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
一、说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感觉乡亲们冷静无闻、无私奉献的精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至关重要。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四、课外拓展,谈自己身边的事。
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的环节中,针对孩子的情况,我提了最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再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搭石?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认读生字词,接着再交流问题“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课文,体会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路吗,摆好搭石后,为什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人呢?相信经过师生这部分的问答,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的朗读也会更有深度。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画的是一幅人们和谐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学时,我重要捉住“行动是那么和谐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等,让学生边读边睁开想象,感觉人们走搭石的节拍,谛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目今表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田地领会美,感觉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笔墨朴素,但是简朴的事变中却闪耀着优美的头脑,散发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导这一部门的朗读时,我重点捉住“人们把这当作理所虽然的事”这句话,引导学生深入明白“理所虽然”这四个字所表达的情绪。
我捉住“溪边让路,背老人过溪”这两个详细事例的形貌,加深学生对“理所虽然”这个词的明白同时,又使学生逼真地感觉到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力。
课文第五段的教学,重在点破文章主题,使学生明确本文看似写石,实则写人。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借搭石所歌颂的无私奉献,同心专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并引导学生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颐和园》,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颐和园》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游览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长廊”等十多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能力目标:概括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等。
3、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本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本课选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细读、精读、品读,再现这一幅美丽的画卷,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语言感受力。
三、说流程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1、长文短读,整体把握。
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此处我想着重指出一点的是,整篇课文其实分三个大景点,即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万寿山又包括佛香阁和排云殿等小景点;昆明湖又包括小岛和十七孔桥。要避免学生把所有景点都并列处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安排。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这些景点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连起来读。于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就剩下短短的几十个字。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几处景点的方位,可以出示颐和园景点地图。边看图边说游览的顺序。
长文短读旨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并在读中领悟每一段的开头句所起的承上启下的连缀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2、品读词句,以读促情。
颐和园的景点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让学生挑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读出这处景点的特点来。重点指导:
句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的长、画多且美的特点。并以此指导朗读。
句②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引导学生感受佛香阁排云殿雄伟的特点,朗读时要特别强调“耸立、闪闪发光、金碧辉煌”等词。
③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 “静”的特点。比较“划”与 “滑”。体会作者用字的精准。(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用“滑”字,写出了游船、画舫就像人在溜冰一样没有在湖面留下一点痕迹。所以更显出昆明湖的静。一个“滑”字,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朗读应以轻柔的语调。
④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此处留白,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说话能力,而且对十七孔桥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3、图文结合,内化语言
展示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运用文中的语言来描述;或者是利用文中的词句,自己组织语言描述;第三种是完全用自己语言创造性描述。
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运用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文字与图像建立联系,通过运用,使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的出现要讲究时机。出现早了,可能就会有“用图像去解读文字”的嫌疑。这话是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具体是谁我已忘了,当然也不是原话。但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们语文与电视等其他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语文是通过文字来描述事物的,而非画面。所以有时看似用画面帮助理解,实质却使感悟文字这一任务落空了。当然,有些光看文字实在难以理解的另当别论。
在学生对文字有了一定的感悟与鉴赏之后,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既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积累语言,读写结合
从下列几项作业中选择其中一项你最喜爱的作业:
●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为颐和园其中一处景观设计导游词;
●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游记。
以上的几个作业都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的难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一)能力目标
1、在“猜”中继续练习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习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较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平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平平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三)教学环节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习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近。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平。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四)板书设计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字,把字写规范。能联系上下理解“与众不同”“嘲笑”“畸形”等词语。
2、引导正确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学会关爱他人。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正确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残疾儿童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关爱残疾人的故事读一读。
2、生字、词的卡片、课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难忘的八个字》这篇文章,文中的小女孩叫玛丽。安伯德,她先天残疾,可长大以后,却成为加拿大有名的作家,她说,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老师对她说了一句话,那是对作者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八个字,究竟是哪八个字呢?
师在黑板上写这八个字。
师:谁愿意读一读这八个字,你怎么感受的就怎么读。
生1:“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师:你读得很温柔。)
生2:“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师:你读得很诚恳。)
生3:“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师:你读得很深情。)
生4:“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师:你读得很真挚。)
师:你们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所以读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但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每个人读得都很真诚。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这八个字对文中的小女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用波浪线画下来。
师板书:直射我的心田
抚慰我的心灵
改变人生看法
过渡: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小女孩的心,令她永远难忘。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小女孩过去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哪句话描写了小女孩的长相?(教师出示句子: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儿,有着一副畸(jī)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学生读句子,理解“畸形、弯曲、倾斜、结巴”。
3、是啊,她真是与众(不同)!她长得这么难看,同学们是怎么对待她的?
