蓉葆的《父亲的背影》
(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且理解片面,因此利用扩展资料中的《我的背影》与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理解父爱的深层内涵,在此基础上阅读《朱自清传记》,升华学生对父爱的认识,达到人文交融的课堂境界)
七、说板书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面俱到的“火锅式”板书已不适应教学的需要,而只重内容,形式却陈旧的板书同样没有生命力,真正成功的板书必然是精华的内容与创新形式的完美结合。我采用了将两颗心贴在一起,父亲的心里面是儿子的心,儿子的心里既在落泪,泪眼中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心及千千万万个像父亲的背影。意蕴深刻,发人深思……
背影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首先谈谈教材
《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以 “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而《背影》正是一篇能体现这些训练重点的极好例子。《背影》一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 首先,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为解决本文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初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给:“请您毫不犹豫地在每一堂课上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让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出示背影的图片,看与思相结合,“同学们,咱们的父亲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从而进入了学生自由谈,进入了课文,接着顺势而导,“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这样顺利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方法,轻松预习
在上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自己运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首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虽然到了初中,但对生字词的了解仍然是最基础的。 接着,再检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之后,在要求学生运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的情况,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讨论结束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分步处理。对于不涉及文章重点的问题引导学生当堂不为解答,对于能引领全文中心的问题,不急于强解,留到下一集中阅读环节重点突破。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为自己的朗读打好基础。听完录音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
第二步,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文章重点进行分析理解。 我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别分为四大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讨论结束后,在由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全班的相互交流和总结。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问题一: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它们表达了父亲怎么的思想感情?
问题二、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问题三、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问题四、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地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所以,一方面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探讨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品析内化,拓展延伸
既然是内化,就要对文章加以吸收,既然是延伸,就要拓展到我们的课堂之外,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方面: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帮助学生加强对全文的理解。
2、小练笔。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事,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并整理成一篇日记.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上,还要在家中,使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也完成我们教学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背影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背影》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这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赏析其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和作用;领会文章情感。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并沟通个体体验,体会天下至情——亲情。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2)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4、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1、探究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2、合作交流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本课时新授内容
2、讨论交流
第一步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两个问题:
(1)文中四次写到背影,都出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一次的印象深呢?
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讨论,不难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领会本文的构思角度“背影”,从而直接进入到本课的分析难点而不至于偏离。
第二步学生自疑讨论。在这一过程里,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相关语段,写出自己设计的`问题,并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筛选最符合教材要求、富有创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如:
(1)父亲爬月台的动词中,为什么用攀而不用抓?
(2)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白发等等,而只写了背影呢?
(3)文中写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是什么原因呢?
(4)最后作者又写到背影,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安排的目的∶
(1)学生通过质疑、解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让学生认识到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的结合的重要性。
(3)通过筛选总结问题串,分散重难点,突出关键。
3、深入语言、体会真情
从本文的语言特色看,本文语言朴实。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尤其是父亲的那几句话。因此我会这样引导:
“本文的语言十分朴实,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找出来读读品品。”
