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时间:2024-07-24 03:10: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察物体》说课稿集锦15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课本39页下面做一做,根据看到的一个面进行猜测,可能是两个什么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情景创设法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观察讨论法为了实现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多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进一步升华,得出结论。

  3、引导探究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学、乐学,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再者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观察药箱和其他立体图形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观察物体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其次是小组合作观察两个立体图形的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看视频盲人摸象,为什么四个人摸得不一样?引出: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岭又会成峰,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由此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首先,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小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其次,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再次,指导学生观察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同事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最后,做游戏,猜物体:分别出示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判断是什么物体,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明白只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出它是什么物体的,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

  2、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首先,观察圆柱和球,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然后,做39页下面的做一做。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首先通过判断,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

  其次,做练习八第1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最后,做练习八第3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汇报,补充,来完成本课的总结。

  五、总结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通过学生自制教具,为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2、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多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观察物体》说课稿2

  一、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学法、教法

  (一)学法

  1、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学法指导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把你们的小凳子放到桌子下面,然后站好,听老师要求。用你的左手指指上面,右手指指下面,左腿踢踢前面,右腿蹬蹬后面,头向左边扭扭,再向右边扭扭”。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就从“动”字入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的方位与位置的知识,二是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作了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活动结束后,我又从“趣”字入手,用课件演示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看完故事后,在欢乐中,我提出问题:

  “他们都说对了吗?”

  “他们都摸了摸,为什么还说不对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小结:“盲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那么要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入新课“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

  (二)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1.本位观察。

  老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辆汽车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面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大家站起来转一圈看看,你能看到汽车的哪一面?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不一样?

《观察物体》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这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以儿童喜爱的“猜一猜“活动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实物,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目的是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的教法由实物到图画,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真正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在猜一猜、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汽车,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了观察的效果。

  3.观察法: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汽车同学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个过程,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以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同时联系生活,实践运用。本节课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景,激疑引入,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是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来自生活中的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作为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请你们观察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物体会是什么东西?

  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

  分别让学生看图片猜一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玩具汽车,引入新知。

  一)本位观察

  分别由老师看汽车,一个学生看、小组看的活动明确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二)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三)全方位观察

  教师采用“快快站过来“的活动使学生正确选择,深刻认识。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着。

  (三)、课间活动

  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游戏。这样设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

  (四)、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做一做

  完成书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由图片讨论观察者的角度,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2、宝盒游戏

  通过多拉A梦带来的宝盒给孩子们带来惊喜的练习。

《观察物体》说课稿4

  一、教材、学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中“空间U图形”中新设置的一一块教学内容,也是较过去教材相比新增的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牛第ˉ学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第学段教学中,学牛学习了对个物体进行前、后、左、右观察(二上),对一个物体进行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六上),对」L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董下)的基础上进行的o

  本教学内容是在原有观察物体的的基础上,通过对由一些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物体上添加小正方体所组织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而观察而形状不变的观察教学n

  二、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问样火的正方体摆成的不问物体的正酣、侧血和上凹多着到的形状。

  2、使学牛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问样大的正方体摆山柑应的物体,体会物体拣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甘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o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5、 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不同的面,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接学生用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物体,敦师再课件出示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口

  2、让学牛观察,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学牛再上黑板用纸片摆山看到的形状,并课件出示相应的视图。

  (二)学习例题:

  1、分组,先取4个正方体,按照例题的样子摆一摆添1个正方体,从止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分组操作c

  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几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老师随学生回答画一画:

  (2)你有哪几种摆法?在摆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闪为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横着的方块,多山来的这一个,可以分别在前面依次添1个,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个,所以共有6种摆法。)

  请学生上来利用投影演示。

  〔3)课件展示

  2、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

  学生分组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几种摆法?怎么摆能较快地摆出多种摆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从上面着到的形状:从上血看,形状不变,多出来的1个应该和己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别添在

  这4个的上血。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在课间演示口

  3、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学牛继续分组操作口

  再交流:先随学牛问答,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多山来的这王个可以分别在前面添在己有的2个前面,也可以分别在后面添。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的形状,在某个角度看,可能会有问样的结果……)

