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神奇的纸》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神奇的纸》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神奇的纸》说课稿1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明确提出科学活动的指导要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次科学活动正是遵循了这一要点,内容《神奇的纸》与材料“铅画纸”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进行提炼、深化,在层层递进的环节中,引导幼儿多次实践尝试,探究“怎样才能让纸站于桌上不倒?如何折叠才能在纸上放多块积木?最多能摆放几块?……”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动手动脑中探究问题、产生问题、再次尝试,就这样在探索、实践和游戏中幼儿的探究欲望增强了,亲身感受了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说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体验操作与发现的乐趣。
(本人依据《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活动目标。)
说活动准备:方形铅画纸若干张、木头积木数小筐。
说活动过程:
过程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体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原则。
第一环节: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住不倒。
1、幼儿自主探索让纸站住不倒的不同方法。
2、共同小结让纸站住的不同方法。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纸特别是铅画纸”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了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
第二环节:
二、再次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在站着的纸上面摆放多块积木。
1、猜测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并个别尝试。
2、比较纸的不同折法,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
3、引导幼儿进一步猜测。
4、幼儿自主尝试。
(这第二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创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索“纸折叠后能否摆放积木?
在站着的纸上面可以摆放多少块积木?讨论如何折叠才能在上面放更多积木?”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讨论、分享能力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
第三环节:
三、产生挑战的数量,引导幼儿再次尝试。
1、师幼一起讨论尝试后的结果,产生挑战数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挑战最多的`。
3、经验交流:如何折叠才能挑战成功?
4、结束。
(这个环节放在活动的后面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挑战同伴的最高成果”的自主实践尝试活动中巩固积累的经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实践挑战能力。通过趣味性的操作游戏幼儿再次得到了发展,相互之间又有了经验交流、互动成长、分享成果的机会,我所处的位子仍是引导者鼓动者,幼儿仍是自主发展着。本环节准备在5分钟左右完成。)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充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快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快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延伸活动:
可以在探索区域中继续深入活动,不断在尝试中产生挑战数量并用“操作”去迎接挑战。
《神奇的纸》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
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办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办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办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1)教育的整合应该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个教育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三、说教法学法:
1、课件激趣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活动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以看课件“时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模特身上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再让幼儿猜想“身上的服装是怎么做的?”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纸服装,让幼儿了解纸时装的'材料及制作办法,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及进行时装表演的欲望。
2、记录比较法
《纲要》中指出:“通过探索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如绘画、记录表等)形成想法。”因此我采用了记录比较法,它可让幼儿把在探索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并通过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秘密。活动中,我向幼儿抛出这样的问题“请你们用这些纸边做边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把发现记录在纸上。同时,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我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能用2种以上的办法进行比较,而且依次记录;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1—2种办法比较纸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记录发现,在相互的分享中,师幼共同归纳出纸共同的特点与不同的特性,从而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神奇的纸》说课稿3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随手可取的“广告纸”作为此次探索对象,设计了“神奇的纸”这一活动,旨在让孩子初步感知纸的承受力。通过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尝试让纸立起来的多种方法,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
2、乐意动手操作和用语言表达,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在动手探索中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乐趣。
我认为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主要性质是让幼儿探索事物的具体现象和获得科学经验为目的,因此,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改变纸张形状,发现纸张形状变化与承重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怎样的纸张形状才能承重。
《纲要》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从开始引导幼儿让纸片站起来到最终一张纸片可以托起许多玩家,引发他们的兴趣,不断让幼儿进行挑战,一步一步带领幼儿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手试验的欲望。
首先,第一个环节主要从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幼儿去探究怎样让纸站起来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着引导幼儿去自由探究,并鼓励幼儿结合实物大胆地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分享彼此的经验,在说中学,听中学,从而也顺利进入了下一环节。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是用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材料,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纸上是否能放玩具,初步感受纸的承受力。我先引导幼儿猜测纸的力量能否托起玩具?接着,为幼儿提供材料,让幼儿主动去探索。《指南》中提到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支持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最后是交流经验,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后力量变大,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第三个环节,不断让幼儿进行挑战,一步一步让幼儿自己带着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去实践,鼓励幼儿在自我探究和反复实践中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和动手试验的欲望。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采用了记录表的形式,因为《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另一方面,老师也采用照相的形式,记录幼儿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来帮助幼儿共同分享交流。让幼儿充分与同伴进行交流感受到了探索带来的成功快乐,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能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做中学”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整个活动条理清晰,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很清楚很顺畅。让孩子在观察、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探索氛围浓厚,活动中的每一次操作,孩子都特别投入,特别当他们操作成功时,可以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脸,。由此,我觉得只有让孩子在探究中自己动手动脑去操作和寻找答案,,他们才会有如此高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会更自主的进行探索。
【《神奇的纸》说课稿】相关文章: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10-29
神奇的纸小班教案04-03
大班《神奇的纸圈》教案10-21
神奇的纸教案15篇10-21
神奇的纸教案(15篇)10-24
《神奇可爱的动画》说课稿02-19
《“神奇”的循环语句》说课稿02-19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巾纸03-06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纸环》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