都读过后再来品,让学生感受与单独的一句的不同感觉,放在一起品味,也许容易品出味道来。学生指出句子后,师生共同体味父亲言语里所蕴涵的深厚感情,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适当引导、点拨。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句叮咛,把二十岁的儿子当孩子!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远是孩子!“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面没人!”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到达北京、担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这朴实的语言都充满了对儿子的体贴之情。这一环节仍把重点放在了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上,突出了语文课“语味”的特点,继续指导朗读。
4、课堂小结
为改变课堂小结成为知识机械重复这种现象,教师先让学生回忆重点内容,由学生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结合本文的写作特点,写出一篇表现与父母亲情的短文交流。
五、板书设计
略。
背影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朱自清。(板书:课题,作者)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这篇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最大的特色是用细节描写和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浓浓的父子深情,是散文中的精品。它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对学习和掌握散文相关知识起到基础性作用。
结合新课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情深。
2.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方法。
3.感悟亲情,增进对父母的理解,培养孝亲的传统美德。
基于这样的目标,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情深。
难点:学习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和朴实深情的语言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方法。
二、说方法
为了达成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运用以下教和学的方法:
品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
另外,我还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我将按照以下四个环节来展开我的'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
导入语:秋日的一天,一位老人把椅子挪到窗前,在昏黄的日光下读着儿子写的文章,老泪纵横,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让我们走进《背影》。
设计意图:用教材77页提供的材料作导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理解是学习的基础,我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且圈点勾画,思考问题:这篇散文散在哪些人和事上,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学生会找出回家奔丧、车站送行、别后思念这几件事。其中车站送行最为具体,写了父亲叮嘱茶房、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买桔子等几件琐碎的小事。还写了“我”的感动,表现了父子情深这一主题。
这里我引导学生明确文章是以背影为线索,串联起了这些人和事。并且顺势点拨出这就是散文的文体特征,形散神不散。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文体特点。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
此环节,我设置两个问题,主问题是读出细节中的父亲,感受父爱。
接下来,请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小组合作交流寻找答案,注意在品读中感悟,在咬文嚼字中体会。
学生会找父亲语言的细节。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去世的是父亲的亲娘,最该得到安慰的该是父亲,但他却反过来安慰儿子。
我引导:这是父爱的无私。(板书:无私)
学生还会找出父亲动作的细节,“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从“攀”、“缩”“倾”等一系列动词上面可以看出父亲买橘子的艰难。可即使这么艰难得来的橘子,父亲也并没有舍得吃,而是“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我引导:这是父爱的伟大。(板书:伟大)
学生还会找到父亲信件内容的细节。“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大去之期不远矣。”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此时已经病重,但他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只用一个“惟”字轻描淡写自己的病痛,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于无形。
我引导:这是父爱的悉心。(板书:悉心)
我小结:父爱就体现在这些细节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上,要学会这些刻画人物、表达主题的方法。至此,依据以上的阅读方法,我会让学生继续阅读、思考、交流。
在完成对父亲的形象分析后,我提出次问题:品读“泪水中的我,感悟深情”。(板书:泪水)
这里我引导学生体会儿子流泪的心理。同样要求用品读父亲的方法来品读儿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写“我”是为了衬托父亲。用“我”的泪水托起了背影,托起了父爱。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品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本课重难点。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我引导学生在课上谈对父爱的认识,在课下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的父亲。
《背影》一文很浅也很深,人生经历的越多,读出的东西就越多。最后我让学生依据课文,联系自身实际从散文体例的理解与建构,人物形象的鉴赏与感悟,孝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方面进行总结交流。
设计意图: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洁,又突出重点,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背影说课稿6
一、教学内容分析
《背影》是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10月写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通过记述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本单元是八年级下册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任务是阅读和写作记叙性散文。而《背影》又是第一课,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作者从平凡的生活中携取了意蕴丰富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分明的脉络——这些对学生学习领悟这类文章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都比较优裕,在自己学习生活的时候大多不去思考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的也不多,对亲情的理解远不如作者深刻,教学过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和感悟,尤其是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对亲情的理解。对文章中细节的把握和理解,对朴实的语言所蕴涵的深情的理解都是障碍,需要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帮助、引导。而记叙性散文的特点也要在阅读中深入地感悟。
三、教学设计思想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为此,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
3、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4、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5、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同时,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幻灯、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
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注意紧绕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文中的父子情;
2、指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语言特点,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加以积累、运用,加强语文基础。