  (三)巩闹练习: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然后再连线。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立体图来说说hI以怎样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口

  2,先照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着一看口这土个物体从正酣看到的形状相问

  3、用5个问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分别摆摆。

  1、数— ˉ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再摆摆。

  四、进行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5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小黑板 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2、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在学生摆一摆和连一连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小黑板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1

  ( 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一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

  2、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完成连线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3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 )

  ②、 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观察侧面和正面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习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习时,我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习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习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物体》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和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或两个几何体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乐于与人合作,并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三、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是家家都有的鞋盒子,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参与并适时引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进行辨认、想像、猜测、分析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1、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调用旧知、激活体验

  出示课件:这是我从不同方位拍到的我们小熊娃娃的图片.为什么4张图片会有所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从不同的方位拍摄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这样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个活动:整体感知(观察鞋盒子)每4人一组一个长方体的`鞋盒子 ,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指出正面、左面、上面。(并板书)

  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要有目的性,我再进一步提出观察要求,每组同学的眼睛都分别垂直于正面、左面、上面,把观察后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为了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我设计了让小组合作任意选个角度观察鞋盒子,看有什么发现, 我参与到学生的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给与适当的指导。

  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例1的小药箱,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有了前面的观察和发现,有了前面学习中建立的模型,我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正方体,想像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先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具中的球体,看到了什么形状?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中得出结论。再从任意不同的角度观察圆柱体,把你从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状和同学说一说,小组内有疑议可以提出来和老师交流。我预设了两种情况:

  ①看到的是长方形

  ②看到的是带有弧度的图形。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我采用的对策是:(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2、课件出示例2,边叙述,看来观察一个物体已经难不倒我们了,现在老师可要提高难度了,现在把它们放在一起,发挥你们的想象,你还能辨认哪个图形是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吗?仔细思考。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克服本节课的难点,我把例题2进行了分解,先单个观察每个实物然后再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这样降低了难度。)

  课标指出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3题并让学生汇报你选择的理由。

  三、趣味游戏、强化认知

  1、做猜物体的游戏: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2题

  小组合作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说出你的理由.然后从学具中找一找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棱柱)

  2、有了练习八第2题做铺垫再小组合作完成39页“做一做”就很容易了,这样也体现了知识出现的层次性。

  四、畅谈收获 、全课总结

  通过畅谈收获,使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学科整合。

《观察物体》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在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第二学段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位置关系和形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通过观察、想像、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而且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从三个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教具、学具准备和过

  1.教具、学具的准备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教学过程

  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贯穿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教学例1。

  通过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观察时,通过学生的示范,使观察姿势不正确的学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只看到一个面,强调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学例2。

  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的,例2是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先让学生分别观察球体和圆柱,说说看到了什么形状。再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从不同角度看,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形状进行验证。

  三、教学研究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研究重点是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例2时,教师呈现球体和圆柱的组合形体,让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与关系时,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给出的形状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观察物体》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三、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这时我就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可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与延伸

  学生自谈收获,以故事的形式结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观察物体》说课稿10

  【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习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习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平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平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根据平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平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

《观察物体》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12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观察物体》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14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学生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的很清晰,学习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

  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尽管有实物在前面。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此处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 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 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对于本课的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明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由易到难的排除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是这种授受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侧面的物体到两个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在玩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则是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生活中的数学。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可以说A课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观察物体》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

  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我将教学第一课时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教学难点是: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四、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准备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例1

  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投票箱)同学们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出示投票箱,像例1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谁来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分别指一指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演示边讲解:)像投票箱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大家一起说:这是投票箱的前面,这是……

  提问:我们认识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长方形,上面写着投票箱3个字)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

  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观察它的前面,你要站在哪里?现在你看到了它的几个面?只看它的前面,要怎么做?现在你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图形?指名到讲台前示范观察右面和上面的方法,并提醒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观察投票箱的前面,要站在投票箱的正前方,面向投票箱,使自己只看到投票箱的前面这一个面;观察投票箱的上面,可以站到板凳上,从上往下看。)

  依次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投票箱的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小结:回忆观察投票箱的过程,想一想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组织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洗衣机的直观图,提问:你能指出洗衣机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再问: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洗衣机,看到的形状图各是怎样的?