4、而她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教师出示句子: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喜欢我,更没人会疼爱我。)
5、谁再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出示:这是一个的小女孩。)
这么自卑,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小女孩,也许她从不主动
Ⅰ、从不主动(在同学面前讲话)。她怕别人笑她(有着一副畸(jī)形难看的嘴唇、说话还结巴。)
Ⅱ、从不主动(跟同学一起做游戏)。她怕同学笑她(长得太丑)。
Ⅲ、从不主动(跟同学交朋友)。她怕(同学不理她)。
是啊!这个从不(),从不(),从不()的小女孩,不光生理上受伤,心灵也有创伤,她把自己的那颗心冻起来了,那是一颗“冰冷的心。”你能把她的伤心自卑读出来吗?指生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结:我听出来了,小女孩越来越不自信、连自己都有点不喜欢自己了。可她依然希望能有人关爱自己、得到别人的赏识,而她是幸运的,就有这么一位老师,送给小女孩一句温暖得像阳光的话,抚慰了她这颗幼小的、受伤的、冰冻的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伦纳德老师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
2、出示“伦纳德老师胖胖的,很美,也很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读了这个句子,伦纳德老师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为什么?
这样一位漂亮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作者玛丽。安伯德更(爱)她。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可爱的老师与这个小女孩之间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3—5自然段。
四、学习3—7自然段
1、默读课文3—5自然段,然后按照提示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
小女孩的学校低年级学生每年要进行,他们的耳语侧验是这样进行的:别的同学都,因为。而小女孩却,因为。为了不让老师和同学知道她左耳听不见声音,她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是经过她以往的观察发现的,她发现,所以只要在测试的时候,她就能。
2、谁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3、原来,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里看来却有着如此大的不同,耳语测验对同学们来说是……(简单的,所以他们兴高采烈),而对小女孩来说是……(害怕)的。谁能读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小女孩就是在这样紧张、害怕、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极力掩饰自己先天的缺陷,来维护自己的自尊,等待在她面前的将是怎样的考试呢?(出示:我等待着……)
只听见伦纳德老师轻轻地说:(出示)“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全班读,再轻点。)
此时此刻,这温暖的话语在小姑娘看来像是什么?(出示句子,)为什么?(因为这话语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融化了她冰冻的心),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
那八个字还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她的过去。谁来填一填?而现在呢?
(过去因为相貌的丑陋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让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而现在,伦纳德老师的一句话使她的心灵创伤慢慢愈合。)(动画演示)
从此以后,她完全变了,变得……
主动(在同学面前讲话)。
主动(跟同学一起做游戏)。
主动(跟同学交朋友)。
是啊,自从小女孩听了伦纳德老师的话之后,她变得非常自信,完全成了另外一个人,那句话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令她(终身难忘)。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读一读这段话。(出示倒数第二段)
正是这难忘的八个字,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今天,这个小女孩成为了加拿大自由撰稿人,用她的心灵之笔描绘着完美的人生。
同学们,你们认为伦纳德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
填空回答:这是一位_________的老师?③此刻,你想对伦纳德老师说什么?
你们读了这个故事,都能对这位老师产生敬慕之情,而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翁玛丽。安博德更是从心底想对伦纳德老师说:“老师,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您)!”来,我们全班再次替作者说出对伦纳德老师深深的爱:“老师,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您!”
五、全课小结
师:伦纳德老师就是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亮起了小女孩心中爱的明灯,拯救了这个残疾女孩的人生,赢得了她终生的敬重。看来,温暖一个人的心并不难,只要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心,去关心、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你的雪中送碳也许会给别人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你也会体验到一种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爱的世界里》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板书设计:
难忘的八个字
直射我的心田
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抚慰受伤的心灵
改变对人生的看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眼神》讲述了一个内涵深刻的故事。一位老人在寒冷的冬夜等在
渡口准备过河。在漫长的等待中,老人的身体被冻僵了。这时,终于有几个骑马的人路过。老人截住了最后一名骑手,并请求帮助。摆脱困境的老人的一席话令这名骑手——托马斯.杰弗逊总统深受感动。课文告诉我们:一个真诚的眼神、一种友好的态度会给需要安慰和帮助的人带来机会,更让我们懂得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课文共有7节,其中第5节是老人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直接对眼神的作用进行了描写,语言内涵丰富,是值得反复推敲的。第1节是故事的起因,也就是老人遇到了困难,第2、3节则写了骑手们对需要帮助的老人所表现的不同行为。这些内容在课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把握好。
这堂课的内容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从“眼神”本身而言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从故事内容看情节性不强,从描写语句看,课文中人物语言内涵丰富,需要深入品味方能领会。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如何做到既能意会也能言传?如何从课本中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眼神”的魅力,又如何从这个故事的本身获得启示,这是本堂课的几个难点。
二、学情简介
我班学生学的是老教材,但从三年级时我就比较注重课外阅读的拓展,常常会寻找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推荐给他们,或读或写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补充内容。因此,我班学生对学习此类文章是有一定的基础的。然而,从本课来看,不仅是要让学生们从骑者们的眼神中读懂他们对老人的不同行为,更要了解这些行为与眼神的关系,甚至是行为之后所隐含的深刻含义。这样的课文又不同于以往直接抒情的文章,故事情节不是很强,语言文字内涵丰富,要从骑者的眼神中了解他们的行为,又要从老人的行为中想象他的眼神,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推敲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从其中体会出深刻的内涵,这对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
三、教学目标
在研读了课文后,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制订了这样几个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徒劳”、“无济于事”、“暖人肺腑”等词语。由于课文的语言内涵丰富,出现了许多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在课前的预习中、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通过随机查字典当场解决这些词语。一方面,理解了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用工具书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教材课文篇幅长,再加上含义深刻,有些词、句文学性较强,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机会。我觉得我们不应在朗读上“吝啬”付出时间,因为,朗读课文是对课文内容的再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与课本的对话,再加上学习老教材的学生对于新教材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课文的朗读上扎实些。教学中,我采用了反复读重点段,引读、自己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悟“眼神”的内涵,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通过释疑体会人物的品质。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我并没有更换这一个目标,(“更换”什么意思?学生在质疑方面是何基础?应具体说明)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有思考的空间,并能帮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的问题。
4、借助写话训练使学生懂得在别人遭遇困境时,应给予真诚无私的帮助。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承载着道德教育的任务,但是,如果将德育的渗透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悟与训练割裂开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无疑会使语文课失去了味道。因此,对于课文的情感目标的达成,我试图通过写话练习来实现。这样,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有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整体进入课文。
1、师表扬学生上课精神饱满。
2、出示课题,齐读。