3、指导学生注意抓住人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中去,提高语文水平。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文章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
1、重点文段的阅读,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文中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课文2、3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把握;
第二课时: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中心与段落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解题:
1、作者简介:(见课件)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2、写作背景:(见课件)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理解课文2、3段的内容,更好的渲染阅读情境。
(三)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配乐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设计意图:扫清字词障碍,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句子或场面。
学生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标注的内容并说说自己感动的理由。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配乐并播放课件中准备好的部分画面)
2、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
教师展示问题,并提示引导。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做到整体把握。
(五)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把你的阅读体验写下来(可以是收获,可以是疑问等)。
(六)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刻画背影
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学
欣赏罗中立的图画《父亲》。“父亲的背,像一张弯弓;我们兄弟姐妹,像一支支箭。为了箭的射出,父亲的背拉紧了一弓又一弓。当我们距离靶心越来越近,父亲的背,已成了月底的一弯新钩。”为了子女,父亲默默地做着,从我们出生,到他的老去——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崇敬,再来温习朱自清的《背影》。
(二)学习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和线索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的好?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写,及第六自然段的动词和形容词。)
2、配乐朗读,饱含深情的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深情。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手法,通过找关键词体会文章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深情。突破教学难点。
3、再读课文,思考:
(1)文中作者围绕背影还组织了哪些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送别过程中父亲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小组活动,各组代表发言)
(3)文章出了写父亲,还写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配乐齐读项关于语句。教师配以相应的多媒体画面。
设计意图: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互相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学重点。
(三)拓展延伸:
1、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设题,引发学生思考,达到阅读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设计意图:体会真挚的亲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
欣赏几段录象,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朴实细腻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难忘背影睹家思父悲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感激
惜别背影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怀念父亲伤心
背影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教学反思九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主题是吁唤“让世界充满爱”,可以让学生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感受课文中一些人物的善良。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从全套书的编排思路看,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处于第二阶段,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课文中学习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了解叙述、描写的功能和特点,应是教学的重点。
2、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之情。文章的语言极为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但能让人感受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有着打动人心的感人力量。
依据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内容,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陶冶情操。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缺少感恩思想,尤其初中学生对父爱母爱大多认为理所应当,没有多少学生能从内心深深的感受父母之爱,写起关于父爱母爱的文章更是缺乏鲜活的材料,大多材料雷同,或缺少真挚感情。《背影》这篇课文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通过阅读训练,感受浓浓的亲情,引导学生以一颗感恩之心,以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记叙文知识,加之本文语言朴素,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地位及具体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作品,在理解积累生字词。
2、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感恩。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抒真情,善于观察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 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个性展示的方法,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为切入点,以品味语言为突破口,将诵读、适时点拨的方法融入其中。
六、说学法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县推广的五步三查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诵读法
2、圈点、勾画、批注法
3、自主探究法
4、小组展示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侧重扫清字词障碍,在有感情的诵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悟浓浓的父子之情。第二课时重在品味刻画背影的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的表达作用。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多媒体播放关于父爱的四张图片并伴以刘和刚的歌曲《父亲》。
师:人们大都歌颂母爱,看着这感人的图片,听着优美的歌曲————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被着浓浓的父爱之情所浸染。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背影》,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
(二)检查