  追问:你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洗衣机的形状图想象出洗衣机的样子吗?

  出示电冰箱的视图,先让学生指出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2、“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课本放在桌子上,先指一指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同桌合作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3、“练一练”第2题

  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几何体,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谈话这是一个表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边演示边讲解:像正方体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

  指名说一说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同桌合作依次进行观察,并交流。

  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先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说一说各个面的颜色。(同桌合作进行观察,并交流。)

  4、练习六第2题

  出示各个面颜色相同的正方体(放在讲台上),谈话:观察这个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提问;如果从前面观察这个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如果从右面和上面看呢?

  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正方形吗?

  5、练习六第3题

  再出示一个正方体,和前面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摆放方式同课本),提问:这两个正方体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

  谈话: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两个正方体,照样子拼一拼,再轮流进行观察,把看到的图形记在头脑中。

  出示书上的两个视图,让学生分别指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图。

  提问:观察这个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完全一样。)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回家观察电视机和微波炉,看看它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右面、上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说课稿(精选20篇)11-05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15篇)06-08

观察物体的教案07-12

《观察物体》教案04-04

观察物体的教案09-25

物体质量说课稿10-23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7-06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5-23

教学反思《观察物体》10-07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2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观察物体》说课稿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物体》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察物体》说课稿集锦15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观察物体第1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例如,课本39页下面做一做,根据看到的一个面进行猜测,可能是两个什么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渗透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的位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是:辨认两个物体图形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观察讨论法”“引导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情景创设法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小药箱和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观察讨论法为了实现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多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进一步升华,得出结论。

  3、引导探究法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学、乐学,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以问题引导,组织学生互动,教师及时参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说学法

  由于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再者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综上所述,在本节课中,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观察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首先是小组合作观察药箱和其他立体图形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观察物体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其次是小组合作观察两个立体图形的活动,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先让学生看视频盲人摸象,为什么四个人摸得不一样?引出: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岭又会成峰,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由此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一个立体图形

  首先,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小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其次,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再次,指导学生观察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同事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最后,做游戏,猜物体:分别出示正方体和圆柱的一个面,判断是什么物体,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明白只观察物体的一个面是无法判断出它是什么物体的,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观察事物的做事原则。

  2、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

  首先,观察圆柱和球,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然后,做39页下面的做一做。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首先通过判断,检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

  其次,做练习八第1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最后,做练习八第3题,检查学生能否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汇报,补充,来完成本课的总结。

  五、总结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是:

  1、通过学生自制教具,为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

  2、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让学生多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实践操作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观察物体》说课稿2

  一、教材

  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学法、教法

  (一)学法

  1、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学法指导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好吗?把你们的小凳子放到桌子下面,然后站好,听老师要求。用你的左手指指上面,右手指指下面,左腿踢踢前面,右腿蹬蹬后面,头向左边扭扭,再向右边扭扭”。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就从“动”字入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的方位与位置的知识,二是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作了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活动结束后,我又从“趣”字入手,用课件演示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学生看完故事后,在欢乐中,我提出问题:

  “他们都说对了吗?”

  “他们都摸了摸,为什么还说不对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我小结:“盲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那么要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入新课“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

  (二)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1.本位观察。

  老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辆汽车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面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换位观察。

  大家站起来转一圈看看,你能看到汽车的哪一面?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现在你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不一样?

《观察物体》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这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三)情感目标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以儿童喜爱的“猜一猜“活动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演示法:教学时,出示实物,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目的是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实物演示,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的教法由实物到图画,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真正体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法、实践操作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在猜一猜、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汽车,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了观察的效果。

  3.观察法: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法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组织引导大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汽车同学们在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同。这个过程,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在设计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资源的利用,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以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同时联系生活,实践运用。本节课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景,激疑引入,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这是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来自生活中的经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这样的一个课前游戏作为引入,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活动一:请你们观察图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物体会是什么东西?

