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

《比尾巴》说课稿

时间:2023-01-12 10:02:2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比尾巴》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尾巴》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尾巴》说课稿15篇

《比尾巴》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

  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

  育。

  教学难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

  小壁虎剪图、课文录音、课文幻灯片4框、CAI课件、鱼模型。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

  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导语: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2.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3.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出: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强调?多难看。

《比尾巴》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七课。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揭示了“动物尾巴各有各的用”这样一个道理,以及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加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阅读。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会认“壁”、“虎”等个字。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并能创造性地进行个性表演。

  (情感目标)获得文明礼貌教育,并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其中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是教学重点,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老教材,老材要新上,重在出“新”。“新”的亮点在哪呢?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表演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演化,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参与配音、表演的活动中,带着兴趣自主生动地进行学习,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感受和创造性的学习思维,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手段

  本课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和形象栩栩如生,抓住这个教材优势,我借助多媒体动画创设情境,把课本朗读和配音表演结合起来,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轻松地进行学习和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有效驱动力,孩子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能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求知。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演练剧本,创新剧本,续演剧本”三个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体验。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大部分孩子都会热烈地回应。然后我再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孩子们发现这个问题后,老师就顺势抛出想请孩子们做配音演员这一“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自然兴趣高涨。

  当孩子们的好奇心与表现欲都被调动起来后,开始准备演练剧本,但是,怎样才能当一个好的配音演员呢?那就必须练好剧本,也就是读好课文。

  在这样的激励下,孩子们通过自由读、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把这个故事读出情、读出味。

  以读代讲,去除繁琐的提问,让学生在充分地多形式的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为了能使孩子在正式进入对白配音时,做到“胸有成竹”,我鼓励孩子们把课文中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来说。

  出示投影字幕:

  小壁虎:没有尾巴多难看呀!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老黄牛: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燕子: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们都不肯借给我。

  妈妈: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个学生就由300种不同的个性。所以这个过程中,我充分给予孩子们练习的时间和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孩子们边读边记中,想象说话时的语气与表情,从而全情投入,好像身临其境一般。

  就在这“蓄势待发”的一刻,《小壁虎借尾巴》的无声动画片开始了,学生兴趣盎然地上台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配音。我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并引导其他孩子从表演、语言、礼仪等方面进行评议。

  在孩子们的表演欲和积极性达到顶峰时,我又抛出迈向更高峰的基石:听录音比高下,进行“剧本创新”,我用课件播放配上课文录音的动画片,欣赏完录音,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向孩子们发出挑战:你们能和他们说得一样好,甚至更好吗?

  这时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孩子们为了能更好地表现自己,他们会动脑筋想出与课文不一样的对白,来超越课本,从而更好地诠释燕子、黄牛、小鱼尾巴的作用,这时候的燕子说:“没了尾巴我只能横冲直撞,到处碰壁,还会受伤呢!”黄牛伯伯也摇摇头说:“没了尾巴,蝇子会叮得我干不了活的!”等等,既巩固了知识又训练了孩子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在活动中,我把全班孩子分成6个活动小组,小组成员首先自由练习表演,然后再上台分角色表演说,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个性发展的乐趣。

  这时孩子们的表演情绪高涨,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故事情节了,于是,我又为孩子开辟更广阔的表演天地,进行“剧本续演”,每个孩子戴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其他动物头饰,教师摇身一变,变成小壁虎,去借尾巴,“小松鼠”说:“不行啊,我的尾巴要当被子盖呢!”“老虎”说:“我是森林之王,有尾巴才威风啊!” 小猴子也说:“我的用尾巴在树上荡秋千呢?”等等,如果有小动物愿意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也是非常不错的呀!在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课堂气氛生动融洽,再次达到高潮。

  师生表演对话后,再由全班每个人自由选择动物角色来扮演,戴上头饰,小壁虎们可以自由地去借尾巴,在相互交流中学礼貌,学知识,学说话。

  五、结语设疑

  在课文最后,我紧扣课文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如果小壁虎的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引导学生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又突破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表演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拓展学习,感受生活,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知识的获得者,学习的探索者,生活的体验者。

《比尾巴》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有趣的尾巴》,这是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小动物是怎样过冬》中的一节生成课。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喜欢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小动物是怎样过冬》主题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动物尾巴"这一科学活动。

  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3、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的经验水平,我确定了本次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孔雀、松鼠、啄木鸟、小燕子等动物尾巴的用途。

  难点:让幼儿了解老虎、鱼、袋鼠尾巴的用途。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重点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活动准备:

  布偶小猴子一只,各种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提问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克服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再次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往往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探究心理需要而引起的。教师出示只露出尾巴的小猴子,让孩子们猜猜它是谁。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能够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互动探究、掌握新知

  1、利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动物尾巴的图片(播放幻灯片)(通过观察图片这一环节,让幼儿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同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小动物的尾巴分别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有可能会说小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长的、毛茸茸的、有的像把小剪刀······那你们知道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用途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欣赏图片,对动物尾巴的用途进行描述。

  (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尾巴,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尾巴作用的了解,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朋友知道孔雀、猴子、松鼠等动物的尾巴用途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孩子探究其它动物尾巴的用途。

  (《纲要》中指出重视以儿童认知发展为基础,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积累科学经验,促使儿童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为什么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尾巴》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用处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观看《为什么动物有各种各样的尾巴》,让幼儿知道当有其它动物袭击老虎时,老虎可以把自己的尾巴当作武器来保护自己;鱼在游泳时尾巴起到推动作用,加快速度,同时也有方向盘的作用控制自己游泳的方向;袋鼠的尾巴在奔跑时起到平衡的作用,在休息时,与它的后两条腿形成三角形,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丰富的画面,让幼儿分别了解老虎、鱼、袋鼠尾巴的用途,从而突破难点。)

  (三)趣味游戏,玩动输出《纲要》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现有的经验及兴趣创设游戏环境。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动物尾巴的用途,我设计了"找尾巴"这一游戏环节。

  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幼儿活动.幼儿拿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去寻找它们的尾巴。小朋友找到之后,互相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再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孩子们可能会说出小动物尾巴的用途。动物尾巴的神奇用途,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尾巴的用途。同时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活动牵引、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动物尾巴的用途,了解幼儿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提升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目标中要求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通过这一环节,幼儿不但知道动物的尾巴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帮助它们适应周围的环境,更好地生活在大自然里。因此,教育幼儿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小动物,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存。)教师以小动物的'口吻邀请小朋友参加舞会。教师播放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旋律中,活动结束。

  (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四、设计理念:

  本节活动课,是以猜测、观察、描述、游戏为主体地教学,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手段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幼儿从中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用途。通过观察、描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游戏环节里,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提升幼儿热爱科学,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出示图片及观看课件,让小朋友认识了几种动物,这样激发幼儿课堂兴趣,并了解到每一种小动物的尾巴都是有作用的,而且不同的小动物其尾巴的作用是不同的,更不能没有尾巴。小朋友听得很认真,课堂兴致很高。

  在为小动物找尾巴这一环节中不是会都能做好。既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深透到里,也有对第一部分老师告诉他们知识的记忆体现。动手能力差的及没有仔细观察的幼儿,就较难正确完成这个作业。不过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与启示下。孩子都完成了。这样既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感觉自己也不错。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到科学课的趣味性,也可以发展孩子个性的空间。游戏中力争照顾每位,让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教室里充满了欢乐。愉快的气氛。

  最后,活动延伸把孩子带进无限的思考,让孩子带着诸多的思考去观察自然界动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扩散以外的动物,我的知识面也不够广,今后要加强知识能力方面的修养。

《比尾巴》说课稿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课文《比尾巴》。下面我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猜谜语(课件出示),谜底分别是书上的六种小动物,学生很容易猜出来。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转入话题:那你们才这些小动物干什么来了?引出板书:比尾巴。

  第二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问学生:“动物尾巴各有特点,他们比什么呢?”引起学生思考,引出第一组问句。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的特点(都是问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指导学生读好问句。采用多种方式读,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在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热情,并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本课的难点得以突破。接着出示三个答句。第一组三问三答出示,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问答的对读。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后面的一组问答让小组互相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上头饰朗读课文,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更大的提高了他们的朗读兴趣。

  第三步:知识拓展

  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我出示其他动物图片,鱼、马、牛等,让学生观察动物尾巴的特点,找学生说一说,既拓展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为课后的练习打好基础,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第四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让学生回家查一查动物尾巴的功能,和家长说一说,下节课讨论。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方便指导学生背诵,我的板书紧扣课题,左边写动物尾巴的特点,右边写上动物的名称,简单直观。

《比尾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小壁虎借尾巴》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的拟人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都很好奇,而且蛇、鱼、牛都是他们熟知的动物,对小壁虎、燕子可能会感到陌生,老师针对他们的认知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字义,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壁虎、鱼、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等方式开展,并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勾画出优美词句。

