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时间:2024-10-18 17:43: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荷花》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荷花》说课稿(合集15篇)

《荷花》说课稿1

  一、说教法:

  1、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7分)

  1)朗读法: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对话中潜藏的深层含义,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训练,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讨论中碰撞,并且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练习法:学以致用,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性的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准备使用的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3分)

  《荷花淀》是一篇意境优美、语言请丽的诗化了的小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特色,本课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课件。通过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播放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审美享受的境界,同时运用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INTER网上去浏览有关孙犁的生平、创作特色,《荷花淀》的评价、关于“诗体小说”等知识,然后在进行信息的筛选,从中选择有效信息,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制成POWERPOINT,用于课堂交流。这样将会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自主学习、资源共享的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说学法(10分)

  1、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其依据(5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每个人终身不断地学习,因此,学校教育决不是学习的终点。学校教育需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课主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5分)

  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40分)

  一)导入课文,创设情境

  (在优美的《高山流水》乐曲声中,徐徐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老师再用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境界,使学生进入审美享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教学目标,作为预期的学生行为变化,是语文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地教和有效地学开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简单明了地揭示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让他们把学习目标指向掌握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四)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本文没有具体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等,而是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来描写人物丰富内心世界,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因此,通过品味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把握作品人物形象。

《荷花》说课稿2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和必要的调控。

  四、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教师诵读第3段。

  五、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学生坐下后,教师引入:“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评点】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养成语感。本案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此种状态貌似雪泥鸿爪,无迹可寻,实乃日积月累所达成的语感境界。

《荷花》说课稿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分析内容

  《荷花》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析学生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我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 意思。

  2、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

  (2)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

  2、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读写结合,充分利用信息仅技术资源。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依据教学思路我诊断出四个整合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整合点 :录像引入,整体感知

  教学这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荷花的美,于是在课开始时,(点)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配以《荷花颂》的音乐,大家看,这美丽的荷花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学习课文并感悟课文情感,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直奔重点,品位美丽

  整合点: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我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点)抓住重点词语来感受荷叶和荷花的美。

  1、理解“挨挨挤挤”。

  (1)比较句子

  (2)出示画面理解。

  (3)贴荷叶

  (通过这三种方法理解“挨挨挤挤”,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恰当,以及感受荷叶的茂盛之美。)

  2、体会“冒”的妙处

  (1)出示句子 换词体会,可以换成什么字?(如:长、钻、伸、露、冲)

  (2)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激动地)

  (3)出示冒出来的荷花图

  师:大家看,(点)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迫不及待、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出示句子

  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_。

  (这样通过多元解读,不仅是想更深刻地理解 “冒”,更重要的是想开阔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三)图文并茂,品味语言

  整合点: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1、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

  师:在了解荷花的三种姿态时,利用多媒体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图文并茂,直观理解作者的用词。

  (1)用手势表示三种姿态的荷花。

  (2)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3)贴荷花(贴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全体学生读二、三句,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5)指导背诵

  (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学生对优美词的积累内化,从而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难怪作者面对满池的荷花,发出这样的感叹:(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指名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板书: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学生激情朗读。

  (这样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

  (四)体会意境,升华情感

  整合点:角色换位,突破难点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学生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花,整个教室的学生就成了一池的荷花,(点)欣赏着美丽的荷花,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进入无限的想象之中,这时让学生们想一想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出示句子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青蛙跳上荷叶,( );蝴蝶落在我身上,( )……

  我想这时学生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荷花

  香 美

  多 绿 圆

  热爱大自然

《荷花》说课稿4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孙犁的《荷花淀》。我遵循教学规律,渗透课改精神,突出学科特色并结合我们学校所倡导的“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实现有效教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荷花淀》选自中职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语言”。

  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还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处理

  本课内容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包含有景物描写、对话描写、细节描写、艺术风格等,因此,我把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侧重点我放在学习课文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上,在这一基础上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孙犁的作品。 (办法)

  如此处理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欣赏作品,还能学习人物刻画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好处)