“眼神”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刚才,老师在表扬大家的时候,你们看到老师的眼中流露着怎样的眼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这位老人又读懂了谁的眼神?是怎样的眼神?带着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做到字字音准,句句通顺,找到相关的句子后用直线划出。
(说明:由于“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课的一开始,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下文的教学打下了铺垫。同时,就课题进行了提问,抓住了课文的着眼处,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起着推动作用。)
(二)抓住重点段落,学习课文内容。
(说明:在仔细分析了课文后,便能发现第5节是课文的重点段落,这是老人对杰弗逊所说的一段话,分析了骑者的眼神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把握了这一段就能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它具有深刻的内涵。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便以此作为统领全文的线索,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使课文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1、根据学生交流的语句出示课文第5节中老人说的一段话,引出线索。
(1)自己试着读读这段话,不仅要读通,更要读懂。你读明白了什么?
(2)“学贵有疑”,你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
对课文中字、词不理解:无济于事、……之状
对课文内容不理解:“这样一个机会”指怎样的机会?“老人最需要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骑者之间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读懂了什么?”这样,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他们整理出故事发生的整条线索,从而也能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边读边想,在读中产生疑问,在读中解决疑问,从而培养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因此,在“读懂什么?”之后,又提出了“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根据学生以往的阅读过程, 读不明白的往往是课文深层的内涵部分,在课文里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过眼神分析出骑者不同的行为的?”学生对文章产生了问题,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这对深入学习课文,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抓住线索学习课文第1节,体会老人的处境,体会老人的眼神。
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出问题:“老人最需要的时候”指什么时候?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小节好好读一读。
(1)指名读
(2)这是文中的描写,现在请大家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说说老人当时的处境。
(媒体出示词语):
两鬓苍苍 老态龙钟 凛冽刺骨 焦急万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飞雪
(3)自由说、指名说
(4)想象:此时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样的?
(说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语言丰富的特点外,还反复渲染了天气的寒冷,并在第1节中着重写了老人在长久的等待中身体被冻僵的场景描写,这是突出了老人所处的困境,为下文作了铺垫,让人感受到骑手给予老人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运用词语进行说话的训练点,目的一:体会老人所处的困境,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3、抓住线索学习课文2、3节,知道骑者们的不同行为,体会眼神与行为的关系。
就在这时,羊肠小道上走来一队骑者,当老人向这队骑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时,他却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师引导学生再读第5节。
那么,老人对这两种眼神的`分析对吗?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骑者不同的行为吧!再读第2、3节,找到他们不同的表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
(1)让我们先来看看前几个骑手的行为,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课文第5节来说一说。
突然,冰冷的羊肠小道上由远而近传来了有节奏的马蹄声,老人怀着焦急的心情,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可是这些骑手们,个个流露着的眼神,他想: 。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眼神
自由说、指名说、再自由说、齐读填空。
(2)指导朗读描写最后的骑者的句子。
就当最后一个骑手将要和他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着——(齐说)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帮助的请求,自己试着读读这一节描写骑者的语句,想想该怎么读好它。
指名读(媒体出示红点)、齐读,读好骑者当时帮助老人的行为。
(说明:感悟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依托,没有语言文字训练为基础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两者不同的行为(关爱他人、冷漠待人)带给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结果,我设计了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5节进行想象说话。这个填空练习的设计我利用了课文描写中的某些空白处,通过想象帮助学生去体会,同时也让学生能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好方法。)
4、通过引读4、5、6节,再次体会老人的那段话。
(三)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1、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这最后一位骑者就是——(托马斯.杰弗逊)(出示媒体)
他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爱戴。
2、总结: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杰弗逊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灵。怪不得他在成为总统后能受到人民的爱戴。
3、写话练习:相信这位总统在经历了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许多的启示,那么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会有些什么启发呢?请写一、两句话。
在阅读了这篇课文后,让我也感触颇深,所以我也写了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
(说明: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还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于学生个人的差异,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内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学完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也是不同层次的。通过写话练习,将课文的含义进行了内化和提升。)(出示学生的写话内容)
如果说《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从广度来挖掘深度,那么《眼神》的设计力求从深度来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浅出”,并且通过反复朗读、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能真正的学到一些什么。我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真实些、朴实些、扎实些。一堂骨干教师公开课让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实感到自己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还留下了些遗憾,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一)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文第二篇课文——《颐和园》第二课时。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组文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安排教材的,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颐和园》作为本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它在本组文的读写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三)课时划分:
针对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品读美文,欣赏美景,激发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四)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难点:体会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说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的形式组织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
2、朗读法。本节课预设以读为本,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从而感受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3、联想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和教师美读课文,学生闭目想象画面等形式,感受颐和园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扶到放,先导学长廊部分,在读、想、划、议相结合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自学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准备:
一张“导游证”,一顶太阳帽,一面小旗子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导语:(教师以导游员的装扮)“各位游客,昨天我们已经了解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大家还记得吗?”(板题)指名生答,师相击点击导游示意图,然后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师接着引导:“现在我们就到这些景点去细细玩赏,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教师以导游员的角色出场,又以充满激情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入情境中,既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又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导读“长廊”,感悟学法。