  六、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师: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

  2.学生猜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

  3.我们先观看一段无声动画片,学生准备给动画片配音。

  4.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按照要求自由读课文。

  (1)画出本课生字词,还要想办法记住它。

  (2)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5.交流熟记生字的好办法,以捉迷藏游戏的方式,认读句子。

  (二)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为更好地为课文配音,必须理清文章思路:包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故事中有谁,干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等,实际是引导学生充分研读课文。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要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得从哪几个自然段找答案。学生读第1、2自然段。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因为小壁虎的尾巴挣断了,他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他想去借一条尾巴”。

  2.假如小壁虎不挣断尾巴,会出现什么情况?从壁虎挣断尾巴,可以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保护自己)

  3.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了解借尾巴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此环节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1)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出示句式: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爬呀爬(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出示句式: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比较下面的句子和标点。“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小鱼姐姐,把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引导学生理解用上“姐姐、您、行吗”等词语及询问的语气,说明小壁虎很有礼貌。小鱼说:“不行!我要用尾巴拨水。”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引导学生体会加上“啊”“呢”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小鱼是友好拒绝以及因为不能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而为难的心情。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这样运用比较法,抓住重点词句,学生很快就明白小壁虎十分有礼貌,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收到教育、教学合二为一的效果,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

  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提问: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处。(总结板书)

  4.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重新生长的现象叫做再生】这一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对照前文,可知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三)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可以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

  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结语设疑。按课文内容延伸设疑,在教完课文后指导学生讨论:如果以后小壁虎尾巴再断了,还会去借尾巴吗?既紧扣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加以总结,突出难点——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至此,课文思路已经清晰,人物、语言、情感也已明了,为动画片配音的时机成熟,再配以班得瑞清新优美的《清晨》钢琴曲,效果自然值得期待。

  (四)作业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强化教学效果,我设计如下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小壁虎看到长出的新尾巴真开心呀!它要去告诉它的好朋友。请同学们也来当当小作家,像课文那样,编个小故事。

《比尾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讲了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特点,揭示了“动物尾巴都有用”这样一个道理。文章生动有趣,把小动物有礼貌和它们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形象表述得栩栩如生,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 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⑵ 通过看图,学习课文,理解词句和每段的意思,了解小鱼、黄牛、燕子、壁虎尾巴用处,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⑶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其叙述方法。

  3、教学重难点:

  ⑴ 教学重点: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懂得鱼、牛、燕子、壁虎尾巴的用处,接受礼貌教育。

  ⑵ 教学难点:

  理解小壁虎尾巴的用处和特点。

  4、教具准备:课件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3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学习课文1、2自然段。第2课时讲读三至七自然段并指导朗读,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第3课时,识记生字的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四个原则,落实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一个特色”培养学生自读会读。遵循哪四个原则呢?

  1、“三为主”原则: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

  2、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3、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4、课内外联系原则:

  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阅读、观察、研究这一应用上延伸,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在目标上落实两个结合,即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把握科普童话教学特点,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用导学法即“讲──扶──放”、直观法、朗读式教学法。学法是自读、读中思考、读中讨论、举一反三,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⑴ 导语:

  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出示小壁虎剪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对!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还要去借尾巴,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⑵ 看幻灯,听录音故事,思考: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借到尾巴没有?

  ⑶ 自由读课文,按要求自学:

  提出两个要求:

  ① 画出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⑷ 检查自学效果: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使学生读有目的,能避免单纯地、盲目地读书,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可以提高学生读书的认真的程度。

  2、先扶后放,逐层精读:

  ⑴ 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了。

  下一步就是深究课文:

  首先引导学生寻求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要求学生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学生很快就把借尾巴的原因找到了(一挣,难看)小壁虎怎样挣断尾巴逃走的?课件,屏幕中显示出:

  一只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悄悄地爬过去,一口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用力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鲜明、活动的画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一挣”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小壁虎挣断尾巴后,心情怎样?

  指导学生用难过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强调“多难看”。

  ⑵ 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扣住“怎样借”重点分析,由于抓学法来学习,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

  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① 以扶为主,领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A、学习第1、2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爬到哪里?看见什么?

  通过读与说,学生弄明白了: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这时教师扣住“摇”字问:

  小鱼为什么能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

  (学生回答是因为小鱼摇着尾巴)

  教师就因势利导,让学生用手势演示“摇”的动作,教师进一步问:

  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怎么要写?