作者介绍、字词、诵读并通过初读感悟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3、文中一共写了几个背影?
4、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
5、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6、这篇文章表现什么主题?
(四)课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二)探究及展示
1、赏背影——精读第五段,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作者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这样详细?
2、品语言——体会父亲送儿子上车时说的四句话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语言简洁朴素的特点。
3、悟亲情——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体会思想感情)
4、道真情——第五段作者一再说自己“太聪明”、“聪明过分”,为什么?你在自己长辈面前有无自作聪明的情况,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5、谈收获——你觉得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借鉴之处?(引导学生懂得:1、情到深处自然浓,写作要倾注真情,2、善于观察,抓住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三)总结
父母对我们的爱无处不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唠叨,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年幼无知的我们却浑然不觉,认为理所应当,甚或有过误解,只有人到中年,向作者一样才会有负疚之情。学习本文后,我们应对父母多一点理解,学会感恩。
(四)作业
倾注真情,写一件最令感动的事。
八、说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背影
线
索
难忘背影(点题)——刻画背影(详写)———惜别背影——再现背影(呼应)
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背影
四句话 (关心、体贴)
父 子
四次流泪 (感激、怀念)
语言朴实 真情流露
九、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感知情感的体验,达到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引起了共鸣,起到了情感熏陶的作用。对语言的品味,学生能感受其中的感情,体会到妙处,但总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表述不能切中肯綮,今后应加强语言实践训练。对于抒真情、抓泪点的精妙选材方法,学生也深感其妙,但能否将所悟转化为所作,以阅读促写作,提高选材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长效目标,有待今后作文检验。我相信,有悟必有得,在模仿中创新,在写作做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终将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背影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一篇叙述文,描写了父亲送作 者从扬州返回北京的路上,父亲与小贩讲价、跨上月台为他买桔子、临行前叮嘱他等故事,作者以父亲的背影为全文的题眼,通过“背影”歌颂了父爱的伟大。本文写父爱,把背影放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来写,使得父爱尤显深情动人。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因父爱而感动,因感动而更加珍惜亲情,并学会感恩父亲、体谅父亲。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学习本文在特定情境中细致刻画形象的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写作中。
(二) 本课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主题和本文的特点,设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体会朴实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难点:特定情境下对形象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二、 说学情
1.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上学期的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一的学习,他们对叙述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但是如何借助叙事来表达感情、借助特定情境来刻画形象,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2.我的学生多是95后,他们从小都是在父母格外的呵护下长大的,习惯了父母为他们做事情,对父母的爱甚至有些忽视了。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唤起他们对亲情,尤其是父爱的关注和珍视。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
(三)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 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品读赏析”和“问题探究”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安排2课时。
借助反复品读,引导学生体味朱自清在刻画形象时设置特定情境、运用朴素语言进行描写的特点;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三) 学法
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父母亲情是学生们身边能切身感受到的情感,所以我采用情境问答的导入方式,让同学们说出他们眼中的父亲。导入语设置如下:同学们,在你们心中,父亲是什么样的?谁能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你的父亲呢?(学生回答)
学生们对自己的父亲都有不同的形象理解,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总结,导入课题:可怜天下父母心。相比于母爱,父亲的爱也许更深沉,更隐藏,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父亲对我们深深的爱。那么,大作家朱自清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和我们的父亲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朱自清《背影》。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我首先安排学生初步通读课文,并能够对每段最主要的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具体环节如下:
1.教师播放朗诵录音带,将情感的氛围营造的更加浓厚;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文意。
(1)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描述一下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同桌之间交流。
(2)请找出文中四个写背影的地方。
3.找出感动点: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里,哪一段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呢?
(三)仔细品读、体味感情
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能够体味和分析重要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并能够认识作者在刻画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手法,是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因此,在本环节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1.解读关键语句: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设置悬念,点出文章主脑)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铺设背景)
(3)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通过特定情境,烘托出父亲的情感)
2.重点赏析:第二次“背影”
学生重点阅读第6自然段,并进行小组内讨论。
(1)在这一段中,我和父亲所处的情境是什么?
(2)作者是怎么描写父亲的背影的?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3)父亲这样做,饱含了什么样的感情?
(4)“我”为什么很快的流下泪来?除了看到父亲的背影,还有什么别的更深刻的原因吗?
3.再次朗读,体味亲情
请同学们用最真挚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
为同学们播放歌曲《父亲》,让大家在情感上对父爱产生更深的共鸣。.