1、导语:“游客们,现在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了(课件出示长廊图),请大家仔细欣赏,看看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
3、学生自读自悟。
4、师生互动,汇报交流。(先指名谈谈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A、当学生读“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抓住“700多米”和“273间”这些详实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再全班齐读这个句子,读出“长”这一特点。(师相机板书:长)
B、当学生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一句子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再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小组比赛读,让学生感受到画的多和美,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C、当学生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一句子时,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演绎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再全班齐读,重点指导“神清气爽”一词的朗读,读得舒缓、陶醉,从而体会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美。(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概括板书:美)
5、师美读长廊部分,生闭目想象画面。
6、出示长廊视频,让学生欣赏。
7、引导学生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方法写的,并归纳小结,这一部分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写的。(即先抓住“长”的特点总体介绍,再写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导学长廊部分,渗透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读美文,想象画面,欣赏长廊的美景,从而感受长廊的长和美,同时初步掌握学习方法,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三)学法迁移,自学探究。
1、导语:“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了长廊,接下来是自由活动时间,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细细地去欣赏,然后和大家谈谈你的感受。”
2、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1)划一划:划出描写景物的词句,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作者运用什么方法,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写。
3、在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先自由学习课文,再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先指名学生谈谈自己游览后的感受,以及在重点词句中领会到的景物的特点。
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并适当点拨。例如佛香阁,引导学生从“耸立”一词体会佛香阁的高,再提示学生除了“耸立”一词,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会到佛香阁的高?让学生明白“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这个句子,也间接说明了佛香阁的高;又如昆明湖,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镜子”和“碧玉”这两个词来比喻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应引导学生抓住“滑”字来体会昆明湖的静……
接着,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佛香阁和昆明湖这两处景点的,如“佛香阁”是从整体上写,突出“高”这一特点,而“昆明湖”是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到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的。
5、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如指名读、想象画面读、比赛读、配乐读),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领会学习长廊方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探究。在汇报交流中,欣赏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优美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升华自己对颐和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师:“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指名生答,师相机板书:大公园、美丽)接着因势利导:“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领会作者按游览顺序,用不同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布置作业,体现个性。
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其中1、2为必做题,3、4为选作题)
1、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3、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如诗歌、对联、图片、故事、传说等),放入资料袋中。
4、选取颐和园中一处景点,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白鹅》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划句子、朗读重点语句,并自制直观形象的课件,搜索各类教育资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达到解决这一重点的目的。
本课的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解决这一难点我利用课文优美的语句,及制作非常生动直观的课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展示作者写这鹅是为了表达自己喜爱的思想感情。
四、说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
这节课前,我精心地备课,查阅了许多站,找了许多的有利于本课教学的远程教育视频资源,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设备。通过多媒体的声,形、影像的播放,给学生最直观的展示,让学生对未见过,未体验过的事有直接感观。如:在教学鹅的叫声这段,为了让学生对鹅有直接认识,我四处搜索网站,终于找到了视频资源优酷网的鹅的叫声,鹅追咬人的网页。我把这些网页链接到课件中,我播放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鹅的高傲,鹅的凶猛尽职,从而理解了课文内容。再如:为了区别鹅和鸭的步态,我也在网络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找到了经济网有关鸭和鹅的步态视频资源。特别是“净角”学生平时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称,我在网络上下载了一些净角的图片和京剧《打龙袍》,放给学生看,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堂课中,我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使整个教学非常直观、形象、便捷、科学、高效。
五、说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节课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词语丰富、精彩。在教学鹅的步态这段,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教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按四步来进行。
1、谈话揭题,引入本课
在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兴趣提起来,再从旧知识入手,背古诗引出新课,让学生有个知识的迁移。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这一环节布置学生自由读书,在读书前,提出读书要求,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反馈中我设计了字、词、句的检查,由易到难,逐步上升。重视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同时检查学生自学预习情况,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3、品读课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在这环节,让学生多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发现文章所写的白鹅的特点。能在自读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时让学生懂得过渡段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习3、4两自然段时,我先指导学生学习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在这环节里,我设计了让学生想像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理解净角出场进一步理解鹅的步调傲慢,我给学生播放净角出场的视频,不仅让学生耳闻目睹了京剧的风采,还很直观地把鹅和净角联系起来,解决了这段教学的难点,除此之外我还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模仿鸭和鹅的步态,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鹅的高傲,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4、体会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借助朗读,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感受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七、说作业设计
我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培养学生随时积累,多背、多抄、多积累的习惯。并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后面的写作作准备。
八、说板书设计
13 白鹅