  (爬呀爬)

  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爬的路程长,这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小壁虎尾巴再生的特点,埋下了伏笔。

  B、学习第3、4句:

  出示句式:

  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

  学生一下子找出了答案: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总结学法:

  (指着板示的句式)我们学习第三自然段,先学习壁虎爬到哪,看见什么;再学习小壁虎怎么说,小鱼怎么答;最后想想: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这样的总结,既对小学生了解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经过起强化作用,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② 半扶半放,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句式引读本节,帮助学生理顺序。

  B、指导朗读。

  C、讨论老黄牛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壁虎:

  因为老黄牛要用尾巴赶蝇子。

  ③ 放手自学第五自然段:

  A、让学生自由读这个自然段,根据板示的句式,找出第一、二句写什么,第三、四句写什么。

  B、讨论:

  燕子为什么不能把尾巴借给壁虎?因为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

  三、四、五自然段采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积极思维的气氛中,做到面向全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另外,借助“小鱼用尾巴拨水”“黄牛用尾巴赶蝇子”、“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

  提问: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进行归纳推理。由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结论──动物的尾巴都有用。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CAI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这部分的教学是一种演绎推理,由一般结论推断、研究出个别现象,至此突破了难点。

  这种由事物的个别现象,总结出事物一般规律,再由一般基本规律去解释事物个别现象,即“个别──一般──个别”,完成好两次推理,给学生渗透一点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可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同步进行,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同步发展的目的。

  4、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⑴ 扣住“傻”字问:“同学们,壁虎妈妈叫小壁虎傻孩子,小壁虎到底傻不傻?”“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热烈极了。有的说:“小壁虎肯定傻嘛,连自己长出一条尾巴也不知道!”有的说:“小壁虎不傻,因为第一,在蛇咬住它尾巴的时候,他知道挣断尾巴去逃命。第二,它在借尾巴的时候多有礼貌,根据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称呼。第三,‘傻孩子’是妈妈对它的昵称。”

  ⑵ 学习了17课,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放CAI课件,屏幕中显示了猴子、松鼠、啄木鸟、狗四种动物,让学生说说他们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就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我就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比如: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看见猴子在树上摇来晃去,小壁虎说:“猴子大叔,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荡秋千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比尾巴》说课稿7

  大家好!

  我是来自学前06的简单日子,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尾巴的用处》,它是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版的《幼儿园主题式课程教师用书学前班秋季》中的主题五:动物的奥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尾巴的用处》这个活动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虽然有些幼儿会害怕某些动物,但是,大多数的动物还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会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当提到动物们的尾巴时,是会激起幼儿的兴趣的。学前班的幼儿,了解到的动物也比较多,也已经可以对动物进行粗略的归类的,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打下基础。另外,这个活动还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较灵活的教学目标:

  这个活动是以语言和科学为主,艺术次之,社会和健康为辅。所以我设计的目标是以导入的问答来增长了幼儿的科学知识,然后让幼儿熟练朗诵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接着是用仿编儿歌来开发幼儿思维,最后是引导幼儿画出喜爱的动物然后互相评价,这样幼儿就体会到了绘画艺术,与此同时它还提供给幼儿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化。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儿歌中的尾巴的特点,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并延伸儿歌。

  第二部分是幼儿分析

  本活动是幼儿认识并学习了许多动物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内容。我所教的幼儿是学前班,比起更小的幼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强了许多,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好,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儿歌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了这样的前题,加上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又易分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尽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是教法分析

  由于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语言和科学为主,而且整合性较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前班的幼儿刚好处在前运算阶段,所以我在教学中以直观的环境来刺激幼儿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活动,也就是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仿编作品,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四部分是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将主要对活动过程加以说明

  我的活动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我先用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和幼儿进行问答,通过这个问答,我把幼儿的兴趣引向动物的尾巴,并通过自已或幼儿说哪些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没有,动物们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幼儿每提到一种动物就在黑板上用图或简笔画版出来,留到活动第三部分时幼儿参考用。

  (二)、接下来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在和幼儿问答讨论完了之后,版出儿歌《尾巴的用处》及发放幼儿用书,以轻松活泼的语气教授儿歌。边教边让幼儿回忆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幼儿对儿歌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后,我先自已编一种动物的尾巴到儿歌中,然后引导幼儿把前面导入中提到的动物的尾巴及他们的作用编入儿歌中,比比看哪个组的幼儿最会编儿歌。