  从上面看从侧面看从正面看

  分别让学生看图片猜一猜。通过这一游戏活动恰到好处地为新知识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初步感悟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玩具汽车,引入新知。

  一)本位观察

  分别由老师看汽车,一个学生看、小组看的活动明确不同的位置观察到同一物体形状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侧面点的不同处。

  二)换位观察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三)全方位观察

  教师采用“快快站过来“的活动使学生正确选择,深刻认识。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由形象直观,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着。

  (三)、课间活动

  低年级孩子上课时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根据这些特点,我安排了一个课间休息,让学生在音乐中一边休息,一边游戏。这样设计不仅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又紧扣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新知。

  (四)、拓展运用激励创新

  1、做一做

  完成书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由图片讨论观察者的角度,这是一种逆向思维,在看看,想想,说说中,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是不同的。

  2、宝盒游戏

  通过多拉A梦带来的宝盒给孩子们带来惊喜的练习。

《观察物体》说课稿4

  一、教材、学情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观察物体”是新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中“空间U图形”中新设置的一一块教学内容,也是较过去教材相比新增的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牛第ˉ学段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第学段教学中,学牛学习了对个物体进行前、后、左、右观察(二上),对一个物体进行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六上),对」L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董下)的基础上进行的o

  本教学内容是在原有观察物体的的基础上,通过对由一些小正方体拼摆而成的物体上添加小正方体所组织的物体进行正面、侧面和上而观察而形状不变的观察教学n

  二、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祟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问样火的正方体摆成的不问物体的正酣、侧血和上凹多着到的形状。

  2、使学牛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问样大的正方体摆山柑应的物体,体会物体拣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甘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o

  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5、 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不同的面,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接学生用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物体,敦师再课件出示4个问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口

  2、让学牛观察,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学牛再上黑板用纸片摆山看到的形状,并课件出示相应的视图。

  (二)学习例题:

  1、分组,先取4个正方体,按照例题的样子摆一摆添1个正方体,从止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分组操作c

  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几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血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老师随学生回答画一画:

  (2)你有哪几种摆法?在摆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闪为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横着的方块,多山来的这一个,可以分别在前面依次添1个,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个,所以共有6种摆法。)

  请学生上来利用投影演示。

  〔3)课件展示

  2、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

  学生分组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几种摆法?怎么摆能较快地摆出多种摆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从上面着到的形状:从上血看,形状不变,多出来的1个应该和己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别添在

  这4个的上血。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在课间演示口

  3、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学牛继续分组操作口

  再交流:先随学牛问答,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多山来的这王个可以分别在前面添在己有的2个前面,也可以分别在后面添。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的形状,在某个角度看,可能会有问样的结果……)

  (三)巩闹练习: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然后再连线。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立体图来说说hI以怎样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口

  2,先照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着一看口这土个物体从正酣看到的形状相问

  3、用5个问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分别摆摆。

  1、数— ˉ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再摆摆。

  四、进行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5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小黑板 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2、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在学生摆一摆和连一连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小黑板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1

  ( 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一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

  2、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完成连线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3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 )

  ②、 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观察侧面和正面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习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习时,我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习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习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物体》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本课是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和在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一个或两个几何体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乐于与人合作,并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三、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我让学生准备的学具是家家都有的鞋盒子,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参与并适时引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进行辨认、想像、猜测、分析等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1、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调用旧知、激活体验

  出示课件:这是我从不同方位拍到的我们小熊娃娃的图片.为什么4张图片会有所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从不同的方位拍摄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相信同学们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这样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第一个活动:整体感知(观察鞋盒子)每4人一组一个长方体的`鞋盒子 ,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指出正面、左面、上面。(并板书)

  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要有目的性,我再进一步提出观察要求,每组同学的眼睛都分别垂直于正面、左面、上面,把观察后得到的图形画在本子上。为了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位观察长方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我设计了让小组合作任意选个角度观察鞋盒子,看有什么发现, 我参与到学生的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给与适当的指导。