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根据课文的结构及内容,我设计简洁性概括性的板书,既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6课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没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看到的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了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科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的熏陶。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美语言美。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皇家园林颐和园,想一想当时的场景,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间,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现在有很多国外的友人来参观,你想不想当一名小导游向世界友人介绍我们祖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让学生结合课件上颐和园的美景,运用一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住各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向大家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而将自读感悟、小组讨论、探究作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诵读积累等整合到这一模拟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
1、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在教学本环节时我会先抛出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要领着游客进行游览,就要与现有一个旅游线路,那么我们的旅游线路怎样制定出来呢,你将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向游客介绍呢”其实就是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小导游们勾画、探究,再组织讨论交流。
在本环节里面,我将鼓励学生画出旅游示意图,学习作者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
2、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引导学生画过了旅游示范图,找出了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接下来我要这样引导学生: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要想当好小导游,除了定制好旅游线路之外,向游客介绍景物的时候还要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非常“妙”的词语,是游客在边看变听中达到美的享受。
接着我将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与同学交流读书的感受。为当一名优秀的小导游打好语言基础。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例如“耸立”、“一排排”、“滑”等字词的妙处。
本环节我将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对照图画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读出欣赏、赞美、陶醉的情调,形成情感共鸣,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摘抄。
3、实战演习,导游游公园。
作业: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这幅名为“孤舟”的图片上的内容描写出来吗?
六、说特色:
1、两次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9
说课人:王海霞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 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组兵马俑的'图片导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让学生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做了适当的补充)。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秦兵马俑的理解。《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自读课文,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2、检查朗读
(1)生字词
读生字并组词,旨在让学生增加词语积累。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旨在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课文
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评价。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3、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两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根据兵马俑的两个特点,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三段、四段,只要说出理由均予以肯定,激励学生敢想敢说。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书写
1、观察生字
2、交流难写的字,提出记忆方法
3、教师范写
4、描红临写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0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4年春天,陕西临潼县的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终于重见天日。
这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仔细读读课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来介绍以上内容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介绍兵马俑的规模十分宏大。
第三部分(第三至十自然段),写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写了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与重点就是: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过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全班没有一个亲眼见过,如果光靠老师说,他们一定是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所幸,网络社会为学生更快速、直接地学习这课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学生可以根据网站中的图片、文字等大量资料,尽情地遨游于秦兵马俑中,如果此时再由老师来讲解,又显得多余了,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紧扣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寻,去学,去实践,而老师仅仅做了一个穿针引线的指导者、引路人。
这个网站是为六年级学生学习《19秦兵马俑》一课专门制作的学习主题网站,共分九个版块。“主页”是学习的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有问题,可以点击“选题探究”,在打开的网页打出自己的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呢?可以点击“课文点导”,去研究自己的问题,也可以点击“资料集锦”或直接上网(点击“在线资源”)对解决问题会有很大帮助。需要讨论,可点击“讨论交流”,体现协作精神!学得怎样,肯定想自我测试,可点击“在线测试”看看自己学得怎么样。怎样汇报自己研究的成果呢?只要点击“呈现评价”就会提醒你!还有问题下课继续研究!回家有问题,可点击“给我来信”以电子信箱形式发给我。
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时候,我抓住书后的第4题来进行。书后的问题是:“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课文着重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即“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连接起来的。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过渡一下,让学生自学第三部分,自学要求就是:
(1)读一读,在文中圈出表示外貌、神态、动作的词。
(2)议一议,你喜欢哪一类兵马俑,为什么?小组交流。并且自己从网站中寻找你感兴趣的内容。
(3)演一演,根据书上的描写做一个动作,其他同学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交流。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心地读读第三至十自然段,说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最后安排的作业就是:
1、依照文中的过渡段练写片断。
2、继续搜集秦兵马俑相关的课外资料,把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制作成一个Powerpoint,下节课交流。
在这样的安排下,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感兴趣地学习,给他们提供环境,一个容量较大的网站;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自编自演,展示才能;给他们一个扩展的空间,制作Powerpoint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本,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悟伦纳德老师爱的教育力量,“八个字”对小女孩健康成长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
体会伦纳德老师关爱学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质疑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难忘的八个字》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难忘的八个字是?生:我愿你是我女儿!相机板书
3)师指板书问:那这我指的是?这个“你”又是指谁呢?
4)我愿你是我女儿!对“我”又产生了什么影响,而使我终生难忘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用画出来。生自由读文。
5)交流。课件出示“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a.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个句子,然后根据这个句子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b. 学生质疑,师随机梳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幼小的心灵受伤呢?