(四)知识回顾、拓展延伸
1.知识梳理:在新课学习完以后,及时的予以回顾,能够更好的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本课时的回顾设计如下:文中四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请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感情升华:父亲的背影令我们感动,其实我们的父亲也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同学们一定要珍惜这份父亲深深的爱,同样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爱他们,多表达对父亲的爱。
(五)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用100-150字左右,描写你眼中的父亲,感悟父亲的慈父情深。通过细细的描写,体会父爱的伟大,更加珍惜亲子之爱。
六、 说板书设计
背影
第一次背影 第二次背影 第三次背影 第四次背影
(开头) (买橘子) (在人群中) (读父亲来信)
背影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背影》,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等五篇表现普通人生活中形形色色“爱”的文章。这些文章写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文《背影》描写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父亲去车站送自己去读书的儿子,抓住背影命题立意,抒发了父子情深,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个永恒的主题,流露出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平实但动人的动作描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最动情的瞬间进行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察深厚而动人的父子之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爱心
重点放在赏析文章朴实却含蕴至爱深情的语言,体会重点动词的作用。难点放在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所蕴涵的强烈情感上。
3、学情分析
本文的父子之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但初二的学生对于通过典型细节的精雕细刻表现文章主题的写法还不甚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认真借鉴,学习寓情于动的写作手法。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在父亲笨拙的动作描写中感悟父亲那颗拳拳的心。
2、情景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父亲〉)
同学们,请大家读一篇虽没有惊心动魄却感人的文章〈父亲的信〉,在文章的结尾,我空了一处,“到部队后”,“我”会怎么做?请发挥想象,用一两句叙述语言补写在上面的横线上。并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由于是课外的,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的教学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感人肺腑的〈父亲〉,自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勾画出父亲爬月台的动词,
2、让学生再次朗读第六段,看谁能当堂背诵有关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成为今天的英雄。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在背诵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动词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了深一步的了解)
(三)协作质疑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品味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的表现力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指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动词进行解读文本,同时课件演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形象地感受这一震撼人心的画面。动作描写,给人一个过程的动态,细腻而简练。
(此环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从而在写作上对学生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多媒体的运用,使人物更形象,更直观)
(五)拓展迁移
引导学生回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捕捉最动情的一幕,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大部分要迁移到写作。本环节把课本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肯定,并给课堂评选的明星发小红星以示奖励。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作业:
用动作描写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注意抓住一瞬间。
五、时间安排
1、激情导入三分钟
2、整体感知10分钟
3、协作质疑10分钟
4、品味赏析10分钟
5、拓展迁移8分钟
6、师生小结3分钟
7、作业布置1分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背影说课稿10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1、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在新版教材课本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1)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第二单元都是以爱为中心话题的,五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他们对真善美的学习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本文描写人物特征细致,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很典型,学习本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应用语文的能力。
(3)本文语言朴实,饱含情感,而且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借鉴。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并积累词语。
②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③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②学习本文独具匠心的传情艺术和精巧的构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
(1) 阅读重点文段,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 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首先,本文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一般写人物较多从正面着笔,或写面部肖像,或写姿态服饰,而《背影》另辟蹊径,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来表现父爱,令人耳目一新。其次,"背影"这一角度不仅表现父亲的形,而且能集中反映出父亲的内在精神,父亲的慈爱、艰难、努力都聚焦在这一点上。再有,"背影"这一角度给人以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从背影中,人们会联想到父亲当时吃力的神态,联想到他家道中落的过去,老境颓唐的未来,文章的艺术容量较大。
本文准确地运用形容词、动词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进行细节的描写,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