  (三)、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的尾巴。

  当幼儿学会了儿歌后,我就跟幼儿说我想请他们每画一幅画,然后用这些画,和他们一起制作一本小图书。接着我发给幼儿预先在旁边打好孔的图画纸,让他们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并把动物们可爱的尾巴画漂亮些。画完后和同伴交流自已画的是什么,最后交上来制成书。

  最后,我想谈谈本次活动的教学特色

  1.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快乐。

  2.注意挖掘教材、教师、幼儿的情感因素,充分应用自制教具、故事图画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我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对“尾巴的用处”这一活动的有关分析和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比尾巴》说课稿8

  一、说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和观察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本文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我来说,你来做,看谁的反映最快。这样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你们知道比什么吗?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步、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本课的12个生字,我没有集中识字,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时,相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屏幕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及时正音。然后集中复习生字,加强信息的刺激,增强记忆。出示图片与小动物的名称请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学习生字。又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通过学生的回答,随即识字。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给生字组词,用词语口头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游戏巩固识字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三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裁判,融入课文情境:裁判们,请认真观察动物们的尾巴,呆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喔!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首先,认识问号,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声词“尾巴”,然后,听读,选择读,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听读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课间活动:《比尾巴》歌,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学生既得到了放松,又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

  第四步:做“找尾巴”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尾巴”的游戏。打开课件,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丢了,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聪明的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屏幕上出现了尾巴错乱的动物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出示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兴致高,练习起来积极、主动、轻松,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第四步:生字巩固走迷宫

  识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又是难点,复习、巩固、再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五步:拓展训练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问学生: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拓展训练没能实施)

  第六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道:1、把学过的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给爸爸妈妈听。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生识字,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效果较好,但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在朗读时时间过短,问句的语气没读到位。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比尾巴》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二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通过有趣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说明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处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文章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课程计划》指出,中年级学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据此,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

  知识和技能:

  1、能够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学生的表演,以读为主线,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有限,生活圈子小,对于一些自然科学现象不太了解。因此,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课的重点,壁虎尾巴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我根据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自学能力的特点,参照普教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质疑、导学、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扶——放”的导学策略和直观演示的方法,合理的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1、演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形、声、色的运用与结合,能有效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课文描绘的内容再现出来,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接着通过观看多媒体,让学生理解“摇、摆、甩”的含义,这样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体验式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通过参与,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更深刻的感知文章的内容。因此,本课让学生戴着头饰去表演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过程,目的也在于此。

  三、说学法

  学生由年龄小,理解语言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学生交际面窄,他们学习语文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上,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针对本课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情节多有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设疑——朗读——讨论——体会”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表演,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受到影响。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加大读的份量。读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培养语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也十分重视朗读,他认为:朗读可以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去,“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可以培养语感,而且理解难以言传的文章韵味。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上课之初,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出示小壁虎的图片,并问学生:小壁虎生来就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为什么它还要借尾巴呢?让我们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接着让学生看书中插图,初读课文。

  (二)读演结合,深入理解。

  1、寻求壁虎借尾巴的原因。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理清了文章思路: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怎样借——借到了没有。接下来细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挣、难看”的意思。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没有尾巴多难看哪!”的语气。

  2、梳理壁虎借尾巴的经过。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抓住“怎样借”重点分析课文,我设计出“从扶到放”的教学程序:学习第三自然段以扶为主,学习第四自然段采用半扶半放的教法,学习第五自然段,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为主。采取这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这部分主要采用“设疑—朗读—讨论—体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朗读和表演。

  通过细读、品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内心世界,再加上教师抓住重点词语“摇、摆、甩”,让学生用手势去体会动作,学生更能掌握小动物的特点。通过让学生佩戴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能充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后面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了伏笔。

  3、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用处。

  既然动物的尾巴都有用,那么壁虎的尾巴也有用。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用呢?课文中没有直接说明,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先得弄清壁虎尾巴的特点。学生自由读六、七自然段,找出壁虎心情变化的词语。(难过、高兴)小壁虎为什么难过?因为它向水里的鱼、陆上的黄牛、空中的燕子都没借到尾巴。为什么高兴?因为它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壁虎尾巴一挣就断,断了能长出新的来,这种易断、再生的特点对它有什么用处?重放课件:一条蛇咬住了壁虎的尾巴,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如果尾巴挣不断会发生什么后果?(会被蛇吃掉)从而悟到壁虎尾巴有自我保护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拓展知识,适当延伸。

  学习了《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鱼的尾巴能拨水,黄牛的尾巴能赶蝇子,燕子尾巴能掌握方向,壁虎的尾巴能保护自己。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有什么用?