  二、说学生

  中职生的共性是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意识缺乏,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特点)设计的任务既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任务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收获。(因材施教)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新课程思想,我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学习通过景物烘托、细节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生动的细节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为:掌握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体会孙犁散文化、诗化的语言特点。

  四、说教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在新课导入时,将荷花淀美丽的景色,纯朴的生活环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风景与人情。在品味对话时,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传神的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个任务,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说学法:

  学习过程中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任务,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节后由学生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组与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六、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2分钟)

  由多媒体展开白洋淀的风光图片,把学生带入美妙境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语:孙犁笔下的荷花淀美丽、清新,充满着安定、和谐的气息,即使是在这里发生的战争也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孙犁为什么能让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变成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场景呢?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为整节课奠定基调,为教学任务作必要的铺垫,为重点内容的讲解提供提示。为此我用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讲述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约5分钟)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说主旨。

  1.简介作家作品

  小组推荐代表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有人将作家简介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为了介绍而介绍,其实,了解作者生平就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掌握作品资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写作特色。因此让学生查找作者生平及作品资料是为课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辅助。

  2.为小说情节拟小标题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第三个环节:探究与讨论(约30分钟)

  任务一:品读景物描写,体会诗化语言(难点)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由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并思考: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第一幅画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绘。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再对淀上风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写。

  分小组讨论这几段是如何体现景物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的。启发学生可通过抽掉修饰性的词语和更换景物的喻体来加深理解。在仔细品读以上几段景物描写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

  任务二:细微动作,领会人物心理(次重点)

  体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当水生说明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作品描写“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结合表演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动作反应了当事人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表演,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更准确地体会人物心理。

  任务三:品味对话,分析形象(重点)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鉴赏讨论:

  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话说:“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分析五位妇女的不同个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通过讨论,明确此处写出了委婉含蓄、直爽开朗、谨慎稳重、冒失侥幸、害羞忸怩等5种不同性格。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个环节:自评、互评、师评(约5分钟)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学生问题。推选2~3组的答案进行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约3分钟)

  先让1~2位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教师再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综合知识;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动向,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力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荷花》说课稿5

  【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学习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学习难点】

  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揭题导学

  (出示课件《小池》)同学们,你们会读这首诗吗?好,请大家齐读。诗中描写了初夏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一句“小荷才露(lòu)尖尖角”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刚刚露出水面的形态。那么当荷花开的时候,荷塘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齐读。

  二、初读感知,指导正音

  1、下面,让我们一块儿去公园的荷花池边看看,好吗?

  (播放乐曲;播放荷花录像)

  2、现在,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你置身在这美景中的感悟。

  (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生1:我好像就是一位小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一满池的荷花,不时飘来淡淡的清香。

  生2:我犹如一大池荷花中的一朵,正在随风飘舞。

  生3:我仿佛正坐着小船在荷花池中嬉戏。

  3、刚才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对!从古到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欢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的品质。那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打开书。出示要求:

  ⑴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⑵ 把句子读通顺。

  ⑶ 标上自然段序号。

  4、现在我们来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莲蓬(péng) 花骨(gū)朵 饱胀(zhàng)

  破裂(liè) 一幅(fú) 翩(piān)翩起舞

  舞蹈(dǎo) 昨(zuó)夜 好梦(mèng) 衣(yī)裳(shang)

  ⑴ 先自己在下面轻声练习读一读。

  ⑵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和字形应该提醒大家的?

  ⑶ 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义?

  5、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老师认为你们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好。那么,朗读又如何?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自读课文1~5小节。

  下面请同学分段读课文。谁愿意试试?

  (指名5人)

  大家给这5位同学的朗读做一个评价。

  三、读第一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2、荷花真美,最先吸引作者的是荷花的什么?

  (出示“清香”)

  3、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荷花的香味很诱人?

  (出示“一……就……”)

  (“赶紧”)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

  1、作者赶紧跑去看荷花,课文哪一段具体地写出了荷花的美?

