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们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们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从学生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个圆内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构成。
3、通过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圆的美学及人文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们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我要学——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自主探究,让学生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们主题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1、猜想:首先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让学生们想象,当正多边形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圆形。
2、举例: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此处我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井盖”。联系生活中雨水过大,井盖会被冲走的现象对学生们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这3个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们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们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引出课题:人们不仅用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还巧妙地将圆的特征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圆的更多奥妙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感受“圆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们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们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首先让学生们说说有什么方法画圆,然后引出用工具圆规画圆。在学生们认识了圆规后,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机让学生们联系生活说说含义,对学生们进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让学生们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说说画圆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们已有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们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考。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线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在“做”中探究
顺着学生们在画圆中产生的模糊认识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并探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自学提示:
(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内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强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板书。
3、内化知识,再度画圆。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研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们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突破了重、难点,学生们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为了全面检验学生们学习效果,了解学生们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深化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圆的半径与直径,请学生们分辨。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
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此练习强调对圆各部分特征。
3、我能填
同一个圆内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深化练习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学生们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2、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可任意选择一题解答,也可全选。
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们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们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并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了课外,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1、分享收获
2、感受圆文化
教学结束,请学生们分享收获,在学生们总结的基础上我将直观地为学生们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们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最后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点,出示圆形的古钱币,教育学生们“外圆内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优秀品质。圆就是圆通,善于与人交往。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板书也是一处德育渗透,通过看老师的板书让学生们感悟到写作业要像板书一样有建筑美,不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总之,说课只是一种教学设想,课堂上还需遵循学生们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情感的波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高级的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惟有生成,课堂才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节教材的内容有: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再引导学生借助“圆规”方式画,再次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教学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愉悦。另一方面,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同一圆内直径、半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并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
2.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画出规定条件的圆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第一组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第二组就是刚认识的圆,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一组图形是由线段首尾连接所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利用特征,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的重要基础,对于丰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教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5、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直尺、剪刀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法:
1、实验操作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2、探究尝试法: 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探索发现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直观演示、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激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遵循学生“初步感知——形成概念——灵活应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生活情境;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实际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1、让学生从生活事物中找到圆。揭示今天要学的图形——圆。(适时板书:认识圆)
2、投影展示各种类型的车辆,让学生观察各种车的车轮形状。然后提问:“这些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车轴都装在车轮的什么位置上?让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我们熟悉的自行车的车轮,好吗?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比较简便?(用圆规)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重点指导学生按要求画圆。(课件出示圆的画法图)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动手装车轴。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学生介绍方法(多次对折后折痕相交的一点)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课件出示半径图)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 学生判断(出示课件)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从而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课件出示直径图)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 学生判断(出示课件)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直径和半径之间什么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d=2r或r= d(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 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
(三)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1、 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2、 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
(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灵活应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把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脑筋乐园: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50米的圆吗?
2、(1)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来。
为什么井盖也得做成圆形的?
人们在围观的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
(2)搜集有关圆的资料。贴到教室的数学角上,大家共享。
3、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把本句提前,这里删去,这样显得更连贯)
(五)全课总结
1、让学生谈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2、我对整节课进行知识要点归纳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这样总结,我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个性发展。即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收获)(我认为蓝色字那句可删去)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既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老师们:数学的魅力在于生活,数学的生命在于探索。让我们一起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和冲劲,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魅力和胆色,在新课程改革的里程上再写新篇。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4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的 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都是直观的表象认识,这节课将更深入的去认识圆。
二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们认识圆,知道圆各个部分的名称。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经历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们通过直观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
三 教法学法