  5、看图复述,发展语言。《课程计划》指出: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看图复述,学生再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写打下了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紧紧围绕小壁虎借尾巴的起因、结果,来设计板书,旨在理清文章的思路,重在突出关键词语进行设计。

  总之,本课设计上能以学生为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在体验中有所悟。发展了语言,陶冶了情操,是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比尾巴》说课稿10

  《松鼠的尾巴》是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第2册的一篇老教材了,老师们都很熟悉。这是一篇常识性的科学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叙述了小白兔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与小松鼠的对话,明白了松树的尾巴用处真大:像一顶降落伞,可以使松鼠从高处往低处跳时不受伤,睡觉的时候还可以当作被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这是篇常识性童话,既要讲究科学性,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有关动物的基本常识,又要注意不能上成常识课/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课文中“原来,就像,当作,轻轻,又轻又软,又软又暖”等几个重点理解的词语,在第1课时重点让学生会读会写,在本节课就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每个词语理解的途径也是不一样的,如“又轻又软”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尾巴和降落伞的共同点,自己把这些特点连成词语,学生不仅知道了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运用一种新的词语类型;“当作”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的,而“又软又暖”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的。在说话训练中我还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马上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说话,在实际中运用,实现真正的理解掌握运用。

  其次根据童话的特点,我在这节中抓住课文中小白兔和小松鼠的对话以及写松鼠尾巴两个作用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堂课的朗读指导中,我本着让学生在自我进行情感体验后再进行朗读的原则。如在朗读“原来松鼠睡觉的时候,把尾巴当作又软又暖的被子呢!”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在睡觉时盖着被子时的感受,再引到小松鼠睡觉身上盖着大尾巴的感受,最后在到课文的句子中去体会语言的魅力,从而学生就能更好的朗读这个句子,教师也不用进行过多的朗读技巧上的指导了。

  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说的训练有层次:松鼠的第1个作用老师带着学生用()的尾巴又()又(),能()。的句式说,第2个作用就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自己用句式说,第3步让学生把两个作用连成一句话来说,最后,引申到课外让学生用上学过的句式介绍别的小动物的尾巴的作用。说的训练有指导:每一步的说话训练,老师都有帮助学生规范说话的'句式作为指导,如何使学生说话规范,通顺是小学一年级说话训练的重点,今天的课上我也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正确,规范,清晰。

  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主发展有机结合。现代教学的主流是要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富有个性的现代学生。但这要与“自由发展”区分开来,自主不是自由,所以,教师必须要作恰当的点拨引导。如在今天的课当中,学生在找到松鼠尾巴两个用处的过程中,都是由他们自己看图,比较,或读懂课文发现的,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老师在其中也对学生做了学习方向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尽量少走或不走弯路。达到了教好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多学,多听,多看,多探究,多专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使自己尽快成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目标。

《比尾巴》说课稿11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十课《比尾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既是语言文字的载体,也是一种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以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笔画“撇折”,会写“云、公、车”3个字。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远程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利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的识字、写字和朗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其实,作为一名农村的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有着比城镇学校教师更多的困惑。农远设施和教育资源光盘的配备,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进。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我就充分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就这样,我有了和以往平淡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构思,我运用了下面这三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属于我和孩子们的课堂:

  1、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我利用教学光盘中的“情景导引”把孩子们带入小动物们比尾巴、猜尾巴的情境当中。生动的画面形成清晰具体的映像,让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们的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

  2、直观教学法这个方法主要运用在生字的教学上。光盘里“互动探索”中“识字”、“写字”、“练习”等环节设计都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接触到生字和课文,尤其是“识字”“写字”部分,光碟中播放的每一个读音和每一个笔画、笔顺的书写都更加规范了孩子们的朗读和书写水平,这比起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带有个人特色的书写给孩子们的引导要强很多。此外,我还利用“练习”中的“写一写”、“读一读”、“连一连”巩固加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这让他们对原本枯燥无味的作业练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更快、更直接地记住了我所教授的新知识。

  3、以读代讲法朱作仁先生在《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而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孩子们学习光盘中问句的朗读方式,分步地提出阶段性的问题,让孩子们试着读、试着说,释放全新的感受和体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程序

  (一)猜谜激趣,情境导入

  1、首先,我会用声音、动作、谜语等不同形式和孩子们进行游戏,让他们猜课文中的六种小动物,在猜对的同时用电视播放光盘中的小动物们。这样,刺激了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2、接着问他们:“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呢?”当许多小手举起来,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声音高兴地说出答案时,我适时地引出课题——比尾巴。相信这样充满欢笑的开始肯定是一堂快乐的语文课!