2、分层阅读,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这是一个这样的“我”?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告诉我吗?相机理解:与众不同、令人厌恶
课件:我是一个小女孩。
2)哪些句子写我的长相与众不同、令人厌恶?请同学们用笔划下来,并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写“我”的与众不同的。
课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师:嘴唇、鼻子、牙齿这些都是人最重要的五官,单一样有缺陷就很可怕了,而我有……有……有……,说起话来还……。
3)同学们,如果在你的身边,在你的同学中,就生活着这样一个小女孩,你觉得别人会怎样看待她?
课件出示:
当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会听见别人说;
当我来到校园中,我会……
每当下课后我……
4)师:如果你就是那个小女孩,面对同学们的嘲笑,你会有哪些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5)师: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我越来越不自信,甚至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所以我越来越敢肯定,(指一生读句子),齐读:除了我的家人,没有人喜欢我。课件: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没有人会喜欢我,更没有人会疼爱我。师煽情,反复指生读这一句话
6)师:这时你最需要得到什么?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
3、品读语言,感受伦纳德老师的美丽可爱。
1)师:在同学们和我的心目中伦纳德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伦纳德老师?指导朗读。
课件:伦纳德老师胖胖的,很美,也很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
2)这样美又可爱的老师同学们喜欢吗?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3)那么小女孩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4、一句令人难忘的话,感悟伦纳德老师美好的心灵。
1)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更”字说明了什么?我为什么更喜欢伦纳德老师呢?生:这里面有一个不一般的故事。
2)师:这个不一般的故事发生在一次“耳语测验”的时候。
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这个怎样的不一般的故事?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不一般的.故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叙述清楚。)
5、指导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体验小女孩的心情。
师:“我”长相丑陋这个事实已被同学们看见,如果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再被同学们发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为什么这么多的不幸同时降临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那一刻“我”一定特别——(害怕,紧张)
师:来,送到句子中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师:是啊!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我不得不最后一个去做耳语测试。“我”的心情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自己先试一试。
师:小女孩多么自卑,可是自卑的人也是有自尊的,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撒谎和作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不惜对同学撒谎、在耳语测试中弄虚作假,让受伤的心不再受到伤害。
课件出示
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儿。
请同学们把表示动作的词语圈划出来,并做一做。
同学们让我们也捂住右耳和小女孩一起听听听听伦纳德老师说些什么?师:“我愿你是我的女儿!”你们听到了什么?
师:正是这么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对这位可怜的一个小女孩说了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女孩,当你听到伦纳德老师亲切、温柔的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
(2)师:是啊,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了,因为她喜欢我,爱我,所以才会希望我是她的女儿。每个孩子听到这句话都会感到欢欣和感动的,更何况是一个从小就缺少关爱的小女孩,她听到了这样的话,她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的震撼啊!
(3)带着你的感动,带着你的震撼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所以说——
生: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课件)
师:为什么我会把这八个字比作一束温暖的阳光?
师:所以说这八个字,抚慰了——生: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师:改变——生:我对人生的看法。
师:令——生:我终身难忘。
师:在这一束温暖的阳光照射下,从此
课件
一跨进校门的时候我同学们的嘲笑。
耳语测试的时候我。
上课的时候我。
的时候我。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很美、很可爱的伦纳德老师对长相与众不同、令人厌恶的我说出了这温暖的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所以说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
正是是这份爱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是这份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带着伦纳德教师的爱,小女孩在她人生的道路人艰难的前进着,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女孩,最终成为了加拿大的作家。
6、拓展延伸、让世界充满爱
师:同学们,让我们都像伦纳德老师一样,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感谢信给伦纳德老师。
2、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诵给父母听。
3、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2
一、教材简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文章配有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记叙了作者住在农村的外婆家,一天,作者在风雨中坠入田边的土井后的表现,最后被乡村人们救起的感人故事。从中感受到人们的善良品质,学习作者遇事善于动脑思考及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卡”,完成课后练习3;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3、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过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明白遇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勇敢、坚强。
重难点:目标中第2、第3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本课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作者的情感表现(哭喊着——不哭也不喊——泪如泉涌)非常鲜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以作者情感为主线,以读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个性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采用“以读促悟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想像描述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指读导语,了解大意
(叶老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编者有意设计导语,是给予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方法,为学文设置铺垫)
二、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好。从课题处入手,大胆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轻声读文,画生字词
2、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交流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上作记号。
2、大堂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问难:让学生说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课堂中的生成。
4、梳理问题,提出学习目标分页标题#e#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使教师更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结合,直奔重点。(学习2—5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1,说出所见所思。
2、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
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认识设问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我发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三、回顾全文,体味感悟
1、开火车有感情朗读课文。
2、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
3、尝试复述故事
(课标指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佳途径是复述。阅读教学目标强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说板书