定以上两点为教学重点,旨在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散文写作的可贵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5、教学难点:
学习中心与段落的关系,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文中第六段才点到那次难忘的.背影,而文章2-5段讲回家奔丧、父亲决定为我送行、以及送行时的一些琐事,看上去与背影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很没必要,文章显得松散。而实际上这真是作者精巧构思的体现。这个开头为整个作品设置了黯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的温情形成对照,显出父爱的崇高。在这些段落中,父亲的语言那么朴实,行为是那么认真自然,他在千难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更可贵,这种情况下的背影更是饱含深意的。这些段落中还写到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为背影的出现,儿子的感动做铺垫,使文章起伏有致,也显示出父亲背影的感人力量。
6、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主要思路:抓住重点,连缀两头。即直接从中间两处"背影"入手,抓住精彩部分赏析体味,突出重点。然后再将开头和结尾串连起来,解决难点。
第一课时: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 的品味。
第二课时:多角度品味父子深情,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二、说教法及手段
本文的一大特点是以情动人。情之动人不在老师的讲,而在学生的悟。初二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不大容易体会出细节描写背后蕴涵的深切感情,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体验中感悟和体验。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朗读法。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研讨文中关键性语句的表达作用。同时结合生活体验揣摩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激发爱心。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三、说学法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本课我打算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
1、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点评优美词句,积累语文知识;
3、根据间接经验学习和感受生活的方法,进行人生积累。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重点文段的阅读、关键语句的品味。
主要步骤:情景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一、情景导入
提问:
1、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朱自清的《背影》中谁是令他最感动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动的又是什么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的阅读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投影)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积累词语。)
2、听朗读录音
要求思考:①课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分别在课文的哪一段?将相关的句子在文中用直线标注出来。
②试给每一次的背影之前加一个恰当的修饰成分(_______的背影)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三、重点赏析
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逐层展开,引导学生从作者独特的描写角度中感受父爱的质朴深沉。
个性化处理:
(1) 先让学生抓住文眼"难忘",直接切入重点段落(第六段)。
(2) 接着重点赏析父亲过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外貌描写 . 两个"黑"、三个"布"体现父亲的朴素和心情沉重。 "我"用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可见平时父亲总是把好的留给我。
动作描写。 蹒跚地走、慢慢探身、 攀、缩、倾 体现父亲年迈,爬月台艰难。 "我"年轻,动作利索,但父亲却不让我去。 可见父亲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儿子受累。这是艰难的背影。体现父亲深爱儿子的感情。
通过对形容词、动词的赏析,突出文章的细节描写,使学生体会父亲那难能可贵的精神;通过对比,学生更能进入角色,真切地体会父亲灾祸劳累自己一个人扛,把安逸幸福留给儿子的爱子深情,并能达到自我反省的效果。
然后针对本课难点设计问题:平时也多次见到父亲的背影,为何这次的背影最难忘?因为这是在家庭遭变故、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父子分别的特殊情况下的背影,更能体现父亲把苦留给自己,把爱都给儿子的深沉伟大的父爱。
通过结合2、3两段,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既能对父爱有更深的理解,又能明白2、3两段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3)父亲买橘回来,作者仍是抓住了他的动作进行刻画。让学生圈出动词,进行换位思考,体会"一股脑儿放"、"扑扑"、"轻松"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父亲买橘回来时作者看到的是他的正面,为何不对他的正面形象进行描写呢?本题让学生理解本文角度独特,构思精巧,主题突出的特点,从而对他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四、布置作业
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捕捉生活的细节,如:妈妈的手、爸爸的旅行箱……,写一篇作文。
(让学生从文本回到生活,有所悟,有所得。)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多角度品味父子深情,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德育教育。
主要步骤:复习导入、深入研读、细处品味、课堂总结、布置作业五个步骤。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研读
研读第三、四次提到的背影,体会作者的感情。特别是第四次提到的背影不只是月台买橘的背影,而是父亲形象的缩影,更是父爱的缩影。它在文中不仅照应开头,总结全文,而且升华了主题。
三、细处品味
1、让学生把目光投向4、5两段和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语言朴实中见真情,父亲的行为平常中见真爱,理解段落与中心的关系,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感悟作者的孝子形象。
①四次流泪:伤心之泪、感动之泪、惜别之泪、思念之泪。
②对自己曾经不理解父亲而感到自责。
③理解父亲的苦处,对父亲的老境颓唐、身体不佳感到心疼。
在对父爱进行浓墨重彩的分析后,分析作者作为儿子的孝心,体现父慈子孝的中华美德,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
四、课堂总结
父爱如山,伟岸而坚强;父爱如海,深沉而博大。有诗赞曰:"舔犊情深数背影,一声长叹泪沾襟。人间自有真善美,玉壶冰心堪晶莹。"让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读懂父亲,用生活的点点滴滴回报父亲。
(投影诗句,播放歌曲《懂你》,营造深情氛围。)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做点事,递上一杯热茶,或是端来一盆暖暖的洗脚水,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与感激。不能回家或是爸爸妈妈出差在外的同学,就打一个电话问候他们,或是给他们写一封信、或寄一张明信片,让青春勃发的我们与父母之间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让爱你的爸爸妈妈更疼你,让你爱的爸爸妈妈更懂你!