  (二)生字宝宝,等你来学

  1、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认字兴趣,提高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标准,我在教学生字时使用了光盘中“识字”设计,当孩子们读出每个字的读音后,我再播出光盘中的读音,让他们和电视里的学一学、比一比。

  2、然后我再让孩子们跟着光盘中的“写一写”,学习书写新的'笔画“撇折”和生字“云、公、车”,我也会随着光盘的播放给孩子们做详细的讲解。在这一刻,课堂里会是多么和谐、温馨呀!

  (三)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1、为了实现我的快乐教学,我播放着光盘里的画面和课文内容,和孩子们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还一边做着动作。

  2、如果学生乐意的话,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同学和最喜欢的方式一块读。

  在如此快乐的朗读中,孩子们一定会兴趣盎然的,而我们老师的价值体现不也正是在此吗?

  (四)拓展游戏,“找尾巴”

  1、在这个环节中,我的课堂中将继续传出快乐的声音,我会出示没有尾巴的小动物卡片和它们的尾巴:“谁能帮帮它们,把它们的尾巴找回来呀?”

  2、在找到一种动物的尾巴后,让怀着成功喜悦的孩子将小动物的尾巴贴在黑板上,并用课文中新学的字、词来说说这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我想这一定难不倒他们的!

  (五)课外延伸,知识积累

  农村的孩子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会在课文结束后播放一段教学光盘里的小知识《爱护小动物》。让孩子们将所学的东西转移到自己的知识库里,那么我想作为教师,你们也会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真正快乐和欣慰!

  四、说应用

  在教学《比尾巴》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是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完成的。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充分应用了远教设施和教学光盘中的教育资源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低年级第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在于生字的教学,在以往简陋的教学条件下,我们村完小教师只能用粉笔一个一个的将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认读、学习,有聪明的教师将白纸用墨水染黑晒干当作生字卡来用,但仍然无法解决部分教师读音不够准确的问题。现在利用教学光盘中的识字教学,让孩子们跟着光盘学,跟着光盘读,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影响了老师,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生字的兴趣。

  另外,课文中所描述出来的小动物们可爱的模样和比尾巴的情境也在远教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光盘中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送来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新的教学理念。作为农村老师,观摩光盘、钻研和使用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将一如继往悉心琢磨光盘中的新理念、新元素,引导自己去把握新课标,实践新课改,把新理念贯彻到每堂课、每个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中,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

《比尾巴》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部编版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6课,这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爱的朋友。共有四个小节,一、二节和三、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是一样的,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本节课的设计,我把整个阅读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中来进行,让学生在童话世界中去学习,去探索。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八、扌”。学会写“云”,学习新笔画“撇折”。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巩固12个生字,会写3个字和练习朗读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由于问号在一年级的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学生只有读好问句的语气,才能更好地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读好文中的问句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四、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和富有创新活力的。在一年级教材主张学生在玩中学、主动学的指导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在巩固识字、朗读课文环节,我主要通过图片、卡片、动画、教师示范等直观的形式来教学;

  2.引导发现法: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问号读法的学习中自主探究疑问句的读法,掌握学习方法;

  3.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比尾巴”现场,让学生走进情境,加深对动物尾巴的理解

  4.举一反三法:学习课文之后,通过拓展练习,模仿说话,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积累语言。

  以上四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举一反三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在教学中我把演、说、读、贴等活动引入课堂,使同学们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圈一圈等方法,主动探求新知。

  四、说教学方式及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就语文课而言,它一般包括“教案示例、媒体资源、扩展资料”等内容,它把教学时可能用到的资源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们的备课、上课及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教学流程:

  1、课前谈话:猜谜语。

  2、比赛开幕,激趣导入。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比赛开始,了解动物尾巴特点。

  1)了解参赛动物,学习生字。

  (2)学习第一、二小节。(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二两个小节或者三、四两个小节。)

  5、复习巩固生字。

  6、写字练习。

  7、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伞。

《比尾巴》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说活动设计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孩子在喜欢动物的基础上,探索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它们的尾巴的作用,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贯穿其中,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

  2、说活动目标:根据《纲要》的指导和活动的内容,我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三个目标:

  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探索欲望。

  2)、通过故事,能简单的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知道各种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说活动的重点、难点:依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状况,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通过理解故事,知道故事中的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难点是:了解身边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记住一些动物的尾巴特征。