  (生答第2自然段)

  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你觉得哪个句子特别美? 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⑴ (出示课件:体会荷叶的挨挨挤挤)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个句子写出了荷叶的多、大、绿。

  注意:挨挨挤挤”要读得慢些,读出很多、很密的感觉和挨挤的动感。

  同学们,课题明明是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

  (荷花在绿叶衬托下会显得更美)

  ⑵ (出示课件:体会荷花的三种不同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个句子写出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⑶ 出示课件:

  (体会荷花“冒”的姿态)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同学们认真地读下面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同时请看多媒体演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什么样的长叫“冒”呢。

  ⑷ 这儿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蹦”“伸”“钻”)那么,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

  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些白荷花这么高兴、这么急切地冒出来想干什么?

  (它们想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看一看他们的伙伴)

  荷花如此娇艳动人,你想用什么方法再次感受荷花的美呢?

  (我想用笔把它画下来。我想配着音乐美美地朗读)

  这个主意好!

  ⑸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空练习,了解大家的学习情况:

  (出示课件:练习)

  荷叶___________的,像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出_______________。有的还是____________,看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这个片段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____句。其中,_________写出了荷叶多,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和形状美。

  ② 这个片段描写了荷花哪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研读第三自然段

  1、“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们可以比一比,也可以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比划)

  2、多么千姿百态的白荷花啊,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同学们,本节课通过学习叶爷爷笔下的荷花,使我们仿佛真的闻到清香、看到挨挨挤挤的荷叶、冒出来和展开的荷花,这真是一幅美妙神奇的画。

  七、指导书写

  现在我们来学习书写几个生字。

  (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

  在这些词中的生字,我们按左右、上下结构来将其分类。

  (生讲)

  下面我们在这些生字中选两个字练习书写。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挨挨挤(jǐ)挤 翩(piān)翩起舞

  1、谁来把这两个词语读一下?

  2、大家仔细看一下,“挤”“翩”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挤”左窄右宽:“扌”占1/3位置,“齐”占2/3;“翩”左右相等。

  (出示“挤”字的书写动画)

  我们再来看一下“挤”字的书写动画。

  3、生描写。

  八 、这一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荷花》说课稿6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的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而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 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说课稿7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习。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8

  一 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 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 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习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 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 拓展与练习,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荷花》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xx

《荷花》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 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 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 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3.荷 花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荷花》说课稿1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郭老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郭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郭老师的课中,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运用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配乐读等形式,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在课堂上,通过多层次、多坡度的多元诵读,以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

  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生1: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师:你们从这个句子听出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

  师:“冒”字还可以其它字吗?

  生:(长、钻、伸、露、探、冲……)

  师:体会一下,怎么样的长叫“冒”?

  生:(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

  教师在处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上,应该是相当自然,引导得水到渠成的。而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听课过程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已经逐步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等词的体会,让课堂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并且,学生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使得课堂里时时出现精彩的诵读声,,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荷花》说课稿12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插进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荷花》说课稿13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

  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

  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说课网频道。

《荷花》说课稿14

  《荷 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 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 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品读第一至三段。

  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会用手势表示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引 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 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 读。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课文中没有对 “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 得。

  五、录音欣赏,回归整体。

  六、课外拓展,写画并用。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图片,表示了作者的思路,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路。

  课堂教学我想首要的就是真实性,其次是科学性,最后才能谈得上艺术性。我一直在遵循着苏教版“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理念。

《荷花》说课稿15

  我们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今天我要说的《荷花》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

  【依据课标说教材】

  《荷花》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多方位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旨在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篇出自于叶圣陶先生之手不到400字的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学定教说目标】

  本课是《荷花》教学的第二课时,根据课标要求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如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1、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立足教材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以人为本说学法】

  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比较学习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语言文字,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2、自读自悟法:通过读中想象、角色换位、音乐渲染、比赛背诵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丰富语言积累。

