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5以内数减法》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说课稿《5以内数减法》,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5以内数减法》1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减法并理解减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情感式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一个小丑娃娃手里原来有4只气球,飞走了一个,还剩几个?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上课前我到小卖部买了4包零食,学生看见我拿着零食都欢呼起来,有的已垂涎三尺了,看见同学们的激情那么高,我顺势说道:“这节课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把零食奖给谁?”一下子鸦雀无声了。
我左手拿一袋,右手拿一袋,怎么列示?生:1+1=2.理由:就是把1袋和1袋合起来。我左手拿1袋右手2袋怎么列示?生:1+2=3学生纷纷说明理由,这对我们前面学的加法意义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接着我说:“下面看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我一只手拿4袋,停留了片刻,把两袋放在了郭佐罗的桌子上,看见老师这幅图怎么列示?王锦文同学迅速举起小手,只见他脱口而出:2-2=2(这是我要的回答,也是以前学生最容易犯得错误)我没有及时的给出判断,而是把这个算式写在了黑板上,我回头看时已有好多只小手举起,让我惊奇的是王锦文也举起了小手,于是我还是把机会给他,他答到:2-2=2这个算式是不可能的,我顺势问道:孩子们这个算式可能吗?为什么?学生说应该等于0.(我欣喜,说的多好,可能性居然在这一节课体现了出来,十年的教学都没有发现,看来课堂中多给学生空间,其实是让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那到底应怎样列示?生1:2-2=0.生2:4-2=2,出现了两种情况,到底哪种是对的?学生进行了争论,争论过后我还是没有给出评论,于是我又把刚才的情境重复了一遍,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叙述,老师手里拿了4袋,放在了桌子上2袋(在这里有个小插曲可好笑了:有的说放在了、丢了、送走了、飞跑了、吃了、扔了、丢垃圾桶了)老师的一个小动作居然跑出这么多的词。最后老师手里还剩下2袋。我反复的重复我的动作,孩子们反复的说,然后我问:怎样列示?生异口同声地答道:4-2=2,为什么?生:因为有4袋,去掉了2袋,还剩下2袋。你们同意吗?那这里的4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什么?等号后面的2指的是什么?这两个2相同吗?孩子们对答如流。看着孩子们精彩的表现,我都不知奖励谁呢?
有时把孩子们无心回答一笑了之了,可今天猛然觉得他们的每句话都是有价值的。我说到:刚才同学们说拿走了、飞跑了、去掉了、丢了、等等,像这样的情况我们用什么方法做?生:减法。揭示课题。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时,我们就用减法计算。通过总结让学生知道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计算。接着让同学们在桌子上摆出5朵花,接着拿走2朵,学生边操作边说算式,体会2朵是从几朵里面拿走的。结束本节课后,我点了4个学生代表板演,效果很好。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来源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来源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让大部分学生去尽情地说,设计地游戏也没法完成,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预设的目标这正是我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吧,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去完成。
一年级上册说课稿《5以内数减法》2
一、说教材
5以内的减法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1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做一做”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课堂活动”让学生说一说,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立足学情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刚步入简单的学习阶段,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减法,但是比较简单,所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本班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都接受过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加上之前所学习的分与合的内容,对5以内的减法已能脱离手的帮助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就不是太难,我特别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翻阅了与本知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最后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几点作为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立足学生说方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情感式活动式
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四、立足目标说流程
教材上的主题图是三个孩子荡秋千,后来走了一个,剩下几个孩子?学生根据图所表示的'含义列出算式。以前学生在练习中不知道是从哪里去掉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放手让自己看一看、学一学。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后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3减1等于2。使得前后知识点过度很顺畅。
五、立足课堂说板书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六、立足效果说反思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来源于生活,农村学校没有电脑,没有精美的课件,有的是黑板+粉笔和书本,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表现出主动、投入、自然和和谐应该来源于贴近孩子生活化的情境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让学生经历数学文化的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是一味的听讲、模仿和练习,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探索、实践的过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想”数学,尽量减少直接“灌输”,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可惜的是本节课由于课堂拖沓的原因,设计的游戏也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