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我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的情感主线为设计点,既简洁又易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3
我执教的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在教学中我力图是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环节更明晰,方法更朴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味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心理。
课文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但平实的语言耐人寻味。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了了课文开头部分的“天天唱”“天天听”“一定”等词语,体会鸟儿与树之间的深情厚谊,抓住文中鸟儿四处寻找的四个问句,体会朋友之间的真诚牵挂,抓住结束部分鸟儿的两次看,体会鸟儿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二、创设情境,感悟真情。
童话讲究意境美,如果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再现童话的意境美,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内容,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为此我创设了三个情景,一是鸟儿与树朝夕相处的情景,二是鸟儿四处寻找树的情景,三是鸟儿为灯火唱歌的情景。在这三个情境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以多元朗读的方式,来突破重难点。努力做到以读促悟,悟后再读,读悟结合,从而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三、充分想象,激活创造思维。
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就没有创造。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会想象,激活创造思维,我主要抓住文中的三个空白点,鼓励学生去想象,一是鸟儿与树在一起早夕相处的情景,二是鸟儿寻找树的心路历程,三是鸟儿给灯火唱歌是的心理。学生走进鸟儿的世界,便能感同身受,从而完成文本的补充和再创造。
四、多元理解,彰显个性。
一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能力差别所产生的个性化的理解,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归属。本节课,我着重于让学生体会诚信与友谊。
这四点只是我设计本课的一个理想,然而达成的效果却不怎么理想,比如学生的想象思维还没能打开,朗读的质量还相当不好,理解的多元化没有呈现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神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为人类解决没有火的痛苦,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了火种,触犯了天规,受到了宙斯最严厉的惩罚,但他却不屈服。最后得到了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救助,终于获得了自由。课文热情讴歌了普罗米修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坚强不屈而又极富同情心的神。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感悟,学习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二、说设计意图
一节语文课,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有所得,能够为他们以后的人生服务。那么在这篇神话故事中,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呢?语言的积累?谴词造句的方法?我觉得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普罗米修斯身上学到机智勇敢、为别人着想,以及面对困难有着坚强意志等品质。因为这是我们现在的学生真正所缺的。这是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所需要的。
基于以上的思考,加上这是一篇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在这种情况下,我课前指导学生去了解一下希腊,去感受一下神话故事,为学好课文做好准备。课上,我主要抓住文中三个人物不同的品质特点,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通过自读课文,选择喜欢的人物,划出相关的语句,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写下感受等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品出人物的不同形象。而这篇课文的最主要人物是普罗米修斯,所以我把学习的重点和时间放在他的身上,加以体会,树立起普罗米修斯在学生心中的高大形象。最后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希腊神话故事》,明白宙斯为何不肯给人类火种?最后宙斯又是如何甘心让赫剌克勒斯将普罗米修斯救走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希望能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去推开希腊神话宝库的大门。
三、说教学得失
一、在朗读中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视朗读的训练。”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试着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中,其中第三自然段,是“盗火”部分,教学时,我先请同学读句子,再抓住其中的两个词语“躲在”、“悄悄”询问:“你们有没有发现同学在读到这两个词语的时候声音特别轻,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普罗米修斯是去盗火不是去拿火,所以要低声读。这样更能体现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勇敢。”有的学生说:“普罗米修斯很聪明,做事非常小心,这样做,别人就不会发现了。”还有的学生说“这样读说明盗火不容易,体现了普罗米修斯的小心翼翼。”这样学生就自主地抓住了普罗米修斯的机智勇敢的特点,从而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把握。当学生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就读出了文本所要表达的感情。有时老师仔细倾听学生的朗读,抓住他朗读时的成功处来体会人物,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抓关键词悟情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我试图抓住重点词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摒弃繁琐的分析,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让学生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既简单,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两个词,一个是“决心”,一个是“决定”,课文后也有这两个词进行比较的练习,在教学中我就这样进行处理,“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与黑暗中,决心为人类盗取天火。”一句中的“决心”说明了什么呢?学生通过读文感悟到这个“决心”不仅说明普罗米修斯立志要解除人类无火的痛苦,还说明了盗取天火并非简单的事,需要有克服困难和面对宙斯严厉惩罚的勇气。而当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后,宙斯决定狠很惩罚他。这里的“决定”一词说明对于主神宙斯来说:惩罚普罗米修斯只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就行了!从而证明了宙斯的残暴、专制!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悟这两个词语,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三、抓空白处想象
在课文中,文章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留下了一些艺术的空白,使之“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针对作者在文中的弦外之音,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空白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已有的知识储备,大胆发挥合理想象,还原空白,使空白处不再空白。这样不但加深其理解,丰富其语言,而且拨动其情感,丰富其感受。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小细节:
1、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气候是变化无常的,普罗米修斯除了要经受风吹雨淋的折磨,还可能会遭到怎样的折磨呢?图片、声音相结合,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烈日炎炎下,普罗米修斯被晒得嘴唇都裂开了,皮肤都脱皮了……;
电闪雷鸣中,雷电劈在普罗米修斯身上,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身体……;
狂风暴雨里,普罗米修斯被风吹得左右摇晃,撞击着岩石,被雨水冲刷得睁不开眼睛……;
鹫鹰啄食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罗米修斯忍受着撕心裂肺的痛……。
2、就是想象一下当时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男人们( );妇女们( );小孩们( )
学生通过这样说的训练,层层深入,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注重课内外延伸。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的问题全部不剩的解决,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他们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想这才能体现“大语文观”。课本就是一座桥梁,如何在目标达成的基础上,生成新的资源,生成新的目标,真正让语文课堂走向开放,这是我设计教学尾声时的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最后,我安排了学生课外阅读:同学们,要想更多地了解关于普罗米修斯及赫剌克勒斯的情况,建议大家课后读一读《希腊神话故事》,它将会使你明白宙斯为何不肯给人类火种?最后宙斯又是如何甘心让赫剌克勒斯将普罗米修斯救走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做到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希望能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去推开希腊神话宝库的大门。
