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四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物体的颜色和光具有能量。除了“光具有能量”这一内容由学生通过阅读插图得出外,其他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查阅网络资料等动脑思考探究得出。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⑴本节开始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课改思想,让学生对身边形态各异的光源进行举例并分类。(2)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如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与物体的颜色。(3)不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探究过程中只要求学生知道色光的混合和物体的颜色,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4)本节结束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改思想,即光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3)了解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与物体的颜色。4)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探究色光的混合和物体的颜色,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难点是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突破难点的方法: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代替鹦鹉图片进行观察物体颜色
四、教法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教学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从学生最感知的现象中来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引入,展示生活中多彩的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对太阳光的分解的活动,认识太阳光是复合光;学生亲身体会色光的混合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学生看图片,认识光是具有能量的。本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包括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
六、器材准备:教师用:多媒体电脑,三原色灯学生用:三棱镜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由学生说出光和颜色的词语,引出课题光的色彩颜色。
2、进行新课(1)认识光源,学会光源分类。从太阳,衣服等都能被看见,但有区别,引导学生查看光源信息,知道光源定义及其分类。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光源并分类。(2)光的色散。提问:太阳是最常见的天然光源,它的颜色是否是最单纯的呢。通过对太阳光颜色的讨论,引入光的色散实验。学生做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析归纳出: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这种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也叫做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有没有光的色散现象?学生举例。多媒体展示彩虹图片。色散后的各种色光在经过三棱镜后又变成白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3)色光的混合。提问: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能否从太阳光中得到单一的色光(例如红光、绿光或者蓝光)。学生猜想,然后实验,手电筒通过手边的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照在白纸上,观察现象,很容易得出有色透明体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此时延伸拓展,多媒体展示动画红绿蓝白光分别通过有色透明纸的透光情况,思考如何判断透明体的颜色。学生很容易得出用白光照透明物体看透过的光,由此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色光决定的。通过此活动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联系实际,展示电视屏幕的放大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几种颜色,提问为什么看电视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通过设悬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观看网页信息中红、绿、蓝色光混合这一flash动画,知道红、绿、蓝为光的三原色。(4)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能透过光,如果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观察光照在不透明物体上的情况,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格里,并归纳得出结论:有色不透明体只能反射与它自身颜色相同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延伸拓展,多媒体展示动画红绿蓝光分别照在有色不透明物体上的情况,思考如何判断不透明体的颜色。学生也容易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5)光具有能量演示手电筒光照射太阳能电池板并发出声音,得出光能定义。出示多媒体图片: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发电站,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得出:光具有能量,光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最后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光具有能量的实例。
3、课堂小结。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补充。
八、板书设计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2
一、教材简介:
1、编者意图
新课标对于初二物理上册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编者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并且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体会自然界的奥秘,充分体现物理课程总目标的第一点“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本节教材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包含三个内容:光的色散、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对比和光具有能量。除了“光具有能量”这一内容由学生通过阅读插图得出外,其他两个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探究得出。
3、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有如下几个特点:
⑴本节开始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课改思想,让学生对身边形态各异的光源进行举例并分类。
⑵通过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的对比,揭示出了问题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法。
⑶突出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如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⑷不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探究过程中只要求学生进行颜料混合的尝试和体验,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结果有区别,不需要学生知道原理。
⑸本节结束时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课改思想,即光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本节教学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
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了解光具有能量,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尝试用实验对比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感受获得成功的愉悦,并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颜色之谜的兴趣,使学生领略色彩世界的缤纷多彩,感受到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节的主要物理知识蕴含于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增长、研究方法的习得与探究过程密不可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而如何让学生成功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顺利地完成本课的两个探究活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教学的素材都是从生活中、从学生最感知的现象中来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多媒体图片引入,展示生活中多彩的光,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光源的概念,并对它们进行分类。通过对太阳光的分解的活动,认识太阳光是复合光;学生亲身体会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的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对比研究方法的理解。通过学生看图片,认识光是具有能量的。本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以掌握知识为目的,而应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重视探究方法的培养。应紧紧抓住对比这种研究方法的教学,以注重具体实施的过程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创建情景:当我们走进一间暗室,通常会形容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那怎样才能看到手指呢?为什么?