  在学生充分建立表象后,我再出示例1的小药箱,让学生对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有了前面的观察和发现,有了前面学习中建立的模型,我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练习八的第一题。脱离实物,展开想像,才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最好途径,所以在前面观察建立表象的基础上我提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正方体,想像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先小组合作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具中的球体,看到了什么形状?有什么发现?在交流中得出结论。再从任意不同的角度观察圆柱体,把你从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状和同学说一说,小组内有疑议可以提出来和老师交流。我预设了两种情况:

  ①看到的是长方形

  ②看到的是带有弧度的图形。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我采用的对策是:(利用实物投影展示)

  2、课件出示例2,边叙述,看来观察一个物体已经难不倒我们了,现在老师可要提高难度了,现在把它们放在一起,发挥你们的想象,你还能辨认哪个图形是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吗?仔细思考。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克服本节课的难点,我把例题2进行了分解,先单个观察每个实物然后再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这样降低了难度。)

  课标指出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3题并让学生汇报你选择的理由。

  三、趣味游戏、强化认知

  1、做猜物体的游戏: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的第2题

  小组合作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说出你的理由.然后从学具中找一找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体、棱柱)

  2、有了练习八第2题做铺垫再小组合作完成39页“做一做”就很容易了,这样也体现了知识出现的层次性。

  四、畅谈收获 、全课总结

  通过畅谈收获,使学生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布置作业学科整合。

《观察物体》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在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第二学段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位置关系和形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通过观察、想像、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而且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从三个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教具、学具准备和过

  1.教具、学具的准备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教学过程

  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贯穿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教学例1。

  通过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观察时,通过学生的示范,使观察姿势不正确的学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只看到一个面,强调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学例2。

  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的,例2是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先让学生分别观察球体和圆柱,说说看到了什么形状。再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从不同角度看,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形状进行验证。

  三、教学研究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研究重点是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例2时,教师呈现球体和圆柱的组合形体,让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与关系时,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给出的形状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观察物体》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

  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现场观察,活动贯穿全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找到教室里的一个物体,先选定一个位置,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再换一个位置,再说说看到了哪几个面,通过观察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是不同的。

  4、多元评价,调控学生情绪

  在评价时,注重从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等多方面作出评价,有教师评、小组评、大家评等形式,以“大拇指”获得的多少来进行小组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保持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

  三、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谈一谈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主要由以下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一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会立刻接着往下背。这时我就出示古诗: “横看成岭,你知道‘看’字还能怎么说吗?”有学生会说出“观察”。于是我便随机引入课题“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我说可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例1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而例1呈现的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成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获得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把教学重难点确立为: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感受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教法学法

  1.教法: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活动方式,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特别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2.学法:

  (1)实践操作法:新课标规定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各种活动发展自己的智慧。学生自主拼搭物体,并将观察到的图形记录下来,通过动手,亲身体验感知,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自主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猜一猜的形式,从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探索新知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手拼搭,进行观察、对比,培养空间能力。自己发现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探究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学会欣赏数学美。

  巩固拓展

  通过层层递进的观察和拼搭活动,使学生亲历从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和从二维图形到三维图形的转化过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结与延伸

  学生自谈收获,以故事的形式结束,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以及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观察物体》说课稿10

  【说教材】

  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在20xx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三次。

  分别为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纵向对比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呈现递进的关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二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

  第二层次,四下,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第三层次,五下,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综上所述,教材编排先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的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例题图形而得到图形。进一步,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例题图形。如此。在整体目标要求的统领之下,层层分解,拾级而上,螺旋式上升编排。

  2.横向对比

  再来与20xx年版本的苏教版进行横向对比。观察物体在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观察物体》,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二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统一物体,体会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上,例1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常见物体,例2从前面、右边、上面观察简单的几何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例3观察稍复杂的几何体,并表示看到的形状。人教版五下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教学内容,直接放在了课内习题中。

  通过2个版本教材的深入对比,发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其实相差不多,苏教版只是在第二学段的加深了课后习题的难度。

  那么,基于大概念、整体性的`教学视角,尝试将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观察物体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到的图形可能相同;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只是在这节课学习之前,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对现象的表述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来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数学认识。