  【入情入境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部分进行: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情境。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条“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还需要外力的推动,就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如一阵微风悄悄掠过水面,让学生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于是在课开始时,我就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大家看,这“风吹蓬动”、“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美景呈现了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这种美的力量的驱使下,他们一定会充满热情地初读课文,并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所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该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我相信,有了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学生的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读助解,描绘情景。

  本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语言实践活动,特别是读的实践过程,强化语言实践,注重语言积累,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孩子在初步感情课文情感并为之动情时,情绪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契机,并顺势推进教学过程,从初读进入精读。精读时力求做到:

  1、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作者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那他是怎样用文字描绘这美景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少数重点语句,要重视学生的感悟情况,并做出多元解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解读: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觉得它美,学生会模模糊糊地知道“冒”字用得好,但他可能说不清到底美在哪儿,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察觉‘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蹦)

  老师:“那么请你用心默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

  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争先恐后地、急切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

  接着,再出示多媒体课件,说:“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它想到外面来透透气!它想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她还想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像这样,通过多元解读,学生一定能更深地理解语言,并使情感移入对课文描写的对象上。

  2、在读中展开想象

  课文第三段并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要学生做出荷花的姿态,并展开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__,有的

  _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3、在读中表演、背诵、积累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了,他们会不可遏制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此时,让他们同桌互读第4小节,并采用老师和学生比赛背诵的方式,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想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定会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孩子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背诵。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

  三、角色换位,感悟情景,突破难点

  我认为,《荷花》这篇课文最精彩的一处,莫过于第4自然段“我忽然……”,它的精彩,就在于此时作者已不是人群中的一个,而是荷花中的一朵,看荷花到了忘我的地步。设计时,我受此启发,将学生自身角色与荷花进行换位,让孩子们变成一朵朵的白荷,整个教室的孩子就成了一池的荷花。

  在第二段中,品味了“冒”字之后,让学生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此时的学生俨然一朵白荷,可能有的会低着头,有的可能会翘着嘴,有的可能还会展开自己的双臂……老师顺势说:“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到底是谁画出了这么一大幅活的画?”面对这个难点,可能有同学认为是大自然,也有的同学认为是画家,答案不一。那到底是谁呢?大家再看看,再次出示课件,让学生又一次身临其境,真切地感悟荷花的清香与美丽,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此时,他们一定会清楚地知道,这个画家就是大自然,教学的难点便迎刃而解。又如:在学生背诵第4段之后,趁他们还沉浸在情景之中时,顺势问道:“可爱的白荷花,你听到小鱼对你说了些什么呢?”这种角色换位,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避免了教学的模式化,效果应该会很不错!

  四、音乐渲染,升华情景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我打算将音乐搬到语文课堂上。舒伯特的《摇篮曲》舒缓而优美,与《荷花》一课配合正合适。我想学生有了前面的感情积淀作基础,然后听到这支摇篮曲,不仅仅会身临其境,而是整个身心都会浸到荷花池中去了。此时让学生在音乐中自主选择学习活动方式,此时的学习

  效果也应是最佳的。说不定,他们会和着音乐再读读课文,说不定他们想闭上眼睛想象那一池的白荷舞动的景象,说不定他们会与蜻蜓、小鱼展开对话……

  【紧扣重点说板书】

  闻 一阵清香

  看 叶:挨挨挤挤 碧绿

  花:冒 展开 活的画

  想 自己是一朵荷花

  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用箭头表示文章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

  【关注发展说效果】

  我预设的效果是:

  1、通过朗读、交流、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丰富了语言积累,发展了语文能力。

  2、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富有诱惑力的课堂,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懂得热爱大自然,懂得追求美好。

  这种自主学习的情景,也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吧!

【《荷花》说课稿】相关文章:

《荷花》说课稿06-06

荷花说课稿11-10

《荷花》说课稿(精华)06-11

《荷花》说课稿(精选15篇)04-09

部编《荷花》说课稿03-19

《荷花淀》说课稿06-25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05-15

(荐)《荷花》说课稿15篇06-11

荷花说课稿(通用20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