(体现"语文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理念。)
板书设计:
疼爱
慈父 孝子
怜爱
难忘的 伤心之泪
艰难的 背影 流泪 感动之泪
离别的 惜别之泪
泪光中的 思念之泪
自责
理解
背影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爱”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2)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地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父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二)指导生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
差使(chāi)迂腐(yū)琐屑(xiè)栅栏(zhà)
颓唐(tuí)晶莹(yíng)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奔赴亲人的丧事。(奔丧)
乱七八糟的样子。(狼藉)
有了空闲的时间,指失业在家。(赋闲)
精神不振作。(颓唐)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
细小而繁多的事。(琐屑)
3.改正错别字
狼籍:“籍”改为“藉”
妥贴:“贴”改为“帖”
锁屑:“锁”改为“琐”
不能自己:“己”改为“已”
(三)整体感知
听课文配乐朗诵,请学生留意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第一印象,说一下自己觉得文章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四)研读课文
1.文章是表现“父爱”的,文章的题目却是《背影》,看来,“背影”在文章的地位举足轻重,请同学们找出文章写了几处“背影”?
点题的背影
买橘子的背影
离别的背影
思念的背影
2.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1)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2)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3.阅读父亲买橘一节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看看哪些语言最具有表现力?(学生讨论,交流)
动作:走、探、穿、爬、攀、缩。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4.视频赏析,加深理解
观看背影视频,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并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5.为什么要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
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是父亲最费劲,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给人以最深刻的印象。
6.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包含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7.交流探讨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你认为那分别是怎样的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悲哀之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动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感伤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之泪
(五)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请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入微的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独特的角度——父亲的背影
(六)归纳小结
五、布置作业
你和你的家人之间一定也有许多难忘的往事吧?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写出内心真实的感触。
背影说课稿12
今天,我说课的对象和内容是《背影》第一课时。我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背影》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文章朴素无华,语言淳朴自然、真挚感人,一直打动着几代读者的心,影响深远。从编者的意图来看,是想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与情感,引导学生认识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美好情感。《背影》在本单元和本学期中占有重要地位。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即文中父亲爬过月台的艰难动作,背影情景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中所蕴涵的父子深情,由此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难点:(1)文章的写作年代离今天比较久远,学生的思想实际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有较大的距离。应力求缩短这段时空距离,使学生逐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让他们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2)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总体语文基础尚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语文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毕竟是初中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成年人而且是知识分子的情感,很难真正领会。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的字、词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
2、能力目标:
(1)品味作品细腻、朴实的描写所蕴涵的深情。
(2)学会用行动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3)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熏陶。
(2)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感受父母的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四、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启人心志的导语和结束语,使学生感悟作品平淡的文字中蕴涵的深深的父子之情,并使他们产生共鸣。
(3)采用导读法、启发式。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思中,完成教学目标。
2、学法指导:
(1)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
(2)研讨法:分小组讨论,发扬团队精神,思考、讨论、挖掘和感悟作品中的那份亲情。
3、教学手段:采用播放录音,投影等多种媒体。
五、教学过程
导语:中国有句老话叫“严父慈母”,仿佛做父亲的一定是非常的`严厉,其实,我总觉得,在生活中,慈父是很多很多的,平时你们感受到父亲对你的爱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对自己的子女都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满怀深情地讲述在我的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关爱和影响。展示一组关于父亲的画面,任选角度,说说它们的感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典范之作。
设计意图:
以“情”为切入口,激发情感,创设氛围,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
(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划出文中最感人的句子,大致把握本文的内容,小组简单交流,明确本文的大意。
(三)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1、问题:
(1)“我”与父亲是在一种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从文中找出写见面的背景的句子。这些句子写出了怎样的一个背景?有什么作用?
(2)划出文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写了几处背影?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背影?
(4)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背影?
设计意图:设计的目的是以问促读,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通过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
(1)朱自清为什么不自己去买橘子?