设计具体有现实意义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着痕迹地将学生们带入圆的研究之中。六年级的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索,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小明家距离学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体位置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们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实际上是在以学校为中心,3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上,让学生们感知圆心,半径,圆是有无数个点组成,从而揭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圆的认识。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发现,折痕都交于一点,即圆心。所有折痕都经过圆心,引出半径直径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再通过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讨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1)设计在一个圆内找半径直径的练习,加强学生们对半径直径概念的理解:直径和半径都是经过圆心的线段,半径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圆心,一点在圆上,直径是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2)归纳小结本节课中学生们对圆的认识,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长”的说法,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对比,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长”就是对圆的特征的最好诠释。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把学生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方式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还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 巩固练习
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二、说学生
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说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难点
掌握三种画圆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圆的认识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圆的物品,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有的物品的例子吗?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谈到了有关圆的物品的面,是的圆是平面图形,以前我们还学过很多平面图形,谁能举例?(同学们可能会谈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如果让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剪一个图形,你剪哪个图形?为什么?进而引出圆是曲线图形,有别与前面学过的直线图形。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画的方法;
2、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准备的工具画圆,看哪个小组方法多,圆画的最好。
(五)各小组汇报
1、实物画圆
2、绳子画圆
3、圆规画圆
4、教师总结,画圆的历史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又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特别是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四、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入圆形的概念,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动手折一折,确定多条折痕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选择其中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来,分析这条折痕的特点,得到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从圆心向圆上画一条线段,给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圆内的所有直径都相等,有无数条,半径也都想等,有无数条,计算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同时用多媒体以旋转两条半径得到一条直径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推导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再次,我会在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呢?先认识圆规,然后自学圆的画法并分组尝试画圆,一半的学生画半径是2cm的圆,另一半的学生画直径是4cm的圆,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谈谈画圆的基本步骤及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径4cm也就是半径2cm。最后播放课件圆规画圆的过程得到巩固。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大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块是判断题和选择题,巩固对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的认识。另一块是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本课设计把多媒体下的探索学习和认识活动整合,让学生在发现中研究,在研究中创造,使发现与创造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各位评委!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个圆内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构成。
3、通过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圆的美学及人文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我要学——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主题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1、猜想:首先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让学生想象,当正多边形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圆形。
2、举例: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此处我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井盖”。联系生活中雨水过大,井盖会被冲走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这3个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引出课题:人们不仅用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还巧妙地将圆的特征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圆的更多奥妙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感受“圆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首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方法画圆,然后引出用工具圆规画圆。在学生认识了圆规后,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机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含义,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让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说说画圆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考。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线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在“做”中探究
顺着学生在画圆中产生的模糊认识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并探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自学提示:
(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内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强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板书。
3、内化知识,再度画圆。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研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为了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深化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圆的半径与直径,请学生分辨。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
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此练习强调对圆各部分特征。
3、我能填
同一个圆内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深化练习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学生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2、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可任意选择一题解答,也可全选。
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并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了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1、分享收获
2、感受圆文化
教学结束,请学生分享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将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最后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点,出示圆形的古钱币,教育学生“外圆内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优秀品质。圆就是圆通,善于与人交往。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板书也是一处德育渗透,通过看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感悟到写作业要像板书一样有建筑美,不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总之,说课只是一种教学设想,课堂上还需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情感的波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高级的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惟有生成,课堂才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和学习学目标
教学目标x: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 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的特征,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总之我在自主学习是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展示交流时要尽量把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法。我要尽量做到调控和把握。在检测时我在把握基础的同时注意提升性练习针对易错点设计判断,选择生活应用等题型,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测。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知识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曲线图形的起始课,通过对圆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还为今后学习圆锥、圆柱乃至中学的球体打下好的基础。基于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a、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b、在认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c、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能够使用圆规熟练地画圆。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出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学法: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过程:
(一)寻宝中创造“圆”
教师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寻宝活动情境,小明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小明左脚3米。”同学们你们桌上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你能帮助小明找到宝物吗?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自己认为可能的一点或者几点,再通过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学生找到的2个点、3个点……甚至更多的点,直到把找到的点连成一个圆。(板书:①是什么?)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尝试中初步感知宝物的范围就是在以小明的左脚为圆心,3米为半径的圆上。
二、对比中初识“圆”。
教师提问:为什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就一定是个圆呢?(板书:②为什么?)出示课件:这些图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也是3米,难道这些图形不是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让学生利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发现:正多边形只是中心到顶点的距离相等,而到各边上的距离并不相等;而圆是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从而是学生体会理解圆的概念就是:“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教师引出《墨经》中的“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即圆心,同长即半径。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学生感悟到的是:中国语言文字是高度凝练与概括的,进而体验到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中感受“圆”。
教师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1、每人画一个圆,大小相同,想一想你们是怎样画出大小相同的圆的?2、每人再画一个圆,大小各不相同的圆。你们有是怎样画出来的?(板书:③怎样做?)