  最后,本节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物体的立体形状。

  2.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推理、概括、想象、猜测等系列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与“平面”的互逆推导,加强学生对物体空间与平面的深度认识,渗透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养成多角度观察及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根据平面图形推测拼搭物体。

  【说教学过程】

  一、生活化激活旧知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欣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知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二、多层次动手操作

  第一层次(一)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

  1.摆一摆

  (1)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尝试拼摆:

  (2)依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动手拼摆:

  (3)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继续拼摆:

  第二层次

  (二)探索4个 组成的其他几何体

  1.拼摆几何体

  (1)小组合作:

  (2)学生展示:

  2.画一画

  3.归纳总结

  第三层次(三)根据平面图形拼搭相应的几何体

  一个物体,我们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可以画出看到的图形。反过来,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你能想象这个物体应该怎么摆吗?

  1.想一想

  (1)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多可以摆几块?不摆,只想象,你想象到了什么物体?

  (2)最少需要几块?

  (3)小组合作:

  ①摆:用9块正方体摆出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几何体?

  ②想:这9块小正方体怎么摆,就可以符合这两个条件?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展示。

  2.联想

  3.沟通联系

《观察物体》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12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观察物体》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14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学生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的很清晰,学习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

  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尽管有实物在前面。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此处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 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 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对于本课的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明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由易到难的排除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是这种授受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侧面的物体到两个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在玩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则是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生活中的数学。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可以说A课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观察物体》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本单元主要

  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我将教学第一课时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思考,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能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相应的视图或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教学难点是:能根据物体的形状想象相应的视图,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四、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准备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例1

  谈话:看老师今天带来的是什么?(投票箱)同学们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的有关内容。(板书课题)

  出示投票箱,像例1的样子放在讲台上,谈话:这是一个投票箱,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谁来试一试,指名到讲台前分别指一指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边演示边讲解:)像投票箱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写有“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大家一起说:这是投票箱的前面,这是……

  提问:我们认识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长方形,上面写着投票箱3个字)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

  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观察它的前面,你要站在哪里?现在你看到了它的几个面?只看它的前面,要怎么做?现在你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图形?指名到讲台前示范观察右面和上面的方法,并提醒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观察投票箱的前面,要站在投票箱的正前方,面向投票箱,使自己只看到投票箱的前面这一个面;观察投票箱的上面,可以站到板凳上,从上往下看。)

  依次出示课本中的三幅投票箱的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小结:回忆观察投票箱的过程,想一想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组织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出示洗衣机的直观图,提问:你能指出洗衣机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再问: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洗衣机,看到的形状图各是怎样的?

  追问:你能根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洗衣机的形状图想象出洗衣机的样子吗?

  出示电冰箱的视图,先让学生指出电冰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2、“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课本放在桌子上,先指一指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同桌合作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并说一说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

  3、“练一练”第2题

  生活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几何体,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谈话这是一个表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边演示边讲解:像正方体这样的物体,习惯上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做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相同的这一面叫做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做上面。

  指名说一说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

  学生同桌合作依次进行观察,并交流。

  出示各个面上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先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说一说各个面的颜色。(同桌合作进行观察,并交流。)

  4、练习六第2题

  出示各个面颜色相同的正方体(放在讲台上),谈话:观察这个正方体,你能分别指出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

  提问;如果从前面观察这个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如果从右面和上面看呢?

  再问:你知道为什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正方形吗?

  5、练习六第3题

  再出示一个正方体,和前面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摆放方式同课本),提问:这两个正方体拼成的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

  谈话:如果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两个正方体,照样子拼一拼,再轮流进行观察,把看到的图形记在头脑中。

  出示书上的两个视图,让学生分别指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图。

  提问:观察这个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完全一样。)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回家观察电视机和微波炉,看看它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右面、上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说课稿(精选20篇)11-05

《观察物体》说课稿(通用15篇)06-08

观察物体的教案07-12

《观察物体》教案04-04

观察物体的教案09-25

物体质量说课稿10-23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7-06

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05-23

教学反思《观察物体》10-07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