(2)文中父亲的形象“细心”、“体贴”,怎么不像父亲却像个母亲?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对提出的问题筛选、整理,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学生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3、“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好象电影特写镜头,而且,又是个极煽情的镜头。请学生表演“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片断,揣摩“蹒跚”、“探身”、“爬”、“攀”、“缩”、“微倾”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一步体会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自主体验,理解父亲的背影是沉重的背影,是艰难努力的背影,进一步理解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
4、全班齐读“望父买橘”部分,进一步体味这种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
要求:声音低沉,节奏舒缓,语速较慢但略有变化。
背影说课稿13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新课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1、导语: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咱们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2、预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
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
2、听录音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重点赏析
1、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
2、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3、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4、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评注,或与同学交流来解决以上问题。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部分完成教学目标(2)。
教师小结:本为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背影”是文章的线索,父子间的申请也都倾注在背影上。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研讨与练习,重点做课后第一题。(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背影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请的一篇著名的记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诚与至诚的父子之爱,反映了我国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我觉得,读朱自请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方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4、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想结合,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5、教学用具:多媒体。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法上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据此,我在教学该课时主要采用朗读的方法,教师不必过多的讲解,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受出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而不是一上来就分析文章,以至把整篇文章分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会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地去解决问题。
6、说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和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1自主收集资料,增加课外阅读量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走向社会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没妈的孩子象棵草。”可是在我们生活中,有一个人也时时刻刻在关心、爱护、影响着我们,那就是父亲。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成长的历程中他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怎样评价你的父亲呢?1、由导语引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2、自由发言,鼓励学生多发言。3、教师小结,引出新课。(此设计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达成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1、生字、生词的练习。(运用多媒体显示出来)2、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关资料3、检查朗读情况,并让学生作出评价。(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是学法1的实施。)
(三)启发诱导,合作探究1、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2、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3、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4、文中出现了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5、本文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6、体味文中父亲的几句话。(以上设计的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一不理解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完成教学目标2 。)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熟读全文,进一不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门,上节课我们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也感受到了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亲,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这篇课文。
(二)明确目标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2、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3、继续感受父子情深。
(三)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用多媒体显示下列问题)1、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映象最深?为什么?2、体会父亲亲爬月台时的几个动词。3、文章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父亲的背影呢?4、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竟然感动得流泪,你相信吗?5、你认为文章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现“父爱”这一主题的?(此设计意在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师生质疑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是突破重点、难点的重要一环,是对学法2的指导,从完成教学目标2。)
(四)学生朗读课文,分组讨论,就文中不解之处质疑。(教师点拨)(此设计是让学生养成自主提 问,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学法2的进一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多了解爸妈,体会他们子女的关爱。
(六)总结全文,渗透思想教育,完成教学目标。
附板书设计一 附板书设计二
背影 朱自清 难忘背影 —— 点题
祖母死了,回家奔丧 父 描写背影 —家境:祸不单行父亲疼爱儿子
祸不单行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失业) 子 别前背影: 细心关照儿子怜爱父亲
家中光景惨淡 情 买橘子背影: 体贴周到
深 再现背影: 思念
四个背影:开头;去买橘子时;告别时;泪光中的。
四次次流泪 :
第一次见父亲,睹家境,想起祖母悲哀
第二次见背影感动
第三次别父亲
第四次想背影
背影说课稿1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是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背影》(板书题目及作者),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首先,我来说教材
《背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纪事散文,本文记叙了作者朱自清几年前在浦口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本文的整体思路,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三维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定为:领会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教学难点为:把握本文关于背影的四次描写,找出它们所在的位置并分析其作用
二、下面,我来说学情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此,我对八年级学生作了如下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各种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朗读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中心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我还将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本节课的教学。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语言教材,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朗读理解法、小组讨论法、质疑提问法等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位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将出示《背影》相关配乐、图片,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重视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
2、 探究学习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根据钱梦龙老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下针对要讲的课提出问题并自答,并将要点板书)接下来我还将指导学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是那些有价值的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充分交流、合作,并把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此时,问题的解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因为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质疑、对抗、生成,一个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正在形成。
3、 归纳总结 这一阶段我将以出示反馈题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代表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后作业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分层训练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侧身将手指向黑板上的板书)这就是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明扼要、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背影说课稿】相关文章:
《背影》的说课稿10-01
背影说课稿10-04
《背影》说课稿01-10
【热门】《背影》说课稿06-08
【精品】《背影》说课稿05-24
《背影》说课稿(热门)06-08
《背影》说课稿(精选17篇)11-04
《背影》说课稿精选【15篇】05-17
《背影》说课稿模板通用04-17
苏教版语文《背影》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