学生活动:提出的问题后,自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内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得出结论:应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通过小组合作总结的经验,教师继续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完了怎样画圆——我们是不是又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呢?(板书:④为何这样做?)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践的感受,再一次体会:因为确定了圆心,确定了长度,所以画出曲线上的所有点和圆心的距离都一样长,这就符合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符合圆的特点,当然就是一个圆了。
设计目的:将圆的特征与画圆的方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画圆中感受圆的特征,利用圆的特征指导画圆,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画圆和圆的特征相分离的教学方法。
四、应用中解读“圆”。
教师活动:(出示篮球场画面)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要做成一个圆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前面环节的时间研究,可以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活动:再想想,怎样画这个大圆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画圆的经历中体验到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学生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这样的设计可以把经验、直观与抽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
五、再次寻宝突破“圆”。
教师活动:孩子们,我要告诉你们,科学家们还喜欢追问这个问题:“一定这样吗?”(板书:⑤一定这样吗?)请看——“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宝物一定在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
学生活动:这是对学生刚刚建构的知识体系的一个冲击。他们会茫然不知所措,此时(老师出示半个西瓜的图片),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圆是一中同长的,球也是一中同长的。不过,在一个平面内,“一中同长”的就是圆,不是球。
板书设计说明:小学数学,从做题意义上来讲,很简单;但是从奠基意义上说,却很不简单。让学生从一个《圆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看到数学学科研究方法以及它的魅力。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学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学,其中有少数同学的成绩较差,他们上课时不爱听课,也不知道怎样学习,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红、徐港新、徐焕这样的学生还是有几位的,他们在班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也有个别学生也能答出来。我在教学时,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也给予批评。我尽量做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调查
1.《圆的.认识》课前学习调查。
(1)你已经知道了圆的那些知识?还学会了什么?
(2)怎样使用圆规画圆?有什么技巧?
(3)圆与其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4)圆有什么特征?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圆?你能解释为什么用?
(6)关于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不会、不了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师的教因为需要教。】
(二)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曲线图形:教师闭眼徒手画一条不封闭的曲线。
这是圆吗?最不像圆的在哪里?
2.探索圆的特征。
(1)整体把握曲线图形。
我们常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探索特征。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图形?
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分类?为什么?
(2)出示一组组合图形:圆里面内接一个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3)猜想:每个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角顶点的线段长度有什么特点?
(4)动手验证猜想: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每个角的顶点距离一样吗?分别有几条相等的线段?
(5)学生逐一汇报,教师引导思考“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你发现了什么?”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正多边形越来越逼近圆形,但是,正多边形内相等的线段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上到圆心相等的线段数是无限。
【设计说明: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沟通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型的联系,加深对各自特征的认识,为概括圆的特征打下知识基础。】
(6)归纳圆的特征:
3.认识圆形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4.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对于圆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了,春秋时期的墨子就在《墨经》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的是?同长呢?什么叫做直径?这一认识比其他国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结:圆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圆?
【设计说明:在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过程中,概括出圆的特征,通过对墨子于圆的论述介绍,加强数学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
1.圆规是不是可以画出一个圆?请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介绍圆规:两脚距离等于圆的什么?
2.特殊画圆方法。
【设计说明:动手画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通过教学直观演示,学生练习,逐步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联系
刚才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了圆的特点,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联系,用联系的眼光看,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有联系吗?
【设计说明;对于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对比,使学生认识曲和直的相互关系,增强思辨意识。】
五、立体圆形。认识球体圆和平面圆。【设计说明:完成从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的空间建构过程。】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12
一、 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感性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理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圆的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闭眼联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团聚一起,品月饼,赏圆月当空。门前是一片平静的湖面,一滴水从上面滴入后,在水面上荡一圈圈水纹。在这一句话中你感觉到这些景色美吗?那些事物与景色与本节课内容有关?
1、初步感知圆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感知圆,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初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采取学生独立与文本对话,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关键字眼的方法进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对话文本能力。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利用“研究发现单”定出研究目标,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2/d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多层训练,深化理解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部分可通过一些拔高练习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讲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课后作业88页1—4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经过圆心的线段都是直径。()
所有连结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直径是4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3、猴子造车,一辆轮子是方的,一辆轮子是圆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知识要提出来?”来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 d = 2 r 或r = 2/d
【六年级《圆认识》说课稿】相关文章:
“圆的认识”说课稿12-19
圆的认识说课稿05-28
《圆的认识》说课稿12-12
《圆认识》说课稿05-17
(优选)《圆认识》说课稿05-17
(荐)圆的认识说课稿05-28
【推荐】《圆的认识》说课稿02-15
《圆的认识》说课稿【优选】06-10
(热门)圆的认识说课稿06-24
圆的认识说课稿优秀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