  2、物质准备:课件:《动物的尾巴》和《小壁虎借尾巴》可粘贴的`不同动物的身体和尾巴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文学作品熏陶法等,使幼儿发现动物尾巴的不同形状和作用。

  2、学法:幼儿在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后,可运用游戏操作法进一步探索动物尾巴的不同。

  四、说教学程序

  1、听儿歌《尾巴歌》,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做动物的尾巴的形状,边做边进教室做好。

  2、看课件《动物的尾巴》,请小朋友说说课件上动物尾巴的象什么,引出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3、播放课件《小壁虎借尾巴》,教师有感情的讲故事,启发幼儿边听边思考。

  4、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2)小壁虎都向谁借了尾巴?

  3)启发幼儿思考:小鱼的尾巴象什么,没有尾巴会怎么样?老牛的尾巴象什么,尾巴的作用是什么?小燕子的尾巴象什么,尾巴是用来干什么的?4)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后来尾巴怎么样了?

  5、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形状,能根据尾巴的特征分类。长尾巴的动物:老虎、猴子、小猫等。短尾巴的动物:兔子等伞状尾巴的动物:松鼠、孔雀等。会飞的动物尾巴的形状:小燕子、麻雀、老鹰等。

  6、小动物的尾巴作用真大,我们是小动物的好朋友,应该爱护小动物帮助小动物,有些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请小朋友帮助它们把尾巴贴好。黑板上贴上小动物,请一些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贴上。

  7、听儿歌,做动作,走出教室,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形象直观,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很高,课件、视频运用的恰当,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尾巴》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节,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朗读问句。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和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读好文中的问句。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和以读代讲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堂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看、听、比、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课文。

  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发儿童智能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请大家仔细看老师的动作,听声音,猜猜它是哪个小动物?看谁猜得又快又准。这样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时学生已兴趣盎然,我马上出示了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认读有关动物的几个生字,我会问他们:你还能叫得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吗?小组内先认一认。然后请个别学生认读,再采用带拼音和图片读,去掉图片开火车读,最后去掉拼音读。这样分层进行教学,降低了难度。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出现,强化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紧接着我转入了正题:你们知道吗?这群可爱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一场有趣的比赛,邀请我们当裁判,大家愿意吗?裁判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导入势必会激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课题“比尾巴”。学生自行认读这三个生字,抽读检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步:趣味对读,熟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学生走进了文本,对所学内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他们才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让学生当裁判,融入课文情境:裁判们,请认真观察动物们的尾巴,呆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喔!然后让学生评动物们的尾巴。如此设计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读好课文并不难。接下来,我安排了趣味对读:请大家自由选择一个伙伴,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让他们边读边做动作,然后男女对读、小组合作对读、配上节奏读,抽出几个生字让学生比赛读,再把生字放到句子里检查读。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同形式的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书训练之中,学生想读、乐读,在读中感知、理解。新课标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积极倡导师生的平等对话。课件出示“我能读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读,重点指导读好问句和轻声词“尾巴”,教师可示范读,和学生竞赛读。师生互动过程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渠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同时,也展示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

  第三步:做“找尾巴”游戏。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时,我安排了一个“找尾巴”的游戏。打开课件,我故作惊讶地说:“你们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掉了,现在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聪明的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尾巴吗?”屏幕上出现了尾巴错乱的动物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依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然后看着板书用“xx的尾巴xxx”的句式说话。通过出示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兴致高,练习起来积极、主动、轻松,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第四步:知识拓展。

  遵循语文教学要开放的理念,适当地在课内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对科学的兴趣,实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问学生: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步: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方面,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选一道:

  1、把学过的动物尾巴的样子说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的板书紧扣课题,图文结合。课题板书在正中,所截取的六种动物尾巴的彩色图片张贴在四周,并且在每幅图上都画了个问号。这样不但展示了课文内容,也为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提供了帮助。

《比尾巴》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篇二:幼儿园小班说课稿:主题活动《狗尾巴草》

  一、说教材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2、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染色、作画

  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4、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比尾巴》说课稿】相关文章:

比尾巴的说课稿02-12

《比尾巴》说课稿02-16

《比尾巴》说课稿01-04

比尾巴说课稿01-10

比尾巴说课稿03-14

松鼠的尾巴说课稿07-02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03-24

《比尾巴》说课稿15篇03-25

比尾巴说课稿(15篇)03-28

比尾巴说课稿15篇03-28