通过情景假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同学可能会回答:开灯、点蜡烛等,老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很自然的学生会回答,因为有光,此时老师画龙点睛的指出,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中。
生活中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多媒体演示几幅图片),光的世界五彩缤纷,今天我们来学习光的色彩颜色。
2、进行新课
(1)光源的定义及分类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能够发光?
学生可能会举:太阳,月亮,火把,电灯,蜡烛等,这时要求老师提醒同学只有通电的电灯才能说是发光的只有点燃的蜡烛才能说是发光的,导出光源的概念——我们把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展示月光的图片、钻石的图片问他们是光源吗?
接着要求学生对所举的例子,太阳、闪电、激光、萤火虫、舞台灯光等,要求学生对它们分类,培养学生将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基本理念。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有无生命分,按天然和人造分,教师予以肯定,让学生有成功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光的色散实验
太阳是最常见的天然光源,阳光的颜色是?它真的是单纯的白色吗?通过对太阳光颜色的讨论,引入光的色散实验。
介绍光的色散探究活动的分组以及实验的要求,包括各组的场地安排,如果天气晴朗,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进行分组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结束:各组交流实验现象,归纳结论: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刚才所做的分解太阳光的实验我们叫做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生活中有没有光的色散现象?学生举例。多媒体展示彩虹图片。
(3)色光的混合
要求学生通过手边的红、绿、蓝三色玻璃纸,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它们还是原来的颜色吗?由学生推测白光透过红、绿、蓝三色玻璃纸后可能是什么颜色?投影器出射的光柱是白光,怎样利用投影器完成上述实验呢?(学生设计实验)老师实验验证,(为了在增强实验效果可以在投影仪出来的光用一块硬板纸盖住,硬板纸中间挖出个孔,贴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纸,学生看到投射到屏上的是红光,证实猜想)
指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色光决定的。通过此活动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上的滤色镜,可以用视频展示台的摄像头,给全班同学来一张“全家福”,让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遮住摄像头,体验滤色镜的作用。展示电视屏幕的放大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我们再看电视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呢?通过设悬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讨论。
引入色光的.混合,教师演示实验,用两台投影仪分别盖两块中间贴有红蓝玻璃纸的硬纸板,得到两个红蓝光斑,移动两光斑直至部分重合,观察重合部分的色光是什么颜色。若把三原色混合起来是什么颜色呢?用动画课件演示。介绍光的三原色。
(4)颜料的混合
让学生联想美术课上颜料的混合,并提问:如果我们也将红、绿、蓝三种颜料进行混合,是否能得到和刚才相同的结论呢?请利用手边的红、绿、蓝三种颜料完成颜料的混合实验。认真对比两张表格,你认为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相同吗?这种寻找几个事物共同点或不同点的研究方法叫做对比,这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颜料的三原色。
(5)光具有能量
通过图片展示,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举例讨论: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站可向外供电,得到电能。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得到化学能。归纳:光具有能量,光能还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适当举一些实例:激光切割等,举出日常生活中说明光具有能量的实例。
3、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六、板书设计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2、太阳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能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太阳光是复色光。
红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红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透过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透过蓝光,透明物体的颜色和它所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颜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不同,(对比的方法)
5、光能:光具有的能量
【《光的颜色色彩》说课稿】相关文章:
色彩的说课稿12-23
《色彩心理》说课稿01-24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11-02
色彩的明度说课稿11-15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11-07
《色彩与生活》说课稿01-12
美丽的色彩说课稿06-28
色彩ABC说课稿11-14
《色彩心理》说课稿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