不足之处:
1.填空模式束缚学生的思维
“默读课文第四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这是一道课后习题,因此,我不仅在课堂上作了渗透,而且课前设计好了填空,当时只是一心想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打算把这作为一个参考,会说的同学自己说,不会说的可按填空说。因此,我对说话部分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种填空的形式,备课时还举得挺满意,但在课堂上,听到学生围绕填空所说的内容都相仿时,没有了想象中的那种创新,我幡然醒悟,这样的填空模式实际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把它当成了参照物,如果当时我不出示填空,而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效果肯定会更好。这堂课上,“训练无痕”这一理念没有落在实处。在不知不觉中我的孩子因为我的原因失去了多么宝贵的学习机会呀,我深深地自责……
2.无效表达需要正确的评价
在教学中,因为重视学生的解读,让学生充分读后表达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品析。学生针对一个话题不断的补充发表看法。但细细听来,我发现学生的回答许多是在同一认识水平上的,是一些无效的表达。例如:在品读普罗米修斯“坚强”,有四位学生谈到他不怕疼。现在想来思维角度一样的时候,我应该及时的评价,给予多角度的思维“普罗米修斯承受这么大的痛苦,是因为他爱人类,这种爱是博爱”,而不应让孩子一直纠缠在疼痛这个话题。所以,教学语言的“精当”,我又有了深刻的理解:什么时候教师适时点评?该怎样的点评?这两问题的解决将会使我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真正领会著名的教育评价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的含义。这是我以后主攻的方向。
3.蜻蜓点水训练浮于表面
课上完了,因为内容较多,再加上自己对教案不够熟悉,钻研不够深入,许多环节只能走过场,落不到实处,有些训练点浮于表面,课堂效果不太好。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最后,我想说: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自己也就问心无愧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15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课文先写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以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接着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屈甚至是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最后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此时他发出了内心的感叹:“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读完故事,我们不禁会发出和小木偶相同的感叹: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
根据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纸巧朗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3.独立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4.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悟课文的角色对话,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重难点是因为:这篇课文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文中对话较多。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学生运用通过反复朗读感悟童话蕴含的道理的.阅读方法学习本文,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小学生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就是本课重中之重了,因为人类不只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是只有“快乐”一种体验。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反复品读人物间的对话领悟“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上。
二、本课的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自主选择角色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自己当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化身为主人公,直接进入文本中,与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待遇后,你的心情如何?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特点,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领悟道理。
三、本课的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以促进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是文中主要人物的对话。采用自由读、小组练读和角色读的方式,真正做到以读****,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木偶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揭示本文主旨。
四、本课的教学过程
( 一)闯三关,查预习
1、生词关
2、课文关,同桌互查预习课文情况,因为课文比较长,每人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
3、问题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的问题?重点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一是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二是明白课文的道理.
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人类不仅仅拥有“笑”一种表情,人生也不仅仅拥有“快乐”一种体验。
(二)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找出课文中关于人物表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心体会人物的心情。
小组交流:先把你找出的句子读给组内的人听,再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组内其它人补充.
全班交流:师对交流的情况进行点评、点拨、整合
(三)积累词语(读词、理解词、运用词)
唉!只会笑的小木偶好可怜呀!如果你是小木偶,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屏幕出示:齐读,看看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一读准字音
二读出表情
三选一个说一句话。
你还能说几个人类表情的词语吗?
扩展词语: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人类的表情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丰富
课后抄到笔记上,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课堂检测:
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表达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1.“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 )地尖叫。
2.“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 )地回答。
3.“脑袋很疼。”小木偶一副( )的表情。
4.“老奶奶,我没有撒谎。”小木偶( )地说。
5. “谢谢你给了我人类所有的表情。”小木偶( )地对蓝鼻子小女巫说。
小结: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真好。天气有阴晴雨雪,味道有酸甜苦辣,表情有喜怒哀乐,生活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多彩,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是完整的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真高兴,我们都拥有人类的全部表情。我们走进故事中,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他们的心情。课文太长,四人小组选一个片断,注意分角色朗读的时候,把体会到的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现在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他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请你任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还要尊重作者原来的创作意图。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又遇到了小红狐。(和好、惩罚)
我不仅仅会笑
再见熊警官
和老木匠幸福地生活。
成为真正的孩子
……
自编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点评)
布置作业: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走进小木偶的内心世界,亲历了小木偶的情感历程,自然也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就给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的舞台。而续写的环节,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拓展和扩充,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